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作为君王和词人分别有怎样的摩羯座男生性格特点点

在唐朝时代李煜国主.跟宋朝皇帝赵匡脔是怎样的皇帝?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求大神帮助_百度知道
在唐朝时代李煜国主.跟宋朝皇帝赵匡脔是怎样的皇帝?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求大神帮助
我很崇拜他们.你们评论一下.
提问者采纳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正是这首词惹的杀生之祸!总之,但其个人文学修养很高,有很多佳作流传下来,各为己欲,但他偏偏做了皇帝,他本不该做皇帝,也是一个英明的君主,赵匡赢是开国皇帝宋朝的,如果是个诗人绝对是合格,只是命运不同而已,真是命运弄人啊,都是有贡献的人,为百姓带来福音,做为皇帝是一个合格的君主李煜是后唐的亡国奴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李煜是一个很仁慈的好皇帝.他善待平民百姓.文才很好.可惜他能文但武不行. 赵匡他也是个能武不能文的仁慈皇帝.他以天下百姓为己任.有雄心谋略的气魄. 可是这两直皇帝最后都是为情受困.死于非命.也算悲.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后代的内心处.
李煜是后唐的国主,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在宋朝之前,唐代以后,李煜比较好诗词,算是个比较浪漫的国君了,朝匡应是宋朝开国皇帝
李煜是一个很仁慈的好皇帝.他善待平民百姓.文才很好.可惜他能文但武不行. 赵匡他也是个能武不能文的仁慈皇帝.他以天下百姓为己任.有雄心谋略的气魄. 可是这两直皇帝最后都是为情受困.死于非命.也算悲.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后代的内心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原创]角色的错误--真不该当皇帝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产生过很多的帝皇了,他们中间有许多是很有意思的人物,有着非常独特的个性与爱好。人的命运很多时候是不能随个人有所选择的了,也许他们本身就不适合做个称职的皇帝,只不过机遇把他们安排到了这个宝座上了,于是历史上也得以多了他们的这些故事了。杂技皇帝南朝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是南齐明帝的二子,十六岁就即位称帝。萧宝卷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之一了,少年时在宫中以皇子之尊竟以抓老鼠逗玩为乐,显得档次很低的了。当后的滑稽和无厘头事情也是举不胜举的了。但是萧宝卷也有一样很有特点爱好了,他对一种叫做“担橦”的杂技运动非常的喜欢。“橦”是由一根巨大的木杆做成的,上面装饰华丽,艺人表演的时候是把它立在自己手臂或额头上,做出各种动作和造型来。这是很难掌握好平衡的,需要非常大的力气和比较高明的技艺了,但萧宝卷自幼就有力气,尤其是臂力惊人,加上他的勤学苦练,不久后他就对这项技术运用自如了,他平时表演用的“白虎幢”杆子长达七丈五尺。他不但可以把那担橦在自己的左臂右臂来回玩,还练就了把几十斤重的白虎幢放到嘴里的牙齿上来担玩,弄得自己折掉好了几颗牙齿,仍然是痴心不改的热衷了。萧宝卷对“担橦”的热爱不但体现在对表演技术的苦练上,还有他对表演所用的各种用具都必须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方面上,他亲手操刀做出来的担橦不但体型要比一般的大,而且还要在上面缀满黄金和美玉,华丽非凡。而他总是着花哨的表演的服饰在宫内众人面前卖力的展现自己的天才杂耍技术和制作精良的表演行头,只是可惜了他的堂堂九五之尊。萧宝卷性格内向,很少说话,不喜欢跟大臣接触。平时亲近的都是一班宫内的小太监,他和这群人整天在内廷嬉笑互骂,自己没有一点儿帝王架子,很有点与奴同乐的味道了。他最得宠的小太监虽然年纪才十三四岁,但却敢参与朝政,折辱大臣,甚至骑马入殿,呵斥天子。萧宝卷还继承他父亲明帝的残忍好杀的天性,对待朝廷的大臣动则随意诛杀。如此的破罐破摔,终于逼得人心背向,遍地造反了,即位四年后在梁王联合齐将攻入建康城的那一夜,萧宝卷被太监黄泰平和张齐合力杀死在逃跑的路上。不仅如此,萧衍掌权后,还授意宣德太后褫夺萧宝卷的帝号,降为东昏侯,以他的作为被用一个昏字来做封号也是尽在不言中了。戏子皇帝李存勖,是唐末大军阀李克用的长子.在继承了父亲的势力和事业后的初期,是非常有作为的一个人,他迅速的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能够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对百姓宽刑减赋,使自己的实力得到了不断的增强。曾经打败过后梁朱全忠统帅的50万大军。活捉幽州大军阀刘仁恭。他还大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亲率的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彻底赶出了中原。在创业过程中,李存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足智多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政领袖。但是在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后,攻灭了后梁,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后唐皇朝,李存勖却一下子变成个弱智的二百五了。称帝以后,李存勖开始不思进取,专职享乐了。