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利的强保护与弱保护网——中国技术强在哪里?

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展议程框架下的项目,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和创新用户提升技术信息检索能力, 更快的掌握行业动态和新技术信息,帮助其增强创新能力。2016年初,TISC项目在中国启动,在华TISC由WIPO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推广。国家知识产权局计划到2021年在中国建设100家左右的TISC单位, 为国内的创新者和知识产权用户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2019年11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正式发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批TISC中心筹建单位,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如今,我国已初步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中国企业申请的5G专利数量领先全球,但期间却遭遇了许多不公,以诺基亚为代表的传统强势专利权人,不思创新,反而通过诉讼等激烈方式维持自己的高额不对称利益,企图继续躺着赚中国企业的钱。面对“专利流氓”,中国企业注定无能为力吗?中国企业5G专利实力领先全球自2019年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以来,中国通信业进入了5G时代,三年间在网络建设、用户拓展、应用场景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了持续进步,进入了规模化应用关键期。而这些超前实现的成就,离不开背后的专利支持。事实上,中国企业申请的5G专利数量已经领先全球,超越欧美日韩一众发达国家,成为引领全球5G产业发展浪潮的代表。这一领先地位并非国人自封,而是有实打实的数据撑腰。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全球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共21万余件,涉及4.7万项专利族。其中,中国声明1.8万项专利族,全球占比近40%,排名第一。而在今年4月欧洲专利局发布的2021专利指数报告中,可以发现中国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同样排名第一,而且仅前十大申请者中,便有四家中国企业,分别是华为、OPPO、中兴、vivo,比例远超其他国家,一改4G时代及以前的被动姿态。诉讼战背后是话语权缺失这一系列数据都在证明,中国在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的发展历程后,已经实现了“5G领先”的惊人成绩。然而,中国企业这一路走来并不顺利,领先地位没有带来应有的话语权,诺基亚挑起的诉讼战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诺基亚自2021年7月起先后对OPPO、vivo发起数十起诉讼,遍及全球8个以上国家和地区,且在每一起诉讼中都申请了禁令,爆发了激烈的诉讼战。不仅如此,诺基亚在5G专利收费方面的诉求极为激进,价格非常不合理,几乎完全不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专利堆叠等因素,简直是流氓行径。从诺基亚在 2018 年对外公布的 5G 专利收费标准来看,每台使用其专利的 5G 手机,应向诺基亚支付3欧元(约22.95元)的专利费,这对于主打性价比的千元机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支出。(2017-2021年安卓手机平均售价均为千元水平)按照Unwired Planet诉华为案中披露的信息,华为每部设备的利润为6-19美元(约合38.7-122.6元人民币)。即使假设所有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都能达到华为的水平,诺基亚的5G专利费最少也要占到利润的四分之一。关键是诺基亚对5G的贡献和索取并不匹配,其5G专利族占比仅为 7.6%,远不及2G、3G乃至4G时期的成绩。如此难看的吃相,只是为了维持诺基亚躺着赚钱的舒服状态,巩固它在通信领域的长期垄断地位。创新需要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事实上,这种过高的专利许可费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我国反垄断部门对此也是高度重视。据国外媒体MLex报道,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正在调查诺基亚等5G专利持有人在许可费方面的反垄断问题,向被调查公司发放了调查问卷,以了解5G SEP许可的定价策略以及他们关于销售禁令的立场。诺基亚方面也承认收到了调查问卷,并且声称“我们的许可做法已多次受到中国监管部门的广泛审查,并取得了一贯的积极成果”。5G通信领域的话语权,中国如果不主动争取,其他国家是不会主动送到你手上的,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国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上继续加大投入,坚持创新,保持专利申请的数量优势,才能在面对“专利流氓”发起不公的诉讼战时,拥有反诉的底气。而国家层面也在《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形成”,帮助中国企业在SEP专利许可方面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希望在未来,我们面对诺基亚这类“专利流氓”时,能够有十足的底气回击,在创新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随着我国研发费用的投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国专利量质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2022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WIPI)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与以往经济衰退的趋势相反,在2020年的新冠病毒大流行高峰期,知识产权申请量依然强劲,并在2021年实现飙升。2021年,全球专利、商标和外观设计的知识产权申请量创下新高,展现了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的韧性。报告汇编了大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的最新数据中,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WIPO总干事邓鸿森说:“WIPI的最新数据显示,知识产权申请量持续不断地增长,主要是由亚洲的增长所推动,其他地区也大多呈上升趋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仲裁员、调解员,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游闽键律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持续增长,有效专利数量加速增长,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和储备不断加强。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的成果,知识产权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实现了量质齐升。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中国创新主体创新成绩也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中国专利量质齐升当前,中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报告显示,2021年,世界各地的创新者提交了340万件专利申请,同比增长3.6%,亚洲各主管局受理的申请量占全世界总申请量的67.6%。