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正新轮胎多少钱一个竞赛级超轻内胎系列产品有什么优势?

(报告出品方/作者:招商证券,汪刘胜、杨献宇)一、深耕传统汽零业务,迎风扩展新兴产品1、汽零领域专业能手,拥有全球优质客户资源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的领导者,新兴汽车产品业务的开拓者。保隆科技于 1997 年在上海松江创立,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深耕二十余年,公司现主要进行汽车智能 化和轻量化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传统产品业务包括汽车金属管件、汽 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气门嘴以及平衡块,是这些细分市场的市场领 导者之一。在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下,公司以智能化、轻量化为主要 发展方向,从零部件向总成、系统供应商发展,并不断推进智能化制造、流程体 系管理等运营管理能力的建设,公司新兴拓展产品业务包括车用传感器、高级辅 助驾驶系统(ADAS)、主动空气悬架等。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陈洪凌、张祖秋为公司创始人。截至 23 年一季度, 陈洪凌、张祖秋和宋瑾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且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为 27.7%。其中陈洪凌为公司董事,张祖秋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两人也是公司 的创始人,宋瑾系陈洪凌之妻。其他股东包括冯美来和陈洪泉,分别持有公司 1.7%和 1.4%的股份,其中陈洪泉系公司实控人陈洪凌之弟。公司主要控股参股 子公司包括宁国保隆、拓扑司、香港威乐、DILL、保富电子海外等,子公司分布 全球各地,业务分工明确,助力加强公司国际化运营的布局。公司传统主营业务为汽车金属管件、TPMS 和气门嘴,新兴主营业务为车用传感 器、主动空气悬架等。传统业务方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排气系统管件及汽车车 轮平衡块 OEM 供应商之一,也是最大的轮胎气门嘴生产企业之一,并与德国霍 富集团强强联手成为全球 TPMS 行业领军者,多次获得整车制造商及 Tier1 质量 奖项。新兴业务方面,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国产空气悬架 OEM 供应商之一,研发 的压力类、光学类、电流类、速度类及偏航率类等传感器在汽车驾驶领域的应用 卓有成效。传统业务营收稳定发力,新兴业务营收蓄势待发。2022 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为 45.32 亿元,同比增长 19.7%,主要来源于向国内外客户销售汽车零部件, 期间公司传统主营业务中的排气系统管件、TPMS 、气门嘴等产品线均已跻身 全球细分市场前三,实现营收 35.3 亿元,占公司主营收入的 78%。传感器、空 气悬架等新兴主营业务随着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而进入了高速成长 期,其 2021 年的营收分别为 1.8、0.5 亿元,2022 年的营收分别为 3.7、2.5 亿 元,分别同比增长 101.4%、368.4%,新兴主营业务产品线已实现国内领先。全球布局研发、生产和销售,用心服务全球客户。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松江区, 于 2005 年收购美国 DILL 公司开启全球化之路,此后先后收购德国 PEX 和 TESONA、奥地利 MMS,成立保富电子等子公司,目前在上海松江、安徽宁国、 安徽合肥、湖北武汉和美国、德国、波兰、匈牙利、奥地利等地拥有生产基地、 研发中心和销售分支机构。数十年的全球化发展使得公司在产品开发、质量保证、 成本控制、产品交付和客户响应等方面建立了满足全球标杆客户所要求的经营管 理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贴心服务。公司业务涉及汽车前后端市场,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客户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国 内外主要的整车企业、大型一级供应商以及全球大型汽车售后服务商。整车企业 客户包括大众、奥迪、保时捷、宝马、奔驰、丰田、通用、福特、上汽、东风、 长安、一汽、长城、比亚迪、蔚来等全球知名企业。此外,公司还与全球范围内 的大型一级供应商如佛吉亚、天纳克、博格华纳、马瑞利、延锋等建立了长期供 货关系。在售后市场方面,公司向北美和欧洲的知名独立售后市场流通商如 Discount Tire、Tire Kingdom、ASCOT 和伍尔特等供应产品。这些丰富的客户 资源不仅体现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也有利于公司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公司国内业务占比提升,国内外业务发展趋于平衡。近几年,公司国内外业务营 收总体都呈上升趋势,国内和国外营收分别由 2017 年的 8.9 亿元和 11.9 亿元上 升至 2022 年的 21.3 亿元和 26.5 亿元。