他把自己从小喜欢看戏、演戏的爱好发挥到了极致,不但在皇宫里搭建戏台子,还常常亲自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并给自己取艺名为“李天下”。整天和一班伶人厮混在一起,讨论表演。各类伶人受到了特别的宠幸,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朝廷的大臣却敢怒而不敢言。有的官员甚至为了得以进身,还要去送礼巴结伶人。发展到最后,李存勖干脆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属下群臣的言行,还封赏他们去重要地方当刺史。就这样沉醉于自己的专业演员的生涯中,而不理朝政,甚至有了依靠伶人治理天下的意味了,当然搞得国事日非,终于导致了的叛乱,在叛军外部大兵压境和京城内乱的困境中,被一个叫郭门高的伶人乘乱杀害了,而他的尸体是被平时受他宠幸的一些伶人们收集了一些演奏用的乐器作木柴而匆匆火化的。最后还是李嗣源攻入洛阳后,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死于自己宠爱的伶人之手,又葬于演戏用的乐器之火中,这个演员皇帝也算是有始有终了,也是最有戏剧效果的了。画家皇帝宋徽宗赵佶,北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的弟弟。他爱好广泛,才华出众,喜欢踢球,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也喜好古玩玉器,园林艺术等等。但他最突出的地方是他的书画才能。在没有做皇帝之前,就喜欢书画,即位以后,更是对中国古代的绘画的发展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他利用手中的皇权设立了国家画院,还正式开设专门的画艺科举考试,以招揽天下画家。把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考入画院者,分别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给与一定地位和优厚的待遇,由国家奉养。在他的指示和关心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着人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一个大画家的徽宗经常进行绘画创作,他的作品重视写生,尤善画花鸟画,极强调细节,以精致逼真著称。他的传世作品《芙蓉锦鸡》、《池圹秋晚》、《四禽》及《雪江归棹》等画,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他还自成一家,亲手创造“瘦金书”的书法字体,颇得历来书法家重视。徽宗对画院是非常关心和重视的,常常莅临讲课,还时常亲自出题,指导众位画家的创作。在发展画艺的同时还注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得一时期的画院创作空前繁荣,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徽宗对中国画的成型和发展是取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历史上第一次把画匠提到了画家的地位,把中国画和书法,文学等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他自己的艺术创作和对这项事业的推动工作,使得他能够成为一个文化史上的大师和巨人。在艺术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可与他的文化成就相对应的是,徽宗在政治上非常的昏庸腐朽,在位期间一直是重用重用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一帮奸臣主持朝政,对内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对外软弱无能,屈辱忍让,虽然在位长达25年,但是毫无进取之心,面对北方女真多次南侵,束手无策,最后在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并攻破汴京,与子赵桓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相关国家礼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一同被金兵掳掠至北方,酿成了著名的“靖康之耻”。北宋因此而灭亡。最后宋徽宗被金国囚禁在北方苦寒之地多年,受尽了凌辱和精神折磨,并最终死在了那里,是个非常悲情的结局。据说,宋徽宗亡国后,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但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和毁坏殆尽时,才仰天长叹不已,实在还是一副文人的本质,也他真的是不该当皇帝的了。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是明光宗长子,思宗即崇祯帝朱由检的哥哥,年号天启。天启帝继位时,由于小时候的耽误,学习不够,因此文化程度很低,基本上是个“文盲皇帝”。当时大明皇朝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却不务正业,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模型,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根本不顾,成了历史上唯一的“木匠皇帝”。明熹宗的木匠活天赋很高,他的技巧娴熟程度,一般的能工巧匠是只能望尘莫及的。据说,凡是被他所看见过的小至木制用具、大到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明熹宗对自己要制作的器物,都是自己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木匠的刀锯斧凿、漆工活,雕镂技艺,他都是无所不精的,他亲手造的各类木器,一般还装饰五彩,精巧绝伦,美观大方,为当时的专业工匠也所叹服。