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菩萨心经全文密意中佛祖遇醉象的故事

平实菩萨心经密意中佛祖遇醉象的故事_百度知道
平实菩萨心经密意中佛祖遇醉象的故事
白饭王的儿子调达(提婆达多),是阿难的同胞兄弟。他和佛同年四月初八日生,有端庄的相好,勇健的武功,聪明才智,可骄傲自大,狠戾自用。起初,在佛祖度释种王族子弟出家时,调达也追随着出家。后来凭借能言善辩和王族中的名望,妄图破坏佛法,多次和佛做对头,终于死堕地狱。其间有一次,他牵了一匹凶恶的暴象,放在佛常常进出的路上,因此伤害了许多附近的百姓,惹得王舍城人都不敢出门。有一天,佛带了五百弟子到城里来,城里的人,恐怕佛被它伤害,都站在城楼上,请佛不要进来,如来并不害怕,走了过去。以神力慑服恶象,再和它说法,那暴象就从此驯服不害人了。
其他类似问题
心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心经密义》第二章心经与解脱道之关系之第六节心经与解脱道之关系&萧平实演示
第二章心经与解脱道之关系
心经与解脱道之关系
  第六节的内容,我们把它分成五点来说。
  第一点:由于菩萨依《心经》的教导而证得真实心,然后转依第八识这个真实心的体性,因此他消融了我执,所以证得二乘菩提的解脱果。但是我这段话所说,有一个附带条件:他所知道的《心经》的密意,如果是跟人家探听来的,那就没有这个功德了。
  必须是要跟著善知识去熏习,然后自己去参,自己去走过来,去亲自体验,这样!才有这个功德啊!如果想要害你的话,那是很简单的,现在就直接告诉你:《心经》所讲的心是哪一个心!我一句话就可以讲出来,但是就害死你啦!你听了一定不信,因为你没有办法像真参实究的人一样的证验祂,结果就使得般若智慧不容易生起;我以语言明白的直接告诉你以后,因为你没有实际上深入的体验过祂,如果再被一个错悟的**师加以否定,你就永远退转了;从此以后,智慧就不能显发了,就与般若实相智慧绝缘了。甚至于会跟著**师,诽谤这个无比胜妙的第一义的法义。
  菩萨所证得的解脱道,是从证得第八识这个自性清净心,然后现前观察、现前体验这个心确实有祂的自体性,确实是常住而不暂断的,而祂的自性是本性清净的,从来不贪、不厌、不瞋;而且不愚于一切法:你在想什么祂都知道,所以祂也是不落于愚痴里面的;你心里想什么,都瞒不过祂的。虽然你在想什么,祂统统都知道,但祂就是那么样的清净性。
  菩萨证知了这个第八识心,是这样清净的体性,然后就想:“我这一生真的是龌龊,人家第八识祂一向是那么清净。”于是就转依祂的清净体性,也就是转变七识心自己的体性,使自己符合祂的体性,也就是把我见我执,三界的贪爱统统消除掉。因为我见断了以后,我执也会渐渐的消融掉了;因为我执消融掉了,所以就能身证解脱,在这一世中成为菩萨阿罗汉,成为通教的菩萨。
  可是由于众生—特别是末法时的学人—误会了《心经》所说的真实心,去把那个活在当下的妄心认作真心,所以我见就断不掉;我见断不掉的结果,就是继续轮回生死。举一个大家所耳熟能详的善知识的开示,来为大家说明,大家就容易了解真实义与似是而非的说法之间的差别所在了;这种错误的开示,从古到今一直在流传。大家可能都见过,许多寺院里面的墙壁上常常贴著:“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提醒大家要时时保持警觉:只要时时警觉、警醒,要随时警觉妄念的生起,不被妄念牵著转;能这样活在当下的话,那你就是觉悟佛菩提了。我相信诸位之中,有很多人都看过这样的开示。
  有的“善知识”写书出来,也是这样跟你讲:“不怕妄念起,只怕警觉迟。”意思是:只要不跟著妄念转,保持你的见闻知觉心的警觉性,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这样子,你就是觉悟了,这就是佛法所讲的觉。现在我们却要援引一段《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的开示,跟诸位说明。马鸣菩萨说:“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编案:实叉难陀译作:“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马鸣菩萨讲得这么清楚!
