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张大图的上帝粒子的美图片。

费米实验室梦碎“上帝粒子”_天体物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431贴子:
费米实验室梦碎“上帝粒子”收藏
Tevatron于日停止运行。它的地位已经被LHC(大型强子对撞机)取代。尽管风华不再,Tevatron的物理学家仍在仔细分析此前取得的数据中,期望能找到希格斯玻色子的一抹痕迹。
这里是残存的一片伊利诺伊大草原,点缀着一小群被驯化的北美野牛。地面之下,质子和反质子(antiproton)正在一条约7千米长的环形隧道中沿着相反方向嗖嗖地转着圈。每秒钟都有成千上万个质子和反质子迎头相撞,喷射出一簇簇奇异的粒子。
这是Tevatron加速器(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中日复一日上演的场景,作为一台粒子加速器,Tevatron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巴达维亚一块28平方千米的草甸之下,地面上是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错综复杂的建筑群,往东80千米就是芝加哥。
Tevatron日日夜夜如此运转,有时显得简单乏味,有时却又牵动人心,今天的物理学家认为宇宙中所有普通物质和能量都由16种基本粒子构成,其中3种都是在Tevatron中发现的。但对Tevatron而言,这样的时日已经成为过去,今年10月1日,加速器中1 000多个液氦冷却的超导磁铁完全关闭,环路中最后一丝粒子束流向金属靶做告别撞击,Tevatron作为世界上功率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的28年光辉历史也行将结束。加速器关闭,竞争转向
对于花费了近20年时间、希望在Tevatron中找到猜想中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也叫做希格斯粒子,因其在物理学基本粒子中的核心地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几百位物理学家来说,关闭加速器意味着将猎物拱手让与首要竞争者——位于瑞士、法国边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同时也将潜在的诺贝尔奖一并相送。大型强子对撞机是比Tevatron更新更强大的加速器,圆形隧道周长达27千米,产生的能量也更大,它已经取代了Tevatron成为世界上首席粒子物理研究设备,大致在20年内不会有任何对手。
美国能源部决定在这一财年结束时关闭Tevatron,费米实验室内没任何人对此觉得意外。一些物理学家建议能源部给这台已有年头的加速器再宽限3年,让它对希格斯玻色子做最后一搏,目前的理论猜测,正是这种粒子赋予了其他所有粒子质量。但即使是那些最热心的Tevatron人也承认,这台老旧的机器已是明日黄花。“我不觉得伤感,”德米特里·德尼索夫(Dmitri Denisov)说,“它就像你的旧车。整部科学发展史其实就是新仪器的发展史,而它已经运行了25年以上,是该更新换代了。”
不过,作为“D-Zero”研究小组联合发言人的德尼索夫却无法轻言放弃,他们负责D-Zero装置的运转。D-Zero是架设在Tevatron隧道中的两台巨型探测器之一。两年前,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正是德尼索夫宣称:“我们认为Tevatron非常非常有可能在LHC之前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 当时正逢一次电力故障让LHC停止运行数月,费米实验室内有不少人都与德尼索夫一样信心满满。然而好景不长,LHC于2009年11月恢复运转,此后没多久就将碰撞能量刷新到3倍于Tevatron的能量上限。
过去30年间,D-Zero探测器最主要的对手是它在Tevatron上的同伴,另一台名为费米实验室碰撞探测器(Collider Detector at Fermilab,CDF)的大家伙,就在距离D-Zero探测器两千米外的草甸之下。这两台探测器都聚集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上百位科学家。
今年春季,CDF的物理学家宣布,他们在数据中发现了一个新粒子的迹象,这是不是Tevatron回光返照,终于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希格斯玻色子的踪影?德尼索夫和D-Zero研究小组的同事立刻着手复核CDF的结果,虽然截至本期《环球科学》付印之际,还没有关于这次发现的最终结论,但起码有件事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加速器之间的你追我赶远未结束。
