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三气周瑜,根据这一篇来判断简述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三气周瑜,要理解,马上需要!!

三国中“三气周瑜的故事”是哪三气?
读《三国演义》札记之十三——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说—谁把谁气了,那只是双方争斗的结果。被气得人必定是争斗的失败者。诸葛亮气周瑜,也是如此。说起来,还是周瑜主动自找的呢。
周瑜恃才傲物,一般人不放到眼里。周瑜的特点是越是在能耐比他低的人面前,越显得大度,才智越发挥的好。比如赤壁之战中对自己人程普,对敌方阵营的蒋干。
但自从见了诸葛亮,就想不通了,心生妒忌,总是显得小心眼儿。一面自叹不如,一面暗暗生气。如此说来,说诸葛亮三气周瑜其实都说少了,说六气或者八气周瑜都不算多,只不过有三次气得比较狠而已。
赤壁之战,以曹操大败而告终。此时正是胜利方孙权与刘备两家乘机扩大地盘的大好时机。
话说书中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一气周瑜,为的就是攻取南郡、荆州、襄阳三城。
周瑜本以为,曹操败退以后,荆襄一带由曹仁等一帮将官据守,根本就不堪一击。自己携赤壁大战胜利之余威,打败曹仁,夺取城池,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不仅如此,还夸下大话给刘备,说我要是取不下荆州,你去取好了。没想到这次攻城战没了诸葛亮的帮助,却久攻不下。混战中,还中了曹仁部将陈矫的埋伏,左肋中箭,差点要了性命。
这边周瑜正与曹仁打得不亦乐乎,那边诸葛亮却用巧计,派赵云、张飞、关羽,不费吹灰之力,轻取三城。周瑜损兵折将忙活一整,只为别人做嫁衣裳,自己什么也没得到,你说周瑜能不憋气带窝火。书中写道:周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
俗话说的“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说借,只是刘备顾忌两家的面子说的好听话,其实就是派兵抢占的。
二气周瑜,源于刘备丧妻,刘备招亲。
刘备原有两个老婆,甘、糜二夫人。前次长坂坡一战,糜夫人投井而亡。在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中写道,时隔不久,甘夫人又亡,这会儿刘备真成了“孤家寡人”。周瑜闻听后,心生一计:“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指孙权)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我今上书主公,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赚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幽囚在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他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别有主意。”
说实在的,周瑜的这条计策确实不怎么样。两家正闹矛盾,一家却突然说,你来我家当上门女婿吧,另一家不怀疑才怪呢。小儿科么,不合情理。说周瑜的计策不怎么样,但诸葛亮的将计就计却实在是高。
诸葛亮对刘备说,上东吴招亲去吧。玄德曰:“周瑜定计欲害刘备,岂可以身轻入危险之地?”孔明大笑曰:“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
诸葛亮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到东吴后,先见乔国老(大、小乔之父,孙策与周瑜的老丈人),再见吴国太(孙权的母亲)。只要吴国太替女儿看上刘备,就生米煮成熟饭,谁敢动刘备一根毫毛?果然,凭着刘备面如冠玉,大耳垂肩,两手过膝的相貌,一切都是按着诸葛亮算计的步骤顺利进行,刘备招亲成功。孙权、周瑜弄巧成拙,真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这段故事流传很广,京剧《甘露寺》就是唱的这出,诙谐有趣,戏中乔玄乔国老“劝千岁杀字休出口……”一段唱非常好听。
到后来,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赵云依孔明之计,保着刘备及孙夫人安全回到荆州。周瑜派兵追赶不及,又被埋伏的黄忠、魏延杀得大败。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众将急救,却早不省人事。
说起来,周瑜败就败了,再让军士齐声大喊,羞辱人家,显得诸葛亮好像有点不太厚道了。
三气周瑜,故事很简单。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中,说周瑜对荆州之地念念不忘,耿耿于怀。又设一计,假意说替刘备攻取西川,用西川换荆州,利用大军路过荆州城时,伺机一举夺下荆州。这招比起前两次来更不怎么样。就像下棋,一招比一招棋臭。周瑜这会儿其实是犯迷糊,这点雕虫小技,能瞒得了诸葛亮?
