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赤道那海在海鲜高端食材有哪些餐饮品牌中有哪些独树一帜的特色?

地中海气候特征范文第1篇
摘要:区域地理既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笔者认为学习区域地理只要能抓住位置特点、掌握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点的成因、对比区域差异这几个节点,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能力将大大提高。
关键词:位置特点;区域特征;成因;差异
区域地理既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又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出现定不了位或定位不准确的情况,造成对区域图文材料信息不能综合利用分析,答题无从下手胡编乱造。在教学中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能力呢?笔者认为学习区域地理只要能抓住位置特点、掌握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点的成因、对比区域差异这几个节点,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位置特点
区域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掌握其特点是关键。因为纬度位置决定了它的热量带,根据海陆位置可推断其降水量的多与少、海运是否方便等。
例如:日本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中纬度位置,属北温带,因此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从海陆位置看,隔日本海,中国黄海、东海与亚洲大陆相望,距海近因而降水丰富,从相对位置看,位于太平洋西北部,因此海洋性特征明显,与同纬度亚洲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由于海岸线曲折,因此多优良港口,海运发达且便宜。
二、掌握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其中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等方面去了解;人文地理特征则从工业、农业、交通、旅游、人口……等方面去分析。要善于总结和提炼每个区域典型的区域特征和区域问题,并注意具有世界意义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根据区域图文材料信息,重点了解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程度,以此判断地形类型,如下图:
基本地形类型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海拔 大于500 大于500 小于500 小于200
地面起伏 地面起伏不大,边缘较陡 大 小 平坦或者起伏很小 四周高中间低
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推断温度、降水。
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以温度定带、以降水定性,最低月均温在15℃以上的,则为热带,最低月均温在0℃以上的,为亚热带,最低月均温低于0℃的,则为温带或寒带,全年降水较均匀的为热带雨林或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为热带草原、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的为地中海式气候,全年降水较少的为热带沙漠或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流特征:掌握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冰期等;水系特征包括河流流程、河床深浅、河道宽、河流落差等;结合土壤、光热条件推断具备什么样的农业区域条件、电力是否充足、交通是否便宜等。
例如:日本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2.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3.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4.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湾;5.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6.森林地热资源丰富;7.矿产资源贫乏。
日本人文地理特征:1、地狭人稠,劳动力素质高;2、由于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对外依赖性强,以加工贸易经济为主;3、工业临海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4、农业单产高渔业发达。
4.土壤、植被。
三、分析特点成因
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与它所处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是在各种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区域特点的成因时,一定要抓住它的位置特点进行推导,并联系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综合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分析地形、地势特征,主要让学生通过分层色地形图或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地势的高低起伏,地形类型的分布结构总结主要的地形特征。如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丘陵描述为主。利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表现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板块构造图考察,要让学生掌握板块边界及板块内部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地貌。
2.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气候特征的分布主要通过各类图形来总结,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的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其成因,主要让学生分析太阳辐射状况,大体上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大气环流中的气压带和风带中的气压带影响降水,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来自海洋的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温暖湿润,若被抬升会形成降水,来自陆地的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寒冷干燥。
例如:我国西北干旱的原因,由于地处内陆,东西距离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不能到达这里,因此降水少。气候干旱使地表景观表现为:1、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沙滩广大;2、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3、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4、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我国西北干旱的区域特征。
3.根据自然条件特征分析人口、城市等分布状况。在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区,若该区域在中纬度大陆的西岸,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是人类生存的理想场所,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4.分析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有区域性。主要是在不同的区域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地形条件、光热条件、水源土壤条件、社会需求、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条件的不同。位于美国中部的大平原上谷物农业具有优越的区域条件,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充足的水源,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等。
