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注!!!农民的良田被村里强行租赁以950每亩给他人 种树郭橐驼传 说种树郭橐驼传现在在田里修水泥路

河北香河土地增减挂钩乱象调查    ■“农民被上楼”系列调查报道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作为该省新民居建设示范试点县,依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拆除旧村庄、置换全县建设用地指标的“新农村建设”系列工程正在展开。    4月19日至5月6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了该县60余个村庄,对38个村庄的土地增减挂钩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发现:香河县耕地见减不见增,约4万亩耕地被闲置或修建厂房、商品房等,其中涉及基本农田;5年间,政府建设用地审批超过11888亩,出让土地5063亩;被拆迁的旧村庄,尚未见真正复垦。    在香河,在“土地流转”名义下,农民“上楼”之前,便失去了耕地。    “老百姓以后干什么?吃什么?拿什么来养楼?”这是香河县农民对本报记者说的最频繁的一句话。    2007年国务院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即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挂钩,农村建设用地腾退后复垦为耕地,置换城镇建设指标。    良田被“周转”并遭强铲强占    “以农为本,新农村用心说话。”香河县钱旺乡成自务村,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潮东香苑外墙标语还在,但施工已经停止。成自务村的村民,已经自发约定打着“还我土地”的横幅,轮流驻守工地大门,不让施工车辆进入,原因是:正在盖楼的这个地方,是成自务等村的耕地。    “都是好的水浇地。”村民们介绍说。    村民所讲的“好的水浇地”,也就是“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亩产吨粮”。除了种植小麦和玉米,部分村民还会种植蔬菜,供北京等地市场,每亩收入至少6000元,“大棚(蔬菜)好多(收入)3万元一亩。”村民李生(化名)等人说。    依据官方的说法,潮东香苑是钱旺乡16个村街未来安置的“新民居”,占地约560亩,除了占用成自务村的耕地,还涉及钱旺村、大六王村、小六王村等村的耕地。    根据河北省《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冀国土资发2009 9号),对建新拆旧的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需要新占农用地的,可采取先占后补的方法周转使用。上海绿地施工的潮东香苑,就是使用了“周转用地”。    “周转用地”的申报,需要征求被占地村民的意见。但成自务村村民告诉本报记者,至今没有任何人或单位来征求过他们的意见。    潮东香苑560亩土地性质的转变,据村民李生等人向本报记者回忆,大约始于日开始的土地流转,当时说流转时间期限截至日,每亩地每年补偿1200元。他和李牧(化名)等人,连土地流转协都还没有签,强行铲地的事儿就出现了。    据村民李生讲述:就在小麦收割前几天,日左右,夜里两点多钟,听到外面的狗“汪汪”地叫,不知道怎么回事,起床到门口一瞅,发现外面好多人在铲地,可能有16辆铲车。刚要开门出去,就被人堵住,让他不要到地里去。第二天,村民们发现,麦地已经夷为平地。    李牧是当地的种菜大户,承包了20.3亩耕地。他告诉记者,他一直没有同意土地流转。因为之前村里已经不止一次耕地被铲,他和同村的几个人就在蔬菜地里搭了房子,守护着菜地,地里正种着韭菜、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2010年10月一个下雨的晚上,他刚刚离开菜地,就听说有铲车下地了。等他跑回去时,连房子带蔬菜大棚,全部被铲平了。    地方官员强推农民耕地    五百户镇十百户村,也是新民居试点村。香河县城乡规划局公开信息显示:“十百户村规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对外销售,另一部分用作村民回迁。”    十百户村800亩左右的耕地,原来80%是种植蔬菜,“黄淮海综合治理开发区”的石碑尚在,而如今,约300亩盖上了厂房,约500亩正在闲置。和成自务村一样,耕地盖厂房和闲置,始于2008年和2010年两次“土地流转”。    贾振海等6户村民,直到现在还没有同意流转,与其他村的“征地方式”类似,采取强制措施。他告诉记者,2008年9月,耕地里的一些灌溉设施被卸走,导致村民“没法浇地”。日,五百户镇副书记张广义、经委主任杨涛、人大副主席王立国等人,推平了十百户村的150亩左右耕地,他地上的2000多棵杨树和桃树也全部被推倒。    贾振海用手机录下了当天的冲突:    杨涛:“广义,让立国铲地!”    贾振海:“你为啥铲我地?”    杨涛:“施工建设,回迁楼。”    贾振海:“条文呢?”    杨涛:“有条文。”    贾振海:“给我看看。”    杨涛:“我没有,这儿没有。”    贾振海:“我还没签字呢。”    杨涛:“回去!用那车子铲他地!”    (推搡的声音)    在蒋辛屯镇北六百户村,村庄已经基本腾退完毕,连同周边的小马坊等村,村民已经搬上了新民居“潮北新城”。潮北新城占用的,也是北六百户村耕地,而村民告诉记者,除了每年每亩1000余元的土地流转补偿款,以及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每年1000元的养老金以外,这块耕地,他们没有获得其他补偿。    “土地流转”变异为“以租代征”    2010年4月,新华街道北岗子村,甲方村委会与乙方村民签署了土地流转协议。该协议载明:“为加快土地流转,解决种地难问题,……乙方承包的土地归甲方临时租用,统一管理”。    一年后的2011年4月,村民则收到了一纸《告知书》:“(村民承包的土地)因县城统一规划和新农村改造的需要,即将被征用。……村委会已将该土地转让给三强集团,由三强集团负责投资建设。望你……30日内……到村委会与三强集团协商补偿事宜。逾期不到,则视为你放弃要求补偿的权利,到期相关单位有权强制拆除地上建筑物。”落款为北岗子村民委员会、香河县三强集团和新华街道办事处。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村民纷纷质疑:一个以“土地流转”为名的“临时租用”,一年后怎么就这样突然变成了“征用”,且“相关单位”“有权强制拆除地上附属物”?    此外,记者在淑阳镇杜屯村调查发现,当地镇政府直接将农民的土地租赁过来,并协议规定:日后可以征占。    杜屯村的村务公开栏里还留有一张日杜屯村委会与淑阳镇经济委员会签署的《协议书》,将91.04亩土地交给淑阳镇经委经营,期限自日至日,补偿标准每年每亩为1吨粮(1000市斤小麦和1000市斤玉米),可兑换现金。    根据协议,村委会(甲方)的义务包括:“土地内地面附属物的拆迁工作”;“不得干涉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条件成熟时,须协助乙方依法办理征占地和改变用地性质手续”。    而作为乙方的淑阳镇经委,“可以进行基础设施、生产车间和办公用房建设”,“如遇国家征占地有补偿的,同样享有补偿权”,“可以将土地转给第三方”。    杜屯、郎庄、孟庄、前套、后套、池套,被称为淑阳镇“东六村”,属于淑阳镇工业园起步区范围内。    