除木工活外,天启帝还醉心于建筑的营造工作,曾亲自在庭院中仿乾清宫制作了一座宫殿模型,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过沉香木的假山风景一座,上面的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不仅如此,他在对朝廷建筑工程的非常的关心,在天启五年在对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等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中,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营造过程天启帝都亲临现场参与督造和指挥。天启帝常常在模型或木器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发现有不足之处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天启帝不仅喜欢做活,而且性子还非常急躁,一旦决定要制作什么东西,就想立刻动手,最好马上能完成,所以往往到了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刀斧并用,打样锯板,还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兴致上来了,还脱掉衣服赤膊上阵,活似一个非常敬业的好木匠。他不仅仅是一个好的工匠,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行业改革和创新者,他能够经常对一些木制家具和器具进行的制作和功能的创新和改进,使之达到更简便的工艺和更多的功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其他的普通的木匠所不能相比的了。天启帝在自己的木匠工作中如醉如痴,直接的后果就是造就了大宦官、奸臣魏忠贤的专权和胡作非为。熹宗狂热的酷爱做木工活,整天乐此不疲,魏忠贤抓住这个特点,往往趁天启帝引绳削墨,锯木钉板,兴趣最浓的时候,拿上公文请天启帝批示,天启帝就会觉着很是厌烦这些政务琐事的,便随口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尽心照章办理就是了。”于是皇帝全神贯注干活时呈上奏章,上谕多是“知道了,你们用心行去”这类话语,魏忠贤凭此得以肆意妄为,在朝中遍树党羽,并沆瀣一气,排斥异己,弄得朝廷上忠臣殆尽,政治黑暗至极,大明江山内忧外患,岌岌可危了,国事已经走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了。最后熹宗将这样一个烂摊子留给了继位的弟弟崇祯。弥留之时,还不忘叮嘱崇祯帝要重用魏忠贤,显得非常的天真可笑。后世史家评论天启帝,总是觉得他只是一个欠教育的顽童的行径,本身却不是一个很坏的恶人,归根结底应归罪于天启帝的从小教育被忽视,导致他继位时据说大字不识几个,对纷繁复杂的国家大事很是惶恐和困惑,更谈不上兴趣,只能依赖身边亲近的强势权宦。但是他的昏聩和荒唐对明朝造成的祸害是无穷和无法弥补的,在他死后的十多年后,宵衣旰食的崇祯帝也无力回天,大明皇朝当然就走到了尽头。台湾著名的历史学家南怀瑾曾经吟读过这样一首诗;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以文雄。是说隋炀帝和王安石的二个人的运气都不好,一个做了皇帝,一个做了宰相,他们俩个人在各自的生涯中都是算不上成功的,不去从政的话,他们一个人会成为大文豪,另一个则是一代名士或大才子,后世的人对他们的评价和敬仰会更多些。从这个角度来说,上面的几个皇帝还真是不该去坐上那皇权的宝座,而是以自己特有的才华而充分的去发挥,也许会有更高的专业成就了,而不会大都落得这样的悲剧的收场了。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本贴相关帖文
&以下是引用我的红色理想
在第48楼的发言:大家从这些事情上可以明白择业的重要性!问题在于这些人大都不是自己想当皇帝的而是出身,血统……决定了他就是皇帝
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炀帝的江山是费尽心机得来,安石亦有大抱负,他们的内心也都希望有一番大作为的,无奈志大才疏,个中滋味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但他们自己是不后悔的.
这其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管理体制问题:外行管理内行!
&以下是引用老猫慢慢爬
在第7楼的发言:这其实就是君主制政体的最大弊端啊:以血缘而不是能力来确定最高统治者错了不是君主制的弊端,至少清朝是有选拔的而且汉人王朝的君主都是靠出生来决定,这个不妥当。事实上,君主制还是有一定优点的,由于将来继承事业的是自己的子孙,所以只要不是太昏庸的君主,都会把问题考虑的很长远,用“百年基业”的方式来思考解决问题,甚至特定时候会牺牲自我成全子孙,短视的现象就相对比较少了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说到底,还是因为皇帝的产生没有相关的选拔制度造成的汉人的观点是:谁是长子,谁就继承。或者立嫡子,不立庶子。简单的说,就是从某个皇子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是未来的皇帝了。这样的“胡闹”,自然后来就会出生很多闹剧从这个角度上说,清朝的皇帝选拔制度还是很有可取性的。首先是存在了一定的选拔,谁有本事谁上其次又不明立太子以避免太子的骄纵……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命运总会捉弄人,有人想当皇帝,有人当皇帝却是悲剧,好不叫人欷嘘."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确实说得好.