5.分析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要根据区域中的资源、人口、交通、科技、市场等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发挥优势,协调解决其不良的条件,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6.分析交通运输区位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交通运输的建设又要受到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为此,在交通运输的建设中要考虑区位条件,社会经济的需要,技术条件的支撑,自然条件的限制。
四、对比区域差异地中海气候特征范文第2篇
一、命题趋势
高考对气候的直接考查很少,但非常注重对气候的综合分析,命题的方向主要有:
1.从气候的要素入手,考查气温、降水。命题形式主要有:通过等值线、分层设色地图、统计图等考查气候分布特点、影响因素、特征差异等。
2.区位分析中突出气候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的影响。如农业区位分析中,要求描述气温、昼夜温差、光照如何、降水多少及变化,甚至要从农作物的生长期考虑这些要素的分配等。
3.气候影响分析:气候对地形、河流、土壤、植被的影响。例如,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从而影响水能开发、流域整治、可持续发展战略。气候对人文地理要素也有重要影响,如区位分析中要考虑气候因素的作用。
4.气候影响下的天气特征描述与分析。如描述阿拉伯半岛的天气特征,我们就需要在了解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5.以气象灾害为背景对灾害原因探讨分析。如西南旱灾、北方旱灾等。
二、网络构建
三、重点剖析
1.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和植被等,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海陆差异的影响:①因热力性质不同,陆地比海洋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要大。②海陆位置不同的地区水热状况存在差异。(2)洋流的影响:暖流对大气底部有加热作用,降水较多;寒流对大气底部有冷却作用,降水偏少,但易形成雾。(3)地形的影响: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温度低;坡向对降水也有很大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不同性质的地面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影响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2.亚洲南部和东部季风气候的特征、成因和分布。
3.热带草原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都是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区处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该地区,高温多雨;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东北信风带(低纬信风带)控制该地区,高温少雨。地中海气候区处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北半球为例,冬季该地区受中纬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其影响。(1)锋面雨带的形成: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干冷气流相遇,在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2)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副高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北移快――北涝南旱;副高势力弱则相反)。5月份,雨带位于华南,北方春旱;6月份,雨带在江淮之间徘徊不前,形成梅雨;7、8月份,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北方地区进入雨季,江南地区伏旱;9月份,锋面雨带开始快速南撤;10月份,雨带撤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3)影响: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降水量地区差异大;锋面雨带经过地区降水量大,导致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并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和江淮地区的梅雨、伏旱等灾害性天气;雨带的反常移动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许多地区旱涝灾害频发。
5.气候的成因与分布(如下图所示)。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关系
6.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对于气候类型,我们通常用“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来判断,即依据试题所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来判断气候类型。但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还要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7.气候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1)对河流的影响:气候影响河流水源补给类型、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影响河流类型和湖水盐度。(2)对地形、地质、地貌的影响:两极或高山地区,由于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山岳冰川的存在,会形成冰川侵蚀地貌、冰川沉积地貌。降水多且集中的地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降水极少的地区易形成荒漠景观。(3)对植被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气候,就有什么样的植被与之相适应。气候影响植被的长势,如赤道地区热量和水分丰沛,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气候区水分过于不足,形成了荒漠。(4)对土壤的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5)对资源的影响:气候间接影响矿产资源的形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都是地质历史时代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而且气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四、典例分析
1.同一种气候类型的内部差异。
例.(2013年高考上海地理卷)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1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1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参考答案:11.D 12.B
解析:里斯本与雅典同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第11题,从气温分布来看,雅典夏季的气温要高于里斯本。位于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更容易受到加那利寒流的影响,故其夏季气温要偏低。第12题,从年降水量上看,里斯本的降水量明显高于雅典,两城市的降水都是由冬季的盛行西风带来的,西风从大西洋带来丰富的水汽,但相比之下,里斯本更容易受到大西洋的影响,且强度大、降水多。
2.从气候的要素出发,分析其影响因素。
例.(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7题。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参考答案:6.C 7.A
