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酒的人,为何青睐石荣霄,京东酒世界怎么加盟上的酒是正规的吗?

自从我们推出手犹香酒以后,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爱,在3个月内热销过万件,签约了16个城市的合伙人。但也有一些朋友对手犹香酒还不是很了解,因而暂时没有购买,或者没有下定决心当合伙人。因此,今天我们特地用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一下这款酒的出身、产地、原料、工艺等各方面情况,希望对大家更好地了解手犹香酒,有所帮助。1出身手犹香酒,源于茅台镇著名的“三大家族”(王茅、华茅、赖茅)之一的王茅家族。茅台镇(原称茅台村)历来就有酿酒的传统,其佳酿之名,在清朝就已经闻名贵州,以及邻近的四川、重庆一带,号称“黔省第一”。发展到民国年间,在茅台村大大小小的酒坊里,最为知名的,莫过于王氏家族的荣和烧房、华氏家族的成义烧房、赖氏家族的恒兴烧房,简称王茅、华茅、赖茅。建国初期公私合营时,在国家的主导下,这三家整合成一家,合并为贵州茅台酒厂,就是今天的“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和“茅台集团”的前身。由于我们的酒厂属于王茅家族,今天就单表王茅一支。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茅台村三位实力富绅石荣霄(原名王映奎,因小时候过继给石家而改姓石,后来孙辈改回王姓)、孙太全、王立夫三人合伙成立了一家酿酒作坊,名曰“荣太和烧房”,其中“荣”字来源于石荣霄,“太”字来源于孙太全,“和”字来源于王立夫家族的“王天和盐号”。若干年后,孙家因故退股,“荣太和烧房”便改名为“荣和烧房”;再过若干年,王立夫的后人也退出了,荣和烧坊便全部归石荣霄的后人所有,到石荣霄曾孙王秉乾(亦写作王丙乾)之时,荣和烧坊已成为茅台村首屈一指的代表性酒坊,人称“王茅”。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以及向全世界展示旧金山在大地震之后重建的成果,举办了盛大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亦受邀参加。茅台村的荣和烧房与成义烧房联袂参展,统一以“贵州茅台酒”之名,获得大奖,一举闻名全国,享誉世界。1935年,红军长征时经过遵义,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之战。其中第三次渡赤水,地点恰在茅台村的杨柳湾,也就是荣和烧坊的所在地。红军在此驻扎了三天,期间饮用了茅台美酒。在长征途中,这是极其难得的享受,也因此给红军战士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得茅台酒与中国革命结下深厚情缘。日后茅台酒在新中国的地位如此崇高,与这一段历史不无关系。1950年代,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大潮中,荣和烧坊、成义烧房、恒兴烧房先后被国有化改造,合并而成贵州茅台酒厂。这一段历史,后来也得到铭记。在茅台酒厂日后建设的中国酒文化城,荣和烧坊的代表人物王丙乾、恒兴烧房的代表人物赖永初、成义烧房的代表人物华问渠,均被专门塑像纪念。王茅家族原有的酒坊,已被纳入今天的茅台酒厂之内,但王家后人依然保存着家传工艺。改革开放后,国家允许私人办厂了,王茅家族重拾祖业,凭着祖辈传下来的金字招牌、工匠精神和特殊工艺,很快又发展成为茅台镇重要的酿酒企业。由于“王茅”酒在名义上已经归茅台酒厂所有,因此王茅家族的酒厂,就以宋朝时定居茅台村的王家先祖“王老贵”之名,起名为“老贵酒厂”。经过王茅家族传承人王钦刚先生的用心打造,到2001年,老贵酒厂已经进入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行列。目前,茅台镇大大小小的酒厂,号称有三千家之多,但是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如此显赫的世家传承的,却不多。手犹香团队由于与王茅家族传承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生、贵州王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婷女士偶结善缘,一见如故,在共同的理念、情怀、梦想之下,达成战略合作。因此,手犹香酒虽然从创建时间来说是一个新品牌,但是从历史传承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百年传承的名酒。2工艺手犹香酒采用与茅台酒一样的“12987”传统坤沙酱香工艺。这门工艺是茅台酒之所以在全国所有酒厂中脱颖而出,造出品质上佳的酱香美酒的独特奥秘。所谓“12987”,是指1年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轮取酒。