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合飞鹤和合生元哪个好在2023年的业绩好不好?


本文来源
职业零售网
导读:农夫山泉、 蒙牛、康师傅、 良品铺子等多家食企2022年业绩出炉!
今年2月以来,多家上市食品饮料企业纷纷发布了2022年业绩及2023年计划。
从财报来看,有人欢喜有人忧,蒙牛、农夫山泉、东鹏特饮、良品铺子等都营收净利双丰收,桃李、妙可蓝多等净利有所下滑,但是整体还不错。
下面小编整理了24家上市食品饮料企业2022年业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不完全统计还有很多企业暂无公布)
乳品企业
1、蒙牛:收入925.9亿元,同比增5.1%
3月29日,蒙牛乳业发布2022年度业绩显示, 公司实现全年收入925.9亿元,同比增长5.1%,经营利润为54.2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常温纯牛奶、高端品牌取得强劲增长,鲜奶、冰淇淋全面跑赢行业,低温、奶酪稳居赛道冠军持续领跑。
从具体业务来看,液态奶业务收入约为782.69亿元,同比增长了2.3%,占总收入84.5%;冰淇淋收入约为56.52亿元,同比增长33.3%,占总收入6.1%;奶粉业务收入38.62亿元,同比下滑近22%,收入占比约为4.2%,也是唯一一个增速下滑的业务。
而奶酪等业务,包括儿童奶酪棒、奶酪休闲零食、家用佐餐奶酪、黄油和专业佐餐奶酪产品等,营收为48.1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00%,该项业务收入占比也由上年同期的2.8%增至5.2%。
从毛利率来看,2022年蒙牛乳业的毛利率为35.3%,创下近5年新低,相比2021年36.75%的毛利率相比下滑了1.45个百分点,直逼2017年35.2%的毛利率。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蒙牛的全球总员工数为47329人,同比2021年的44629人增长了6%;雇员总成本为86.575亿元,同比2021年的74.761亿元增长了15.4%,降本增效的效果并不明显。
蒙牛总裁卢敏放表示,未来,蒙牛将持续以品牌、创新和数智化为主要驱动力,以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向“再创一个新蒙牛”战略目标迈进。
2、光明乳业:2022年营收净利双降
4月3日消息,光明乳业发布2022年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282.15亿元,同比下降3.39%; 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下降39.11%;扣非后净利润约1.69亿元,同比下降61.08%。
分产品来看,液态奶实现营业收入160.91亿元,同比减少5.90%;其他乳制品实现营业收入80.00亿元,同比减少5.66%;牧业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6.41亿元,同比增加15.33%;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10亿元,同比增加19.36%。
显然,液态奶在去年销量大幅下降,降幅为近几年之最。这也是光明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光明乳业还在年报中披露了2023年的经营计划, 表示2023年争取实现营业总收入320.5亿元、归母净利润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资产收益率大于8%。
3、中国飞鹤:实现营收213.11亿元
3月28日,中国飞鹤发布2022年业绩显示,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1亿元,净利润为49.42亿元。其中,下半年营收增长反弹显著至116.4亿元,实现同比3.6%的增长,环比增长20.3%。
据财报显示,2022年飞鹤婴配粉板块收入为199.32亿元,同比变动为7.4%。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先锋军,飞鹤的领先品牌势能正持续扩大。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飞鹤市占率为21.5%,稳占市场第一。
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包括成人粉、米粉辅食、液态奶等产品在内,飞鹤的其他乳制品板块,收入为11.53亿元,同比增长16.4%。同期,飞鹤的全生命周期业务布局成果显现,儿童粉业务市占率达18.1%,为行业第一品牌。
对于未来规划,飞鹤方面表示, 2023年将紧跟市场变化,从孕婴、儿童及学生、健康食品、营养健康4大业务布局,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健合集团:营收127.8亿,实现双位数增长
3月21日,健合集团发布2022年业绩显示, 该集团营收127.8亿元,呈报增长达10.6%。经调整可比EBITDA增长6.5%, 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6.4%,占集团总收入74.9%,为集团营收最大贡献者。
具体到业务板块,2022年健合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BNC)营收66.9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实现0.7%增长,益生菌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达12.8%。
成人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ANC)营收45.6亿元,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达12.5%,中国市场营收占ANC营收64.4%,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达14.1%。ANC澳新市场收入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达10.1%。
