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溪塘下去附一坐几路莲塘到象湖一附院的公交车车?

   为表扬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抗击疫情中担当作为、持续奋斗,经瓯海区委区政府同意,区委组织部、瓯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瓯海区民政局根据有关规定,分别对5类对象进行激励,其中表扬先进集体10个、嘉奖16名、职级晋升4名、岗位等级晋升5名、选聘专职社区工作者6名。 

表扬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事迹突出的先进集体事迹

  瓯海区第三人民医院党委

  主动承接传染病诊疗区级定点医院任务,全体职工放弃春节休假,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24小时保证随叫随到。16名党员主动提出申请参与疫情防控一线,42名党员带头写下请战书。仅用一天时间,完成输液室、老康复大楼3楼的腾空、各种医疗救治设备与防护物资的调配到位,按照传染病房要求,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同时安排12名医护人员全天候入驻留观病区,全面防护开展疑似患者的诊治工作。截止目前,共接收住院82人、发热门诊接诊864人次。

  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

  疫情当前,全体党员干部放弃春节假期,全员进岗到位,组建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下发紧急通知……第一时间部署各项防控措施。部署完毕,他们又紧急赶往高速路口对来往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走进村居对疫区返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还克服人手紧缺困难,派送医务人员进驻娄桥街道1个医学观察点、4个集中隔离点,并组建医疗护理人员梯队,驻点24小时开展观察服务和心理疏导,成为攻坚克难的“尖兵”。

  郭溪街道人员转移突击队

  1月31日晚,郭溪街道要将37名居家隔离人员转为集中隔离。获知这一情况,很多党员干部主动请缨,要求把他们派到隔离点,妥善处置集中隔离点的相关事宜。于是,郭溪街道组建了一支由17名党员干部组成的人员转移突出队。一趟、两趟、三趟……终于在天亮前完成了所有人员的转移,而突击队成员不顾疲劳,仅仅是稍作休整,就奔赴各自的卡口,继续开展疫情防控值守工作。

  瓯海区融媒体中心“战疫”报道组

  全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区融媒体中心“战疫”报道组第一时间推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瓯海在行动》特别报道,开设了瓯海行动、最新动态、防控知识、外媒关注等版块,在瓯海新闻网、瓯海手机报、微信公众号、掌上瓯海客户端等平台编织起了全方位宣传大网络。截止目前,他们已在各新闻平台编辑发布新闻1342余条,采编瓯海相关新闻834条,累计被中央媒体采用报道79条、省市级媒体采用报道331条。他们用自己的特殊方式与大家一起奋战在“疫”线。

  新桥街道金宝莉商务宾馆集中观察点临时党支部

  因疫情防控需要,成立了金宝莉商务宾馆集中观察点临时党支部,共有党员4名。支部全体党员带头火速进驻隔离观察点,仅用3小时就做好了观察点的相关准备工作,共清理出可用于隔离的房间42间,陆续接收观察人员共55名。隔离期间,党支部全体党员加班加点、日夜坚守,做好集中观察点的监管工作,及时保障生活所需,随时护送身体不适对象到医院进行检查,各隔离观察对象情绪稳定,在安全解除隔离后还写来感谢信,工作得到一致好评。

  瓯海区海鹰救援中心党支部

  从大年三十开始至今,根据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海鹰救援中心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排查布控,多条线全面出击。如在泽雅各个主要道路口增设卡点,实行24小时轮班,并做好泽雅区域内隔离人员的转移工作,确保第一时间转移至定点隔离点;在动车南站执勤站岗,协助做好维持秩序、测量体温等日常工作;在潘桥等四个高速路口执勤站岗,并派遣房车,无偿援助瓯海辖区高速进出口使用,解决检查组人员日常休息场所及应急后顾之忧。

