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除小学古诗词初中高中教材)

初中语文培训主题2:初中古诗文教学--临沂育英培训学校(临沭)
&&&20134&&&日
临沂育英培训学校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有教育资质的正规民办学校。学校始终把“用爱教育,轻松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选择有爱心、耐心、责任心、有丰富辅导经验的老师上课,常年开设周末班、假期班,招收3--9年级学生。
&&初中语文培训主题2:初中古诗文教学
“”1??2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chāngzhnq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
“”“”“”“”“”DD“”“”“”“”
“”“”“”“”
“”“”“”?“”“”
“”“”“”“”“”“”“”“”
“”“”“”“”
“”“”“”“”
“”“”……
“”“”“”“” “”
…………“”“”
“”“”“”“”
“”“”“”199208“”“”“”
“”“”“”“”
“”“”“”
“”“”“”“”“”……“”“”“”“”“”??“”?
“”“”“”
“”?“………………”“”“”
?“” “”“”
??“”“”?“……?”“?”“”“”“”“”“”
“”“”“”
“”“”“”“”“”
“”“”“”
“”“”“”“”“”“‘’‘’‘’” “”
&&& “”“”“”
“……”“”?“”“”“”“”“”“”“”“”
“”“”“”“”“”755
“”“”“”“”
696“”“”
“”“”“”
“”“”“…………”“”“”&
“” “”“”“”
“”“”“”“”“”??“”“”
“”DD“”“”“”“”“”“”“”“”
“”“”“”7567238“”745
974976977“”“”“”978
“” “”“”“”“ ”“”“”
&&& &&& &&&
&&& &&& &&&
“”“”“”“”“”“” “”“”“”“”“”“”“”
&&& “”“”“”“”“”“”“”“”
?“?”?“?…………”“?”“”“”“”“”“”“”
“??”“”“”“”“”“”“”“”“”“”“”“”
“”“”“”“”
215960“”
“”“”“‘’”“”“”“”“”“”“”
“”???73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64?“”
“”??“”DD“”“??”“”??
“”“”“”
“”“”“”“”“”“”“”“”“”“”“”“”“”“”“”“”“”“”
&&&&&&&&&&&&&&&&&&&&&&&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评论:
临沂育英培训学校(临沭)江苏可一文化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国学经典启蒙》,《世界微型小说》,《暑假大串联》,《优+学习方案》,《三个怎么办》,《高效训练方案》,《语文课文同步自主阅读》,《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猫头鹰阅读》,《读行天下》,《天下阅读》,《影响阅读》,《影响习作》,《新语文个性化阅读?补充阅读》,《语文拓展阅读与训练》,《小学生熟语优化训练》,《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焦点素材》,《猫头鹰作文》,《同步作文?新讲练》,《作文精典》,《作文宝典》,《作文大全》,《学生限字作文》,《启东黄冈作业本》,《趣味数学口算题卡》,《基础联系 能力测试》,《尖子生课时卷?课时训练A+B》《高效全能学习方案》,《自主学习,突破课堂》,《启东黄冈大试卷》,《优+金卷》,《小学词语手册》,《知识精粹》,《语文工具书》,《字词句段篇》,《讲透教材》,《学生字帖》,《中考3+2》,《中考大决战》,《赢在起跑线》,《冲刺高中强化班》,《前沿解读》,《最后一卷》,《名校梦工场》,《中国高考母题题源》,《无障碍英语》,《指点江山》,《华罗庚实验学校数学课本》,《奥赛课本》,《奥赛思维检测卷》,《奥赛思维教材》,《奥赛冬令营》,《同步奥数培优》,《同步培优周周练》,《假期衔接阅读》,《幼儿活动教材》,《走向外国语学校》,《小升初分班测试》,《小升初课堂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通典》,《大藏经》,《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故事》,《世界伟人传记》,《高中新课标金牌单元测试》,《星期六作业本》,《晨诵晚读》
请选择栏目
2007春可一征订――《古诗词系列丛书》
作者:可一公司&&原出处:可一公司&& 19:22:28
必背古诗文读写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书&&&&&&&&& 名
读古诗学作文
古诗拓展阅读与训练
古诗多维改写训练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系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这套丛书由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教材组委会主编、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全面贯彻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使本丛书突破了教材版本的限制,适用于全国范围。是广大中小学生必备的语文参考书。
书&&&&&&&&& 名
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数学大纲指定篇目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
高中生必背文言文
高中生必背古诗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篇目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指定)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指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补充篇目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补充)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补充)
版权所有 &2006江苏可一文化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苏ICP备号-5
电话:025-
技术支持:
总访问量:中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汇编》
敬告读者,请多指教
&(一)中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汇编》(上册,先秦至唐代,40万字)于今年3月出版,第一次印刷1000本,每本25.00元,除印刷费外,节余部分全部用于资助兴宁一中贫困学生。
(二)该书下册(宋代以后)预计于今年7月出版。
(三)因水平有限,书中定有许多不足之处,谬误难免,祈望读者、专家不吝赐教。来信请发E-mail:     
(四)联系人: 杨老师&&&
本诗文集内容编排以作者出生或作品问世时间先后为序,同一作者多篇作品则以诗、词、文为序。文句、标点、注音、释义均依据中小学语文教材。