“我想打败德尼索夫他们,”CDF的负责人罗布·罗塞(Rob Roser)说,“当然他们也想打败我们。虽然我们之间关系融洽,可以畅所欲言,虽然我们是朋友,但在心里我们总想打败对方。现在情况变了,LHC代替德尼索夫成了‘坏人’,我绝不想看到LHC击败我俩中的任何一个——这就像兄弟俩,谁都不能碰我弟弟一根指头,只有我可以。”
旧的竞争项目即将偃旗息鼓,而新的项目则刚刚展开,费米实验室正经历着一段挣扎时期,这也可以说是整个粒子物理学界的现状。物理学家等待一部能拓展物理研究疆域的机器已经很久了,假设LHC能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如期将碰撞能量加倍,那可供遐想的发现真是不胜枚举:额外维度(extra dimensions)、超对称(supersymmetry,该假说认为所有已知粒子都有一个超对称伙伴),还有希格斯玻色子,最棒的是能有一些完全意料之外的新发现。
但还有另一种经常被忽略却无法被否定的可能存在——无论是LHC,还是费米实验室后Tevatron时代的粒子物理实验计划,它们是否会在十年内一无所获? 未知的宿命
曾几何时——其实也没那么久——物理学家对Tevatron也充满着就像现在投注到LHC上的众多期望。在LHC开启之前15年,费米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就认为,Tevatron也许能捕获希格斯玻色子,找到超对称,发现暗物质起源,等等等等。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除了能获得诺贝尔奖,还将为物理学的这段空中楼阁岁月做一个了断。希格斯玻色子是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中缺失的最后一块拼图,标准模型构建起的理论大厦,用17种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来描述整个宇宙,它将4种基本自然力中的3种统一起来,这3种力是束缚原子核的强力、描述原子衰变的弱力以及我们熟悉的电磁力(引力是唯一一个超出标准模型的基本力)。理论物理学家差不多在40年前就为标准模型大厦落成剪彩了,自那之后,它的每个理论预言都得到了实验上的证实。
1995年,CDF和D-Zero小组发现了顶夸克,为标准模型再添一个令人叹服的佐证——早在1973年,标准模型就预言存在这种质量很大的基本粒子。在寻找顶夸克的竞赛中,Tevatron击败了欧洲的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Super Proton Synchrotron),后者现在为LHC提供粒子束流。顶夸克的发现是Tevatron最重要的成就,它表明标准模型在描述宇宙性质上异乎寻常的精准,起码在物理学家用最好的加速器能够达到的能量尺度上确实如此。
此后经过5年的更新升级,2001年,这台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加速器性能更加出色。物理学家希望改进过的Tevatron不仅能发现希格斯玻色子,为标准模型添上最后一块拼图,而且能揭示超出标准模型的一些新现象。因为物理学家从标准模型的预言能力上得知,它肯定不是对宇宙的完整描述,这座恢宏的大厦还存在两个引人注目的缺口:一是标准模型无法解释暗物质,暗物质会影响星系运行,但与普通物质似乎无引力之外的任何相互作用;二是标准模型没有考虑暗能量,这种稀奇古怪的能量形式似乎是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
但这次更新升级却未能让Tevatron更进一步,跨越它曾细致验证过的标准模型。“我们在10年前就希望能突破标准模型的藩篱,直到今天仍未成功,”费米实验室的理论物理学家鲍勃·奇尔哈特(Bob Tschirhart)对此颇有感触,“但肯定还有一个未被发现的存在层面,因为标准模型虽然做出了许多很棒的预言,但是它的缺陷也很明显。它就像一个有着严重智能障碍却很天才的学者。”
从某些方面看,Tevatron的遗产是一张表明标准模型行为超级良好的证明,这当然是个重大成就,但远非设想中的最终目标。“我们曾希望它能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十拿九稳的那种,”斯蒂芬·姆赖瑙(Stephen Mrenna)说,他是费米实验室的计算物理学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加入Tevatron项目。“还有超对称,”他接着说道,“也在我们的愿望清单上。”
物理学家现在转而希望LHC能在Tevatron失败的地方取得胜利,带领物理学进入新的疆域,发现最终有可能取代标准模型的新理论的蛛丝马迹。和绝大多数同事一样,姆赖瑙相信,LHC发现希格斯玻色子是迟早的事。“如果要打赌的话,我认为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姆赖瑙说,“我的观点是,如果我们找不到希格斯玻色子,我们就无法做出新的重大发现。”
