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扫充电宝被骗99元诈骗99元警察处理吗

2021-12-08 17:04
来源:
财经早知道
按期归还充电宝仍被扣99元,小电科技称多数是用户操作不当
中国商报浙江报道(记者 陈中志 文/图)“当时我已经归还了充电宝,后来短信还会提醒没有归还,几天后却收到了小电科技一条99元的扣款短信。”蔡先生近期向中国商报记者吐槽遭遇,仍是很多无奈。然而,遇到类似问题的不止蔡先生。
中国商报记者发现,今年1-11月,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电科技)有3800多条投诉,单体投诉量在杭州市12345市长热线接到的投诉中排名第一。为何小电科技的投诉量居高不下?对此,中国商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门口
消费者:从“共享”到被扣99元
互联网时代给各行各业发展插上了翅膀,但也给消费者维权设置了阻碍。蔡先生回忆起上一次借用共享充电宝的经历,仍然心有不快。作为出差客,蔡先生经常面临手机没电的尴尬,为了方便他也常会扫码借用共享充电宝应急。
今年10月10日7点左右,蔡先生在河南洛阳某酒店使用手机支付宝扫码租借了小电科技的充电宝,并在当天9点之前归还, 然而几天后却收到了一条99元的扣款短信。最后,在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小电科技按订单一天封顶费用收取了30元,并将69元退还给蔡先生。
“当时我已经归还了充电宝,为什么后来短信还会提醒没有归还?之后杭州的监管部门希望我跟小电科技自行调解,但是这笔订单的金额较小,投诉的地方离我也太远,我不希望自己跑过去维权。”蔡先生表示。
今年11月11日,林女士投诉小电科技称, 她于10月1日在上海租借用共享充电宝充电1小时,归还1小时之后却被扣使用费6元。林女士表示,因为小电科技充电宝柜机上迟迟没有空位,导致她完成充电后无法及时归还而耽误了时间,但林女士要求其退款未果。
今年1-11月,小电科技在杭州12345市长热线的投诉记录中,投诉量达3800多条,单体投诉量排名第一。仅10月16日-11月15日,小电科技的投诉量就达到341条。3800多条投诉指向小电科技,也让杭州12345市长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诧异。一个充电宝企业为何会有这么多投诉?99元扣款究竟是技术障碍还是人为设置的障碍在“圈钱”?
对于小电科技居高不下的投诉量,杭州市12345市长热线曾于今年5月专门向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进行了反映。
企业:部分产品存在软件问题
针对小电科技投诉量居高不下及消费者投诉被扣款99元等问题,中国商报记者走访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文一西路998号小电科技总部时,该公司公关部工作人员回复称,针对此类现象,公司已经进行过多次调研、线下走访及场景复原,发现绝大多数此类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用户在充电宝归还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未归还成功而引起扣款,具体原因包括充电宝未插实、未插到底、插反、插到其他品牌共享充电宝柜机上等。
当记者问及小电科技是否在消费者归还共享充电宝时存在人为设置障碍、把扣款当成盈利模式等问题时,该工作人员否认人为设置扣费问题,并表示公司近几年都是亏本经营的。
小电科技公关部工作人员称,受商户运营状况(部分商户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关闭柜机)、柜机位置(部分点位网络信号可能存在不稳定现象),以及当前技术条件(部分柜机、充电宝可能存在短时间接触不良)等因素影响,一小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在成功归还充电宝的情况下,仍被扣费99元。
记者专门邀请了10位体验者进行体验,并未发现扣款99元现象。不过在杭州市12345市长热线投诉反馈单中,记者看到消费者在投诉被扣款99元时,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大多是采取扣款20-30元,退还剩余部分的调解方案。
根据小电科技此前披露的招股书,其在研发上深度参与充电宝的生产制造,严格把控核心环节,且柜机的内置软件由小电科技全权负责研发。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小电科技在研发上已分别投资3730万元、1.018亿元和1.186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益的8.8%、6.2%及6.2%。
政府:约谈企业解决问题
今年11月,余杭区政法委召集了余杭区公安局、余杭区五常街道、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余杭区信访局等部门,就小电科技相关问题召开了会议。
五常街道约谈了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该公司对信访反映的问题也进行了说明。
11月16日,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余杭区信访联席办专门就信访事项督办单的情况进行了反馈。今年1月至今,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从各个途径共收到针对小电科技的投诉举报10203起,其中办结10060起,未办结143起(未办结的投诉件收到时间最早为今年9月23日),投诉调解成功率70%以上。