解析:本题以等温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搭建的是气候与地形的联系,考查考生依图进行联系与分析的能力。第6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信息,可知该地区为台湾岛的部分地区。从图中等温线的整体分布看,主要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且在岛屿中部闭合,联系台湾山脉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可推断,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7题,首先台湾的降水类型主要是夏季的锋面雨,对台湾各地的影响基本是均衡的。其次有岛屿东部夏季风山地迎风坡的地形雨和岛屿西部冬季风山地迎风坡的地形雨。再次为夏季的台风雨。台风是天气现象,对各地降水的影响是随机的,所以该题比较的主要是地形雨对各地的不同影响。③地在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多地形雨;②地和④地在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地形雨;①地气温高,海拔低,为岛屿西部沿海平原地区,无地形雨,年降水量最少。
3.气候特征的描述与综合分析。
例.(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解析:试题通过考查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间接考查考生对气候特征的描述与成因分析。从等降水量线来看,美国西部年降水量在空间上表现为西多东少,且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原因是:一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故降水整体上由沿海向内陆递减;二在西北部受山间高原盆地地形影响,降水的空间差异较大。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甲城比乙城冬季气温高,说明在地形影响下受寒潮影响小;甲城夏季气温比乙城低,主要是因为流经沿海地区的洋流性质不同。故两城市中,甲城气温年较差要小。
参考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较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五、创新演练
右图为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为16℃~21℃,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落叶等现象,受环境的影响明显。选择常见、自然生长的植物,各地按统一方法同时对植物的展叶、开花等现象进行观测。这些植物展叶、开花开始时间的早晚主要可以反映冷暖状况。读下表,完成3~4题。
北京、呼和浩特市区春季各种树木发芽期的对比表
3.影响表中同一树种在两地春季发芽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的最大因素是
( )
A.地势高低 B.纬度位置 C.距海远近 D.人类活动
4.据表中信息分析,此三种树木( )
A.在北京,秋季落叶开始时间最早的应是山桃
B.秋季落叶开始时间呼和浩特均早于北京
C.秋季落叶开始时间呼和浩特均晚于北京
D.生长期长度呼和浩特均长于北京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5~7题。
5.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6.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7.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
下图中M地季节性受到盛行西风影响,N地常年受到盛行西风影响,M、N两地西侧均为海洋。读图完成8~9题。
8.N地最可能是( )
A.惠灵顿 B.伦敦 C.开普敦 D.雅典
9.M地近地面的盛行风向和自然带分别是( )
A.东北风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东南风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西北风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西南风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对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盛行西北风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
D.30°~40°盛行西南风
11.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7月份 夏季
B.乙表示7月份 夏季
C.甲表示9月份 秋季地中海气候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考地理试题 区域地理 复习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近年来高考试题有很多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如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36题、卷Ⅱ第36题,广东单科高考第33题,北京文综高考卷第36题,安徽文综高考卷第33题等。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树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复习中应以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指导,重视对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中。下面我谈谈在区域地理复习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突出区域定位,建立空间概念
高考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注记(如湖泊、河流等)的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在解答试题中,区域定位往往是解开试题的第一道门槛,在此前提下再进一步考查学生对该区域重要原理和规律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为使学生越过这个门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运用地图,“认识”区域。通过读、填、绘图训练,把地理知识落实在相应图形,努力做到“心中有地图”。训练中要注意区域定位训练。
1.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理事物而创设的一个球面坐标体系,通过经纬网能十分准确地确定地理区域的位置,从而为正确解题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经纬度都记牢,因此掌握几条关键的经纬线和主要区域、国家的经纬度范围再由此推出大致的地理位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1)经线:根据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就可确定是东半球(亚、非、欧、大洋洲)还是西半球(南、北美洲),除此以外,还需掌握其它几条较具代表性的经线,如0°经线、30°E、60°E、90°E、120°E、150°E、180°、150°W、120°W、90°W、60°W、30°W通过的地形区、国家(行政区)、河流、海洋、城市等地理事物。如30°E: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东侧)、莫斯科(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主要的气候有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30°N、60°N、30°S纬线通过的地形区、国家(行政区)、河流、海洋、城市等地理事物。如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马来群岛、亚马逊平原;主要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3)主要区域、国家的经纬度范围:如南亚大致在60°E―90°E附近、10°N―30°N附近,中亚大致在50°E―80°E附近、40°N―50°N附近,日本大致在130°E―145°E附近、30°N―45°N附近,等等。
(4)重要(特殊)地理事物的经纬度:如北京(40°N,116°E)、巴拿马运河(10°N,80°W)、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20°E、0)、秦岭(32°N―34°N附近)。
2.轮廓定位。
包括海陆、行政区、地形区等形状特点来确定相应地理位置。不同地区的行政区域,海陆轮廓、地形单元的形状千差万别,各有特色,对各种类型的轮廓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重要轮廓的鲜明特点就能快速、有效地判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轮廓定位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又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一些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等)、海峡、河流、山脉等也要关注。
