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吃甜食的人体质?

1. 是不是?目前不确定。目前只有很少的研究支持女性更喜欢甜食,比如这篇1997年发表在Appetite上的研究[1]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会觉得甜食更美味,但是对甜食带来的健康风险更担忧(比如长胖)。但即便如此,女性也并不比男性吃甜食吃得更多,甚至从趋势上来看比男性吃得还少(未达统计意义)。相反,更多研究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喜欢吃甜食[2][3][4][5]。而且女性比男性对甜的口味更轻[5][6],有研究认为女性评价最适口的甜度只有男性的一半[6]。此外,还有一些证据认为男女对甜味的感知没有区别[7],偏爱也没区别[8]。总之就是做出啥结果的都有。但考虑到上面这些研究都无一例外来自欧美的,饮食和文化和咱们都不太一样,所以我想找找其他文化尤其是基于东亚人群的研究,但是很可惜没能找到比较可信的结果。勉强能看的是一个马来西亚的非SCI研究,它认为男女对甜食的渴求不存在差异,但在具体喜欢吃哪类甜品上有差异[9]。(知网也查了,但感觉都是抄来抄去的假数据,感觉不可信,就不放了[10])废话了这么多,总之,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女性比男性更爱吃甜食,甚至现有证据隐隐偏向男性更爱吃甜食。所以这个话题终结了?这个现象并不存在?那为什么会有的科学家也说糖偏爱是有性别差异的呢?2. 糖偏爱的性别差异真实存在,至少在耗子上。虽然在人类身上我们得不到一致的答案,但其实在耗子上早已肯定了雌性确实更喜欢吃糖。有多早呢?在1967年的Science上就发表过这样的研究,发现雌鼠对甜味更敏感,对同一浓度的糖精溶液的消耗量是雄鼠的两倍[1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性激素对味觉感知-加工系统的影响。性激素对味觉系统的影响在口腔里就已经发生了,对大鼠舌咽神经反应的电生理研究发现,雌激素可以影响味觉神经对特定味觉的反应(如咸和酸),但似乎并不影响甜[12],所以答案应该并不在外周。由于性激素受体在大脑的味觉相关神经加工区域有表达,所以很有可能在比初级感觉输入更高级的层面调节我们对甜味的感知。目前研究得相对清楚的是位于脑干的臂旁核(PBN),它是味觉和摄食相关神经环路中的一个重要脑区。研究发现,当接受甜味刺激时,雌性和处于妊娠期的耗子的PBN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要显著高于雄性耗子,其中妊娠期耗子最高[13]。这说明雌激素确实影响中枢味觉系统的神经元活动。总之,上面的结果说明中枢神经味觉加工系统是受到性激素的调控的,会影响甜味感知。但我们知道,耗子和人类毕竟不是一个物种,耗子上成立的机制未必在人身上也成立,所以这些机制也只是作为一个参考,至少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除此之外,其实我认为还有更合理的解释。3.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女性更爱吃糖?还有其他解释3.1 女性可能更爱吃的是零食,而不是甜食既然女性并没有更喜欢甜味,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女性更喜欢吃甜食呢?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女性其实喜欢的不是甜食,而是零食,而零食大多数是甜的,所以给人以这样的错觉。证据来自2003年伊利诺伊大学发表的一个基于1000人样本的食物偏好的研究[14],这个研究发现男性更喜欢吃温暖的、丰盛的正餐食物(如牛排,鱼块,炖锅菜),而女性则更喜欢吃零食和小吃(如冰淇淋、蛋糕和巧克力)。3.2 女性的进食更容易受到情绪和生理周期的影响一方面,女性更有可能因为不开心而吃糖。女性在生理上比男性更容易焦虑和抑郁,应激会影响摄食行为,导致暴食或者厌食,这也是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得摄食障碍(神经性暴食症/厌食症)。典型的例子就是2001年的一个研究[15](这个研究引用已经1156次了),这个研究让59名女性经历连续三天的应激刺激和一天的休息,并在每次实验后请他们吃东西,探索她们在经受了应激刺激(取应激第一天)和没有应激刺激(休息天)时,皮质醇水平以及吃东西的情况。结果就发现,在受到应激刺激后,这些女性变得更爱吃甜食了,而且不是普通的甜食,而是高脂甜食(牛奶巧克力、冰淇淋、蛋糕),其中对应激敏感的女性(经受应激刺激后皮质醇上升更多)吃得最多,吃了121.8卡路里的甜食。这一结果说明,女性看起来喜欢吃甜食,可能是因为她们感到焦虑,烦躁,不开心时,皮质醇水平升高导致的,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女生上着班会突然想点一杯奶茶,累了一天后喜欢来点甜品缓解一下心情。另一方面,女性吃甜食可能是一阵一阵的,受生理周期影响较大。因为生理周期的原因,女性体内激素波动较大,和情绪因素混合在一起,所以女性可能有时候一点胃口都没有,有时候又想吃到不行,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3.3 女性可能更难以抑制对美食的渴求2009年在PNAS上有一篇脑影像学研究[16]表明,当饿了的时候,女性可能更难以抑制对食物的渴求。在这个研究中,参与者会在饥饿状态下,闻到自己最喜欢的食物的味道,然后被要求努力抑制自己对食物的渴望和饥饿感,并在食物刺激出现之前和时候对自己的饥饿感做出评分。结果发现,与女性相比,男性在抵抗食物诱惑时大脑的杏仁核,海马,岛叶,眶额皮层和纹状体都表现出更多的抑制。其中眶额皮层的抑制程度越大,饥饿感评分越低。这个结果表明女性可能更难以抑制对食物的渴求和饥饿感,作者认为这可能是为什么女性更容易肥胖的影响因素之一。回到问题上,从这个研究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解读,或许男性女性都爱吃甜食,甚至可能男性更爱吃,但是普遍来说男性更容易抑制自己的对甜食的渴求。总之,至少现有证据并不支持女性更喜欢吃甜,但是对于这个现象,其实还有很多合理的解释。我的性别差异相关回答:我的饮食相关回答:参考^Grogan, S. C., Bell, R., & Conner, M. (1997). Eating sweet snacks: gender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and behaviour. Appetite, 28(1), 19–31. https://doi.org/10.1006/appe.1996.0067^Kaisu et al., Sweet taste preferences are partly genetically determined: identification of a trait locus on chromosome 16,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86, Issue 1, July 2007, Pages 55–63, ^Desor, J. A., Greene, L. S., & Maller, O. (1975). Preferences for sweet and salty in 9-to 15-year-old and adult humans. Science, 190(4215), 686-687. 