在钱旺乡达古庄,村民许建仁指着本村的耕地对记者说:达古庄800余亩耕地,已经只有30来亩在耕种了,740.359亩,已租赁或流转给了钱旺乡政府。    2003年至2010年间,钱旺乡政府或经济委员会,以兴建钱旺工业园为由,与达古庄村委会签署了四份《租赁协议》和一份《土地流转协议》。租赁或流转期限分别为30年至50年不等,租金在每年每亩1000元至1200元。    不管是《租赁协议》,还是《土地流转协议》,乙方钱旺乡人民政府或钱旺乡经济委员会,均为甲方达古庄村委会约定了如下义务:    “乙方在土地开发、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因村民或村级领导成员的不合理原因给乙方造成的损失,由甲方承担。”    “甲方应把协议用地周边的所有道路无偿提供给乙方使用,不因任何原因(不可抗力除外)阻碍乙方对周边道路的使用。”    “协议土地上的建筑障碍物(如坟头、机井、低压电线等),甲方负责协调处理,所需费用由乙方担负。”    “甲方不参与也不干涉乙方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允许乙方与其他经济组织开展各种方式的合作和经营活动。”    协议还约定:“甲方协助乙方办理协议用地相关手续”,“如乙方提出终止本协议,……该地块内建筑归乙方所有”,“协议期满,乙方投资的地上物及设施归乙方所有”。    就是这些《租赁协议》,许建仁说,如果他没有拿到,“整个钱旺乡(农民)都不知道(土地流转)是怎么回事。”    4月下旬,本报记者在达古庄采访时看到,部分耕地仍在闲置,可以看到荒草和土堆,公路沿线的厂房正在拔地而起,周边红砖垒起的围墙虽被推倒,但根基还在。    许建仁告诉记者:“最近国土部在查处,风声过了,还得继续建厂房。”    新华街道白庙村,原属淑阳镇辖区,村民陈凤(化名)2007年后突然没有了粮食补贴,2010年4月,村民们去县财政局查,结果,“财政局的人说,我们没有(耕)地了,只有村会计宋玉中名下还有20亩地,白庙其他人都没有地。”陈凤说,“据说白庙有475亩耕地,从国土(局)查,连园地有500 多亩呢!”    在白庙村口,记者看到“白庙村全民创业辅导基地”的牌子,规划图显示,创业基地占地420亩,45家企业入驻,是全省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但村民们表示,至今都不知道这些企业是通过什么手续入驻的。    徐伟(化名)日得到的香河县国土资源局的《答复意见书》称,白庙村创业辅导基地内的“欧乐凯丽门业、永顺沙发厂占地的有关批准情况”,“经查实,没有备案,也无登记材料”。    村民还不知道怎么就成为商品房建设用地的,是白庙村的100余亩机动地。    包括蒋新屯镇匠庄、姬庄,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的相关批文显示已经有土地转为建设用地,但当地村民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尚不知情。    暴力打造“无粮县”    “耕地没了,上楼以后费用忒大,养不起楼。”淑阳镇郎庄村民崔建华说。这几乎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农民抗拒“新民居”的主因。    安平镇延福屯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的土地基本全被流转了,现在政府和村委会提新农村改造,绝大部分村民都表示反对,“我们的(耕)地都被圈着呢,俺们一提耕地的事儿,他们都不让俺们说这个,说村庄和耕地是两码事”,“俺们这钱给得不合适,地也没了,哪够吃饭啊?”    由于蔬菜和树木的收益远大于流转时的土地补偿款——1200元左右,种植蔬菜和树木的农民,是最不情愿被流转的。    淑阳镇孙家止务村王敬华一家,连口粮田和承包地共有8.2亩,栽种了1000棵速生杨和950棵梨树,杨树最大的直径34厘米、树高28米左右,梨树再过一年就要结果子了。他们还在树间种上了一些菠菜和韭菜。    王敬华告诉记者,如果在市场上卖,杨树每棵价钱在60元至500元不等,梨树大约每棵要卖20元。    在2009年村里开始流转后,王敬华还没有和任何人签署任何协议,却突然招来横祸。    “日(晚上)九点,我家院门被不明身份的人封堵,并把门给锁上了。房屋后门也被不明身份的男子给封堵。我全家被吓得整夜未睡。第二天早晨起来到口粮田一看,我家口粮田上的所有树都被伐倒了。”王敬华说。    王敬华说,报警以后,时隔四天,案件还没有进展,却突然来了一伙人,用车把锯断的树木全部装走,并且打伤了他们一家人。    北京军区总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显示,王敬华之子王似海“被人殴打时出现意识模糊,记不清当时情况”,诊断为“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右枕部脑挫裂伤、头部外伤、右枕部皮下血肿、头皮裂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右肾多发结石伴积水,右桡骨远端骨折”。王似海至今尚未出院。    钳屯乡李辛庄村,村民现在都不知道,村东北、香五路西侧约200亩基本农田,现在是否改变了土地性质。    4月23日,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就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石碑后,推土机进进出出,基本农田上,却是渣土堆和刚刚被推倒的围墙。    本报记者在中国土地市场网上查询到,一幅标注为“香五路西侧”、151亩的新增建设用地,已被挂牌出让给河北建设集团香河盛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均价8万元/亩,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有村民说,这应该就是李辛庄的土地。    然而,本报记者采访了3位李辛庄村民,他们均表示不知道这块土地将要干什么,只知道已经土地流转后闲置了5年,现在,施工单位正在“挖好土、填渣土”,为建设做准备。“填上渣土,以后地还怎么种?”村民们说。填渣土和阻止填渣土的“斗争”,就在李辛庄上演。    4月23日,在北六百户,记者看到耕地上堆积着砖头、钢管等建材,地里间或长着麦苗,而附近的农民正在地里一边放羊,一边拿着袋子割麦苗。    在钱旺乡,记者看到了两块“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石碑。在通唐公路南侧的石碑介绍,“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于2007年4月完成,治理面积1.5万亩,总投资848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02万元,群众自筹241万元。在北大街的石碑则载明,同样是1.5万亩的综合开发和治理农业示范项目,在2003年完成,总投资为357万元,其中群众自筹79万元。此外,大河各庄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151万元。    两个“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包括新打机井、铺设电缆等,如今,这些“综合开发”的土地大部分被闲置或正在施工,而当地的机井,大部分在“土地流转”时被废弃。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村民一致介绍说:土地流转时,当地政府或村委会通常会搬走变压器、截断电线杆、绞断电线、填埋机井,农民“没法种地”,有的地方,甚至在土地流转协议签署前就断水断电。    