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不要花990银是什么意思思

您的位置: &
0752 银质鎏金宝冠如来佛 连银质鎏金莲花手菩萨 (共二件)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
香港普艺 其余拍卖专场
艺术家推荐
业务合作: 010 -
责任编辑: 董倩倩 刘元1银镶玉观音菩萨什么寓意_百度知道
银镶玉观音菩萨什么寓意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不论材质,佩戴佛菩萨形象的挂饰都有诸佛菩萨护佑、加持的作用。南无阿弥陀佛。菩萨佑你。
一般用银镶的都不是什么好玉
寓意好…可料一定一般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6106|回复: 27
UID1754在线时间46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男帖子精华63积分52676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在线时间46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男帖子精华63积分52676
很多时候,经常有人发表这样的疑问
佛祖教我们为他造像,又教我们穿金戴银鲜花供果,为什么要供养佛祖呢?是因为佛祖贪图我们这些供养吗?
佛证悟空性,净除了贪嗔痴的习气,去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毫无分别之心。所以,当我们供养世间的东西给佛的时候,佛根本不需要去真的享用这些东西,更不存在“喜欢”或“不喜欢”。&能享用&或&不能享用&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都在于善巧转化我们心相续的贪嗔痴慢疑的烦恼习气,佛陀在千经万论中都强调供养,目的是去除众生的贪心,培养对三宝的虔敬心,而不是佛喜欢这些。当我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以清净心供养给佛的时候,因为去除贪心,以及虔敬心的增长,而累积福报资粮。不管这这些供品是不是网络上的,虚假的, 只要我们的恭敬心,虔诚心,是真的,也能去除贪心,生清净心,并且因为对境是无比殊胜的三宝,从而植下无量福德
为什么供养诸佛能够去除贪心,生清净心,并且植下无量福德呢?
因为你的对境是三宝,三宝是什么?是觉正净,是慈悲喜舍,是无上正等正觉,也是最殊胜的敬田,第一等的福田,什么叫福田呢?农人播种收获,种子要种到田里,我、而我们修行人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皆可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故以田为喻,则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称为福田。福德也要种到这些田里,福田有恩田,有悲田,有敬田,《正法念处经》、《大方便佛报恩经》载,佛为大福田、最胜福田,父母为三界内的最胜福田。《大智度论》云:受恭敬的佛法僧等,称为敬田;受报答的父母及师长,称为恩田;受怜悯的贫者及病者,称为悲田。以上三者,合称三福田。
农人播种,会因为土地的不同和耕种力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的收获,修行人修福,也是如此
布施供养果报的大小是随著你心量和对境而不相同,心量愈大的人,对境越殊胜,果报就愈大愈殊胜,所以它随著心量变化,对境的变化,不是随你布施的大小,不是这事相上,随著心量。 随着对境,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到心量上,敬田的供养那就更不一样了,因为布施里面不见得有恭敬心。以至诚恭敬来修布施的话,那这布施就是供养,是普贤菩萨修的广修供养,是普贤十大愿里面的。在菩萨里面六度就是布施,普贤菩萨是供养,也就是菩萨是用悲心来修的,普贤菩萨是用极真诚恭敬心来修的,所以果报不相同。用极恭敬的心布施一个众生,跟供养佛一样的尊重,他的果报是成究竟圆满佛,所以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道理就在此地。 但是我们凡夫因为习气使然,暂时做不到普贤菩萨那样极真诚恭敬心的心量,做不到用极恭敬的心布施一个众生,跟供养佛一样的尊重,所以佛教我们造佛像以供养,以殊胜对境来帮助我们迅速积聚福德,所以佛祖教我们为他造像,又教我们穿金戴银鲜花供果............
