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还有国民党吗在大陆覆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您(@)目前可用积分:11011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灌水]国民党在大陆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
4891 次点击
13:02:20 发布在
&&&&&&&&&&&&&&&& 金圆券疯狂掠夺大陆人民的财富&&&&&&&&&&&&&&&&&&(转自:亿朵雪花的日志)&&&&日,南京政府为应付无法弥补的巨额财政赤字,发行金圆券。强行要求全国人民将自己持有的法币、美元、黄金、白银全部兑换为金圆券,而后又大肆滥发金圆券,半年内让其贬值到65000分之一。结果是,将当时全国人民的财富,约2~4亿美元的硬通货,包括美元、黄金、白银全部掠夺一空......<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20171.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80078.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国民党政府在1948年战时的赤字,每月达数亿元至数十亿元,主要以发行钞票填补。然而,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面值100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各式买卖经常要以大捆钞票进行。5月,一石大米竟要4亿多金圆券。当时流行着这样的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 不过,说起恶性通货膨胀还要数抗战胜利后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前那几年,物价不仅是一天一个变化,甚至每时每刻都在上涨,创下了中国历史上的通胀奇观。&&&&陈立夫: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抗战胜利之初,国民政府拥有600万盎司黄金,9亿美元,接收的敌伪产业折合法币10万亿元,相当于当时法币发行额5569亿元的20倍。此外,还有美国给予的剩余物资约20亿美元,这些完全可以用于整顿税收、平衡财政收支、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国民党政府没能抓住机会,反而昏招迭出。&&&&当时,上海物资奇缺,同时由于道路破坏,法币也奇缺,导致暂时性的通货紧缩。市场上出现了1法币兑换200储备券(汪伪政权的货币)的情况。上海官方乘机建议将法币和储备券的兑换比率定为1:200,当时任经济部次长的何廉极力反对。何廉指出货币兑换应该以各地的物价指数为基础,以局部市场的价格来定官方货币比率,实际会造成货币贬值,使沦陷区人民一夜之间破财丢产。结果是何廉的意见最后没有人搭理。&&&&日,财政部公布了《伪中央储蓄银行钞票收换办法》,还是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1:200。如此政策就意味着沦陷区数亿民众的动产价值,一夜之间变成了只有1/200,这无疑是对沦陷区民众财产的一次洗劫,真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实际上,这一经济政策也动摇了正常的国家经济秩序。中储券的购买力显然被严重低估了,而法币的购买力无形中增加了好几倍。当时,国统区来的人,一个个都成了腰缠万贯的大员,凭着本已不值钱的法币在沦陷区大发横财,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说,他随郑洞国从昆明取道柳州,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柳州理一次发的法币,够在上海高级理发店理上一年,在重庆只能购买2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资金自然向最有利可图的地方流动,于是重庆的法币纷纷流往上海,沦陷区人民竞相抢购,形成供不应求之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大量增加法币以应急,大量的法币充盈市场,物价为之飞速上涨,法币信用自此开始丧失。沦陷区发生了急剧的通货膨胀,不到8个月,南京城里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如稻米,暴涨500倍之多!经济秩序几近崩溃。