书中写道:
玄德问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玄德又问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杀入城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也。”玄德曰:“如之奈何?”孔明曰:“主公宽心,只顾准备窝弓以擒孟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等周瑜到来,他便不死,也九分无气。”
你说周瑜还怎么混。就那么点小九九,早被人家看了个透,还自以为得计呢。果然,到得荆州城下时,城门紧闭,伏兵四起,杀声震天,声言要活捉周瑜。瑜马上大叫一声,箭创复裂,坠于马下。
周瑜与诸葛亮相比,技不如人,气量狭窄,却偏争强好胜,如此来不被气死才怪。人生在世,处处争第一固然好,但毕竟第一只有一个啊。
周瑜临终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真可惜周瑜,如果不是跟诸葛亮斗气,确实也是位潇洒飘逸的英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三气周瑜【三国演义之10】_价格元
三气周瑜【三国演义之10】
编号:se,
品种:连环画/小人书-连环画/小人书
属性:80-89年,绘画版连环画,,64开,古典题材,套书散本,陕西,普本,页码不详,,,
简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1版1次。
备注:轻微自然旧,钉绣阅痕,9.5品,,见图。。。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店主询问!
店主 || 还未回复
商店【大辉书社】“连环画/小人书”目录下其他商品: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当前位置: &&
&& 连环画/小人书 && 三气周瑜【三国演义之10】_价格元
Copyright &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分辨率最好为,IE5.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中国收藏热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客服电话:8, (白天接听:9:00--17:00)三国演义中怎么三气周瑜?_百度知道
三国演义中怎么三气周瑜?
 第五十七回----三气周瑜  这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者便可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  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  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鲁肃将实情告诉了周瑜,周瑜说:“你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 便要鲁肃再去见刘备,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备,但刘备要把荆州交还东吴。并解释说:“我不过以此为名,要刘备无所防备罢了。我军以攻取西川为名借道荆州,便可乘势杀了刘备,夺取荆州。”  鲁肃再到荆州,说周瑜将率兵攻取西川以换荆州。刘备忙谢说:“我很感激,雄师到时,一定远迎犒劳。”鲁肃暗喜,辞别而去。  周瑜引水陆大军五万,往荆州出发,快到荆州时,见城上插两面白旗,并无一人。周瑜将船靠岸,领二十名骑兵到城下察看。  忽听到一声梆子响,城上一齐竖起刀枪。