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漏电是什么原因因导致的漏电,电力?

触电事故是由于什么造成的?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有哪些?触电事故的因素

家庭电路造成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可分为分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单线触电是指人站在地面上接触火线;双线触电是指人站在绝缘体上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为直观说明触电的各种情形,请看一下下面的三幅图。大家知道,火线(相线)与大地之间有220V电压,零线(中性线)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火线与零线之间有220V电压。

图1中的①③⑤的情形人站在地上接触到火线,在人体上就会加有220V电压,造成触电事故。②④的情形人只接触到零线,没有电压加在人体上,不会触电。

图2中的⑤的情形虽然人站在绝缘体上,但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也有220V电压加在人体上而造成触电事故。而①②③④的情形人或者只接触火线或者只接触零线,但由于站在绝缘体上,都没有电压加在人体上,不会触电。

图3类似于图1,站在地上的人相当于大地,所以同样是②④情形不触电,①③⑤情形触电,并且是两个人都触电。

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哪些

统计资料表明,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爬上高压电杆掏鸟巢;低压架空线路断线后不停电用手去拾火线;黑夜带电接线手摸带电体;用手摸破损的胶盖刀闸。

(2) 违反操作规程,带电连接线路或电气设备而又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触及破坏的设备或导线;误登带电设备;带电接照明灯具;带电修理电动工具;带电移动电气设备;用湿手拧灯泡等。

(3) 设备不合格,安全距离不够;二线一地制接地电阻过大;接地线不合格或接地线断开;绝缘破坏导线裸露在外等。

(4) 设备失修,大风刮断线路或刮倒电杆未及时修理;胶盖刀闸的胶木损坏未及时更改;导线破损,使外壳长期带电;瓷瓶破坏,使相线与拉线短接,设备外壳带电。

(5) 其他偶然原因,夜间行走触碰断落在地面的带电导线。

触电事故中什么是导致人身伤亡的主要原因

触电事故中,人体接受电流伤害是导致人身伤亡的主要原因。

触电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中“五大伤害”的其中一种,与其他事故比较,其特点是事故的预兆性不直观、不明显,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

当流经人体的电流小于10mA时,人体不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但当流经人体的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乃至人体窒息(“假死”),在瞬间或在两三分钟内就会夺去人的生命。

因此,在保护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体触电伤害得极易发生的。所以,施工中,应做好预防工作,发生触电事故时要正确处理,抢救伤者。

根椐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施工(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要求。

1、用电应制定独立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盖有企业的法人公章。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敷设,竣工后办理验收手续。

2、 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3、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

4、根椐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安全电压必须由双绕组变压器降压获得。

5、 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6、 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7、采取适当的绝缘防护措施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壁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8、 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减轻触电的危险。

9、施工现场供电必须采用TN-S的四相五线的保护接零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通过保护接零作为防止间接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同一工地不能同时存在TN-S或TT两个供电系统。注意事项有:

10、 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而将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11、 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总电房配电柜两侧做重复接地,配电箱(二级)及开关箱(三级)均应做重复接地。其工作接地装置必须可靠,接地电阻值≤4Ω;

12、所有振动设备的重复接地必须有两个接地点;

13、保护接零必须有灵敏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配合;

14、电动设备和机具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一保护,严禁一闸多机,闸刀开关选用合格的熔丝,严禁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熔丝。按规定选用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