本报记者在香河县采访的半个多月时间里,沿着大香线、通唐公路、香五路、双安路等干道,已难见到整片的农田——不是闲置,就是已建或在建工程。    根据本报记者实地走访目测和村民统计,在香河县,仅统计范围内的38个村庄,被闲置和施工占用的耕地约4万亩,其中超过一成修建了厂房等。    当地百姓流传一种说法——香河正计划成为“无粮县”。  企业插足“新农村”,香河被讥“三强县”    燕都鑫城,是安平镇新农村组团之一,将安置安平一街、二街、四街、后庄、东庄等村庄的村民。目前,一街和东庄已经基本回迁完毕。而除了回迁楼,商品房也正在上马。    本报记者从中国土地市场网查询到,2010年,东庄和一街地块,分别有95.6亩、23.8亩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以60万元/亩和80万元/亩的价格,出让给了香河县龙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地用途为“其他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据公开资料显示,燕都鑫城总占地约1396亩,目前已有132套进入销售市场,占地111.87亩,均价在6300元/平方米左右。    安平一街村民告诉记者,紧邻回迁楼的商品房,占用的是原来村集体机动耕地,村民并未获得补偿款。    安平镇另一个新农村组团——运河新城,又叫做运河国际生态城,位于北运河西侧。据了解,该地块由万通地产公司旗下的盛达置地投资有限公司开发。    在施工现场外面,一幅规划示意图上写着:“本项目规划建筑性质主要为农民回迁住宅及配套设施。”然而,根据这幅规划图的标注,“运河国际生态城回迁住宅用地”为162.9亩,大约占整个规划区域面积的1/40,约占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总面积的1/20。    提起新农村改造,草沙河村曹姓村民就对本报记者说:“想搬呐?给多少钱啊?那(小麦)苗长那么高,全给毁了,没给赔呢!”运河新城,占用的就是草沙河和成辛庄等村的耕地,而补偿只是每年每亩1000余元。    该村民还说,现在要村民搬进楼房,就是因为已经把耕地连带宅基地、街道等所有土地卖给开发商了。    中国土地市场网信息显示,大致在运河新城所处的地段,香河县政府将59亩现有建设用地,以将近180万元/亩的价格,出让给了万通地产。    蒋辛屯镇小马坊村村民在经过土地流转、拆除旧房、搬进新楼后,今年4月,被上边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将祖坟迁走。而包括坟地在内的小马坊村约600亩耕地,正在由五矿集团和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开发,400余亩耕地尚在闲置。    记者从中国土地市场网查询的土地出让结果显示,从有记录的日以来,至日,香河县政府共出让土地115 幅,包括了61幅居住用地(3675亩)、22幅工业用地(1266亩),共5064亩,土地出让金约35亿元,其中包括新增建设用地66幅。单2011 年4个月,香河县出让的土地就有34幅2162亩,土地出让金超过16亿元。    在当地,百姓私下将香河县叫做“三强县”。这种说法源自三强集团正在大举涉足香河县的“土地流转”和“新农村改造”。    据了解,小马坊、后场、北六百户三个村庄的耕地几乎全部被流转,农民如果再要种植或者养殖,则需要和香河县城镇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签署《土地流转承包协议》,17年内承包费每年1158元/亩,50年内承包费每年1800元/亩。每户限定在2亩之内,共200余亩地供承包。    香河县城镇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三强集团旗下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其净资产约7.5亿元,在过去4年里拿到了21幅共915亩的土地,总价约6.2亿元,三强集团的老板王尚新是香河县政协常委。    万科和五矿在小马坊开发的商品房,施工单位也是香河县城镇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在新华街道东北街村、北岗子村等地的平房改造,拆迁人正是香河县城镇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东北街村平房改造协议》的最后一条是这样写道:“同意以上各条款均可享受各种待遇,如不同意就不享受任何待遇,如造成法院强行拆扒;一切后果全部自负。”    《北岗子村庄整理改造协议》第八条则写道:“乙方(北岗子村委会)自甲方(香河县城镇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交付回迁楼之日起三个月内,乙方负责房屋扒平、腾清。否则甲方有权强行拆除,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由乙方承担。”    突击“复垦”涉嫌系列造假    2011年5月,是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工作抽查总结阶段。4月下旬,香河县蒋辛屯镇土地流转后闲置的现象,被某媒体曝光。4月底至5月初,在香河县,一场突击“复垦”的行动迅速铺开,许多土地在闲置了一到五年之后,突然被旋耕,播上了玉米粒。    这样的“行动”,据当地多个村庄的农民介绍,也曾在去年八九月份展开过,当时种的也是玉米。八九月份,本来玉米都快要收了,玉米长出来一二十公分,耕地变绿了,没多久,又全死了。    5月6日,香河县宣传部王立生对本报记者说,该媒体采访的时候是“4月份还早”,“我们这儿实际上5月中旬开始种玉米、黄豆。”    “4月份为啥不该种呢?4月份没下一场雨。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场下透的雨。你种了它也不出,那棒子(指玉米——记者注)粒发不出芽来。浇地成本就高了。一场雨后播种那是最好的季节。”王立生说。    4月底、5月初,本报记者走进这些曾经被撂荒、如今被旋耕的土地上,扒开土壤,结果发现,许多耕地看似已经播种,实际并没有种子。    在钱旺乡大六王、小六王和大高坨等村的耕地上,淑阳镇郎庄村民崔建华与本报记者用手扒开了六七条土垄,最远扒开2米多,结果发现:除了地头有一些裸露在外的玉米外,其他地方,几乎见不到玉米粒。    即便有玉米粒的地方,玉米大多是干瘪或残缺的,间距通常在半米左右,“农民自己种的话,通常间隔8到10公分就会见到一粒玉米种子。”崔建华说。    这些玉米也没有覆盖化肥。“没有化肥根本长不出玉米。”崔建华介绍。    他说,现在表土直接用手就能扒开,也不符合耕种的要求。“要压一压,玉米要不透风,才能长得出来。”    与表土直接用手能扒开不一样的是,“播种”玉米的小垄沟两侧,土壤用脚都踩不开。“农民自己种的话,土要松一下,也这么(和表土一样)细。”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在这一片大约超过500亩的耕地上,难看到完整的电线和电线杆,地上甚至还能看到被毁坏电线杆上的水泥块;机井或者被填埋,或者已经枯了,甚至结上了蜘蛛网。“老长时间不用了。”崔建华说,“没有水浇地,这里根本产不了粮食。”    刘宋镇一位参与了这次“复垦”行动的农民说,这次“复垦”播种的,许多是饲料厂购买的玉米,而并非真正的玉米种子。崔建华也说,如果是买的种子,地头一定有遗留下来的种子袋,但现在却看不到。    在蒋辛屯镇,一个被曝光土地闲置的地方,5月1日中午,在进入各个村庄的路口,都有一辆或两辆车,有至少四五个人坐在车上,一下午也不离开。