赵云站在城楼上喊叫: “孔明军师已知都督的计策,所以留我在此守候。”探马又来报,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从四面杀来。周瑜大叫一声,旧疮复裂,从马上坠了下来,众将急忙将他救回。  周瑜被救回船,军士报告说刘备、孔明在前面山顶上饮酒取乐,周瑜更加愤怒,咬牙切齿说:“你道我取不得西川,我偏要去取。” 便令船队上行,到巴丘时,探子报说:“上流有刘封、关平两人领军截住水路。”  周瑜正要出战,孔明忽然差人送信来。劝他不要去取西川,如曹军乘虚而攻江南,江南就不保了。周瑜读完信,口吐鲜血,他知道自已活不长了,便上书孙权,推荐鲁肃代替他的职位。死前叹了口气说 :“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死时才三十六岁。  孙权得知周瑜病故,放声大哭。按周瑜遗嘱,命鲁肃为都督。
其他类似问题
三气周瑜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历史上周瑜是很大度的,历史与三国演义差距很大
这只是演义杜撰的而已。事实上周瑜并不是这样。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说在解读前面的话        一、情况简介          学界公认,嘉靖本《三国演义》,原名《明弘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目前发现的最接近罗贯中原著的版本。通称罗本。全书240回。    现今书店所售《三国演义》,99%为通行本,既由清初毛纶父子修改过的版本。通称毛本。全书120回。      罗本对书中人物无褒贬倾向,后人认为罗贯中尊刘贬曹,皆由毛纶父子修改所致。    后世许多人认为,毛氏的修改增加了原著的艺术性,这是极其错误的认识。为此,本人将逐回分析,以判优劣。      本人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第一版影印版《明弘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底本录入。该版本未对古本进行校对修改,故有一些明显错误,读者一眼即可明辨,对阅读理解无任何影响。为避免越改离原著越远,故本人不对书中错误进行任何修改。      本贴形式:以章回为单位,逐回解读。先给出将要解读的嘉靖本《三国演义》原文,因为绝大多数读者手中无此版本。然后,列出嘉靖本与通行本之间的差异,并评其优劣。最后,对嘉靖本原文整体解读。      本文已在其它网站发过,贴名: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不知在此能否受到欢迎,暂试发两回,以观人气。望网友赐教。        二、嘉靖本优于通行本      罗贯中参加过元末张士诚部的起义,做过张士诚的幕僚,张士诚部灭亡后,隐身江湖。像罗贯中这样,有过高级从政经历,参加过战争,有过上层军旅经验,又有丰富江湖阅历的人,在小说的作者当中,古今中外,仅罗贯中一人。所以,在涉及历史、军事、政治、人情世故等题材方面的小说中,罗贯中所能达到的境界,古今中外,也是无人能够企及的,更不是阅历苍白、思想僵化的白面书生,所能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在罗贯中看来是很自然、很简单的事情,而后人却很难意会和理解。像毛纶父子这样的穷儒,恐怕一生连远门都没出过,又怎能理解罗贯中的三国。如果毛纶父子哪怕能够理解一星半点,也绝不敢来修改罗贯中的三国。腐儒的不自量力,在毛纶父子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阿鸯读过许多对演义的评论,所有这些评论本质上和毛纶父子是一个水平和层次的。他们也都像毛纶父子那样,以为自己比罗贯中更高明,根本不是以敬畏的态度来理解罗贯中的演义。