15、电源线必须通过漏电开关,开关箱漏电开关控制电源线长度≯30m。

参考资料:触电伤害-百度百科

常见的触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哪些

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使用有缺陷的电气设备,触及带电的破旧电线,触及未接地的电气设备及裸露线、开关、保险等;(2)无保护性的地线或地线质量不良;(3)非电气工作人员进行电器维修;(4)不按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的便携式灯具;(5)缺少电气危险警告标志。 扩展资料:如何预防触电事故 1、损害的开关、插座、电线等应赶快修理或更换,不能将就使用。 2、不懂电气技术和一知半解的人,对电气设备不要乱拆、乱装,更不要乱接电线。 3、灯头用的软线不要东拉西扯,灯头距地不要太低,扯灯照明时,不要往铁线上搭。 4、电灯开关最好用拉线开关,尤其是土地潮湿的房间里,不要用床头开关和灯头开关。 5、屋内电线太乱或发生问题时,不能私自摆弄,一定要找电工来改修。 6、拉铁丝搭东西时,千万不要碰附近的电线。 7、屋外电线和进户线要架设牢固,以免被风吹断,发生危险。 8、外线拆断时,不要靠近或用手去拿,应找人看守,赶快通知电工来改修。 9、不要用湿手、湿脚动用电气设备,也不要碰开关插销,以免触电。 10、大清扫时,不要用湿抹布擦电线、开关和插座,也不要用水冲洗电线及各种用电器具、电灯和收音机等。 11、架设收音机、电视机和矿石收音机的天线,不要靠近电力线,以免线被风吹断,掉在电力线上面而发生危险。 12、当灯头的螺丝口露在灯口外面时,应安装灯伞成保护圈,或换用能把螺丝口包上的长灯头,以免开闭灯时触电。 13、应该经常教育子女,不要玩弄开关、插座、收音机和其它各种电器等,以免发生危险。 14、晒衣服或搭手巾时不要搭在电线上。

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使用有缺陷的电气设备,触及带电的破旧电线,触及未接地的电气设备及裸露线、开关、保险等;

(2)无保护性的地线或地线质量不良;

(3)非电气工作人员进行电器维修;

(4)不按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的便携式灯具;

(5)缺少电气危险警告标志。

1、损害的开关、插座、电线等应赶快修理或更换,不能将就使用。

2、不懂电气技术和一知半解的人,对电气设备不要乱拆、乱装,更不要乱接电线。

3、灯头用的软线不要东拉西扯,灯头距地不要太低,扯灯照明时,不要往铁线上搭。

4、电灯开关最好用拉线开关,尤其是土地潮湿的房间里,不要用床头开关和灯头开关。

5、屋内电线太乱或发生问题时,不能私自摆弄,一定要找电工来改修。

6、拉铁丝搭东西时,千万不要碰附近的电线。

7、屋外电线和进户线要架设牢固,以免被风吹断,发生危险。

8、外线拆断时,不要靠近或用手去拿,应找人看守,赶快通知电工来改修。

9、不要用湿手、湿脚动用电气设备,也不要碰开关插销,以免触电。

10、大清扫时,不要用湿抹布擦电线、开关和插座,也不要用水冲洗电线及各种用电器具、电灯和收音机等。

11、架设收音机、电视机和矿石收音机的天线,不要靠近电力线,以免线被风吹断,掉在电力线上面而发生危险。

12、当灯头的螺丝口露在灯口外面时,应安装灯伞成保护圈,或换用能把螺丝口包上的长灯头,以免开闭灯时触电。

13、应该经常教育子女,不要玩弄开关、插座、收音机和其它各种电器等,以免发生危险。

14、晒衣服或搭手巾时不要搭在电线上。

发生触电事故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经过对近年来事故的统计,常见的水环境触电事故主要有三类:浴室电热水器触电事故;水中用电设备漏电触电事故;电力线路落水漏电触电事故。

一、事故特点及原因剖析

(一)水环境触电事故特点

1、由于事故发生在水环境中,人员触电后不易逃脱。

2、人员一般没有直接接触用电设备和导体,而是通过水的导电作用而触电,事前不易察觉和防范。

3、事后前来施救的人员常以为发生了溺水、昏厥等事故,而直接下水急救,极易产生二次触电伤害事故。

事实上,人体被电击之后,受伤害程度与电压无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人的身体状况和电流的频率5个方面。