  马鸣菩萨说:“就好象那些凡夫人一样,他们认为:前一念没有觉察到世间烦恼的妄想生起,结果起了种种烦恼妄想;后来发觉到了,再起另一个念,把妄想压伏下来,使这些烦恼妄想不再出生,这样叫做觉悟。可是他们这个境界虽然叫做觉,其实就是不觉。”很多人不懂佛法,误会佛法,看见论中所说的这个意思,和他一念不生的修法不同,就诽谤说:“起信论一定是外道所作的啦,明明这样叫做觉,为什么又叫做不觉?”所以错会佛法的人就会说《起信论》是外道假藉马鸣菩萨的名义创造的(编案:这是月溪法师所说的话),但是这些人所谓觉悟的境界,确实是不觉(编案:圣严、惟觉、星云、证严等人,一样落在这种邪见中)。
  因为佛菩提的觉悟,是要去觉悟到你的自性清净心。而那些悟错了的人,他们所谓的“觉”,却只是在觉察语言妄念、在修除语言妄念啊!只是让语言妄念不生起啊!像这样的觉,都是在意识心上面用功夫,是在意识妄心上面去误认了,根本没有觉悟到佛菩提的般若所讲的那个真实心啊!所以,这样的人他们自己虽然自称为觉悟,马鸣菩萨却说:“其实这样叫做不觉。”因为还没有觉悟佛菩提啊!因为这些就是以定为禅的人啊!
  所以,大乘行者不能够证得解脱果的原因,就是由于误会了《心经》所讲的真实心,把妄心当作《心经》所讲的真实心。于是,他就以为:“这个一念不生之时的意识觉知心,就是佛所说的自性清净心,我舍报时,就是以这个心进入无余涅盘之中。舍报以前,我就这样一念不生而不昏昧,常常觉醒的活在当下,这就是觉悟的境界。”但是,这样的人,所有已经证悟的菩萨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落在这种境界的人都是还没有觉悟的凡夫众生。
  有很多人误会经文里面的真正意旨,也误会《起信论》的真正意旨,就把论文曲解了,就以为自己所想的是正确的。譬如《起信论》中如是说:“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编案:实叉难陀译作:“言觉义者,谓心第一义性离一切妄念相。离一切妄念相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一切如来为本觉。”)这意思是说:所谓“觉”的意思,是真实心的第一义的体性,祂的心体是离一切妄念相的。如果所悟的心,真的是离一切妄念的心,那就是等虚空界而无所不遍的;像这样的法界一相,没有第二种法相的心,就是如来的平等法身。
  但是有很多人误解了这一段论文的意思,就去将觉知心修行除掉妄念,以为一念不生之时就变成真心了。殊不知论文中的意思是说:众生的八个识之中,有的识是具有念相的,有的识是不具念相的。有念相的识,是有时会起妄念的,祂们永远都是“有时会起妄念”的,不会变成“永远不起念相”的心;无念相的识,是永远都不会出现念相的,祂是不会有时生起妄念的,永远都是不会有妄念的。这种有念相和无念相的心性,是本来就这样的,是从来都不会改变的;并不是修行以后可以改变它的有无念相的体性的。如来就是证得这个无念相的心,而这个心却是有祂自己的知觉性的(编案:这是指六尘以外的觉知,不是六尘中及定境法尘中的觉知性),因此,如来证得这个觉的时候,就称为本觉。
  但是有很多人误会了这个论意,总是想要将会起妄念的意识心修行而变成真心;他们总是想要将“常常会起妄念”的、有念相的意识心,想要将永远会有念相的意识觉知心,修行变成“永远都无念相”的真心。但是他们将永远无法达成目标,因为有念相的意识心,是永远都会有时住在念相中的,永无可能变成永远没有念相的真心。而真心则是本来就没有念相的,不须要人们去修行、去将祂转变成没有念相,因为祂是本来就没有念相的;祂在过去无量劫以来如是,现在也如是不起念相,未来的无量劫中,祂也将是永远不会有起念的时候。