也许真的什么都找不到,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一部分物理学家怀疑,有一片“能量沙漠”横亘在我们目前能触及的能量上限和蕴含新物理现象的能量下限之间。假如这片沙漠真的存在,那么至少要再等上几十年才谈得上有什么新发现。虽说LHC是有史以来最具威力的加速器,但它能带领我们进入另一个实在层次吗?关于这一点,LHC并没有带给物理学家足够的信心。
真正的屠龙宝刀是超导超级对撞机(Superconducting Super Collider,SSC),它87千米的环形隧道让LHC也相形见绌。超导超级对撞机能产生3倍于LHC能量上限的粒子束流,虽然该项目已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小镇瓦萨哈奇开始建造,但其高昂的费用最终让美国国会于1993年中止了该项目。在姆赖瑙看来,“从一开始,超导超级对撞机的设计就着眼于接近大家公认肯定会有新现象出现的能量范围,它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LHC只不过是它的一个小表弟。但就目前而言,LHC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是否真的“很不错”,还要取决于最终结果。姆赖瑙接着说道,如果LHC在希格斯玻色子和其他新现象的搜寻中也败下阵来,那么物理学家就很难再为建造下一代加速器的巨额花费给出理由。“人们会问,寻找希格斯玻色子跟美国经济啦,反恐战争啦,这个那个的有什么关系?”姆赖瑙说,“目前我们的说法是,新发现和新知识对每个人都有益。大众想知道宇宙如何运行,我们则能通过新项目训练更多物理学家。把最聪明的人聚集到一起,然后扔给他们一个难题,这种做法总是没错的,因为最后总会从中衍生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但从某些角度来看,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的确已经渐行渐远。”
这意味着即使真的面对能量沙漠,我们可能也无法说服大多数人,让他们相信穿越它是多么必要。“实际上我自己是超导超级对撞机的信奉者,”姆赖瑙感叹道,“该项目的最后一年,我在那里进行博士后工作,此后我熬过了职位难寻的萧条期,一直等着有能替代它的项目出现。我们需要一次胜利,我们必须找到一些新东西。” 来生
世界上第一台加速器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家厄内斯特·劳伦斯(Ernest Lawrence)于1929年建造,他管自己的装置叫“质子的旋转木马”。这台“木马”直径只有12厘米,材质是黄铜,用胶和玻璃密封,总造价约为25美元。近80年后启动的LHC,造价10亿美元,它的建设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完成,占地面积几乎和一个小镇相当。即使LHC大获成功,在短期内再建设一台相同规模加速器的希望也很渺茫。
对此,费米实验室主任皮尔·奥多内(Pier Oddone)的说法是:“我们知道怎样把能量上限提高10倍,但代价是要多花10倍的钱,而眼下的开销已经接近所有国家愿意投入的极限值了。”
在接下来的10年以及更长时间内,美国的主要物理学设施都将生活在LHC的阴影之下。 奥多内称,费米实验室接下来将着眼于其他各种项目,而如果Tevatron仍在运行的话,这些项目很可能难逃被推迟或取消的命运,但无论怎样求新求变,眼前的形势都一目了然:全球粒子物理研究的中心已然斗转星移了。“在理想世界里,我们不用牺牲任何其他项目来保持Tevatron继续运行,”奥多内说,“但当时我们没这笔钱。”费米实验室现在的实验对象是中微子,这可能是所有基本粒子中被研究得最少的一种,中微子从费米实验室的一个中微子源发射出来,穿透700多千米的地层,射向明尼苏达州一个矿坑中架设的探测器。除此之外,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还将参与“暗能量巡天计划”(Dark Energy Survey),从天文学角度对暗能量的本质进行探索。
但作为整个机构而言,最高的目标远非这些,而是有朝一日能夺回世界上威力最大加速器的头衔。奥多内希望,在2020年之前,费米实验室能完成名为X计划(Project X)的加速器的建设工作。作为一台长度超过1.5千米的机器,X计划的短期目标是为费米实验室的中微子及其他粒子研究提供粒子源,而在长期目标中,它将作为一台较小的模型来测试新的加速器技术,以便有朝一日能依靠这些技术建造出成本合理的后LHC时代加速器。
