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捡到钱包给警察靠谱吗警察能拿到密钥吗

鞭牛士 12月13日消息,在某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发帖爆料称,欧易的web3钱包会读取用户的设备或者IP。爆料贴内容显示,该网友参加了欧易官方推出的世界杯足球NFT活动,事前反复查阅活动规则允许多户mint。但按照合规方法操作后,地址却被欧易封禁。该网友质疑欧易欺诈用户,暗改活动规则。在经过询问后,欧易客服却表示,该活动不允许多户mint,即使是手动也不可以。而在谈到官方如何判定违规时,欧易客服称,内部人员可以清楚说出同批次一个设备上的所有钱包地址。据此推测,欧易官方可能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读取了用户的设备或者IP。另外,该网友称,在被封禁后,其地址上的nft无法转移卖出、上架、销毁或换取奖励。另外,被封禁地址的奖励也不会分给其他活动用户,疑似被欧易侵占。}
原文:《Which topics should give more attentions in Web3》by Tony编译:火火2014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提出Web 3.0概念,将其描述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运行模式:用户自己发布、保管信息,不可追溯并且永不被泄露,即“去中心化的网络”。如今,这个出现了好多年的词,依然在被定义和讨论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Web3感兴趣,但是圈内信息庞杂,刚入门者常常很迷茫。今天白话区块链给大家带来一篇编译文章,讲讲在Web3中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什么?以下为正文部分:第一次看到Uniswap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惊讶。因为Uniswap 的后端服务任何人都可以与之进行交互,且是去中心化的。虽然在 Uniswap 之前,对 DEX 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索,但初始的这些用户体验、用户活动、交易金额并未得到大的突破。这并不是说 Web3 必须改变世界。但基于以下几点,可以找到意义和乐趣:价值性:不仅是传递、处理信息,而是能体现其价值。我们可以处理或通过该程序获得任何级别的信息。例如,当我们想要一台计算机的介绍时,我们可以得到CPU版本,品牌,存储…我们还可以获取任何级别的信息,例如帐户管理,IT部门…但如果我们能让流程发挥价值,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力点
有限的信息权利:每个人都拥有消息交换的权利,不过权利多少受到平台限制
可组合性: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具有可组合性特征。这种可组合性的架构从一开始就存在
基于以上几点,我感觉就像需要爬过一座大山,才能看到广阔的平原。与此同时,资本的大量流入制造了很多混乱信息,甚至会有虚假信息也会误导人们。在bankless一集节目中,我记得的嘉宾是Polygon投资者,他说了一个数字:199。
1表示有1%是Web3真正的建设者和一些有趣的人;
第一个 9 表示 9% 是投资机构或某些名人KOL;
第二个9世界上 90%的人都是其他普通人。
也许这个数字缺乏准确性,但这也从侧面表明为什么有这种信息混乱现象的本质。所以我经常思考,哪些信息是无用的?应该屏蔽哪些信息?垃圾输入,就会垃圾输出,如果一个人吸收的全是垃圾信息,那么输出的质量肯定处于低水平。并且会阻碍很多优质内容的关注,毕竟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如何分配注意力很重要。所以自从我观察Web3以来,就在思考哪些内容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虽然我们知道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片黑暗的森林,有些事情让人没法控制,但努力探索总会获得某些意外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创新想法也能激发更多的热情。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篇文章涵盖了三个更有价值的主题。
01、技术的演变和相应的技术堆栈