人生下来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他们几位有幸生在帝王家,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过是玩物丧志而已。作为人不是爱一行干一行,而是干一行字爱行,才会有作为。不要为这些无能之辈找借口了。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隋扬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做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
还有后唐李煜也是其中之一啊!他的天赋是诗词,文学方面的!课当皇帝却不行!真是浪费了人才啊!
呵呵谢谢楼主的文章,受教了...我想正是因为如此,这些皇帝们所喜好和专长的行业,才能有机会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吧...战争可以轻意地毁掉一座宫殿,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但是却难以毁掉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以下是引用king_DL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蓝色高度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紫色苜蓿
在第13楼的发言:我知道还有一个诗词皇帝,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人能及?
一个命运的捉弄,错生帝王家一次任性的出走,误结识敌友一段意外的邂逅,就此情深种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你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你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
可惜他在位时自己取消了帝号,而奉北宋为正朔,只是个地方政权之主了。
错!不是他自己取消的帝号,而是被人灭了才不得已取消。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帝号确实不是他自己取消的,而是他父亲李璟取消的.周世宗柴荣进攻南唐时,南唐连连兵败.李璟被迫献江以北、淮以南十四州.并且称臣于周,去帝号自称江南国主.所以李煜算不上皇帝.一割据诸侯而已.
都够典型的,这是他们自己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更是封建制度的悲剧。
&以下是引用蓝色高度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紫色苜蓿
在第13楼的发言:我知道还有一个诗词皇帝,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人能及?
一个命运的捉弄,错生帝王家一次任性的出走,误结识敌友一段意外的邂逅,就此情深种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你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你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
可惜他在位时自己取消了帝号,而奉北宋为正朔,只是个地方政权之主了。
错!不是他自己取消的帝号,而是被人灭了才不得已取消。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楼主的论述非常的精彩,有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封建社会就是这样。在皇权移交的过程中有很大复杂的关系和问题。一个皇帝会拥有很多的儿女,这一点在是不是能把华夏世界的第一把交椅留给一个最优秀的子孙手里是有好处的。但交椅只有一把,是不是坐上去的人都是最优秀的子孙呢?这就很难讲了。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其实这些人并不是不像,他们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啊,但是后面有人在催他们上任啊
这几个皇帝确实有自己的特色。还有一个,就是汉灵帝刘宏,他应该被称为“商人皇帝”。汉灵帝在后宫兴建了商业街,命令宫女们经营买卖。还在御花园设立了专门机构,公开拍卖官爵。崔烈缴钱500万当上了宰相,汉灵帝在任命典礼上非常遗憾地对文武百官说,真后悔没有坚持到底,要不然起码能卖到1000万。这样的皇帝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其实都充满了商人气息,具有商人的精明和机敏。如果他经商,应该是才尽其用,应该成为一把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的高手。不过,他这样的人,却身不由己地被推上了皇帝宝座,也就是“专长”与“职业”大相径庭。这也算是命运的不公平吧。
历史往往就是由我们人类来创造的。至于个人在历史潮流中所起的作用而言,身为“上天之子”的皇帝们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封建社会一贯的“忠君思想”让底下的臣子们习惯于在皇帝的号令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君权至上的威严所在。而在历史潮流中的这些皇帝们,这些被冠上“上天之子”的皇帝们所说所想所为,就可想而知了。再因为一些皇帝原本就没有那个爱好或者可以说是对皇权有什么爱好,也就造就了中华大地历史上的种种荒谬事情出来……
汉武帝是好皇帝吗?晚年只相信神灵了,连儿子也杀了。全国人口少了三分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拥有某方面的才华和能力。而现在中国的教育扼杀的多少人才啊。因为家长和学校看的是学生的分数,而不是学生的品质和才能,这些皇帝的悲剧其实是选择他们继承皇位的长辈造成的,所以有在想,天下的父母千万别和他们学才好。
其实皇帝也不好当,如果他们不是皇帝,估计也是某一领域的拔尖者
&以下是引用紫色苜蓿
在第13楼的发言:我知道还有一个诗词皇帝,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人能及?