这是茅台人在几百年的岁月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而总结出来的最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一种酿酒方式。所谓“1年周期”,是指从端午节制作酒曲开始算起,到第七轮取完最后一次酒,整整要经历长达一年的时间。所谓“2次投料”,是指用于酿酒的高粱,要先蒸煮两次,之后才能用于取酒,第一次称为“下沙”,第二次称为“造沙”(亦称“糙沙”)。这两次蒸煮让高粱有初步的蒸熟和发酵,是取酒的准备工作。所谓“9次蒸煮”,是指高粱总共需要经历9次蒸煮,才算完成酿酒的使命。所谓“8次发酵”,是指每次蒸出来的粮,要在混合大曲之后,通过堆积发酵和入窖池发酵,使得粮里面的淀粉、蛋白质、单宁等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以及其他的酸、酮、醇、酯、醛等呈香、呈味物质。由于最后一次蒸煮时直接就取酒了,不需要再入窖坑发酵,所以9次蒸煮只有8次发酵。所谓“7轮取酒”,是指除了前两次蒸煮不取酒之外,从第三次蒸煮开始,就要取酒了,一共要取七个轮次。每个轮次的酒,由于蒸煮、发酵的时间不同,不同月份的光照、温度、湿度不同等原因,酸、酮、醇、酯、醛等各方面物质的比例会有所区别,因此呈现出来的酸度、甜度、辣度、香气、口感等各方面也会有所区别。正宗的12987坤沙酱香工艺,与其他工艺酿造的酒相比,有四个非常独特之处:一是必须“坤沙”。“坤”是茅台当地的土话,也写作“捆”,是“完整”“整个”的意思;“沙”是当地对酿酒用的高粱的俗称。因此,“坤沙”就是指完整的高粱。也就是说,在酿酒过程中,高粱必须保持相对完整的颗粒状态,不能磨碎成粉使用。如果磨成粉,那就是“碎沙”了,虽然使用碎沙会使得出酒率更高,酿酒的周期更短,但是会影响酒的品质。而相对完整的高粱,要把里面的淀粉充分糖化、发酵,就不那么容易。产出同样多的酒,需要耗费的粮食更多,时间更长,温度更高。但也因此使得粮食与微生物有了更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最后酿出来的酒更芬芳醇厚,带有独特的浓郁酱香味。除了坤沙与碎沙外,还有成本更低的“翻沙”与“串沙”工艺。“翻沙”就是一些小酒厂把坤沙工艺七轮取酒之后不要了的酒糟,买回去后加入打碎的新高粱、新曲药,再重新蒸煮取酒,让碎沙酒染上一点坤沙的香气和味道。“串沙”就更廉价了,直接用食用酒精,把坤沙工艺取酒后不要了的酒糟再蒸馏一遍,让食用酒精沾染一点坤沙的香气和味道。通过对不同工艺的介绍,大家应该很容易明白,坤沙是酱香酒酿造工艺的天花板。例如茅台的飞天酒、生肖酒、年份酒,都是坤沙工艺。当然,由于坤沙工艺复杂,周期长,出酒率低,成本就相对高很多。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缩短酿造周期,增加产量,也会采用碎沙、翻沙、串沙等其他工艺,做出更便宜一些的酱香酒,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所需。如果不常喝坤沙酱香酒的朋友,是很难分辨出来区别的;但只要是喝惯坤沙酱香酒的朋友,一般尝一口就能分辨出区别,并且会有明显的“向下不兼容”现象——喝惯了坤沙酱香酒,就很难再习惯碎沙、翻沙、串沙酒了。手犹香酒与茅台的高端酒一样,采用的是正宗的坤沙酱香工艺,坚守良心酿造,所以做出来的酒,也是酱香酒里面天花板级别的品质,大家一尝便知。二是必须“高温”。坤沙酱香工艺讲究“三高”,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这使得坤沙酱香酒有了独特的味道,也有了酒后不容易上头的特点。坤沙酱香酒的制曲温度最高可达60多度,堆积发酵的温度高达40多度,蒸馏取酒的时候,温度也有40度左右,这三个温度都比其他类型的酒要高得多。温度的高低,实际上是对参与酿酒的微生物的一个筛选过程,也是对最终成酒中能留存下什么物质的一个筛选过程。由于制曲和发酵的温度高,使得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发酵更充分,并且有一些喜欢高温的微生物加入进来,使得坤沙酱香酒的风味物质比其他类型的酒更加丰富。科学研究表明,坤沙酱香型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国外的高度烈酒,也高于国内其他工艺与香型的白酒。同时,由于取酒的温度高,使得酒里面一些易挥发的物质,如硫化物、杂醛、杂醇等,就挥发掉了。而低温取酒的酒,就无法做到这一点。我们有时喝了一些不对的酒,会感觉上头,尤其宿醉后,头痛、浑身难受,就是被这些易挥发的杂质所影响。而喝正宗的坤沙酱香酒,例如茅台酒或手犹香酒,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就是因为高温把杂质挥发掉了。为什么凡是经济能力好一点,社会地位高一点的人,都喜欢喝茅台酒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喝了后,身体感觉较好,第二天不会难受。