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一个加6乘6再除以6得数还是64与的差,再乘62与16的和?

一、64V20A电动车能跑多远?一般电动车能跑多少公里与电动车电机功率和电池容量和电压伏数有关。比如电机功率为1500W,配用72V50AH电池,理论行驶里程在108公里左右。但实际上的路况用个80公里左右就很正常了。20A的跑个30公里也算正常的。计算如下:1)匀速平均电流=功率/电压=1500W/72V=20.8A;2)理论行驶时间=电池容量/平均电流=50AH/20.8A=2.4小时;3)按时速45公里计算理论行驶里程=行驶时间*时速=2.4H*45KM/H=108公里。完全放电后充电一次要4.06度电左右。充入电量一般是电池放出容量的1.05倍,根据充电电压进行计算,用电量=充电电压*电池额定容量*1.05。计算过程如下:需充入的充电量=50*1.05=52.5AH。耗电量=52.5*77.4(平均充电电压)=4063.5WH。1000WH=1度电,即充满电需要4.06度电左右。2018年,有一个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台铃可谓大力发展的一年,研发的米拉、凯拉、T3等众多臻远版车型,在同等电池容量下,都跑出了行业续航里程新纪录,实力非凡。各大媒体都有报道,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就知道了。这几款都是现在比较热销的台铃电动车。60V22AH的电动车一般品牌只能跑60-70公里,但台铃米拉可以轻松跑到112公里,让很多行业专业人士惊讶,在9月底的一场活动中,台铃米拉以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跑出了历史记录--145公里,完全是历史新纪录。选电动车还是要选跑得更远的,才最实在。二、电动汽车60v能跑多远?60v是电池的型号,新车新电池一般来讲48V20AH的电动车行驶里程最多能达到65公里左右,64V10AH的电池顶多能行驶40公里左右,由于电动自行车重量较轻,所以在使用同样的电池情况下比重量较重的电动踏板车要跑得远些。还有电动车的速度表是不准的,显示速度一般比实际速度要快30%左右。三、64v16ah电动车能跑多远?64v16a?64V16AH的电瓶一个人骑,温度25度的时候,道路平坦大约能跑60公里左右,冬天大约只能跑36公里左右。 四、爱玛电动车64V16AH能跑多远?64V代表电压,越大则电动车动力越强劲;16AH代表容量,越大则电动车续航能力越强。使用64V16AH电池的电动车和使用48V20AH电池的电动车的续航能力相差不大,五六十公里左右(新电池的情况下),但动力强悍很多。五、64v20A电动车电瓶充一次电能跑多远?64V的是4块16V组成的电瓶,这种电瓶叫胶体电池,性能和续航能力比普通的电池要好很多,价格也贵很多。用在两轮的踏板电动车上,坐一个70公斤的人,可以跑60-70公里六、64v20ah电池能跑多远?首先要看64伏多少安的,还有电动机是多少瓦的,一般来说64伏20安的电池配500瓦电机可以跑80一100公里左右,如果电机是800瓦的只跑80公里或少于80公里,还有64伏和14安的电池呢,这两者如果配500瓦电机只能跑60公里左右,一般电动车电池是64伏16或14安的话,电机都在450瓦普通胎,500瓦以上的电机都是配置真空胎的。七、64v电动车能跑多远?  理论行驶里程可达109.8公里。当载重增加时,电机输出扭矩增大,功率就加大,此时行驶里程就要少。跟行驶路况、环境温度也有关系,当路况经常爬波或起动时,里程会有所缩短,因为爬波与起动时电流比平均电流要大,一般为30A,所以时间就会缩短。环境温度的变化也同样影响电池容量,温度越高,容量会略高,温度越低,容量也会略低。  理论行驶里程计算过程如下:匀速平均电流=功率/电压=350W/64V=5.47A;行驶时间=电池容量/平均电流=20AH/5.47A=3.66小时;按时速30公里每小时计算,理论行驶里程=3.66*30=109.8公里。当载重是原来两倍时,里程会缩短至约为70-75公里。   八、64v电动车行程多少公里?64V电动车,一次续航能力大约可以行驶70km的左右。电动车的电池电压没有64V,有60V的。电动车的电池以12V为一组,60V的电动车为五组电池,充一次电大约五小时充满,续航能力大约在70km左右,是年轻的消费者所钟爱的一款电动车。随着一些城市限制非国标电动车的上路,60V电压的电动车有可能超重,会被限制上牌。九、电动车电瓶64V14AH电机350W能跑多远?看你的最高车速是多少,理论上讲的话以最大功率350W算用350除以64得出电流的大小大概5A然后用14除以5就是电瓶可以工作的时间了,3小时再乘最高车速就是跑的里程了。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最佳条件下的,实际中用许多的因素都会影响续航能力的如载人、路面、风阻、电池的使用时间等。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首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预习作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预习作业
可编辑Word文档
防篡改PDF文档
演示PPT文档
数据编辑Excel文档
高清图片文档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538', container: s, size: '870,95',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0] = 1;
})();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742', container: s, size: '890,100',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1] = 1;
})();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745', container: s, size: '886,100',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2] = 1;
})();
剩余
114
页未读,
请下载后查阅
模板内所有元素均可修改,下载资源和展示一致,若部分包含公式及动画文件展示乱码,仍可放心使用,下载后无此问题[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isharekefu@iask.cn。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已收藏至个人中心
点击个人中心可查看
评价有礼1/116最多预览50页}
【荐】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有学生25人。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过尖子生和后进生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所以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拉近差距.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3.综合与实践: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5.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6.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加与减 ---------------------------------- 7课时  2.购物 ------------------------------------ 3课时  3.数一数与乘法 ---------------------------- 5课时  4.图形的变化 ------------------------------ 2课时  5.2??5的乘法口诀 ------------------------ 8课时  整理与复习 -------------------------------- 2课时  6.测量 ------------------------------------ 6课时  7.分一分与除法 ----------------------------- 12课时  8.6??9的乘法口诀 ------------------------ 4课时  数学好玩 ---------------------------------- 2课时  9.