本诗文集主要依据以下九套教材:小学部分为近年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和语文出版社教材。初中部分①1987年11月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②2001年6月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③2003年3月第2版语文出版社教材。高中部分①1990年10月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②2000年3月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教材;③2004年7月第1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必修1至必修5和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④2007年3月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教材。同时,插入一些课外名篇佳作。最后选录毛泽东诗词二十首,也是对一代伟人的敬仰。
以上内容按朝代分为四集。第一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第二集:唐代;第三集:宋代;第四集:元明清近代。这些诗文上自西周《诗经》,下至于兹,跨越三千年时空,孕育文明,滋润心田,震撼灵魂。其题材广泛,构思奇巧,文笔精美,且不乏厄难抒愤之作,凝聚着无数先人的心血、智慧、情怀和感悟,使我们百读不厌,荡气回肠。这些作品都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流芳千古。
学高为师,业务能力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这是永恒的主题。我生于贫寒之家,长于患难之秋。1981年7月毕业于兴宁师范学校,随后分配到偏远山区小学任教,可谓起步低微。勤耕守职,宁静致远,至今历经七所中小学校,有幸与不少名师相处,深感学问重要,因此汇编诗文,熟悉教材,重视识记,不仅仅是兴趣,更是一种责任。业在其中,不避艰辛,故能竭心尽智,神往情聚,常废寝忘食,冥然失礼,亦乐此不疲,并以此自娱。
汇编古诗文并附注音、释义,以便诵读。才疏学浅,绝无标榜之意;陶冶情操,更无营利之举。修心养性,敦品励学,期待有一天,安闲从容,重上讲台,谈文论诗,随口而出,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在校任职十多年,自知微陋,甘守寂寞,诗书相伴,忠孝传家。愿能知书明理,无愧于良心、责任和伟大的时代。
&&&&&&&&&&&&&&&&&&&&&&&&&&&&&&&&&&&&&&&&&&&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刘松茂
&&&&&&&&&&&&&&&&&&&&&&&&&&&&&&&&&&&&&&&&&&&&&&&&&&&&&&&&&&&&&&&&&&&&&&&&&&&&&&&&&&&&&&&&&&&&&&&&&&&&&&&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8" Month="12" Year="年12月28日
一、《诗经》……………………………………1&&&&&&&&& &8、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47
1、※关雎(关关雎鸠) …………………1&&& &&&九、列子与《列子》………………………………49
2、采薇(昔我往矣)……………………2&&& &&&&&&&1、《列子》二则(杞人忧天/杨布打狗) …49
3、※蒹葭(蒹葭苍苍)…………………2&&&&&& &&&&2、愚公移山 …………………………………50
4、静女& …………………………………3&&&&& &&&&&3、两小儿辩日 ………………………………51
5、※氓& …………………………………3&&&&&& 十、庄子与《庄子》& ……………………………52
6、秦风&#8226;无衣 ……………………………5&&&&&&& &&&&1、秋水………………………………………52
7、伐檀 …………………………………5&&&&&&& &&&&2、《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53
8、硕鼠 …………………………………6&&&&&&& &&&&3、《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
二、左丘明与《左传》 ………………………7&&&&&&& &&&&于濠梁) ……………………………………54
1、※曹刿论战& …………………………7&&&&&&&&& &&4、※逍遥游(节选)………………………55
2、郑伯克段于鄢…………………………8&&&&&&& &&&&5、庖丁解牛…………………………………57
3、殽之战& ……………………………10&&&&&&& 十一、屈原 ………………………………………59
4、烛之武退秦师& ………………………13&&&& &&&&&&&1、※离骚(节选)(帝高阳之苗裔兮) …59
三、左丘明与《国语》………………………15&&&&&& &&&&&2、离骚(节选)(长太息以掩涕兮)… …60
1、叔向贺贫&&……………………………15&&&&&&&&& &&3、湘夫人 &…………………………………62
2、勾践灭吴&&& …………………………16&&&&&& &&&&&4、涉江& ……………………………………63
四、《战国策》 ………………………………18&&&&&& &十二、荀子与《荀子》 …………………………65
1、邹忌讽齐王纳谏 ……………………19&&&&&& &&&&&1、※劝学(节选)…………………………65
2、唐雎不辱使命 ………………………20&&&& &&&十三、韩非与《韩非子》 ………………………67
3、触龙说赵太后& ………………………21&&&&& &&&&&&1、智子疑邻 &………………………………67
4、荆轲刺秦王&& ………………………23&&&&& &&&&&&2、南郭处士…………………………………67
五、孙子与《孙子兵法》……………………26&&&& &&&&&&&3、扁鹊见蔡桓公……………………………68
1、谋攻 …………………………………26& &&&&&&&&&&4、五蠹………………………………………69
六、孔子与《论语》…………………………27&&&& &&&十四、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72
1、※《论语》六则 ……………………28&&&&& &&&&&&1、察今………………………………………72
2、《论语》十则& ………………………29&&&&& &&十五、李斯 ………………………………………74
3、《论语》十则(部分)………………31&&& &&&&&&&&1、谏逐客书…………………………………74
4、季氏将伐颛臾& &……………………32&&&&& &&十六、《山海经》…………………………………77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3&&&&& &&&&&&1、夸父逐日…………………………………77
七、墨子与《墨子》…………………………36&&&&& &&十七、韩婴 ………………………………………78
1、公输 …………………………………36&&&&& &&&&&&1、周公诫子…………………………………78
八、孟子与《孟子》…………………………38&&&& &&&十八、贾谊 ………………………………………79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8&&& &&&&&&&&1、过秦论……………………………………79
