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哈,简洁哪个系列有方形简易卫生间淋浴房房呢?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很实际,老年人确实喜欢实用性更高的礼物,而非高价值的物品。有时候确实一个实用的小物件,可以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我分享一个自己的故事给大家吧。我家老爷子,机关工作一辈子,视力一直不错,但上了年纪以后还是花眼了,带上了老花镜。但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问题,并不是只是花眼,还有耳背。小品和相声里经常出现与耳背的老年人驴唇不对马嘴的对话作为包袱的桥段,但真的身边的亲人开始耳背的时候,就真的笑不出来了。而我家老爷子,还有点犯轴,不承认自己耳背了。老爷子耳背也不是突然出现的,常年机关工作的他是个老烟民,虽然退休后因为身体问题成功的戒了烟,但是时不时犯病的中耳炎还是让他的听力在逐渐的下降。起初我跟我妈并没有发觉到这点,只是有时候在喊老爷子来厨房帮忙的时候,他在屋子里电脑上斗地主什么的会不理我们,开始我们以为他是犯懒,后来才意识到,他压根就没听到。而爱听评书的他,网络收音机的音量也越放越大,达到了扰民的程度,在我妈的高压管控下他带上了蓝牙耳机。好处是,确实不扰民了。但问题是,喊老爷子就更困难了。在外地偶尔回家的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我提出要给老爷子买个助听器。但热爱上网的老爷子不知道从哪个百度上找到的信息,说助听器都特别贵,而且还不一定好使。为了说服老爷子,我也是费了好大的口舌,直到我把智能助听器拍在他的面前,告诉他:买都买了,而且不比你现在带的蓝牙耳机贵,保证好使,你不用我也不会退,这个杀手锏,才结束了这场争论。 不知道为啥,我家老爷子这么多年一直吃这套。既然写到这里,作为一个科普答主,我还是想给大家科普一些助听器的知识,这样未来大家在遇到跟我类似的情况的时候,心里会有个数。首先,大家遇到跟我类似的情况可能会很多,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家老爷子的情况,其实就是典型的听力损失。听觉敏感度下降、听阈升高、听觉功能障碍甚至听力丧失,总称听力损失。常见的听力损失引发的原因有先天性的,还有后天的疾病诱发,以及职业噪音诱发,这几年社会娱乐噪声性聋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人群比例也在增加,当然最常见的听力损失还是像我家老爷子这样的老年聋。 给大家分享一些数据,我国有15.84%的人,即2.2亿人患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60岁以上老人在全部听力障碍患者中占55.31%。老年人发生的听力障碍多数为老年聋,其听力损失是不能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恢复的,目前最常规的方法就是佩戴助听器来改善听觉效果,提高生活质量。WHO对听力受损进行了分级,其中26-80dB HL的轻度到重度听力受损,都是可以通过助听器来进行补偿,极重度听力损失的,佩戴助听器可能效果不理想,就要考虑植入人工耳蜗了。关于助听器,可能大家见过很多宣传广告,我首先要强调一个大前提:助听器不可能让你回复到正常的听力水平,他只能提高你的听力水平,同时也不可能消除所有的背景噪音,只能是尽量的减少和筛选。如果有人这么宣传他们的助听器产品能恢复使用者的听力水平,或者能达到完全降噪,那一定是在骗人。有了以上的这个基础以后,我们先来了解下助听器是怎么工作的。其实,助听器工作原理特别简单,他本质是一个声音放大器。