  梧田街道朝霞社区霞王先锋突击队

  疫情发生后,原霞王村30名党员和9名群众迅速组成先锋突击队,及时设卡进行交通管制,共劝返车辆357辆、人员791人。当“小敏粉干店”疫情爆发后,他们听从霞王疫情防控工作现场处置工作专班指挥,启动应急预案,从周边施工工地紧急调用施工挡板,第一时间进行封闭管控和组织消杀,连夜转移27名密切接触者,持续奋战到天明。通过“传统+科技”手段开展全面排查,及时集中隔离密切接触人员255人,集中硬隔离287人,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三垟街道黄屿村党总支

  黄屿村位于龙湾、鹿城、瓯海三区交界之处,外来人员1.9万余人,其中湖北籍约有3000人,村情社情较为复杂。自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黄屿村党总支第一时间向广大党员群众发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倡议书》,共发动辖区内100多名党员和居民志愿者守护三个卡口的驻守值班任务,每日做好各片区的巡逻和内部核查,做到“日单日清”,筑牢了基层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截止目前,共自行排查2000余人,核查区级下发重点人员122名、集中隔离72人、解除隔离30人,尚未发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总支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总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成立党员应急保障服务队和党员应急先锋清运队,主动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党员应急保障服务队24小时守护在瓯海区梧田街道霞王集中观察点,统筹疫情防控、消毒及后勤保障服务,协助医护人员转运可疑病例。党员应急先锋清运队联合伟明环保有限公司,对辖区内29个集中隔离点的生活垃圾专人专车专运,做到一日一运,日均收运生活垃圾约5吨。

  南白象派出所党支部

  南白象派出所党支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全警动员、全面防控,成立疫情防控专班,针对辖区内新附一医、市六医两家市级定点医疗单位,1个区级留观点、4个集中隔离点、温州南高速口等多个重点部位做好卡点防控、人员排查、应急处突等防疫工作,冲锋陷阵在防疫工作最前沿。防疫期间,共检查车辆28795辆,核查人员信息35225人次,其中湖北籍86人,发现涉疫人员72人,核查指令单513条,成功处置涉疫警情237条。


疫情防控一线嘉奖人员事迹

  金旭丹  瓯海三医内科护士长

  面对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袭击,她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前往一线的“请战书”,决意前往隔离病区。冲锋一线,责任在肩,隔离病房的工作十分繁重,她挤出时间火速制定了规范防疫护理工作流程,并打印成册,为后来的护理工作设立规范。她对病患细心入微,主动告知患者测量方法、防护措施、饮食规律等隔离期间注意事项,时常安抚病人情绪。完成14天病房工作后仍主动请战,至今隔离病房工作25天。

  曾丽芬  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

  从得知疫情发生的那一刻,她安顿好家中的两个孩子便第一时间向中心领导请缨,要求加入防疫一线工作。凭借着20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和必胜的决心,她火速参与到娄桥街道医学观察点工作。特殊时期,任务重、人手紧,她经常顾不上吃饭,忙得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她在工作中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住在一线,战斗在一线,忙碌而艰苦,她却一直把笑容挂在脸上,她说:“我的职业是白衣天使,我的职责是救护病人。抗击疫情,义不容辞,我要用行动表明我入党的决心。”

  黄海耀  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感科科长

  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的时候,她看到消息说紧急需要应急人员赶赴三溪高速出口进行体温监测,于是第一时间报名前往,通宵与卡口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在寒风中跨年。当市定点医院需要医疗后备队,她又签下请战书,随时准备奔赴一线。当区集中医学观察点要在潘桥设立,她火速上岗,按规范要求不眠不休连续奋战36小时,完成观察点的布局改造及第一批隔离人员的收住工作。她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成为战“疫”勇士们坚强的防护盾。她用过硬的专业素质,用自己的责任和坚守,默默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戴玲玲   丽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染管理质控负责人

  她从业30余年,今年3月份即将退休,当得知要在娄桥街道某宾馆设立集中医学留观点消息时,她没有退缩,主动请战。作为点上卫健工作具体负责人,留观点建设事无巨细,她都亲自把关,从留观点开始运转到现在,她没回过家,经常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工作6小时,累得直不起腰了就靠着椅子休息,夜里失眠了就吃安定片入睡,同事都劝她休息,她硬是不下火线,她说:“为了早日战胜疫情,再难也要坚持住,站好最后一班岗。”