其实只要是真正采用茅台一样的坤沙制酒工艺的坤沙酱香酒,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三是“以酒勾酒”。坤沙酱香酒正式出厂的产品,一般都是53度。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是不是像和面一样,酒多了就加点水,水多了就加点酒呢?同时,坤沙酱香酒的香气怡人,口感醇厚,有一点年份的酒还会呈现淡淡的黄色,这是不是往里面添加了增香、增味、增色的物质呢?其实不是的。正宗坤沙酱香酒的工艺要求,成品酒里面不能掺水勾调,只能是用不同度数的基酒相互勾调,达到53度;也不能人为添加任何的增香、增味、增色物质,只能是酒在酿造过程中,通过粮食与微生物的作用,自然获得这些物质,然后通过不同香气、口味、色泽的基酒互相勾调,调出想要的效果。前面说过,坤沙酱香酒酿造过程中要分为七个轮次取酒,每轮次酒的度数会略有不同,大概在52度到57度之间,其香味和口感都会略有差别,再加上不同年份酿造的酒,储存时间不同的酒,区别就更大了。最终的成品酒,就是由这些不同的酒互相勾调而成。有时,一款好的酒,需要采用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的基酒,才能勾调出想要的味道。“以酒勾酒”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技术,需要极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才能调出好的酒来,最厉害的被尊称为“酿酒大师”,是可遇不可求的。2016年,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市,评出了三十位“酱香酒酿酒大师”,在仁怀的几千家酒厂里面,这些就是顶级的调酒大师了。王茅家族老贵酒厂主持勾调的,就是位列这30位大师名单中的陈仁远先生。这也保证了手犹香酒品质的上乘与稳定。正因为勾调工艺如此复杂,“以酒勾酒”就成为白酒行业的技术天花板。市面上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酒,是通过高度酒甚至是食用酒精加水勾兑而成的,品质就会差很多;甚至还有一些酒,是人为添加了化学制造的增香、增味、增色、增稠物质,不仅味道不纯正,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所以大家在喝酒的时候,要注意看一下它的工艺和配料表。如果是正宗的坤沙酱香工艺,只要来源靠得住,一般都没有问题。配料表上最好是只有粮食、曲子和水三种物质,如果增加了食用酒精或者其他的化学物质,那就是勾兑出来的。四是“陈年窖藏”大家都知道,十年的茅台比五年的好喝,二十年的又比十年的好喝。这是因为酒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特点,就是越陈越香。而“储存时间长”,恰好是坤沙酱香酒非常独特的一个优势,是中国其他类型的酒,或者酱香酒里面的碎沙、翻沙、串沙酒,都比不了的。正宗的坤沙酱香酒,生产就要一年,产出的酒不能直接用,还要先陈放三年,才能用于勾调,调好之后还要至少再放一年,才能灌装售卖。这前前后后加起来,就是五年的时间。所以飞天茅台一出厂,至少就是“五年陈”。仅此一点,就决定了它的香气、口感,远超了其他一年、两年、三年就出厂的酒。而在飞天之上,还有生肖酒,年份酒等更高端的酒,这些酒的储存时间比飞天更长,因此品质也就比飞天更好一些。手犹香·香满天下酒是按照“八年陈”的标准勾调的,采用了陈放8年的基酒作为主体,另外加上8年的底香调味酒,12年的陈香调味酒,以及少量其他年份的老酒勾调而成,才具有如此惊艳的味道。后面我们还会推出十五年陈的“手犹香·和香君子”和二十年陈的“手犹香·陈香岁月”,以满足不同场景和不同层次的需求。3原料正宗的坤沙酱香酒,采用的原料只能有三种:高粱、小麦、水,不能有其他。而对品质要求更高的坤沙酱香酒,如茅台的飞天、生肖酒、年份酒,以及手犹香酒,对于所采用的高粱、小麦和水,产自于什么地方,是什么品种等,都还有特别的要求。茅台高端酒和手犹香酒用的高粱,是产自当地赤水河谷的一种糯高粱。关于这种高粱,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在很多年前,有一位伟人曾经提出过,茅台酒这么好喝,让茅台酒一年“搞个一万吨”。为了落实伟大指示,当时从其他省份调粮到茅台酒厂支援生产,最后发现,其他地方的高粱,酿不出茅台酒的味道,于是只好放弃,老老实实地采用当地合格的糯高粱。经过研究,这种糯高粱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角质层比较厚,单宁和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剖开后裸粒呈玻璃状,支链淀粉含量特别高,蒸煮后粘性强,因此才经得起坤沙酱香工艺反反复复的折腾,并给酒体带来丰富而独特的风味。问题是,一直到九十年代,这种糯高粱的亩产才75公斤,有限的产量严重制约了茅台酒厂的产能扩展。不仅如此,当地的其他小酒厂,也因为无粮可用,而没办法扩大生产。原因很简单,全部的高粱都给茅台酒厂用都不够的,哪能分到其他的小酒厂呢?