通过采集声音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把电信号加以放大,将声音传递到耳朵之中。助听器一般是由传声器(话筒)、放大器、受话器(耳机)以及电源等组成。说白了,助听器就是一个带着麦克风,能把声音放大的耳机。 助听器也分为不同的种类,从大到小的排序是,耳背式助听器(BTE助听器),受话器外置式助听器(RIC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ITE助听器),耳道式助听器(ITC助听器)与深耳道式助听器(CIC助听器)。整体来说,不同大小的助听器功能性都差不多,最显著的差别是越小的越不容易被发现。太小的也有问题,就是电池太小待机时间不够长,而且因为全在耳朵里,没有办法设计可以触碰的按钮,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同时比如像耳道式这种大部分需要按着使用者的耳道订制,价格还不便宜,同时太小,也没办法设置阵列麦克风,这点其实还挺重要的,后边会说。大的助听器的好处刚好和小助听器相反,可操作性的按钮多,电池更大,当然问题是太显眼了,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带来额外的风噪声音。那我为什么给老爷子选的这种不大不小的耳内式的助听器呢?就跟我前边说的差不多,这种是最接近现在主流的无线蓝牙耳机的大小的,所以很多无线耳机的设计理念和解决方案都可以在耳内式的助听器运用上。比如外形跟AirPods接近,带出去不会特别显眼,尤其如果像我这样选白色款的,带出去还会以为老爷子很潮带了个苹果新款的蓝牙耳机。同时在耳机上设置了音量调节和接听电话按钮,操作很方便,确实可以当一个蓝牙耳机用。至于大家耳道不同,需要订制的问题,也可以方便的运用现在耳机现成的解决方法,换不同大小的硅胶耳塞来适配。至于耳机充电和续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搞一个充电收纳充电二合一充电盒呀。我买的这款这款,耳机本身可用14小时,充电盒还提供了50小时的额外电量。正常用的话可以撑一周。当然,如果这个智能助听器只是有这些功能,我也不会选,毕竟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助听器,如果只是起到一个声音放大器的作用,那这些都能做到。很多老年人常常图便宜,感觉能放大声音就是助听器了。但使用后感觉声音吵得受不了;想听见的听不清,不想听的又吵得头痛,这也是很多老年人认为助听器不好使的最常见原因。这里边有犯了几个错误。首先由于每个人的听力情况,生活环境,需求都不一样,所以个体差异比较大,助听器是需要针对性的进行调试的,并不是随便买来就可以带的。一般传统情况下,需要去到医院,进行听力检测,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听力情况来设置助听器的参数。但是得感谢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可以在家就完成这个步骤了。比如像这款智能助听器,在配合上一个听力健康APP,就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对使用者的听力情况进行精密的检测。比如像我的听力就是正常值范围,但实际上我的低频段的听力比高频段的听力好很多。而我老妈左右耳的听力情况就不一样,也需要针对性的进行调整。那为啥没有我家老爷子的?别问,问就是不配合。当然最重要的还不是检测,而是根据检测值直接生成助听器的针对性补偿方案。 