&&&&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陈立夫曾经总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日本投降以后,收复地区人民自然欢迎使用法币,但财政当局宋部长(宋子文)竟规定200元伪币换取1元法币,以为这样一来,就可用少数法币把伪币都收了回来,其实害了老百姓。有5000元伪币的人只能换到25元法币了,战前,一个富有的人经过这场战争,他的财产贬值了几百倍,这不是替共产党铺路吗?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到1946年7月,敌伪产业接收大体完成。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国民党当局混乱无序的经济接收,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批工厂、企业、商店在接收中倒闭、停工,使战后经济丧失了恢复活力的能力,也为之后的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另一个导致国统区经济混乱、物价飞涨的原因是南京政府在国民经济尚未恢复、国内经济秩序还处于极其混乱的时候,便急急忙忙地把战时所采取的各项管制措施一律予以废除。可以想见,在国家政治、经济秩序尚未恢复常态以前,过早地放弃对物价、分配、资金等管制是极为有害的,这使社会久久不能走出无序状态。&&&&此时,中共控制的地区却实行强硬的政府管制,资源调配、人力动员上均处于有组织的状态中。虽然在整体实力上,共产党所控制的地区不及国统区富有,但有力的动员使中共在资源控制能力上远比国民党有效得多。可以说共产党把解放区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战争中,而国民党却由于经济秩序混乱,无法有效调动资源用于内战。内战初期,国民党政府仰仗手中的外汇存底和美国的军事援助还能支撑大局,但是在外汇用尽、外援渐无的情况下,财政便吃紧起来,最后只能滥发纸币应急,恶性通货膨胀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一点美国人看得清楚,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比去年初膨胀了27%。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政府处境继续恶化,行政上仍旧无能,这仍属于基本趋势。现在,中央政府犹如病入膏肓之人,衰弱不堪。”&&&&印钞票!先印法币,后印金圆券&&&&打仗是世界上最费钱的事情。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计划3-6个月剿灭“共匪”。可是事与愿违,内战打了2年,仍没有很快结束的迹象,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反而逐渐处于被动。军费高居不下,政府已无法通过发行公债筹措军政费用,弥补财政赤字。于是政府便更多地倾向于由国家银行垫款。为应付政府垫款,中央银行不得不大量增发纸币。1946年财政部长俞鸿钧就坦言,“从1月到5月……税收仅有25000万元,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发行补足”。&&&&内战打到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已然是处处被动,战场的失利,使政府的信用濒临破产。法币的发行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法币的发行量由抗战胜利时的5万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有的造纸厂干脆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比用其他纸成本还低。&&&&1948年5月行宪选举后,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王云五任财政部长,开始筹划货币改革。7月29日,蒋介石在浙江莫干山召见翁文灏、外交部部长王世杰、王云五等人,商讨币制改革案,以图重整经济,恢复国家的经济秩序。8月19日,国民党政府通过币改方案,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发行初期,在没收法令的威胁下,大部分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众皆服从政令,将积蓄之金银外币兑换成金圆券。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试图冻结物价,以法令强迫商人以8月19日以前的物价供应货物,禁止抬价或囤积。蒋经国一个个地召见上海的大资本家,胁迫其申报登记资产,交出金银外汇。煤炭大王、火柴大王刘鸿生对手下说:“蒋太子满脸杀气,向工商界人物大发雷霆。