“X计划是我们重返高能物理研究前沿的跳板,”项目主管斯蒂夫·霍姆斯(Steve Holmes)如此评论X计划,“这是一个取得并保住领导地位的机会,每当午餐饭桌上有人问我对前途怎么看,我会告诉他们美国引领世界高能物理学界已经70年了,这是物理学最为基础的研究领域,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我们必须有称雄于此的野心,所以虽然我不能预言这一天何时到来,但这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Tevatron可能还没有到诉说临终遗言的时候——德尼索夫、罗塞以及为Tevatron两个探测器工作的同事此前搜集的数据,已经够他们在加速器关闭后再忙活至少两年。如此海量的数据将对LHC的前期发现起到参照验证的作用,而且说不准藏着一个新结果的某块硬盘还在费米实验室里落灰,正等着重见天日。毕竟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有那么一小会儿,Tevatron曾给过物理学家一窥标准模型之外的希望。
今年4月,罗塞的CDF小组宣布他们在数据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或者说一种新自然力存在的证据,令人振奋不已。在数量很少但从统计角度上讲却非常显著的几起事例中,物理学家观察到数据中出现了几个峰值,这些峰值指向标准模型预言之外的粒子,它们看上去是某些大质量粒子的衰变产物,而这些大质量粒子也许正是希格斯玻色子的未知形态。
5月底,CDF小组对数据进行了再次分析,罗塞当时表示他们“又得到那几个峰值”。但此后不到两周,罗塞的老同事兼老对头德尼索夫就宣布,D-Zero小组完成了对CDF数据的一次独立分析,在记者招待会上他告诉大家:“我们什么都没发现。”
现在还不知道进一步的复核是否会确认这些峰值,上述两个研究小组正在比较他们的结果,以便弄清CDF小组的分析是不是有误;当然,也有可能是D-Zero弄错了。所以眼下看来,物理学的新纪元犹抱琵琶,继续维持着已经超过30年的待起跑状态。这些峰值如果是分析错误,那Tevatron可以说是晚节不保。对它而言,只有发现希格斯玻色子才是最好的谢幕。一两年之内,我们就会知道LHC能不能做得更好。
转自"环球科学"
其实我觉得这种一揽子全包的理论本来就不靠谱,难道就没有有创造力的科学家来提出新设想吗?
中微子都神龙见首不见尾
上帝粒子以现阶段科技难以觅其踪迹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转载]找到“上帝粒子”,也远非终极答案
已有 1258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答案 内容 上帝粒子 border 中心
找到“上帝粒子”,也远非终极答案
超弦理论:难解的宇宙交响乐
“疑似上帝粒子”现身,物理学界一片欢腾。&&& 而在北京中关村的一间办公室中,某位中年学者一边为此兴奋,一边期待更“过瘾”的分析结果,因为他研究的理论还可以接纳更新奇的粒子,探索比“上帝粒子”更终极的谜题;而另一些时候,他却会怀疑那套理论不一定正确。&&& 这位学者就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李淼,他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超弦理论——也许你曾在美剧《生活大爆炸》台词中隐约听说过它,但它究竟是何方神圣?
&&& 在欧洲核子物理中心宣布很可能发现“上帝粒子”之后,李淼在微博中表示,新粒子的质量125GeV(相当于133个氢原子)似乎太轻。&&& 他和一些理论物理学家认为,如果希格斯粒子真的只有这么重,那么一定能量水平下的真空可能会呈现不稳定状态,与现实不符。不过,由于以往对希格斯粒子的质量并没有十分明确的预言,因此还需要继续等待进一步分析。
&&& 如果宇宙在3维空间、1维时间之外还有更多的维度,为何至今都没有被科学家所发现?
&&& 对此科学家经常打的一个比方是,一只蚂蚁在一张纸上行走,它可以向右、向左、向前、向后,但对它来说高与低均无意义。也就是说尽管第3维的空间是存在的,平面上的蚂蚁却认识不到。&&& 另外根据1990年代提出的膜理论,另外7个维尚未被感知,是因为它们自身“卷”在了一起,在三维空间只有极小的投影,被称为压缩的维。
&&& 这次新发现让许多物理学家欢呼,是因为若真发现了号称“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一张名为“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宏伟画幅就将填补上最后一块拼图——它所预言的全部基本粒子都被找到了。 &&& 然而,尽管这个标准模型的绝大部分早已被一次次科学实验证明,但在一些理论物理学家眼里,它还是不够“美”。 &&& 按照标准模型,是电子、夸克、胶子、光子、中微子……等62种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构成了原子、分子和世间万物。然而基本粒子的种类竟如此之多,质量、性质等千差万别,相互作用的机制也非常繁冗,简直比元素周期表还复杂。 &&& 肩负探寻最基本自然规律的神圣使命,物理学向来追求“简单才是美,不美非真理”,如此复杂的模型怎么能是宇宙的终极奥秘呢?好在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一项名为“弦论”的新理论声名鹊起,经数十年发展演变成现在的超弦理论。 && 超弦理论的核心很简洁,就是认为所有基本粒子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一段在高维空间振动着的“弦”;每根弦完全相同,只是振动方式不同。无数振动着的弦投射到我们生存的三维世界,就像把三维世界中看到的景象投射在二维的电影屏幕上,就成了人类能认识到的各种基本粒子。 &&& 如果人类也能“听”到弦振动的声音,那么每个基本粒子都是一个音符,原子就是乐句,分子就是乐段,人类和世间万物就是无数的乐章,而整个宇宙则是一首无比恢弘的交响乐,从宇宙大爆炸的时刻开始演奏,直到宇宙的终结。
