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炜教授是如何看待公共交通发展的,共享单车并非一无是处自行车算公共交通吗?

摘要: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公共自行车项目应运而生。然而,怎样让这个公益惠民的项目自给自足地长效运行下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考察了温州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后,针对其运行现状,提出“三位一体”的产业化发展建议,创造出公共自行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温州模式”,同时为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想法和创意。关键词:公共自行车 产业化 温州引言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通过合理规划,在城市某个人口密集的区域内,设置借还自行车停放网点,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对网点的自行车实施统一管理,每辆自行车都由智能化装置锁定,并且配套建立了租车与还车的固定读卡器,实施智能化与无人化管理。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也是城市品牌想象建设的重点,对城市本身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为顺应低碳环保节能的全球发展趋势,倡导绿色健康出行,美化城市环境,温州市于2012年启动该项目。一、温州公共自行车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公共自行车项目于9月末最先在鹿城区推行,共计规划180多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资2200万元。每个点安排20辆车,包括服务终端、停车桩、智能自行车等设备。根据实际选定的点位及交通状况和人口分布,规划建设5220个左右锁车柱,第一期投入5000多辆公共自行车。温州市公共自行车实行限时免费、超时阶梯收费制度。同时,为了保障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正常运作,建立一整套保障机制。资金管理主要方式为通过借车业务办理,实现资金汇集,依托温州特殊的金融环境,采用中小银行放贷,保障公共自行车资金的保值增值。1.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扶持“投资扩建成本”和“管理与维护成本”是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的两大财政投入点。温州公共自行车大面积推广,站点、锁止器等基础设施的增加,需财政的持续大量的投入。三期建设运营费高达2660.82万元,其中建设费2083.82万元,运营费577万元。同时,使用频次增多,日常管理与车辆维护等成本也大大提升。2.管理与维护问题日益凸显公共自行车破损状况与日常维护问题令人担忧。在对河庄、温州创意园与五马街附近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实地调查与访问发现,公共自行车普遍出现刹车失灵、车链脱落、脚踏板破裂等问题。例如,在随机抽样调查的50辆自行车中,27辆刹车系统出现故障,23辆脚踏板破损较为严重,30余辆车篮不同程度的松动等车辆破损状况,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的日常维护问题已经凸显。二、“三位一体”产业化发展理念及建议“三位一体”旨在以政府为主导,采用多种管理方式的公益基金、多媒体户外广告、多元化公共服务三大运作方式,以此作为温州市公共自行车实现产业化运作的主要途径,从而将公益化管理、商业化运作与社会化服务切实运用于该民生公益事业之中,创造出公共自行车事业可持续良性运行的“新温州模式”。1.成立公共自行车公益基金(1)通过“借车卡”业务办理所得资金纳入公共自行车专项公益基金。当前,以鹿城区公共自行车日均出借在35000车次左右,最高时达到了53000人次的使用率可见,“借车卡”业务办理是重要的资金汇集区。(2)依靠社会公益捐助的方式为专项公益基金的建立进行融资。温州是我国主要侨乡之一,温商更是平步天下,爱乡人士的捐助配以在线、短信及银行月捐等是汇集公益资金的重要方式。(3)动员本地企业力量进行公益捐助。借助于温州本地企业的有力贡献,政府可以政策鼓励,充分挖掘企业力量,促成专项公益基金的建立。2.开发公共自行车广告资源(1)经过科学管理与依法的户外广告在激活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对外宣传城市形象、美化城市视觉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2)充分挖掘城际公交站点及附近的站牌平面广告与LED视频广告资源。从户外广告发行量、范围、信息传播、城市美化等角度而言倍受商家与居民喜爱,在方便社会大众生活的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动力。(3)借助温州宽广的公交网络资源,以商业竞标的方式吸引商,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可为公共自行车本身贡献资金收入。3.提供公共自行车延伸服务(1)保持公共自行车公益服务的性质。作为城市公益事业,公共自行车的重要使命就是为区域内居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多选择的公共服务。(2)充分开发有利于实现公共自行车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载体。能够提供多种社会化服务的公共服务亭是公共自行车重要的服务载体,自动售卖机、售卖点、报刊、电动车充电、早点摊等均是合适的公共服务方式三、结语作为公益惠民项目,公共自行车的发展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在低碳环保的公益前提下,对其商业运作体系进行合理化的整合和设计,通过“三位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方案,强化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资金支持,降低政府财政的负担,走出一条属于温州的公共自行车运营之路。参考文献:[1]隋东、李海峰、王炜.大力倡导多样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J].规划师,2007,(8)[2]潘海啸.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政策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1,(04)[3]孙杉.浅议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J].江苏建筑.2011,(03)(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作为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交专用道,多年来在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倡导市民绿色出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随着城市规划调整,私家车保有量攀升,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网约车等交通方式飞速发展。