他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不敷衍不行啊,要防他下毒手!”刘氏企业被迫忍痛交出黄金800条(每条10两)、美钞230万元、银元数千枚。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曾为国民政府赴美奔波借款,颇受蒋介石赏识,此时也不得不向中央银行移存现金外汇114万美元。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不敢住在家里,几乎每晚换个地方,后装病住在虹桥疗养院,“警察局曾派人来行要周具结,非经批准,不准擅离上海”。&&&&这些强硬的行政手段,虽然一时奏效,但却非长久之计。国民政府中那些喝了洋墨水的经济学家早就看出其中问题。著名经济学家蒋硕杰在口述自传里提到,当时随蒋经国、熊式辉等在东北行辕视察的时候,政府官僚还用的是一套汉代桑弘羊的平准盐铁的法子恢复经济,他当时感到触目惊心。果然,上海物价并没有因为蒋太子的雷霆手段而真正得到控制。&&&&法币、金圆券下的人民&&&&由于生活费用不断上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两个反映时代特点的概念,即所谓“底薪”和“实际薪津(金)”,意思就是基本薪水加上物价津贴。“实际薪金”的计算,是以底薪为基数,定出“薪金加成倍数”,再加“生活补助费基本数”。薪金加成的倍数和生活补助费,随着物价上涨每季度作调整,所以“实际薪金”也应该随之不断提高。&&&&实际薪金=底薪基数×薪金加成倍数+生活补助费&&&&1946年3月,国民政府通知:生活补助费基本数为法币5万元,物价加成倍数为150倍。1946年12月,生活补助费基本数为法币17万元,物价加成1100倍。所以底薪为600元的教授实领薪金83万元法币,可买23袋面粉。可是到了1947年5月上旬,由于内战军费激增,国统区物价猛涨。这时虽然又进行了调整,“物价加成倍数”是1800倍,生活补助费基本数增加到34万,一个教授所领的薪金142万元,不够买10袋(440斤)面粉,反而相当一个清洁工的水平。以后虽每隔一两月调整一次薪金,但与物价上涨速度相比,还是望尘莫及。&&&&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在记者招待会上抱怨:“教授们吃不饱,生活不安定,一切空谈都是白费”!日,胡适校长致电政府,说平津物价高昂,教员生活清苦,“请求发给实物;如不能配给实物,请按实际物价,提高实物差额金标准”。1948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公教人员待遇调整办法,可即便是教授的薪水也不够买5袋面粉。&&&&1948年9月币制改革后,政府规定:文武公教人员之待遇,一律以金圆券支给。一个刚参加工作的知识青年,按照抗战前标准领取40元月薪,这时得到金圆券40元,购买力相当于战前的标准银币20元,实际收入比战前降低一半。而照抗战前标准领取600元薪水的教授、高级知识分子等,这时得月薪为金圆券122元,相当于战前银币61元;实际收入为战前标准的十分之一。&&&&日上海市米价每斤金圆券1角3分、面粉每袋7元6角、猪肉每斤7角3分、生油每斤6角,表面上看物价还可以接受,可是从10月以后市面上就没有“限价”商品了,人们只能在黑市高价购买生活用品。由于国民经济没有恢复,战场局势每况愈下,再加上蒋经国上海“打老虎”行动不了了之,人民对政府残存的最后一点信心也顷刻瓦解。物价刚刚稳定不久,便又急速上涨。&&&&清华大学教授浦江清日记录:“海甸、成府(注:即在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之间及周围地区,中关村一带)交通如常。国军撤、中共来,都无扰乱。商店渐开门,东西很贵。中共所用长城银行的纸币出现了。”这时候偶尔能买菜也很昂贵,12月22日的物价又涨到:肉60元(金圆券)一斤,鸡蛋10元一只,青菜4元一斤,冻豆腐4元一块,金圆券发了没几天就花光了。浦江清的日记中写道:“不知中共何时把北平攻下,方始得到安定。”到12月28日,肉价还是金圆券60余元,纸烟40元20支,花生米涨到50多元一斤,浦江清“舍不得买”,跑了多家,只买了些黄豆(18元一斤)、黑豆(20元一斤)。&&&&如果说北平天津地区因为战事紧张而物资奇缺的话,作为大后方的杭州也好不到哪里去。1949年上半年,浙江大学教授夏承焘,也几乎无日不为柴米油盐而操心,他在日记中记载:“1月4日,米价已至700元一石”、“6日,午后买食物,费百余元。”、“7日,过大街购一帽,金圆百元。物价猛涨惊人,午后过珠宝巷口,买金买银洋者甚拥挤。金圆券,将成废物矣。”、“9日,午后与家人进城购日用衣物,费600元。物价一日数变,金圆券亟须脱手。”、“14日,剪发付13元,前次仅3元”。&&&&煤荒也是困扰百姓的一大难题。1947年9月北大的教授宿舍“每家窗前的存煤石栏里大多空空如也,只有少数‘节余’,而且小心地洒上石灰防贼”。研究西域史的向达教授,为了购买冬天的三四吨煤,“他说要在休假一年中到南京中央博物院去坐坐办公室,多拿一份薪水,来供家里还债过冬”。