有趋势,但不显著^Conner, M. T., & Booth, D. A. (1988). Preferred sweetness of a lime drink and preference for sweet over non-sweet foods, related to sex and reported age and body weight. Appetite, 10(1), 25–35. https://doi.org/10.1016/s0195-6663(88)80030-8^abLaeng, B., Berridge, K. C., & Butter, C. M. (1993). Pleasantness of a sweet taste during hunger and satiety: effects of gender and "sweet tooth". Appetite, 21(3), 247–254. https://doi.org/10.1006/appe.1993.1043^abMonneuse, M. O., Bellisle, F., & Louis-Sylvestre, J. (1991). Impact of sex and age on sensory evaluation of sugar and fat in dairy products. Physiology & behavior, 50(6), 1111–1117. https://doi.org/10.1016/0031-9384(91)90569-a^Dinehart, M. E., Hayes, J. E., Bartoshuk, L. M., Lanier, S. L., & Duffy, V. B. (2006). Bitter taste markers explain variability in vegetable sweetness, bitterness, and intake. Physiology & behavior, 87(2), 304–313. https://doi.org/10.1016/j.physbeh.2005.10.018^Elfhag, K., & Erlanson-Albertsson, C. (2006). Sweet and fat taste preference in obesity have different associations with personality and eating behavior. Physiology & behavior, 88(1-2), 61–66. https://doi.org/10.1016/j.physbeh.2006.03.006^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703.155&rep=rep1&type=pdf^查到的中文网络上的研究比较扯淡,一些大学生调查说女性更喜欢吃甜食,但我发现那篇文章居然是和另一篇几乎一致,不知道谁抄谁的。^Valenstein, E. S., Kakolewski, J. W., & Cox, V. C. (1967). Sex differences in taste preference for glucose and saccharin solutions. Science (New York, N.Y.), 156(3777), 942–943.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56.3777.942^Martin, L. J., & Sollars, S. I. (2017). Contributory role of sex differences in the variations of gustatory functi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95(1-2), 594–603. https://doi.org/10.1002/jnr.23819^Di Lorenzo, P. M., & Monroe, S. (1989). Taste responses in the parabrachial pons of male, female and pregnant rats.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23(3), 219–227. https://doi.org/10.1016/0361-9230(89)90151-2^Wansink, B., Cheney, M. M., & Chan, N. (2003). Exploring comfort food preferences across age and gender. Physiology & behavior, 79(4-5), 739-747.^Epel, E., Lapidus, R., McEwen, B., & Brownell, K. (2001). Stress may add bite to appetite in women: a laboratory study of stress-induced cortisol and eating behavior.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6(1), 37-49.^Wang, G. J., Volkow, N. D., Telang, F., Jayne, M., Ma, Y., Pradhan, K., ... & Fowler, J. S. (2009). Evidence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ability to inhibit brain activation elicited by food stimul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6(4), 1249-1254.}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人们喜欢吃糖,可能不仅是因为它具有甜味,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其能够为我们提供能量,但是女生喜欢吃甜食单纯是因为喜欢而已。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女生喜欢吃甜食的原因,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女生喜欢吃甜食的原因
  第一、甜食大多做工精美,满足女生的小资情调。 女性出了名的喜欢有美丽的外表的东西。而各色甜品无一不是“国色天香”,装置在玻璃的容器中,拥有着或绚丽或幽雅的颜色,用小小的银器调羹取用。因为甜食吃多了还可能会腻,所以往往会配上咖啡以中和味觉。在春天午后慵懒的阳光里,在街边的落地玻璃边闲坐,在咖啡袅袅的香气中沉醉,在甜品甜蜜的怀抱中徘徊,有哪个女生可以拒绝?