这表现了他们狂妄的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的无知,说明了他们连演义的门都没摸到。        三、阿鸯的解读      阿鸯是以敬畏的态度来解读罗贯中的演义,对演义作如此解读的,阿鸯尚未见过前人,解读的难度也是难以想像的。以前,阿鸯到底读过多少遍演义,已经难以计数了;现在,为了理解和把它写出来,每回反复阅读都不下十遍。既使如此,许多也不是当时就能理解的,需要放下一段时间,以求灵感才行。另外,阿鸯不是文人,解读演义的贴子,是阿鸯第一回作文章。所以,想好了的东西要把它表达出来,对阿鸯来说,也是件颇费力的事情。    还有,这种逐回解读和专题评论不同。专题评论可以只写自己有心得的东西,自己没有心得的专题可以不去作文章。逐回解读不能绕过问题,必须贯通才行。罗贯中的水平太高了,隐晦的东西也太多了,理解起来太难了。总之,进度慢,还望网友们理解。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12  提示:()内文字为原版书中小字,按本书《前言》之意,亦罗贯中原文。                诸葛亮三气周瑜        曹操闻之大喜,遂问其计。程昱曰:“东吴倚仗者,周瑜也。丞相就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留华歆在朝重用之;瑜必自与刘备为仇敌矣。乘此相并,却作良图。”操曰:“仲德之言,正合孤意。”当日召华歆上台,重加赏赐,封为大理寺少卿。程昱曰:“丞相在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未尝动心;今闻刘备得了荆州,何以惊耶?”操曰:“刘备人中之龙也,平生未尝得水;今得荆州,如困龙而入大海。孤安得不动心哉!”即日颁诏,加周瑜为总领南郡太守、程普江夏太守,命使起程。文武尽醉。筵散,操回许都。    使命径至东吴,周瑜、程普各受其职。瑜自领南郡,更思向日之仇,如何不报?遂上疏与吴侯,令鲁肃去取荆州。孙权唤肃曰:“当初汝保荆州来,今日刘备又是我妹夫,迁延不还,等待何时?”肃曰:“文书上明白写着,得了西川便还。”权叱曰:“只说取川,到今又不动兵,不等老了人!”肃曰:“某愿取之。”遂辞下船,投荆州而来。    却说玄德与孔明在荆州广聚粮草,调练军马,远近之士多有归之。忽报鲁肃到,玄德问孔明曰:“子敬此来何意?”孔明曰:“昨者,孙权表主公为荆州牧,此是惧曹操之计。操封周瑜为南郡太守,此是令俺自相吞并之意也。他使两处兴兵,于中便来取事。今鲁肃此来,又是周瑜既受太守之职,又要夺荆州之计。”玄德曰:“如何抵对?”孔明曰:“若肃提起荆州之事,主公放声大哭。将  ·536·  自哭到悲切之处,亮自出来解劝。”计会已定,远接鲁肃,来到堂上,谦让坐次。肃曰:“今日皇叔做了东吴女婿,即是鲁肃主人,如何敢坐?”玄德曰:“如何太谦?”只念旧交,让肃坐于侧。茶罢,肃开言曰:“今奉吴侯钧命,专为荆州一事而来。自借许多时了,未蒙见还。今日既然结了亲眷,合宜交付最好。”玄德闻知,掩面大哭。肃大惊曰:“皇叔何故如此?”玄德哭声不绝。孔明从屏风后出曰:“亮听之久矣。子敬知吾主人哭的缘故么?”肃曰:“某实不知。”孔明曰:“有何难见?当初我主人借荆州时,许下取得西川时便还。仔细想来,益州刘璋是我主人兄弟,一般都是汉朝骨肉,若要兴兵去取他城池时,恐被万人唾骂;若要不取,还了荆州,何处安身?若不还时,于舅舅面上不好看。事实两难,因此泪出痛肠,只得恸哭。”孔明说罢,耸动玄德衷情,真个捶胸顿足,放声而哭。鲁肃起身劝曰:“皇叔且休烦恼,与孔明从长计议。”孔明曰:“有烦子敬回见吴侯,勿惜一言之劳,将此烦恼情节,恳告尊亲,再容几时。”肃曰:“倘吴侯不从,如之奈何?”孔明曰:“吴侯既以亲妹娉嫁皇叔,安得不从乎?望子敬诚为之。”鲁肃是个宽仁长者,见玄德哀痛至甚,只得应允。玄德、孔明拜谢。    宴毕,送肃下船。径到柴桑,见了周瑜,尽言其事。周瑜顿足曰:“子敬又中诸葛亮之计也!当初刘备依刘表时,常有吞并之意,何况西川刘璋乎?似此推调,未免累及老兄矣。