  徐建挺  泽雅镇中心卫生院医务科副科长

  作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他快速地投入到疑似病人的诊治工作中。在进入隔离病房的第7天,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入党的迫切和坚定,源自这些天自己在抗疫一线的经历,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党员的无私付出,疫情一定会被战胜。当14天轮岗期满,他依然选择继续坚守岗位,至今已连续工作22天。他说,“再坚持一下,等疫情进入拐点,到时候医务人员的紧缺情况也会有所缓解,那时我再去隔离观察,对工作就没什么影响。”

  夏柏彩  新桥街道三浃社区党委副书记

  作为社区副书记,她巾帼不让须眉,始终坚守岗位,冲在疫情防控一线,落实社区3000多户居民的防疫工作。她发动楼栋长、楼梯长等最熟悉邻里情况的人共同参与“一房一档”排查,熟知每家每户人员信息和流动情况,当好落实防疫工作的闲事婆、和事佬。她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志愿者驻守卡点、服务群众,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说:“哪怕自己筋疲力尽,也要发动一切力量坚守岗位,让群众满意,让自己无愧”

  郑长华  郭溪街道三合村党总支书记

  疫情期间,他第一时间将床铺搬到了村里,冲、干、住在一线,为疫情防控提供时间保证。在自然村舟桥有疑似疫情时,他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连夜通宵转移村民30余人,安排后续消杀,最大程度遏制住了疫情的影响。他也主动担任起了全村的“代跑员”,为全村300多位村民代跑730余次。持续半个多月的奋战,村民总说:“长华最近黑了又瘦了,我们看着很心疼,但只要有他在,我们就很安心”。

  潘金远  瞿溪街道雄溪村党总支书记

  自抗击新型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他以冲锋者的姿态,始终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保护群众健康。他建立“四村”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模式,构筑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每次随访人员遇到对象难以沟通的时候,他都是第一个站出来去接手随访工作,他常说:“我是村书记,最困难的任务当然由我来接。”他不顾个人安危、心系群众,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的“硬核”担当。

  夏晓忠  景山街道经济发展中心主任、会昌社区驻居组长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动员部署后,他深知老人抵抗力差,是“新冠”易感人群,于是舍下一家老小(小儿子不满周岁),驻守在景山街道周转房卡点不回家,该点住着2000多老年拆迁户、有着农贸市场、卫生院,人员结构复杂出入管控难度大,他耐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用心念好“四字决”:用“严”字诀,死守卡口;用“缠”字诀,规劝隔离对象;用“细”字诀,排查传染源;用“勤”字诀,讲解防控知识。

  潘冬华  潘桥街道团工委书记、泉塘村驻村组长

  她是一线众多“抛子弃女”的母亲代表,为全力以赴防控疫情,她把两个刚满1周岁的双胞胎孩子送到公婆家中后20来天再没见过。她是潘桥街道泉塘村的主驻村,肩负着全村的防控疫情重担。排查,随访,转移密接者,守卡口,落实“三返”工作,她样样亲力亲为,深怕一个疏忽对村民的健康造成危害。在一次排查中她脚扭伤肿成了馒头,村干部都劝她休息几天,她却坚持带伤上阵,她说,不盯着村里的防疫她不放心,她必须要守好泉塘,护住潘桥!