季羡林在回忆往事时说,在政治经济完全崩溃的解放前夕,“学术界的泰斗、德高望重、被著名的史学家郑天挺先生称之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先生”,“到了冬天,他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1947年5月中旬一篇来自河南开封的报道,真实地反映了物价飞涨下的民不聊生:“汴垣从本月起,红粮每市斗已从5000元涨到11500元,除了少数官僚资本家和收钞票或经手钞票的机关的主官或主管等人外,都深感到了‘活’的困难。求活声掩蔽了纸烟大王周锦堂吸食鸦片被捕的新闻;压小了省参议会大会的民意表现,顾不到过问国共两军的谁胜谁败”。人们互相在探问:“天不会快塌了吧?”政府的威信,就在这忽视百姓饭碗的过程中逐渐丢失了。&&&&总崩溃:金圆券变成废纸&&&&金圆券政策失败源于发行限额无法严守。国民党政府在1948年战时的赤字,每月达数亿元至数十亿元,主要以发行钞票填补。这年秋冬之际,东北、平津先后失守,中原会战惨败,国军精锐丧尽,内战的军事急速逆转,而国民党曾希望得到的美国贷款援助却从来没有落实。军事上的失败和金融上的崩溃互为因果,通货进一步膨胀。由于无法解决财政问题,金圆券发行仅1个月后就发行到12亿元,至11月9日则增至19亿元,接近初订上限之数。10月28日,政府决定粮食可自由买卖,货物可计本定价,11月1日,又颁布了《改善经济管制补充办法》,放弃限价政策。11月11日,行政院修定金圆券发行法,取消金圆券发行限额,准许人民持有外币,但兑换额由原来1美元兑4金圆券立即贬值5倍,降至1美金兑20金圆券。从此金圆券价值江河日下,一泻千里。&&&&至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至1949年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比10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24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面值100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各式买卖经常要以大捆钞票进行。5月,一石大米竟要4亿多金圆券。当时流行着这样的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进入1949年,国民党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覆灭的可能,由政府信用支撑的金圆券自然急速贬值。贬值速度已经不是早晚市价不同,而是按钟点计算了。机关职员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一个办公室十来个人,管生活的人领取工资后,先不发给本人,而是先跑到市场换成银元、港币或美钞,再来按人分发。普通百姓拿到金圆券马上就兑换金银或抢购东西。抢购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商店的店主、店员破天荒地说自己的商品质量不好,劝阻顾客别买,顾客哪管那么多,见什么买什么,有一苦力从货架上抓了几盒青霉素。店主吃了一惊,问他是否知道青霉素的用途,苦力回答说:“管他娘的,反正它比钞票值钱。”&&&&许多地区干脆拒用金圆券了。中央银行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康定、宝鸡、吉安、南昌、哈密、兰州等地分行先后电陈总部:“各该地市面及机关行使银元,拒用金圆券。”最后连军队也不要金圆券了,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电陈:“5月份发出薪饷金圆券,各部队以市场拒收,均原封退还。他请求财政部改发银元,以免运送金圆券徒增机费负担。”&&&&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5月27日攻取上海,6月5日下令禁止金圆券流通。国民政府逃往广州后,仍继续发行金圆券,但“多数地方已不通用,即在少数尚能通用之城市,其价值亦逐日惨跌,几同废纸。”甚至广州,所有交易非港币莫属,金圆券则完全拒用。广州国民政府终于在7月3日停发金圆券,发行仅10个月的金圆券就此收场。&&&&结果是金圆券暴跌,亿元大钞买不到一粒米,民怨沸腾,导致国民党垮台,重庆号军舰因为此事在共产党的鼓动下起义。蒋介石总结教训说,以后给空军和海军发饷一定要发美元。唉!看这智商,蒋的思想认识愚昧透顶。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投机哲学]
[无极道长]
[豆豆说的]
[北京傻帽]
[博文选贴]
[上海扎根发展]
[无名怪兽]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07:27 &&