2019 年至 2022 年公司国内业务营收占 分别为 29.3%、34.8%、37.8%和 44.5%,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同期公司国外业 务营收占分别为 70.7%、65.2%、62.2%和55.5%,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这表明 公司在全球的业务结构逐渐优化,国内外业务逐步趋于平衡化发展。2、公司注重技术研究与开发,业绩稳步增长公司研发能力强,主要产品技术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近年来,公司研发费用和 研发人员数量逐年增长,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比例长期维持在 16%左右。 现公司在全球共设有 10 个研发中心,与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 期的合作关系。此外,公司荣获了多个荣誉和认证,包括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 上海市创新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公司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 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汽车电子实验室通过了 CNAS 认证,公司也于 2022 年通 过了 ASPICE-CL2 评估认可。公司本着“智能化、轻量化”的研发战略,扎根 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完善研发管理流程体系,推动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及子公司在全球共拥有有效授权专利 485 项。传统新兴业务助力公司营收逆势增长,归母净利润探底回升。2017 至 2022 年, 公司营业收入由 20.8 亿元增长至 47.8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18.1%。2020 年 公司营收同比增长处于低位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所致,但此后得益于公司 有效管控供应链风险、提升运营效率,传统业务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新兴业务 快速成长,自 2021 年开始公司营收稳步回升,1Q23 实现营业收入 11.9 亿元, 同比增长 22.9%。 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8、2.7 和 2.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6.3%、+46.5%和-20.2%,其中 2022 年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受大宗原材料价 格快速上涨、欧元和美元汇率波动影响。但随着全球汽车供应链形势回暖,公司 积极整合资源,管控供应链风险,保生产保供应,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 于 1Q23 迅速回升至 0.9 和 0.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9.6%和 99.7%。2022 年开始公司毛利率存在回升趋势,整体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1)毛利率 方面,公司部分主要产品的原材料为芯片等电子元器件、不锈钢材料、铝材、橡 胶和铜质配件,2020 年以来受疫情反复、芯片供应紧张和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 等影响,公司毛利率呈下降趋势。但公司净利率由 2022 年的 4.76%提升至 1Q23 的8.02%,存在一定的回升趋势。(2)期间费用率方面,公司四费费率波动不 一,销售费用率下降主要受售后维护费、市场拓展与服务费变动所致,管理费用 率增加主要受职工薪酬、股权激励影响,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相对维持平稳。二、巩固传统优势业务,持续创造利润与现金流1、TPMS 行业的领军企业,前装售后市场同步发力TPMS 又称胎压监测系统,是车辆安全的重要保障。TPMS 的作用是在汽车行驶 过程中实时自动监测轮胎气压和温度,信号通过射频无线传输到车辆上的 ECU 模块,ECU 将数据处理后显示给驾乘人员看,对轮胎漏气、低压、高压、高温 报警,以确保行车安全。轮胎在标准气压行驶时能提高燃油使用率,可减少 1-3% 的燃油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低气压行驶不但有爆胎风险,更会增 加燃油耗费。TPMS 属于国家强制安装件,市场需求稳定。TPMS 产品集中了汽车电子技术、 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由发射器(通过气门嘴固定在轮胎内)、控制器(含 天线)、显示界面器(通常集成在整车仪表中)三部分构成。