【但是绝不可以因此陷入另外一个误区(转)】
【专门以自利心专求有殊胜对境去布施,供养,这样的行为是一种乞丐的做法。而不是佛子的心行,一般的乞丐是为自己今生求取衣食,而这种乞丐是为了自己来世求得异熟大果,在希求自利上并无差别。
当然,一般初学者难免会有执著功德的心理,而且初学者也需要借助这种执著令心趣入善行。有了功德的观念,自然会判别功德的胜劣、大小、暂时究竟等;有了这种分别,人们自然一心追求更大、更究竟的功德。暂时来说,这也很合理。
但是,作为一个决心发起菩提心的佛子来讲,这样的行为时极端错误的
之所以会舍弃贫贱众生,而一心寻求殊胜对境,是因为认为对下劣者布施远不如对殊胜境布施的功德殊胜。
如果这种观点绝对成立,则强求人做功德低的事也不合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以悲心布施可怜众生,此悲田便成了与佛平等的福田。
佛世时,维摩诘居士曾将璎珞分成两份,一份布施给法会中最下贱的乞丐,另一份供养最尊贵的如来。维摩诘居士说:“施主如果能以平等心布施最下贱的乞丐,则等同如来福田之相,在福田上无有差别。”《优婆塞戒经》也说:“若能至心生大怜悯,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若能从内心深处起大怜悯心布施畜生,这与一心恭敬供养诸佛的福德相等。)以真诚的心怜悯众生,确实与恭敬诸佛的功德平等。
  《大智度论》中记载:
  一天,舍利弗供养佛一钵饭,佛随手把饭施给了狗。
  佛问舍利弗:我们俩谁得到的福德多?
  舍利弗说:按我的理解,佛布施狗的福德多。
  虽然从对境上比较,佛的功德胜过劣狗无数倍,但从意乐上比较,舍利弗的意乐远不如佛的大悲。因此,由于意乐殊胜之故,佛得福德多。
  有人想:我布施给下劣境,而没有供养佛,佛是否会不欢喜呢?
  答:不必有此顾虑。《普贤行愿品》说:“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佛不是以形形色色的色法为体,而是以大悲为体,菩萨能安住大悲是真正令诸佛欢喜的事,因为佛的心愿无非是想令众生生起大悲,与诸佛同体同心。因此,这是最好的法供养。
  《普贤行愿品》说:“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又说:“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大悲的功德不可思议,不必顾虑以悲心布施下劣众生会让你功德亏损。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应当努力平等饶益众生。
总之,初学者需要依靠殊胜的资粮田,而菩萨出于悲心,不选择净不净田而平等布施,比前者更殊胜。】
凡夫供佛是假,佛供养众生才是真, 此语 真实不虚
&&僧伽吒经&&云:
如来不求香华。为众生作因令离生死。
佛菩萨不是贪你的供养, 而是使你通过供养作一个因, 一个离生死的因.
佛度有缘人, 所以要与众生建立缘分.
《百缘经》当中说:“昔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诸人民,各自庄严而作妓乐,出城游戏,入城门值佛乞食,诸人见佛欢喜,礼拜,即作妓乐供养佛,发愿而去。佛微笑,语阿难言:诸人等由妓乐供养佛,未来世一百劫中,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受快乐。”
《智度论》九十二曰:“诸佛贤圣是离欲人,不须音乐歌舞,何故供养妓乐?答曰 :诸佛于一切法无所著,故无所须,诸佛怜众生出世,故受之。其供养者,使随愿得福。”
又譬如我们都知道五音、五色皆让人迷醉颠倒,但是《法华经》(方便品)偈曰: “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皆已成佛道。”
事实上,佛菩萨功德圆满,福慧双全,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来供养他们。供养佛菩萨 ,既代表了我们对三宝的尊敬,同时也是修行的过程和方法,在供养的过程中,不仅能去除我们自相续中的贪心,还能培养对三宝的虔敬心,而不是佛喜欢这些。当我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以清净心供养给佛的时候,因为去除贪心,以及虔敬心的增长,而累积福报资粮。不管这这些供品是不是网络上的,虚假的, 只要我们的恭敬心,虔诚心,是真的,也能去除贪心,生清净心,并且因为对境是无比殊胜的三宝,从而植下无量福德,如是对佛菩萨的一瞻一礼 ,都为我们积累了福报和智慧的善因,说直接一点其实就是在供养我们自己。供养这件事情,主要是在心上做文章,而不是看供养的是什么东西或供养多少。
三宝, 实无量福田,仅意幻供养,意幻礼佛,得福亦不可臂喻,况网络供养,网络礼佛,像前礼拜,像前供养乎?