3.特征定位。
根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文字资料、图例、注记等进行区域定位。
二、理清复习思路,构建知识体系
区域地理复习有规律可循,即通常所说的“地理八股”。区域地理特征往往从自然地理特征到人文地理特征。其中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在此基础上运用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综合。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如日本:
三、突出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
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基础。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复习时不要死记硬背。区域特征首先要抓住影响区域的主导因素,归纳出区域最具特色的特征。如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欧洲西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赤道横贯大陆中部,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其次要理清知识头绪,抓住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是地理学科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如青藏地区的知识网络:
又如复习西亚和北非,有两条主线:①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气候特点(高温干旱)农业生产特点(畜牧业和灌溉农业);②自然资源(石油)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
一个具体地区形成了其区域特征,而不同的区域之间其特征存在着差异性或相似性。两个不同区域间其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一般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区域对比”是目前高考能力考查的一种重要模式。对比分析、抓区域差异还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与效果,进一步巩固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区域比较的着眼点是区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上,也表现在对资源开发、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的影响上。在复习时进行区域对比应注重以下方面。
1.轮廓相似区域的比较。如智利和越南,非洲和南美洲,巴西和印度,英吉利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2.地表形态相似区域的比较。如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南美洲地形和北美洲地形。
3.气候特征及自然带相似区域的比较。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比较,中亚与撒哈拉沙漠气候的比较。
4.区域综合特征相似区域的比较。如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日本与英国的比较等。
5.相邻区域的比较。如日本与蒙古气候的比较。
6.特殊线路连接的两个区域的比较。如亚欧大陆桥东西桥头堡的比较。西气东输起点与终点的比较。
7.区域特征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区域的比较。如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比较,西欧与北非的比较等。
四、运用高中地理原理,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从近年的地理高考题可以看出,区域地理所占比重较大,但区域地理主要是作为命题背景和切入口,对于地理事实往往要求利用高中地理的原理加以解释和分析。因此在区域地理复习中首先要在具体的区域地图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例如,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因此,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巩固东南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其次要注重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与高中地理原理之间的有效结合,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如西北地区的整合。
1.区域定位。
由西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40°N以北和120°E以西),得出西北地区为我国内陆地区。
2.区域特征。
3.区域问题及其原因、危害分析。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在“干旱”的环境下,加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很容易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再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4.国土整治措施。
根据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以“人地协调”为核心,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等提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会对西北地区的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问题等有全面认识,既能掌握西北地区相关的地理主干知识,又能培养和训练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区域发展
发现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也是近年高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复习中首先要重视区域问题,如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破坏、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场退化沙化、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等。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作出合理评价,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这是决定区域地理考题得分的关键。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尤其要重视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在熟练掌握中国行政区划、人口、地形、气候、河流、铁路干线、自然资源等知识的基础上,要会分析典型地区如新疆、青藏、东北、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沿海四个工业基地、台湾等区域的区域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等。如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六、精选练习,加强解题训练
在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要适当做些与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所选题目应该立意明确,考察目标清晰。试题的情境设置和设问角度巧妙、科学、合理、恰当。题目使用的材料、数据准确;题目涉及的地图、图表规范,注记清晰;题目的答案准确,表述规范。训练时要以近年典型的高考试题为样本,一要通过实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原理;二要深刻体会命题意图和正确的解题思路,及时对错误进行诊断和纠正;三要注重审题、信息获取及解读、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规范答题等解题方法训练。