TPMS 是继 ABS (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之后的又一汽车安全产品,TPMS 主要通过实时检测 轮胎的气压以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轮胎气压不足或气压过高而爆胎的风险。 据《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26149)的国家强制 性标准,2019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市场所有新认证乘用车必须安装 TPMS;2020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在产乘用车开始实施强制安装要求。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保富电子专注于 TPMS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 TPMS 行业的领军者。保富电子是保隆科技和“霍富集团”按照 55:45 的比例合资设立, 在 2019 年 1 月正式启动并在中国、德国、美国三地投入运营,旗下公司分别简 称为“保富中国”、“保富德国”和“保富北美”。保富电子整合保隆科技与霍富 集团在 TPMS 细分市场的丰富经验和优势能力,为客户提供乘用车、商用车和 工程车的多种 TPMS 解决方案,是全球原配市场和独立售后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公司 TPMS 能同时满足 OEM 和 AM 市场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及服务。据相 关法规,美国和欧盟分别于 2007 年和 2014 年开始正式实施新车 TPMS 强制 安装法规,因此,目前全球 TPMS 的售后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此外, 由于中国也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要求新认证车辆安装 TPMS,2020 年 1 月 1 日起在产车辆开始实施强制安装。因此,中国将会继欧美之后,成长为全球最重 要的 TPMS 售后市场之一。其中 AM 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 TPMS 发射器电池寿 命到期而产生的替换需求、TPMS 使用中遭受损坏而产生的替换需求、未标配 TPMS 的车辆的售后加装需求。公司的 TPMS 分为自制和外购产品,外购产品占比较小。从公司 TOMS 发射器 的产销率来看,2020-2022 年产销量分别为 102.0%、106.7%和 100.9%,产销 率常年高于 100%,主要是由于公司销售的 TPMS 产品包括自制和外购产品。其 中,公司自制的 TPMS 产品已在国内 OEM 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国家标准 的起草单位之一。公司外购的 TPMS 主要由子公司美国 DILL 从全球主要 TPMS 供应商大陆集团采购并销往北美 AM 市场。公司 TPMS 产品客户资源丰富,覆盖了自主和外资多家整车企业。公司已进入 包括奥迪、宝马、日产、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一汽轿车、吉利 汽车、比亚迪汽车、上汽乘用车、江铃汽车、一汽解放、一汽吉林、厦门金龙、 苏州金龙、集瑞重卡、比亚迪客车等国内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的供应体系。产品 已批量稳定供货的车型有:长安汽车 CS75,上汽通用新英朗、新赛欧、新 GL8, 上汽通用五菱宝骏 560、730、五菱宏光出口版,东风乘用车风神 AX7、A30, 东风柳汽乘用车风行 S500,吉利汽车博越、帝豪,一汽轿车奔腾 B50 和 X80, 上海汽车 MG 锐腾,比亚迪宋,江铃汽车驭胜 S330,天津一汽骏派 D60,英伦 帝华 LondonTaxi、郑州日产 MX5,凯翼汽车 X3 等,已取得了广汽传祺 GA4, 东风小康风光 580,一汽解放 J6、J7,小鹏电动车和威马电动车等车型的 TPMS 定点,公司还取得了长安汽车 TPMS 模块化项目、上海汽车 TPMS 模块化项目 和通用汽车全球平台 GLOBALBTPMS 的定点。随着商用车 TPMS 渗透率提升以及售后市场的持续扩容,TPMS 仍有巨大发展 空间。公司控股子公司保富电子已成为全球 TPMS 细分市场的领导企业之一, 直接式 TPMS 在全球 OEM 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随着商用车使用 TPMS 逐步增多,消费者对直接式 TPMS 的认知加强,市场规模仍有成长;针 对售后替换市场,随着主要汽车市场上越来越多的 TPMS 发射器因电池耗尽进 入更换周期,售后替换件市场规模平稳增长。2、气门嘴行业龙头企业,TPMS 专用气门嘴为新增长点气门嘴是必备、易耗的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量直接由汽车产量、汽车保有量决 定。轮胎气门嘴是轮胎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作为轮胎充放气的阀门,对轮胎充气 和防止胎内空气外泄至关重要。轮胎气门嘴主要分为卡扣式气门嘴(橡胶嘴为主) 和压紧式气门嘴(金属嘴为主)。气门嘴按照材质可分为橡胶气门嘴、金属气门 嘴;按照安装方式可分为卡扣式气门嘴、压紧式气门嘴;按照安装的轮胎有无内 胎分为内胎气门嘴、无内胎气门嘴,其中内胎气门嘴主要应用范围为摩托车、自 行车、部分轻型、重型商用车,无内胎气门嘴主要应用于乘用车、部分轻型、重 型商用车;按是否安装 TPMS 发射器,分为一般气门嘴和 TPMS 气门嘴。