  所以真正的大乘佛法的觉悟,是用常常会起念相的觉知心意识,去寻觅本来就没有念相的如来藏真心;找到祂以后,无妨有念相的觉知心与从来没有念相的真心同在,根本不必与觉知心中的妄念对抗。这样的明心开悟,才是真正的开悟;这样的觉,才是真正的觉。这样证得第八识所具有的不堕于六尘见闻觉知妄觉上的真觉,才可以称为本觉;因为第八识的这个觉,是本来就有的,不是修行以后才证得的,这才是真正的本觉。证得这个本觉的人,就称为始觉位的菩萨了。因为这是以从来就没有念相的第八识真心,以祂的从来无念相、从来离六尘上的见闻知觉性,而能觉了众生心的专属第八识的真觉,来作为觉悟的标的;这样的觉悟,才是禅宗破初参的“始觉位菩萨”的觉悟。
  但是现在诸方大师们都弄错了,都是落在有念相的意识心中,都是想要把有念相的意识知觉性,变成没有念相的真心,所以他们都不是真正的证悟者,所以他们一直在觉知心上作修除妄念的功夫,一直都是以定为禅,一直都是以禅定行门作为般若行门。
  所以,如果想要避免落入这种自以为觉悟,而其实是不曾觉悟的状态中,就应当要去求证你的真心,才不会产生误会,错将生死心认作解脱心。只有第八识真心才是解脱心,前七识永远是轮转生死的心,除非你已经修到究竟佛地了,已经使前七识心的种子究竟清净了;不然的话,前七识心永远都是有漏的法。一直要到佛地,具足无漏法以后,七识心种子都不再熏习变异,那才叫无漏有为法。这样才可以说是解脱心。
  然而,佛地的前七识心,虽然已是解脱心,仍然不是真如心,仍然是七识心。所以诸佛仍然是以第八识真如心,作为究竟归依,作为佛地的自性法身。所以十方诸佛说法时,都不以前七识心的体性,说为佛菩提所证悟的实相心,都是将第八识如来藏修除染污种子之后,说为诸佛的自性法身,原因就在于此。所以,《心经》所说的解脱道,不是以二乘菩提的现观十八界、五阴的虚妄,而断我见我执,而取证解脱果;乃是以亲证第八识自心如来,而回过头来现观十八界、五阴的虚妄,而证解脱果,这就是《心经》与解脱道的关系所在。(编案:以下第二点至第五点,于演讲当时,因时间不足,省略未说;于第二天续讲时,径由第三章开始演说。今因读者请问所遗漏之四点内涵故,乃予以改版,自第二版第一刷起,将演讲大纲中之第二点至第五点,以口语化之文句再作补充,仍维持原先售价而流通之。)
  第二点:一般人学佛很多年以后,还是不能证得解脱果,这种久修不证、唐捐其功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假善知识对五阴所作的错误开示,导致学人对五阴的内容没有真正的理解,错将五阴中的识阴(将离念灵知的意识心及处处作主、时时作主的意根)认作第八识真如,所以就断不了我见,无法取证声闻法或菩萨法中的初果,断不了三缚结,因此而不断的轮回生死。我见不断的缘故,更无法断我执,所以就永远轮回生死,永远进不了佛法大门—对三乘菩提的内涵永远都无法正确的理解与亲证。
  二乘圣人由于断除我见,以及断尽我执的缘故,对五阴—特别是对识阴—的内容具足观行,了知自己虚妄,对自己完全没有执著,所以舍寿时灭尽五阴,不再入胎,也不去受生于天界,所以不再出生后世的五阴或者四阴,所以出离三界生死。他所观行的内容是人间的世俗法五阴,所以名为世俗法中的真谛,简称俗谛;因为五阴是缘起法,所以其性本空,不是真实常住不坏之法。这个五阴缘起性空,无我无人,是世间道理极成的缘故,所以名为世俗谛。