如(2007北京卷36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2)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原因。
(3)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4)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概括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5)简述途经乌鲁木齐的铁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属于在既定区域微观图背景下的综合考查,区域识别的难度不大,较为关注区域特征的描述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利用题目提供的地理要素进行设题,解读区域图中显性和隐性信息进行解题,成为高考36题的基本思路。在分析问题的思路上着力,在描述问题的质量上着眼,关注学习细节和思维品质。
第(1)问:受地形的影响形成山地降水,本题根据图中等值线规律及降水量图例的显示特征,容易对区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进行整体描述(自天山山脉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2)问:说明河流特征和原因,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区域内的河流,很明显是内流区河流特征的描述,河流特征包括水系、水文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类型描述),河流短小(长度属于水系特征),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量属于水文特征),有结冰期(水文特征)。然后对河流特征的成因进行逐一分析,形成一一对应,回归区域特征。
第(3)问:突出人类活动与环境不和谐的一面,荒漠化是西北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其成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过樵、过垦、过牧,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荒漠化产生的人类原因。地中海气候特征范文第4篇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认识大洲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是亚洲,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它是世界第一大洲,据此完成1~5题。 1.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画卷。下列有关亚洲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的高原 B.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C.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上的平原 D.贝加尔湖是世界上面积的淡水湖2. 关于亚洲的“左邻右舍”,说法正确的是A.西北临欧洲,东临世界洋——太平洋 B.南望南美洲,北临北冰洋 C.西临大西洋,南隔海与北美洲相望 D.西南隔海峡与非洲相望 3. 关于亚洲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起伏较大,平均海拔高,有“高原大陆”之称 B.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世界陆地、最低点均位于亚洲 C.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平原面积广,大河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中部4. 下列各地的区域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组合正确的是A.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气候湿热的自然条件 B.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多住高脚屋——多地震 D.沙特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5. 亚洲气候类型中,范围的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了解地区不同的地区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区特征。据此完成6~12题。6.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扼守这一“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是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台湾海峡 D.巴拿马运河7. 有关东南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B.世界上咖啡、油棕、椰子、蕉麻的产地 C.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D.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平原面积广阔,平原、山脉相间分布8.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该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A.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里海沿岸地区 C.墨西哥湾及其沿岸地区 D.地中海沿岸地区9. 中东地区战乱频繁的影响因素很多,下列与之无关的是A.石油资源丰富 B.民族矛盾尖锐 C.自然环境优美 D.淡水资源紧缺10. 小明有一位意大利网友,这位网友向他介绍当地的气候特征时说: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种气候属于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11. 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干旱、能源和环境问题 B.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C.人口、粮食和能源问题 D.宗教、资源和环境问题12. 我国南极科考队在下列什么时间到南极考察合适 A.春节前后 B.五一前后 C.暑假期间 D.国庆节前后探究国家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据此完成13~21题。13. 中国某汽车公司想与日本汽车公司合作,到日本进行考察他最应该到A.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B.北海道沿岸 C.九州岛沿岸 D.日本海沿岸14. 下列关于俄罗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B.气候以寒带气候为主C.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D.交通部门齐全,在欧洲、亚洲分布不平衡15. 一位俄罗斯商人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他最可能采购的商品是A.钢材  B.木材  C.有色金属  D.纺织品16. 读下图,能代表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风向的是 17. 丽丽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她寄回一张照片,是以泰姬陵为背景拍摄的,丽丽的爸爸可能去了A.法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18. 有一位美国农民,他种的田地比我们这里一千人种的田地面积还大,一天,他来中国旅游,中国老农好奇的问:“你一个人种那么多的田地,还有时间出来玩?你的手上没有一点老茧,不像个农民。”美国农民的解释是A.美国雇了大量外籍工人做事 B.美国自然条件好,种子播下去,不需要人管C.美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D.美国耕牛多19. 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国土都在北温带 B.平原面积广大,但耕地面积小 C.森林、草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D.境内有世界第二长河密西西比河20. “喜欢足球运动、狂欢节太有趣了,地球上面积的热带雨林”是指下列那个国家 21. “我叫英尼卡,在我的家族中,有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的血统。在巴西,有很多像我家这样的家庭。”据此判断巴西的种族构成特征是 A.