一个命运的捉弄,错生帝王家一次任性的出走,误结识敌友一段意外的邂逅,就此情深种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你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你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可惜他在位时自己取消了帝号,而奉北宋为正朔,只是个地方政权之主了。
我知道还有一个诗词皇帝,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人能及?一个命运的捉弄,错生帝王家一次任性的出走,误结识敌友一段意外的邂逅,就此情深种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你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你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
这样的皇帝在历史上还是不少的,他们的在位,使国家陷入到危急之中,他们志不在治国,而是在治国之外,这样的人做皇帝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但至少他们还是智力健全之人,像晋朝的白痴不也当上了皇帝吗,
呵呵,的确是史上一些玩物丧志帝王百态相啊不错,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你就得安于自己的本职、干好自己的本职。在立足并干好自己本职的基础上,再谋其他志趣的发展方为上。。。
这其实就是君主制政体的最大弊端啊:以血缘而不是能力来确定最高统治者
|||军迷有话说|||经典军事|||环球风云|||老照片
||争议话题|||社会万象||男人情感||天天贴图||网友实拍|李煜是南宋词人吗?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那他是不是南宋词人呢?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李煜是南宋词人吗?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那他是不是南宋词人呢?
李煜是南宋词人吗?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那他是不是南宋词人呢?
唐朝灭亡后 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然后被北宋统一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南唐小国的末代皇帝用户ID:& 297
昵称:& 秋之殇
被俘之后的李煜是如何留下千古绝唱的
& &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 &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 & 我想任何一个人读了这首词,都能够想象得到,纯真且喜欢幻想的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仓皇辞别祖庙之后,那离去的苍凉的背影及凄凉心境。 &
& & 国破之时,李煜刚好四十岁,所以他沉痛地写下了“四十年来家国”的词语,又以“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述尽了南唐曾经的繁华,可是这一切都断送在自己的手中。临行前,李煜向祖庙作最后的辞别,面对南唐列祖列宗的画像,我们完全可想像出,此刻李煜的心情是悲痛至极,也是懊丧至极,可是悔之晚矣,一句“几曾识干戈”是李煜的反思,也是李煜的无奈。懦弱的李煜悲痛至极,只能“垂泪对宫娥”了。&
& & 976年的正月初四。这一天,赵匡胤登上了明德门城楼,举行了接受献俘的仪式。李煜这些人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纱制的帽子,在城楼下听候宣判。然而,太祖赵匡胤如同他以往对待其他降王降将都给予高官厚禄一样,封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只因为李煜多次违抗皇命,太祖又封他一个带有调侃意味的头衔“违命侯”,并赐早已为李煜准备好的仅次于帝宫的豪宅一座,享受王侯待遇。&
& & 一日,赵匡胤在宫中设宴,席间突然问李煜:“朕闻卿在江南每逢设宴或赴宴,都要呤诗填词,能否举出最为得意的一联供朕欣赏?”李煜沉思片刻,书生气十足地诵出自己《咏扇》中的一联“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赵匡胤听罢,爽朗大笑:“妙哉,妙哉!”当众评论道:“好一个翰林学士!”。&