  然而菩萨却不只是这样,菩萨不但像阿罗汉一样的现观五阴缘起性空,而且亲证五阴出生的根源,亲证自心第八识如来藏,由此而了知“无余涅盘之本际”其实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证得《心经》所说的真心以后,再来反观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虚妄,由此缘故而证得大乘法中的解脱果,他所证得的解脱智慧,与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智慧并不相同。
  二乘圣人证得有余涅盘,没有舍寿以前,并不能知晓将来进入无余涅盘以后的“境界”;而将来舍寿后进入无余涅盘时,自己却又已经完全灭尽,十八界中的任何一界都已经不存在了,根本没有自我存在,没有见闻知觉性、没有思量性,完全无我,如何能再有“我”来了知无余涅盘之中的境界呢?所以二乘圣人不能了知无余涅盘中的境界。
  菩萨却是证得无余涅盘中的实际—自心如来藏;无余涅盘其实是依如来藏的不再出生五阴十八界法,而建立涅盘的法相,所以无余涅盘其实是以如来藏为体,所以无余涅盘其实没有自性,其实就是真心如来藏不出生十八界法的自住境界,依如来藏而立名。菩萨由于证得无余涅盘中的实际—自心如来藏—的缘故,所以菩萨还没有进入无余涅盘境界中,便已经知道无余涅盘中的境界是怎么一回事了。
  无余涅盘既然是灭尽五阴十八界的所有法,所以称为灭度,而不称为生度,所以就没有任何的自我存在了,就没有任何人可以进入无余涅盘中去了知无余涅盘中的境界了,所以无余涅盘中没有十八界法中的任何一界,完全无我;因此,无余涅盘的境界根本就没有境界:没有六根,没有六识,没有六尘,当然也没有见闻知觉性存在。所以二乘圣人在没有证得自心真如以前,是无法了知无余涅盘中无境界的境界相的;然而菩萨却早已证知无余涅盘中独存的实际了,早已证得其中的实际—第八识自心如来。这种未入无余涅盘,便了知无余涅盘境界的智慧境界,就是禅宗破初参的七住位菩萨们所证知的境界;这是不回心的二乘圣人所不知的、所未证的,所以二乘圣人不能了知大乘菩萨“不入无余涅盘却又了知无余涅盘实际”的境界。菩萨由于亲证无余涅盘的实际—《心经》所说的真心,因此就可以获得分证解脱或满证解脱的功德受用,这就是《心经》与解脱道的关系所在。
  第三点:二乘圣人是以诸法灭尽,作为无余涅盘;进入涅盘以后,自我却又灭失了,所以没有自我可以了知无余涅盘的境界,所以他们还没有入无余涅盘之前,以及入了无余涅盘之后,都不能了知无余涅盘中的境界究竟如何?所以,如果是以事相上来说,他们是确实证得有余及无余涅盘的;但是,如果以般若的智慧来说,以无余涅盘的实际境界来说,他们其实是没有证得涅盘的。所以他们所证得的涅盘,只能名为二乘涅盘,不得名为大乘涅盘;因为他们只知道如何能观行五阴十八界虚妄,如何能断除我见与我执—断除觉知心和思量心的自我执著,因此舍报时可以灭尽自己而入无余涅盘,却不曾了知无余涅盘的无境界境界,不曾证得无余涅盘中的无境界境界,因为他们都不曾证得《心经》所说的真心,而真心就是无余涅盘的实际,所以“了知无余涅盘内的境界”的智慧,二乘圣人都不具备。
  菩萨却由于亲证无余涅盘中的实际的缘故,所以在还没有进入无余涅盘时,就已经了知无余涅盘之中无境界的境界。又因为未入无余涅盘境界时,能以七识心的自己,现前观察到自己的如来藏本来就是常住于涅盘的境界中,就是无余涅盘的实际,所以他亲证了世尊所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因此他就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所以菩萨未入涅盘,便已住在涅盘;由于这个现前观察的缘故,了知自己及一切众生都是本来就不曾离开涅盘,都是本来就没有生死,所有的生死都只是假象,所有的生死都不是真的,所以菩萨就不害怕生死,就不必急著进入无余涅盘境界,因此能够起心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世世修行菩萨道,最后才能成佛。