2、※鱼我所欲也&&………………………39&&&& &&&&&&&2、论积贮疏…………………………………82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0&&&& &&&十九、刘安与《淮南子》 ………………………84
4、寡人之于国也& ………………………41&&&& &&&&&&&1、塞翁失马…………………………………84
5、齐桓晋文之事& ………………………42&&&& &&&&&&&2、共工怒触不周山…………………………85
6、庄暴见孟子& &………………………46&&&& &&&二十、司马迁与《史记》 ………………………85
7、孟子见梁襄王& ………………………47& &&&&&&&&&&1、鸿门宴……………………………………86
&&&&&&&&&&&&&&&&&&&&&&&&&&&&&&&&&&&&&&&&&&&&&& && (1)
2、细柳营& ……………………………89&&&&&&&&&& &&3、诫子书 …………………………………135
3、陈涉世家&……………………………90&&&&&&&& 三十一、陈寿与《三国志》……………………136
4、信陵君窃符救赵 ……………………93&&&&&&&& &&&&1、隆中对 …………………………………136
5、屈原列传&……………………………96&&&&&& &&三十二、邯郸淳与《笑林》……………………139
6、廉颇蔺相如列传 ……………………99&&&&& &&&&&&&1、楚人隐形 ………………………………139
7、报任安书(节选)…………………103&&&&&& &&&&&&2、执竿入城 ………………………………139
二十一、汉《乐府诗集》 …………………105&&&&&& &&三十三、李密……………………………………140
1、江南(江南可采莲)………………105&&&&& &&&&&&&1、陈情表 …………………………………140
2、敕勒歌………………………………106&&&&& &&&三十四、干宝与《搜神记》……………………142
3、木兰诗………………………………106&& &&&&&&&&&&1、干将莫邪 ………………………………142
4、陌上桑………………………………108&&&&& &&&三十五、王羲之…………………………………143
5、十五从军征…………………………109&&& &&&&&&&&&1、★兰亭集序 ……………………………143
6、长歌行(青青园中葵)……………109&&&&& &&&三十六、陶渊明& ………………………………145
7、子夜歌………………………………109&&&& &&&&&&&&1、※饮酒(结庐在人境) ………………146
8、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 110&&& &&&&&&&&&2、★归园田居(其一&#8226;少无适俗韵)……146
9、孔雀东南飞(并序)………………111&&& &&&&&&&&&3、归园田居(其三&#8226;种豆南山下)………147
二十二、刘向 ………………………………115&&& &&&&&&&&&4、★归去来兮辞 并序……………………147
1、晏子治东阿…………………………115&&& &&&&&&&&&5、※桃花源记 ……………………………149
二十三、《礼记》……………………………116&& &&&&&&&&&&6、五柳先生传 ……………………………150
1、大道之行也…………………………116&&&&&& &&三十七、谢灵运…………………………………151
二十四、王充 ………………………………117&&&& &&&&&&&&1、登池上楼 ………………………………151
1、订鬼 ………………………………118&&&&&& &&三十八、范晔与《后汉书》……………………152
二十五、班固与《汉书》 …………………119&&& &&&&&&&&&1、强项令 …………………………………153
1、苏武传………………………………119&&&&& &&&&&&&2、古文二则(四知/私心)………………154
二十六、《古诗十九首》……………………124&&& &&&&&&&&&3、乐羊子妻 ………………………………155
1、迢迢牵牛星…………………………125&&&& &&&&&&&&4、张衡传 …………………………………155
2、涉江采芙蓉…………………………125&&&&&&& &三十九、刘义庆与《世说新语》………………157
二十七、刘桢 ………………………………126&&&&& &&&&&&&1、《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 ……158
1、赠从弟(其二&#8226;亭亭山上松) ……126&&&&& &&&&&&&2、《世说新语》(咏雪) …………………159
二十八、曹操 ………………………………127&&&&&& &&&&&&3、周处 ……………………………………159
1、※观沧海……………………………127&&&&&&& &四十、谢朓& ……………………………………160
2、龟虽寿………………………………127&&&&& &&&&&&&1、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60
3、短歌行………………………………128&&&& &&&&四十一、陶弘景…………………………………161
二十九、曹植 ………………………………129&&&& &&&&&&&&1、答谢中书书 ……………………………161
1、七步诗………………………………129&&&&&& &&四十二、吴均……………………………………161
2、白马篇………………………………130&&&&& &&&&&&&1、山中杂诗 ………………………………162
三十、诸葛亮 ………………………………131&&&&&& &&&&&&2、与朱元思书 ……………………………162
1、※出师表& …………………………131&&&&&&& &四十三、郦道元…………………………………163
2、后出师表&&…………………………133&&&& &&&&&&&&1、※三峡 …………………………………163
&&&&&&&&&&&&&&&&&&&&&&&&&&&&&&&&&&&&&&&&&& &&(2)
&&&&&&&&&&&&&&&&&&&&&&&&&&&&& 第二集:唐代(618-907)
一、魏征 ……………………………………165&&&&&& &&&&&3、从军行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188
1、谏太宗十思疏& ……………………165&&&& &&&&&&&4、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188
二、王绩 ……………………………………167&&& &&&&&&&&5、闺怨 &……………………………………188
1、野望…………………………………167&&&& &&&十六、祖咏 ………………………………………189
三、骆宾王 …………………………………168&&&& &&&&&&&1、终南望余雪………………………………189
1、咏鹅…………………………………168&&&&&& &十七、高适 ………………………………………190
2、于易水送人…………………………168&&&& &&&&&&&1、别董大……………………………………190
四、李峤 ……………………………………169&&&&& &&&&&&2、蓟中作……………………………………190
1、风……………………………………169&&& &&&&&&&&3、★燕歌行…………………………………191
五、王勃 ……………………………………170&&&&& &&十八、李白 ………………………………………193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70&&&&& &&&&&&小学部分10首………………………………193