  许凌洲  仙岩街道防疫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副组长、新居民服务中心主任

  他是战“疫”物资调配的“军需官”。腊月二十八开始,他就坚守在抗“疫”战斗的一线,统筹调度迅速解决了前期口罩匮乏的问题,建立调配机制让战“疫”物资第一时间供应到位。每天接打上百个电话,他最常说的是“马上配送”,最难回答的是“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他说:“军需官”的工作虽累,但能为前线解决后顾之忧,也有别样的成就感”。

  黄文栋  泽雅镇防控办物资采购与调配组副组长,党政办主任、四级主任科员

  他是“粮草先行”的后勤部长,提早购买了物资,共筹备1万个口罩和60余个体温计,率先开启镇区消毒模式,制定机关分时分餐制度。他是全局谋划的参谋长,实时精准提供“作战”数据和疫情动态,协助主要领导谋划制定了全域24小时半封闭式管理制度。他更是坚守职责的劳动者,从大年廿九起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每天15小时的工作强度却成了他的一句“都是应该的”。“文栋辛苦”成了全镇的共识。

  王 淼  瓯海经济开发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新居民服务管理所常务副所长

  他不仅一直奋斗在战疫一线,还兼任多个专项工作组职务。他每天忙于各卡口和集中隔离点督查、协调发放物资、统筹安排会议、对接上级部门及时上报一线战况等等。每日晚上会商会后,时常整理会议要点到凌晨,成为单位最后一个“关灯人”,连续十余天没有见上女儿一面。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胜利,他干脆将铺盖和衣服一起带上,连续数日睡在办公室。

  孙文斌 瓯海经济开发区一号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专班负责人,区民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

  接到被抽调到集中观察点担任组长的通知后,他放下女儿在杭州医院生产的事,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战斗中去。及时组织点上工作人员学习《集中观察点工作人员工作手册》统一思想明确岗位职责,做好人员分工,安排24小时值班,点上工作在短时间内走上正轨。克服家里老母亲需要照顾等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6小时,期间及时做好隔离对象的情绪安抚,为他们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得到了隔离对象们的纷纷点赞。

  陈  达  区公安分局疫情防控办工作人员,科技信息化大队副大队长

  在抗疫工作中,为确保我区集中隔离点管控安全,实现隔离点网上网下叠加巡管,减轻工作人员负担,他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对业务的熟悉,表现出很高的工作效率,在疫情严控期间施工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积极协调休假中的运营商和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制定方案,边排查、边施工,整个工程只用了6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分散在各镇街41家集中隔离点的1438个视频监控联网共享,为我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周佳旺  温州市交管局高速温州南疫情防控检查点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市交管局四大队八中队中队长

  面对疫情,他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主动放弃休假,选择住队部驻站点,从除夕夜开始驻守在温州高速南卡点至今,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带领卡点全体民警和辅警在进出口24小时轮班作战,共检查车辆2万余辆。他积极对接高速、交通执法、治安、卫健等部门,完善现场管控方案,优化检查流程,尤其春节假期后期面对“三返”压力,围绕人管住、物畅通的目标,每天蹲点14小时以上,将上级精神落实到每个民警的工作中,把控工作中每处细节,升级检查措施,对人员进行精细排查,严防传染源输入输出,守牢温州南大门。 


 疫情防控一线职级晋升人员事迹

  洪志川   娄桥街道四号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人员、二级主任科员

  他以疫情为命令,以防控为责任,日夜奋战在战疫一线。从人员安排、物资供应到保障生活需求、解决实际困难以及做好隔离对象心理安抚,他始终值守一线,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了帮助留观人员克服紧张情绪,他通过建立微信群、制作温馨提醒小卡片、为隔离儿童提供小玩具等方式,想方设法做好心理安抚。辛勤的付出、细致的照料、周到的服务,有效确保了繁城隔离点的高效有序运转。

  江海龙  梧田街道二号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专班负责人,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二级主任科员

隔离观察点一成立,他第一时间将“家”搬到隔离观察点,同时发动红会志愿者参与点位运作,成功将朗庭酒店打造成“样板点”。他细心服务,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在便签纸上记录每位收住人员的信息,特地为湖北籍隔离对象调整菜系增加辣味,同时还为情绪异常的隔离对象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跑腿帮买日常用品更是家常便饭,他的这份坚守让集中观察隔离点增添了几分“家”的温暖。

