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先进事迹个人常光华能否评为优抚对象

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
400-884-1001客服热线:
快捷登录:
快速登录:
七部门发文力挺见义勇为优先纳入住房保障
发布时间: 10:51:41点击数:21503 次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 七部门发文力挺见义勇为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上述基金会人士就说,虽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钱就行,但经费充裕了,对见义勇为表彰、保护会更宽裕些。三年多来,该基金会共慰问资助见义勇为英雄人物870余人,平均每人资助约20万元。而在2009年前的15年里,平均每人资助不过1万余元 ]“让英雄流血不流泪”,这个朴素的想法常遭遇现实的尴尬,个别获救者漠然于见义勇为者伤残或牺牲在被舆论痛骂之后,社会也在期待能够由国家出面对见义勇为者及其家人进行保障、抚恤,了却英雄们的后顾之忧。
&&& 日前,国办转发民政部等七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意见》(下称《意见》),正是对这些民意的回应。《意见》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基本生活、医疗、入学、就业、住房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尤其是明确了见义勇为死亡人员抚恤补助政策。在制度层面,作为民间社团的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积极资助和政府部门医疗、入学和住房方面的优先保障,共同搭建保护网。
&&& 资助金多多益善
&&& 中国民政部副部长孙绍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统一明确见义勇为死亡人员抚恤及补助标准是《意见》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意见》明确,对见义勇为死亡人员,凡符合烈士评定条件的,依法评定为烈士,其家属按照《烈士褒扬条例》享受相关待遇。不符合烈士评定条件,属于因公牺牲情形的,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抚恤;属于视同工伤情形的,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以及相当于本人40个月工资的遗属特别补助金。
&&& 不属于上述情形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40个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放一次性补助金,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落实待遇;无工作单位的由民政部门会同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发放,所需资金通过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统筹解决;尚未建立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的,由当地财政部门安排,民政部门发放。
&&&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保护和表彰见义勇为人员方面陆续出台法规政策,同时利用优待抚恤政策和社会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政策措施不统一、补偿标准不明晰、保护措施操作性不强等突出问题。
&&& 见义勇为在这方面的不足,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下称“基金会”)曾对此开展调查,昨天该基金会人士向《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确认调研发现了四大问题,其中包括:1.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被评为烈士的较少,得不到应有的抚恤,造成遗属生活困难;2.因见义勇为致残的人员,被纳入优抚对象的较少,造成本人及家庭生活困难;3.见义勇为先进人物中农民、打工者等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居多,占70%以上;4.因各地法规、政策不一,造成见义勇为先进人物陷入困境。
&&&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地方对见义勇为工作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到位、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宣传表彰力度不够等,而经费没有保障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对于各地而言,其基金会的收入来自财政拨款和外界捐款,不过相对实际需要而言,总还是会有所缺口。
&&& 上述基金会人士就说,虽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钱就行,但经费充裕了,对见义勇为表彰、保护会更宽裕些。三年多来,该基金会共慰问资助见义勇为英雄人物870余人,发放慰问资助金1700万元,平均每人资助约20万元。而在2009年前的15年里,平均每人资助不过1万余元。
&&& 政府承担多重保障
&&& 当然,这笔费用也已经占了基金会的相当比例,因为截至2009年,其共募集、增值资金近1.59亿元,其中社会募集8580万余元,中宣部累计拨款3000万元,财政部拨款1000万元,增值收益3262万余元。
&&& 不过,这是全国性基金会的数字,各地的基金会也会有所奖励和资助,不过它们都是独立的民间社团。
&&& 因此,上述基金会人士也说,因为见义勇为人员这种属性,它是在为社会和国家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政府应该负担起对他们照顾的责任。所以,“《意见》涉及到了各方面需要照顾的因素,这体现了一个政府行为。”基金会也曾经建议,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保障为主、募集社会资金为辅的经费渠道,解决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生活困难的经费保障。
&&& 《意见》规定,在医疗方面,医疗机构要建立绿色通道,坚持“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优先救治。在就业方面,对就业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只要其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优先纳入就业援助,予以重点支持。在入学教育方面,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入公办幼儿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