而且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每个人的听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听力损伤的人群,很可能会随着年纪的增大听力损伤更为严重,那就需要再次检验听力和调整助听器参数,很多进口助听器需要在一次付费后,再次调整参数是还要额外的检测和付费,这点就很糟心。而像这种,自己在家再次调整和设置就成了,从时间和金钱两个成本考量都很划算。当然除了需要针对不同人的个性化参数调整以外,助听器还要有很多必要的功能。比如说,最重要的,降噪。这个降噪并不像降噪耳机那样,把外边的声音全都屏蔽了,从某种程度来说,助听器跟降噪耳机正好相反,是让你更多的听到声音。但,这个听必须是有选择的听,而不是一股脑的把所有的声音都传过来。这里边就运用了AI处理技术和定向拾音技术。定向拾音很好理解,就是聚焦于佩戴者前方的声音,一般这种需要用多个麦克风组成阵列来进行方向判断。比如助听器上的每一个助听器同时配有主拾音麦克风和辅助麦克风,就是做这个用的。当然佩戴者想耳听八方的话,可以在app里把定向拾音变成360拾音,但有一说一,还是定向拾音更好用。那么除了判断声音方向以外,更重的要判断使用场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声音识别。比如这个智能助听器提供了通用,户外,室内和观影4种不同的场景选择,但实际上在自适应场景里,系统自带AiScene的场景识别系统里,有6561种场景的降噪模式。耳机会判断不同的模式,会启动不同的智能降噪模式,让使用者更好的进行声音分辨。AI会判断选择有针对性的声音进行识别和放大,而不是一口气的把所有的声音都放大,最终让佩戴者从听不见变成特别吵这种极端状态。 这里纯纯的拼的是芯片和AI的算法。当然拼芯片性能的还不止这里,除了降噪,还有一个作为几乎所有麦克风都会遇到的一个通病,就是啸叫。啸叫几乎是KTV的保留项目了,助听器其实也会产生类似的问题。 这款智能助听器采用Aiclear啸叫抑制算法,全时追踪啸叫信号结合避震管消除动铁震动,结构和算法两者耩合抑制啸叫。 另外还有一点很有用的设计,这个助听器是有一个入耳检测传感器的,它能判断出你有没有戴好助听器。没有戴的时候,助听器不会工作,就不会产生啸叫,而戴好后,本身也就隔离了信号源,也不会产生啸叫,同时戴好后还会发出一个提示音来提示使用者,这点特别的贴心。当然除了这两个地方以外,还有一个最拼芯片的地方,那就是声音延迟和音质失真。这里纯纯的就是拼硬件的领域了,芯片性能越好,延迟和失真越低。FDA给的助听器延迟标准是不得超过15毫秒,我这个说明书上写是6毫秒,具体是不是有6毫秒我不清楚,但从使用感受来看,感觉不到延迟是真的。所以这个芯片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型号,但性能是真的很强。其实市面上能做到刚才我说的这几个功能的助听器,不止只有我买的这一家,很多带有高端芯片的助听器也都能实现类似的功能,那我为什么给老爷子买了这个助听器呢?这就回到了这个问题的最初,实用性,或者说性价比上来了。市面上我找到的,能有这些功能的助听器,都奔着10000元去了。而这款智能助听器高配版1699,低配版只要999。所以我真的没有骗我家老爷子,这就是他现在带的蓝牙耳机的价钱(他现在带的是2代AirPods)。 而用一个到AirPods的价格,让老爷子又能恢复清晰的听力,你们说这还不值吗?}

2017-11-26 12:43:39
579点赞
1737收藏
469评论