吾有一计,使诸葛亮不能出吾计。子敬便当一行。”肃曰:“愿闻妙策。”瑜曰:“子敬不必去见吴侯,再去荆州对刘备说,既然吴侯结为亲眷,便是一家;若不忍去取西川,我东吴起军发马去取。取得西川时,以为嫁资,却把荆州交还东吴。此计如何?”肃曰:“西川迢递,取之非易。都督此计,莫非不可?”瑜笑曰:“子敬真长者也。你道我真个去取西川与他?非也。只以此为名,实欲去取荆州,  ·537·  且教他不做准备。东吴军马收川,路过荆州,刘备必然劳军,就问他索要钱粮。兵到城下,一鼓平收,雪吾之恨,解足下之祸。”鲁肃拜辞,再往荆州来。玄德忙与孔明商议。孔明曰:“必是不曾见吴侯,只到柴桑和周瑜商量了计又来。但说的话,主人只看我点头,满口应承。”计会已毕,接鲁肃入。肃曰:“某回见吴侯,把皇叔言语尽情禀了。吴侯甚是称赞皇叔仁德,遂与诸将商议,起兵发马,替皇叔收川。取了西川,却换荆州。想念爱亲之故,以此为嫁资。但军马经过,却望应付些钱粮。”孔明听了忙点头曰:“非亲不解其祸,难得吴侯好心!”玄德拱手称谢曰:“此皆是子敬之赠,一言称谢难尽!”孔明曰:“如雄师到日,即当远远犒劳。”鲁肃暗喜,自回。玄德问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郎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玄德又问如何,孔明日:“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来取荆州也。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便就杀入城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玄德曰:“如之奈何?”孔明曰:“主公宽心,便收拾窝弩,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鳖鱼。等周瑜来到,他便不死,也九分无气。”唤赵云听了计:“如此如此,其余我自有摆布。”玄德大喜,自作准备。    却说鲁肃回见周瑜,说玄德、孔明欢喜一节,准备出城劳军。瑜大笑曰:“原来今番也中吾计!”便教鲁肃诉禀吴侯,差人交割城子,并遣程普引军接应。周瑜此时箭疮结了白痂,脓水无出,身躯无事,调遣甘宁为先锋,自与徐盛、丁奉为第二,凌统、吕蒙为后队,水陆进兵五万,望荆州而来。周瑜自在船中,时复欢笑,以为孔明中计。水军二万五千人迤逦进发,前军至夏口。周瑜问:“前面有远接之人否?”人报皇叔使糜竺来见都督。瑜唤至,问劳军如何。竺曰:“主公皆准备下应付钱粮,陆续起运。”瑜曰:“皇叔  ·538·  何在?”竺曰:“荆州城门外相等,与都督把盏。”瑜曰:“今为汝家事,劳军之礼,休得轻易。”糜竺领了言语先回。战船密密排在江上,依次而进。看看至公安,并不见一只军船,又无一人远接。周瑜在那军中,趱上船只,离荆州十余里,只见江面上静荡荡的。哨探的回报:“荆州城上插两面白旗,并不见一人之影。”周瑜教船傍岸。瑜上岸乘马,带了甘宁、徐盛、丁奉一般军官,皆上马随行,虎贲千余人,遥望荆州来。到城下,并不见动静。瑜勒住马,令前军叫门。城上守门将军问曰:“是谁?”吴军答曰:“是东吴周都督亲自在此。”忽一声梆子响,白旗倒处,两面红旗便起,城上军一齐都竖起枪刀。敌楼上赵子龙出曰:“都督此行,端的为何?”瑜曰:“吾替汝主取西川,何相罔耶?”子龙答曰:“孔明军师已知都督‘假途灭虢’之计,故留赵云在此。吾主公有言:‘孤乃汉朝皇叔,安忍背义而取川乎?若汝端的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瑜闻之,勒马便回。一人打“令”字旗于马前报曰:“左右探得四路军马一齐杀到:关某从江陵杀来,张飞从秭(音子)归杀来,黄忠从公安小路杀来,魏延从孱(音川)陵小路杀来,四路正不知多少军马。喊声远近震动百余里,皆言要捉周瑜。”