有研究证明,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或超过摆脱电流 (一般男为16 mA,女为10 mA),人体就不能自主摆脱带电体,会感到异常痛苦,身体难以忍受,如时间过长,则可能昏迷、窒息,甚至死亡。30 mA的电流是一个危险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或超过30 mA时,数秒至数分钟就会使人心脏跳动不规则,昏迷,血压升高,强烈痉挛,可能引起心脏 跳动异常,致人死亡;50 mA为室颤电流(或致命电流)下限,即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50 mA的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达1s, 就可能发生室颤,使人死亡。

根据欧姆定律,It=U/Rb,在同样的电压条件下,在皮肤浸入水中的环境,人体电阻越小,通过人体的电流也就越大。此外,经研究,频率为30~300 Hz的交流电是对人体伤害最为严重的区间,50 Hz的工频交流电恰好位于区间内,故50 Hz的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严重;同时由于水中触电电流往往通过全身,流经心脏,因此水环境中的触电事故尤其严重。

1、浴室电热水器触电事故

通常造成浴室电热水器触电事故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于热水器本身,热水器水箱内的电热管长期使用造成金属表面的疲劳,到达其极限时就会发生破裂,导致电热丝与水接通,220V的电压直接通过水流并流经人体对地形成通路,大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当超过50mA的电流流经心脏时就会造成心脏的永久性破坏,甚至立即死亡。二是来自于供水管道,尤其是早期建设的旧楼房,其供水管路为金属管,在旧房改造或乱拉地线或 管网维护不当时常常发生水管带电的故障,此时也造成电热水器的水中带电既而发生触电事故。三是地线本身带电,热水器本身大都具有良好的接地线,其漏电故障的排除就依靠良好的接地,但是当地线带电时热水器反受其累,同样造成触电。

2、水中用电设备漏电触电溺水事故

发生在农村触电事故的水中用电设备主要有潜水泵、抽水泵、鱼塘增氧泵、增氧机等的;城市中主要是公园的水下灯光设备。由于这些设备的质量问题或长期使用造成设备腐蚀,电气部分的水封条件破坏以及电气线路绝缘破坏而漏电,而且这些用电设备多数没有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安装不规范,最终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同时由于水中触电后人体因痉挛无法自主动作而溺水,致使死亡概率比一般触电事故高得多。

3、电力线路落水触电事故

电力线路落水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电力线路杆塔支护不符合线路架设规范要求,在台风或其它恶劣天气造成杆塔倒塌,线路落水,这种情况在农村比较多见;二是线路绝缘不佳或绝缘破坏,这种情况多是在工地或农村用电时私接乱接时造成的;三是在突发洪水或坑井、地下室积水水位超过正常状态,一些原本正常的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插座被淹没而造成漏电。

要防止上述水环境触电事故的发生,关键是要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做到切实有效的预防工作。

在用电安全技术上,绝缘、安全间距、漏电保护、安全电压、遮栏及阻挡物等都是防止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则是间接触电防护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所谓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是指防止人体各个部位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故障情况下才变为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的技术措施。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说明水环境中电气设备漏电保护装置的正确选用。

从功能上,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也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测一相接地故障等。常用的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以漏电电流或触电电流为动作信号。动作信号经处理后带动执行元件动作,促使线路迅速分断。

10,20A等15个等级,其中,30mA(含)以下的属高灵敏度,主要用于防止触电事故,30mA以上、1000mA(含)以下的属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1000mA以上的属低灵敏度,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故障。为了避免误动作保护装置的额定不动作电流不得低于额定动作电流的1/2。

根据规范要求,有金属外壳的Ⅰ类移动式电气设备和手持式电动工具,安装在潮湿或强腐蚀等恶劣场所的电气设备,建筑施工工地的施工电气设备,临时性电气设备,宾馆类的客房内的插