除法 ------------------------------------ 5课时  总复习 ------------------------------------ 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周 次  第 1周9.1~9.7  第 2周9.8~9.14  第3 周9.15~9.21  第4 周9.22~9.28  第5 周9.29~10.5  第6 周10.6~10.12  第7 周10.13~10.19  第8 周10.20~10.26  第9 周10.27~11.2  第10周11.3~11.9  第11周11.10~11.16  第12周11.17~11.23  第13周11.24~11.30  第14周12.1~12.7教 学 进 度 安 排《谁的得分高》2课时 《秋游》1课时《星星合唱队》第1课时《星星合唱队》第2课时 《练习一》2课时 机动1课时《买文具》1课时 《买衣服》1课时《小小商店》1课时 机动1课时《有多少块糖》1课时 《儿童乐园》1课时《有多少电子》1课时 《动物聚会》1课时国庆放假《练习二》1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1课时《玩一玩,做一做》1课时 机动1课时《数松果》1课时 《做家务》1课时《课间活动》1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1课时《小熊请客》1课时 《回家路上》1课时《练习三》2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 《教室有多长》1课时《课桌有多长》1课时《1米有多长》2课时 《练习四》2课时《分物游戏》1课时 《分苹果》1课时《分糖果》1课时 《分香蕉》1课时《练习五》2课时 《小熊开店》1课时《快乐的动物》1课时 《花园》2课时 《练习六》2课时《有多少张贴画》1课时 《一共有多少天》1课时  《买球》1课时 《做个乘法表》1课时  2  第15周12.8~12.14  第16周12.15~12.21  第17周12.22~12.28  第18周12.29~1.4  第19周1.5~1.11  第20周1.12~1.18  第21周1.19-1.25《班级旧物市场》1课时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1课时《长颈鹿与小鸟》2课时《农家小院》1课时 《练习七》2课时机动1课时《总复习》4课时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期末考试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并借助数学模型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高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通过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内容学习,帮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教学对象和上期教学效果分析:  继续任教初三c42、c43两个班级的数学。本期以前历次考试成绩如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两个班的数学整体水平基本上比较持平,个别差距属于正常差距。所教两班考得虽然比其他班级来说有较大进步,但是,从本身来看,还是不尽人意,应该考得更多。这里也反映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我平时教学时,注重过关不够,过多地注重了量,忽略了质。另外一点就是,个别辅导不够,没有用足够的时间抓最容易出成绩的学生,而是采取了一盘棋整体抓的思想,因此在辅导上仍然采取大局思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落后。所以,单独地来说,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应该相当,但总的来说的时候,教学上经验不足,难度把握不太准,层次感不够强烈,导致了这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和其他班比较起来就显得拙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时时学习,时时分析,时时进步。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所用教科书是由出版社是人民教育出版出版的《人教实验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学期总课时400课时(每个班200课时,其中正课120课时,辅导课80课时),每周20课时(每个班10课时,其中正课6课时,辅导课4课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⑴二次根式一章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意义;难点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意义和二次根式的运算技巧。  ⑵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难点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⑶旋转一章的重点、难点是旋转及其特征,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⑷圆一章的重点是圆的有关性质、与圆有关的几种位置关系及计算;难点是对圆的各种性质的探索、理解及其综合应用。  ⑸概率初步一章的重点是列举法求概率,用频率来估计概率;难点是概率意义的理解及实际运用。  四、教学措施与方法:  1、加强教学“六认真”,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备课上更多地是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构思,以自己的特有想法为主,结合和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因材备课、因校备课、因时备课;授课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变单纯的“灌输”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现代教学方式,同时兼顾自主学习的培养,更多地做到教学方法理念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思想紧跟教育原则,教学目标紧跟教学大纲,教学效果紧跟社会需求,并且探索一些新教学法。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作业上做到及时讲解及时纠正,不拖不漏不放按时按量按质。考试上进行适当的改革,考试方式上变单一的“纸试”式为多样化的考试评价体系,争取作到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辅导上做到个别与集体结合,自学与讲解结合,有的放矢。  5、建立错题本,反复检查错题过关情况,树立以错促进步的观念。  6、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7、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复习情境,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高数学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优化复习氛围是搞好复习工作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教学进度表:(见附表)  教学进度表  周别 日期 教学(含实验)内容(章节) 课时 作业次数 考试测验 课外辅导  1--2 9.1-9.9 二次根式 10 12 2 12  2--4 9.10-9.23 一元二次方程 15 12 2 12  4--5 9.24-9.30 旋转 15 12 2 12  6--10 10.8-10.31 圆 15 12 3 12  11--13 11.1-11.10 概率 15 12 2 12  13--20 11.13-1.28 复习、下学期内容 50 12 2 12  21 01.30-- 期末复习、考试 15 12 2 12数学教学计划3  本学期我承担学校理科教研工作、任四年级组组长、代四(7)班数学课。我必须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的教研工作,做到一周一教研,搞好师徒结对工作;抓好本组队伍建设,使各项工作走在学校前列;搞好教学工作,使不一样的孩子得到不一样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限度地发挥自我的潜能。现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四(7)班数学教师,经过一年的相处,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彼此关系融洽,同学们学习态度较端正。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运算律、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教学资料。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资料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资料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学习的资料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资料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终一个章节资料。