宠物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PNC)营收15.3亿元,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达20.9%,其中,PNC中国市场销售实现强劲增长达26.8%,北美市场收入实现可观增长,同比增长18.9%。
针对2023年奶粉“新国标”政策,集团已提交8个中国内地婴幼儿配方奶粉系列的申请,其中合生元阿尔法星系列已通过注册,其他系列将按计划稳步推进中。ANC方面,集团将继续通过市场扩张及产品创新推动增长,保持Swisse斯维诗在中国和澳新市场的领先地位。PNC方面,集团将完善供应链布局,在中国、北美市场不断投入,进一步推动PNC业绩增长。
5、妙可蓝多:营收48亿,净利首次出现下滑
3月24日消息,妙可蓝多发布2022年度业绩显示, 总营收48.3亿元,同比增长7.8%;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12.32%,扣非净利润6692.40万元,同比下降45.14%。
对于业绩变化,妙可蓝多管理层将原因归于交通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消费疲软等影响。
其中,核心业务奶酪板块收入38.69亿元,同比增长16.01%,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80.3%。液态奶业务实现收入3.4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86%,液态奶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5.12个百分点至8.61%。
值得注意的是,妙可蓝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71.7%来自于经销渠道,但2022年妙可蓝多的经销商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全年增加了2334个经销商,占经销商总数的44.7%,新经销商收入占经销总收入17.5%,但同年则有2479个经销商退出,约占经销商总数的47.5%,这些经销商在2021年的销售额占经销总收入的20.4%。
妙可蓝多创始人、CEO柴琇表示,虽然充满困难与挑战,但2022年依然是妙可蓝多攻坚克难的一年、奋力拼搏的一年、实力提升的一年。妙可蓝多在营收规模、市场占有率、收入增长幅度和品牌影响力始终稳居前列。 2023年,妙可蓝多将继续巩固奶酪品类领导者地位,创建奶酪在中国市场的更多消费可能性。
饮品企业
1、农夫山泉:营收超332亿,包装饮用水占比过半
3月29日,农夫山泉公布2022年业绩显示,其总收入约为332.39亿元,同比增加11.9%;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84.95亿元,同比增加18.6%。
根据财报,农夫山泉的包装饮用水产品依然是最大收入来源,收入182.63亿元,同比增长7.1%,贡献了总收入的54.9%;茶饮料产品收益为69.06亿元,同比增长50.8%,占总收入的20.8%;功能饮料产品收益为38.38亿元,同比增长3.9%,占总收益的11.05%。
其他产品主要包括苏打水饮料、含气风味饮料、咖啡饮料等饮料产品及鲜果等农产品,全年收益13.53亿元,较2021年下降22.7%,占2022年总收益的4.1%。
此外,报告期内,农夫山泉毛利率则由去年同期的59.5%下降至57.4%,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导致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采购成本提高。
对于未来计划,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表示, 未来农夫山泉将继续深耕研发、品牌、信息、渠道等方面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优质水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发展和储备。
2、中国食品:营收与利润继续双增长
日前,中国食品发布2022年业绩显示, 销售收入首度突破200亿大关,录得209.7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0%;净利润12.10亿,同比增幅12.6%,经调整EBIT与EBITDA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3.6%、15.2%至15.9亿元、23.0亿元。
报告期内,汽水业务收入158.75亿元,在中国食品经营区域内市占率保持逾50%。非汽水品类不断攀升,营收接近60亿元,成为驱动中国食品品类增长的新引擎。
报告期内,果汁品类和咖啡品类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领先优势。茶品类年内继续升温,阳光无糖柠檬茶带动茶品类收入年内录得可观升幅。
展望2023年时,中国食品董事总经理庆立军表示,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中国食品将持续以“干字为先”“拼字当头” “赢字为要”的12字箴言狠抓实干,在“市场化、国际化、防风险、高质量”的工作主题下,从营销网络优化、数字化建设、组织效率提升、风险管理等多方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履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全面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3、东鹏特饮:净利润同比增长21%
日前,东鹏饮料发布2022年度业绩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5.01亿元,同比增长21.84%;净利润为14.42亿元,同比增长20.87%。但与以往数据相比,营收增速有所放缓。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东鹏饮料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超过100亿元,首次实现了营收回款过百亿元。