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未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539·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本回的整体解读:      围绕本回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一个“何”字,理解本回的关键是要理解问话者的真实用心。      上回结尾处,曹操一高兴,酒就喝的有点高了。偏巧,华歆此时出使来到铜雀台,程昱一看,丞相正处于“醉酒驾车”的状态,担心曹丞相“酒后肇事”,不得已,只得出言相问:“丞相看到前面的陷阱了吗?”曹操醉眼朦胧:“没看到。”程昱:“@$︿%¥#~~”曹丞相酒喝大了,脑子不大灵光,指着陷阱问:“那你说怎么办?”程昱:“@$︿%¥#~~”曹操很高兴,举箸而食,食不能入口,怪曰:“孤口何在?咦!原在仲德面上。”    待处理完华歆之事,程昱见曹操渐渐酒醒,恐丞相为“手脚慌张”有失颜面,遂明知故问,用意却在“丞相在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未尝动心。”众人恍然大悟,岂能让丞相一人酒后出丑,遂乃“文武尽醉”。(这次铜雀台上的宴会,属官宴性质,相当于现在的国宴,与会者通常是不能喝醉的。)拍马屁要让被拍者感到舒服之外,还要让在场所有的人意识不到这是拍马屁,这才是马屁的最高境界。声明一点,不是所有的马屁都有害,马屁也不是坏人的专利。或者用好听一点的话说,程昱是在维护领导的尊严和威信。      有的读者可能会认为,程昱问曹操“何以惊耶?”是明知故问,缺少说服力。是这样的,如果这话不是由程昱问的,而是由别人、其他任何人来问,说他是明知故问,都会没有说服力。唯独程昱问,则肯定是明知故问。    刘备第一次投奔曹操时,是荀彧和程昱,不惜让曹操担上害贤的名声,劝曹操杀掉刘备,以绝争夺天下者。“青梅煮酒”后,刘备借口截击袁术,率军脱离曹操的控制。是郭嘉和程昱,急急赶来劝谏,不可放走刘备。当曹操以刘备学圃,“青梅煮酒”时畏雷,说刘备非成业之人时,是程昱立即揭破了刘备的伪装。在曹操集团中,程昱是对刘备认识最深刻的人。此时,分析出华歆出使的目的,并立即提供出破解之法的,还是程昱。这说明,程昱对刘备问题深有研究,之所以深有研究,是认为刘备的威力和危害最大。曹操“手脚慌乱”,是因为曹操深知刘备得到荆州的厉害;曹操知道厉害,对刘备认识最深刻的程昱更知道厉害。程昱看到曹操“手脚慌乱”,不是先问曹操为什么“慌乱”,而是立即先为曹操出主意,这本身就说明程昱理解曹操“慌乱”的缘由。    演义中,罗贯中这种严密而深远的铺排,绝非毛纶父子之流所能理解。所以才有将原文程昱先出主意,后问曹操“何以惊耶?”,篡改成了程昱先问曹操“何以惊耶?”,后为曹操出主意。毛纶父子之流如此颠倒后,原文所含意蕴顿时荡然无存。      只有醉了的人(曹操),才是真的发问;没醉的人(程昱)是明知故问。罗贯中以此提示读者,刘备是清醒的,他不停地问,是别有用心,明知故问。      孙权问鲁肃,荆州何时能还,这又是明知故问。待鲁肃回答后,“权叱曰:……”像周瑜、鲁肃这样的人,孙权通常是不能斥责他们的;就像刘备不能斥责关羽,曹操不能斥责荀彧一样。这个道理孙权当然知道,否则孙权就不配成为君主了。孙权是为了配合周瑜,“遂上疏与吴侯,令鲁肃去取荆州。”周瑜还没有天真到认为鲁肃能把荆州要回来,目的是为他的“假途灭虢”之计先做个铺垫。鲁肃乃诚实君子,若以实情相告,鲁肃可能未必会演戏,反而会在刘备面前露出马脚。做为君主,要了解臣下所能、所不能,孙权可谓得之矣。鲁肃在遭孙权斥责的当时,可能会很伤心,但随着周瑜“假途灭虢”之计的实施,鲁肃自会明白,孙权的斥责不过是演戏而已,心情自会释然。      刘备听说鲁肃将到,便问诸葛亮:“子敬此来何意?”这又是明知故问。然后又问诸葛亮:“如何抵对?”这还是问的多余,当然只能赖着不还,连周瑜、孙权、鲁肃都预料到了刘备会以西川为借口,刘备还能想不到这个现成的理由?另外,在本段开头有“却说玄德与孔明在荆州广聚粮草,调练军马,远近之士多有归之。”