1)计算机的发展形式首先,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许多形式的计算机。如我们所见,包括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一些基于客户端服务模型,集中式服务和云服务的软系统。所有这些服务都由一个维护操作的实体提供支持。随着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节点协作支持的一些服务,例如分布式共享文档。但这些服务仅限于共享文档,更复杂的应用尚未实现。BTC的主要特征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加密货币交换媒介。虽然该设计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但想要更复杂的业务逻辑在BTC中实现是困难的,比如我们目前在移动设备或电脑上的应用,想要在BTC中实现就很难。但随着以太坊的出现和发展,更多基于智能合约的复杂逻辑的应用出现了,这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计算机的新形式更令人兴奋的是,这是一台任何人都可以在连接到互联网时与之交互的计算机。简而言之,新计算机具有以下功能:
权限(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与之交互,拥有基本的网络和硬件)
基础层基于分布式技术,没有中心化实体可以控制
与以前的计算机交互和显示内容的方式不同。从本质上讲,它是链上的交易
来源:https://etherscan.io/本质上,交易的结构如下来源:https://noxx.substack.com/p/evm-deep-dives-the-path-to-shadowy-16e简单地说,这是一台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玩的计算机,这让本来不可能有联系的人能通过这种新型计算机而获取联系,想想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2)软件开发的不同范式作为之前 Web2 的软件工程师,对 Web3 和 Web2 之间不同范式的感觉更加重要。不同之处在于:
密钥和Token
不可篡改
开源和透明
团队匿名性& DAO
新架构、计算机语言和工具链
可组合性
拜占庭威胁模型(无需信任背书的)
矿工,验证者,基础设施提供商,开发人员,
团队,用户
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威胁
……
许多人可能了解 Web2 和 Web3 之间的不同架构,但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视角。例如信任模型:谁是 Web2 中的潜在攻击者?他们是外人还是里面的人?判断总是可以在 Web2 中轻松确认。但是在 Web3 中,任何人都可以做出恶意行为,矿工(验证者)可以做出,协议背后的团队可以做出,甚至开发人员或用户都可以做出。如果出现了一些涉及上述位置的黑客案件,基于上述情况有哪些考虑,应该做什么工作?比如今年发生的黑客事件,您可以轻松找到相应的案例。3)如何推进自己的技术堆栈想要获取链上数据有时效率很低,再加上同时学习、编写和与智能合约交互就更麻烦。如果熟悉表结构,我们可以在 Web2 中通过 SQL 快速获取数据。并可以通过IDE查询正在运行的系统的状态数据。(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的缩写。使用IDE的好处在于,可以把编写代码、组织项目、编译、运行、调试等放到一个环境中运行,能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获取链上数据或客户数据始终是操作方面的,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来熟悉块数据结构。因此,随着 Web2 的发展,如何快速获取链上数据的问题非常重要,这样开发人员就可以以良好的速度与智能合约进行交互。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来看:对链上数据结构的透彻理解链上数据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区块头、区块主体、区块中的交易、日志、接收和 Merkle 数据。如何获取区块链数据获取链上数据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通过客户端
通过etherscan.com 资源管理器
通过Dune的 SQL
通过标准使用的开发工具,如安全帽,锻造(铸造)等
4)关于软件开发实践以及如何向前一步的指南很多想进入Web3的人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如何成为Web3开发者?社区里有很多指南,这里分享几个方向:
学习区块链基础知识和以太坊
智能合约和编程语言
学习测试框架
学习基础财务知识
了解DeFi和DeFi攻击媒介
了解常用的Token标准
了解常见的智能合约错误、工具和实践方法
阅读审计报告和事后分析博客
持续学习和研究
人们可能需要注意的是基本的金融知识。Defi提供交易平台,抵押品,借代和衍生品交易等功能,类似于传统金融产品。但不仅有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闪电代,只存在于 defi 中。毫无疑问,随着市场的发展,DeFi的财务机制将变得越来越复杂。上述,Web3 和 Web2 的发展是不同的理念和系统结构:
基本设计和理念不同
软件开发工具不同
从安全角度来看,还有更多注意事项
很多产品天生就会跨区域、跨界发展
社区的促进力量
商业逻辑的创新,更多新的想法和想法
5) 深入了解EVM机制基于以下几点原因考虑,我比较关注 EVM:
有许多顶级协议的招聘信息,包括应该对 EVM 有充分了解的要求
根据我自己的学习经验,optimism上的gas费用和安全性与EVM有着深刻的关系
从技术角度来看,EVM是以太坊的核心
如果我对 EVM 有深刻的理解,我可以快速掌握更多的 EVM 链,我也可以抓住其他没有 EVM 的链,因为它们的设计可能借鉴了以太坊。这就是为什么我想更多去了解EVM的原因。
02、Web3中金融产品的市场状况和演变历程
1)基于不同架构的不同产品无论技术如何,产品的最终形式都应该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可能是客户、机构、第三方研究机构等等。因此,除了对基本技术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对基于该技术的产品也有基本的了解是一个加分项。许多服务或产品正在浮现,其中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服务以及涉及DeFi、NFT、socialFi的产品,尽管我们可以肯定其中许多产品只是历史的炮灰。现在占主导地位的IT服务大多建立在云服务上,所以我们可以比较区块链和云服务。来源: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金融和基于智能合约的金融市场来源:科技训练营如上所示,区块链和云服务是不同的系统架构,比如维护服务的各种人,前者的背景更加多样化。也许不同的链有不同的情况,但社区对区块链有很大的影响。当然,区块链背后也有一些公司和投资机构。基于区块链和云服务的服务和服务形式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关系,比如一些运行在云服务中的区块链节点,可以从谷歌服务中获取区块链数据。2) Web2 和 Web3 中的金融产品众所周知,金融市场在经济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非常复杂。过去的经济危机仍然让人印象深刻。2020年的DeFi Summer教会了人们许多新概念。我并不是说 Web3 仅指财务,但在我的理解中,DeFi是 Web3 的基础,许多其他方面,包括 NFT 和 SocialFi,也建立在它之上。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将 Web3 作为我们当前的经济体系,那么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关键作用不容小觑。因此,我们可以在 Web3 和整个生态系统中想到 DeFi 的更多含义。这种类比可能只在某些方面有效,但做一些比较会激发我们更有意义的想法。传统的金融交易市场,如证券交易平台,大多采用场内交易、订单簿格式。相反,Web3 主要使用 AMM 格式交换,Uniswap 是其中的代表。一个强调的不同点是,在前者中,买方和卖方通过订单簿实现交易,有时第三方做市商应该提供流动性。后者基于智能合约,如果智能合约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任何用户都可以与之交互并进行交易。这种不同的基础架构导致了各种功能,这些功能和基于新功能的可能性可以在一些研究报告或官方网站上轻松找到。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金融市场和Web3金融是孤立的,比如dydx引用订单簿格式,从传统金融市场带来了一些机制,使得发现并预测问题变得更加容易,许多 Web3 金融产品,会融入传统金融市场的一些概念或想法。另一个不同的观点是关于监管政策。如投资准入要求涉及个人净资产、可用资产、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都是根据不同的投资标的来的。但这在 Web3 中是一个相对空白的区域。Web3中最著名的数据服务提供商messari,他们不仅提供研究报告,还提供一些基本数据或数据分析,Nansen以跟踪聪明钱而闻名;Dune,任何人都可以编写或使用 SQL 可以编写的其他人的仪表板。同时,在传统金融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金融数据提供商,如美国的彭博公司和中国风能。因此,Web3 数据服务提供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下面涉及传统金融和 defi 之间的比较,可以在 Berkey 的在线 defi 课程中找到。3) Web2 和 Web3 之间的哪些点应该给予更多关注我们可以在Web3中找到金融产品,例如交易平台-Uniswap,信用服务提供商-compound,aave和衍生品交易-synthetix;所有金融产品类型都可以在传统金融中找到。但 defi 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不过相信随着其复杂性,用户的便利性将有很大的潜力等待释放出来。还有一点就是基于defi的独特特性或能力,比如闪电代,政府监管政策怎么样,各国根据不同的投资标的有哪些小要求,如何考虑Web3或DeFi中的法规?一些传统金融机构是否会应用DeFi来提高其服务或产品的竞争力?在我看来,以上所有内容都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