帖子比较长,顶起来大家慢慢看。<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textareaeditor/face/smilies/3.gif"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10:45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20:48 &&
迅速垮台的原因只有一个,苏联。
已经有 1 人打赏,共 1000 分
打赏的猫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13:26 &&
冀朝鼎的计谋成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14:31 &&
冀朝鼎:给国民党出馊主意的"潜伏"经济学家 07:25:07 来源: t望东方周刊 跟贴 10645 条 手机看新闻周恩来是冀朝鼎在1949年以前唯一的上级,廖训振说,“也只有周恩来真正了解冀朝鼎的作用。”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在以《成败之鉴》为题的回忆录中,专辟一节写到了冀朝鼎,名曰:“冀朝鼎祸国阴谋之得逞。”在这本近500页的书籍中,为共产党人开辟章节的,只此一例。冀朝鼎:经济学家在"潜伏"1949:新中国统一财经始末杨培新:新货币、新央行薛暮桥:红色货币战争南京银行内兑换金圆券的人潮他给国民政府的这些“祸国”建议很简单:与民争利直到死后46年,他对创建这个国家所做的真正贡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个谜。日,副部级干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冀朝鼎的追悼会,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周恩来、陈毅、李先念、康生、郭沫若等主祭,廖承志致悼词。这种规格显然超出惯例。“原本只安排了一般追悼会,报告送到正在外地出差的周恩来手中,他批示说:第一要在治丧委员会中加入他和邓颖超的名字;第二他要亲自参加追悼会;第三,追悼会不能在一般地方举行,要改在首都剧场。”冀朝鼎的秘书廖训振向《望东方周刊》回忆说,周恩来在审阅悼词时,亲笔加上一句:“尤其在秘密工作时期中,他能立污泥而不染”。周恩来是冀朝鼎在1949年以前唯一的上级,廖训振说,“也只有周恩来真正了解冀朝鼎的作用。”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在以《成败之鉴》为题的回忆录中,专辟一节写到了冀朝鼎,名曰:“冀朝鼎祸国阴谋之得逞。”在这本近500页的书籍中,为共产党人开辟章节的,只此一例。冀朝鼎是谁?他做过什么?经济学家的秘密身份1939年底,中国环球进出口公司负责人陈光甫,在纽约的一家中餐馆面试了一名36岁的应聘者。环球公司是国民党政府专为促进中美贸易设立的国营企业,陈光甫则是拥有中将军衔的国民政府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光甫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他觉得这个应聘者英语很好,可以成为他的秘书。应聘者冀朝鼎,此时已在美国学界小有名气。他从清华毕业后赴美,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就读,并获法学博士和经济学博士。冀朝鼎的经济学博士论文《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给他带来了巨大声誉。李约瑟称赞这本书说:“可能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历史上探索发展变革的最杰出的英文著作。”他后来还邀请冀朝鼎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作序。蒋介石唯一的私人政治顾问、美国学者拉脱摩尔则评价:“这是一篇具有独创见解、善于独立思考、很有说服力的论述。”根据陈光甫向友人讲述,美国财政部的官员爱德尔向他介绍了冀朝鼎。爱德尔1935年开始为美国共产党工作。而冀朝鼎早在1927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美前夕,冀朝鼎曾专门去北京大学拜访了李大钊。这是他第一次和共产党人接触。冀朝鼎后来告诉廖训振,这次见面让他难忘,“畅谈一次,印象很深”。3年后,左派青年冀朝鼎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反帝大同盟成立大会时加入共产党,成为第一批加入中共的留美学生。后来他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为参加共产国际会议的中共代表邓中夏等做秘书和翻译。