到了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科研人员偶然发现了一种名为“红缨子糯高粱”的高产变异株,并经过艰辛的培育,才把其产量提升到亩产几百公斤的水平,并且在赤水河谷的仁怀、金沙、习水等地开始大面积种植。此后,茅台酒厂的产能开始迅速飞升,也带动茅台镇当地的中小酒厂快速扩展。我们今天普通人能喝到茅台镇所产的正宗坤沙酱香酒,与红缨子糯高粱的丰产是离不开的。当然,这种“丰产”也是有限的,毕竟,这仍然是一种很挑环境的娇气作物,只有在赤水河沿岸的仁怀、习水、金沙三县的山坡上,才能长出高品质的、符合高端酿酒需求的红缨子糯高粱。茅台酒厂地位最强,与当地农民签订统购协议,把大多数的红缨子糯高粱都买走了。其他酒厂只能各显神通,能抢到就是赢了。手犹香合作的王茅家族,作为茅台镇有悠久传统的酿酒世家,加上掌门人王钦刚先生非常有远见,早就在仁怀当地拿下了专用的红缨子糯高粱种植基地,所以能够确保每年有足量、优质的高粱可用。另一款主要原料——用于制作大曲的小麦,也是很有讲究的,只能采用中国部分地区出产的一种有机冬小麦,只有符合条件的冬小麦,才有最合适的支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软质率;同时,小麦成熟的时间要呼应茅台镇传统的开始制曲的时间,即端午前后,才能与这个季节的温度、湿度、微生物活跃度等相匹配。符合这些条件的有机冬小麦,主要产自贵州、四川、云南、湖北,以及河南和安徽的部分地区。由于特定的冬小麦价格较高,有些试图降低成本的酒厂,也会采购别的小麦作为替代,甚至是用廉价的国外小麦替代,这样酿出来的酒,品质就会有所差异。最后一项原料是水。好水才能酿好酒,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一个概念。而赤水河,是中国非常神奇的一条河,其沿岸分布着无数的酒厂,其中包括茅台、郎酒、习酒、金沙酒、珍酒、董酒等知名的酒厂。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的大拐弯处,也聚集了最多的酒厂,一进入茅台镇的地界,就会闻到扑鼻的酒香。王茅家族、华茅家族、赖茅家族最早的酒厂,都在离赤水河咫尺之遥的杨柳湾,就是为了取水方便。很显然,赤水河沿岸能出这么多的好酒,与赤水河的水质、矿物质的组成及含量,酸碱度、硬度,微生物的类型及数量等,都有莫大的关系。而且,由于赤水河与众多名酒息息相关,国家也对赤水河的水质予以大力保护,确保干流无水电站,无大型污染工业,无破坏性开发,使得赤水河成为唯一未受污染的长江支流。与茅台酒一样,手犹香酒也是采用赤水河水酿造而成。在手犹香各地运营中心的陈列馆里,都摆放着从茅台镇赤水河专门运过去的水。4产区在茅台镇,我们常常会听到、看到一个说法,叫做“神秘茅台”。据当地朋友介绍,之所以说神秘茅台,是因为他们认为,酿出美酒的,不是茅台镇的人,而是茅台镇的微生物。这里也有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尽快实现茅台酒“搞他一万吨”的目标,国家组织了一次“茅台酒易地试制”的重点科研攻关实验,在全国50多个备选地址中,选中了遵义市郊的十字铺,作为茅台易地试制的用地。项目组从茅台酒厂调去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所用原料和工艺完全和茅台一样,甚至连窖泥都是从茅台酒厂挖过去的,但经过长达十一年的试验,还是未能酿出和茅台同样品质的酒。最后试制酒的鉴定结果是:“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质量接近市售茅台酒水平”,“酒质较好,但同茅台酒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说这次试制,也产生了一种品质很不错的酒,但是毕竟未能完成茅台扩产的原定目标,所以也没有用茅台的名字。当时人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离开茅台镇,即便采用同样的工艺和原料,酿出来的酒仍然还是不一样呢?后来,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人们终于发现,是因为茅台镇有着独特的微生物环境。到过茅台镇的人,会发现这个小镇最明显的地理特征:四面环山,中间一个小盆地,赤水河穿城而过。站在镇中心的1915广场,你会发现,周边的树叶纹丝不动,一点风都没有。在这种环境生活,对人来说,是比较闷热的,但是对微生物来说,却是乐土天堂。相对封闭且湿热的环境,使得适合于酿造美酒的微生物繁荣生长。而茅台镇几百年酿酒的历史,又使得这些微生物进一步繁衍生息,最终造就了茅台镇具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所以,即便是同样的坤沙酱香酒,在茅台镇生产,和在其他地方生产,从香气、口感上,就是存在差异。一些著名酒厂,也是把最重要的酒,放在茅台镇核心地段生产,而把相对便宜一点的系列酒,放在其他地方生产。得益于王茅家族的历代传承,手犹香酒也在茅台镇核心地带拥有一席之地,与茅台酒共享同样的微生物小环境,这也是坤沙酱香酒生产环境的天花板,是得天独厚的品质护城河。