随着 TPMS 的广泛应用,TPMS 气门嘴逐渐在乘用车上使用,成为新的业务增 长点。在全球汽车工业将趋于稳定、缓慢增长的背景下,未来全球气门嘴的需求 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局面。其中,相对于传统气门嘴,TPMS 气门嘴为安装 TPMS 传感器的气门嘴,TPMS 发射器一般由 TPMS 传感器和 TPMS 气门嘴两部分组 成,TPMS 气门嘴起到支撑 TPMS 传感器的作用,同时还具备常规气门嘴的密 封和充放气作用。TPMS 气门嘴属于新兴产品,其在 OEM 市场竞争参与者相对 较少,技术难度也相对较大,但产品毛利率也相对较高,此类产品在未来全球气 门嘴领域的需求量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公司是全球主要的气门嘴 OEM 供应商,车用气门嘴年均销售量已超过 2.2 亿只。 公司成立初期便开始生产气门嘴,是全球最大的轮胎气门嘴企业之一,气门嘴国 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是福特全球、通用全球、北京现代、大众、上汽、广汽、 吉利、长城、奇瑞等整车厂商主要气门嘴供应商,同时是全球主要 TPMS 供应 商大陆集团的主要 TPMS 气门嘴供应商。公司气门嘴产品曾荣获福特 Q1 认证、 通用汽车 2015 年全球供应商质量表现优秀奖。全球气门嘴 OEM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本公司、Sensata(原 Schrader)、Pacific、 Alligator 和 Wonder 之间。其中本公司 OEM 市场销售主要集中在北美市场、 中国市场,公司是北美 AM 市场主要气门嘴供应商,主要客户 DISCOUNTTIRE、 ASCOT 等是北美市场主要独立售后流通商。其他竞争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也 均有稳定的客户群体。3、平衡块业务国内市占率超 40%,22 年获得亿元级定点平衡块是车轮动平衡的核心零部件。作为安装在车轮上的配重部件,平衡块让车 轮的质量分布均匀平衡,确保行驶时平稳运行、不颠簸,保证驶乘的舒适性,对 车辆安全和节能也有一定影响。按照安装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挂钩式平衡块和粘贴 式平衡块,按材质的不同可分为锌合金平衡块和钢质平衡块。铁合金平衡块的生 产,应用了高速冲床和自动连续模,自主研发出全自动铆接机和全自动贴胶;锌 合金车轮平衡块的生产,运用自主研发和改进的全自动压铸机,提升了生产效率, 保证了产品质量。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车轮平衡块供应商之一,国内 OEM 市场占有率超 40%。 公司是马自达全球独家供应商,主要客户还包括上汽大众、东风日产、广汽本田、 沃尔沃亚太、长城汽车等,是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据公司公众平台信息,2022 年 8 月,公司获得某外资顶尖豪华品牌定点,被指定为其连续式平衡块供应商, 预计生命周期 10 年且总金额超过 1.5 亿元,计划于 2024 年底开始量产。此前, 公司曾获该品牌传统式平衡块项目定点,并预计与 2023 年量产,此次追加定点 突出了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信心。4、汽车金属管件业务广泛,核心业务依旧强势汽车金属管件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遍及车体全身。公司的汽车金属管件业务包 括排气系统管件、EGR 管、车顶架和金属支架等。排气系统管件连接排气歧管、 三元催化器、、共鸣器,是各种热端连接管件、弯管、挠性软连接管、尾 管及装饰尾管等管件的总称,能提高发动机的功率,使其排气顺畅,并提升汽车 外形的美观度。EGR 管即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所用管件,其工艺成熟、性能优 良,能够提高 EGR 系统尾气进出通畅度,从而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车顶架产 品安装在车顶,主要用于携带大件物品和行李,拓展了车辆的实用性。金属支架 产品厚度从 0.3mm 到 6mm,主要用于汽车各零部件间的连接固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排气系统管件 OEM 供应商之一,客户及业务长期稳定。公司 排气系统管件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业务,也是汽车金属管件业务中的核心。其全球 市占率较高,客户主要为佛吉亚、天纳克、康奈可、彼欧、麦格纳等一级零部件 供应商,并通过这些客户配套福特、通用、宝马、奥迪、丰田、现代、奔驰等整 车厂商旗下的众多车型,公司与上述客户的合作关系长期且稳定。虽然纯电动汽 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会影响排气系统管件 OEM 市场,但截至 2022 年,二 者销量在汽车总体市场中占比仍然较低,公司的汽车金属管件业务在 2022 年依 旧实现了高额营收,达到了 13.4 亿元。5、轻量化业务初露锋芒,液压成型为重点突破工艺公司扎根液压成型技术,聚焦汽车轻量化市场。公司在轻量化方向的产品主要为 液压成型结构件,液压成型技术以金属管材为毛坯,通过设备向密封的管坯内注 入柔性介质,产生高压,同时施加轴向推力,进行补料。