座、触电危险性较大的民用建筑物内的插座、游泳池或浴池类场所的水中照明设备。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等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的选用应当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浴室、游泳池、隧道等电击危险性很大的场合,应选用高灵敏度的漏电保护装置。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4.79(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确定,通过人体的交流50Hz电流不超过30mA时,人体不会因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而死亡,它与人体潮湿程度、接触电压高低无直接关系。因此,国际电工标准在所有防人身电击的条文中,都规定采用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漏电保护装置。据此在医院手术室、浴室等电击危险大的场所都可装用动作电流为30mA的漏电保护装置来防人身电击。

工地、家庭、农村的一些用电场所有时选用了更高灵敏度(如10mA)的漏电保护装置。事实上10mA和30mA的漏电保护装置在防人身电击的效果上是相同的,都可以使人免于发生心室纤颤而死亡。由于10mA漏电保护装置价格贵,不适于广泛采用,其额定不动作电流仅5mA,农村低压电网设备因常处于户外和潮湿场所,正常泄漏电流较大,容易引起误动作。频繁的误动作停电的后果往往是将短接或拆除,使线路失去接地故障保护,导致危险的后果。

运行中的漏电保护装置应当定期检查和试验。保护器外壳各部及其上部件、连接端子应保持清洁,完好无损;胶木外壳不应变形、变色;不应有裂纹和烧伤痕迹;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型号、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 动作电流等应标志清楚,并应与运行线路的条件和要求相符合。保护器外壳防护等级应与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接线端子不应松动;连接部位不得变色。接线端子不应有明显腐蚀。保护器工作时不应有杂音。漏电保护开关的操作手柄应灵活、可靠,使用过程中也应定期用试验按钮试验其可靠性。

除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外,水环境用电管理工作也必不可少。根据常见的触电类型,建议采用以下管理措施,并掌握必要的防范常识。

1、*部门和电力等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加强用电指导,规范市民用电。要加强农村供配电线路安全管理,在池塘、水库附近的用电设备应选用符合要求的漏电保护装置和采取必要的绝缘措施。杜绝线路的私接乱接。切实做好“三线交越”线路的管理工作。

2、专业电工人员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时,在技术措施上,必须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后,才能开始工作。

3、在有水的地方活动,如湖泊、室外游泳池、公园水域等,要注意附近是否有供电线路、生产厂房以及线路、电气设备与水面的距离,做到轻易不下水。特别是雷雨天气不要在露天游泳。

4、不要触摸电力线附近的树木。有些地方,树线并行,随着树木逐年长高,有的树冠将电线包围,遇到雷雨大风时,树线之间相互碰撞、摩擦,会导致短路、放电。

5、不要在架空变压器、电力线路杆塔下避雨。

6、暴雨过后,有些地方的路面很可能出现积水,此时最好不要趟水。如果必须要趟水通过的话,一定要随时观察所通过的路段附近有没有电线断落在积水中。发现供线路落水时,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应当立即在周围做好记号,提醒其他行人不要靠近,并要及时通知供电部门紧急处理。

7、如果是非专业人士,购买二手电器时一定要小心选购,充分考虑其安全性能。

8、加强用电安全知识和触电急救知识的宣传非常必要,如果懂得触电急救知识,许多惨案也许不会发生。

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触电事故是由于什么造成的?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有哪些?触电事故的因素,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电缆造成电磁干扰(EMI)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电缆上存在着干扰电流。
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等通信线、与其他设备或外围设备相互交换的通信线路,至少有2 根导线,这2 根导线作为往返线路输送电流或信号。但在这2 根导线之外通常还有第3 根导线, 即地线。线缆中存在的干扰电流分为2 种: 一种是2 根导线分别作为往返线路传输,称为“差模”;另一种是2 根导线作去路,地线作返回路传输,这种称为共模。
电缆上的差模干扰电流和共模干扰电流可以通过电缆直接传导进入电子设备的电路模块或其他设备,也可以在空间产生电磁场形成辐射干扰。


电网运行正常时,在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下,一般是不存在强电对弱电造成的电磁干扰问题。但是当电网运行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电网,对弱电系统的电磁干扰程度就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其对通讯系统造成的干扰有着密切的关联。