在食品饮料行业,能实现营收回款破百亿、迈入“百级俱乐部”的企业并不多,能保持业绩持续增长实属不易。从2019年营收42亿,到2020年近50亿,再到2021年近70亿,2022年的85亿元,东鹏饮料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
东鹏饮料表示,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及客户结构,强化全国渠道网点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整体铺市率与覆盖广度。
对于2023年,东鹏饮料提出了“ 全国全面发展,培育第二曲线”的发展战略:在构建“东鹏能量+”产品矩阵的同时,倾注资源培育第二曲线产品,大力支持东鹏大咖、东鹏补水啦、油柑汁等新品类的发展,为企业持续发展培育新增长点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多元、个性和追求健康的消费趋势需求。
4、奈雪的茶:营收约43亿元,新增门店数251家
3月30日晚间,奈雪的茶发布的2022年业绩公告显示, 2022年奈雪的茶总收入为42.916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奈雪的茶在全国89个城市拥有1068间直营门店, 2022年新增门店数251家,其门店经营利润率约为11.8%,较去年同期的14.5%有所下滑。
会员方面,奈雪的茶注册会员数量2022年增长至约5660万名,较2021年的4330万增幅约30.7%,会员月度复购率提升至26.3%。
奈雪的茶在年报中表示,未来仍将坚持在一线、新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进一步提高市场渗透率。同时,奈雪的茶注册会员数量2022年增长至约5660万名,较2021年的4330万增幅约30.7%,会员月度复购率提升至26.3%。
对于2023年的发展,公告表示,随着疫情管控措施逐步优化,营运情况和财务指标迅速改善,如外卖订单占比随消费者重新回到线下消费而回落,同店收入和盈利能力开始恢复等,都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奈雪门店在2023年1月、2月的表现进一步巩固了集团信心。
5、百事公司:2022年营收863.92亿美元
百事可乐公司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显示, 公司全年净营收863.92亿美元,同比增长8.7%;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89.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96%。
2022年是百事进入中国市场的第41年。2022年,百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稳中有升,其所在的亚太、澳新和中国地区全年净收入增长3.7%。
百事公司董事长兼CEO龙嘉德特别提到了百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其表示”中国是百事公司在所有全球新兴市场里, 为数不多在全年取得两位数有机增长率的市场。同时,在咸味零食和饮料领域,百事公司较前一年均获得了更多的中国市场份额。”
休闲食品
1、良品铺子:营收超94亿元,门店达3226家
3月24日,良品铺子公布2022年度业绩, 实现营业收入94.4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增长19.16%;
2022年,研发投入为5055.35万元,同比增长27.45%,已连续5年保持提升。全年共开发出83款产品及57款储备产品。
报告期内, 线上主营业务收入 46.98亿元,线下主营业务收入46.2亿元。线下方面,门店全国化布局稳步推进,报告期内,新开门店661家,其中直营门店166家,加盟门店495家。截至报告期末,良品铺子线下门店数量达到3226家,覆盖23个省份181个城市。
2、桃李面包:净利6.48亿元,下滑15%
3月22日,桃李面包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 其营收为66.86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为6.4亿元,同比减少16.14%。
至于2022年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桃李面包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及部分地区夏季持续高温限电影响,报告期内终端配送服务等成本费用均有所增长,加之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本期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本期汇兑收益、理财收益减少,利息支出增加;本期购买商品期货合约产生投资损失。
分业务来看,面包及糕点、月饼、粽子、其他产品收入分别为64.91亿元、1.39亿元、1330.78万元、4020.21万元,分别增长4.89%、4.23%、6.6%、2548.56%。
分区域看,东北、华东、华北为桃李面包三大业务区域,营收分别为28.93亿元、19.64亿元、15.22亿元。除西南地区外,桃李面包在全国其他区域营收均实现增长,但毛利率有不同程度下降。
3、盐津铺子:营收近29亿元,净利超3亿元
日前,盐津铺子发布2022年度业绩显示,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8.94亿元,同比增长26.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01亿元,同比增长99.86%。
对于2022年营收净利同比双增的原因,盐津铺子解释道:公司聚焦六大核心品类、产品全规格发展,并且实现了全渠道覆盖,即在保持原有KA、AB类超市优势外,重点发展电商、CVS、零食专卖店、校园店等,与当下热门零食量贩品牌零食很忙、零食有鸣、零食优选等深度合作,在抖音平台与主播种草引流。