03、不同地理区域、不同语言、不同社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可能性
1)对社区的影响越来越大社区可以参考与以太坊基金会有一定关系的开发人员。我们也称这些开发人员为构建者,他们设计架构并主要运行服务。除了这些参与者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人,例如设计师专注于他们的特定业务逻辑。关于社区形式和演变的争论总是非常激烈。Web3 不仅有很多社区,许多其他行业也有自己的社区。令人着迷的是建立在区块链架构中的 Web3 中的社区。例如,投资模式的变化,以前资本从投资公司获得,现在有另一种选择:来自社区的资金;产品与社区早期用户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新的可编程协作方式,跨地界,跨语言。以上所有提到的内容都正在出现。随着2000年以来互联网投资热潮,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大多从天使投资或投资公司获得资金。未来的获胜者在这些社区中是否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呢?有点期待。2)在我的理解中,中美在 Web3 方面有什么区别自从发现大多数顶级协议都是在以太坊中构建以来,我一直在关注以太坊的发展。随着观察更多的协议和潜在的协议,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大多数潜在的协议都在英语世界,主要是在美国。更重要的是,当我阅读 messari 年度研究报告、听许多Bankless的剧集、找到一些技术文章和其他精彩内容时,这让我感觉像进入了一个新世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我觉得我是兔子洞里的兔子,出洞后看到了广袤的世界。享受好内容带给我更多想象力。当看到社区中人们纯粹又有激情时,也被大大感染到。所有这些都非常有趣。但不可否认的是,理解和把握技术机制和更多细节需要努力。另一方面,观察华人世界,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英文文章或报告一旦发表,翻译中文文章要么在下班后发表,要么第二天发表。关于Web3的原创中文、高价值文章数量少于英文世界的数量。以上所有内容都解释了吸收大量英语内容的巨大价值。另一点是 Web3 中的跨地界特征和主要趋势在英语世界中发展起来最多,因此如果一个人的英语能力无法达到要求的水平,成为核心建设者将具有很大挑战性。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如果一个话题在英语世界变得非常热门,那么大约三个月后它就会在华人世界变得很热。三个月的流动日期是我的感觉,不是精确的数据。我们以 2020 年 DeFi Summer为例,DeFi 投机,在 2021 年初才开始在中国投资火爆。当 NFT 话题在 2021 年初几个月变得热门时,我们可以看到 2021 年年中关于中国 NFT 的大量媒体报道;不同的是,在这类话题在中国成为热门话题之后,有很多严格的政策。更多的点包括辩论氛围、辩论话题范围、辩论时的差异,就不过多赘述。但感觉英语社区在某种程度上对华人社区有显著影响,这些社区中的所有辩论,哪个具有高可靠性?哪个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甚至可以接受指导建议?这很有趣,值得我们去比较一下差异。即使在 Web3 之外,英语和中文世界之间的信息差异也将提供一些偶然性价值。对于个人来说,通过比较信息来源和多语言下的辩论,在加入讨论也会有更多的灵感和价值。3)差异下有哪些可能性由于这些差异,如:
DeFi的基本财务特征
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可编程协同可能性
研究和交流将在跨语言和跨地界下带来的机会
基于以上因素,很多事情正在浮现,如:
中国西北部的一名小学生对 Web3 的主题非常感兴趣
一名学生在阿根廷的大学宿舍里编码
香港、伦敦或硅谷的一些人正计划建立一个项目
连续创业者正在寻找下一个业务
……
总之,很多东西不容易看到,是在规划和建设中的。随着这些技术向世界蔓延,对某些人来说,这些是像玩过山车一样的泡沫投资,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些是混乱的梯子。
04、小结
