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机场驻军战斗机要建军用机场吗?

索引号:
14252524/2022-00169
信息分类:
工业、交通/其他 / 通知
发布机构:
市交通局
发文日期:
2022-06-24
文号:
无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连云港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内容概览:
时效:
有效
为全面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部署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编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连云港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一、编制背景和依据《规划》是连云港市“十四五”市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以《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省相关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江苏积极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总纲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突出连云港的特色和优势,明确“十四五”期连云港交通运输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是政府部门履行职责和引导市场主体的重要依据,是指导今后五年连云港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连云港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港城,奋力实现连云港在新时代“后发先至”的关键五年。连云港交通运输工作坚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交通强国以及市委市政府新时代后发先至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融合发展和陆海联运特色优势,统筹对内、对外两个大局,加快构建“面向国际、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交通强省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总体考虑《规划》分为序言(含编制背景与目标)、“十三五”发展基础、“十四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十四五”发展的重点任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言,主要阐述了规划的编制背景,明确了编制《规划》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为发展基础,包括发展回顾、形势要求、需求特征三小节。发展回顾部分,系统评估连云港“十三五”期间综合交通发展情况,总结发展成绩和存在问题。形势分析部分,从国省市以及行业自身发展等视角,深入分析连云港综合交通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要求。需求特征部分,预测出至2025年,连云港客货运输的相关特征值。第三部分为总体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至2025年,基本建成“东西双向、海陆互换”的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形成“大枢纽、大通道、大路网、大运输”的海陆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运输格局的发展目标,并围绕标杆示范成效凸显、枢纽功能显著提升、交通网络立体互联、运输服务便捷经济、智慧绿色安全发展、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交通运输发展重点领域提出24项指标。第四部分为重点任务,统筹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强支点、构建陆海综合运输通道、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提升智慧绿色安全发展水平、推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六项任务。第五部分为保障措施,分别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加大要素保障、完善实施机制、加强监测评估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三、研判和起草过程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市交通运输局一是精心组织推动规划编制,2020年1月,市交通局组织召开“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议,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专题动员和工作部署,多次对接各区县交通部门、各业务部门以及事业单位,编制《规划》成果。二是主动做好沟通汇报,2020年9月,向省交通运输厅汇报“十四五”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2020年11月底,省交通运输厅与市委市政府专题对接,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争取将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纳入省级层面规划。三是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坚持问计于民、开门规划,2020年11月在连云港市级门户网站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众网络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公众意见;2021年3月~2021年11月,《规划》书面征求各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意见,结合连云港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意见,贯彻落实许昆林省长在连调研期间提出的要求,修改并完善规划成果。规划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并指导《规划》编制工作。2022年6月,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规划》。总体看来,《规划》编制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统一认识、凝心聚力的过程,也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过程。四、工作目标《规划》明确,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东西双向、海陆互换”的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形成“大枢纽、大通道、大路网、大运输”的海陆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运输格局。届时,服务“一带一路”和交通强国的标杆示范打造成效凸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显著提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苏北物流“金三角”等区域协同发展取得突破,支撑引领港、产、城协调发展的市域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力争交通基础设施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着力实现标杆示范成效凸显、枢纽功能显著提升、交通网络立体互联、运输服务便捷经济、智慧绿色安全发展、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国际枢纽海港功能全面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全面提升,“东西双向、海陆互换”的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全面建成。建成高品质出行圈和高效快货物流圈。交通运输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与亚太、欧洲联系的国际海陆联运网络服务效率和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支撑连云港“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建设。五、主要任务《规划》的主要任务扁平化处理,分为建设“一带一路”强支点、构建陆海综合运输通道、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提升智慧绿色安全发展水平、推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6个章节。(1)建设“一带一路”强支点一是打造国际枢纽海港,实现连云港港由运输港向“国际枢纽港、产业集聚港、综合物流港、高效贸易港”转型。加快连云港区升级改造,实施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20万吨级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改造,加快旗台作业区40万吨矿石码头升级改造等建设。到2025年,新增港口综合通过能力0.4亿吨,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2亿吨,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左右达到84个,实现30万吨级航道通达连云港区和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通达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通达灌河港区,港口吞吐量达到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1000万标箱。二是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不断提升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层次,强化连云港的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地位。重点打造二连通道、中吉乌通道等过境运输通道,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到2025年,连霍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服务效率和品质不断提高,连云港核心节点功能逐步显现,发展成为中亚国家集装箱指定出海口、日韩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首选中转枢纽。