5八真酿酒不仅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良心活。综合来讲,影响一种酒的品质,主要是七个关键因素:其一,是否是真正的核心产区。对坤沙酱香酒而言,我们认为,核心产区就是茅台镇的中心地带。出了这个核心地带,当然也有好酒,但是风味和茅台酒必然有较大的差异。手犹香酒,就位于茅台镇中国酱香酒传统核心区。其二,是否是真正的世家传承。从茅台镇酿酒历史来说,顶级的传承世家,莫过于茅台酒的创始成员,王茅、华茅、赖茅三家,他们传承着传统茅台酒的历史、精神、文化、理念、工艺,是正宗的茅酒传人。手犹香酒,正是由拥有悠久传承的王茅家族酿造。其三,是否是真正的坤沙工艺。正宗的坤沙酱香酒,必定是采用12987的传统坤沙酱香工艺,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九蒸九煮、七轮取酒、以酒勾酒,不能是碎沙、翻沙、串沙,不能省步骤、省人工、省时间、省成本,这就非常考验酿酒人的良心了。手犹香酒,正是用正宗的12987坤沙酱香工艺酿制而成。其四,是否是真正的纯粮酿造。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除了纯粹的粮食外,不能增添其他人工的物质;二是所用的粮食,必须是赤水河畔的仁怀、习水、金沙三地所产的红缨子糯高粱。手犹香酒,就是纯粮酿造,除了三种基本原料外,不加任何其他物质,其中,高粱用的是仁怀当地自有基地的红缨子糯高粱。其五, 是否是真正的大曲生香。酿酒所用的曲子有很多种,正宗的坤沙酱香酒必须用特定地方的冬小麦制作的高温大曲。手犹香酒,采用河南南阳出产的有机冬小麦,由厂里的女工在端午时节踩制成的大曲酿造。其六,是否是真正的大师勾调。2016年,仁怀市评出了30位“酱香酒酿酒大师”,这代表着中国酱香酒酿造的顶级水平。手犹香酒,就是由这30位大师之中的陈仁远先生亲自把关,这是手犹香酒品质优越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保障。其七,是否是真正的陈年窖藏。坤沙酱香酒的新酒会有辣喉感,而时光会压制新酒的暴烈之气,使之越来越柔和醇厚,越来越好喝。所以,在同等条件下,陈放时间越长的酒,口感越好。手犹香三款酒,香满天下为八年陈,和香君子为十五年陈,陈香岁月为二十年陈,蕴含着历史的厚重,一口便惊艳了时光。满足以上七个条件的酒,是极其稀缺的。有些酒厂受地域限制,不在传统核心产区;有些酒厂拿不到纯正的红缨子糯高粱;有些酒厂为了节省成本而没有采用坤沙工艺;有些酒厂虽然规模很大,但是却没有酿酒世家深厚的传承;有些酒厂找不到酿酒大师坐镇;有些酒没陈放足够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有极少数的酒全部满足以上七大条件,但往往又具有超高的价格,普通人基本上喝不起,更不用提经常喝了。而手犹香酒在七大条件之后,再加上一个条件:是否是真正的良心价格,即普通的中产阶级,作为口粮酒日常饮用,或者常常接待朋友和客户,不会感到太大的经济压力。满足这八大条件的,我们称之为“八真”酒:真正核心产区;真正世家传承;真正坤沙工艺;真正纯粮酿造;真正大曲生香;真正大师勾调;真正陈年窖藏;真正良心价格。完全符合“八真”的,一定是中国酱香酒性价比的天花板。在我们视野所及的范围里,目前只有手犹香一家能全部做到。所以,喝手犹香酒,就是以良心的价格,享受中国酱香酒的顶级品质。真正懂酒,真正喜欢喝酱香酒的朋友,必定会爱上手犹香酒。欢迎大家购买、品尝手犹香酒。你可以选择京东、微信、线下三种购买渠道:(1)京东的手犹香旗舰店:在京东搜索“手犹香”即可;(2)微信的手犹香商城:在微信搜索小程序“手犹香”即可,或直接点击以下链接进入(温馨提示,先购买99元手犹香“香友卡”,可享受会员价)。(3)直接联系各地的合伙人,以会员价优惠购买,并享受当地快捷配送。目前已开通北京、广州、1.北京(扫码加微信,下同)2.广州3,深圳4.福州5.厦门6.青岛7.济南8.宿州9.西安10.长春11.郑州12.佛山13.莆田14.绵阳15.武汉16.重庆如果你所在地区还没有合伙人,你可通过以下链接,直接在微信的 手犹香 小程序购买,(温馨提示,先购买99元手犹香“香友卡”,可享受会员价)另,手犹香酒全国合伙人,继续招募中。欢迎喜欢喝酒、平时酒局比较多、人脉资源比较广的朋友,加入手犹香合伙人队伍。加入方式:微信一:Matong-Aric0502微信二:sishzg;或者直接扫码加好友:}
2019-05-10 11:27
来源:
酒评
现如今说起茅台酒,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茅台的品牌故事宣传里,早在汉武帝时期茅台地区的枸酱酒就得到过“甘美之”的赞誉,但真正算起历史来,茅台酒历史至今不过300来年。
在茅台这百年历史里,对茅台酒影响最大的有这么几个人,这些人或是开创了一大品牌,或是改进了酿酒工艺,都对茅台酒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在茅台镇的国酒文化城中,为了纪念这些有大贡献的人,后人塑立了他们的雕像。这几尊人物雕像,矗立在绿树掩映的园林中。今天要介绍的几位分别是:华问渠、王秉乾、赖永初和李兴发等人。