&&& “虽然还是不明白在说什么,但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要用几句话勉强解释超弦理论,恐怕只能到这个程度了。不过外行看超弦理论有个好处,就是只要记住“所有基本粒子都是弦的不同振动形式”就行了,总比弄清一大堆名字晦涩、拗口还带希腊文的粒子谁是谁简单多了吧。&&& 或许还要解释一下,什么是高维空间呢?我们平时感知到的空间,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构成,加上时间就是四维时空。而在超弦理论尤其是比较新的膜理论中,整个时空共有多达11个维度。&&&& “现有物理实验还无法证明高维空间的存在,是因为这对目前的观测手段来说太‘远’了。”李淼说,“就像一根长长的管子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粗细为零、只有一个维度的直线;而在更远的距离眺望,一个人也只是个零维的小黑点。” &&& 那么多维空间究竟是什么样子?把一张纸看做二维平面,纸上画的小人则是这个平面世界中活生生的“二维生物”。如果你用一个指尖轻轻触摸这张纸,画中的小人只能看到指尖在平面上的小片印痕,根本无法想象你这个“三维人”长什么模样。同样,对于多维空间的景象,就是最有想象力的科学家、科幻作家和电影导演,也难以将其直观表现出来。
美丽的理论,却找不到证明手段
&&& 自1920年起,一直到1955年去世,爱因斯坦都在寻求发现“统一场理论”一一对于当时宇宙中所有已知力量的一项单一的、条理清晰的解释。&&& 但即便是对这位不世出的物理学大师,这一难题也如高山般不可逾越。首要的重大障碍,是如何把解释引力的广义相对论和解释电磁力的麦克斯韦方程这两大杰作,结合成为一个统一模式。&&& 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是我们周围的空间与时间的结构本身扭曲的结果;与此对照,麦克斯韦的方程则把电磁力看作一种穿越四维领域流动的“力场”。这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在数学上也难以融合。
&&& 由欧核中心建造、位于瑞士与法国交界处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物理实验装置,总投资30.68亿瑞士法郎,轨道总长27公里,设计对撞能量达14GeV。&&& 图为地下隧道内的加速轨道一角,而真正发生粒子对撞的对撞点,仅仅是一段长7厘米、半径4厘米的纯铍外壳真空管。
&&& 半个多月来,李淼写了N篇博客,接受了N次采访,却几乎没谈这次新发现和自己研究的超弦理论究竟有何关系。&&& “超弦理论探讨的问题,比标准模型更高级、范围更广大。这次发现对能否完善标准模型意义重大,但还说不好对超弦理论会有什么直接帮助。”说到这里,李淼露出了理论物理学者传说中的玩世不恭:“其实我倒更期待,最后发现的是一种谁都没预言过的新粒子,那样更有意思吧。” &&& 比起多少能吸引公众眼球的大型物理实验项目,超弦理论研究似乎超脱得有点无奈。但李淼绝不会因此而寂寞,国内外都不缺迷恋超弦的物理学者——虽然其中很少有《生活大爆炸》主角、超弦专家谢尔顿那样的极品狂人。&&& 超弦理论的魅力,不仅在于优美、简单(相对而言),更在于它被视为物理学界多年来翘首以盼的“终极理论”,或称“万物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发现了自然界的四种基本作用力:引力、电磁力,以及只作用于微观层面的强力和弱力。其中引力早在牛顿时代就率先被发现,但其作用机理一直未被弄清;爱因斯坦穷尽后半生,试图建立能同时解释引力和电磁力(当时只发现了这两种)的“统一场理论”,也最终抱憾而逝。而在超弦理论的体系中,引力之谜有望得到破解,四种基本作用力也能被全部纳入。&&& 不仅如此,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对同在20世纪上半叶横空出世、却至今相互矛盾对立的物理学双璧,也有望在超弦理论中得到统一。