  周晓勇  梧田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一级科员

  北村村驻村组长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他连夜把老婆和孩子送到台州丈母娘家,自己则连续十几天坚守岗位,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他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设卡口封闭管理,实施农贸市场微信扫码登记,走出了“村自为战”北村模式。他是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动队员,不顾个人安危连续作战,通宵转送集中隔离人员60余人,义不容辞完成任务。他是格林斯顿酒店集中隔离点驻守轮值人员,主动为留观人员排忧解难,个性化提供贴心周到服务,收获了他们的一致好评和诚挚感谢。

  戴克龙  丽岙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四级主任科员,泊岙村驻村组长

  他是丽岙的“湖北村村长”,泊岙村外来人口中湖北籍人口284人,是丽岙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村。从大年二十八开始,他一直在坚守,第一时间进行人员排查、建档,并组建预警小队,利用多种渠道确保284名湖北籍人员精准定位。作为丽岙街道“三返”专项组具体负责人,他连续加班40多个小时,与组员一起对辖区548家企业开展数据筛查审核,截止目前登记“三返”人员3557名,劝返3383人。


 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专技人员岗位等级晋升人员事迹

  郑文磊  梧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

  今年春节,是工作八年的郑文磊第一次除夕休息,本可以和做护士的妻子,一起陪未满两岁孩子过个团圆年,但疫情突袭,夫妻俩果断放弃休假,第一时间返回各自的岗位。他火速申请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已持续坚守24个日夜,因长期佩戴护目镜和口罩,他的脸上被压出深深的淤痕;冬夜里的隔离病房很湿冷,厚重防护服里面是被汗水湿透的衣服,外面是时刻喷洒的消毒水,偶尔消停下来,内外交加的寒意让整个人都手脚冰凉,却还是舍不得换下这一套紧缺的防护服。

  刘荣汉  梧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

  作为筛查疑似病人的第一道关口,发热门诊聚集了各类人群,凡有症状的患者都要做细致的分类排查。一个一个采集病人咽拭子及深部痰、询问接触史、登记,穿梭在化验室、CT室……穿着防护服只短短4个小时,便已经汗流浃背,防护镜起雾影响视觉也不能摘下,经常极度缺水,却还是一口水也不敢喝,一滴汗也不能擦。他却说,能坚守在一线,我很心安,作为医生,这就是我的战场,我要踏踏实实地守住!

  黄叶芬  南白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蔡村责任医师

  第一批支援瓯海三医的医师,在发热门诊的18天里,共接诊疑似患者100余人,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患者6例。工作中她要采集患者咽拭子及深部痰,复查第一次核酸弱阳性的病人,需要近距离接触患者,无疑是高风险的,可在她眼里只有病人,是负责的对象,绝不能有闪躲的行为而加重病人的不安。深夜的门诊灯光下,厚重的防护服是她的铠甲,她在坚守,用一颗无畏的内心践行她的职责,她是勇敢的逆行者,孤独而又坚强!

  叶轩成  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内科医师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身为共产党员的他谨记从医初心和先锋使命,在危险与困难面前逆行而上,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支援隔离病房。2月1日,简单地和新婚不久的妻子道别后,他便驻扎进了隔离病区。在查房时,常有患者问他能不能治好,还能不能回家。他总说:“要相信医生,我们会全力治疗,你一定很快就可以回家的……”他用坦诚的态度为患者筑牢抗疫心理防线,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信任。“虽然看不到医生的面容,但有他们在我就感觉很踏实。”

  黄洁茹  瓯海区卫生监督所综合执法监督科职员

  “我的想法很简单,我是党员,我的同学朋友都坚守岗位凌晨才回家,他们都没有退缩,我虽然没有在那些岗位,只要有一点机会,我就去争取,我是党员,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是读这个专业,应当把它用起来。”这是她发给单位领导的一封朴实却坚定的“请战书”。当接到隔离观察点的值守任务时,她第一个报名,坚毅而果断。虽然家中还有两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她还是义无反顾选择了投身抗疫战场,在隔离点一待就是整整5天。


