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多少5元以下5块钱一瓶的饮料有哪些?

2023年06月03日 11:27--阅读 ·
--喜欢 ·
--评论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的时候,每次高温热浪来袭大家都想着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一杯清凉解暑的冷饮将会是多么惬意?无论是可乐还是雪碧,无论是冰红茶还是气泡水,这都已经成为了大家夏日的标配,然而就在最近大家却发现5元钱以下的饮料几乎找不到了,为啥便宜的饮料会变成越来越喝不起的样子?一、5元以下的饮料没了?据中新经纬的报道,可口可乐涨价的消息受到业内关注,有网友直呼“肥宅快乐水不快乐了”。事实上,不止可口可乐,受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饮品企业对旗下产品进行提价。中新经纬近期走访线下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渠道发现,除矿泉水外,低于3元的饮料已寥寥无几,5元以上的产品正在占据饮品区更多位置。中新经纬走访北京多家商超、便利店、社区超市发现,可口可乐价格涨幅不一,500ml瓶装可口可乐,物美超市、永辉超市的售价由3.5元涨至3.6元,某社区超市则卖到了3.8元,但也有部分超市、便利店仍维持3.5元的零售价。据公开报道,自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40多年来,可口可乐的产品售价未出现明显上涨。国盛证券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1990年—2019年,可口可乐的产品单价的复合增速为0.42%。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最近一次大面积涨价是在2021年11月,根据当时流出的调价信息,自2021年11月1日起,500毫升可口可乐在中国区的建议零售价由3元涨至3.5元,上涨0.5元。二、为啥饮料会越来越喝不起了?近段时间,不少消费者发现,原本售价5元以下的饮料,现在似乎越来越难觅踪影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饮料越来越贵呢?首先,原材料价格上涨是饮料企业涨价的核心驱动力量。饮料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糖、阿拉伯胶、食用色素等,这些原材料的价格近年来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直接推高了饮料的生产成本。尤其是糖价,更是不断创下新高,直接导致了饮料厂商的成本攀升。2023年5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食糖价格指数4月平均为149.4点,环比上涨22.4点(17.6%),连续三个月上行,创2011年10月以来的新高。而苏丹问题的不断冲突尖锐化,让饮料的价格上涨显得更加明显,据路透社援引的一位美国阿拉伯胶经营者所述,“首选阿拉伯胶成分仅存在于苏丹、南苏丹和乍得地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驱动了整个饮料产业的涨价。其次,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学法则也在起作用。原材料价格仅仅是饮料涨价的一小部分,低价饮料的利润相对较低,无法吸引商家售卖。相反,高价产品由于利润更高,商家更愿意销售。这种现象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学法则。如果市场上只有低价产品,那么所有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利润。但是这样做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最终消费者会失去信任,市场也会萎缩。因此,只有一些企业敢于推出高价产品才能获得更好的利润和市场地位。第三,商家更加喜欢把宝贵的货架给予高价饮料。低价饮料难以覆盖商户的房租、人力、水电等成本。在现代社会,商家面临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租、人力成本等都在不断上涨。低价饮料的利润空间较小,很难为商家带来足够的收益。因此,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压力,更加倾向于销售高价产品。更何况,越是大城市的这些店铺本身的货架就代表着流量,不像电商平台的流量成本几乎为0 ,对于商家来说,自己的货架每个位置都是有成本的,低价饮料的利润水平不足以覆盖高价货架的成本,自然而然商家就会用脚投票,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销售高价饮料的原因。从长期来看,饮料涨价已经是大势所趋。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饮料价格很可能会继续攀升。因此,面对着全面涨价买饮料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像香港一样十几元一瓶饮料的可能性也有可能出现。