中国(+5.5%)、韩国(+2.5%)和印度(+5.5%),2021年当地专利申请量增长强劲,推动了全球专利申请量的增长,促使亚洲申请量所占份额超过了三分之二的门槛。美国(-1.2%)、日本(-1.7%)和德国(-3.9%)的当地专利申请活动量在2021年有所下降。在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总共340万件专利申请中,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21年受理了159万件专利申请,这一数量与排名第二至第十三的12个主管局的总和相近。主要受中国长期增长的推动,亚洲各主管局在2021年受理的申请数量占全世界申请总量的三分之二(67.6%),相比2011年的54.6%有显著增加。全球有效专利数量在2021年增长了4.2%,达到约1650万件。中国的有效专利数量达到360万件,超过美国成为2021年有效专利数量最多的管辖区域。专利的价值核心在于市场价值。今年颁布的首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奖”,5家企业从62个国家的272家申报企业中胜出,两家中国企业捧得奖杯。获奖企业之一——上海科技企业上海芯龙光电,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芯龙光电副总经理魏民表示,作为一家年轻的企业,知识产权能让他们有更大的视野和更高的追求。自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以来,他们更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收获了爆发式增长。就在刚结束的第五届进博会上,魏民他们就在集成电路专区找到了半导体老牌供应商德州仪器,在服贸展区对接了软件供应商,还在汽车展区与各大汽车品牌学习交流。高科技企业对专利的重视也体现在了数据上。根据此前公布的WIPO及相关数据,当前,每三项发明中就有一项与数字技术相关;过去5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数字化相关的创新专利比所有其他专利的增长速度快170%。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分别占到全球47个主要国家经济体量的45.5%和中国GDP比重的39.8%。作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几项重要指标,《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就在今年9月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排名从2021年的12位升至全球第11位。邓鸿森说,中国取得的成绩显示了国家将创新作为增长引擎,给予大量关注的结果。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知识产权,有五年的战略计划,能够协调知识产权政策制定,中国以非常全面的方式创建创新生态系统,这是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尤其是2018年以来,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修订和政策制定工作已加速推进。2019年修正的《反不正当竞争法》、2020年修正的《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部门法均增加了惩罚性赔偿条款。2020年公布的《民法典》规定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标志着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领域实现“全覆盖”。2019年4月23日公布的《商标法》修改决定中,明确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由修改前的三倍以下,提高到五倍以下,并将法定赔偿额上限从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惩罚性赔偿额度达到国际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2019年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快《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的修改完善,大幅提高侵权法定赔偿额上限,加大损害赔偿力度。而在《“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除了行政保护方面的内容,提出全面建立并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高科技企业也在多个场合强调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在2021年的PCT申请量就接近7000件,创下PCT的历史最高,并连续5年稳居全球第一。在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会上,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向邓鸿森以及全球观众分享观点时表示,他们主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是一项冒险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投资。一旦投资,必须等待多年才能获得回报,所以,没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就无法持续。”樊志勇说,如果一家公司开发的产品很容易就能被其他公司复制,那么所有人都会选择用更低的成本去复制现有技术,而不是去投资超越现有技术的更好的产品。如果公司不能收取专利许可费来弥补他们用于研发开放标准的数十亿美元投入,那么就没有公司愿意投入,因为这样就基本意味着,把你最好的技术贡献出来,让所有人免费使用。可以说,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在剥夺用户使用更好的技术的权利。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对第一财经表示,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的质量还有不足。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不仅要有数量上的优势,还需在一些关键领域有优势。“未来知识产权的质量发展将是核心,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全社会对优秀知识产权尊重的态度,全面推动和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质量。”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则认为,我国企业申请专利数量现在非常大,但是也存在弱商业价值专利甚至是无商业价值的专利,目前政策开始调整,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取消补贴。“企业专利是自己研发的法律保护举措,国家要激励创新引导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我国对科研的激励应该转向国家投资做好高校、科研机构等基础研究工作,政府可以资助大型基础设备,以及其他企业难以承担的但是对于科技发展又很重要的领域。”刘春泉说。他表示,目前知识产权发展要从撒胡椒面式的普遍的政策激励,逐步转向做好科研政策法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共服务,通过市场竞争让企业自己创新。“市场是有敏锐的洞察力的,看清方向了自己投资承担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利的强保护与弱保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