鲁迅的笔名曾先后用了什么等多个笔名发表文章

鲁迅一生中用过多少个笔名_百度知道
鲁迅一生中用过多少个笔名
鲁迅一生中用过三百多个笔名,原因是在黑暗的年代为了躲避反动派的残杀。
提问者采纳
风声日作杂文《生降死不降》。
周树日作《〈嵇康集〉跋》,8日,发表于1903,文内自述,发表于日。
俟见于 《随感录.告白》。
杜斐1925年译《从浅草来》一文。收入《集外集拾遗》附录一.S 日译《PETDFI SANDOR的诗》。收入《鲁迅书信集》,发表于同年12月《浙江潮》月刊期第10期。
凡 见于日《致钱玄同》的信,后改豫才,发表于日《语丝》周刊第一百五十六期。学名周树人,发表于日至日《晨报副刊》。
冥昭日作杂文《春末闲谈》。
某生者 日作杂文《“以震其艰深”》.25-1936,发表于日和1月26日《语丝》周刊第9期.19)原名周樟寿。
迅见于 杂文《随感录。
令飞1907年作《人之历史》一文:《述香港恭祝圣诞》,发表于日《新青年》月刊5卷5期。
许霞1928年译《访革命后的托尔斯泰故乡记》,发表于日《奔流》月刊第一卷第七本。
宴之敖者 见于日作《〈俟堂专文杂集〉题记》一文。
“……即鲁迅” 日《致钱玄同》书,发表于1936。
尊古 见于杂文《“则皆然”》。
巴人1921年12月作《阿Q正传》,发表于日《新青年》月刊第5卷3号。
敖者日作杂文《奇怪的日历》,发表于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2号。
树人1903。这个笔名是针对高长虹攻击鲁迅的一种回击。
雪之1923年9月作文《“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发表时用致编者的信的形式,发表于日《晨报副刊》,发表于日《语丝》周刊卷3期.11.10。
葛何德 1928年译《生活的演剧化》一文。
神飞日作《阿Q正传的成因》.三十八》。
鲁迅一生所用笔名发表的文章大致如下,发表于日《莽原》周刊第一期.8日诗《题照赠仲弟》。
楮冠日作《书苑折枝》(杂文)。
周豫才 日《越铎月报。发表于日《新青年》第4卷5号,发表于日《北新》周刊45-46期合刊,发表于1908年8月《河南》月刊第7号,发表于日《新青年》月刊第4卷5号。
鲁迅日作《狂人日记》,发表于日《晨报副刊》。
庚辰《译哀尘》。
自树《斯巴达之魂》(小说),发表于日《越铎日报》创刊号,鲁迅偶尔用之),发表于日《晨报副刊》,发表于同年7月20日《奔流》月刊第1卷第2本,发表于同年12月《河南》月刊期第1号,发表于日《浙江潮》第5期.6月和11月《浙江潮》月刊第5。
索士1903年译《地底旅行》,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浙江潮》月刊第8期。
索子1903年作《中国地质略论》、9期。
迅行1907年作《文化编至论》,刊载在“来函照登”栏内:
戛剑生 1898年作《戛剑生杂记》.二十五》,发表于日《晨报副刊》。这两个笔名均用于1929年5月至6月间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中。
华约瑟 日作。(“许霞”是许广平同志的小名。
黄棘1912年作《〈越铎〉出世辞》。
中拉1927年12月作杂文《〈丙与甲〉按语》.16日《宇宙风》半月刊第29期,12日《国民新报副刊》。
唐俟1918年作新诗《梦》,发表于日《晨报副刊》。收入《集外集》。
庚言 首见于《美术杂志第一期》一文。
封余日作信《关于粗人》,“ELEF”是德文“象”(Elefane)的头四个字母。这个题目是后来加的。
俟堂 见于鲁迅手辑的《六朝造象目录》稿本.6。
EL ELEF “EL”是英文“象”(Elephane)的前两个字母。
楮冠病叟 见于《书苑折枝》一文的短序之末,发表于日《大江月刊》鲁迅(1881.9,收入《鲁迅全集》1938年6月版第9卷。
树日《致许寿裳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笔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鲁迅写文章用过很多笔名,为什么其他人没有看出这些笔名是同一个人?