为什么国酒文化城里要有这几个人的雕像?这几个人与酱香白酒的发展有什么关联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酱香白酒的发展历史吧……
1.历史中的茅台酒
茅台地方酿酒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记载“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的故事,说当时唐蒙出使南越,把当时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枸酱酒带给汉武帝,得到武帝”甘美之“的赞誉。
茅台地方真正有史可考的酿酒历史则是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茅台的首款高端酒“珍品1704”就是为了纪念这一年份)
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至今仁怀市还有以纪念这位诗人的”郑珍路“。
及至民国时期,茅台镇也受战乱影响,白酒生产凋敝,“家家酿酒、户户储酒”的盛况不再,几十年间,茅台镇本地说得上规模的酒厂,只有成义烧坊(华茅)、荣和(烧坊)王茅、恒兴酒坊(赖茅),这三家酒厂就是后来茅台酒厂的前身。
2.华家孝子为母寻古法
华氏家族,是云贵一带的大商家。到了华联辉这一代,生意做得更是风生水起。华联辉的母亲是茅台人,从小喝“茅酒”长大。
华家每年都会从茅台采购一批“茅酒”,以供夫人和招待之用。进入乱世以来,华家夫人已经有六、七年没有喝到家乡的酒了。
老母亲日渐衰老,再回到群山环绕的茅台镇已是不太可能,只得时时念叨家乡。华联辉见老母亲思乡情切,也是心急如焚。
为了缓解老母亲的思想之情,华联辉到贵州其他地区收购白酒,给母亲品尝,可是老母亲都还没喝就辨出这些酒不是“茅酒”。
茅台镇当地酿酒采用的独特“回沙”工艺,使得酒有一种独特的馥郁酒香。1862年,华联辉回到茅台镇,出资重建了一座酒坊——成义烧坊。并且遍寻失散的茅台酿酒工人返回茅台镇酿酒,复原了茅台独有的“回沙”酿酒工艺。就这样,茅台镇的中断了六、七年的茅酒生产,开始恢复。
到了华联辉之孙华问渠的时代,他扩大了成义酒坊的规模设备,酒窖也从12个增加到18个,年常量达到四万多斤,达到建厂数十年最高纪录。
后来成义酒坊并入茅台酒厂,华问渠担任贵州省工业厅副厅长,为表彰其对茅台酒的贡献,国酒文化城为其塑像以作纪念。
3.会调酒的商人
华联辉是一个商人,他虽然重建了酒坊,但毕竟不懂酿酒、调酒。下面要介绍的这个人,既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调酒师,这个人就是—王立夫。
王家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发经营盐业开始发迹,成为贵州有名的大商家之一。王立夫接掌王家祖业,开始了“多种经营”。
王家不仅经营盐业,还开设油坊、布庄等。王立夫发现,茅台镇地区原本萧条的酿酒生意,再次繁荣起来,他决定创办王家自己的酒坊——荣太和烧坊。
起初,荣太和烧坊所产的酒只作为油、盐生意的辅助品,供送礼之用(名为“天和号”)。
1879年,王立夫与生意伙伴石荣霄、孙权太合资成立对外销售的酒坊,定名为“荣太和”烧坊。自开设酒坊以来,王立夫醉心于调酒,加上天资过人,调酒的技艺炉火纯青。
短短几年,他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调酒大师。他还优化了回沙工艺环节,将“调味酒”的选取和留存条件进行了整理。茅台地方的酱酒酿造工艺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几年后,另一股东王立夫病死,烧房落入石荣霄手中。石荣霄原本姓王,后为石家养子,王立夫死后,石乃复为王姓,到石荣霄的长孙王少章时,烧房已为王家独揽。
1930年前后,孙全太的后人孙明远在军阀部队任职,借股权问题制造纠纷,要求清算历年账目。是时王少章已死,由其弟王泽生接办,王泽生知孙明远难以对付,送去茅酒一千瓶了事。以后,王泽生又仗势迫使王立夫的后人“自愿”退出,把烧坊据为己有。
1949年,王泽生死,“荣和烧坊”由他的儿子王秉乾继续经营,窖坑由两个增加到四个,酒的产量也由1000—1500公斤增加到3500—4000公斤,后来又增加两个大窖,生产能力达12000多公斤。
4.三足鼎立
赖茅的历史则比王茅、华茅要短,早在1915年,王华两家的茅酒就已经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拿到奖项,但直到1929年,银行家赖永初才与朋友周秉衡合伙开办“衡昌”烧坊。
赖茅起步虽晚,但后来居上。赖氏家族在贵州地区有诸多钱庄银号,可谓富甲一方。到了解放前,赖家的银行遍布西南5省甚至香港也有分号。赖永初看重了白酒保值、增值的独特“资本属性”,开始运作白酒生意。
1941年赖永初收购衡昌烧坊全部股权,衡昌烧坊改名“恒兴烧坊”。在强大资金支持和金融界先进的管理方法帮助下,恒兴烧坊一跃成为茅台镇著名的酒坊之一。