}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2日讯(实习生 唐清清 全媒体记者 朱蓉)近日,“5元以下饮料为什么越来越少”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6月12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连锁便利店、饮品店、各大超市后发现,5元以上的饮品确实正在占据货架更多位置。芙蓉中路一家罗森便利店内,几十款5元以上的饮品被摆放在了饮品区的“C位”。其中,5元至9元的饮品占据了货架的大部分位置,多为果汁和酸奶。在该门店内,一品牌撞椰汁售价已达13.9元。“各品牌新出的饮品价格基本都超过了5元,所以店内5元以上的饮品要更多一些。”店员介绍,门店内5元以上饮品卖得不错,有些网红饮料时常需要补货。不远的一家汇米巴便利店内,货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放了各式各样的饮品。放眼望去,除了冰糖雪梨、雪碧、冰红茶等“老牌”常规饮品外,大部分饮料的标价也在5元以上。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了开福寺路上的乐之美生鲜超市内。据记者统计,该超市的冷藏冰柜中,50%以上的饮品价格超过五元,光明LOOK咕噜酸奶、优益C等产品的价格突破了8元。“感觉饮料价格明显上涨,基本都是5元起步了。”长沙市民吴女士说,本来想囤点儿饮料放在冰箱慢慢喝,但购买时发现价格越来越贵,不得不减少预算。为什么市面上饮料的价格好像越来越高了?珊珊便利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购买价格相对高的无糖茶饮,因此店铺在进货时也会考虑市场需求,多进购一些近年来流行的“0卡”、“0糖”饮料供消费者选择。“同普通饮品相比,这些饮料的制作要求更高,价格也更贵一些。”她解释道,没有糖分又要保证好喝的口感,对于饮品制作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会更高。从事饮品生意多年的刘先生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是饮料变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他看来,越来越多5元以上饮品的出现也与包装成本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消费者购买饮品时,容易被精致的包装吸引。各品牌为了吸引消费者,在包装上所耗费的成本也开始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
2023-06-11 07:11
来源:
把昨日还给我
雪糕刺客还没完,饮料刺客又上线了?
当可乐从3元涨到3.5元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说话。
等它的价格逼近4元,才有人惊呼,肥宅快乐水也要不快乐了么?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定睛一看,便利店里5块钱以下的饮料已经越来越少了。
是可乐先动的手?
最早是成都地区媒体报道称,当地可口可乐相关产品涨价,某便利店内500毫升瓶装可乐单价为3.8元。还有四川的采购商表示,可口可乐工厂不久前提价,24瓶装300毫升可口可乐的拿货价上涨4元。
之后有北京媒体跟进报道,还有小红书用户晒图称,北京物美超市的500毫升瓶装可口可乐也涨到了3.6元。
对此,深耕川渝市场二十余年的某饮料头部品牌资深销售主管王茹表示,在她管辖的大区内,并未听说可口可乐在涨价。
全国部分地区有媒体报道称暂未发现涨价的情况,有意思报告也走访了北京西城区和朝阳区的部分超市、便利店,发现超市500毫升瓶装可口可乐单价在3.4-3.6元之间,便利店则卖到了4-4.2元。
北京某超市内,500毫升瓶装可乐单价为3.5元。有意思报告/摄
但不止一位店员表示,最近尚未接到相关涨价通知。
作为一款“群众基础”极好的饮料,一点风吹草动就能闹得满城风雨,而可口可乐方面一直未对此传言做出回应。不过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终端渠道尚不存在涨价情况,甚至还有一种可能是,这只是上一轮涨价的余波。
2021年年底,饮料行业曾经迎来一次普遍的涨价潮,可口可乐也在其列。但饮料行业的涨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