说明刘备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不怕东吴翻脸,也知道东吴不敢公然翻脸。但是,赤壁之战,东吴对刘备有再生之德于前,南郡易手,刘备又与鲁肃协议于后。于情于理,刘备若公然放赖,都会令素以仁义示人的刘备,在形象上大受损害。刘备既不想还荆州,又不愿破坏自己的光辉形象,就只能装傻充愣、故作愚昧,把坏主意让给诸葛亮来出了。刘备这样做,至少可以给世人留下一个肚里没有坏水的印象,世人会以为刘备还是很厚道的,不厚道的只是诸葛亮。      最后,敌楼上赵子龙出曰:“都督此行,端的为何?”这是最明确的明知故问,是罗贯中为围绕本回的所有问话,特意设置的提示。      据《三国志》记载,历史上,周瑜虽不曾使过什么“假途灭虢”之计,但确实曾于此时(赤壁之战后两年,建安十五年未,公元二一零年。)欲自江陵取西川,在由京城返回江陵途中,病卒于巴丘。真正想使“假途灭虢”之计的是孙权。孙权派人联络刘备,说要共取西川。荆州主簿殷观分析,孙权可能会乘刘备军主力远离荆州时,在后面偷袭荆州。刘备采用殷观的建议,赞成东吴征蜀,但却借口“新据诸郡,未可兴动。”不肯共同起兵;并料定东吴不敢独自取蜀。孙权果如殷观所料,再不提征蜀之事。     《献帝春秋》记载了此事的另一种说法。孙权要与刘备共取西川,派人送去说辞。刘备不听,反而派人下说辞劝阻孙权,其说辞内容大致就是演义下一回中,诸葛亮给周瑜的书信。孙权不听劝阻,派遣宗弟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对比历史,不难看出,演义中诸葛亮的折腾实在是多余。      
  罪过!
  以下为气概文鸯对比通行本(毛本)的注:      罗本中,程昱先问:“丞相知华歆来意否?”待华歆的事处理完毕后,才问曹操“何以惊耶?”    毛本中,程昱置华歆出使之事于不顾,先问曹操“何以惊耶?”,然后才理会华歆的事。    问曹操“何以惊耶?”,这属于聊闲嗑;处理华歆出使,这是办正事。毛本中,程昱放着正事不出主意,却先扯蛋,这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做法,只有那些看不出个眉高眼低的书呆子,才会干这种招人烦的事。          当日召华歆上台,重加赏赐,封为大理寺少卿。……    即日颁诏,加周瑜为总领南郡太守、程普江夏太守,命使    起程。文武尽醉。筵散,操回许都。  毛本改为:      遂召华歆上台,重加赏赐。当日筵散,操即引文武回    许昌,表奏周瑜为总领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封华    歆为大理少卿,留在许都。  罗本中,此时的曹操,连形式上都懒得去摆汉献帝了。以此更证明曹操的“自明本志令”乃欺世之语。    毛本中,曹操还蛮把汉献帝当回事。          玄德曰:“如何太谦?”只念旧交,让肃坐于侧。  毛本改为:      玄德笑曰:“子敬与我旧交,何必太谦?”肃乃就坐。  无论是为鲁肃索要荆州,还是为大哭酝酿情绪,刘备都是“笑”不出来的。          鲁肃拜辞,再往荆州来。  毛本改为:      鲁肃大喜,便再往荆州来。  鲁肃自己就知道,周瑜取西川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鲁肃肯定也知道,这种借口很难骗过刘备和诸葛亮。所以,鲁肃在听到周瑜的计策后,心里应该处于狐疑状态中,只是自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根本不会为此而“大喜”。          肃曰:“某回见吴侯,把皇叔言语尽情禀了。吴侯甚    是称赞皇叔仁德,遂与诸将商议,起兵发马,替皇叔收川。    取了西川,却换荆州。想念爱亲之故,以此为嫁资。但军    马经过,却望应付些钱粮。”孔明听了忙点头曰:“非亲    不解其祸,难得吴侯好心!”  毛本改为:      曰:“吴侯甚是称赞皇叔盛德,遂与诸将商议,起兵    替皇叔收川。