在这两种外力的作用下, 管坯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并最终与模具型腔内壁贴合,形成形状和精度符合技术 要求的中空零件。 公司自 2010 年开始研究液压成型技术,10 余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8 年, 公司与德国汽车液压成型专家沙士基达强强联手,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开拓全 球销售、研发和制造。2020 年开始,公司成立了汽车轻量化单元,逐渐建设和 投产了双工位 6500T 产线,并因此获得了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汽车轻量化市场发展迅速,公司轻量化业务精益求精。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 和汽车电动化的加速,整车企业对轻量化的需求迫切,加速了在轻量化领域的布 局,汽车轻量化市场日益壮大。 公司拥有多年丰富的 OEM 配套经验,并具备材料性能试验、成形工艺分析、设 备模具的设计和开发、产品试制生产的全过程能力。近年来,公司不断优化升级 产品和技术,材料利用率提高20%-40%,产品减重20-30%,生产效率提高20%, 并有效提升了被动安全性能、结构连续性和抗疲劳性,满足总成轻量化的个性化 需求。公司轻量化结构件业务从 2020 年开始快速提升,获取的新项目定点大幅 增长,成为助力公司发展的重要业务之一。三、空悬业务厚积薄发,乘用车空悬业务发展迅速1、“消费升级+新能源”促进自主增配,国产化加速推进空气悬架系统作为半主动悬架,可以控制车身底盘高度、车身倾斜度和减振阻尼 系数等,能显著提升驾驶体验,增加乘坐舒适性,提高汽车底盘智能化水平。空 气悬架系统包括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储气罐、高度传感器、车身加速度传感器、 悬架控制单元(ECU)、供气系统等,其中,空气悬架控制器(ECU)是核心部 件,担负着整个系统的“大脑”的功能,能够针对驾驶员需求、车辆状态和路面 形态,通过控制空气弹簧的充放气以实现车身高度的自适应调节,并与电控减振 器搭配,综合调节悬架高度、刚度和阻尼,改善汽车舒适性、能耗经济性、通过 性、便利性和操稳性等,全面提升驾乘品质。“消费升级+新能源趋势”在汽车消费市场愈加明显,促使自主汽车品牌相继引 入空气悬架系统,为空气悬架的市场扩容带来机遇。(1)消费升级背景下,空 气悬架系统对汽车驾乘舒适性的提升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主机 厂通过配置空气悬架系统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2)从产品特点上 看,空气悬架与新能源汽车的适配程度更高,新能源汽车底盘搭载核心三电系统, 对底盘高度及整车 NVH 更为敏感,空气悬架提供的高度可调性和行驶平顺性, 能更好地保护车辆核心系统;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较为敏感,空气悬架可以适 时调整底盘高度,减少风阻,降耗;新能源汽车整备质量较重,单车车轴载 荷增加,若使用螺旋弹簧悬架,需要较大直径的钢丝,影响整车空间设计和驾乘 舒适性,而空气悬架可以有效平衡高承载和舒适度的要求。 空气悬架最早只能在国外 70-80 万元以上的豪华车搭载,由于性能显著,自主品 牌逐渐增配,空气悬架价格开始下探,行业发展迎来风口。软硬件解耦技术促进“拆分采购”模式的行程,国产化加速推进。空气悬架系统 中空气压缩机(空气供给单元核心部件)、空气弹簧、减振器、控制器等产品技 术壁垒较高,且影响行车安全,主机厂对产品品质要求严格,此前主要以采购大 陆、威伯科、威巴克、AMK 等外资供应商的成熟产品为主。随着空气悬架系统 由高端乘用车逐步下放至 30 万价格区间车型,国内主机厂为降低成本,并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开始分拆定点,推动空气悬架供应链国产化降本;同时, 软硬件解耦的技术趋势进一步促使“拆分采购”模式的形成。主机厂将空气悬架 系统分拆成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空气弹簧、传感器等产品,由 不同零配件供应商对口供应,这为体制灵活、拥有快速响应及成本优势的本土空 气悬架厂商单点突破带来机遇。 国内已有多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到空气悬架市场。随着空气悬架市场的规模的扩大 及国产化趋势的加强,行业内企业相继加码布局,抢占市场份额,行业竞争日益 加剧。如中鼎股份旗下 AMK 中国的空气供给单元产品组装及生产线相继落地, 已取得国内多家主机厂订单;拓普集团布局了集成式空气供气单元、空气弹簧减 振器总成、高度传感器等多项产品品类;孔辉汽车可提供电控悬架系统解决方案、 电控悬架控制器、空气弹簧总成等服务及产品,已获得岚图等多个自主品牌的项 目定点。2、深耕空悬系统多年,从空气弹簧到具备全系统开发能力公司已在空气悬架系统领域布局多年,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工艺积累及生产管理 经验。