本文涵盖了技术、产品形式、社区和一些比较的主题。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和理解,主题的范围可以扩展得更长,比如 zk(零知识)在 Web3 中的能力。文章主题为个人观点,不涉及更多主题。但是这些文章中的主题具有很长的时间价值,值得关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主题下的更多价值将出现。尽管文章中的主题只是一个介绍,但相关主题背后还有更多的内容和细节,而且变化非常快。您可以在官方网站,研究报告或一些投资机构提供的投资者教育中找到更多参考资料。希望以上所有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Web3 作为近几年来在互联网圈火起来的新概念,已经吸引了大批人员涌入,有些人选择创业投资,有些人选择服务于相关项目,开启自由办公的新模式。不过当我们看见 Web3 所散发的“魅力”时,也不能忽略为 Web3 工作时可能存在的风险。
5月份离职后,4个月时间里张磊已经去过西藏、昆明、大理、上海、武汉、成都6个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会短租一个房子生活一段时间。最近,他驻扎在广东佛山,一个月租金1500元。
他是一名Web3创业者,职业的特殊性,让他可以远程办公,四处游玩,做一个“数字游民”,这在Web3领域很常见。
Web3是近年火起来的新概念,较为公认的定义是,这是构建在区块链基础上的,去中心化的一种新互联网应用形态。在这个概念里,主导权不在互联网巨头手中,而在用户手中,每个用户都能掌握自己的数字资产。这一概念的流行,吸引着众多创业者涌入,行业里甚至流传着“所有Web2的APP,都值得在Web3中重做一遍”的说法,也由此诞生了很多新岗位。
和传统行业不同,Web3更多采取分布式办公,很多工作只需要在线上做协同,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办公地点,能在家办公。互联网行业天花板渐显,Web3的火爆带来相近的就业岗位,包括运营、产品、技术等,一群从业者正往Web3领域迁徙,而不错的薪资待遇,能兼顾生活的远程办公形式,是吸引他们入局的重要原因。
这其中,有的是Web3创业者,梦想着项目成功,实现财务自由;有的为国外Web3项目服务,在北京赚美元,收入不菲;还有的还在学习观望中,希望加入一个有发展的Web3项目,工作生活两不误。
不用996,不用挤地铁,还能拿到高薪资,这的确吸引人,但背后,又隐藏着一个心照不宣的风险。
有投资人提到,Web3项目有两个板块必不可少,一个是区块链技术,一个是Crypto,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而在2021年9月,国内已经发布新规,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尽管Web3并不直接和虚拟货币挂钩,但一些项目确实存在不可避免的法律风险。
在一个对接Web3工作机会的社群里,有人发问,“我们给没有境内客户的境外虚拟币交易平台打工,有法律风险吗?”20分钟后有人回答她,“多少有一点”,接着群里又开始沉默。
为Web3远程工作,既惬意又危险。
一、有人边旅游边工作,有人在北京赚美金
在离职从事Web3项目前,张磊是一家中厂的产品经理。涉足Web3,他计划做一个基于区块链的音乐视频社交网络产品。目前团队一共有20人,岗位配置与互联网产品需要的人员配置类似,包含技术、产品、运营岗,他只和其中四分之一的人见过面,因为是之前的同事或朋友,剩下的四分之三在网上招募,分布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只在网上沟通过。
他的日常是,早上起来做个早餐,工作一会儿,到中午做午饭,下午3点再办公一会儿,工作时间零散又自由。遇到某些同事送小孩上学或者去开家长会、去医院看病,当天的重要会议或者迭代需求,就会改到第二天。“项目全靠大家主动跟进,考验各自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他表示。
这样的状态,他们不用做没有实际产出的工作,也不用动不动开会。以前在公司时,一个功能需求从立项到上线,要一个月时间,而现在他们想到产品灵感,很快就能做出来测试和上线。
更重要的是,这为他们压缩了很多资金成本。所有成员都是不记名股东,大家都只拿基本薪资,他还鼓励成员在空闲时间接其他业务,“目前的项目进展速度是线下全职时的三分之一,但成本是线下的十分之一”。
“我现在才觉得自己真正在感受生活了”,张磊感叹。以前上班时,每天早上8点就到公司,经常晚上10点后才回家,而最近两三个月,他平均每天工作三小时左右,边工作边旅游了半年,在佛山住的这半个月,“我已经连续十天给自己煲汤了,用隔水蒸汤。”
张磊这样的生活,在Web3领域从业者里很常见。
区块链工程师刘虹也是Web3领域的创业者。留学美国后,他留在硅谷工作,后来成为一家Web3创业公司的核心成员,疫情后公司开启远程办公模式,他便回到了北京生活。