1929年,经周恩来批准,冀朝鼎回到了美国。也许是组织授意,冀朝鼎结识了美国财政部货币研究室的柯弗兰,并发展他加入了美国共产党。柯弗兰又将冀朝鼎介绍给美国财政部的经济学家,其中包括罗斯福的助手居里和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的助手白劳德。这些对美国财政政策拥有发言权的学者们很快发现,年轻的冀朝鼎对中国形势的分析判断总是十分可靠,于是将其意见作为自己对华政策的依据。后来冀朝鼎告诉廖训振,他当时受中共派遣接近美国政府,这些对中国问题的预测和意见就来自延安,当然十分准确。精明勤奋的冀朝鼎很快就获得了陈光甫的信任,并担任环球公司总务处主任。 (本文来源:t望东方周刊 作者:山旭) xbchen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15:21 &&
掌管一亿美元,影响国民政府货币政策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失去了与美国进行贸易的东南亚通道,陈光甫受命回国,冀朝鼎作为他的私人秘书同行。返回国内,最终导致了冀朝鼎与美国妻子的分离:她无法适应中国的生活。但冀朝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是来自延安的指示。冀朝鼎从陈光甫这位老练的经济专家那里获益匪浅,他详细了解了一个国家外贸体制的运作机制和特点。但回国后,冀朝鼎还是逐渐脱离了陈光甫,开始接近陈光甫的政敌、国民政府的实力派人物---财政部长孔祥熙。冀朝鼎与孔祥熙同是山西人,他的父亲还曾是孔祥熙的老师。冀朝鼎回到重庆后,就住在孔祥熙公馆。和他同住的还有已担任美国使馆经济参赞的爱德尔。他们经常陪孔夫人宋蔼龄打牌,这被陈光甫斥责为“不做工作”。显然,陈光甫并不了解冀朝鼎的真正工作。廖训振说,冀朝鼎生前曾告诉他,当时他白天通过美国使馆获得了大量情报,晚上就化装直接找周恩来汇报。冀朝鼎回国后在“平准基金委员会”任职,这个基金会用美国提供的外汇来稳定国民政府货币。冀朝鼎任秘书长,陈光甫任主任。结果由于孔祥熙的推动和美国方面的认可,冀朝鼎最终主导了拥有一亿美元基金的平准基金会。1944年,孔祥熙任命冀朝鼎为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并带他参加了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会议。由于法币与外汇具有密切的关联,领导外汇核心部门的冀朝鼎,开始对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具有相当重要的发言权。他逐渐成为国民政府最重要、最信任的经济学家。连他参加革命的弟弟、90年代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冀朝铸也说:“大哥是跟国民党走的,我自己则是一心向往革命的。”根据拉脱摩尔的回忆录,蒋介石并非不了解冀朝鼎的马克思主义背景。他解释说,蒋介石设想,抗战结束后中国将依赖美国,因此迫切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的经济专家。1946年,内战爆发。周恩来在撤回延安前通过邓颖超给冀朝鼎留了一封书信。信上说:兹际时局严重,国运益艰,尤需兄大展才能之时,深望能做更多贡献。冀朝鼎后来告诉廖训振,这封信给他以很大的鼓励和安慰。“损害国家和损害政府信用的坏主意”陈立夫对于冀朝鼎在内战期间的作为充满愤怒。他在回忆录中说,抗战期间就知道冀朝鼎和共产党有关系,但是孔祥熙和后来任行政院长的宋子文都很信任冀。廖训振告诉记者,陈立夫负责的中统曾告知孔祥熙,冀朝鼎是共产党。一天凌晨2点,孔祥熙把冀朝鼎叫到住处当面质问,冀朝鼎从容应答:“老伯,我跟随您这么多年,您看我像不像共产党。”孔祥熙沉吟许久,说:“我看不像。”陈立夫认为,宋子文一直国外,“中文程度差,平日均用英文。冀朝鼎这个人英文不错,可能投其所好。孔、宋两人都因冀很能干,结果冀为共产党在我方财政方针任设计工作。他专门替孔、宋出坏主意,都是损害国家和损害政府信用的坏主意”。他举例说,抗战结束后,宋子文主政的财政部提出以200元伪币兑换1元法币。结果国民政府尽收沦陷区的财富,却尽失人心。陈立夫认为,这些政策是“经过中央会议决定的,竟把我们赶出大陆了。因为那时老百姓对我们失望极了,心想换一个政府看看,或许还有希望,这种心理就帮助了共产党成功。”后来国民政府发行黄金储蓄券,因财力紧张,宋子文就提出按六折还本。陈立夫一再反对,并提出用第二期增发来全额赎回第一期。“但蒋公太相信宋了,他总认为宋是财经专家。”宋说没有其他办法就没有其他办法,“从此乃使政府金融信用扫地”。后来国民政府又发行过美元储蓄券,到期后应以美元赎回,宋子文却不予兑现。根据陈立夫讲述,“这都是冀朝鼎替宋出的坏主意”。 (本文来源:t望东方周刊 作者:山旭) xbchen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17:02 &&