最近看鲁迅先生的文章,其中《准风月谈》中收录了很多报纸上发表的信件,文章等。很多文章用的不同的笔名,为什么其他人看不出来这些笔名是同一个人?因为通过来信地址或者行文风格应该能够看出来啊。还是说鲁迅先生是到了新地方就用新的笔名吗?之前在“一个”里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两个编辑通过头版下方的小行文字进行对话,像这种通过报纸的信件来往被大众知晓的感觉应该很好。民国时文坛轶事:黄裳用鲁迅的笔名发表文章
来源:东方早报日 08:06
  本文摘自东方早报网
作者:钦鸿
原题为:鲁迅·黄裳·赵令仪  笔名的层出不穷、灿若繁星,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大奇观。正由于笔名之众多而复杂,其重合交错,乃是常见之现象。因此对笔名的辨别解析,须持审慎的态度,稍有武断,便容易张冠李戴,鲁鱼亥豕。笔名赵令仪,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赵令仪这个笔名,在现代文坛有相当的知名度,只缘它首先曾为鲁迅所用。日,鲁迅在黎烈文主编的上海《申报·自由谈》发表杂文《女人未必多说谎》,即署用此名。翌年5月20日在陈望道主编的上海《太白》半月刊二卷五期,他再一次用赵令仪的笔名发表了《论“人言可畏”》一文。  时过六年,1941年上海刊行的《宇宙风乙刊》又出现了赵令仪这一笔名,作者在该刊的第五十期、五二和五三期合刊、五四期、五五期,分四次连载了随笔《读书日记》。斯时鲁迅早已病逝数载,这个赵令仪显然另有其人。原来,他就是现代文坛的另一位名人黄裳。  黄裳无疑是鲁迅的崇敬者,他不但公开声称“二周都是我爱读的作者,但我敬重的是鲁迅”,并且袭用鲁迅的笔名以寄托自己的敬仰之忱。据我所知,黄裳曾经用过鲁迅的两个笔名。年间曾用过楮冠一名,在上海《古今》半月刊发表了《蠹鱼篇》和《谈张之洞》两篇随笔。更早一些的便是用的赵令仪这一笔名。对此,黄裳本人曾坦言道:在周黎庵编《宇宙风乙刊》时,他曾经为之“写了一篇《读书日记》,署名赵令仪。文章是模仿鲁迅先生的《马上日记》的,连笔名也是先生用过的笔名”(见黄裳《我的集外文》)。可见他对鲁迅的崇拜。
相关新闻->->鲁迅与灯谜结下不解缘 140多个笔名多用灯谜手法
文化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13:56  责任编辑: 任子鹏
灯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于简洁含蓄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民国文人都善于运用灯谜。
著名学者胡适,于日在《晨报》以《新月社灯谜》为题撰文,记下了他创作的7条灯谜,多古奥难猜。较通俗的如“双燕归来细雨中”(打一字:“两”);“惟使君与操耳”(打一民国人物:许世英)。胡适爱谜,也有人以胡适的名字制作灯谜:“未禀尊师胡适之”(打陶渊明文一句,谜底:“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这则灯谜,底面扣合无瑕,面无闲字,集名人名句于一谜,令人拍案叫绝!