本单元学习的资料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资料有: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明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经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体验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景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本事。  5.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明白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初步感受到事件的发生随机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明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异常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更大的数…………………………………………7课时  二、线与角…………………………………………………7课时  三、乘法……………………………………………………7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四、运算律…………………………………………………8课时  五、方向与位置……………………………………………3课时  六、除法……………………………………………………11课时  七、生活中的负数…………………………………………2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八、可能性…………………………………………………2课时  总复习………………………………………………………5课时数学教学计划4  根据省总课题组的课题研究计划及有关工作的安排布置,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开展“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同时认真完成课题的结题资料的整理及相关成果的送审工作。为了保证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特制订我校20xx年上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1、继续以“教学资源如何促进有效教学”为研究重点,引导教师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2、继续广泛收集、整理我校教师自行开发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充实学校数学教学资源网站以及教师个人博客,为广大师生提供交流、学习、应用的平台。  3、组织参加“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案例”征集与评优活动。  4、进行课题资料收集及成果整理工作,以迎接今年5月份的课题结题工作。  二、主要工作  1、开学召开一次课题组全体教师会议,学习总课题组计划和学校课题研究计划,对各项工作做出具体日程安排和分工落实,责任到人。  2、继续开展“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工作。要求所有的数学教师,积极主动运用已经开发的教学资源成果辅助课堂教学。  3、继续完善我校“数学资源网站(网页)”建设和学校数学教学资源库,将已开发的资源全部上传,为学校全体老师提供便利和服务;同时要求每位实验骨干老师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个人博客。  4、组织参加20xx年3月25日―28日,在浙江省衢州市举行的以“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主题的全国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  5、认真做好课题结题资料的整理与成果的表述。  本课题从XX年开始,进行了整整三年的研究,本学期我校将把研究成果整理、记录并推广出去,使它能够得到学校及社会的认可,体现其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要求每一位参与研究的老师都要承担相应的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任务。我们将要整理的资料有如下一些:  课题的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成果性资料和辅助性资料等,能够完整、精炼、真实、有效,并能反映课题研究的路径、思路、状况和成果。  课题结题与成果鉴定须提交给总课题组的纸质材料:  (1)主件材料装订成一本(a4纸5号字双面打印)。包括彩色封面、目录,内容有:  ①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②结题.鉴定申请书(加盖学校公章);  ③公开发表的文章若干篇(复印),反映最高研究水平的论文、典型案例或调研报告3~4篇;  ④论文发表与获奖情况统计一览表(与课题有关),XX-20xx年课题研究大事记;  ⑤课题研究方案;  ⑥开题论证书或专家论证意见材料;  ⑦六个学期以来,每个学期的课题计划、总结;  ⑧中期检查评估报告;  ⑨学校数学网站(页)及博客群、教师个人博客情况报告(附学校数学网站、教师个人博客情况一览表,包括教师姓名、网名、英文地址等);⑩课题研究的成果公报(XX字左右)。  (2)附件材料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和我校课题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  ①三年来,我校自行开发的数学教学资源包dvd光盘;  ②本校编写的校本教材、著作;  ③学生优秀作品集;  ④特色作业案例集、实践活动案例集、有效教学优秀案例集;  ⑤其它反映我校课题个性特色的成果佐证资料等。  所有结题资料均在5月30日之前,整理好送交给总课题组。  6.课题结题资料整理完毕以后,准备在5月26日――28日期间,召开一次“课题结题与成果汇报研讨会”。  内容为:有效教学优秀课观摩展示、讲述自己的课题研究故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资料展出、专家意见与点评等。会议形式为全校开放活动,届时有可能邀请区教研员、市教研员、其他专家以及总课题组负责人参加。  7、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案例”征集与评优活动,内容范围为六年级下学期各个版本的教学内容。我校在本学期5月30日之前交3-5篇评价案例,详见样例。  8、期末将组织课题组召开课题结题总结会,评出优秀实验人员并给予表彰与奖励。数学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景  数学教研组由4名教学教师组成。教研组工作有必须特色,此刻教研教学工作力度有所加强,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新课程教学已进入更深阶段,数学教学质量有必须提高。  二、指导思想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更新观念,确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本事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理念,改善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进取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推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目标任务  1、提高教师们的教研意识,初步明白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的关系。  2、增强教师们理论知识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优化原有知识结构。  3、狠抓创新教育,  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对一些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分析”,要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更新自我的教学观念,丰富自我的实践经验,为后段试验积累有价值的素材。  四、实施途径  1、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师们参加理论学习。  2、计划与随机相结合,组织教师们公开教研活动,认真做好活动前的说课、活动中的'听课、活动后的评课工作。  3、协助教导处不定时深入课堂检查“常规”执行情景,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备课质量、作业批发和辅导学生的情景检查。  4、加强教研时间,组织教师们进行日常心得交流。  5、指导教师们将教育笔记与新课程探索轰动结合起来写,并与期末进行成功经验交流。  