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已多次约谈小电科技,并要求该公司做好价格展示、会员优惠限制条件展示等工作,并通过技术升级等方式解决归还不到位等问题。
对于杭州市12345市长热线上反馈的小电科技的问题,记者向五位投诉人进行了解,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调解满意度并不是很高,主要是没有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记者就小电科技的投诉问题专门采访了余杭区消保委负责人马伟强,他认为小电科技的投诉不是很正常,但目前没有相关证据,希望公安部门能介入调查。
对于小电科技的投诉“怪相”,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会落实客户投诉的相关问题,并积极解决。对于小电科技的问题,中国商报会持续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晨充电不到2个小时将共享充电宝归还,3天后收到提示充电宝未归还,需交费99元。近日,济南的王强(化名)遇到了这样一件糟心事。他多次向小电充电宝客服投诉,一直未得到回复。8月5日一位工作人员联系他,表示会尽快解决。7月17日晚,王强到济南市高新区一家饭店吃饭时,发现手机电量只剩10%。当时并未携带充电宝,王强通过微信扫码,租借了饭店里的小电充电宝。“从10%充到70%,充电不到两个小时我就归还了充电宝。”王强记得他在归还时看到充电仓的三个灯都亮了才离开,后来也没有留意扣费的情况,“我微信的信用积分有700多分,可以先使用再扣费,不用交押金的。”到了7月21日中午,王强忽然收到微信提示,充电宝未归还,需要交费99元。王强立马联系小电充电宝客服,对方告知3天内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联系他处理此事。“客服让我把99元先交了,以免影响微信的信用积分,说如果核实到我确实归还了,会把钱退给我。”王强按照客服的提示,交了99块钱。随后王强又联系了租借充电宝的饭店,询问充电宝是否都在,“当时饭店里的人说充电宝仓是满的。”过了约一个星期,王强一直没等到回复,便再次致电客服,“对方说还在审核中,3天内会有答复。”王强补充说,这次客服还询问他,是否有监控视频证明他归还了。王强再次致电就餐饭店,“饭店里的人说那里是监控死角,没有监控,而且每天早上会有人检查,要是有没插好的充电宝就会帮忙插好。”过了几天,还是没等到回复。直到8月5日,小电充电宝济南地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跟王强取得联系,“他说会帮我解决这件事,一到两天就会有个答复。”8月5日下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致电王强租借充电宝的饭店,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充电宝所在区域确实没有监控,至于王强是否将充电宝归还,这个没法证明,“因为这里的充电宝是流动的,有时候周一是满的,到了周五可能就剩一两个了,会有厂家的人来补充。”随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致电小电充电宝客服,对方表示如果未归还充电宝,每隔两个小时就会进行一次提示,99元是封顶费用。如果王强所说属实,那可能是他归还时没将充电宝放好。小电充电宝所属企业“小电科技”工作人员王先生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充电宝归还时方向反了或者充电仓暂时断电断网等都是导致归还不成功的原因。有工作人员与王强取得联系,表明此事正在处理中。}
IT之家 6 月 9 日消息,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今日发表声明称,近日该公司接到多起投诉,有不法分子涉嫌盗用 QQ 等聊天工具,通过冒用他人身份,求助“扫码借充电宝”等方式从事诈骗活动。街电称,此类不法行为不仅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也严重侵害了公司品牌声誉及合法权益。目前,公司已向执法部门报案,并成立打击诈骗专项工作组。街电将全力配合执法机关工作,将不法分子绳之于法。▲ 图源街电IT之家查询到,今年 3 月底,河南省获嘉县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类似案例,有不法分子通过自行购买共享充电宝设备,之后伪装成“美女”通过社交平台与人网聊,获取他人信任后,再以“手机没电”为由要求对方帮忙扫充电宝。得手之后,不法分子便会想方设法拖延归还时间,以此骗取他人支付充电宝最高使用费,非法获利 42984 元,受害者达 575 人次。IT之家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要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或者下载 App 等,谨防电信诈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帮人扫充电宝被骗99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