背景:坐标北京,实用面积不到40平,旧房重装,俩人住且在家工作。先上几张局部图吊吊大家胃口事情是这样的。我们一开始也不知道装修水有多深,决定要装修的时候媳妇儿还没毕业,她把挑装修队的大任完全放在了我身上,然而我也是天真就一口答应了。当时有个哥们儿正装修到一半,他用的包工头还是我们的朋友(现在已经不是了 ),我就去问他装的怎么样,他说还行啊,我就信了( )等媳妇儿一毕业,我们就开开心心风风火火的开工了。和包工头一起去物业签了这份协议然后给了他30%的全款以后大概一个月才开始正式开工,期间我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开工一开始他说就这两天,到后来他告诉我他也不能给我准确时间( ),这时候我们就开始觉得是不是他有点儿糊弄我们,过了一个月总算给我打电话说可以来拆旧了。他拆之前是这样的他拆之后是这样的由于小区规定垃圾日产日清,没有垃圾堆放处。中间还发生了个小插曲:在他拆完的那天他打电话给我说“兄弟正好你过来帮我点儿忙,你家还有几袋装水泥块的编织袋,你开车帮我找地儿扔了,我找的清运垃圾的卡车不好好干活儿走了。”我可是交了1500的垃圾清运费了( )跟我说现在就可以刷腻子了,这点儿活儿他干了一个月,要了我6296块钱(包括拆旧家具,铲墙和铲除旧地面水泥层),这时候我们彻底觉得我们拿他当朋友他拿我们当傻X了,我们当机立断,毁约,接着让他干下去指不定得出多少问题。(和他的合同就是他手写的一张破纸,没有任何的毁约条例)。正在我打电话和包工头**的时候媳妇儿在边儿上拿手机默默找到了某知名装修平台,我们开始挑装修公司,想着多少可以靠谱点儿,现在看来又天真了( )我们非常认真仔细且严谨的从几家装修公司中挑出来一家(我真想点他名 )报价轻工辅料一共20000不包括水电改造价格,报价比包工头1贵不少但是觉得花钱买个省心吧。这次倒是没有拖着我们,过了两天就开始施工了,先处理之前装修队没处理好的地方处理后大概是这样的然后开始水电改造,因为上次是十年前装修的,所以选择了换掉所有的水管和电线水电做的还是挺规矩的,横平竖直的,水管也用的都是天力的热水管,我还机智的预埋了全屋6类网线。完成了水电改造后轮到暖通公司进场了,因为小区是自采暖,所以决定做地暖,天真的在百度上找了个看起来正规有自己网站的暖通公司,没想到后来他们成了装修公司的猪队友。由于超过预算太多,决定壁挂炉还用原来的,暖通公司的人说你这个威能的炉子可以继续用,以后换也方便,我就信了做完了地暖轮到装修公司回填地面了,暖通公司的人跟我说盯着点儿压力表如果压力到了0就是出问题了。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天压力表果然到0了 经过两个公司的人一块儿排查发现时回填地面的师傅把卧室的地暖管铲漏了 他们跟我说可以只铲掉卧室的地面从中间接管,我怎么会同意!全铲了!这一路重新做!工长给了暖通公司1700重新铺这一路地暖管,前后又延长了我一个礼拜的工期回填好了地面后猪队友瓦工上线了。我家选的墙砖是这样的。一下没看住瓦工就把厨房贴成了这样。窗户左边那两条重复的线是怎么回事!瓦工一脸义正严辞的说只能这样,这样才好看。问题是,好看不好看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我说这样肯定不行,拆了从新贴!他说他技术不行贴不了,实在没办法我只能找到工长换了个瓦工。从新贴了以后是这样的肯定有人问为什么不贴10*10的白砖。因为贵啊,装修公司说那样的话要加5000左右。砖贴好了大概是这样的,新的瓦工师傅顺便贴好了之前的瓦工说因为买大了不能做坡度的洗手间地砖瓦工结束了以后泥工和木工师傅进场了。因为我家只有洗手间和厨房做的石膏板吊顶和厨房有一条假梁需要木工师傅做,所以我们以为木工一天就能完成,事实证明我们又天真了。暖通公司忘记我家厨房还有吊顶所以壁挂炉装的太高了,吊顶没法做。他装的时候木工师傅也在,说你们炉子装的太高了,我吊顶没法做,暖通公司的工人说“那就别做”。木工师傅跟我说了以后我赶紧给暖通公司的人打电话问怎么回事,对方说因为我的炉子太老了,他们没有合适的烟管,只能用旧的,旧的不够高,只能这么装,没办法。然而我打开淘宝在五分钟之内找到了这个配件这是装好了壁挂炉做好了吊顶的样子木工结束后就剩下泥工师傅的活儿了。