2、★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170&&&& &&&&&&&1、静夜思……………………………………193
六、杨炯 ……………………………………174&&&& &&&&&&&2、古朗月行(节选)………………………194
1、从军行(烽火照西京)……………174&&&&& &&&&&&3、望庐山瀑布………………………………194
七、贺知章 …………………………………175&&&& &&&&&&&4、赠汪伦……………………………………194
1、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175&& &&&&&&&&&5、独坐敬亭山………………………………195
2、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175&&&&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95
3、咏柳…………………………………176&&& &&&&&&&&7、早发白帝城………………………………195
八、张若虚 …………………………………176& &&&&&&&&&&8、秋浦歌……………………………………196
1、★春江花月夜………………………176&& &&&&&&&&&9、望天门山 &………………………………196
九、陈子昂 …………………………………177&&&& &&&&&&&10、夜宿山寺 ………………………………196
1、登幽州台歌…………………………178&&&& &&&&&&&初中部分15首………………………………197
十、张九龄 …………………………………178&&& &&&&&&&&11、客中作 …………………………………197
1、望月怀远& …………………………178&&&& &&&&&&&12、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97
2、荔枝赋并序…………………………179&&&&& &&&&&&13、子夜吴歌&#8226;秋歌…………………………198
十一、王之涣 ………………………………181&&&&& &&&&&&&14、子夜吴歌&#8226;冬歌…………………………198
1、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181&&&&&&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98
2、登鹳雀楼 &…………………………181&& &&&&&&&&&16、渡荆门送别 ……………………………199
十二、孟浩然 ………………………………182&&&&& &&&&&&17、※行路难(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199
1、春晓…………………………………182&&&& &&&&&&&18、峨眉山月歌 ……………………………200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83&&&&&& &&&&&19、春夜洛城闻笛 …………………………200
3、过故人庄 &…………………………183&&&& &&&&&&&20、送友人 …………………………………200
4、早寒江上有怀 &……………………183&&&&& &&&&&&2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01
5、宿建德江& …………………………184&&&& &&&&&&&22、月下独酌 ………………………………201
6、与诸子登岘山………………………184&&&&& &&&&&&23、将进酒 …………………………………202
7、岁暮归南山…………………………185&&& &&&&&&&&24、金陵酒肆留别 …………………………203
十三、王翰 …………………………………185&&&&& &&&&&&25、关山月 …………………………………203
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185&&&&& &&&&&&高中部分7首/篇……………………………204
十四、王湾 …………………………………186&&&&& &&&&&&26、※蜀道难 ………………………………204
1、※次北固山下 &……………………186&&&&&& &&&&&27、梦游天姥吟留别 ………………………205
十五、王昌龄 ………………………………187&&&&& &&&&&&28、哭晁卿衡 ………………………………206
1、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187&&&&& &&&&&&29、丁都护歌 ………………………………207
2、芙蓉楼送辛渐 &……………………187&&&&& &&&&&&30、越女词五首(其三) …………………207
31、越中览古 …………………………207&&&& &&&&&14、石壕吏……………………………………226
32、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208&&&& &&&&&15、羌村三首(之三)………………………227
十九、王维 …………………………………209& &&&&&&&&16、登楼………………………………………227
1、鹿柴 &………………………………209&&&& &&&&&高中部分11首 ………………………………228
2、竹里馆………………………………209&&&&&& &&&17、※登高……………………………………228
3、送元二使安西 &……………………210&&&&& &&&&18、月夜………………………………………228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10&&&&& &&&&19、蜀相………………………………………229
5、田园乐………………………………210&&&&&& &&&20、哀江头……………………………………229
6、鸟鸣涧………………………………211&&&&& &&&&21、又呈吴郎…………………………………230
7、相思…………………………………211&&&&& &&&&22、登岳阳楼…………………………………230
8、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211&&&& &&&&&23、兵车行……………………………………231
9、※使至塞上…………………………212&&&&&& &&&24、客至………………………………………232
10、终南别业 …………………………212&&&&&& &&&25、旅夜书怀…………………………………232
11、★山居秋暝 ………………………212&&&&&& &&&26、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233
12、积雨辋川庄作 ……………………213&&&&& &&&&2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 233
13、辛夷坞 ……………………………213&&&&& &&&&课外2首………………………………………234
14、送沈子福归江东 …………………214&&&& &&&&&28、曲江对酒(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234
15、观猎 ………………………………214&&&&& &&&&29、曲江对酒(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234