唯须谨记 ,
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物我本不二,心佛一如如
印光大师有云
早知师已饱餐王膳,而犹汲汲于献芹者,不过表穷子思归之寸忱,兼欲雪往昔谤法之愆尤也。
真真是“凡夫供佛是假,佛供养众生才是真啊! ”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供,是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心物两方面的供奉而予以资养的行为,是佛具或供物的基本行为。《十地经论》卷三谈到供养的种类时说:“供养有三,一为利养供养,衣服卧具等之谓也。二为恭敬供养,香花幡等之谓也。三为行供养,修行信戒行等之谓也。”狭义的供养系指利养供养与恭敬供养等物质方面的供养。但心行的供养是使物的供养真正具有意义的关键所在。《苏悉地羯罗经》卷下就讲,若无涂香、烧香、花及饮食可献,但诵本色真言,及献手印,表示得不到供物,但纳真心。之后,献以阏伽,以其真心之故,速满其愿。除此之外,有四种供养,诸部所同,用于一切场合。一谓合掌,二以阏伽,三用真言及慕捺罗(印契),四但运心,宜随此善品来供养。又在平时供养中,莫过于运心,如世尊所说诸法行中,以心为其首,若能诚心供养者,则满一切愿。
& &&&利养供养的主要内容是善男信女供给僧众必需品,亦即《四分律》等所指的“衣针铜、尼师坛(坐具)及饮食器”。而和法器关系尤为密切的是恭敬供养。
& & 所谓恭敬供养,是邀请在家人所信仰的佛陀或修行者,而供以饮食或诸庄严具,有一部分与利养供养重合,但因供养对象不同,故而供养的性质也不同。像佛陀这样有资格接受恭敬供养的圣者称为“应供”,而利养供养对于一般僧众也是适合的。关于“应供”的定义,《大乘义章》云:“在外国名为阿罗汉,称此为应供。如来诸过悉已断尽,福田清净,当受供养,故名应供。”有关供养物,则包括供养佛陀生身的“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在佛殿上供养的这些显然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另外还有供养法身的“幡、盖、花、香”等四事(《佛本行集经》第一)。同时,也有将两种四事合并而列举的“华、香、璎珞、抹香、涂香、烧香、绘盖、幢幡、衣服、伎乐”。
& & 恭敬供养的内容是从“悬缯、燃灯、散华、烧香”(《无量寿经》卷下),进一步定形而成“涂香、花、烧香、饮食、燃灯”(《苏悉地羯罗经》卷下)。《大日经疏》又对这些供物予以教理上的解释,认为涂香是净之义,如世间的涂香能清垢秽、息除热恼。今行者以虚空之阏伽(即水)来洗涤菩提心中百六十种戏论之垢,以住无为戒。涂之,能除灭生死之热恼,得清凉之性,故曰涂香。所谓花,乃生于慈悲之义,亦即此净心的种子在大悲胎藏中万行开敷,庄严菩提树,故曰花。烧香是至遍法界之义,天之树王开敷时,如香气,逆风、顺风自然遍布。菩提之香亦然,随一一功德,为慧火而焚,为解脱之风而吹,随着悲愿力而转自在,普薰一切,故曰烧香。饮食是无上之甘露,不生不死之味也,若此果德成熟,进而服用其无上之味时,即名为入证,故说为食。所谓灯是如来之光明破暗之义,系指至果地时,心障尽转,无尽之慧普照众生,故曰灯。
& & 同样,在密教中则举出六种基本供养具即“阏伽、涂香、华鬘、烧香、饮食、灯明”,将此六种各分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波罗蜜。或将“嬉、鬘、歌、舞、香、华、灯、涂”八种神格化,各自附于曼荼罗的相应位置上。
诸供养中 法供养第一诸供养中 法供养第一一切布施 法布施第一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