北方亨钺嵋淮χ娜肭郑衙裰髦乃枷搿⑽幕⒔鞣矫娴某删鸵煌В诒驹要很好l展的一v史A段上,出F了乐氐v史倒退。我^千yU阻而建立起淼拿裰髦贫纫呀可以逐步施了,可是那北方亨恚篮玫囊磺卸纪呓庀Я耍把那已被F在C明是荒的思想和制度加o了中嗣瘢@邮沟梦整民族落後了。&&&&----辛W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29:29 &&
14:20:48&&的原帖:迅速垮台的原因只有一个,苏联。嗯哪,恶邻是个重要原因。<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textareaeditor/face/smilies/3.gif"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34:24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11:25 &&
&&&&主要是国军在八年抗曰战争中拼光了精锐力量丶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13:03 &&
国民党在大陆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应该其中有一点 就是不会发动民众拉拢民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14:33 &&
与民夺利,民心尽失,国民党焉能不败?<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textareaeditor/face/smilies/3.gif"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10:57 &&
14:20:48&&的原帖:迅速垮台的原因只有一个,苏联。国民政府的崩溃于经济而非军事,这样的结论不是从表面而是自深层逻辑获得。经济挫败了直接影响战争资源的调取,比如军火生产、后勤保障等。军饷是军队士气的保障,官兵的家庭衣食无忧,部队才有战斗的意志。过去讲”吃粮当兵”,做军人实际上是种职业,当兵是为养家的。与工人做工农民种田有共同的地方,不同的是当军人还意味着高风险。后顾之忧解决不了,将士如何能用命?抗日战争对国民政府伤害最大的是使之经济资源枯竭,说白了就是欠债的同时还手上没钱。到处有战争难民需要安置,恢复地方政权和教育体系,这些都需要大笔的经费,作为国民政府,这些都是他们的义务。内战一起又需要大笔的军费,没有外部的经济援助,国民政府的运作如何能长期撑持下去?但是政府的对手,使受到后台大老板的喂养的,兵肥马壮,又没有经济负担。苏俄是个世界大国,它的经济力和科技水平不是嬴弱的民国政府可比的。只要他们暗助中共,可轻易将国民政府削弱到衰竭的程度。国民政府在经济上衰竭了,自然在军事上,甚至在政治上发生崩溃。清华的教授们不是叫喊“教授教授,越教越瘦”吗?他们这样喊,当然对政府的民意支持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某党再结合惯用的造谣手段,散布污蔑不实之词,宣传国民政府的经济困难都因腐败造成,编造什么“四大家族”巧取豪夺之类,令弱智者深信不疑,便将国民政府的形象击倒了。用这样的文武交攻,终于实现了改朝换代。一般的中国人哪里有胡适那样深邃的眼光,能看清楚“他们来了即无自由也无面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05:37 &&
18:14:33&&的原帖:与民夺利,民心尽失,国民党焉能不败?<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textareaeditor/face/smilies/3.gif"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这里谈不上什么“与民夺利”,战争是国家的事,也不就是全民的事吗?国家要应对战争,有不靠民间资源的道理吗?你见过不增加国民负担的战争么?别的不说,即使在3年大饥荒时期,那么多国民饿死,军队的粮仓也没见空过多少。彭大将军为民请命,自做主张拿军粮出来应急,救民性命,不是遭到老祸星的暴批么?与民夺粮比与民夺利可是严重多了,它直接要人性命。
共 4891 次点击,26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582782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857 / 昨日发帖:36532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灌水]国民党在大陆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大陆国民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