取了西川,却换荆州,以西川权当嫁资。但    军马经过,却望应些钱粮。”孔明听了,忙点头曰:“难    得吴侯好心!”  周瑜让鲁肃再来荆州对刘备说,东吴愿意替刘备取西川;但周瑜并没有嘱咐鲁肃,只说是孙权的意思,不要提及周瑜。是鲁肃自己觉得,如果说是周瑜愿意替刘备去取西川,这事很难让刘备信以为真,所以,鲁肃特别突出是孙权想要这样做。既使如此,鲁肃自己都觉得还是难以令人信服,才又补充了一条理由:“想念爱亲之故,以此为嫁资。”也正是诸葛亮那句“非亲不解其祸”,使得鲁肃相信,终于骗到了诸葛亮的信任。    毛本中,把鲁肃表现的非常愚蠢。鲁肃自己都不相信周瑜会去取西川,竟傻到认为诸葛亮和刘备会轻易相信。        后人有诗叹云: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      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毛本增加。          便教鲁肃诉禀吴侯,差人交割城子,并遣程普引军接    应。  毛本改为:      便教鲁肃禀报吴侯,并遣程普引军接应。  罗本中,“差人交割城子”,表现了周瑜的极度自信,以为荆州已是囊中之物。          水军二万五千人迤逦进发,前军至夏口。  毛本改为:      前军至夏口,  前文有“水陆进兵五万”,此处“水军二万五千人”,另外一半应该是陆军,是周瑜吸取上次追击刘备时,都是水军而在岸上吃了亏。          竺曰:“主公皆准备下应付钱粮,陆续起运。”  毛本改为:      糜竺曰:“主公皆准备安排下了。”  前文“瑜唤至,问劳军如何。”是需要糜竺具体回答如何安排的。    毛本中,糜竺的回答等于什么也没回答。          周瑜教船傍岸。瑜上岸乘马,带了甘宁、徐盛、丁奉    一般军官,皆上马随行,虎贲千余人,遥望荆州来。  毛本改为:      瑜心疑,教把船傍岸,亲自上岸乘马,带了甘宁、徐    盛、丁奉一班军官,引亲随精军三千人,径望荆州来。  “看看至公安”后,一路的状况,周瑜应该察觉到了情况的异常;但此时距荆州城已是近在咫尺,周瑜不甘心就此返回,要亲自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基于上次水军都是步行,被刘备军赶的十分狼狈,此次周瑜带的全是骑兵。    毛本中,毛纶父子不能理解周瑜的用心,把罗本中的“皆上马随行,虎贲千余人”,改成了“引亲随精军三千人”,模糊了随行都是骑兵的特殊交代。          吴军答曰:“是东吴周都督亲自在此。”忽一声梆子    响,白旗倒处,两面红旗便起,城上军一齐都竖起枪刀。  毛本改为:      吴军答曰:“是东吴周都督亲自在此。”言未毕,忽    一声梆子响,城上军一齐都竖起枪刀。  罗本中,“白旗倒处,两面红旗便起”,阿鸯猜测,这是传递给城外的信号。后文有“一人打“令”字旗于马前报”,这句话很奇怪,通常情况下,应该是“吴军探马来报”,这样既简洁又明了。那么,罗贯中为什么要这般啰嗦?啰嗦的背后,是罗贯中的狡猾:“我可没说那‘打“令”字旗’的就是吴军的探马。”所以,阿鸯猜测,这‘打“令”字旗’的乃是诸葛亮派人装扮的,至于“四路军马一齐杀到”,“喊声远近震动百余里,皆言要捉周瑜。”也都是子虚乌有,用来吓唬周瑜的。有的读者可能要问,诸葛亮为什么要吓唬周瑜,而不玩真的?因为此次与上次不同,周瑜是有备而来,五万军中有一半是陆军,一旦开战,只会两败俱伤。既然不想真打,最好就不要调动大军,因为大军的集结与调动是要耗费钱粮的。诸葛亮极好精打细算,当然是能省则省了。    
  本文转载于:
提供khgj999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681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三气周瑜歇后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