各地公交专用道不同程度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近日,《经济日报》记者在北京、南京等地开展调查,并围绕“公交专用道,怎么用更优化”的问题发布多篇专栏文章。我院王炜教授发表署名文章《高效利用道路资源是关键》进行点评。王炜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阐述了公交专用道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空间布局和运行管理上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王炜教授从“协同规划公交专用道布局和公交网络布局,改革公交专用道运行管理模式”“从管理层面上推动城市交通资源的有效整合”“解决空间布局上公交专用道与公交运行线路匹配等问题”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文章相关内容被光明网、中国经济网、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等多家媒体转载,全文如下:向上滑动阅览新型城镇化加速了我国人口向城市聚集,引发交通结构转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提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并于2011年启动实施“国家公交都市建设计划”,目的是推动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步行、自行车、私人小汽车等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有助于解决公交车辆通行速度慢的问题,也能为公交网络布局优化、站点换乘、车辆调度优化等提供支撑。通过大数据、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实现公交车辆优先通行、公交主干线绿波通行,大幅度提高公交车辆的通行速度、减少交叉口排队延误。
“公交优先”的前提是“公交优秀”,但在实际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构建公交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关键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城市公交系统,让大家坐公交方便、舒适。但目前的城市公交系统离优秀还有差距,比如存在公交网络布局不合理,公交车辆通行速度慢、换乘距离长、候车时间长及准点率低等问题。公交专用道在实际使用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空间布局上,公交专用道与公交运行线路不够匹配,公交专用道上运行的公交线路较少,承担的公交客流较小,造成公交专用道利用效率不高。二是在运行管理上,公交车专用时段与公交运行高峰不够匹配,专用道限行时间设置不够灵活,导致一些时段专用道公交车辆稀少、社会车道却十分拥堵。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协同规划公交专用道布局和公交网络布局,改革公交专用道运行管理模式。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比较严重,道路资源有限,在有限的城市道路上开辟公交专用道实属不易。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公交专用道的空间布局合理性与运行管理科学性,避免造成资源错配与浪费,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更好地满足广大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要从管理层面上推动城市交通资源的有效整合。公安部发布的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的改革措施,对提升公交专用道的优化利用、促进城市交通资源有效整合有重要作用。公交专用时段的设置不能“千城一律”,要根据道路类型、交通状况、公交车班次密度等情况,科学调整公交专用道的专用时段,统筹兼顾公交车通行需求和道路资源利用率。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公交出行高峰,需要通过居民出行大数据分析来科学制定合理的公交专用时段。此外,公交专用道是具有公共交通运行特征的运输车辆的专用道。单位班车、专用校车等大运力车辆具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特征,在保障公交车运行速度的前提下,允许这些车辆在公交专用时段通行也是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交通规划部门、公交运营部门、交通管理部门要通力协作,进一步解决空间布局上公交专用道与公交运行线路匹配等问题。从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平衡角度,通过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地面公交网络布局、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公交专用道网络布局的一体化协同规划,实现城市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步行、自行车、私人小汽车等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实现人畅其行、车畅其流。王炜,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南大学土木建筑交通学部主任、江苏省城市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主任、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并长期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09年-2020年)、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2000年-2016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至今)、教育部科技委交通与能源学部副主任(2015年-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2018年-至今)、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1998年-2014年)等学术与行政职务。三十余年来,王炜教授一直致力于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特别在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系统、综合交通体系等研究领域有很深造诣。 经济日报是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企业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重要窗口,是经济领域发行量大、权威性和公信力强的主流媒体。经济日报社实行编委会集体领导负责制,是副部级事业单位。1983年,经中央批准,经济日报在中国财贸报基础上创刊。 图文来源
公开报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单车并非一无是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