现在,用他的话来说,工作状态“非常自由,只要把会参加了就行”。由于团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日常工作沟通需要用英文,同时由于存在时差,导致他们开会时间在半夜,集中在“晚上12点-凌晨3点”。这样的生活节奏和普通人不同,得熬夜,但好处是,白天时间很自由,在北京就能赚取不菲的美金收入。
从业者钱程是去年看元宇宙项目时接触到Web3领域,了解多了他发现,“Web3大部分项目都是以分布式形式办公,成员分布在全球,包含硅谷、伦敦、纽约等城市”。他身边有朋友入职国内某Web3项目,2月入职,直到6月才在线下见到其他同事。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在钱程看来,Web3强调去中心化,全球Web3头部公司都是分布式办公,这个文化导致整个生态对分布式办公觉得理所当然,“这是在文化和基因里就有的传统。”
一位为Web3项目服务的猎头对深燃表示,在他的招聘项目里,远程办公和onsite(在现场)岗位的比例是4:1。
冲着远程办公而选择Web3的人也不少。
赵章之前是一名程序员,专做后端开发,现在正在自学Web3工作需要的智能合约(一种确定性程序,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和DeFi(去中心化的金融)相关知识,计划学习半年时间。
他提到,之所以选择投身Web3,就是冲着远程办公去的。他一直在北京工作,想在找到Web3的工作后直接回老家,不用像现在这样在大城市漂着,没有归属感。
二、岗位多,但匹配的少
不仅是办公方式不同,找一份Web3领域的工作过程,也和其他行业略有不同。
打开主流招聘软件,搜索Web3,会出现一些相关工作岗位,如前端开发,测试工程师、智能合约开发工程师等,但不算多。更多工作机会需要在相关的社群、垂直网站上获得。
赵章介绍,很多人找Web3工作,是在一些远程工作社区上。深燃浏览了一家这类网站,发现其中大部分岗位与Web3项目有关,模式是招聘者发布招聘需求,有意向的求职者在下方留言,靠充值获得彼此的联系方式。
从岗位上来看,不止有技术类的工作,和互联网行业相似,Web3也需要产品、运营、设计、策划等。这其中,技术类岗位薪酬最高,月薪大致在20K-60K之间,运营相对偏低,在5K-20K之间。
有的岗位则具备更明显的Web3特征。钱程举例,一个Web2游戏项目,团队需要做动画的、做编程的等等,而在Web3游戏项目里,除了原有的Web2人才外,还需要再增加能写底层智能合约的人才,受政策影响,项目一般发往海外,所以还需要针对海外用户做推广和增长的人才。
除了垂直网站和猎头,Web3社群在招聘里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创业者,会经营自己的社群,定期整理和发布招聘信息。不像传统公司招聘要走复杂的面试流程,在这里,求职过程也简单粗暴得多。一位寻找Web3运营岗位的求职者提到,她在社群看到有NFT项目招运营,加上对方微信后,对方立即给她打来语音电话,5分钟内就确定了没有经验的她不适合这个岗位。
想进入这一领域,门槛并不低。
除了需要具备Web3领域的知识技能,这些相关岗位还对英文能力有要求。这是因为有的项目主体在国外,成员来自世界各地,需要无障碍沟通,有的项目成员虽都是中国人,但项目主要瞄准海外市场,也需要英语能力。
今年毕业的00后小柯在为一家位于新加坡的Web3项目做新媒体运营,他被选中的原因,就和他在外国语学校学习,会玩推特,没有语言障碍有关。一位希望转型到Web3的程序员也告诉深燃,英语口语差,让他求职感到压力。
同时,想在这一领域长期发展,还得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状态。
这个行业技术迭代太快了,刘虹表示,“现在相对于Web2来说,Web3非常不成熟,很多地方还没有相对公认的标准,人人都想争当标准,迭代非常快,可能一两个月就彻底大变样,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不断学习”。
Web3项目产品经理张亮也提到这一点,“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说,比如以太坊的技术规则就新增、迭代的非常快,就要求产品应用反应速度也快,有合适的协议出来了马上就要适配,比竞品更快一步应用某个协议,也许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他表示。
也因此,这个行业很缺人。刘虹提到,以技术为例,“如果要把专业理解到位,需要好几种能力,比如数学能力很好,程序员基础要很好,最好是全栈线都能做。”
即便是其他协同的岗位,上岗前也需要补课。他举例,现在用户对Web3项目也不懂,在使用时需要向客服、市场、运营咨询,但这些岗位的从业者也并不真正理解技术,“有用户来问问题,客服就找到我们工程师,得工程师来一一解答,客服做的就是把工程师的回答复制粘贴给用户。这对于工程师来说,是在浪费时间”。
缺人才,让公司愿意开高薪挖人。上述为Web3赛道服务的猎头对深燃提到,和项目方对接时,能感受到对方的招聘需求很急,很多公司对技术、产品、运营、市场都需要。而在薪资上也不吝啬,能力达标的人能拿到互联网大厂P6、P7职级的薪资,拔尖的人才能拿到P8、P9级别的薪资。