国际班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辐射能力更强,中欧班列力争突破2000列,全港海铁联运量达到100万标箱以上。三是打造区域性空港枢纽,建成支撑“一带一路”、服务东西双向开放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加快推进连云港花果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到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达到2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4万吨。推进东海县、灌南县通用机场规划建设。(2)构建陆海综合运输通道一是强化国家综合运输通道能级。提升陆桥通道(西向)。提升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主轴的跨境物流通道功能,畅通沿海通道(南向、北向)。二是完善区域联络通道设施布局。提升连宁黄通道(南向),构筑连临通道(西北向),建设连宿通道(西南向)。三是畅通东向海上航运贸易通道。东亚及美西方向强化国际枢纽海港辐射能力,东南亚、中东、欧洲地中海、西非、南非方向加强中东线、新开西非线、恢复欧地线等远洋干线,全面连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主要国家和地区。(3)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一是打造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网。打造“轨道上的连云港”,加快连云港“五向扇形”高铁网规划建设,打通铁路进港区、园区“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多向放射”高铁网全面建成,实现市域县级节点半小时全覆盖,2~3小时通达省内其他设区市和长三角主要城市。市域郊铁路网络加快完善,实现主城区与东部城区、东海县城等周边县区半小时通达。货运铁路服务产业能力强化提升,沿海港区铁路进港率达75%。二是构建互联互通市域干线公路网。加快完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网络,推动农村公路转型发展,争取“四好农村路”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广覆深达、结构优化、衔接顺畅、服务优质的公路网络基本建成,新改建高速公路115公里,总里程达395公里,实现县级节点15分钟、乡镇节点30分钟上高速公路;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00公里,总里程达891公里,全市重要经济节点、交通枢纽、城镇节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打造内畅外达城市快速道路网。加快中心城区组团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促进形成同城化生活圈。构建由“长深高速-沈海高速-连霍高速-北疏港高速”形成的城市高速公路中环,由“沈海高速-连宿高速”形成的高速公路外环和由“204国道-311国道”形成的干线公路外环,实现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客货分离”。四是建设通江入海内河干线航道网。重点优化骨干航道通航条件,加快发展海河联运,实现港口、物流、产业、城市高质量协同发展。到2025年,通江入海内河航道网更加完善,省干线航道建设规模达到70公里以上,力争未达标省干线航道开工率100%;新增内河港泊位5个以上。五是建设一体集约客货运枢纽场站。推动形成广泛覆盖、高度可达的客运枢纽布局,进一步完善以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为骨干、通用集散型货运枢纽为支撑的货运枢纽场站体系。到2025年,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对县级以上节点全覆盖,铁路客运量在营业性客运量中的比例提升至20%以上。新建成多式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数量达到4个及以上,沿海港区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覆盖率75%。(4)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一是加快发展便捷多样化客运服务。切实提升公共客运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国际邮轮,深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品质,实现“人悦其行”。到2025年,客运服务品质和效率赶超全省平均水平,国际客运服务体系持续拓展,民航国际(地区)客运航线达到6条,融入国际海上客运网络。以高铁、民航为主体的城际客运更加便捷高效,新开国内航线20条左右。以城市动车、BRT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其他公交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加快完善,中心城区建成区城市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8%,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成功。二是加快发展高效集约化货运服务。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和水平,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多式联运体系,创新绿色高效城市货运配送体系,实现“货享其流”。到2025年,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覆盖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辐射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海河联运、海铁联运、江海直达的多式联运体系更加完善,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率超10%。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港口铁路和水运大宗货物运输量占比达到80%。物流竞争力不断提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3%左右。(5)推进智慧绿色平安发展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智慧引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推动公众出行和货运物流智能化应用,推动行业治理数字化应用。二是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全面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强化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交通运输节能降碳。三是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提升交通设施装备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监管水平和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到2025年,交通运输绿色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对外部资源环境更加友好,交通运行更加安全可靠。规划发展村庄农村公路地图精准导航覆盖率达到99%。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不低于80%,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道路运输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以上。(6)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综合交通运输行业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交通运输规划跨部门间协调对接水平。二是加强法治交通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健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标准和制度体系。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行业信用制度标准,推动交通信用综合监管。四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五是推动行业文化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软实力”。到2025年,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形成法治交通和信用交通的示范,交通执法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四基四化”达标率力争达100%,信用监管基本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高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比例达到15%。六、创新举措(1)领会“综合立体”关键要义推进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深入领会《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关键要义,在“十四五”时期,更加注重加强各运输方式间的立体互联、综合发展,注重交通与空间要素的融合发展,注重交通对经济产业上层建筑的支撑引领。交通系统内,强调方式综合,注重加强通道资源的综合统筹,实现通道内多种运输方式资源的最优配置;突出国际枢纽海港、连云港站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花果山国际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交通枢纽空间的多方式共享;关注区域一体,统筹谋划与长三角地区、淮海经济区、环渤海地区等区域交通一体化,追求面向服务区域的统一交通供给。(2)强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保障了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明确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研究过程中为确保项目有序落地实施,建立了与省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多层次、常态化沟通机制,并紧抓省市县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契机,推动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纳入相关国土空间规划,强化了通道线位资源预控,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资源有效储备、严格管控和高效利用。关联阅读:连云港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云港机场驻军战斗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