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数变了要补交钱吗上涨之前的怎么补缴?

最近,社保缴费进行了新的调整,其中安徽、重庆、宁夏、天津等多地发布了2021年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安徽明确,2021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为3429.11元,上限为17925.42元。重庆明确,2021年度社保缴费基数上限为18495元,下限为3699元。宁夏确定,2021年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基数下限为3512元,上限为18330元。调基以后,需要按照新的基数来进行缴纳,所以职工社保的最低和最高缴费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是7月份进行调整,大部分城市会补收参保人员1-6月份的差价,低于社保局新社保基数参保的需要补收。不过基数一旦确定以后,一年内将不再变动。比如10月浙江省就发布了相关通知,根据浙江省杭州市《关于公布社会保险有关基数的通知》(浙人社发〔2021〕54号),浙江省于10月进行2021年度缴费基数启用。这个时间以来,很多城市陆续开始了单位社保缴费基数补差的情况,简单点说就是社保缴费基数上涨,除了公司承担的部分,个人需要补缴之前几个月的社保金额。(具体补缴项以官方通知为准)。那么具体那些人群需要补差?怎么补?补多少呢?01哪类人群需要补差?(以青岛市为例)1、2021年8月份公布新基数前正常交社保的人员。2、1-8月已经办理退休的人员。3、1-7月份缴纳了五险,8月开始没有交过任何保险的。4、缴纳灵活就业两险的不论现在是不是还在交着,都需要去社保办或后期在个税系统上把1-8月份的差额进行补缴。02如何进行社保补差?如果你在一个企业一年内没有换过工作,社保处于正常缴纳的状态,调基补差会由你所在企业统一进行。你所看到的是,你当月社保费用扣除的比以往要多,这也意味着你一次性把这一年中之前社保差额补齐了。03已经离职的员工还需要补缴差额吗?需要补员工在职期间的基数补差。注意是员工在职那段时间的基数补差,比如员工4月离职了,当年1-7月基数调整,那1-4月份基数差要补的。04调整五险一金缴费基数有什么影响?五险一金缴费,都有个上下限标准。如果员工实际工资的缴费基数低于各地规定的最低缴费基数(当地社平工资的60%),就按照规定的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社保;如果实际缴费基数高于各地规定的最高缴费基数(当地社平工资的300%),就按照最高缴费基数缴纳社保。今年各地规定的社保标准基数,大部分地区还是上升的趋势。在缴费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上调五险一金基数,那么就会增加缴费金额。体现在工资中,每个月扣除用于缴纳五险一金的部分也会变多。对比之前,到手的工资就减少了!虽然从表面看,到手工资少了,但相应地公司也会为你承担更多的费用。并且多缴的钱,到头来也全部是你自己享受。。比如你的养老金可以领得更多、医疗账户、公积金账户的金额也会增多,这都是关系到你自己福利的,受益人还是你自己。}

2023-07-07 12:02
来源:
卖场杨叔说人事发布于:山西省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 OC 哦!
根据广东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统计局相关文件精神,中山市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作如下调整: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26421元;
缴费基数下限为: 4546元;
特定人员单项工伤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26421元;
缴费基数下限为: 5284元。
调整前后变化,可以参考下面表格
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社保断缴与补缴、转移与合并如何处理?
社保一旦断缴,就会对医疗、养老或者买车买房落户等方面待遇造成影响,那么因为换工作,换城市,社保断缴、转移、合并等问题如何处理呢?
首先,社保断缴会有哪些影响?
根据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职工退休时其养老金多少与本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及退休时上年度在岗平均工资等项目挂钩,总的说,缴费年限长、缴费基数高则养老金就高,反之则低。一旦出现中断现象,会直接影响将来养老金的高低,中断的时间越长,影响越大。中断期间不计算缴费年限,而且中断期间没有个人账户金的进入,将来造成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减少。现在很多一二线城市落户、买房、拍牌都要求有一定的连续社保缴纳年限,如果你断缴了,连续缴费年限可能就要清零重新计算了,将影响你的买房、买车等资格。另外根据社会保险有关规定,新参保职工(含中断缴费重新参保的,一般有3—6个月的恢复期)依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连续缴费满6个月的,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即新参保缴费第1至6个月,不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俗称等待期或恢复期。从第7个月开始才可享受正常的医疗保险待遇。异地转移的人员,在异地有1年以上连续缴费历史,待转移接续手续办理完成后,可以正常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之一是所在用人单位连续足额为该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1年以上,缴费不满1年的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相关待遇。假如在生育时,女职工本人生育保险发生中断,是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
大家可以关注当地社保政策,具体以当地规定为准。
如何避免缴费中断造成影响?