  第二,吃甜食据说可以调节心境。女生是敏感的动物,常常会因为小小的事件而受伤、心情郁闷。在这时,女生就会不知不觉的想到它,满足了嘴瘾的同时又能调节心境,所以它也算是女生的一剂良药。
  第三,女生在吃甜品的时候往往会像孩子一样的天真。也许甜品能让女生感到童年的纯真吧。   甜食吃多的害处
  俗话说,“食蔗高年乐,含饴稚子欢”。甜蜜蜜的糖,人人爱吃。吃甜食有补充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等功能,而且糖果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点心中适当加些糖可提高食欲。但吃得过多,甚至嗜好成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各国人口死亡率竟与该国糖的消耗量成正比。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23个国家人口的各种死因后指示,嗜糖比嗜烟更可怕。长期嗜食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要比正常食糖者缩短20年左右。
  据英国和加拿大医学科学家研究证明,老年人的某些癌症竟与多食甜食有着不解之缘。日本学者认为,糖是一种酸性食物,如果大量食用,会使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呈现中性或弱酸性环境,这样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削弱白细胞抗击外界病毒进攻的能力,加之钙量不足,均可成为致癌的诱发因素。
  吃糖过多,糖在人体内表现为较强的有机酸,它促使胃酸增多,加重胃病患者的疼痛,造成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减低胃肠的蠕动,造成便秘。吃糖过多,在肾脏中产生高浓度的草酸,草酸与钙产生化学作用,生成草酸钙沉淀,就是尿道结石和肾结石的成份。据统计,结石患者多爱甜食。
  经常吃糖可为口腔的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这些细菌和残糖在一起,能使牙齿、牙缝和口腔里的酸性增加。牙齿经常受酸性侵蚀,就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
  吃糖过多会影响视力。因为糖在体内代谢需要维生素B2参与,而糖本身不含维生素B2,故吃糖过多会造成人体维生素B2缺乏。体内维生素B2缺乏时,可使血液、神经或消化系统的组织内丙酮酸和乳酸等积蓄,从而抑制胆碱乙酰化酶,阻碍乙酰胆碱的合成,导致视神经传导障碍。因此,过量吃糖易发生神经炎,尤其是球后神经炎,使视力下降。此外,糖在体内与钙发生中和反应,致使体内钙大量消耗,钙元素的减少,又使眼球壁失去正常的弹性,眼球易伸长,引起轴性近视。
  长期摄入糖量过多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的增加。国外有人
报告
,正常人吃高糖膳食3周,血清中甘油三脂由原来的80 mg,升高到173 mg,增加一倍多。国内调查也有类似情况。由摄入过多糖类而引起的高脂血症,医学上称为“糖致高脂血症”。西欧和美国等国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的发病率之所以高,与他们的高糖高脂饮食有关。
  经常过多吃糖能使人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每1克糖在体内经过氧化可产生16.5千焦耳热量,所以能代替一部分饭菜,以减少食量。这样做,身体所需要的总热量虽然够了,但身体所需要的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就不够了,会引起营养失调,天长日久,就会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
  有些学者认为,吃糖量如果达到总食量的16~18%时,就可使体内钙质代谢紊乱,妨碍体内的钙化作用。由于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所以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甜食影响智商。德国法兰克福的名医雷尔特博士研究发现,
儿童
多食糖果和甜食,必然会降低食欲,一日三餐大受影响,结果减少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吸取量。他说,在儿童时期,脑是身体发育最旺盛的部分。但如果缺少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就会使脑发育迟缓,智商不高。因此,家长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吃糖果,以免影响脑部发育。