电网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点必将产生较大接地电流,该电流通过电磁耦合,静电耦合,地中电流传导等形式对通讯系统造成干扰,且干扰程度随接地电流的大小而变化。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音频干扰、工频干扰、接触干扰和纵向电势等。

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若电力线与通讯线存在平行走向时,电磁耦合产生的感应电压会对平行走向通讯系统造成干扰影响;或当电力线导线一相、两相断线后直接搭在通讯线上时,通过导线接触从而对通讯系统造成干扰;或电网运行中发生中性点位移而产生较大位移电压,通过电容耦合而对通讯系统造成干扰影响。

强电对弱电造成干扰危害表现为:轻者影响质量,电话回路中杂音增大,信息失真和误码率增多等;重者则危及通讯设备和人身安全。如通讯设备绝缘击穿,机房着火,人员伤亡以及导航指挥信号错乱或误动而导致失误发生事故等。


强电对弱电造成的干扰原因与危害?相关标签:干扰危害弱电强电
答:电网运行正常时,在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下,一般是不存在强电对弱电造成的电磁干扰问题。但是当电网运行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电网,对弱电系统的电磁干扰程度就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其对通讯系统造成的干扰有着密切的关联。
电网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点必将产生较大接地电流,该电流通过电磁耦合,静电耦合,地中电流传导等形式对通讯系统造成干扰,且干扰程度随接地电流的大小而变化。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音频干扰、工频干扰、接触干扰和纵向电势等。
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若电力线与通讯线存在平行走向时,电磁耦合产生的感应电压会对平行走向通讯系统造成干扰影响;或当电力线导线一相、两相断线后直接搭在通讯线上时,通过导线接触从而对通讯系统造成干扰;或电网运行中发生中性点位移而产生较大位移电压,通过电容耦合而对通讯系统造成干扰影响。
强电对弱电造成干扰危害表现为:轻者影响质量,电话回路中杂音增大,信息失真和误码率增多等;重者则危及通讯设备和人身安全。如通讯设备绝缘击穿,机房着火,人员伤亡以及导航指挥信号错乱或误动而导致失误发生事故等。


安徽富邦帮您解答:电缆造成电磁干扰(EMI)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电缆上存在着干扰电流。 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等通信线、与其他设备或外围设备相互交换的通信线路


电路施工不当,容易引发漏电、走火、电器失灵等意外,施工时一定要注意:
1、施工前先用专业仪器测量电线是否有短路,然后在墙地面上做出线路走向标记,确定暗盒安装位置,以便开槽
2、线槽深度一般是线管的两倍,必须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同类暗盒的高度也应一致
3、电气布线宜暗敷,墙面、顶内用PVC管或槽,地面用壁厚镀锌管,先装管路后穿导线,线管弯曲处应用弯管工具或配套弯头,不应有褶皱
4、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和扭结,同一线管内的电线不宜超过4根,穿完线后要保证电线在线管中拉动自如,电源导线接头要用绝缘胶带和防水胶带进行双层绝缘
5、电线应按用电容量进行配置,建议空调用4mm2电线,插座用2.5 mm2,灯具用1.5 mm2,三者要分路控制
6、吊顶内不允许有明露导线,还要做好防火防虫处理
7、强弱电线间距在50cm以上,如果达不到可用频蔽线隔离电磁波,电视和电话线严禁出现接头,并要单独穿管。
强电:走电视插头等,弱电:走HDMI、DVD电视,网络线等。
弱电:一般是指电话线,电视线,网线,音响环绕线,特点是易受干扰,特别是网线,音响环绕线。

强弱电分开就是布线时把强电和弱电分开布,各用一个线管,目的是减少对弱电的干扰。


最基本的,强电弱电线,隔开至少15厘米,尽量避免干扰;还有就是没有按规程要求进行接地、屏蔽、重复接地和安全接地。希望能帮助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漏电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