& & 然而, 李煜尽管还享受着比较优厚的经济待遇,但面对从皇帝到囚徒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仍让他感到从天上跌至地狱。他无法像与他命运相类似的南汉皇帝刘鋹那样在投降后能屈能伸,生活照样过得滋滋润润。&
& & 提起南汉皇帝刘鋹,当年可算是够荒唐也够牛的一个皇帝了。当年,李煜奉赵匡胤的命令写信去劝降时,被他臭骂了一顿。可是,刘鋹投降后,其表现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据《宋史》记载,刘鋹被押送至宋京都汴梁(河南开封)时,太祖责问刘鋹荒唐暴虐之罪时。刘鋹向太祖伏地叩头狡辩:“臣僭位之时,年方十六,龚澄枢、李托等,皆先朝旧人,每事悉由他们做主,臣不得自专,所以臣在广州,澄枢等才是国主,臣反似臣子一般,还求陛下垂怜!”他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得一干二净。宋太祖是个英明之君,自然不会相信刘鋹的话,但太祖也是少有的厚道之君,既然刘鋹如此振振有词,也就顺势赦免了刘鋹,并赐锦衣冠带,授了官职。大宝十四年(971年),还被封为恩赦侯。刘鋹能言善辩,每次朝见皇帝时总是口若悬河,谈笑风生,因此太祖时常召他入宫并赐御筵,听其谈论以为笑乐。赵光义继位后,刘鋹又变着法子讨赵光义欢心,当赵光义准备出兵攻打北汉时,他在赵光义面前手舞足蹈:“哎呀,朝廷威德遍及,四方僭窃之主,今日尽在座中,太原不日可平,刘继元马上就来,为臣我率先来朝,到时候,我希望能执棒站在殿上,充当诸降王之班首。”一席话,说得宋太宗哈哈大笑。于是“赏赐甚厚”。 &
& & 而李煜则不同,深深地沉浸在亡国的痛苦之中,为排解心中的痛苦,他常常杯不离手,不分昼夜地喝酒,以此寄情梦幻,借酒浇愁,麻痹自己。但酒力一过,一觉醒来,哀愁忧苦又一齐袭来,于是发自肺腑提笔写下一首又一首哀感动人的词篇——  &
& & 《望江南》&
&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 《望江南》&
&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 《子夜歌》&
& &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 &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 在中国历史上,亡国君主不少,但在亡国之后仍然不改真情,不顾一切地倾诉亡国之恨和家国之恋的的君主,大概就只有李煜一个人了。&
& & 赵匡胤也够宽洪大量,对此只是一笑置之,不过对李煜每日供应的酒量,由每日三石逐渐减少,并最后停止了供应,因为他担心李煜长期如此下去,会把身体饮坏了。&
& & 开宝九年十月十日深夜,谁也料想不到,身体一向健壮的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对于赵匡胤是如何死的,正史没有清晰的记载。后人议论纷纷,有“烛光斧影”之说,以其弟赵光义的嫌疑最大。&
& &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并每月增俸三百万钱。并恢复了对李煜每日三石酒量的供应,表面上是更加优待李煜了,实际上他外宽内忌,暗地里安排了许多耳目,监视李煜的一言一行。从此,李煜成为住在华丽住宅但没有人身自由的“高级囚徒。&
& & 赵光义远不如太祖厚道,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心胸狭窄,卑鄙无耻的小人。他百般地凌辱李煜的人格和尊严。&
& & 野史记载:小周后却常常被宋太宗召进宫内。一住就是好多天。南宋高宗时期的王铚在其专门其记载北宋时期的朝野遗闻《默记》中,引用北宋文人龙衮的《江南录》说“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 。&
《默记》和《江南录》虽然都属于野史笔记,但想必不是空穴来风。如果属实,这对李煜来说是极大的污辱,他那颗已经已经伤痕累累的心灵伤痕再度受到重创。&
& & 李煜为人太纯真率直了,面对亡国后痛彻心肺的种种感受,他毫不隐藏地,赤裸裸地写入词中,像一个不黯世事的小孩不停地向人哭诉:&
& &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 &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 & 金琐忆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 ——《浪淘沙令》&
& & 李煜这类怀念家山故国,感叹身败心痛的词作很快就传到了江南,在一些文人学士中不胫而走。消息传到京师。赵光义获息后,太为恼火,心中的怨恨和忌恨陡然而生。在赵光义看来,大宋朝对待李煜这个降王,可谓仁至义尽,古今少有了。在汴梁,李煜的府第规格仅次于当朝皇帝的宫殿,不要说一般的皇亲国戚,就连京兆府伊,秦王赵光美的衙署也无法与之相比。可是李煜对此还不知足,整天唉叹什么“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是可忍,孰不可忍!&