再后来,赖永初首创以姓氏为品牌的“赖茅”,并设计了飞鹰牌赖茅商标,引起华茅两家效仿。至此,华家的成义烧坊、王家的荣和烧坊、赖家的恒兴烧坊,这三家茅台镇最大的酒坊呈三足鼎立之势。这一态势,一直延续到1952年。
国酒文化城中最后的几尊雕像,三家烧坊(茅台酒厂的前身)的老板,王秉乾、赖永初、华问渠,正是他们的奉献,才有今天的茅台酒。
尤其功不可没的便是华联辉所创的华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一部茅台酒史,即茅台镇的发展史,半部贵州酒的发展史。说起茅台,有人想起茅台镇,有人想起飞天茅台,还有人想起茅台酒厂。伴随着酱香酒的大热,全面客观的科普茅台(镇)酒史成为重要课题。很久很久以前,濮僚部落(仫佬族的祖先)居住在茅台镇,那时漫山遍野长满马桑树,那时茅台镇被称为“马桑湾”。后来濮僚部落在赤水河东岸发现泉水,于是砌了一口四方井保护泉眼,方便人们饮水,时间一长,“马桑湾”被“四方井”代替。马桑湾与四方井濮僚人筑土台祭祀祖先,土台上时常长满茅草。濮僚人在长满茅草的土台上祭祀祖先,对先人开荒破草表示崇敬,于是神圣的“茅台”横空出世。“茅台”的由来元朝,县以下分设寨、村、坪、部,被命名为“茅台村”,又称“茅村”。明朝,茅台村修建万寿宫,建有方便客商进宫烧香拜佛的半边桥,因此茅台村被称“半边桥”。后来,赤水河沿岸修建九座大庙,其中观音寺、灵仙寺、禹王宫各珍藏一面东汉铜鼓,茅台村因此又名“云鼓镇”。半边桥清乾隆时,开凿赤水河道,茅台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时人称之为“仁岸”。由于水陆畅通,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茅台一度改名为“益商镇”,简称“益镇”,民间仍旧称“茅台镇”。1930年,民国政府正式设茅台镇建制。新中国成立后,仍称茅台镇。“茅台”更名记酒是粮食富余的产物。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黔北的濮僚人进入农耕阶段,形成部落。到西汉时,有史料记载,夜郎地区粮食已有盈余,为酿酒业的兴起提供物质条件。夜郎自大茅台镇区域,战国时属西南裔夜郎国地,唐朝时珍州夜郎县地。汉武帝时,番阳令唐蒙出使南越(今广东),在南越王的宴席上品尝到赤水河流域鳛部(夜郎小邑)所产枸酱酒,回味无穷。返回长安时献上枸酱酒,汉武帝饮后大加赞赏定为贡品。建元六年,唐蒙出使夜郎,途中首先到达鳛部。唐蒙奉旨拓夷道,为何途经鳛部,一说为汉武帝取枸酱酒,另一说唐蒙怀念枸酱酒。唐蒙出使路线图经考证,神秘的枸酱酒是当时仁怀一带用一种俗称拐枣的乔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造而成的酒。拐枣,又被称作万寿果、万子梨、俅江枳椇等,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苹果酸钾,经霜后甜,可生食或酿酒,俗称“拐角”。拐枣到唐朝时,贵州已经是酒乡。《旧唐书》、《新唐书》、《通典》记载,贵州的“东谢蛮”、“牂牁蛮”均有较发达的农业,土宜五谷、稻粟再熟,酿酒普遍。《旧唐书·西南蛮传》中记载,东谢蛮婚姻之礼,以牛酒为聘。……宴聚则击铜鼓。牛酒为聘宋代时,贵州酿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及北宋皆实行“榷酒制度”,即朝廷把控造曲、酿酒及售卖环节,禁止百姓及官员脱离酒务控制而酿酒售卖。南宋各级政府及军队直接干预酒业,经营酒务,形成更为系统的榷酒机构。北宋时,茅台镇附近便出产优质大曲酒,被北宋张能臣收录在《酒名记》。宋代朱辅所著《溪蛮丛笑》记载湘、黔边境仡佬、苗等少数民族酿酒的事情,酒以火成,不刍不篱,两缶西东,以藤吸取,名钩藤酒。对酒当歌南宋时,黔贵一带酿造老酒之风盛行,精于麦曲及窖藏。南宋朝廷在播州(今遵义)等地开展茶马交易,石粉栅(今茅台镇)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贸易和酿酒业兴旺发达。这一点已得到考古验证,2011年,茅台镇古镇酒业出土六个方型石窖,被考古专家鉴定为南宋晚期文物,被命名为“宋代官窖”。宋代官窖元、明之际,茅台一代出现“回沙”工艺,正规酿酒作坊陆续兴建。元代,播州军民宣抚使杨汉英(西南杨家将)向朝廷特供仁怀酿造的烧酒,深得忽必烈欢心,加封其封地甚多,杨汉英成为贵州最大的土司之一。杨汉英与茅酒清朝初年,茅台回沙工艺逐渐定型,茅春、茅台烧春、回沙茅台等成为西南市场的佼佼者。“回沙”二字就是酱香酒生产的工艺,经过多代酒师探索总结,逐步形成酱香酒的工艺特点,高温堆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造沙、回沙、多轮次发酵蒸烤取酒、陈酿及勾兑等一套较为完整的工艺。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川盐入黔。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刺激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商贾们喝到茅台美酒,并带往外地,茅台酒被冠以“黔省第一”的名号,远近闻名。