公司早于 2012 年开始研制商用车空气弹簧, 2016 年开发电控减振器, 目前已具备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测试手段,拥有涵盖 ADS、外置/内置 CDC 减振器 系列产品的生产线;2017 年进入乘用车空气弹簧领域,目前已实现配方、混炼、 压延、成型、硫化、装配全工艺链自主掌控;2018 年进一步融入悬架高度传感 器、加速度传感器等零部件,进行 ECAS(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攻关,开发空气 悬架控制器;2021 年实现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量产;2022 年量产下线储气罐产 品。通过突破核心部件的技术,打破国外巨头的技术垄断,成功实现了空气悬架的国 产化。公司自进入空气悬架系统业务领域以来,通过长期的研发和生产实践,已 形成覆盖空气弹簧、电控减振器、控制系统、储气罐、悬架高度传感器、车身加 速度传感器多个产品的核心技术体系,具备全系统开发能力。(1)空气弹簧方 面,公司具备“塑料焊接气室空气弹簧”、“新型分体式后空气弹簧”、“高性 能囊皮技术”、“乘用车双腔空气弹簧总成”、“新型空气弹簧装配技术”等多 个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相关的核心技术;(2)减振器方面,公司具备“双电磁 阀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技术”、“外置电磁阀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技术”、“内 置电磁阀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技术”等核心技术;(3)控制系统方面,公司具备“低成本可变阻尼悬架控制策略”、“高性能空气弹簧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 2022 年,公司凭借“高端乘用车空气弹簧技术”,首度获得“2022 铃轩奖-量 产-底盘类金奖”。公司空悬储气罐业务也走在国产前列,年内获得多家定点。在空气悬架系统国产 化进程当中,储气罐作为重要的执行部件之一,国内还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公 司储气罐产品于 2022 年 6 月首次量产下线,实现了储气罐从 0 到 1 的突破。截 至 2023 年 4 月 6 日,公司已经陆续获得 15 个国内外车企 30 多个储气罐项目定 点,已成长为国内空悬系统储气罐研制领域的头部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加快 储气罐产能建设的步伐,公司正在推进宁国园区储气罐制造新厂区建设项目,并 计划增加新产线以扩大产能。22 年公司乘用车空气悬架业务步入发展快车道。公司空气悬架系统产品包括商 用车空气弹簧、乘用车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减振器支柱总成、空气供给单元、储 气罐、传感器和控制器等。空气悬架业务 2021 年以商用车空气弹簧为主,2022 年以乘用车空气悬架产品为主。2021 年销售商用车空气弹簧 125.39 万支商用车 空气弹簧,2022 年销售商用车空气弹簧 50.88 万支。公司在 2022 年配套出货的 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空气弹簧产品超过了 4.6 万台套,并获得了多家车企的新项目 定点,乘用车空气弹簧业务发展迅速。公司牵手元橡科技,获预瞄系统前装定点。公司与元橡科技的合作是国内首个基 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主动悬架路面预瞄系统前装量产项目的合作。双方合作研发的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具备实时测量路面高低起伏的能力,该系统与主动悬架系统结 合,可以实现业界流行的黑科技“魔毯”。搭载了该双目立体视觉的整车,在 0 到 120km/h 范围内均能实现减速带、井盖、凹坑等高程路障的智能适应行驶, 极大程度提升车辆在城市道路的驾驶舒适性和平稳性。据公司公告,公司的路面 预瞄系统(魔毯)和空气悬架系统产品已获得比亚迪多个车型的定点。3、空悬系统在手订单充足,拟通过可转债项目加码产能公司空悬项目合作伙伴涵盖新势力、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在手定点项目金额超 100 亿元。公司商用车空气弹簧产品目前已为采埃孚、长春富维安道拓、北京光 华荣昌、上海科曼、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华劲和赛夫华兰德等客户 供货。乘用车空悬产品已获得蔚来、理想等 10 多家客户的产品定点。据公司官 网信息披露,截止 23 年 4 月已经实现 8 个车型项目量产,23 年预计还有近 20 个车型项目陆续量产。公司在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储气罐、车身高度传感器、 悬架控制器等产品均获得了量产项目定点,在手订单金额超 100 亿元,空气悬架 事业发展呈现加速度。公司空气悬架系统由两个基地构成,宁国工厂负责商用车产品开发生产,合肥工 厂负责乘用车产品开发生产。2021 年 12 月,公司投入巨资打造先进的自动空气 悬架柔性装配线投产,该产线高效生产,品质稳定,实现与 MES 系统数据互联, 产品全周期可追溯。2022 年 6 月,第二条全自动空气悬架柔性装配线投产,第 三、第四条线预计在 2022 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据公司官网公开信息,截止 2023 年 2 月,公司有乘用车空气弹簧产线 5 条,最大年产能 50 万台;储气罐产线 3 条,最大年产能 100 万支。 随着订单不断释放,公司拟通过可转债项目加码产能。