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
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
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
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
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大力。
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安乐。
众生闻法断除痴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无碍辩。
众生闻法生信无疑。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信心明了。
应当供养十方诸佛。云何供养。是人出定。入塔见像。念持经时。若礼一佛。当作是念。正遍知诸佛心智无有限碍。我今礼一佛。即礼一切佛。若思惟一佛。即见一切佛。见一一佛前有一行者。接足为礼。皆是己身。
若以一华供养佛时。当作是念。诸佛法身。功德无量。不住不坏。湛然常安。我今以华奉献诸佛。愿佛受之。作是念已。复当起想。我所执华。从草木生。持此供养。可用拟想。即当作想。身诸毛孔。令一毛孔出无数华云。以此华云运想拟意供一切佛。一一佛上。化成华台。诸佛受之。于十方界。施作佛事。
供养香时亦复如是。香烟香云。于十方界施作佛事。作佛事已。还成金台。在行者前。
若凡夫人欲供养者。手擎香炉。执华供养。亦当起意。作华香想。当发是愿。愿此华香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化佛。并菩萨无数声闻众。受此香华云。以为光明台。广于无边界。无边作佛事。礼佛若坐禅。起是供养心。
常当发是愿。缯盖幢幡。音乐偈颂。当作是愿。我今设此少分供具。愿此供具。遍供十方一切诸佛。诸佛受之。于幢幡中化光明云。于妓乐中。偈颂之中。演妙法音。作是愿已。坐时应想。令身毛孔一一孔中。作无量幢幡想。一一幢幡中。作无量偈颂云想。作是想时。心如香炉。流出金色香烟香云。身毛孔中。如好华树。踊出阿僧祇无量杂华云。是诸华云。于十方界诸佛之上。化为一切诸供养具。尔时当于身心分中。起一切供养具想。
若得食饮。若施人一钱。当起空无我想檀波罗蜜。如是等无量供养。皆当起心。从心想出。供养十方一切诸佛。是名坐时无量功德从心想海生。如是坐时。入深禅定无量境界诸三昧海。但于心中。出息入息。念念想想。相续不绝。于一心中运其心意。作无数供具云。上供诸佛。下施一切。作是念者。名学普施。此想成时。渐渐减消诸烦恼结。观法无相。无相力故。当得甚深六波罗蜜。
摘自《观佛三昧海经》东晋天竺三藏法师佛陀跋陀罗译
每次所谓礼佛,供养的时候,
是不是真清净心供养给佛?是不是真恭敬心礼敬如来?,是不是真虔诚心忏悔发露?
是不是真能大开心量,以自性清净供养天地万物?供养一切众生?供养十方如来?
心真,则事实,心真,即佛真
能行此真供养,已是无上功德
常行此真供养,更能渐渐入一行三昧,面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来
即秘藏宝钥曰:‘顿越三妄入真心。’
[ 本帖最后由 lkjjjj1987 于
16:26 编辑 ]
感谢分享!
感谢分享!
感谢分享!
总评分:&经验 + 17&
过去何必思量,未来不必恐慌,现在不用紧张,念佛自然安详.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 . . . . .