16、杂诗 ………………………………214&&&&& 二十五、岑参………………………………………235
1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15&&&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5
二十、崔颢 …………………………………216&&&& &&&&&2、逢入京使 …………………………………236
1、黄鹤楼………………………………216&&&&& &&&&3、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36
二十一、储光羲 ……………………………217&&&&&& &&&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237
1、田家杂兴八首(其二)……………217&&&&&& &&&5、山房春事 …………………………………237
二十二、常建 ………………………………218&&&&& 二十六、顾况………………………………………238
1、题破山寺后禅院……………………218&&&&&& &&&1、子规 ………………………………………238
二十三、刘长卿 ……………………………219&&&&& 二十七、刘方平……………………………………239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19&&&&& &&&&1、月夜 ………………………………………239
2、送灵澈上人…………………………219&&&&& 二十八、张志和……………………………………239
3、长沙过贾谊宅& ……………………220&&&& &&&&&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39
二十四、杜甫 ………………………………220&&&& &二十九、陆羽………………………………………240
小学部分8首 …………………………221&&&& &&&&&1、陆文学自传 ………………………………240
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221&&&& &三十、韦应物………………………………………242
2、赠花卿………………………………221&&& &&&&&&1、滁州西涧 …………………………………242
3、江南逢李龟年 &……………………222&&& &&三十一、卢纶………………………………………243
4、春夜喜雨……………………………222&&&& &&&&&1、塞下曲(六首之二& 林暗草惊风) ……243
5、绝句(迟日江山丽)………………222&&&&&& &&&2、塞下曲(六首之三& 月黑雁飞高) ……243
6、江畔独步寻花(七首其二黄师塔前江水东)223&&&&&&&&3、晚次鄂州…………………………………244
7、江畔独步寻花(七首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223&&& &三十二、李益…………………………………244
8、前出塞(挽弓当挽强)………………223&&&&&& &&&1、塞下曲 ……………………………………244
初中部分8首 …………………………224&&&&&& & &&2、夜上受降城闻笛 …………………………245
9、水槛遣心(其一)…………………224&&&& &三十三、孟郊& ……………………………………245
10、※望岳 ……………………………224&&&&&& &&&1、游子吟 ……………………………………245
11、※春望 ……………………………225&&&&&& &&&2、游终南山 …………………………………246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5&&&&&&& &&3、烈女操 ……………………………………246
1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6&&&&& &&&&4、登科后 ……………………………………247
三十四、杨巨源 ……………………………247&&&&&& &&&&&&4、暮江吟 …………………………………273
1、城东早春……………………………247&&&& &&&&&&&&5、夜雪 ……………………………………273
三十五、张籍 ………………………………248&&&&& &&&&&&&6、卖炭翁 …………………………………274
1、节妇吟………………………………248&&&&&& &&&&&&7、※观刈麦 ………………………………274
2、酬朱庆馀……………………………248&&&&&& &&&&&&8、※钱塘湖春行 …………………………275
3、秋思…………………………………249&&&& &&&&&&&&9、望月有感 ………………………………275
三十六、朱庆馀 ……………………………249&&&&& &&&&&&&10、※琵琶行(并序)……………………276
1、近试上张籍水部……………………249&&& &&&&&&&&&11、轻肥……………………………………278
三十七、王建 ………………………………250&&&&& &&&&&&&12、花非花…………………………………279
1、新嫁娘………………………………250&&&&&& &&&&&&13、杜陵叟…………………………………279
2、雨过山村……………………………250&&&&&& &&&&&&14、问刘十九………………………………279
三十八、崔护 ………………………………251&&&&&& &&&&&&15、梦微之…………………………………280
1、题都城南庄…………………………251&&&&& &&&&&&&16、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280
三十九、韩愈 ………………………………252&&&&& &&&&&&&17、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280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52&&&&& &&&&&&&18、长恨歌…………………………………280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52&&&&&& &&&&&&19、大林寺桃花……………………………283
3、葡萄…………………………………253&&&&& &&&&&&&20、与微之书………………………………283
4、马说…………………………………253&&&&& &&&四十三、柳宗元…………………………………285
5、※师说………………………………254&&&& &&&&&&&&1、江雪 ……………………………………285
6、《张中丞传》后叙 …………………256&&&& &&&&&&&&2、渔翁 ……………………………………285
7、原毁…………………………………258&&& &&&&&&&&&3、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86
8、进学解………………………………259&&&& &&&&&&&&4、黔之驴 …………………………………286
9、祭十二郎文…………………………261&&&& &&&&&&&&5、小石潭记 ………………………………287
四十、李绅 …………………………………264&&&&& &&&&&&&6、捕蛇者说 ………………………………288
1、锄禾(锄禾日当午)………………264&&&&& &&&&&&&7、童区寄传 ………………………………289
2、古风(春种一粒粟)………………265&&&&& &&&&&&&8、段太尉逸事状 …………………………290
3、蚕妇(宋&#8226;张俞) …………………265&&&&& &&&&&&&9、小石城山记 ……………………………293