据公司公告,2023 年公 司拟通过发行可转债项目募集 14.3 亿元扩充空气悬架产能。结合当前市场需求 及未来发展趋势,该项目产品包括空气弹簧器减振器总成、空气供给单元、控制 器、空气弹簧等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产品。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公司 现有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提高空气悬架系统产品供应规模,能够满足消费升级趋势 下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发展的需求。通过优化产品供应结构,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提高公司综合竞争能力,有利于公司产品向智能化、轻量化的战略发展方向深入 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智能化业务步入正轨,ADAS 系列产品加速放量1、传感器业务加速发展,丰富的产品矩阵筑牢发展根基传感器应用品类特别丰富,总价值量越来越大,但是单件产品价值不高,在传感 器领域形成规模,还是需要有一个丰富的产品组合。 自研和并购双管齐下,形成了较完整的产品序列。2002 年,公司开始研制胎压 监测传感器,为公司传感器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 年,公司成立汽车传 感器业务平台,研发压力、光学等车规级传感器,先后掌握了压力感应(MEMS、 陶瓷电容)、光学、磁学、芯片封装、传感器标定等核心技术,并持续向模块化、 集成化的产品研制技术迈进。随着行业快速发展,2018 年公司并购德国 PEX 快 速扩张汽车传感器产品线,并快速获得欧洲市场的传感器生产基地、研发力量和 销售渠道,实现传感器业务的全球布局,2022 年公司收购上海龙感进一步丰富 产品序列,形成松江、临港、武汉、匈牙利四个研发生产园区,通过整合全球研 发、生产和市场资源,在技术、成本、服务上获得优势。通过收购,丰富了公司的传感器产品组合,提升公司的业务规模和车用传感器的 竞争力。PEX 成立于 1978 年,是专业的汽车刹车磨损传感器、排气温度(EGT) 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供应商,客户包括奔驰、大众、奥迪、保时捷、宾利和布加 迪等。龙感科技成立于 2014 年,专注于汽车速度类(轮速、离合器转速、变速 箱转速等)、位置类(方向盘转角、电机位置转速、档位、位移等)、温度、压 力、电流、线控制动与转向等传感器,为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东风乘用车、 斯特兰蒂斯、比亚迪、理想、蔚来、北汽、长安、神龙、奇瑞、红旗、埃安、小 鹏、上汽大通、克诺尔等主机厂与一级供应商配套。 目前公司产品覆盖 6 大类别 40 多种传感器,产品矩阵丰富。公司掌握了压力感 应(MEMS、陶瓷电容)、光学、磁学、芯片封装、传感器标定等核心技术,并 持续向模块化、集成化的产品研制技术迈进,产品目前有汽车压力传感器、光学 类传感器、速度类传感器、位置类传感器、加速度类传感器、电流类传感器等 6 大类别产品序列,覆盖了 40 余种传感器产品,为汽车电池系统、电力驱动系统、 悬架系统、空调系统、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等提供先进的产品技术方案,有效 提升了系统性能。2022 年公司传感器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随着汽车行业变革,车用传感器渗透 率正在加速上升,据公司公众号信息,国内普通家用轿车平均安装大约上百个传 感器,豪华轿车上配置的传感器数量多达 200 余只,过往只在高端车型搭载的功 能,已逐步下沉配置到越来越多普通级别的车型。从销量来看, 22 年公司传感 器销量为 1758.9 万支,同比+95.8%;从营收角度来看,22 年公司传感器业务 营收为 3.7 亿元,同比+101.4%,借助行业发展东风及公司丰富的产品矩阵,公 司传感器业务已步入成长快车道。此外,2023 年,公司在匈牙利投资 1500 万欧 元的传感器生产园区将投入使用,从而进一步扩大传感器业务全球布局。2、ADAS 业务百花齐放,部分产品已获得超亿元定点除常规传感器之外,公司 ADAS 产品还包括双目前视系统、360 环视系统、驾驶 员监测系统、路面预瞄系统(魔毯)等车载视觉产品,以及行泊一体域控制器、 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等。公司视觉传感器产品矩阵丰富,产品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公司在视觉传感器 领域布局广泛,开发的视觉传感器包括 360 全息影像、后泊车摄像头、双目前视 摄像头、盲区监测(BSD)摄像头、红外热成像夜视系统、驾驶员疲劳监测(DMS) 摄像头、人脸识别(FaceID)摄像头等。与行业标杆企业生产的同类视觉传感器 产品相比,公司的视觉传感器在结构设计、电路设计、标定以及算法方面具备较 强竞争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时,相比国际品牌,公司 的视觉传感器具有成本优势。 自主研发 3M 环视系统,屡获自主品牌车企超亿元大单。公司自主研发的 360 度 环视系统,采集车周多个摄像头数据,通过控制器算法处理,实现 2D 无缝拼接 鸟瞰图、三维实时场景重建、3D 多角度视觉变换、障碍物的识别和分类等功能, 消除视线盲区,实现智能泊车,也为车载电子技术提供图像处理基础平台。