  因此菩萨所证得的解脱果,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解脱果虽然相同,但他是了知“无余涅盘内无境界境界”的圣者,他是亲证无余涅盘内的实际的圣者,也是亲见“未入涅盘便已是涅盘,涅盘常住而非断灭,涅盘非从修得,亦非不修而能得”的圣者,所以他对于解脱的见地,与二乘圣者是完全不相同的,与二乘圣人是迥然不同的;所以,菩萨由于这种大乘涅盘的亲证,他所修证的解脱果虽然同于二乘圣者,但是他所产生的解脱智慧,却是远远地超胜于二乘圣人的。
  如果有人能够亲证《心经》所说的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无余涅盘的实际,那么他的智慧是极为胜妙的,绝不是那些不回心的二乘圣人所能知道的,更何况是还在修学解脱道的凡夫?而且二乘圣人证得解脱果,舍寿而入无余涅盘之后,十八界都灭尽了以后,只剩下自己的从来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独存,以这个不再出生十八界法的如来藏而立名为无余涅盘,所以涅盘其实就是如来藏独存的境界,其实是依如来藏而立名的。所以如果有菩萨亲证自心如来藏以后,他就知道:涅盘其实就是《心经》所说的“无一切法”的无境界境界。他就知道:解脱的境界,其实是以《心经》所说的真心为依止而施设的名称,他就如实的了解《心经》与解脱道的关系。所以一切悟得真心的人,后来都会渐渐的了知《心经》与解脱道的这种关系。菩萨的这种解脱果上的智慧,是不共二乘圣人的。
  第四点,我们要说的是解脱色。众生由于八识心各各具备了心所法,而与色身和合运作,所以真如与佛性才能出现于我们的五阴十八界中;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才能以意识心及前五识心的配合运作,来寻觅、来证得自己的第八识真如,来寻觅、来眼见自己的佛性;这样地地进修之后,终于成就佛地的解脱色。如果离开了色身与七识心的共同运作,人间的一切众生就没有办法证得真如、也不能眼见佛性。
  解脱色,是说已经有能力不再轮回于三界的生死中,而又能乘愿再来世间受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六地满心以上的菩萨境界,因为六地满心时已经证得灭尽定了。究竟的解脱色,其实是说佛地的境界:以永远不坏、永不间断的庄严圆满报身,而为一切地上菩萨宣说深妙的一切种智;或以应身而受生于缘熟之净土及秽土而度众生,或示现化身于众生的定中、梦中,给与感应而度众生;或以化身示现,而与有缘鬼神感应而度化鬼神。佛地的这种解脱色,才是究竟的解脱色。
  至于初地以上的菩萨,如果他愿意取证无余涅盘的话,他在舍寿时,其实是可以取证无余涅盘的;但是他们舍寿的时候,都故意不断除最后一分的我执,故意不取涅盘,都发愿再来这个人间、或依照佛的安排再去别的人间受生,再去上求下化,所以初地至三地未满心以前的菩萨色身,也是解脱色—是广义解释的解脱色。
  佛地的解脱色,其实并不是在大乘法中才说的,其实是在原始佛法阿含部的经典里面早就讲过了。在《杂阿含部央掘魔罗经》卷二里面,有这么一段经文说:“虚空色(佛地的自性法身)是佛,非色是二乘(二乘以灭除五阴色身而入涅盘作为解脱);解脱色(庄严圆满报身)是佛,非色是二乘;……如来真解脱,不空亦如是;出离一切过,故说解脱空。如来实不空,离一切烦恼(离见思惑及习气种子烦恼,亦离所知障等上烦恼)、及诸天人阴(自性法身及庄严圆满报身,以及菩萨之意生身,都迥异天人五阴四阴),是故说名空。呜呼蚊蚋行,不知真空义,外道亦修空,尼乾宜默然。”