五、活动安排  1、拟定数学教学计划  2、拟定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3、组织学习教育理论  4、进行团体备课  5、樊景丽教师的《轴对称图形》教研课  6、进行说课与评课  7、组织观看优秀教师观摩课的录像  8、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  9、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心得交流  10、撰写教研组工作总结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  三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通过学习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工作计划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数学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景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1)和(3)的数学。(1)班的学生人数是35人,(3)班的人数是36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是100,最低50分,其中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所以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资料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贴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供给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本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资料,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供给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资料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资料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供给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资料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本事。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供给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资料  这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构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所以,应当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本事。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我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明白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明白1时=60分,明白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构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景。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我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经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景,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教学进度安排  (略)数学教学计划8  一、基本情况  二班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5人,大部分学生爱学习,学习积极性高,个别学生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五班有学生67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35人,学生人数多,难于教学和管理。有待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方法。  二、指导思想:  1、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知识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3、继续强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一),观察物体,表内乘法(二),统计,数学广角等。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想乘。  5、能辩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  3、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学习伙伴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双基训练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坐8人,小汽车限坐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在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用表格的方式: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如,计算102+129=?学生在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后,在进行实际计算时,有多种方法,都应受到鼓励。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观察数目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进行验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学习“洗衣机”这一节,研究“如果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几个月?”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也可能有多种做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加以鼓励和肯定。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五)保持学生已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孩子几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孩子们已经有一定的意识,也在平时的课堂中做得比较好,那么就要在这学期里将学生已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以保持和优化,将这些转化为孩子的内需动力。注意倾听、认真作业、爱好阅读这一些需要养成的习惯,孩子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形成的,要在平时的课堂中不断地加以强化,让孩子意识到重要性,特别是认真作业这一项,平时作业中要严格以待,让孩子在每一次作业中都要意识到我要认真完成。从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为以后地有效学习打下基础。  