道光年间,诗人郑珍到仁怀直隶厅做客,写下“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的诗句。茅酒声名鹊起咸丰年间,黔北一带杨龙喜领导农民起义,朝廷派兵镇压,战斗在茅台打响,村寨被夷为平地,茅台多家烧坊被毁于战火,茅台酒生产中断。恢复生产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大盐商永隆裕盐号老板遵义人华联辉听母亲对曾经喝过茅台地区的酒念念不忘,便派人去茅台寻酒,却发现茅台地区的酒坊早已荒芜,于是萌生为母亲酿酒的想法。华联辉为母酿酒同治二年(1863年),华联辉创建成裕烧坊,又更名为成义烧坊(华茅),茅台酿酒业逐步恢复和发展。光绪五年(1879年),仁怀大地主石荣霄(又名王荣)、习水商人孙全太、天和盐号老板王立夫合伙开设荣太和烧坊,后更名为荣和烧坊(王茅),茅台酿酒迎来复苏。民国四年(1915年),华茅及王茅选送的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成为世界名酒。民国十八年(1929年),贵阳人周秉衡创办衡昌烧坊。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贵阳人赖永初入股。民国三十年(1941年),赖永初兼并衡昌烧坊,并更名为恒兴烧坊(赖茅)。1951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荣和(王茅)、成义(华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三茅的渊源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茅台镇,四渡赤水出奇兵,彻底摆脱敌人的包围,为战略大转移奠定基础。工农红军战后在茅台镇短暂休养,当地百姓拿出茅台酒慰问红军,缺医少药的红军战士舍不得享用美酒,将其作为药品进行使用。周总理曾说,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之后的开国第一宴在北京饭店举行,主酒定为茅台。自此,茅台酒成为国事酒、外交酒、庆功酒……历史偏爱茅台二十世纪70年代,茅台酒年产万吨的宏伟目标确立,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攻关,在遵义市郊筹建“茅台异地实验厂”。从茅台酒厂调拨酿酒技师、粮食、酒曲及窖泥,使用完全一样的工艺,历经多年也未酿出茅台酒,最后遗憾地给异地实验酒冠以“酒中珍品”之名,宣告试验结束。“离开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酒”成为业内共识。神秘的茅台镇茅台镇在哪?位于贵州省仁怀市城西13公里处的赤水河东岸,处于东经106°22′,北纬27°51′,海拔400米左右,面积为87.2平方公里,依山近水,坐落于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2000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向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的界定申请,同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技术监督局核准,确定茅台7.5平方公里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告,批准对茅台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自此,茅台成为中国首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白酒,茅台镇7.5平方公里的范围成为酱香酒核心产区。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茅台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面积延伸约7.53平方公里,总面积共约15.03平方公里,自此酱香酒核心产区由7.5平方公里扩大到15.03平方公里。酱香酒核心产区如今的茅台镇,是川黔重要枢纽,中国酱酒圣地,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中国第一酒镇说到茅台镇的酒,茅台首屈一指,然后还有其他知名的酒厂吗?当然有,比如钓鱼台国宾酒厂、国台酒业、古镇酒业、怀庄酒业等。资料参考:《茅台酒文化笔记》,周山荣著,大众文艺出版社(策划:欧阳千里,编辑:马春雨,绘画:一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酒世界怎么加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