首先泥工师傅发现我家有面内保温的墙,保温材料被第一个包工头的工人拆的晃动了,现在换也来不及了,工长表示他有办法加固,第二天让我买了两罐发泡胶,他把保温材料开了几个洞打了一堆发泡胶进去,他说这样就没问题了,第二天摁了摁确实不晃了,没想到为后面留下了隐患红色圈起来部分深色地方是他打了发泡胶的部位解决了问题瓦工师傅继续,全屋都用了多乐士的防水涂料,一是因为厨房厕所的石膏板吊顶都需要刷涂料,二是因为厨房是开放式的,三是因为这样墙面不小心弄脏的话可以肆无忌惮的用湿毛巾擦。这里能看出来这面墙从中间偏右的一个点就开始弯了,就是因为之前工长打的发泡胶把保温材料顶起来了。这是刷完乳胶漆的样子,一遍底漆两边面漆,羊毛滚刷的,这部分效果满意到这里就要开始铺地板了,本来想做自流平的,后来考虑到比较硬踩上去不是很舒服,时间长了还有开裂的危险,就在淘宝上选择了一款水泥纹的强化复合地板地板的样子是这样的,方形的。工长说这样的地板不好铺,第一次来的工人看到地板还知难而退了死活不干,工长让我加钱才能找到人铺。我怎么可能加钱,一开始就和你们说了我要铺这样的地板的!两个工人看起来不情不愿的铺了一天,活儿也属于不能细看那种,粘踢脚线的时候忘记用我给他预备的粘踢脚线用的胶,顺手就用我买的信越4588沾了全屋的踢脚线,用了得有三罐吧,弄的全屋到处都是玻璃胶房门也是找的淘宝上厂家做的平板白色免漆门,我们俩对什么实木家具什么的没有任何偏爱,所以门这东西只要五金好,装的手工好就可以。装门的小哥们儿干活儿挺认真的,虽然也有犯错门做好了就是这样,只能说五金快比这俩门贵了,效果还不错,本来想做隐形门,可是工期实在太长就放弃了。我们坚持浴室干湿分离,但是又想泡澡,但是浴室又小,所以最后想出了一个神奇的办法结局了所有问题把淋浴房的门架在了浴缸边上,这样就解决了所有问题!橱柜是从宜家定的,这是这次装修唯一一项任何问题都没出的项目,严重表扬宜家,虽然定制自由度非常有限,但是这样极大的保证了做工,至少我还没见过比宜家做工好的橱柜,有的话价格也不是一倍两倍了吧估计。来了三个人,每个人看起来都有分工,博士的全套工具,所有胀拴都是慧鱼的,加上认真的工人。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台面是木的,泡水坏了啥的十年质保,我觉得十年之内宜家还倒闭不了。全屋家具都选择了宜家,本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决定采取宜家负责提货送货,除了浴室柜以外所有东西都由我和我媳妇儿动手自己装经过我们出改造方案宜家安装师傅安装的浴室柜所有东西到货都堆在客厅的样子先从小件儿开始,媳妇儿自己量自己锯我用电钻上墙的宜家窗帘滑轨,这个窗帘杆坑在非常难量准确宜家的米多吊柜,放在卧室放点儿不常用的小东西宜家的马尔姆1.8m*2.2m气压杆储物床,我俩装了得有半宿吧。高潮来了,宜家帕克斯两米三六的大衣柜,我们连夜装了两天装完的,本来想让宜家的人来装,但是我家只有两米四一的高度,人家不给装,只能我们自己立着装起来,这些日子媳妇儿强悍的可怕哈哈哈还是全套宜家买的家具,我和媳妇儿都是在家工作的人,所以不到40平米的面积需要搞出来两个人的固定工作区这个是工作区对面的娱乐和吃饭的区域(这张照片里我不知道在发什么神经)最左边的鞋柜(鞋柜门由于来了就有个滑轮是坏的,当时还没装上),中间的电视柜,最上面上墙的架子都是来自宜家,电视是vizio的m55-d0,在国内可能不太好买,但是垃圾佬怎么会放过最便宜55寸4k并且支持HDR10和dolby vision的电视,自带chromecast,平时看netflix什么的比下载方便太多。冰箱是松下NR-B30WG1-XW好看就够了,我们都特别讨厌冰箱上有个屏幕。这是我的工作桌新家还没完全收拾好,所以还没拍什么好看的照片,等完全收拾好以后我会在写一篇帖子说说我家选择的那些东西和我们做的一些小设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易卫生间淋浴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