一般来说,当月15日之后离职,当月的社保原公司会给缴纳,在下个月15日之前入职新公司,下月的社保新公司也会给缴。辞职前一定要弄清楚旧公司和新公司缴纳社保的时间,以免出现断档。如果是裸辞或者突然被辞退,当地城镇户籍居民可以到户籍地社保局申请自费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那么,社保费断缴,之前缴的养老保险会清零吗?
不会。根据相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累计缴费满15年”是指个人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的“累计”年限,非“连续”年限。
社保未缴够15年,如何补缴?
1. 一次性补缴,尽管这种方法比较方便,但有局限性。对于按年缴纳社保的人而言不公平,所以在新规下,这种方式已被取消,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一次性缴满:(1)2011年以前退休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2)1961年至1982年期间下乡的知识青年;(3)男性65岁,女性60岁的退休人员,在2011年之前已经在当地缴纳了社保。
2. 转为居民社保,假如距离缴满15年时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选择每年度补缴是不划算的,也可以考虑将职工社会保险变成居民社会保险。
3. 逐年缴费,凡是因为个人参保时间晚等原因造成的,一般是不允许补缴的,只能往后逐年缴费,往后逐年缴费就不属于补缴,而属于续交,这就不存在滞纳金的问题;打个比方,要是在退休之前,还有5年没有补缴,可以在退休之后自己到规定地方去补缴。但是如果是因为单位的原因导致断缴或是没有按时缴纳,经过劳动者要求或是社保部门责成补缴的,这就需要按照社保法的规定,每天按照万分之五的比例加收滞纳金,但是这个滞纳金如果属于单位的过错,应该由单位来承担。但是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情况,有的用人单位愿意帮助职工办理补缴,但是补缴费费用和滞纳金单位不愿意承担,这时员工为了达到按时办理退休的目的,往往会答应单位的条件,承担补缴费用和滞纳金费用,如果属于这种情况下的补缴,是需要缴纳滞纳金的。
4. 延迟退休,如今由于老年化社会不断加深,我国未来的劳动力可能会不足,因此在国家会议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会逐渐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对于那些社保缴纳还没有满足15年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缴机会。如果现在临近退休了,还没有缴纳满也可以自己主动申请延迟退休,最多5年。
哪些情况下需要转保?
如果在参保地无法达到领取条件,将前往确定退休城市工作和生活,也可以将社保转回当地。比如,在北京工作5年、上海工作1年、老家工作9年,办理退休前在老家、上海、北京三地都未达到10年,此时需要将三地的社保都转入老家,才满足累计缴纳社保15年的条件,才能办理退休养老金。
异地换工作一定需要转社保吗?
不一定,社保是否异地转移可根据需求来灵活处理。多地缴社保,退休时只要在退休前将散落在各地的社保记录合并到一起就可以。也就是说最终的缴满十五年是在退休时合并计算在各地的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也将累计计算。如果离职时没有办理异地社保关系转移,社保没有按时继续入账,当地社保局会对个人社保账户进行封存处理,最后累积计算。
哪些情形不宜转社保?
如果即将退休,在一线城市已达到领取条件,不建议随便转移。
如何转移合并社保?
1. 跨省转移,在五险中其实只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以跨省转移,由于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失业保险属于当期缴纳当期享受的一类,因此不存在跨省转移,去其他省份参加工作时只能重新缴纳。跨省转移需在转出地已停保,在转入地已参保,并且有缴费记录,男性<50岁,女性<40岁。跨省转移除了可以直接搜索当地政务服务网或人社局官网,也可以在【掌上12333】App办理。另外医保账户可随人划转,流动人员跨省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个人账户可以跟随转移划转。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当劳动者离职之后到新城市就业,即可加入当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将通知原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转移手续,劳动者不再享受原就业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原就业地在中止参保手续的同时出具参保凭证备查。同时,个人账户余额通过保险经办机构转移。
2. 省内转移,如果只是在省内换工作,那么可以直接搜索当地政务服务网或人社局官网。各地方人社局转移申请步骤有差别,具体以当地人社局网站为准。
【总结】
总的来说,按照现行的规定,缴满15年就可以在退休后申请领取养老金,说的是合并计算后的时间,在各地的缴费年限的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的。异地工作不转移医保的话,影响最大的是职工医保!职工医保一般累计缴满15—25年,可以享受终身医保报销待遇。不转移的话,可能无法达约定年限。其次,无法使用卡内余额,如果是在所在地缴纳的是居民医保的话,就不用转移了。因为居民医保是交一年保一年,不累计缴费年限,没有账户余额,所以不用转移。
报料 - 求助 - 合作 - 广告
好看你就
点点
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保基数变了要补交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