&&& 理论上美好是一回事,但即便是侦探推理也得讲证据,一项科学理论更要通过实验检验才能上升为真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从“异端邪说”登堂入室被学界认可,也是踩着坚实的实验观测结果一步步走过来的。&&& 而验证超弦理论就麻烦得多。弦在三维空间中的尺度,要比人类现有技术能探测到的尺度还要小1016倍。如果按当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给粒子加速的效率,至少要把它造得跟银河系那么大,才能让科学家一窥弦的面目。&&& 此外在数学层面,超弦理论的宏大和包容也带来了麻烦。 “物理学界曾对弦论寄予了太高期望。”李淼说,“现在看来,它已经不那么‘美’了,因为它有太多的解。” &&& “太多的解”,就是超弦理论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宇宙。而在其他的宇宙中,光速等物理常数可能都跟我们的宇宙迥然不同。这对科幻作家来说可能是绝佳素材,但理论物理学家毕竟还是讲严谨、重传统、要节操的,这无数种可能性对他们来说委实太疯狂了些。 && “我现在已经不迷恋超弦了,碰到心情不好的时候,甚至还对它怀疑过。”李淼笑称,“它可能不一定是‘万物理论’,不过至少也是‘Foundation of Everything’(万物起源的理论)。”
头脑无极限,还要靠笔来算
&&& 从“弦理论”升级到“超弦理论”,主要体现在与“超对称理论”的结合。&&& 超对称理论认为,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的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伴子”,只有这样才能将量子力学能够解释的电磁力、强力和弱力三种基本作用力统一在一个理论体系中。同时,超对称也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一种解释。&&& 不过至今为止,物理学家还完全没有发现“伴子”的蛛丝马迹。有观点认为,此次欧核中心发现的新粒子,可能就是一种超对称粒子——虽然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 在媒体报道中,霍金的大名时常和超弦理论捆绑在一起。这位身躯被轮椅禁锢、思维却无比深邃的物理学大师,与玄妙的超弦理论看似颇为相配。&&& 其实,尽管霍金对超弦理论很感兴趣,也对此做了不少科普,但他并未直接研究过超弦。“弦论刚提出的时候,霍金的身体状况就很差了,做不了复杂的计算。” &&& 李淼表示,研究超弦和许多理论物理研究一样,不仅有赖于天才的想法,还需要一支勤奋的笔。“理论物理学者的大部分工作,尤其是青年学者出成果的时候,除了看文章、做讨论,主要就是数学计算。” &&& 不过,在物理研究动不动就跟对撞机、质谱仪、超级电脑等高精尖装置挂钩的21世纪,用一支笔搞计算是不是落伍了点,比“民科”的条件也强不了多少吧?&&& 李淼的回答是,强大的数学基础,同样是正牌研究人员才有的“科研设备”。重要的物理公式看上去都挺简单(比如爱因斯坦著名的E=mc2,以及中学课本上的牛顿三大定律),但在这些公式的背后,都是各种高深专业的数学知识。 &&& “而目前的计算机功能再强,也只能承担机械、重复的具体数据处理工作,提出基本公式还要靠人的头脑。”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物理学家将弦论称为“21世纪的理论”,意思是它比当时的实验水平、理论基础超前太多。如今21世纪头十年也已过去,目前的人类科技仍然对它无能为力,只能期待不知何处会冒出意想不到的间接证据,提供一点线索。&&& 霍金1999年曾公开宣称,愿打赌人类能在20年内找到“万物理论”。时光又过去了13年,霍金“屡败屡战”的赌局和老顽童个性,使人们很难再信他一回了。&&& 当然,即便对那些比霍金更年轻、身体更好的物理学家而言,恐怕内心也期盼着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万物理论”——用李淼的话说,“这怎么是仅仅为了满足我们一小撮人的求知欲呢?这是为了全人类知识的积累。” &&& 顺便说一句,对于何时才能验证超弦理论,李淼自己也曾在某次演讲中估了个期限:“今后50年到1000年内皆有可能”。
&&& 自从现代物理学突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界限,人们在近百年间寻获了越来越小的粒子,也为此动用了越来越大的实验装置。然而随着这条路逐渐走向尽头,却响起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看似构成世间万物基本单元的粒子,可能并不是物质奥秘的终极答案,我们这个宇宙中的一切很可能只是更高维空间的投影——物质只不过是空间本身而已,一切都是“空”。&&& 或许有朝一日,科学家终将探清弦的真面目。即便世间万物皆是弦的化身,人类也无需为“本来无一物”而烦恼,因为宇宙结构本身的玄妙已值得惊叹。
本文引用地址:&转载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并请注明作者姓名。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空间大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