但同时,行业的高速运转,以及低成本创业的模式,让它没有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不少求职者提到,一些Web3项目需要求职者有3年相关经验,因为这个限制,很难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形成了一个难以入局的矛盾。
三、看起来很美,陷阱也不少
由于网站上的Web3招聘岗位参差不齐,也需要求职者有甄别判断项目的能力。
对于Web3从业者来说,当下项目鱼龙混杂。
梁爽之前从事IOS开发,现在也是一名Web3创而者。他介绍,目前Web3大致可以被分为协议层、基础元件层、用例层、接入层四层。现在每一层都缺人,“如果要从事某个岗位,提升专业性,每个部分深入学习后都挺有发展潜力,但是现在市面上的项目,不论处于哪一层,大概率都不太靠谱”,梁爽表示。
钱程也感叹,现在Web3项目大部分都不靠谱,大家心知肚明的灰色地带,甚至让目前的Web3世界存在一定的匿名性。他提到一个现象,现在很多人介绍自己时,会说自己做过哪个领域的项目,比如开发钱包、做NFT,但不会介绍自己具体做了哪一个项目,因为大家心知肚明都在割韭菜,但是怕被人发现自己是在哪一个项目上“割的韭菜”,遇到“仇人”。
选一个Web3项目,就像是在做一个风险投资。
这首先体现在薪酬发放模式上。钱程介绍,薪酬发放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领取法币,如人民币,也就是和普通工作相似。只是由于Web3领域的项目,除了卖NFT、做Defi,很多还没有变现的途径,发放的薪酬主要来自创业者或投资人的资金。
另一种是获得代币。即不领现金报酬,而是根据对项目的贡献获得代币。钱程介绍,这种模式里人们是在用自己的专业支持项目,他的工作付出,能获得相应的代币,代币就像是工资,“这个代币在交易所上有一定价值,项目发展得越好,代币价值越高”。这种模式下,从业者和项目间,不是雇佣关系,而是“我用我的劳动在投资项目”。
不过后一种模式,必然涉及到虚拟货币,相应的虚拟货币是否能保持增值,充满不确定性,付出的劳动到最后极有可能是一场泡影,一位从业者就吐槽,圈里“有的项目发的工资就是自己的token(指代币),每次发薪日,价格都会跌很多”,而且现在这种去中心化、缺乏约束的组织也很松散,需要成员自律,很多人会广撒网,或是身兼多个项目,或是中途从项目里离开。同时,这与国内政策相违背,这就要说到另一大风险,即法律风险。
2021年9月,十大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尽管Web3项目不等于虚拟货币,但它距离虚拟货币太近。行业里常见的现象是,一些项目起初定好的发展路径与虚拟货币无关,但创始团队做出不错的项目,吸引更多人入局后,就开始发币,再找到合适时机跑路。从事Web3项目,如果不能抵抗住诱惑,很容易置身于灰色地带,从业者很难排除项目做虚拟货币的可能。
申伦网络法律师夏海龙告诉深燃,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中有明确的规定,对于相关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的境内工作人员,以及明知或应知其从事虚拟货币相关业务,仍为其提供营销宣传、支付结算、技术支持等服务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也就是说,在国内为境外涉及虚拟货币的项目服务,或是将所做项目发往海外,都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谈及这个问题,张磊表示,他们的项目会规避发币环节。而赵章的回答是,“那就出国”。
还有一个需要提醒的问题是,Web3到底会以怎样的形态存在,未来发展如何,还充满未知。一位行业人士就提到,当下的Web3定义和项目,始终无法解答的问题是,它所具备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可溯源功能,到底能为当下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Web3目前只是在探索阶段,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家都认可的主链出现的情况下,现阶段很多项目都没有太大意义,都是泡沫”,上述行业人士提醒。
和深燃交流的Web3求职者里,一些人已经组建家庭,有了孩子,希望通过远程办公,平衡家庭和生活;一些人年轻且充满野心,瞄准新机会,希望实现跨越阶级的梦想。但在这个混沌,充满诱惑和陷阱的新领域,加入Web3远程办公,依旧既自由又危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夏海龙外,其余均为化名。
作者:李秋涵,编辑:魏佳
来源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聚焦创新经济,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燃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捡到钱包给警察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