七、教学进度  内容课时  (一)、长度单位4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15  1、两位数加两位数3  2、两位数减两位数5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  (三)初步认识角2  (四)表内乘法(一)10  1、乘法的初步认识2  2、2――6的乘法口诀7  整理和复习1  (五)观察物体4  (六)表内乘法(二)14  (七)统计2  总复习6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根据我所教学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积极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平时表现和课堂状况,进一步了解到班上学生的基本情况,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理解能力不够,与优等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培优补差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情况分析,充分掌握他们的综合素质、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再根据这些分析制订培优补差目标,重点放在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能力培养和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方面  二、培优补差目标: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思维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数学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  三、培优补差措施:  1、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2、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3、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4、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6、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7、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差生的学习问题。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情况简要分析  大一学生活泼天真,因为刚入学。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容易分心,但求知欲很强。所以老师要分层次耐心的给予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体验从实际情况中抽象数字的过程,知道20以内的数字,学会读写;初步了解20以内数的构成,了解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来描述20以内加减的估计。结合具体情况,初步了解加减的含义;在探索了一位数加法和对应减法的口算方法后,我可以熟练地计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对应减法;20以内学会加减估计。知道钟面,整点时间和钟面上的大概时间。结合具体情况了解上、下、前、后、左、右,有初步的方位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认识这些物体对应的图形,通过实际活动体验这些物体的一些特征,就能正确识别这些物体。感受并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大小和重量。了解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通过实践学习简单分类,体会和体验数据采集和统计的过程,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数据回答简单问题,能够与同行交流。  2.数学思维: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物体的数量,比较事物的数量,比较简单的长度、大小、重量等。在形成数字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理解20以内的数字时,通过比较和排列找到数字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离和组合”时,发展学生有序的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在“识别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  3.问题解决: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况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简单的几何可以简单分类,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可以联系情况来描述;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可以收集有效的信息,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达问题解决的结果。体验和同桌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和同龄人交流想法。  4.情感和态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初步感受到了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我和我的`身边和数字很亲近  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五、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2、数学思考方面  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二、补差措施: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3、认真做好补差工作。加强学生的数感、提高算法多样化。  4、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5、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  三、研究专题及实施步骤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学校专题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数学教学计划13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口算:  2.竖式笔算:  这四道题全班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4名同学写的打在实物投影上,并让这4个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进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或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在口算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 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联系图说明.学生可能答出:先算出图右边少的部分,用 (块)也就是用个数2乘3得6.再算出图左边整十的方块数,是用 (块)然后再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或继续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  三、并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计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9)反馈练习:  2.教学例2  (1)教师出示  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  (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演示动画“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例2)”)  (3)反馈练习  3.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采取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相同点:算理与算法相同,都是从个位乘起.而且都是不进位的乘法.  不同点:例2比例1被乘数的位数多,例1被乘数是两位,例2被乘数是三位.  4.验算的方法.  师:如何检查做的对不对呢?  生:可以再乘一遍.  师:我们要养成随时验算的好习惯,无论题目要不要求验算,都要在草稿上重新乘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又培养了我们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5.反馈练习: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并验算  (1)一个因数是233,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2)342乘2,积是多少?  (3)3乘331,积是多少?  2.笔算下面各题:  3.应用题:  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有多重?  板书设计  例1 计算 例2  教案点评:  讲解例题从直观图入手,说出口算过程,在进一步巩固算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索出写竖式的正确过程,注意让学生明确算理.教学例2时重点放在用乘数乘被乘数的首位数字时,积写在什么位置上,所采用的教法是放手与重点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形势分析  1.学生情况:  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和测试结果来看,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差,跟不上教学进度。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师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尚未形成。作业习惯是抄袭,不太勤于思考和提问。根据抽查,学生对理解记忆的知识掌握不够好,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弱。他们在综合分析问题信息、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方面经验不足,答案写得很随意,格式不规范。综合评价显示,该班教学成绩明显低于去年。因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应积极尝试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素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努力缩小与去年学生的差距。  2.教材:  这学期是这个年级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二学期。新课程主要包括相贯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线性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实数。现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走“观察”、“思考”、“探索”、“讨论”、“归纳”的`船,探索和发现数学的奥秘,用所学的技能解决“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应在灵活选择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引用新的例子,使初中数学每个单元的知识清晰、有组织、有规律,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素质。  二、目标要求  这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探究”、“讨论”、“总结”,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的奥秘,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解题。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还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和科技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记住知识的重点和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维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期末考试争取每个学生70分左右的平均分,通过率60%以上,低分率控制在10%以下,综合成绩镇前五。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  2.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改善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训练考点和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使用挂图,创设实物场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开放性,争取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注重传授新知识,注重复习旧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器官化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延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判断,给学生重新考试的机会,乐于成功,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进度  3月:(1-5周,约30课时)新课的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结束。并进行相位测试。结束新的月考。  4月:(6-10周,约25课时)新课以二元线性方程组结束。并进行相位测试。期中考试定在5月1日左右。  5月:(11-15周,约25课时)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完成新课。并进行相位测试。新月考的结束最初定在6月2日左右。  6月:(16-19周,20课时左右)完成新课,进入综合复习,进行阶段测试。新课程测试的结束时间最初定在1月8日左右  7月:(20-21周,10课时左右)独立复习答题,考前指导。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景  分析本班共有学生63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25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本事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经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经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构成对数学的进取情感。  (二)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必须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本事,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一样方向(正面、侧面、上头)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头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能够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确定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资料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本事;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资料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的体会与提高。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资料;创设生动趣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具体表现如下:  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比较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探索中,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认识复式统计图,并从图中尽可能多次获取信息。  4、学生在从事专题性的活动时,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本事;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提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提议:  (一)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加6乘6再除以6得数还是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