四十一、刘禹锡 ……………………………265&&&&& &&&&&&&10、鞭贾……………………………………294
1、竹枝词………………………………266&&&&&& &&&&&&11、愚溪诗序………………………………295
2、乌衣巷………………………………266&&&&&&& &四十四、贾岛……………………………………297
3、望洞庭………………………………266&&&&&& &&&&&&1、寻隐者不遇 ……………………………297
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267&&&&&& &&&&&&2、题李凝幽居 ……………………………297
5、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267&&&&&& &&四十五、张继……………………………………298
6、醉赠刘二十八使君…………………267&&& &&&&&&&&&1、枫桥夜泊 ………………………………298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68&&&& &&&&四十六、韩翃……………………………………298
8、※陋室铭 &…………………………268&&& &&&&&&&&&1、寒食 ……………………………………298
9、秋词(其一)………………………269&&&& &&&&四十七、元稹……………………………………299
10、石头城 ……………………………269&&& &&&&&&&&&1、菊花 ……………………………………299
11、赏牡丹 ……………………………270&&&& &&&&&&&&2、行宫 ……………………………………299
12、西塞山怀古 ………………………270&&&& &&&&&&&&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300
13、戏赠看花诸君子 …………………271&&&& &&&&&&&&4、得乐天书 ………………………………300
14、再游玄都观 ………………………271&&&& &&&&&&&&5、梦微之(白居易) ……………………300
四十二、白居易 ……………………………272&&& &&&&&&&&&6、酬乐天频梦微之 ………………………301
1、赋得古原草送别……………………272&&&&& &&&&四十八、胡令能 ………………………………301
2、池上& ………………………………272&&&& &&&&&&&&1、小儿垂钓………………………………301
3、忆江南(江南好)…………………273
四十九、李贺 ………………………………302&&&&&& &五十四、高骈……………………………………323
1、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302&&&&&&& &&&&&&1、山亭夏日 ………………………………323
2、※雁门太守行………………………302&&&&&& &五十五、曹松……………………………………323
3、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303&&&&& &&&&&&&&1、己亥岁(二首之一) …………………324
4、南园(十三首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303&&&&& &&&五十六、林杰……………………………………324
5、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303&&&&& &&&&&&1、乞巧 ……………………………………324
6、李凭箜篌引…………………………304&&&&&& &五十七、罗隐……………………………………325
7、致酒行………………………………305&&&& &&&&&&&1、蜂 ………………………………………325
五十、杜牧 …………………………………306&&&&&& &&&&&2、感弄猴人赐朱绂 ………………………325
1、山行…………………………………306&&&&&& &&&&&3、西施 ……………………………………326
2、清明…………………………………306&&&&&& &五十八、章碣……………………………………326
3、江南春………………………………307&&&&& &&&&&&1、焚书坑 …………………………………326
4、秋夕…………………………………307&&&&&& &五十九、韦庄……………………………………327
5、※赤壁………………………………307&&&& &&&&&&&1、金陵图 …………………………………327
6、※泊秦淮……………………………308&&&&& &&六十、聂夷中……………………………………328
7、早雁 &………………………………308&&&& &&&&&&&1、伤田家 …………………………………328
8、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309&&&&& &&六十一、杜荀鹤…………………………………329
9、题乌江亭……………………………309&&&& &&&&&&&1、小松 ……………………………………329
10、遣怀 ………………………………309&&&&& &&六十二、郑谷……………………………………329
11、寄扬州韩绰判官 …………………310&&&& &&&&&&&1、淮上与友人别 …………………………329
12、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310&&&&& &&&六十三、王驾……………………………………330
13、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310&&&&&&&&& &1、雨晴 ……………………………………330
14、※阿房宫赋 ………………………311&&&&& &&&&&&&2、社日……………………………………330
五十一、温庭筠 ……………………………313&&&& &&&六十四、吕岩……………………………………331
1、商山早行……………………………313&&&&& &&&&&&&1、牧童……………………………………331
2、望江南………………………………313&&&&&&& 六十五、黄巢……………………………………331
3、过陈琳墓……………………………314&&& &&&&&&&&1、题菊花 …………………………………331
4、菩萨蛮………………………………314&&&&& &&&&&&2、赋菊 ……………………………………332
5、利州南渡……………………………315&&&&& &&&&&&3、附:《水浒传》第39回宋江诗(心在山东
五十二、陈陶 ………………………………316&&&&&& &&&&&身在吴)……………………………………332
1、陇西行………………………………316&&&&&&& 六十六、秦韬玉…………………………………332
五十三、李商隐 ……………………………316&&&&& &&&&&&1、贫女 ……………………………………332
1、乐游原(节选)……………………317&&&&&& &六十七、李煜……………………………………333
2、※夜雨寄北…………………………317&&&& &&&&&&&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333
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318&&&&&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34
4、※锦瑟………………………………318&&&&& &&&&&&3、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334