2023 年 5 月 18 日,公司 3M 环视系统获得国内自主品牌 4.15 亿元项目定点,预计生 命周期 6 年,计划于 2024 年 3 月量产; 2023 年 7 月 17 日,公司 3M 环视系 统获得国内自主品牌车企 3.46 亿元项目定点,预计生命周期 3 年,计划于 2024 年 4 月量产。公司行泊一体域控制器能实现 L2+,覆盖多种驾驶场景。针对高等级自动驾驶应 用,公司可以提供支持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品系列,可适配多款主流(AI)SoC 芯片,算力覆盖 8~100+Tops,实现 HWA / HWP 高速公路自动驾驶、TJA / TJP 交通拥堵辅助、APA / RPA / AVP 自动泊车等功能。此外,公司率先研发出了“800 万像素行泊一体机解决方案”,800 万像素智能控制器相比传统 200 万像素具 有更高的感知性能、更小巧的控制器、更优更全的功能体验,性能大幅提升,包 括高过弯性能、高速静止目标物刹停、大视场角、可识别交通标志等。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子公司保航科技的 77Ghz 毫米波雷达已获得超过十个项目 定点。公司开发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包括前向长距离雷达、侧向角雷达以及舱内雷 达,在天线设计以及识别算法等方面建立了较强的技术能力。21 年公司与楚航 科技合资创办了保航科技合资公司(股权结构方面,保隆科技持有 60%,楚航科 技持有 40%),着力拓展 77GHZ 毫米波雷达细分领域业务。该产品自 22 年 5 月开始进入量产阶段,已快速形成规模。据公司官网披露,目前订单量在 5-6 万 只雷达,预计全年出货量接近 15 万只。此外,从 2021 年公司开始研发 4D 毫米 波雷达,预计 23 年 8 月会对外开展客户推广,在 2024 年实现量产。在超声波雷达领域,与优达斯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扩展乘用车超声波雷达。 2022 年 5 月,公司与优达斯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在合肥成立安徽保优汽车科技 有限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扩展乘用车超声波雷达业务。优 达斯科技在超声波雷达及控制器方面有雄厚的研发团队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掌握 了超声波雷达信号处理、远距离超声波雷达设计、超声波雷达与其他传感器融合 等核心技术。双方的合作,一方面将获得超声波雷达核心技术,使公司智能驾驶 的技术版图更加全面;另一方面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战略联盟,将会 加快智能驾驶相关产品的研发速度和技术迭代,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五、盈利预测公司本着“智能化、轻量化”的研发战略,扎根汽车零部件行业,持续在车身结 构件、智能传感器、域控以及主动悬架系统等方面发力,营收将实现快速增长, 且在公司规模提升的过程中,不断开发新的产品,预计各业务盈利性均可持续。 具体假设如下:1. 传统业务方面:公司 TPMS、平衡块业务保持行业 TOP3,气门嘴、排气尾 管等传统业务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TPMS23-25年营收增速分别为20%、10% 和 10%;此外公司气门嘴及汽车金属零部件业务预计维持 5%左右的营收增速, 传统业务为公司业绩筑牢基础;在盈利能力方面,由于公司各项业务均具备较强 的市场地位,具备稳定的盈利性,预计 TPMS、气门嘴、汽车金属零部件业务毛 利率分别为 25.5%、40%和 22%左右,与历史平均毛利率相差不大。2. 新兴业务方面:(1)空气悬架:一方面,随着公司空气悬架业务逐步成熟, 公司持续承接新的订单;另一方面,空气悬架系统对汽车驾乘舒适性的提升受到 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将空气悬架行业推进到快速 发展的风口期,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预计 23-25 年该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 280%、 70%和 40%,毛利率维持 29%左右的水平。(2)传感器:一方面,随着新能源 车渗透率的提升,国产逐步对进口实现替代,车用传感器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 面,公司陆续打造新的传感器产品品类,进一步丰富传感器产品矩阵,开发出来 的产品不断收获新的定点项目并逐步投产,预计 23-25 年该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80%、50%和 30%,且随着新产品的推出,毛利率维持 25%的水平。(3)其他 ADAS 产品:公司已经批量制造的 360 环视系统、双目前视系统、驾驶者监测 系统等车载视觉产品、以及车载毫米波雷达也将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逐渐开始 贡献公司业绩增长。(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新轮胎多少钱一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