只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B.有大量混血种人 C.以黄种人、黑种人为主 D.以黑种人为主区域对比 由于受不同的海陆位置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和地区的区域特征有很大不同,但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某些方面会出现相似之处。据此完成22~25题。22.下列关于印度和巴西的在人文地理方面的相似之处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 B.主要位于热带 C.发展中国家 D.铁矿资源丰富23. 下列关于中国和印度的地理特征不是相似点的是A.水旱灾害频繁 B.人口大国 C.水稻、小麦 D.工业发达24. 下列关于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不同的是A.南回归线穿过 B.全部位于南半球 C. 铁矿资源丰富 D.人口、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25.中国和巴西在地理特征上的相识之处是A.地形西高东低 B.河流自西向东 C.气候复杂多样 D.东临海洋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考生用蓝、黑色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作图题可用铅笔作答。2.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得 分 评卷人 26.(8分)图文连线。世界各区域间差异很大,区域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形态各异,各具特色。请将下列区域景观与对应的区域名称和地理特征连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澳大利亚 日本
发达国家集中 出口初级农矿产品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大和民族得 分 评卷人 27.(10分)图说地理。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请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地理位置决定和影响着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关于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国的叙述,判断下列说法的对误。⑴.甲国经济以现代化的畜牧业为主为主 ( ) ⑵.甲国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 ( )⑶.乙国由于东南季风不稳定,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 )⑷.丙国是地跨亚欧两大洲的亚洲国家 ( )⑸.丁国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 )得 分 评卷人 28.(6分)读图与绘制。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金钥匙,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读图、用图和绘制简图,这是我们认识自然,服务生活的重要技能。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地中海气候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知识;气候;中学
中图分类号:P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51-01
气候类型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高考卷中都涉及到该知识点,而且出题的角度越来越富有新意,由于全球气候类型众多,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无从下手,更说不上准确地判断。但考题无论如何千变万化, 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四种:
一、根据气候特征图判断
气候特征图很多,最常见的有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点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气候资料图表等,对于这类图的判断,首先要准确掌握十种气候的特征,然后对这些图所反映出的气温和降水特征进行仔细分析,得出气候特征,从而确定气候类型。分析的突破点是: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分为三步走:首先,根据最冷(热)月份出现的时间判断南北半球;其次,根据最冷月气温的数值特征来判断热量带;最后,分析降水量的多少及年内季节分配状况来确定气候类型。
现汇总如下:
在上述三步判断后,一般气候类型都可以判出。但也有两组没有明确。
第一组: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的特点有类似性,但也有很大的区别: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总量大,为1500毫米-2000毫米。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只有750毫米-1000毫米。
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月~9月,且集中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月~10月,且干、湿季明显
从最少月降水量上看:热带季风气候没有为零的月份。这主要是因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的降水是受西南季风影响的,西南季风的出现是要南半球的东南信风移向北半球后偏转而成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洋面上带来了许多水汽从而形成降水,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位移影响,降水是逐渐变化的。
第二组: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侯。
从降水总量来看,温带季风气候一般要比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温带季风气候500毫米-600毫米,温带大陆性气候400毫米。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更集中于夏季。
二、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
纵观世界气候的种类,其形成原因是各具特色的,为此就要把题中给出的气候成因与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加以一一对应,从而准确判断其气候类型。当然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形成原因。
例如: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在季风影响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在风带、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又有哪些气候类型?从海陆位置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等来判断气候类型――大陆性气候还是海洋性气候。现归纳如下:
三、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各气候类型都是分布在一定的气候带、气压带、风带和海陆位置上,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把该地的地理位置与各气候类型进行恰当的匹配,一样可以迅速地加以确定其气候类型。这就要求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气候分布模式图,气候分布模式如下:
具体步骤是:首先要根据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将气候分布模式图变成脑中地图。在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掌握的基础上,其分析判断的方法是:
(1)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地所属半球、所属热量带;(2)从海陆位置上确定位于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3)根据已知条件将该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四、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餐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