4、周黑鸭:营收23.4亿元,今年计划新开1000家店
3月31日,周黑鸭发布2022年度业绩显示, 总营收为人民币23.4亿元,同比下降18.3%;净利润2528.3万元,同比下降92.6%。
对于业绩变化,周黑鸭方面解释,由于疫情冲击,此前在周黑鸭业绩中贡献较大的交通枢纽门店,高铁、机场渠道,也因为门店关闭较多、高铁及飞机出行人数的减少,成为引发业绩下滑的一大主因。
截止2022年底, 周黑鸭门店总数达3429家,已覆盖全国319个城市,相较2019年1320家门店翻倍增长。
之前周黑鸭公告,称2023年目标为努力实现2亿元或以上利润,此中,2亿元的净利润较之2022年增长近8倍。同时,财报表示,2023年目标新开门店1000家左右,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开店速度。
5、洽洽食品:营收、净利同比双增
2月24日,洽洽食品发布2022年度业绩显示,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8.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7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21%。
报告期末,洽洽食品资产总额84.97亿元,同比增长5.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52.94亿元,同比增长10.44%。
洽洽食品表示,2022年,公司通过积极探索渠道精耕模式、进行县乡突破以及新场景、新渠道的拓展,公司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提升销售的渗透率。公司电商不断夯实主航道,通过营销创新,线上线下资源聚焦和营销协同,销售规模持续增长。
6、元祖股份:净利润下滑超21%
3月27日,元祖股份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 营业收入约25.87亿元,同比增加0.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66亿元,同比减少21.62%。
分产品看,元祖股份蛋糕收入增长9.4%至10.42亿元,中西糕点礼盒下滑5.75%至13.8亿元。水果品类收入减少59.01%至913.1万元。
分渠道看,元祖股份线下门店收入减少13.91%至12.56亿元,线上电商收入增长19.27%至12.37亿元。
7、好丽友:中国收入和利润双增长
2月8日,好丽友集团亮出2022年业绩显示,其合并销售额为28732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51.36亿元),营业利润为4667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4.59亿元),创出了历史最高业绩。其中, 中国子公司的销售额为12749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67.16亿元),增长14.9%,营业利润为2115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1.14亿元),增长26.1%。
据悉,零食和果冻品类引领了在华增长,该公司还通过积极发现新客户和关注春节礼盒需求,在市场开拓上取得成效。
好丽友表示, 今年将积极在华推出反映健康趋势的差异化新品和建立高效的间接销售体系,继续加强销售能力。
调味品企业
1、中炬高新:营收超53亿元,九成来自子公司
3月21日,厨邦酱油母公司中炬高新发布2022年年报显示, 实现营业收入53.41亿元,同比增长4.41%;实现净利润-5.92亿元,同比下降179.82%;扣非净利润为5.56亿元,同比下降22.5%。
根据财报,中炬高新九成以上营收来自调味品子公司美味鲜,美味鲜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9.55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净利润5.81亿元,同比下降10.2%。
报告期内,美味鲜拥有中山及阳西两大生产基地。2022年整体生产量约69.85万吨,销售69.56万吨,其中酱油销售额占业务总收入的61.89%,鸡精鸡粉占12.19%,食用油占10.21%,其他调味品占15.71%。
渠道方面,中炬高新2022年净增经销商301个,经销商数量达到2003个,区县开发率达68.12%,地级市开发率达到93.47%。 根据中炬高新计划,2023年经销商净增确保目标为200个,经销商数量超过2200个。
2、千禾味业:净利润增长超五成
4月8日,千禾味业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称, 实现营业收入24.36亿元,同比增长26.55%;实现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55.35%;实现扣非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55.29%。
从产品来看,酱油是营收主力,收入15.13亿元,同比增长28.01%;食醋产品收入3.78亿元,同比增长17.59%;;受采购成本上升影响,酱油、食醋毛利率同比均有所下降。
2022年,千禾味业净增经销商439家。其中,东部和中部净增经销商数量均超百家。当期期末,经销商数量达2230家。
3、恒顺醋业:营收和净利润双增
2月27日,恒顺醋业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 营业收入21.39亿元,同比增长12.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16.04%。
从品类来看,恒顺醋业的醋系列产品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加6.03%,酒系列收入3.57亿元,同比增加11.3%。酱系列收入2.56亿元,同比增加44.48%,合计主营产品收入18.97亿元,同比增加11.01%。恒顺醋业的酱类增幅44.48%,着实亮眼!