另外,还有“司法”车在村进进出出。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是有关部门在“驻守”。    本报记者乔装成挖野菜的人,进入了姬庄、大马坊、北六百户等村。在这些村庄,记者随机铲开的垄沟里,依然要么干脆没有种子,要么每隔半米才有一些玉米粒。在北六百户和大马坊,尽管旋耕过,但一些地方的土壤坚硬得用铲子都铲不开。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电线已经断了,电线杆顶上,筑起了鸟巢。    在安平镇东庄村,村民提起近日地里突然被种上玉米就想笑。本报记者同样下地进行了检查,即使有玉米粒的地方,玉米粒的间距也大都在半米以上。    农民要求土地入股分红    安平镇东庄村是香河县最早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批,目前已基本实现回迁。    在回迁的燕都鑫城,70多岁的村民曹某告诉本报记者,原来2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换了一套75平方米的楼房,还剩点钱,面积虽然小了点,但他还是很乐意住新房子,舒服。    他夫妻两人,没有后代,“我们一死,全绝了,也不用考虑子孙后代。”而他本人也常常生病吃药,本来就种不了地,流转前,夫妻俩的一亩耕地,都是白给别人种,现在按每年每亩一千多块钱补偿,夫妻俩算是白赚。    同样愿意签订拆迁安置协议的,有淑阳镇姚家止务村的骆某,他的老宅基地面积有700多平方米,置换楼房后,还能剩下不少钱。    但是,曹某对记者说,东庄村民中,“乐意种地的多”,住新楼房有意见的也多,没地种了,“主要考虑到子孙后代”。    住进了楼房,曹某说,当地政府还没有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只有耕地流转后每个月150元的养老金,直到现在,也没有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    安头屯镇庞营村村民王刚(化名)对记者说:“我觉得新农村的方向绝对是正确的,人口多了,节约用地是正确的,但是这楼房盖得不结实,老百姓条件不适合,没这么高生活水平。”    香河县农村宅基地面积通常是原村耕地面积的1/10至1/3之间,在目前耕地闲置和征占的情况下,即使全部宅基地复垦为耕地,总面积也难达到原有面积,而且,“在宅基地上覆土,底下全是水泥、渣滓,不是土壤,长不出粮食。”蒋新屯镇匠庄村民杨柳(化名)说。    “现在把好耕地糟践了,建大院、盖房子,把老百姓房子扒了,节约了这么点儿地干啥去啊?好(耕)地大面积卖出去,糟践,老百姓不服。”王刚说,“如果把楼盖好了,弄方便了,节约出来的地适合(农民)做买卖什么的,那行。”    五百户镇前马房一位菜农,至今都以为搬到“新农村”后,他依然能种菜。    但目前的事实是,在香河县,农民“上楼”的同时,耕地大多被流转,“上楼”之后的生活没法保障,是他们最大的担心。    五百户镇十百户村村民贾振海说,2009年底村里开始动员建设新农村,征求村民意愿,“村民起初以为是盖小楼,后来发现是‘移民’,连房带地都没了,脱离土地了。”    “如果是盖二三层的小楼,别离开村,有地可种,农具有地方可搁,那行。”贾振海说,将土地入股分红,“这样你建什么都不碍事,土地永远是我的,我还是老农民。”    但现在的事实是,“搬走就没地了,就像耕地一样,宅基地也没了。”贾振海说。“没有地,不给安排工作,光靠每年每亩地1200块钱,没法生存。”    蒋辛屯镇姬庄村民徐莲(化名)告诉记者,像她那样四十来岁的农民,学历通常在初中以下,出去找工作并不容易。姬庄许多妇女,就在村南边给人种树,做临时工。“种不上地,什么都没有。四十多岁,五十多岁,上哪都找不到事,只能做保洁。”她说。    政府:农民“白住楼,还得钱”    5月6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香河县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副主任王立生、香河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邵晓彪。    关于新农村建设,王立生说,其实“相当于县里的一个惠民工程”。    一方面,“新农村建设能置换出建设用地来。比如说1000口人的一个村子,整个村落占地得在1000亩出去了。但是建回迁楼,就3栋楼,十亩八亩的就够了。900多亩的就置换出那指标来了吗?实际上耕地没在减少,是在增加。”    另一方面,“我们这儿一亩地打600多斤麦子,您算一块钱一斤,600多块钱。搭上成本旋地50块钱一亩,播种40多块钱一亩,然后还得化肥、浇,后期的打农药,收割。在外面打工一天150块钱,你要是拿着口袋收麦子耽误两天就是300块。”    王立生说:“我们这边就业不用发愁”,“我们县是家具城,打工的人多,这儿一般都上班打工去了,一个月挣5000块钱,谁还种地啊!”    邵晓彪则说:“我们这边老百姓非常富裕。都不愿意种地。一个村如果有100户,得有90户做买卖。”    邵晓彪表示:“我们工作已经很难了,有时候不是部门的问题。中央要税收,要项目,香河县跑招商引资,来了之后没有项目给人家落脚之地,人家干啥来了?挺好的项目你没地落脚。刚才一直在提指标,这指标太少了,国家分配到省里,省里分配到市里,市分配到县,这一年超不过200亩,干啥使啊?不只是香河这种情况,别的县都这样,全国都这种情况。2000多个县都在争指标,其实你把这个指标多置换出来就行了。”    王立生和邵晓彪还称,现在新农村建设,“实际上村民不是没有地了。新农村改造如果顺利的话,过十年八年,总耕地面积增加了,不是减少了。”他们坚称,蒋新屯等地的耕地,还是农民在耕种。    “上楼”农民究竟能得到哪些实惠?    王立生说,实惠就是“白住楼,还得钱”。在香河县,通常被拆迁的农民,“一户白给你一套90平方的楼房,还得给你10万块钱”。至于社区的公共设施,比如说医院、学校,目前都没完善,将来三五年完善之后就会看到成果。    但是,他说:“新农村建设刚开始,农民的养老啊,就业啊,现在都是刚摸索阶段,还没有太成型的措施。”    王立生介绍,因为国家现在还没出台政策给安排养老保险,农民今后的养老保险将主要来源于村里置换建设用地指标获取的收益。    他介绍,旧村庄拆除后置换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有一部分要给开发商,“因为所有的钱都是人家开发商投的”,“要给他一部分指标,让他自个儿搞建设啊,搞项目啊挣钱”;一部分给当地政府搞一些“三产”服务项目。    邵晓彪则介绍,目前每个村庄都有一定比例的机动地或其他用地,比如道路、沟渠、坑塘,这些土地不直接分到各户,而用于换取物业、取暖等方面的补贴,以及60周岁以后的养老金,由村委会集体支配。    当地农民说“新农村”最好是给每户都盖一个二三层的小楼房,王立生说:“一户都盖小别墅,用地指标没置换出来,还是没节约用地。”不符合香河县的县情。    “老百姓就是担心,考虑到企业要给你100万占这地方,你给我十几万那不行。但是不能让人家企业一点利润都没有。毕竟先期投资不是一个亿、两个亿的事,有的是几十个亿撇那儿了,他要见效益还得在几年之后。咱们地方政府实际上想要老百姓多挣钱。这也有矛盾的地方。”王立生说。      邵晓彪说:“要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什么‘历史的车轮在前进’,是不是得必经啊?出门粪堆,柴火垛啊,苍蝇乱飞。我让父母来县城住,他们住不惯楼房。这种环境他改变不了,他瞅着脏舒服,干净他不干。”    他介绍,这些年,香河人口没增长,村落面积在不断增长。他老家两口人在家11间房,占地一亩多,老有5间房闲着,也就是所谓的“空心村”。    “实际上不同意的都是什么人,都是50岁以上的。现在香河30多岁的都在县城买房,50岁到40岁之间的,工作都是比较得力的,挣钱都是在县城给孩子买房。”邵晓彪说。    本文来源:人民网作者: 欧阳艳琴 实习生 陈晓雪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news/paike/201105/ae0c9b31-ae7e-4bdc-8f7c-895e4f94d79b.shtml