&&& 此外,引起社会关注的还有在住房方面对见义勇为人员的特殊保障,《意见》规定,对符合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城市见义勇为人员家庭,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优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家庭要给予优先安排。
&&& 对于现实中曾经出现的异地见义勇为“不受待见”的情况,也已经有制度安排。孙绍骋就说,对于见义勇为人员在非户籍地发生的见义勇为行为,事发地政府要积极与见义勇为人员的户籍所在地政府进行沟通协商,共同做好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也就是说,对于见义勇为人员待遇落实,事发地有义务告知户籍所在地政府,避免待遇落实出现空白。
&&& 为确保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政策落到实处,《意见》规定,各地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做好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待遇的申报、认定和落实工作,加大精神奖励力度。对已落实伤亡抚恤补助政策的,原则上不再另行发放一次性物质奖励;对仍有特殊生活困难的,要采取积极措施给予帮扶。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文章点击数
名人名企故事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一览阿勒泰英才网投诉电话:5奖励见义勇为要防“同命不同价”
  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调研发现,在见义勇为者权益保障方面普遍存在牺牲人员被评为烈士少、致残人员纳入优抚对象少,以及见义勇为先进人物陷入困境多的问题,亟需加快立法进程,让见义勇为者权益获得更好保障。
  有关见义勇为的各种社会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见义勇为者的勇敢机智、忘我奉献,众口称赞;而见危不救、见义勇为者因生活无着而自杀,甚至被救者反咬一口,也让人感到世态炎凉,给人以临危退缩的理由。
  出现这些不正常现象的根源,在于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的法规不完善,缺乏全国统一的权威立法,地方各行其是,经费没保障。导致绝大多数见义勇为者只能获得单一的见义勇为表彰奖励,而见义勇为奖励往往是一次性的,奖金数额低,无法有效弥补因见义勇为而遭受的损失。据云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统计,从2002年到2009年的7年间,云南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有155个,但是申报为烈士的只有12个。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牺牲人员的家属无法享长期抚恤待遇。
  应当说,各地都重视对见义勇为的褒奖,而且也在不断提高奖励标准。不过横向比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各地奖励标准差别很大。一个人因见义勇为牺牲,有的地方发放抚恤金50万元,而有的地方仅有区区10万元。如果是见义勇为致残,抚恤就更少了。这既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也是见义勇为表彰奖励法规不统一的结果,客观上造成了见义勇为领域的“同命不同价”。
  同时,地方上的见义勇为表彰奖励及认定标准,与全国统一标准的烈士认定和工伤认定,难以衔接。因为在见义勇为方面没有全国性法律法规,必然造成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心中没底,不敢轻易提升见义勇为人员的待遇。结果就是“见义勇为牺牲人员被评为烈士少、致残人员纳入优抚对象少”。先行者享受不到应有待遇,甚至因见义勇为返贫,自然会影响后来者的见义勇为积极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最新消息显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条例(草案)》经过修改补充,拟报请国务院审批。看来,全国统一的见义勇为立法已经启动,我们期望全国性立法能够统一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奖励标准,发挥好惩恶扬善的作用。
责任编辑:AP0016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热线:020-
频道信箱: news#(#改为@)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
3 客服热线:
快速登录:
七部门发文力挺见义勇为优先纳入住房保障
发布时间: 10:51:41点击数:21504 次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 七部门发文力挺见义勇为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上述基金会人士就说,虽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钱就行,但经费充裕了,对见义勇为表彰、保护会更宽裕些。三年多来,该基金会共慰问资助见义勇为英雄人物870余人,平均每人资助约20万元。而在2009年前的15年里,平均每人资助不过1万余元 ]“让英雄流血不流泪”,这个朴素的想法常遭遇现实的尴尬,个别获救者漠然于见义勇为者伤残或牺牲在被舆论痛骂之后,社会也在期待能够由国家出面对见义勇为者及其家人进行保障、抚恤,了却英雄们的后顾之忧。
&&& 日前,国办转发民政部等七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意见》(下称《意见》),正是对这些民意的回应。《意见》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基本生活、医疗、入学、就业、住房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尤其是明确了见义勇为死亡人员抚恤补助政策。在制度层面,作为民间社团的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积极资助和政府部门医疗、入学和住房方面的优先保障,共同搭建保护网。
&&& 资助金多多益善
&&& 中国民政部副部长孙绍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统一明确见义勇为死亡人员抚恤及补助标准是《意见》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意见》明确,对见义勇为死亡人员,凡符合烈士评定条件的,依法评定为烈士,其家属按照《烈士褒扬条例》享受相关待遇。不符合烈士评定条件,属于因公牺牲情形的,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抚恤;属于视同工伤情形的,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以及相当于本人40个月工资的遗属特别补助金。
