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棣 什么牌子的益生菌最好可以做软糖类的产品吗?

新营养2017.03.25
刚刚过去的美国西部天然产品展,Nutraingredients列出了补充剂市场五大热门趋势,简述如下:
益生菌已成为健康产品宠儿
补充剂生产商无法停止对有益菌的喜爱,展区到处都是含益生菌的新产品,在食品和功能性饮料区也非常引人注目。
例如Kefir巨头Lifeway扩展了其补充剂产品的目录,推出女性健康、旅行者防护+免疫平衡肠道健康产品;SmartyPants展示了其新款成人益生菌软糖,即Wellmune配方中加入枯草杆菌DE111和凝结芽孢杆菌IS2;LoveBug益生菌推出其第一款特别为孕妇和哺乳期妈妈设计的益生菌混合物,产品品牌名为Labor of Love,还含有250毫克的叶酸。
胶原蛋白产品将逆袭回归
‘美丽是由内而外的’这句话本质上带来了很多假曙光,但是2017年会成为有所突破的一年吗?含有胶原蛋白的、改善发质、皮肤和指甲的补充剂在展区也比以前更加显眼了。
BioSil、Neocell、YouTheory和Reserveage等品牌都在以胶原蛋白迸发皮肤健康为由兜售产品。这个类别产品面临的挑战是‘消费者看得到才会相信’:Atrium Innovations科学与法规事务副总裁Barry
Ritz解释道:“对于其他那些补充剂产品,我们是秉承着达到终身健康为目标而推向市场的。但是,一个美容工具必须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达到可以看得见的效果。”
蛋白质依然是运动营养的排头兵
从植物蛋白质到骨汤,蛋白质像益生菌一样无处不在了。显然,大型运动品牌为大家提供了很多蛋白质产品,从乳清蛋白到BCAAs。
骨汤在今年的展会上非常亮眼,LonoLife已经享受到了市场增长带来的利益,又推出了可回收K-Cup骨汤产品。
软糖力压药丸
软糖已经在价值390亿美金的膳食补充剂市场中占有约10%了,但是这个数值还在上升,因为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了软糖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解决人们对药丸的疲劳感。
Nordic Naturals推出新款辅酶Q10软糖和维生素D3+K2软糖;SmartyPants Vitamins推出Men’s Complete(复合维生素+omega-3s+辅酶Q10)和Women’s Complete(复合维生素+omega-3s+维生素K2)。
睡眠和放松成为健康产品的新机会
这个类别在去年已经很火爆,2017年持续上扬。SPINS数据显示,褪黑素补充剂在专卖店和传统零售商渠道的总销售量在2015年到2016年上涨10.6%,达到2.259亿美金。
然而,睡眠类别产品并不局限于褪黑素,其他原料例如镁也在上涨,镁销售额预期到2020年将超过钙。
放松和镇定补充剂的品牌补充剂展位也相当多,一些原料例如GABA、L-茶氨酸、罗勒、马齿苋等等都出现在了产品标签上。
}

  腹胀腹泻,来点益生菌;免疫力低,来点益生菌;过敏体质,来点益生菌……在各大平台上,益生菌似乎成了包治百病的万金油。从固体饮料到压片糖果,从口腔喷雾到修护面膜,五花八门的益生菌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益生菌市场乱象丛生,消费者在认知上仍然存在诸多盲区。
  现象
  万物皆可益生菌 鼓吹功效忽悠人
  “这款酸奶添加了益生菌,可以促消化,对肠胃特别好。”超市里,促销员推荐着一款益生菌风味发酵乳。相比起普通酸奶来说,这款酸奶身价不菲,135克装的一小盒卖到10.3元。放眼整个货架,类似这样主打“益生菌”概念的风味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足有十余种。
  在电商平台上,益生菌产品更是种类繁多。除了饼干、软糖等各类含益生菌的休闲零食以外,还包括益生菌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膳食补充剂。从宣称功效来看,不少商家鼓吹益生菌产品既对便秘、腹泻、胀气、腹痛有帮助,还能提高免疫力、缓解过敏症状、改善细菌感染,可谓包治百病的万金油。
  记者发现,这些益生菌产品大多并未获得“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本质上仍属一般食品范畴。根据《广告法》规定,即使是保健食品,广告也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能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能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
  去年9月,养乐多曾因宣传益生菌在新冠病毒防治中有重要作用等被罚款45万元。此外,处罚书中还显示,该公司宣传“肠道内的有益菌会随人体正常排泄而流失,所以需要每天补充活性益生菌,保持肠内菌群平衡”,会使人误以为不每天服用益生菌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宣传“养乐多100毫升的小小一瓶足足含有100亿个以上的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每天一瓶可满足成年人一天所需的益生菌”,会使人误以为每天喝一瓶养乐多乳酸菌就会满足人体所需益生菌,而忽略对除干酪乳杆菌以外其他品种益生菌的补充。
  前不久,北京警方打掉一个诈骗团伙。该团伙成员以保健品促销员的身份向李大爷宣称他们卖的“益生菌”胶囊可以溶血栓、降血脂。在他们的鼓吹引导下,李大爷先后花六万余元购买了相关产品,服用后病情反而更加严重。据嫌疑人交代,这些胶囊成本只有十几元,且根本不具有治病功效。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站在风口的益生菌甚至进入日化领域,开始从皮肤护理、口腔清洁等产品上做文章。以一款益生菌面膜为例,商家宣称产品可以“安抚熬夜肌、提升保湿力、增强肌肤防御系统”。而另一款益生菌儿童口腔喷雾,则标榜可以预防蛀牙。