  /news/mainland/201104/befd8d62-3dd1-4a5f-b82f-b.shtml
  /programs/view/xh6155gkizs/
  /6649020.shtml
  /plus/view.php?aid=20531
  河北香河圈地狂欢:以建设新农村之名  腾讯蓝房网-百姓自己的购房顾问
07:53:59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北环北京13个区县“首都经济圈”地区项目和土地审批之前,十几家大型房地产企业已将香河,这个距离北京45公里县城的大小村庄划分成若干区域,作为他们的“圈地范围”。至今,他们已在香河圈地上万亩。  村民们不太清楚在自己土地上将要建起的楼盘叫什么名字,但他们知道这是哪家房地产公司的项目。    在11月14日河北副省长赵勇宣布暂停河北环北京13个区县“首都经济圈”地区项目和土地审批之前,十几家大型房地产企业已将香河,这个距离北京45公里县城的大小村庄划分成若干区域,作为他们的“圈地范围”。至今,他们已在香河圈地上万亩。    而这些房地产企业圈地的手段也花样翻新,并非之前的拿地后囤地不开发,而是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新农村建设”合作协议,将成片的城中村、郊区村以及村民的耕地圈占,待地方政府运作后寻机“转正”成国有建设用地。    谁的“欢庆”?    香河蒋辛屯已经看不到农田,到处被各类圈占土地的广告围挡所布满。公路两侧是大片大片的荒地,在“欢庆城”的工地上,还没有开工的土地上还挺立着枯黄的玉米秆,里面夹杂着一些还未来得及搬走的墓碑。    “欢庆城”为万科和五矿置业联合在香河开发的项目。五矿今年7月份发布公告称,其在香河获得一块建设面积约60万平方米的土地,土地价款为3.18亿元。万科随后与其进行合作,以支付1.7亿元土地价款的代价,获得了该项目50%的股权。    这只是万科和五矿在香河拿地的冰山一角。万科北京公司一位负责人日前对媒体表示,万科和五矿在香河准备建设大规模农业生态示范市镇,规模在万亩以上。    记者了解到,万科和五矿与河北建设集团合作,在香河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由河北建设集团等当地合作伙伴配合香河政府征占土地,待土地一级开发完成后,再在二级市场上宣布拿地成功。    “欢庆城”项目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政府征用耕地的补偿是每亩每年1100元左右,协议支付19年。当地人均耕地面积是一亩七分,也就是说每人每年可以拿到不到1900元的补偿款。    而住宅土地的补偿款计算方法要麻烦一些。据村民介绍,院子的补偿标准是每平方米270元,正房和偏房的补偿标准分别是每平方米1800元和1080元左右。    专门为当地居民搬迁建造楼房的是一家香河本地开发公司,现在有几栋已经建成并开始装修,价格在每平方米1600元到2200元不等。    根据目前的这个补偿标准,村民在搬迁后基本上不会剩余多少补偿款,原来住宅面积小的还要补交一部分购房款。    除了一套住房,以及每人不到1900元的耕地补偿,村民享受不到其它的任何好处,而代价是永久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相对应的是,“欢庆城”第一期 “别墅”市场售价已经到了元/平方米,周围的商品房价也到了4000元/平方米。    土地运作和权属谜团    除了“欢庆城”是万科和五矿联合做的项目以外,当地还有富力、绿地、华业、万通等众多开发商,已经圈占建设用地近万亩,远期规划的土地范围上千平方公里。    在“欢庆城”等项目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土地运作和权属谜团。    由于各家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都对土地产权问题避而不谈,开发商大规模在香河所圈占的土地是否属于集体建设用地,其中又有多少是耕地就成了一个谜团。    记者了解到,开发商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前期投入资金后,后期就协议拿地。    北京一家开发商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种协议合作的模式,在合法与不合法之间,早些年已经在北京禁止。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合作,先圈占一定范围的城中村、建设用地和耕地,然后进行拆迁、整治,集体建设用地完成一级开发以后,可以由地方政府申请“征地”,然后将这些土地“转正”成为70年使用权的国有建设用地。    由于前期拆迁和后期转正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些开发商多数采取了“圈而不建”的方法。记者调查了解到,很多开发商都绑定一个当地合作伙伴,然后给当地合作伙伴一笔钱(很少),由这个伙伴公司进行“整治”。    在蒋辛屯南边的一个建设项目已经有村民入住。在住上新楼之后,村民们要面对更多的问题,每年的耕地补偿款显然不够日常开支,也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而就业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上述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专家表示,香河地区所搞的土地整理合作主体是企业,这是比较激进的模式。而之前国土资源部所批准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绝大多数是政府主导。    据香河县政府消息,该县300个村已有293个确定市场开发主体,吸引44家全国知名投资集团参与,匡算协议投资达3000亿元;香河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家具制造业基地三个省级园区新上亿元项目60个,中国农贸城、绿地食品城、阳光红岩领袖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现代服务业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开工。    11月14日,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赵勇表示,河北围绕北京“环首都经济圈”的13个区县新项目和土地暂停审批,要等到2011年5月“首都经济圈”规划完成后再行商议。   
  河北香河家具城风光下触目惊心的龌龊黑幕  时间: 15:51:20 点击:697    核心提示:在北京整个华北地区,河北香河县远近闻名。近年来,这个地处首都东南部与北京接壤的县,找到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家具业,这里是全华北地区最重要的家具批发中心和相关产品基地,有人说,全北京城的家具,90%以上都来自香河。随着家具贸易的发达,香河县这些年来不再满足于转手买卖,而开始建立自己的生产基...  