&&& 不属于上述情形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40个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放一次性补助金,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落实待遇;无工作单位的由民政部门会同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发放,所需资金通过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统筹解决;尚未建立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的,由当地财政部门安排,民政部门发放。
&&&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保护和表彰见义勇为人员方面陆续出台法规政策,同时利用优待抚恤政策和社会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政策措施不统一、补偿标准不明晰、保护措施操作性不强等突出问题。
&&& 见义勇为在这方面的不足,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下称“基金会”)曾对此开展调查,昨天该基金会人士向《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确认调研发现了四大问题,其中包括:1.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被评为烈士的较少,得不到应有的抚恤,造成遗属生活困难;2.因见义勇为致残的人员,被纳入优抚对象的较少,造成本人及家庭生活困难;3.见义勇为先进人物中农民、打工者等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居多,占70%以上;4.因各地法规、政策不一,造成见义勇为先进人物陷入困境。
&&&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地方对见义勇为工作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到位、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宣传表彰力度不够等,而经费没有保障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对于各地而言,其基金会的收入来自财政拨款和外界捐款,不过相对实际需要而言,总还是会有所缺口。
&&& 上述基金会人士就说,虽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钱就行,但经费充裕了,对见义勇为表彰、保护会更宽裕些。三年多来,该基金会共慰问资助见义勇为英雄人物870余人,发放慰问资助金1700万元,平均每人资助约20万元。而在2009年前的15年里,平均每人资助不过1万余元。
&&& 政府承担多重保障
&&& 当然,这笔费用也已经占了基金会的相当比例,因为截至2009年,其共募集、增值资金近1.59亿元,其中社会募集8580万余元,中宣部累计拨款3000万元,财政部拨款1000万元,增值收益3262万余元。
&&& 不过,这是全国性基金会的数字,各地的基金会也会有所奖励和资助,不过它们都是独立的民间社团。
&&& 因此,上述基金会人士也说,因为见义勇为人员这种属性,它是在为社会和国家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政府应该负担起对他们照顾的责任。所以,“《意见》涉及到了各方面需要照顾的因素,这体现了一个政府行为。”基金会也曾经建议,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保障为主、募集社会资金为辅的经费渠道,解决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生活困难的经费保障。
&&& 《意见》规定,在医疗方面,医疗机构要建立绿色通道,坚持“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优先救治。在就业方面,对就业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只要其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优先纳入就业援助,予以重点支持。在入学教育方面,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入公办幼儿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
&&& 此外,引起社会关注的还有在住房方面对见义勇为人员的特殊保障,《意见》规定,对符合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城市见义勇为人员家庭,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优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家庭要给予优先安排。
&&& 对于现实中曾经出现的异地见义勇为“不受待见”的情况,也已经有制度安排。孙绍骋就说,对于见义勇为人员在非户籍地发生的见义勇为行为,事发地政府要积极与见义勇为人员的户籍所在地政府进行沟通协商,共同做好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也就是说,对于见义勇为人员待遇落实,事发地有义务告知户籍所在地政府,避免待遇落实出现空白。
&&& 为确保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政策落到实处,《意见》规定,各地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做好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待遇的申报、认定和落实工作,加大精神奖励力度。对已落实伤亡抚恤补助政策的,原则上不再另行发放一次性物质奖励;对仍有特殊生活困难的,要采取积极措施给予帮扶。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文章点击数
名人名企故事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一览电梯英才网投诉电话:5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
3 客服热线:
快速登录:
七部门发文力挺见义勇为优先纳入住房保障
发布时间: 10:51:41点击数:21505 次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 七部门发文力挺见义勇为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上述基金会人士就说,虽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钱就行,但经费充裕了,对见义勇为表彰、保护会更宽裕些。三年多来,该基金会共慰问资助见义勇为英雄人物870余人,平均每人资助约20万元。而在2009年前的15年里,平均每人资助不过1万余元 ]“让英雄流血不流泪”,这个朴素的想法常遭遇现实的尴尬,个别获救者漠然于见义勇为者伤残或牺牲在被舆论痛骂之后,社会也在期待能够由国家出面对见义勇为者及其家人进行保障、抚恤,了却英雄们的后顾之忧。
&&& 日前,国办转发民政部等七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意见》(下称《意见》),正是对这些民意的回应。《意见》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基本生活、医疗、入学、就业、住房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尤其是明确了见义勇为死亡人员抚恤补助政策。在制度层面,作为民间社团的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积极资助和政府部门医疗、入学和住房方面的优先保障,共同搭建保护网。