从渠道来看,恒顺醋业线上线下均取得了收入增长,其中线上收入2.81亿元,同比增加51.99%。线下销售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5.37%。获益于与江苏卫视的合作,恒顺醋业的线上模式增长迅速。
从经销商来看,恒顺醋业方面称,经销商量质同步提升,拓展经销商净增94家,不断优化了经销商结构。经营数据显示,恒顺醋业新增364家经销商,减少270家, 截至报告期,恒顺醋业经销商总共1914家。
4、涪陵榨菜:净赚8.99亿元
3月25日,涪陵榨菜公布2022财年全年财报显示, 公司营收达25.4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5.19亿元上涨1.18%;净利润达8.9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42亿元上涨21.14%。
从产品结构来看,榨菜实现营收21.75亿元,同比微降2.31%,占总体营收的85.34%,比重下降3.05%;泡菜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51.43%,占总体营收9.45%;另一主要品类萝卜录得营收8238.41万元,同比增长19.33% ,占总体营收的3.23%,同比提升0.49个百分点。
截至年末, 经销商达3127家,较上年同期增加97家,其中西北、华中、华东等销售大区分别增加69家、46家、28家,东北、中原等大区经销商数量有所下降,分别减少32家、19家。
方便食品
1、康师傅:方便面、饮品毛利率双降!
3月27日,康师傅控股发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显示, 2022年年度收益787.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6%;毛利率为29.09%,同比下降1.30个百分点;股东应占溢利26.32亿元,同比下降30.77%。
方便面业务方面,2022年全年康师傅控股方便面事业收益为296.34亿元,同比成长4.17%,占集团总收益37.65%。
在饮品方面,2022年康师傅控股饮品事业整体收益为483.36亿元,同比成长7.89%,占集团总收益61.40%。
2、统一中国:收入282.57亿元,果汁品类增长35.4%
近日,统一中国发布2022年业绩情况, 2022年,统一收益282.57亿元,同比增长12.0%;毛利81.88亿元,同比降低0.4%;营业毛利率29.0%,同比降低3.6%;经营溢利14.96亿元,同比降低21.5%;纯益率4.3%,同比下降1.6%。
从类别来看,2022年, 统一食品收入增长12%,营收占比由2021年的37.8%上升至2022年的39.0%,约110.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目前统一旗下的食品品牌主要由“汤达人”、“开小灶”、“统一茄皇”。
统一饮料收入增长11.3%,其中果汁事业部收入增长35.4%,在饮料营收中占比18.3%,创六年来新高。2022年饮料营收中,茶、奶茶、果汁、其他分别占比42.4%、36.6%、18.3%、2.7%。
从经营情况看,2022年,统一食品分部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25.3%下降到23%,净利率从1.6%下降到0.1%。饮品分部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38.6%下降到33.9%,净利率从13.8%下降到11.1%。
统一企业中国表示:“2022年持续的疫情导致食饮快消行业充满了竞争,各老牌厂家纷纷跨界推出新品项,各新入门玩家更似初生牛犊不怕虎,快速迭代,抢占份额,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3、双汇发展:净利润增长15.51%
3月28日,双汇发展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 营收为625.76亿元,同比减少6.16%;净利润为56.21亿元,同比增长15.51%。
分行业看,双汇肉制品业务营收271.89亿元,同比下降0.59%;屠宰业营收334.64亿元,同比下降14.36%;畜禽养殖、预制菜等其他业务营收72.82亿元,同比增长15.45%。
对于营收下降净利润却增长的业绩表现,双汇发展给出的解释是,2022年受中外价差收窄、进口肉业务规模下降、销量下降及猪肉价格下降影响,本期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但在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科学运作冻品业务的情况下,本期净利润上升。
渠道方面来看,双汇发展销售模式分为直销和经销两种。 截至2022年末,双汇发展共有经销商19938家,对比年初净增加991家,增幅5.23%。
在直销业务上,目前公司主要采用线上营销渠道,已在天猫、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开设店铺21家,另运作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美团买菜、淘菜菜、朴朴超市等平台的入仓业务,销售包装肉制品、熟食、生鲜产品、调味料等产品。
备注:以上资料均来自各大公司年报及网络。
最后