5、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319&&&&&& &&六十八、李朝威…………………………………335
6、贾生…………………………………319&&& &&&&&&&&1、柳毅传(节选)……………………335&&&&
7、柳……………………………………320&&&& &&六十九、无名氏 …………………………………338
8、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320&&&&&&& &&&&1、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 …………338
9、蝉……………………………………321& &&&&&编后语&& …………………………………………339
10、李贺小传 …………………………321
&& 附:①题目前有※为广东高考背诵篇目(文言文18篇,诗词曲42首)
&&&&& &②题目前有★为2011年广东高考新增背诵篇目(文言文4篇,诗词曲6首)
&&&&&&&&&&&&&&&&&&&&&&&&&&&&&&&&&&&&&&&&&&&&&& & (6)
701761721他不仅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善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5]上。
           (2006)
注释:〔鹿柴(zhài)〕辋川的地名。柴,一作“砦”。  〔但〕只。  〔返景〕夕阳反照的光。景,通“影”,日光。  〔复〕又。  〔苔〕读tái。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6]。
                      (2008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
注释:〔竹里馆〕是诗人在辋川的别墅二十景之一。这首诗是《辋川集》组诗之一,写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悠闲自在。  〔幽篁(huánɡ)〕幽静的竹林。  〔复〕又。  〔啸(xiào)〕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深林〕幽深的竹林。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的朋友,姓元,排行第二。〔使〕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题目一作《渭城曲》。  〔渭(Wèi)城〕秦代京都咸阳旧址,汉时改称渭城。  〔浥(yì)〕沾湿,润湿。〔客舍〕旅馆,店舍,作者与元二饯别之处。  〔更〕再,更加。  〔故人〕老朋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3]少一人。
                          
&& &&&&&&&&&&&&&&&&&&&&&&&&&&&&&&&&&(1997年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
注释:〔山东〕华山以东,指作者故乡蒲州。  〔异乡〕指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茱萸(zhūyú)〕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重阳登高将茱萸插在头上,说是可以避邪(xié)。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006年语文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
注释:〔朝〕读zhāo。  〔眠〕读mián。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987年人教版初中第一册)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这首诗描写山中春夜的静谧和迷人的声色。涧(jiàn),山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987年人教版初中第一册)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诗中抒写了眷念朋友,珍重友谊的感情。  〔红豆生南国〕红豆产于南方。红豆,产于岭南,木本蔓生,干高丈余,秋开小花,冬春结实如豌豆,色鲜红夺目。相传古时有人死在边疆,其妻哭于树下而卒,化为红豆,所以又叫“相思子”。这里红豆是赤诚友爱的象征。     〔撷(xié)〕摘。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987年人教版初中第三册)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这首诗描写辋川秋日傍晚的幽美风景和裴迪的隐居生活。辋(Wǎnɡ)川,地名,在陕西省蓝田县辋谷川口,作者晚年隐居在这里。裴(Péi)迪,作者的好友,他常跟作者“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潺湲(chányuán)〕水流动的样子。  〔墟里〕村落。  〔复值接舆醉〕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复,又。值,赶上、碰到。接舆,春秋时楚人陆通的字,因不愿做官,假装疯狂,当时人们叫他“楚狂”。这里用来比拟裴迪。  〔狂歌五柳前〕在我面前放声高歌。五柳,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这里王维以“五柳先生”自况。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0]。
                    && (2003年语文出版社初中九年级上册)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使,出使。  〔单车〕轻车简从,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过居延〕即“过居延属国”。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过,拜访、探望。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jì)〕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长官,这里借指河西节度使。  〔燕(Yān)然〕杭爱山的古名,在今蒙古国境内,这里指边防前线。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2002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终南别业,建于终南山上的别墅。终南山即陕西南部的秦岭,其主峰在陕西长安县南。  〔中岁〕中年。  〔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边缘,旁边。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叟(sǒu)〕老翁。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必修三)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00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选修一)