&&& 资助金多多益善
&&& 中国民政部副部长孙绍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统一明确见义勇为死亡人员抚恤及补助标准是《意见》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意见》明确,对见义勇为死亡人员,凡符合烈士评定条件的,依法评定为烈士,其家属按照《烈士褒扬条例》享受相关待遇。不符合烈士评定条件,属于因公牺牲情形的,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抚恤;属于视同工伤情形的,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以及相当于本人40个月工资的遗属特别补助金。
&&& 不属于上述情形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40个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放一次性补助金,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落实待遇;无工作单位的由民政部门会同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发放,所需资金通过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统筹解决;尚未建立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的,由当地财政部门安排,民政部门发放。
&&&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保护和表彰见义勇为人员方面陆续出台法规政策,同时利用优待抚恤政策和社会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政策措施不统一、补偿标准不明晰、保护措施操作性不强等突出问题。
&&& 见义勇为在这方面的不足,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下称“基金会”)曾对此开展调查,昨天该基金会人士向《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确认调研发现了四大问题,其中包括:1.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被评为烈士的较少,得不到应有的抚恤,造成遗属生活困难;2.因见义勇为致残的人员,被纳入优抚对象的较少,造成本人及家庭生活困难;3.见义勇为先进人物中农民、打工者等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居多,占70%以上;4.因各地法规、政策不一,造成见义勇为先进人物陷入困境。
&&&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地方对见义勇为工作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到位、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宣传表彰力度不够等,而经费没有保障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对于各地而言,其基金会的收入来自财政拨款和外界捐款,不过相对实际需要而言,总还是会有所缺口。
&&& 上述基金会人士就说,虽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钱就行,但经费充裕了,对见义勇为表彰、保护会更宽裕些。三年多来,该基金会共慰问资助见义勇为英雄人物870余人,发放慰问资助金1700万元,平均每人资助约20万元。而在2009年前的15年里,平均每人资助不过1万余元。
&&& 政府承担多重保障
&&& 当然,这笔费用也已经占了基金会的相当比例,因为截至2009年,其共募集、增值资金近1.59亿元,其中社会募集8580万余元,中宣部累计拨款3000万元,财政部拨款1000万元,增值收益3262万余元。
&&& 不过,这是全国性基金会的数字,各地的基金会也会有所奖励和资助,不过它们都是独立的民间社团。
&&& 因此,上述基金会人士也说,因为见义勇为人员这种属性,它是在为社会和国家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政府应该负担起对他们照顾的责任。所以,“《意见》涉及到了各方面需要照顾的因素,这体现了一个政府行为。”基金会也曾经建议,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保障为主、募集社会资金为辅的经费渠道,解决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生活困难的经费保障。
&&& 《意见》规定,在医疗方面,医疗机构要建立绿色通道,坚持“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优先救治。在就业方面,对就业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只要其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优先纳入就业援助,予以重点支持。在入学教育方面,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入公办幼儿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
&&& 此外,引起社会关注的还有在住房方面对见义勇为人员的特殊保障,《意见》规定,对符合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城市见义勇为人员家庭,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优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家庭要给予优先安排。
&&& 对于现实中曾经出现的异地见义勇为“不受待见”的情况,也已经有制度安排。孙绍骋就说,对于见义勇为人员在非户籍地发生的见义勇为行为,事发地政府要积极与见义勇为人员的户籍所在地政府进行沟通协商,共同做好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也就是说,对于见义勇为人员待遇落实,事发地有义务告知户籍所在地政府,避免待遇落实出现空白。
&&& 为确保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政策落到实处,《意见》规定,各地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做好见义勇为伤亡人员抚恤补助待遇的申报、认定和落实工作,加大精神奖励力度。对已落实伤亡抚恤补助政策的,原则上不再另行发放一次性物质奖励;对仍有特殊生活困难的,要采取积极措施给予帮扶。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文章点击数
名人名企故事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一览树脂英才网投诉电话: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评为先进单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