& & 赵光义对李煜的猜忌之心越来越重,杀机渐起。&
& & 相传,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日晚上,李煜在太尉府中庆贺自己的四十二岁生日。此时的李煜,越是佳期便越显悲凄。看着眼前太尉府中的冷清,回想起江南时节,群臣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饮的热闹情景,好生伤感,触动愁肠,一阙《虞美人》挥笔而就:&
& & 春花秋月何日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填完后便命侍女拨弦弹唱,声震于外。赵光义听人报上“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歌词后一下子就火了,顿时大怒,立刻召弟弟赵挺美进宫。赵光义对赵廷美说:“今天李煜过生日,你带着这壶酒代表我过去祝贺一下吧。”。&
& & 赵挺美平日嗜好诗词歌赋,他异常欣佩李煜的诗艺才华,两人来往密切,颇具私谊。便欣然接受了赵光义的差遣。但是他不知道,赵光义已经在这壶酒里下了慢性毒药。&
& & 李煜是个最相信朋友的人,一看来的是平时关系很好的赵挺美,丝毫没有防备,赵挺美走了以后,喝下了赵光义赐的这壶毒酒。&
& & 七月初八凌晨,李煜五内剧痛,全身痉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和呻吟,最后头脚缩在一起,痛苦地死去,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 & 李煜死后,赵光义虚情假意赠予太师头衔,又追封吴王,谥号:文宪昭怀孝愍皇帝。还特诏辍朝三日哀掉。同年十月,以王礼葬隆重地葬于洛阳北邙山。&
& & 李煜下葬后,赵光义采纳臣下谏言,召徐铉为李煜作墓志铭。徐铉念于故旧情谊,欣然接旨。但一经构思,便深感进退两难。因为他是李煜旧臣,不忍违心对李煜大加贬抑;因为李煜是归宋平降王,又被当朝天子鸩杀,他更不敢如实叙事评说。于是,便惴惴不安地寻机向赵光义面奏:“臣乃吴王李煜故旧,今日奉诏为之撰写碑文,当尽驽钝之力,倘蒙陛下宽宥,容存故主情份,臣方敢秉笔。”赵光义为沽名钓誉,特准徐铉的请求。&
徐铉解除了后顾之忧,便放开胆量,笔走龙蛇,在《大宋右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中,全面,公允地评述了李煜一生为人为政为文的成败得失:&
& & 盛德百世,善继者所以主其祀;圣人无外,善守者不能固其存。盖运历之所推,亦古今之一贯。其有享蕃锡之宠,保克终之美,殊恩饰壤,懿范流光,传之金石,斯不诬矣。&
& & 王讳煜,字重光,陇西人也。昔庭坚赞九德,伯阳恢至道,皇天眷佑,锡祚于唐。祖文宗武,世有显德。载祀三百,龟玉沦胥。宗子维城,蕃衍万国。江淮之地,独奉长安。故我显祖,用膺推戴。耀前烈,载光旧吴。二世承基,克广其业。皇宋将启,玄贶冥符。有周开先,太祖历试,威德所及,寰宇将同。故我旧邦,祗畏天命,贬大号以禀朔,献池图而请吏。故得义动元后,风行域中,恩礼有加,绥怀不世。鲁用天王之礼,自越裳钧,存纪侯之国,曾何足贵。王以世嫡嗣服,以古道驭民。钦若彝伦,率循先志。奉蒸尝,恭色养,必以孝;宾大臣,事耆老,必以礼。居处服御必以节,言动施舍必以仁。至于荷全济之恩,谨蕃国之度,勤修九贡,府无虚月;祗奉百役,知无不为。十五年间,天眷弥渥。然而果于自信,怠于周防,西邻起衅,南箕构祸。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媪之辞。始营因垒之师,终后涂山之会。大祖至仁之举,大赉为怀;录勤王之前效,恢焚谤之广度。位以上将,爵为通侯,待遇如初,宠锡斯厚。今上宣猷大麓,敷惠万方,每侍论思,常存开释。及飞天在运,丽泽推恩,擢进上公之封,仍加掌武之秩。侍从亲礼,勉谕优容。方将度越等彝,登崇名数。&
& & 呜呼!阅川无舍,景命不融,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八日,遘疾薨于京师里第,享年四十有二。皇上抚几兴悼,投瓜轸悲,痛生之不逮。俾殁而加饰,特诏辍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命中使莅葬。凡丧祭所须,皆从官给。及其年冬十月日,葬于河南府某县某乡某里,礼也。夫人郑国夫人周氏,勋旧之族,是生邦媛,肃雍之美,流咏国风。才实女师,言成阃则。子右千牛卫大将军某,襟神俊茂,识度淹通,孝悌自表于天资,才略靡由于师训,日出之学,未易可量。&
& & 惟王天骨秀颖,神气清粹,言动有则,容止可观。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颂宣尼。载笑载言,不忘经义。洞晓音律,精别雅郑;穷先王制作之意,审风俗淳薄之原。为文谕之,以续《乐记》。所著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味其文,知其道矣。至于弧矢之善,笔札之工,天纵多能,必造精绝。本以恻隐之性,仍好竺乾之教。草木不杀,禽鱼咸遂。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何愧欤?&