  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那么究竟每人每天吃多少才合适呢,国内外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一般情况下,以每天每公斤体重控制在0.5 g为宜。这样才有益健康,避免某些疾病。
  有的病人不宜吃糖。如风湿病(包括风湿关节炎患者),因为体内碱性物质贮备少是疼痛原因之一,如果再多吃糖,中和去一些碱,无形中加重了病情。此外,感冒、肺炎和各种急性感染者也不宜吃糖。龋齿、心血管病、糖尿病人最好是不吃或少吃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白糖也不宜“生吃”。平时吃馒头、糍粑,不少人喜欢夹或蘸白糖吃,这种生吃白糖的
方法
很可能对健康不利。因为白糖在生产、包装、运输、贮存过程中,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尤其是存放一年以上,颜色变黄后的白糖,极可能有螨虫生长。如果吃了这种白糖,就会引起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甚至因吸收螨虫尸体分解物和分泌物过多而引起泌尿系统的无菌性炎症或全身性过敏反应。所以,营养学家们指出,白糖不仅不宜存放过久,更不宜生吃。只有在吃前加热到70 ℃,时间超过三分钟,才可杀死螨虫,破坏过敏原,免此后患。
  甜食对身体的好处
  1、改善血压过低引起的头晕,全身无力的症状。低血压患者日常可能由于爆晒或者坐太久了猛一起来,可能会有头晕,手脚冰凉等症状,此时不防吃点甜食,症状很快就会好转。
  2、缓解血糖过低的问题,高血糖会引起糖尿病,同样的低血糖也会使人体出现休克的现象的,而平时适当的饮用糖水,或者甜性的饮料的话,则可缓解这样的问题。
  3、缓解饥饿,人在饥饿的时候,吃点甜食可以快速的补充体力,让人恢复最佳的状态,因为糖比很多食物都快被血液给吸收了。}
[摘要]几乎每个人都经不住甜食的诱惑,尤其是女性,但大量吃甜食易导致身体肥胖,增加疲惫感,加快衰老速度,而且也会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人们那么钟爱于甜食呢。  几乎每个人都经不住甜食的诱惑,尤其是女性,但大量吃甜食易导致身体肥胖,增加疲惫感,加快衰老速度,而且也会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人们那么钟爱于甜食呢。  为什么人们喜欢吃甜食?  1、能量发射出来的信号  物质匮乏的时代,糖是人们的基本能量来源。身体中所需能量的50%来自于糖分氧化过程,一旦血糖浓度降低势必影响大脑,而且也会增加肝肾负担。其实吃糖是与生俱来的大脑系统,为能更好生存以及延续,使得人们钟情于甜食。  2、甜食勾引肠道  经过研究表明,吃完饭后从肠道到大肠的糖感觉通路可影响糖偏好生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甜食先勾引肠道。吃甜食所带来的快乐,其实是影响大脑和身体的结果。  3、多巴胺带来的愉悦感  甜食中含有大量糖分,在身体接触后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分泌大量多巴胺,以不断吸收和溶解,使得多巴胺通过血管流向全身各个部位,然后刺激神经,从而让人们产生亢奋状态。  4、跟血糖升高有关  血糖水平升高时会使得人们情绪变得更加愉悦以及稳定。但血糖水平低会使得人们情绪异常低落、烦躁或脾气暴躁。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如糖类和淀粉后,会短时间内升高血糖,让人们心里有满足感或愉悦感。  甜食会带来哪些危害?  1、加快皮肤老化速度  血液中的糖分可附着在蛋白质上,从而破坏弹力蛋白以及胶原蛋白,使得脸上滋生皱纹,皮肤变得松弛下垂。另外大量糖类进入身体后可改变表面脂类成分,使得大量皮脂产生,让皮脂腺中的厌氧痤疮杆菌大量繁殖,进而排泄过多脂肪酸,导致脸上滋生痘痘。  2、引起身体肥胖  吃太多糖分可扰乱身体向大脑发送信号,本来已经吃饱了,但仍然感觉很饥饿,久而久之引起身体肥胖和身材走形。  3、诱发头痛  吃太多糖分时需快速反应来应对,短时间内血糖水平突然升高,然后两个小时后又急剧下降,血糖急剧变化可引起偏头痛。此外也会增加患上糖尿病风险。  4、影响人们的情绪  糖类能暂时让人们心情转好,不过仅仅能维持半小时。还有糖分可刺激血清素产生,血清素可调节睡眠,从而使得人们昏昏欲睡。  5、增加血管压力  糖分不仅仅扰乱胆固醇,同时也会使得全身血管收缩,升高血管压力。本来冠状血管很薄,一旦血管狭窄或堵塞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诱发心脏病。  6、导致脂肪肝  大量摄入果糖可促进脂肪在肝脏细胞中存积,持续性高糖饮食会增加脂肪含量且在肝脏周围堆积,从而引起脂肪肝。编辑:鲍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喜欢吃甜食的人体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