  这意思是说:真空的意思,其实是“非色、不离色、不灭色”,却又已经解脱三界色身、解脱三界法的系缚,乃至解脱于习气种子的随眠、解脱于无始无明的随眠,这就是佛地解脱色的境界。一般人总以为:觉知心不被五欲六尘所系缚了,便是解脱。却不知道这样其实没有解脱,其实仍然是在我见当中—认定觉知心的自我是常住不灭的。这样的见解,会令人轮回三界生死而永远不能解脱三界生死。
  深入经典的老修行人则以为:灭尽了十八界的一一界以后,不再有我了,所以名为解脱。但是却又恐怕落入断灭见中,便又施设一个“不可知、不可证的意识细心”,作为灭尽十八界法以后的常住心,以为这样就是解脱、就是无余涅盘。其实这样也是落在我见中,因为这种见解其实是依于常见而产生的;而常见却是依意识心而存在的。当他不能灭除这种邪见的时候,他就必定会在舍报的时候,继续去受生;因为“不可知、不可证的意识细心”是不可能实证的,所以他的心中便不能决定无疑,便会怀疑究竟有没有“不可知、不可证的意识细心”?心中恐怕落入断灭空中,就不肯灭掉意识心自己,他就会继续再去受生入胎,所以无法得到解脱的正受,所以无法进入无余涅盘的境界,特别是否定了意根的人们!因为意根的自我贪著性,他都还不知道,如何能断除呢?意根的存在和体性都不知道,又如何能作观行而了知意根的虚妄、而断除我执呢?俱生相续的我执正是意根的自我执著啊!
  然而阿罗汉与菩萨都是现观意识与意根的虚妄的,所以,当菩萨修行而断除了见惑与思惑时,我见与我执都已断除了,他舍报时就可以像阿罗汉一样的进入无余涅盘的解脱生死的境界。然而菩萨继续进修,多生多劫断除烦恼障上的习气种子随眠;又进修一切种智,而断尽了无始无明的随眠,终于成佛了。佛地所成就的这种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都不是二乘圣人所能想象的;
佛在超过二大阿僧只劫前—菩萨七住位—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也不是阿罗汉所能证得的;如今佛位又证得了无住处涅盘—不住生死亦不住涅盘—都不是决定性的阿罗汉所能了知的。
  由于亲证了这四种涅盘,永远不在三界生死轮回之中,却又不住于无余涅盘境界之中,所以佛地的色法—圆满庄严报身—是真正的解脱色,永远不坏而又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诸佛成佛而又化缘圆满,舍寿而入涅盘之后,便以自性法身和这种庄严圆满的解脱色的报身,于十方一切三界中度化众生,永无尽期;众生如果还没有度尽,就永远不会停止这个无尽愿。
  菩萨三四五地满心时,都是随时可以取证灭尽定的,但是他们都故意不取证;六地满心时虽然不得不取证灭尽定,乃至八九地菩萨其实都在无量世以前就证得灭尽定了,却故意不入无余涅盘;他们都是分证这种解脱色的境界,而以一种或二三种意生身,常在十方三界中自度度他,最后终于可以成就究竟佛道;这三种意生身,也是解脱于三界分段生死的解脱色,是由于三地或四五地满心的无生法忍的功德,乃至后来再加上八九地的无生法忍的功德而获得的。而无生法忍所产生的解脱色—一至三种的意生身,却都是以亲证《心经》所说的真心,作为基本入手处;证得真心以后,以这个亲证真心而发起的实相般若为基础,然后次第进修一切种智,才能发起这三种解脱色。菩萨既然是因为亲证《心经》所说的真心,所以渐次进修而证得各种的解脱色,这就已经说明《心经》与解脱道关系密切之所在了。