在北京整个华北地区,河北香河县远近闻名。近年来,这个地处首都东南部与北京接壤的县,找到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家具业,这里是全华北地区最重要的家具批发中心和相关产品基地,有人说,全北京城的家具,90%以上都来自香河。   
随着家具贸易的发达,香河县这些年来不再满足于转手买卖,而开始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这个行当科技含量不高,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需要大量占用土地建设生产厂房。    
白庙村隶属新华街道办,这里正是香河县城所在地,离香河家具地不过几里地远。    
大约从4.5年前开始,白庙村民注意到,一些村干部宣传一个所谓“创业辅导基地”的概念,大意是辅导村民进行创业。但几年过去后很多人发现,村里的人们没有几个被辅导成功,但借着这个基地的牌子,村里的土地上越来越多地建起各种各样的家具厂和其他各色与家具生产有关的配套厂家。    
进一步的打听让大家震惊,这些在耕地上盖起的厂房,绝大部分没有履行任何行政审批手续,只是个别村干部的一句话,一块好端端的上等耕地,几周之内就耸起了一片厂房。这些厂房,有的就挂在个别村干部名下,然后出租或者转卖,而钱款则不知去向,还有的干脆就交由厂方自己建设。    
而作为土地的实际所有,众多村民发现,村里给村民的所谓土地承包权流转金,仅仅是一亩地1800元,而村干部曾经信誓旦旦所说的“土地转包”其实就是毁地建房。            在一些村干部的“规划”下,白庙村仅有的几百亩土地就这样变成了违章建筑    
记者在新华大街的一侧的一处建筑工地看到,这里停工有一段时间了,一些村民在工地旁废弃的一个小房子里面,大家轮流“值班”守卫,村民告诉记者,这块地就白庙村原有的地,没有经过任何会议,在百姓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开始建高楼大厦,有消息说,这块地被村干部以1800万元非法卖给了开发商,但村民却一个子儿也没见到。大家找政府,街道办却没人管,村民只好自发阻止施工,为了防备他们偷偷施工,大家便轮流看护。    
这分明就是违法私下卖地,当地一位村民愤愤的说。他告诉记者,到2011年底,除了一块30来亩的正在谈判“流转”外,其他所有的土地,都盖上了违法建筑,就连这块30来亩的地都是受到北京国土督察局查处后才恢复地貌的,可直至今日并未归还老百姓,仍在开发商手中。    
村里一些干部明目张胆卖地并侵吞巨款的事情,引起了白庙村村民的公愤。大家曾经私下商量,想去告状,不过,大伙立即又发愁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懂法律,村干部和政府官员的关系铁得很,这些都成了告状的难点;怎么告?谁去告?到哪告?告什么内容?证据在哪?这些都让村民纠结。    
就在大家商量的时候,闻到风声的一些干部,开发商开始发话,谁要去告状,叫他全家在白庙都不得好日子过,就是去告也不怕,因为现在整个香河都这么干,要是真闹出事,别说村干部,就是县干部也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县里的大官,肯定会护着村干部的。    
这么一说,正说中了很多村民的内心隐忧,因为在香河县,这几年来建了大量的家具和相关的产业生产基地,其大多数房子都是在基本农田上建设的,根本没有任何审批。而县里基于发展支柱产业,也乐见这种“蒸蒸日上”的局面。            新华街道旁的这块土地,未经批准就开始施工,村民为了保护土地,只得在地的对面搭起棚子,日夜值守    
香河县新华街道办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务中告诉记者:“说实话,整个香河县就是一个违章建筑的攀比场。按国家法律,大规模占用基本农田必须经国务院批准,香河只好放任乡镇和村两级执行违章建设了。”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末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国家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即便是进行承包经营流转,也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白庙村的绝大部分土地被非法用于非农建设,显然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的明确规定,本应得到纠正。但这些非农建设符合香河县的产业政策,所以反而得到了鼓励。    
对村干部非法卖地和普遍存在的非法建设现象,香河县和有关乡镇、街道的官员完全是听之任之。一个官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诉记者:“在香河,大家都知道违章建筑的事情,谁去管这些事,那是不讲政治的表现。”  
  万亩良田多荒芜 河北香河流转土地“种”别墅   09:01: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按照售楼部的指引,记者来到了小马坊村南侧的房屋开发区。本报记者王帝摄      万亩良田多荒芜      有一个地方,一些无地可种的农民天天守着大片大片的耕地却不去耕种。这个地方位于北京东45公里处,它叫做河北省香河县蒋辛屯镇,这里的许多耕地被大大小小的围墙圈成了一块一块的格子,而更多荒芜的耕地被看不见的围墙所划分着。      曾经,香河县蒋辛屯镇作为京津农副产品市场的主要供应基地之一,种养植业是其农业的一大特色。这里有闻庄大蒜、四百户鹿场、程辛庄小尾寒羊……无论农牧产品价格变成“蒜你狠”还是“羊坚强”,蒋辛屯镇的居民总能在大获收益时笑脸以对。      但现在,这里的村民却担心这一切也许一去不复返了。      从蒋辛屯镇西侧的五百户村到东侧的小祁庄,从北侧的小马坊村到南侧以前属于蒋辛屯镇的现代产业园,本应返青的冬小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枯黄的玉米秆和无人劳作的荒地。驱车40分钟,一路上只能看到几小片农田还在耕种。      消失的不只是麦苗,“所有的农用设施都没了,甚至连以前竖在道边的基本农田的碑都不见了。”路旁的村民告诉记者。      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小马坊村村民李某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蒋辛屯镇的土地多以流转的方式,陆续被转移到了各村村委会名下,之后便闲置了下来。      “我们村的事情还得从2010年2月说起。”村民李某回忆道。      2010年2月,小马坊村村民突然发现,党支部书记闫书昌、村委会主任稿立军带领雇工,把全村用于浇地的七八眼水泵拆走,电线杆等电力系统拆毁。当时,村民正准备给冬小麦浇“返青水”,自从所有的农地水电设施不知去向之后,村民只得将此事搁置下来。这时,村民还不清楚村支部意欲何为。      答案直到2010年3月方才揭晓。      “日,蒋辛屯镇包片干部王学全带队,小马坊村党支部书记闫书昌为首的村两委班子两路人马开始挨家走访,动员村民流转土地,签订流转协议。”李某回忆。      有村民质疑:土地流转出去还能收得回来吗?      “当时王学全说:19年以后愿意种地,恢复地貌,还给老百姓种地。但他并没有明确告知老百姓,流转的土地是用于农业开发还是用于商业开发。”李某说。      所谓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这对于农业产业化较低的我国,是一项很实用的办法。      2010年3月中旬,“经过这一轮动员,再加上每年的租金的确不低,至少对于种粮的农户来说不低,而地反正都是自己的,我们村民就有所心动,全村村民签订了《香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同书》,所有合同书的乙方都是村委会,土地流转金均为每年每亩1100元,期限皆到农民承包土地的承包期满为止(即18年——记者注)”。      签完合同书后,村民们立刻领到了补偿流转土地上农作物的青苗费,当年的庄稼也相应地被铲除。数月后,被流转的土地周围竖起了围墙,尽管有些疑虑,但村民李某当时并未“多嘴”,因为他觉得这一切都进行得自然、圆满。      小马坊村在蒋辛屯镇并不孤独,因为早在2007年时,蒋辛屯镇就已展开大规模土地流转,和它一样的村子,在镇里占了多数。      在《蒋辛屯镇经济服务中心2007年工作总结》中,记者看到如下文字:“截至目前(2007年),全镇35个村共有29个村签订了土地流转意向书,涉及土地3万余亩……其中前建、后建、四百户、闻庄等11个村已完成土地流转和补偿工作,共流转土地7350.35亩。”      那么,目前蒋辛屯镇有多少土地被流转?蒋辛屯镇政府给出的答案是:现在还有60%的耕地在耕种。按照旧蒋辛屯镇(原蒋辛屯镇于2009年分割为现代产业园区和现在的蒋辛屯镇——记者注)的耕地面积,剩下的40%为2万亩以上。这些土地,按照记者路途中遇到的村民的说法,“基本都荒着”。     没闲着的土地不止在小祁庄村存在,“我们小马坊村南面就‘种’起来几百亩大小的别墅,当然,这不算是最大的,你从京沈高速过来的时候看到的那一大片开发区,就是以前蒋辛屯镇的土地,现在好多厂房都建成了。”小马坊村村民李某如是说。      这土地一动工,农民就不干了。脑子直一点的认为:都盖上房子和公墓了,这土地收回后该怎么种。机灵点的考虑,盖了房子怎么也得卖不少钱,至少比自己手里一年一亩1100元要多,这生意做亏了。在城里买过房子的则考虑,如果建的房屋住上了人,那么18年后,农民要收回土地时,出了产权问题怎么办?      所有的疑虑和猜忌,都在村民得知自己流转出的土地被以每亩80万元的价格转手卖掉时,终于爆发。      “虽然之前就发现村南面有开发商在那里进行建设,但直到入冬,我们才在网上发现,国内某地产商在7月份以底价约3.18亿元人民币投得河北省香河县国土局出让的5宗住宅用地,总土地面积约26.5万平方米,这刚好就是我们村南面的地产商。接下来,我们找了许多途径去验证这些土地是否就是卖了3.18亿的土地,但始终未果。直到我们无意中在国土资源部主办的中国土地市场网上找到了这5宗住宅用地。”说着,李某向记者展示了在中国土地市场网上的多份《香河县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其中小马坊村附近的5块土地被标明为住宅用地,面积与地产商公布数据相符。      李某继续说:“我一开始还不敢确认,但这家开发商随后公布了所竞标成功地块的位置,其广告中有一条:……位于京沈高速公路京东第一出口北3公里。这不就是我们村的位置么?小马坊村周围也没有其他联排别墅的开发群了。”      3.18亿元,26.5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亩地卖了80万元,村民不干了。“根据《土地法》规定,村里的地是农民集体所有的,就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土地流转只是把土地租给村委会而已,怎么就莫名奇妙地当成国有土地卖给别人了?”李某质疑,“就算是征地也要走个程序,可是我们老百姓手里至今还只是流转土地的合同。”      此后,附近不少村民多次找政府反映问题,但始终没得到完全解决。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中规定:受让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土地,禁止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受让方将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五)流转土地的用途……      根据当地村民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末开始,仅在中国土地市场网上能够查到文件的蒋辛屯镇(包括2009年之前的部分地区)挂牌出让的土地就有1700亩左右,能够查询到的征地信息为零。      在随后的走访中,记者前往姬庄、蒋辛屯村、小祁庄、小马坊村、后建各庄村等部分经查询有国有土地出让的村落采访,当地村民都能拿出当时签订的《香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    若是合同到期时,谁笑、谁哭      “如果是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用地的话,那么农民手里不应该有流转合同,而是应该拿着征地的补偿,但你说农民连征地这回事都不知道,这不正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提出了质疑。      “实际上,你所说的那片建筑区土地性质是国有的,而且并非别墅区。”蒋辛屯镇副镇长谢静对记者说,“其实村里就是按照正规流转的手续走的,开发商开发的那片土地应归国有,小马屯村村民将会领到12万以上的补偿金。但至于具体土地方面上的操作程序,得问县国土资源局。”      之前,河北省香河县国土资源局以了解情况的人不在为由,请记者向蒋辛屯镇政府了解情况。      “但我相信,我们在集体土地上是没有问题的。”谢静继续给记者讲解。她解释,蒋辛屯镇开发按照增减挂钩的政策,以新农村建设为引导,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也就是村居民区,整合利用,合理节省土地。      “农村建设用地往往比较浪费面积,新农村建设里的让农民上楼,便是以住宅小区的模式节省用地规模。同时地方政府受到增减挂钩政策的刺激,也即是节省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复垦,就可以以适当的比例增加当地城镇的建设用地配额。简单说,多弄出一亩耕地,就能多拿到一些国家建设用地。”党国英说。      “我们从农村建设用地节省出来的土地,按照1∶1.2的比例进行复耕,同时对节省出来的国有土地进行合理分配,总之,我们是不会让耕地减少的,相反,我们会保证让耕地增加。”谢静最后说。      “只要政府的承诺能够兑现,农民最终还会拥有土地,只是地点会有所变化。同时,也的确会让耕地面积增加。”党国英说。      村民最大的担心是失去土地,假如不会失去土地的话,那是否就成了农民、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的三赢?      有村民告诉记者,就算是这样,受损的应该是国家。因为蒋辛屯镇不少流转土地长期闲置,闲一年就相当于那一年农田从粮食产量中实际消失了。      但党国英却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拿出一些地来搞城镇开发,不会对粮食产量造成太大影响,但这不代表蒋辛屯镇发生的事情就没有任何问题,相反,它代表了一种不能不遏制的风气。”他解释道,中国土地利用中最大的问题也许不是无地可用,而是随意性太强,浪费太多,“北京土地紧张么?照样有几十个高尔夫球场在那。”      他认为,根源在于政府拿地太容易,更准确地说,是拿农民的地太容易。“农民不能说一个不字。”从全国来说,前期一些地方政府有各种手段让农民签字,中间有手段来打破各种规则,事后又能找很多理由开脱。“政府的不规范性导致了此类事情的发生。也许这个镇政府本意是好的,但好也要讲程序,不能先卖了土地而土地所有人还不知道,也不能随意打破规则,否则的话,最后吃亏的程序是享受前人规划的子孙后代。”他总结说,“就拿现在农民手里的土地流转合同为例,18年后,产权究竟怎么办?”      听到政府的解释后,李某沉思良久,“如果我们不是失地农民,政府也考虑优先安置我们的话,那么我们还真没什么好说的。但政府说这是国有土地,那就相当于我们的土地被征用,回不到我们手里了,但我们手里有流转合同,有产权,到时要是买房人再把房产证办下来,那么到时该谁笑,该谁哭?”    
  河北香河叫停圈地 村民“上楼”成本高昂时间: 13:25点 击:108次  受“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和国土资源部的影响,香河县暂停了类似新民居建设合作出让土地的工作。但是,之前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可以继续。  财识日报[11-03-25]   第157期   上市公司伤不起啊![财识    【辣观点】   谁让药家鑫举起杀人的刀   ·1.0版本的大学生德育   ·我们是否都有点药家鑫   【财专题】   日本大地震震憾全球   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地震,此次地震...    11月18日,河北香河“现代产业园”,一阵鞭炮响后,随着几位香河县委、县政府官员的剪刀剪下红丝绸,香河县匠庄村81户村民搬迁新民居工作启动。        听到这个消息,邻近的姬庄村民坐不住了,因为匠庄搬迁完成之后就要轮到姬庄。        11月30日,记者从香河县国土资源局了解到,受“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和国土资源部的影响,香河县暂停了类似新民居建设合作出让土地的工作。但是,之前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可以继续。(环首都经济圈浮出水面 河北将建“特区” 楼市一夜崛起)        一切躁动始于11月初。        11月7日,北京和河北联手打造“首都经济圈”的传言被官方证实,包括香河在内的河北13个县(市、区)有望实现与北京的同城化对接,相关区县的房价即时逆势蹿高。        而一些嗅觉敏感的开发商,则早已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新民居建设”合作协议等方式在香河等县区跑马圈地。        11月14日,在一片“圈地热”声音中,河北副省长赵勇宣布暂停河北“首都经济圈”13个区县的项目和土地审批。        村民“上楼”        河北香河的匠庄、姬庄等村庄正是在“首都经济圈”正式亮相前已经由北京一家开发商参与的新民居土地整治项目。开发商已经建好了新民居,这些村庄的农民将迁入新居,将宅基地、耕地等土地腾挪出来。        目前,匠庄的村民已有一部分搬到了新民居建设项目的安置房中,其中包括姬庄村民老王的亲戚。        但是,老王说:“亲戚嫌给的补偿款少,一直没去村里签字。后来村里下了通知,不搬就停水停电。”老王担忧匠庄的搬迁方式会复制到姬庄,“后来不管签字同意搬迁的还是没签字的,都搬走了。”        实际上,地方政府为了鼓励村民早点搬迁,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性政策:凡是提前搬迁的,可以优先选择楼号,以优惠价格购买安置房。        宅基地面积较大的村民在用宅基地置换的补偿款购买安置房后,多多少少还可以剩下三四万元节余。不过,按村民的说法,这也是他们“上楼”后最大的“收获”了。        2010年下半年,受全国物价上涨影响,香河地区的菜价也上涨了不少。原先靠自己种菜自给自足的“上楼”农民如今也要像城里人一样去市场买菜,家庭生活开支比之前几乎翻了一番。        根据实地调查,香河当地的面粉价格从去年的0.8-0.9元/斤涨到了1.5-1.6元/斤,大米价格从原来的每斤不到两元涨到了2.5-3元/斤。而蔬菜价格最近更是涨得离谱。        村民原来有耕地的时候,一个四五口之家每月顶多1000余元就可以满足日常开支,而现在,每个月的生活开支已经接近2000元。