疫情防控一线择优选聘专职社区工作者事迹

  陈慧玲  景山街道繁荣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

  在抗疫期间,陈慧玲通过广播、走访等形式积极宣传防疫工作,竭尽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她白天处理日常工作,晚上更是主动请缨,接替同事,承担卡点夜班值守工作,几乎把家安在了抗疫一线。由于物资匮乏,她常常仅带口罩便奔赴“战场”,饿了就吃碗方便面,困了就趴在桌上休息一会,醒来便继续战斗。在社区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她对湖北回温的200多名人员进行逐个排查,掌握其动态,并对有需要帮助的对象及时帮助,保障生活所需。

  吴泉泉  娄桥街道娄桥社区党委委员

  娄桥社区银龄之家里居住着1000多名老人,在疫情扩散期间,这些老人几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吴泉泉得知消息后,立即向街道申请防疫物资。得到物资后,吴泉泉便挨家挨户上门分发,并进行防疫宣传,做到不疏漏一户,不丢下一家。除了本职工作外,她更是主动协助社区妇联主席为街道各个卡口工作人员送夜宵、送温暖。“我愿意每天值守,直至抗疫胜利!”,她用自己的初心和行动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更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黄卢谢  梧田街道明瓯社区工作者

   黄卢谢毕业后一直从事社区工作,在接到南瓯景园小区防疫任务后,第一时间开展小区人员排摸、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并发动小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牵头按照“3名物业+2名志愿者”配置组建队伍24小时把守小区南大门,通过十几天的坚守排摸,化身小区防疫“百晓生”。南瓯景园也成为梧田街道防疫规范化“示范小区”。他还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同事卡点需要补位、深夜跟车送发热对象就诊、处置南瓯嘉园应急事件等总有他的身影。

  管寿光  南白象街道全科网格员队长

  管寿光退伍后,被南白象街道新居民服务管理中心聘为全科网格员队长。疫情肆虐时,不巧他年迈的母亲被送医抢救,一边是手术室外焦灼地等候,一边是单位不停下达的指令,得知母亲手术顺利,他立马回家简单收拾火速返岗,投入防疫工作,协调45名新居民的防控任务,参与卡点、医学集中隔离点值守,出租房和流口排查,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退伍不褪色,即使如今手上无枪支弹药,他也会挺起胸膛面对来势汹汹的肺炎疫情。

  金  雅  郭溪街道全科网格员中队长

  金雅管理负责的梅园、塘下、三合三个村出租房和外来人口众多、情况复杂,但他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冲锋在前,积极当好疫情防控“哨兵”。作为中队长,他带领12名队员听从街道指挥,开展排查、宣传、劝返等工作,成功劝返湖北籍人员2700余人,其他外来人员7000余人,与房东签订《承诺书》2257份,向群众发放《告知书》3500余份,为新居民、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测量体温1500余人次,并主动帮其购买蔬菜、日用品,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方宗树  茶山街道梅泉社区、茶山村网格员

  方宗树是同事口中的“老黄牛”。当他临时接到湖北籍人员核查任务时,二话不说,放弃休假,第一时间返岗开展人员核查,这一干就是凌晨2点。他还负责茶山村和高科锦园卡点值守工作,在一次通宵夜班值守后,出现了“低烧”情况,被紧急送医检查,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后医生要他居家休养,但他即便在家也闲不住,在家协助同事通过电话做好“三返”人员劝离等工作,做到了“轻伤不下火线”。

}

温州汽车南站从老城区的南站天桥附近搬到温州大道都20年了,怎么还叫“新南站”?“xx路口”到底是哪个路口?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今天,市交运集团发消息说,拟对温州全市1132处公交站点修正,其中改名245个。