  第五点要说是:证得解脱果以后,其实没有解脱的境界可证。依《心经》所说而修行的人,亲证了《心经》所说的真心以后,便生起了智慧,便可以自己亲身证实:证得解脱的人,其实是没有解脱可证的。因为菩萨不是依二乘法所说的“五阴缘起性空”而证得解脱,是以《心经》所说的真心本来解脱的实证,再来反观五阴的缘起性空,这样双具三乘法的解脱功德,就看见了一项事实:解脱的实证,其实是没有所证的,只是断了我见与我执的烦恼,不必再受见思惑所控制,所以不必再轮回生死,但是详细的推究之后,其实却是如来藏本无生死;无余涅盘的实证,其实并不是见闻觉知的七识心进入无余涅盘;事实上是七识心自己灭尽了以后,如来藏仍然住在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的境界之中。
  所以,依《金刚经》的意旨,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亲证解脱,即非亲证解脱,是名亲证解脱。”所以亲证解脱的人,其实没有所谓解脱可证,如果有人说他已亲证解脱,他就是没有亲证解脱的人。由于这个缘故,《金刚经》中说:“如果阿罗汉这样子想:‘我是阿罗汉’,那么这个人就不是阿罗汉!”因为阿罗汉是断尽了我执以后,才成为阿罗汉的,哪里还会有“我证得阿罗汉果”可说呢?阿罗汉是灭尽自己以后,才成就无余涅盘的解脱境界的;所以阿罗汉没有涅盘可证,没有涅盘可入。
  当阿罗汉证知这一件事实以后,他决不会说他有涅盘可入,决不会说他是阿罗汉;除非是为了拯救诽谤他的人免入地狱,否则他不会自称是阿罗汉,更不会说自己将来舍寿时有涅盘境界可入。因为入无余涅盘,就是自己消灭了,只剩下《心经》所说的离见闻觉知的真心独自存在,没有五阴我,也没有十八界中任何一界的我存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入无余涅盘,即是没有入无余涅盘,是名入无余涅盘。”
  另外,从菩萨亲证无余涅盘的本际来说:无余涅盘的本际就是第八识真心,而真心是本来就在的,不论我们有没有证得祂,祂都是本来就存在的,都是本来就涅盘的;菩萨证得涅盘时,只是证实、只是现观这一个事实。而无余涅盘的无境界境界,却是本来就在的,不是修行之后才有。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证得无余涅盘,即是没有证得无余涅盘,是名证得无余涅盘。”懂得这个道理,就能读懂《金刚经》了。读了这本《心经密意》以后,懂得这个真实的道理了,再将这个道理套上经文,就可以读通般若系列的经典了,接下来就得想办法去亲证真心,也就是参禅寻觅真心。如果能亲证《心经》所说的第八识真心,对自己以前从善知识书中所懂得的般若经典的真意,就可以实证了。
  由于这个缘故,证得般若的人,其实是意识心证得般若,而意识心却是缘起缘灭的虚妄法;如果转依真心自住的无境界境界来看,其实没有般若可证,因为真心从来离见闻觉知,从来自住涅盘绝对寂灭境界,有什么般若可以证知的呢?所以,菩萨由于这样的亲证、这样的现观,因此觉知心与意根便灭除了我见、我执,因此而得解脱生死轮回;然后发愿留惑润生、自度度他,修证无生法忍,直至成佛。这就是《心经》所说:依“真心”而显示解脱与涅盘修证的正理,这就是《心经》与解脱道的关系所在。
--------------------------------------------------------------------------------
·禅门孤子
佛运谨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萨心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