此外,住进安置房后是否需要缴纳物业、水、电、取暖各项费用也是村民们的一块心病。        其实,在村民们的眼里,是否“上楼”不要紧,要紧的是今后生活怎样保障。“上楼”的村民,在耕地被征用后,除了每年每亩1000多元的补偿,大多并无其他收入。        老王最愁的是找工作,像老王这样四五十岁左右的村民,都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年龄这么大,种了半辈子庄稼,现在去找工作也没人要”。        当地政府对于村民今后的生活也有所考虑。例如,将来准备建设的薰衣草观光园,将招聘村民做园工;在安置房中配建的商业面积,将由村委会持有,经营收入归村民。        不过,上述两条就业安置措施目前也存在一定疑问:农场还没有建设起来,即便是建设起来了,能安置的村民工作岗位数量也有限;安置房中配建的商业面积,由于位置偏远,租金不会太高,落实到每个村民的年度分成也是杯水车薪。        最让农民和政府期待的是,匠庄腾挪出来的土地除了做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以外,还将开发现代产业园,引入的工业、制造业项目将可以安排农民就业。        不过,老王说:“前些年村里登记过25岁到35岁的人,说是要给安排工作,但是到现在都没动静。”        据当地媒体报道,香河当地159个村街将变成20个新民居组团。截至目前,香河县300个村街已有292个确定开发主体,34个村街回迁楼在建,3个村街已完成回迁,明年春节前全县还将有9个村街陆续实现搬迁。        征地疑问        除了生活保障问题,另一个让村民疑惑的是,当地政府征地的程序。        老王透露,三年前,当地政府告诉村民,说是要进行土地流转,流转时间是根据耕地承包年限算的,就是用30年的承包年限减去已经承包的时间,每亩地每年给予1100元的补偿,补偿标准可按年小幅上浮。        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律的规定,农民虽然耕种农地的承包权是30年,是否结束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需要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        “当时有的村民并不同意,但是也没有办法,很快地里的庄稼就被铲车铲得干干净净。”老王说,这个过程中,当地政府并没有与村民签订正式协议或者合同。        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姬庄被征用的耕地一直闲置没有进行整理开发。        据一位当地熟悉情况人士说,这样的项目都是有市里或省里文件就启动的,不一定是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的认可。        老王说,开发匠庄和姬庄土地的是河北建设集团与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        记者询问当地一在建建筑工地时,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建工地是河北建筑集团的项目,地块已经被河北建设买断,进行房地产开发,总面积有七八千亩。其中包括匠庄和姬庄所有的耕地,每个村的耕地大约都有2000亩。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说:“正常的土地征用出让模式是政府根据当地的补偿标准给以农民一次性补偿,来征用农民的耕地。然后政府再以招拍挂的形式将土地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        这种以逐年给予村民补偿的形式获得的土地,规避了一次性支付农民补偿的高额费用,更重要的是没有走征地手续,不占用当地的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2005年的《河北土地管理条例》,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是按照征用耕地年产值的4-6倍计算。        如果是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用地单位除支付土地补偿费外,还应支付安置补助费。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每亩年产值的2-3倍。        邹晓云表示,只有临时占地才可以按占用年限给予补偿。就是说如果是临时占用农民耕地,就按该地年产值给予补偿,影响一季补偿一季,影响一年补偿一年。并且在占用期满后,由用地单位负责恢复耕种条件,或按所需工作量支付整治费。        而在姬庄、匠庄这些村庄的土地上,将建设的都是产业园、房地产项目,显然不是临时占地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8日,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全国带队赴京“拜访”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披露的消息:省部双方就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工作进行了沟通。        此后,陈全国先后在石家庄、香河等地进行调研新民居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在调研中,陈全国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规范执行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政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河北香河被讥暴力建&无粮县&   10: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评论(18)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作为该省新民居建设示范试点县,依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拆除旧村庄、置换全县建设用地指标的“新农村建设”系列工程正在展开。    4月19日至5月6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了该县60余个村庄,对38个村庄的土地增减挂钩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发现:香河县耕地见减不见增,约4万亩耕地被闲置或修建厂房、商品房等,其中涉及基本农田;5年间,政府建设用地审批超过11888亩,出让土地5063亩;被拆迁的旧村庄,尚未见真正复垦。    在香河,在“土地流转”名义下,农民“上楼”之前,便失去了耕地。    “老百姓以后干什么?吃什么?拿什么来养楼?”这是香河县农民对本报记者说的最频繁的一句话。    2007年国务院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即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挂钩,农村建设用地腾退后复垦为耕地,置换城镇建设指标。    ■良田被“周转”并遭强铲强占    “以农为本,新农村用心说话。”香河县钱旺乡成自务村,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潮东香苑外墙标语还在,但施工已经停止。成自务村的村民,已经自发约定打着“还我土地”的横幅,轮流驻守工地大门,不让施工车辆进入,原因是:正在盖楼的这个地方,是成自务等村的耕地。     “都是好的水浇地。”村民们介绍说。    村民所讲的“好的水浇地”,也就是“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亩产吨粮”。除了种植小麦和玉米,部分村民还会种植蔬菜,供北京等地市场,每亩收入至少6000元,“大棚(蔬菜)好多(收入)3万元一亩。”村民李生(化名)等人说。    依据官方的说法,潮东香苑是钱旺乡16个村街未来安置的“新民居”,占地约560亩,除了占用成自务村的耕地,还涉及钱旺村、大六王村、小六王村等村的耕地。    根据河北省《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冀国土资发?2009?9号),对建新拆旧的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需要新占农用地的,可采取先占后补的方法周转使用。上海绿地施工的潮东香苑,就是使用了“周转用地”。    “周转用地”的申报,需要征求被占地村民的意见。但成自务村村民告诉本报记者,至今没有任何人或单位来征求过他们的意见。    潮东香苑560亩土地性质的转变,据村民李生等人向本报记者回忆,大约始于日开始的土地流转,当时说流转时间期限截至日,每亩地每年补偿1200元。他和李牧(化名)等人,连土地流转协都还没有签,强行铲地的事儿就出现了。     
  还有很多没采访到的;刘宋镇德辛庄的所有耕地都被非法流转了;地点在国家足球训练基地东北侧
  香河,北京脑门上的痛
  童鞋们,顶起来呀,别让帖子沉了
  /7856828.shtml
  香河的事怎么解决的呢?难道就治几个小喽啰就完了呀。。。违法就应该法办呀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城良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