UID20524在线时间360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1397
和敬同修, 积分 13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603 积分
在线时间360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1397
UID1754在线时间46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男帖子精华63积分52676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在线时间46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男帖子精华63积分52676
但是绝不可以因此陷入另外一个误区(转)
专门以自利心专求有殊胜对境去布施,供养,这样的行为是一种乞丐的做法。而不是佛子的心行,一般的乞丐是为自己今生求取衣食,而这种乞丐是为了自己来世求得异熟大果,在希求自利上并无差别。
当然,一般初学者难免会有执著功德的心理,而且初学者也需要借助这种执著令心趣入善行。有了功德的观念,自然会判别功德的胜劣、大小、暂时究竟等;有了这种分别,人们自然一心追求更大、更究竟的功德。暂时来说,这也很合理。
但是,作为一个决心发起菩提心的佛子来讲,这样的行为时极端错误的
之所以会舍弃贫贱众生,而一心寻求殊胜对境,是因为认为对下劣者布施远不如对殊胜境布施的功德殊胜。
如果这种观点绝对成立,则强求人做功德低的事也不合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以悲心布施可怜众生,此悲田便成了与佛平等的福田。
佛世时,维摩诘居士曾将璎珞分成两份,一份布施给法会中最下贱的乞丐,另一份供养最尊贵的如来。维摩诘居士说:“施主如果能以平等心布施最下贱的乞丐,则等同如来福田之相,在福田上无有差别。”《优婆塞戒经》也说:“若能至心生大怜悯,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若能从内心深处起大怜悯心布施畜生,这与一心恭敬供养诸佛的福德相等。)以真诚的心怜悯众生,确实与恭敬诸佛的功德平等。
  《大智度论》中记载:
  一天,舍利弗供养佛一钵饭,佛随手把饭施给了狗。
  佛问舍利弗:我们俩谁得到的福德多?
  舍利弗说:按我的理解,佛布施狗的福德多。
  虽然从对境上比较,佛的功德胜过劣狗无数倍,但从意乐上比较,舍利弗的意乐远不如佛的大悲。因此,由于意乐殊胜之故,佛得福德多。
  有人想:我布施给下劣境,而没有供养佛,佛是否会不欢喜呢?
  答:不必有此顾虑。《普贤行愿品》说:“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佛不是以形形色色的色法为体,而是以大悲为体,菩萨能安住大悲是真正令诸佛欢喜的事,因为佛的心愿无非是想令众生生起大悲,与诸佛同体同心。因此,这是最好的法供养。
  《普贤行愿品》说:“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又说:“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大悲的功德不可思议,不必顾虑以悲心布施下劣众生会让你功德亏损。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应当努力平等饶益众生。
  总之,初学者需要依靠殊胜的资粮田,而菩萨出于悲心,不选择净不净田而平等布施,比前者更殊胜。
过去何必思量,未来不必恐慌,现在不用紧张,念佛自然安详.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 . . . . .
UID22514在线时间540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男帖子精华0积分4097
善戒同修, 积分 40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03 积分
在线时间540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男帖子精华0积分4097
不过一场戏
诸佛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心中有比较的,自是有欲,正好念观世音菩萨。
先以欲勾牵即是。
成佛有众生供养,中国几乎全部名山均由佛住,是以佛名世尊,佛福最盛。
于是,有欲众生与其贪着俗欲,不如修佛、成佛,享最上福报!
UID9493在线时间3540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169积分125449
僧伽吒经共修第二期
在线时间3540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169积分125449
所有功德果报,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南无阿弥陀佛!
UID29936在线时间47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514
常亲近同修, 积分 5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6 积分
在线时间47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514
UID5964在线时间316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3积分3512
善戒同修, 积分 35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88 积分
在线时间316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3积分3512
UID7868在线时间444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女帖子精华1积分874
常亲近同修, 积分 8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 积分
在线时间444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女帖子精华1积分874
受教了!南无阿弥陀佛!
愿更多的师兄都来了解!
南无阿弥陀佛!
UID15123在线时间174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男帖子精华0积分997
常亲近同修, 积分 9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在线时间174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男帖子精华0积分997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UID1754在线时间46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男帖子精华63积分52676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在线时间4658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男帖子精华63积分52676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过去何必思量,未来不必恐慌,现在不用紧张,念佛自然安详.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 . . . . .
UID18573在线时间934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27积分18530
善慧同修, 积分 185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70 积分
在线时间934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27积分18530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UID4991在线时间1372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7360
在线时间1372 小时注册时间性别保密帖子精华0积分7360
Powered by
X2.5 Design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菩萨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