2022年,由于疫情冲击、竞争激烈,再加上消费市场疲软、大宗原料成本上涨的多重冲击,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但是大多数食企积极转型调整,取得不错的效果。一方面应该重视品牌价值打造,聚焦精准营销、重塑市场结构。另外注重市场精耕和渠道下沉,进一步凸显品牌价值,才能稳步前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3月22日晚,健合(H&H)集团(1112.HK)公布2021年全年业绩数据。通过财报数字,我们来一探究竟。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营收115.5亿元,同比增长3.2%,中国市场占集团总营收78.7%;全年录得毛利72.48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纯利5.08亿元,同比下滑55.3%。2021年健合已陷入增收不增利之中。业务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健合盈利能力下降。健合集团旗下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为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拥有Biostime(合生元)、Swisse(斯维诗)、Dodie(杜迪)等品牌。那么健合在2021年主力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赛道市场如何?2021年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BNC)营收66.1亿元,同比下滑9.4%。而成人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ANC)营收42.1亿元,实现8.8%同比增长,其中Swisse中国市场贡献占集团ANC的63.5%,澳新市场实现线上77%和线下8.1%的同比增长。2021年健合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慢”了,不仅婴幼儿配方奶粉收入下滑,而且益生菌补充品和其他婴幼儿产品销售同样在下降。以至于拿到这份财报后,很多解读也只能从健合的宠物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业绩提升做点文章。宠物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是将Zesty Paws并表后,宠物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PNC)实现营收7.26亿元。我们来看看年报发布后,不少解读中谈及的宠物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是怎么回事呢。2020年11月健合国际宣布以1.61亿美元收购美国宠物营养品公司Solid Gold,也由此扩充了宠物营养品业务板块,8月23日,健合宣布拟6.1亿美元收购高端宠物补充品牌Zesty Paws 100%权益。一年多时间内,健合连续收购2家宠物营养品公司,加速布局新业务。靠收购获得,可相比之下,就算该业务营收7.26亿元,也仅仅只是营收百亿中占比不到10%。尤其是随着并购的推进,除了业绩增长,同样也为健合集团带来了负债高企、商誉悬顶等问题。这可不是好现象。健合集团业绩不佳的最大原因是其主营业务业绩下滑。作为健合集团最大的业务板块,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集团整体业绩,同比下滑9.4%。作为健合营收增长的“顶梁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婴幼儿及护理产品是健合集团的最重要的主营业务,业务收入占据了其营收一半以上。益生菌是健合集团的发家品类,而当前健合在这个赛道上面临的困境可是前有狼,后有虎。澳优、达能大有进击之势,吞并其市场份额。健合集团是由合生元益生菌开始进入婴幼儿营养品市场,之后业务扩充到成人营养品,随后近年来开始布局宠物营养品赛道。那么2021年健合在中国市场表现如何呢,中国内地产生的收入按同类比较基准较2020年下降5.3%至90.85亿元,主要原因还是婴幼儿营养及护理产品销售额下降,其中益生菌销售额下降同样是最大败笔。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似乎转移到其他同行身上去了。这份“不好看”的年报背后,是健合的业绩焦虑。没能内生出新的增长变量,同时也没有及时抓住消费风向的变化,而没有变量,就意味着没有新的发展可能,所以健合当下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或许会不断重演。除了其整体增长表现乏力之外,健合的市值也在下降。2021年健合国际的股价持续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有评论称,“以前健合和澳优的市值不相上下,现在才只有澳优的三分之一,太可惜了。”健合究竟怎么了?到底是什么拖累了健合的发展?有网友指出,健合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层纸上谈兵,优秀员工不断流失的同时,废物管理层也在持续控权。按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内卷。早在2019年,健合集团首席执行官安玉婷对外公布,健合中国区业务愿景目标为2023年超过200亿元,但是自从2018年首次破百亿以来,健合集团在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仅为7.82%,2020年更是近乎停滞仅为2.47%。2021年也次115.5亿元营收。距离200亿营收更加遥远了。健合想办法收购宠物业务原本是健合国际业绩放缓后,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可未来业绩拉动的效果肉眼可见。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业绩下滑才是健合遇到最大难题,在港股奶粉三巨头中,健合集团的营收增速也是垫底角色。飞鹤、澳优的业绩增长态势明显比健合更为出色,而且都有拿得出手的“利润”神器。对于消费品企业而言,只有不停奔跑才能不被陷入原地。行业的竞争、整合和合作都在加剧进行,为了活下去,每一家消费品正在不停寻找新的赛道、加速奔跑。健合拿什么重获投资者信任呢?本身在乳企中实力完全不靠前,而新进入的市场领域均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未来健合靠什么谷底翻盘呢?这个答案或许要健合自己给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鹤和合生元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