注释:选自(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辋(Wǎnɡ)川庄〕是王维的隐居之地,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  〔藜(lí)〕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可食。  〔饷(xiǎnɡ)〕用酒食等款待,此指送饭。  〔菑(zī)〕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指一般田地。   〔朝槿(zhāojǐn)〕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暮谢,古人以之为事物短暂的象征。   〔露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意谓我早已随缘任适,于人无碍,与世无争,还有谁会猜忌我呢?我可以免除烦恼而耽于山林之乐了。野老,作者自谓。争席罢,意思是不与人争夺地位。海鸥相疑,《列子·黄帝》载,某人常在海边和海鸥一起玩耍,后来他父亲知道了,要他把海鸥捉回来。第二天他到海边去,海鸥见了他,就只在空中飞而不下来。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00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选修一)
注释:辛夷坞(wù)是辋川庄的一个地名。  〔木末芙蓉花〕木末,树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辛夷花颜色及形状近似荷花箭)。  〔涧户〕崖谷山涧像门户一样相对,或指涧中的居室。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200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选修一)
注释:沈子福,作者的朋友。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以下南岸地区。这首诗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罟(ɡǔ)师〕渔人,这里指船夫。罟,网的通称。  〔临圻(qí)〕地名,指友人所去之地。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200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选修一)
注释:〔角弓鸣〕劲风吹动弓弦发出的声音。角弓,用兽角为饰的弓。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今西安西北,渭水北岸。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因草枯而猎鹰很快发现猎物;因雪尽,主人追踪而至便觉格外轻快。  〔忽过新丰市,还(xuán)归细柳营〕写速度之快。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南,古代盛产美酒。还,随即、立刻。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汉代周亚夫屯兵之处,此借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手”,此隐用其事以赞美将军。雕,一种猛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课外)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   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200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选修二)
注释:选自《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裴(Péi)迪,关中(今陕西关中)人,王维好友。早年曾和王维隐居终南山,晚年又和王维在辋(Wǎnɡ)川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秀才,唐代对未中进士者的通称。  〔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故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区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此指王维晚年隐居的辋川,在今陕西蓝田辋谷川口一带。过,过访、游览。  〔温经〕温习经书。经,儒家经书。  〔猥(wěi)〕鄙,自我谦称。  〔憩(qì)感配寺〕憩,休息。据《旧唐书》载,蓝田有化感寺,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北涉〕向北渡过。北,方位名词作状词,向北。涉,渡过。〔玄(xuán)灞〕深青色的灞水。玄,黑色,指水色深绿近黑。灞,灞水,在长安附近,源出蓝田,北流入渭水。  〔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辋水沦涟〕辋川水微波荡漾。辋水,即辋川,也称辋谷水,在蓝田南。沦涟,水起微波涟涟。  〔与月上下〕指水月相映,月光随波荡漾。  〔寒山远火〕冬天远处的山火。  〔夜舂   (chōnɡ)〕晚上捣谷。  〔疏钟〕稀疏的钟声。  〔曩(nǎnɡ)昔〕从前,往昔。  
〔仄(zè)径〕狭窄的小路。  〔蔓发〕蔓延生长。  〔轻鯈(tiáo)〕又称白鲦,鱼名,一种银色小鱼,游动轻捷。  〔矫〕举。  〔青皋(ɡāo)〕青草地。皋,水边高地。  〔朝雊(zhāoɡòu)〕早晨野鸡的鸣叫声。雊,野鸡的鸣叫声。  〔天机清妙〕指裴迪天性高洁超尘。天机,天性。清妙,指清新脱俗。  〔不急之务〕不急的事,闲事。指游赏山水。  〔是中〕这中间,其中。  〔无忽〕不要忽略,不要忘记。  〔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你处之便捎去这封信)。黄檗,落叶乔木,果实、茎内皮均可入药,茎内皮为黄色,可作染料。  〔不一〕不一一详述。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  〔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居住在辋川,过着半吏半隐的生活,故自称“山中人”。
附注:①教材“比涉玄灞”。 ②注释檗(niè)
附:王维名句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万字,其中第一、二集(先秦至唐代)为上册,第三、四集(宋代以后)为下册。内容由简介、正文、注释三部分组成。简介含作者生平、作品、贡献及后人评价等内容,所谓知人须论世、品文先读人;正文忠实原著,文末标明出处;注释在原著注释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内容。若在某句中需补注字词,有时会把原标注序号后移,使该序号包含该句中多个字词的注释。在注释中,还修正了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差错。
请发E-mail:    ywqyyt@163.com 
copyright xnyz-200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古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