王茹表示,直到去年,可口可乐在很多零售终端才逐步涨到3.5元,甚至在成都某些店铺密度高、竞争较为激烈的地方,很多店铺出于销售考虑,依然没有卖到这个价。其实不止是可口可乐,今年以来,饮料行业可说是“涨”声四起。年初,继去年在日本市场提价后,乳酸菌饮料养乐多原味和低糖两款产品在国内也开始变贵;农夫山泉19升大桶饮用水在杭州地区先行提价,单价从20元涨到了22元;4月,电解质饮料宝矿力水特也陆续调价,其中500毫升装产品更是时隔23年后首次涨价,幅度约0.5元/瓶。所以当可口可乐也要涨价的消息出来后,“5元以下饮料为什么越来越少”的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感叹:怎么刚送走“雪糕刺客”,“饮料刺客”又出现了?想赚钱就得先涨价?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饮料的普遍涨价呢?这与饮料行业“成本定价”模式有关。易观品牌零售行业中心研究总监李应涛表示,一般来说,除了少数为提升品牌形象或是在行业地位异常强势的情况下为提升利润空间做出的主动涨价外,饮料涨价多是由于经营成本增加导致的被动涨价。具体来说,饮料的成本主要有糖、奶、包装等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以及人工等运营成本。参考近几年的宏观环境,前两种成本的增加更显突出。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关于涨价的解释,都逃不开一个原材料成本上涨的理由,尤以软饮料成本中最主要的糖和塑料瓶原材料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本的增加为多。可口可乐这样以价格低且稳定为竞争力之一的国际大企业,去年的毛利率下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正是由于全球性经济环境以及原料成本上涨等原因。国内饮料巨头亦无处可躲。康师傅公布的2022年年度业绩演示材料显示,与饮料有关的聚酯粒(PET)和白砂糖价格比2021年下半年都有所增长,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其2022年年报显示,占康师傅总营收六成左右的饮品业务总收入约483.36亿元,同比增长7.89%。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产品组合变化,饮品业务的毛利率同比下降1.88%,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了1/4,为13.78亿元。康师傅的老对手统一也是一样,利润受大宗原物料价格上涨及运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32.6%降至29%。即使是去年营收突破300亿元、净利润增速让不少饮料同行艳羡不已的农夫山泉,也在2022年年报里指出,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导致下游产品PET等原料价格明显上涨,成本压力骤增。一句话总结就是,原材料成本上升,毛利率降低,企业赚钱空间变小,饮料自然要涨价。都是给渠道打工问题来了,瓶子和水能花多少钱,拿这个当涨价理由,网友不服!这就不得不说一说饮料看不见的成本。中国饮料市场四十年风云变幻,可业内最朴素的逻辑依旧是:渠道为王。道理也很简单,虽然饮料的生产制造成本不高,但不把利润大头留给经销商,别人为什么要卖你的产品?对于传统软饮料这种即时性消费品,便利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了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典型如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在2022年底经销商大会上直接反思说,对元气森林而言,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思维是毒药,“长期来说,依托经销商发展我们的销售网络才是正道。”根据华创证券在《中国软饮料行业深度报告》中的总结,相比乳品、酒类等,饮料给予渠道和终端的利润更高,通常能占售价的近一半。华创证券,《中国软饮料行业深度报告》,2021年5月23日王茹证实了这一判断,据她的经验,厂家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通常都在三到五成。所以别看饮料厂卖得欢,其实都是给渠道打工!话说回来,饮料行业是充分竞争行业,在渠道选择上是有讲究的。有意思报告在走访中发现,便利店是饮料涨价的“重灾区”。如永辉超市北京某门店销售的农夫山泉新品“大柠檬”单价5元,某本地便利店则标到了6.2元(但给出了新品优惠措施),目之所及的农夫山泉其他饮品标价也都在5元以上。北京某便利店其中一个冰柜内,饮料标价几乎均在5元/瓶以上。有意思报告/摄总的来说,商超等渠道销售的饮料仍以5元以下的大众品牌产品为主,即使是新品也多控制在5元左右,反观便利店渠道,高价饮料所占的冰柜位置则明显更多。但便利店始终是少数中的少数。毕马威与中国经营连锁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便利店门店规模仅为30万家。而全国饮料渠道终端足足有大几百万个,超过七成仍是传统的个体夫妻店模式,再算上薄利多销的大型商超,这些渠道上,饮料产品的整体价格带仍以3-5元为主。所以说到底,5元以下的饮料种类绝对值不一定真的在减少,更大的前提是饮料的种类越来越多,能够被看见的高价饮料变多了。不过从长期来看,饮料变贵不可避免。可口可乐公司在今年2月发布全年业绩指引时宣布,今年将进一步提价,但涨价幅度还将放缓。不说了,我先囤点儿饮料去。作者:梁婷婷来源:中国新闻周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块钱一瓶的饮料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