本文开头提到的“新南站”以及“新南站始发站”这极易和铁路温州南站混淆的公交站名将统一为“汽车南站首末站”。

备受市民诟病的“xx路口”系列名称也将全部修正,如BRT站台“锦绣路口”将改为“锦绣路(车站大道)”,“公园路口”改为“华盖山”,“垟儿路口”改为“中山桥”。

“道路较长、同一路段存在多对站台的,一般不用道路命名。”交运集团工作人员说,在郊区缺乏显著参照物的站点,会使用交叉的双路名进行命名,如“金海大道滨海十九路”,如果道路较短,且只有一对站点则使用路名,如梧田的“慈凤路”。

大家都知道的,涉及温州几处火车站的站台命名,有一些很容易让人误解。在此次修改中,“火车站”将改为“铁路温州站(车站大道)”,“火车站广场”将改为“铁路温州站广场”,位于铁路温州南站的“站前广场”改为“铁路温州南站前广场”,“火车南站始发站”改为“铁路温州南站公交枢纽站”,位于永嘉的“千石火车站”改为“铁路温州北站”。

(更多站点名称公示在文章末尾)

今年3月,温州一家媒体报道了市区“6个公交站台都叫黎明立交桥,市民出行遇困扰”一事引发关注。

(2018年3月24日报道截图)

之后,市交运集团对黎明立交桥6处重名公交站点更名,同时全面梳理全市公交站点命名现状。通过对全市1688处公交站逐一实地走访排查,结合市民建议,交运集团梳理汇总出名称重复、存在歧义的站点1000多处。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道路、建筑、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革,部分年份久远的公交站名的指示功能也受到了影响。”交运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借“黎明立交桥”被报道的契机,他们决心对全市公交站点梳理更新,为市民公交出行创造更便利的环境。

5月24日下午,市交运集团邀请市、县(区)相关部门、地名办及文史专家、新闻媒体及市民监督团代表等召开命名工作规范研讨会。结合各方意见,就原有公交站名重新规范:规范性正名的有745个(如“劳务市场”改为“市劳务市场”),属方位性明确的有142个(如“双昆村”改为“双昆村东”、“双昆头”改为“双昆村西”),改名的有245个(如“法派路口”改为“市公路管理局”),原名称维持不变的有556个。

有地名专家认为,部分站台在使用规范地名后短期内可能会让部分市民不适应,但随着时间推移,长远上有利于改变一些不规范地名造成的混淆现象。

请你看看1132个站点拟修正情况,6月11日-20日为公示期,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或个人等均可在工作时间(8:30-11:30;14:00-17:30)通过公交服务热线96035、邮件()来函及来访(地址:温州市飞霞南路920号609室)等方式提建议。

江滨西路东(车站大道)
—撤并—交运城东公交首末站
—撤并—会展中心首末站
车站大道北(江滨西路)
铁路温州站(车站大道)
—撤并—铁路温州站公交枢纽站
市中医院六虹桥院区始发站 市中医院六虹桥院区首末站
上陡门住宅区(南侧站)
上陡门住宅区(南侧站)
双屿客运中心(宁波路)
—撤并—水心汇昌首末站
江心西园海景酒店始发站
人民医院信河院区始发站 市人民医院信河院区首末站
市中医院大士门院区始发站 市中医院大士门院区首末站
市中心医院解放街(百里路)
附一医公园路院区始发站 附一医公园路院区首末站
十八家支路(江滨西路)
—撤并—仰新社区首末站
龙湾国际机场T2航站楼
龙湾区孔子文化研究中心
—撤并—温州市委党校首末站
—撤并—瑶溪永宁西路首末站
—撤并—状元公交枢纽站
—撤并—滨海车站首末站
—撤并—高教园区首末站
—撤并—市人民医院娄桥院区首末站
人民医院娄桥院区始发站 市人民医院娄桥院区首末站
大西洋银泰城奥莱始发站 大西洋银泰城奥莱首末站
附一医新院区公交客运枢纽站
—撤并—附一医新院区公交客运枢纽站
铁路温州南站公交枢纽站
—撤并—汽车南站首末站
—撤并—仙岩工业区首末站
吕家岸村(市体检中心)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始发站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首末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莲塘到象湖一附院的公交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