  问题
  标示混乱水分大 代工泛滥门槛低
  面对形形色色的益生菌风味发酵乳,程女士一头雾水,“就算看配料表,也很难分清那些菌。”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此前曾对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进行调查。报告显示,仅有16%的消费者能识别几种常见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超过60%的消费者不知道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区别,甚至34%的消费者认为乳酸菌就是益生菌。
  “乳酸菌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微生物分类名称,只要能发酵产生乳酸的菌,都属于乳酸菌。”据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介绍,益生菌和乳酸菌不能简单画等号,只有健康功效经过科学验证过的、特定的乳酸菌菌株才可以称为益生菌。
  今年6月,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牵头制定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则》正式发布。该团体标准要求,食品用益生菌和含益生菌食品均应标示菌种的中文名称和菌株号;应标示在保质期内的益生菌活菌数量,推荐含益生菌食品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数量≥1000万
CFU/g(mL);不含活菌(益生菌)的产品,不应以“食品用益生菌”“食品加工用菌种(益生菌)”“益生菌××”“含有益生菌××”或其他等效名称命名。
  然而,记者仔细查看多款益生菌产品,发现不少标示信息中只有菌种的中文名称,缺少菌株号。至于活菌数量,则有商家将益生菌与乳酸菌混为一谈。个别专门标出益生菌活菌数量,也远远不达标。一款益生菌风味发酵乳的配料表显示,产品中所含的干酪乳杆菌LC2W添加量仅为100万CFU/100g,折合1万
CFU/g,明显低于团体标准推荐的益生菌活菌数量。更有甚者,一款号称“添加益生菌,呵护肠道”的软糖为灭活型,也就意味着产品不含有活菌,不属于真正的益生菌产品。
  事实上,即使是标示活菌看似足量的益生菌产品,依然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在采购网站上,关于益生菌产品代加工的信息比比皆是。“功效可以参考一下淘宝,一般就是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收,改善肠道健康,提升抵抗力,改善过敏、口臭等。”一家食品工厂的业务员告诉记者,“益生菌主要是包装,您可以找一款感兴趣的产品尝一尝,再给我发一份,我们模仿做一个产品。”
  在价格方面,利润空间同样惊人。一家生物医药公司销售人员发来的价格表显示,60克装的益生菌固体饮料每盒最低6.5元,零售价可达78元。“这是现货,代加工的话每盒不到6元。”另一家工厂销售人员发来90克装的益生菌冻干粉样品,称“单品代理每盒20元,贴牌的话每盒13元左右。”而在电商平台,部分同类产品每盒售价上百元。
  提醒
  特定活菌要足量 辅助作用非治疗
  “如果希望益生菌能够在人体内发挥作用,也需要满足很多严格的条件,而且缺一不可。”阮光锋谈到,每一类益生菌发挥的功能是不一样的,需要获得特定菌种。如果本来要解决消化问题,但用的是提高免疫的益生菌,那么用再多也于事无补。“虽然一些研究认为,不同菌株之间可能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但并不是所有菌株组合都具有这种效果。因此,益生菌产品中含有的菌株种类多少与其效果并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是菌种越多,效果就越好。”
  在阮光锋看来,获得足够数量的益生菌也至关重要。“要知道,我们的肠道中有上百万亿的细菌,如果数量太少,益生菌也无法发挥作用。通常来说,一次吃不到超过一亿个活菌,很难有什么健康作用,而且得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服用。”阮光锋提醒,要想让益生菌发挥作用,还必须保证进入肠道的益生菌是活着的。“现实情况是,目前市售的绝大多数益生菌产品很难满足这些条件。因为活的益生菌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外界温度稍有变化,就会导致大量活菌死亡,而死细菌对肠道没有任何作用。即使有益生菌存活,它们也很难通过胃液进入我们的肠道发挥作用,即使通过胃液的考验,最后进入肠道中的量也非常少。”
  据了解,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进行了几千项研究,针对促进消化、改善腹泻、拉稀、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都有许多研究结果发表,但遗憾的是,益生菌产品对人体的健康功效大多都没有足够的证据。
  “益生菌的作用更多的只是一种辅助作用,不能发挥直接的治疗作用,益生菌的研究也是为了配合药物治疗,而不是取代药物。”阮光锋谈到,此前,美国微生物学会曾经发布了一份有关益生菌的报告。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益生菌在人体中的使用对于疾病处理而言都是预防和支持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如果肚子疼、便秘,靠喝益生菌饮料还是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记者 宗媛媛)
[ 责编:李然 ]阅读剩余全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牌子的益生菌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