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20世纪年代30年代中期外国游客可以在苏联看到这样的场景外国资本家在苏联从事中小企业

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_百度知道
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l.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30年代苏联主要以外国商号和工程师、专家为媒介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工艺,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pp.1-2)1929年10月,苏联政府批准七十多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美国占55个,为苏联接受援助项目的 78%〔2〕(p.207)。1930年执行的 104个技术援助协议中,约有84个是和美国、德国公司签订的。年间,苏联和外国公司之间约有200个技术援助协议在执行中〔1〕(p.16)。可以说,30年代苏联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1944年6月,斯大林就曾经告诉美国人,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1/3是在德国、法国、英国、瑞典、意大利、捷克、丹麦、芬兰和日本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
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钢铁厂和札波罗热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其中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是以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美国钢铁公司的格里工厂为模型设计的,而其余20个原有的钢铁厂也在外国的帮助下进行了技术改造。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是30年代初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的新厂,而莫斯科和雅罗斯拉夫尔这两个老厂则是得到了扩充,用新的外国工作母机全部重新装备。这三个厂加上1940年开工的一个较小的莫斯科装配厂,构成了二战前苏联汽车工业。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整套建于美国,再拆运至苏联的,约有80家美国厂商为该厂制造了所有设备,并由美国人及德国人在苏联加以组装。哈尔科夫拖拉机厂也是由外国援建的,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在飞机和发动机的生产方面,美国供应苏联飞机或飞机附件,并给予技术援助。
苏联除了在重工业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外,同时在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大量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例如,苏联的棉织品的生产是在德国的援助下重振旗鼓的,并由美国大通银行提供资金输入美国原棉。后来,苏联产棉集中地区土尔克斯坦和外高加索的土地灌溉工程,曾得到担任过巴拿马运河建设顾问和美国农垦局局长的著名灌溉工程师戴维斯的帮助。戴维斯早在1913年就已经勘测过灌溉中亚细亚的“饥饿草原”卡拉甘荒地的可能性,并建议俄国当局进行更深入的勘测和设计工作。1929年6月,他被邀请到莫斯科并被告知,他的计划已在进行。他留下来,担任苏联棉花总管理局的总顾问,负责中亚细亚灌溉计划的整个工程。
2.引进西方的技术人员和专家。
苏联在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亦大量引进西方技术人员和专家。“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导,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另一个苏联文件报导,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约有400-500名美藉芬兰人在苏联工作。在1932年,有200名德国人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和专家于不同时期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作过。1933年前英国大都会——维克公司有350名建设人员在苏联工作。
3.引进资金,解决资金困难。
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很难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贷款。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危机发生以后,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1937年又增加至3.5亿里拉。德国、瑞典、丹麦、挪威大都提供了这类信贷。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1939年8月,纳粹德国与苏联又签订了一项贸易协定,贷款给苏联以进口德国的设备。莫洛托夫说:“这种协议对我们有利,因为它的信贷条件(7年期限)使我们能够订购到我们迫切需要的、额外的大量设备。”〔1〕(p.3)这些信贷的获得解决了苏联进口设备的资金问题,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1925 年12 月俄共(布)“十四大”通过了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确定把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装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装备的国家。 年,是苏联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在此期间,一方面进行工业建设,另一方面探索工业化的道路,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政策问题上,党内进行了不同意见的争论,最后确立了斯大林的主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实行高积累、高速度,迅速消灭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1927 年12 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指示”的决议,指出计划应注意消除国民经济中的不平衡现象,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但强调高速发展重工业。根据决议精神,并考虑到某些无法预测的客观条件,国家计委起草了两个“一五”计划()的方案即最高方案(又称最佳方案)和最低方案(又称初步方案)。最高方案比最低方案的指标高20%。在领导机关审查讨论时,布哈林、李可夫等人赞成最低方案,主张工农业的均衡发展,但遭到斯大林的批判。1929 年4 月,党的第十六次代表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最高方案,5 月经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计划规定,国民经济总投资为6469500 万卢布。经过苏联人民的艰苦努力,“一五”计划提前9 个月完成。1932 年工业总产值比1928 年增长了102%,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70.7%,但消费资料生产只完成计划的73.5%,农业产量下降到历史上最低水平。从1933 年起开始实施“二五”计划()。计划规定国民经济总投资为1375 亿卢布,并要完成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考虑到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计划把发展轻工业放在重要地位。计划规定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5%,其中轻工业为18.5%,重工业为14.5%。“二五”计划也提前9 个月完成。在“二五”计划期间有4500 个工业企业投入生产,工业产量比1932 年增加120%。但由于种种原因,轻工业和农业分别只完成计划的85.4%和76.9%,而重工业完成121.3%,因此农轻重比例失调情况没有解决。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消灭了工业中的非社会主义成份,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由原来的世界第五位和欧洲第四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和欧洲第一位。
工业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_两个苏联_20世纪30年代旅苏游记中的苏联形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5页免费20页免费56页免费11页¥3.005页¥2.00 8页免费8页免费6页免费5页免费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8页免费13页4下载券4页4下载券3页免费
_两个苏联_20世纪30年代旅苏游记中的苏联形象|_​两​个​苏​联​_0​世​纪0​年​代​旅​苏​游​记​中​的​苏​联​形​象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有利国际条件_百度知道
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有利国际条件
20世纪30年代正是经济危机等腔辟肯转厩辨询玻墨,当时的资本主义强国忙于挽救各国经济,而无暇顾及刚刚经过十月革命成立的苏联。 当时刚刚成立不久,急需各类人才,而经济危机中很多国家的技术人才失业,为了缓解失业压力各国对苏联引进人才表示默认。
其他类似问题
工业化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2.引进西方的技术人员和专家。 3.引进资金,解决资金困难。 4. 苏联政府抓住时机正确决策。 5.苏联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第一,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领导;第二,自1930年以后,苏联将租借外国企业的方式,改为以技术援助为主,购买成套设备或招请外资包建的方式;第三,在外国建立贸易机构和银行等,以这些机构作为引进技术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第四,请外国公司设计工厂或聘请外国专家作为顾问,进行咨询或现场指导;第五,广泛派出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和学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或搜集技术情报;第六,建立情报机关,系统地搜集整理外国的经济和技术资料. 3.西方国家对商品和资本市场的需求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纪年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