& & 呜呼哀哉!二室南峙,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望北邙之灵树,旁寂寂兮回野,下冥冥兮长暮。寄不朽于金石,庶有传于竹素。其铭曰:天鉴九德,锡我唐祚。绵绵瓜瓞,茫茫商土。裔孙有庆,旧物重睹。开国承家,疆吴跨楚。丧乱孔棘,我恤畴依。圣人既作,我知所归。终日靡俟,先天不违。惟藩惟辅,永言固之。道或污隆,时有险易。蝇止于棘,虎游于市。明明大君,宽仁以济。嘉尔前哲,释兹后至。亦觏亦见,乃侯乃公。沐浴元泽,徊翔景风。如松之茂,如山之崇。奈何不淑,运极化穷。旧国疏封,新阡启室。人谂之谋,卜云其吉。龙章骥德,兰言玉质。邈尔何往,此焉终毕。俨青盖兮祖,驱素虬兮迟迟。即隧路兮徒返,望君门兮永辞。庶九原之可作,与缑岭兮相期。垂斯文于亿载,将乐石兮无亏。&
& & 通读这篇知人论世的墓志铭,摄其大意可知:李煜为人“本以恻隐之性,仍好竺乾之教”,即以儒家修心养性,悲天悯人的说教和佛门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信条为言行准则,既宽人又爱物,“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唯恐其闻”,“草木不杀,寓鱼咸遂”。遗憾的是,他囿于经义,不善变通,结果,物极必反,善心恶报,到头来,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自食苦果。&
& & 李煜为政则躬行仁义,以“周孔之道”经国化民,发号施令。然而在五代十国“用武之际”,这种治国安邦之策已无济于世。南唐后来的局势证明,不致力于富国强兵,就难逃称臣,割地乃至亡国的厄运。始则“贬大号以禀逆”,终则“寰宇将同”之时为北宋“威德所及”。&
& & 李煜为文独具特色,“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动晓音律,精别雅郑”他不仅著有雅颂文赋凡三十卷,杂说百篇,堪称“天纵多能”的旷世奇才。&
& & 李煜死了,但他所作的词却在大江南北传唱开来。&
& & 一千多年过去了,李煜的躯体与灵魂早已化成千年的尘灰、千年的风了,只是当我们在春雨秋风里,读着他的词,每每想到他的那个富贵又悲惨的人生历程时,轻轻地吟唱着他那万古流芳的词句时,又无限同情、无限感伤。无限感叹。同情他一生的短暂,感伤他一生的凄凉,又感叹他那多愁善感的情怀,感叹他那充满魅力的词句。 &
& & 李煜的形象仍借助其作的不朽词篇,依然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的心中。&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引《南唐杂咏》来形容南唐末代君主李后主的诗句,真可谓一语中的。清末词人王鹏运还称李煜为“词中之帝”。&
& & 李煜在文坛艺苑中独领风骚的词宗形象,直至今天引人瞩目。他的词精炼、明净,简洁如话,却又又含蓄丰富,余味无穷;更重要的是,李煜永葆纯真率直的“赤子之心”,他不黯世事,始终保持着善良率直的纯真个性,无论在春风得意时歌舞宴乐,还是在沦为阶下囚的愁恨哀伤,所作的词都是他当时真实情感的深情流露。&
& & 尤其是在生命的后期,对于纯真率直,不谙世事的李煜来说,由于从一国之君一下子变为阶下囚的环境突变,让他陷入痛苦的深渊。于是他就像一个感情脆弱,天真善良的孩子,把他被幽囚后的愁苦、绝望以及对南唐故国的深深爱恋和忘国的悔恨,绝望之情一泄而出。无论是《相见欢》中抒写的时光倏忽、人生长恨,还是《乌夜啼》中所叹息的往事成空如一梦;还是《浪淘沙》中“一任珠帘闲不卷”的满怀愁绪,或是“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伤感,都是李煜的真情流露,纯天然而成,&
& & 而《虞美人》更是李煜的上乘之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唱出了人生的悲哀,也唱出了人生的魅力。人生在世,悲愁的内涵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因而李煜让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并以此抒发自已类似情感,而得以传诵千古了。&
& & 一个不想当皇帝的风流才子却不幸当了皇帝,这真是一种悲哀。当了皇帝亡了国却又给世上留下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这或许又是中国文学的幸事。&
& & 葬送了南唐的江山社稷、政治上一无作为的李煜,凭他真诚赤子之心用血写成的词却是不朽的,为热爱诗词的人们所吟诵,所叹息!&
& & 李煜因此成为了中国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来源:新浪网&
| &(0) | &(1175)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