文学大师鲁迅更是一生与灯谜结缘。他不仅把灯谜运用到文学创作之中,而且还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他的140多个笔名,多运用灯谜的手法,如“华圉”暗隐当时的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丰之渝”意为“封建之余孽”的缩写谐音。在与友人的通信中,他也时常运用灯谜。一次,他在写给钱玄同的信中,用了“鲜苍载”一词,并加了书名号。显然,这是一本书,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原来,这是鲁迅运用“分扣法”制作的一则灯谜。“鲜”扣“新”,“苍”扣“青”,“载”扣“年”。《鲜苍载》者,《新青年》也。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作家老舍每逢春节,吃罢年夜饭,便从书房抱出一沓工工整整地写着自己创作的灯谜的红纸条,这些纸条上多是猜国名、地名一类。他叫孩子们把这些谜条挂在铁丝上,然后要大家猜,若猜中了,便能得到他的一首小诗、一幅字或是几颗大蜜枣。老舍用制谜猜谜的形式给节日里的家庭平添了几分欢乐与情趣。1940年,广西桂林新开了一家川菜馆,开张之日,店家贴出告示:“本主人灯谜候教,猜中奉送川菜一桌。”当时著名小说家端木蕻良赠诗一首:“未到巫山已有情,空留文字想虚名,可怜一夜潇湘雨,洒上芙蓉便是卿。”(打《红楼梦》一人名)此谜悬挂很久,最后被一位老者猜中(谜底:晴雯)。这家店主人也的确够风雅。
灯谜仅是这些文人生活之余事,却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丰富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孟祥海)
文章来源: 太原晚报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黄裳用鲁迅笔名发表文章 ---宝安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B08版:人物·知人论事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宝安·政务
第A03 : 宝安·民生
第A04 : 社区·关注
第A05 : 社区·关注
第A06 : 社区·邻里
第A07 : 社区·现场
第A08 : 教育周刊
第A09 : 行业·周刊
第A10 : 小记者
第A11 : 小记者
第A12 : 连载
第B01 : 光明新闻
第B02 : 光明·政务
第B03 : 光明·政务
第B04 : 光明·教苑
第B05 : 人物周刊
第B06 : 人物·深读
第B07 : 人物·深读
第B08 : 人物·知人论事
第C01 : 龙华新闻
第C02 : 龙华·政务
第C03 : 龙华·民生
第C04 : 龙华·社区
第C05 : 龙华·社区
第C06 : 天下·时政
第C07 : 天下·特稿
第C08 : 天下·集萃
黄裳用鲁迅笔名发表文章
老年的黄棠。
◎宫立 黄裳虽然不是鲁迅研究界的人,但他一生热爱鲁迅,他说“二周都是我爱读的作者,但我敬重的是鲁迅”。 鲁迅曾用“赵令仪”作笔名发表杂文《女人未必多说谎》和《论“人言可畏”》。鲁迅发表《马上日记》,黄裳也“如法炮制”,在《宇宙风乙刊》上刊发了他的《读书日记》。对此,他曾这样回忆,“因投稿而相识的有《鲁迅风》和《萧萧》的编者文载道和《宇宙风乙刊》的编者周黎厂。我为后者写了一篇《读书日记》,署名赵令仪。文章是模仿鲁迅先生的《马上日记》的,连笔名也是先生用过的笔名。当然又是‘画虎不成’。但因此却与黎厂相熟了。”当时的黄裳只有22岁,画的“虎”还是“惟妙惟肖”的。据黄裳给钦鸿的信可知,黄裳“约1962年前后,在香港《新晚报》写过不少短文,也用赵令仪名”。当然在鲁迅先生之后,使用赵令仪这个笔名的不只黄裳一个人,还有年轻诗人王得后。 黄裳不仅用鲁迅先生的笔名发表文章,而且还曾为鲁迅先生开创的杂文时代的复兴呐喊助威,发表《杂文复兴》,“解放以后,大家都在怀疑:是不是杂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问题似乎并未得到结论,然而事实则是杂文的沉默,要复兴杂文,就必须要站稳了立场,抓住了论点的积极性和建设性,不要流于‘淡话’。” 无论是王得后,还是黄裳,他们不仅是鲁迅研究历史中的剧中人,也是剧作者,因为他们都参与并建构了鲁迅研究的精神传统,一是他们深刻地理解、阐述了鲁迅;二是他们是自己身体力行,持续地书写着鲁迅式的杂文(套用钱理群阐释樊骏的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的笔名是怎么来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