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防城港中铁十六局八局是海关吗

  在四川自贸区挂牌前,作为四川自贸区核心区域之一的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迎来一个好消息:3月,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正式通过国家标准委考核评估,标志着成都市首个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物流园区正式建成。

  该园区采用了1038个标准,将在推动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规范高效发展的同时,极大提升行业主导话语权,为成都国际铁路港乃至四川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引入源头活水。□锦舟

  3年改革建立独具特色内陆物流园区服务体系

  据了解,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是成都国际铁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成都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重要功能。

  经过3年努力探索,此次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评估通过《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服务标准体系》,探索了独具特色的内陆物流园区服务体系。

  “该体系由1038个标准 (自编标准125个)组成,其中服务基础标准158项,服务保障标准379项、服务提供标准501项。”据青白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铁路口岸的发展实际,该体系重点针对集装箱堆场管理、集装箱掏拼箱、进出库验收、装车程序形成了标准规范,同时结合蓉欧快铁通道,制定了符合铁路港国际班列要求的国际货代服务相关业务标准。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读称,为创新物流服务理念,加强特色标准创新,该体系至少在四大方面有重大突破:

  ――通过物流标准化建设,对口岸区、园区集装箱堆场的进出场、堆放区域、堆场作业、集装箱掏拼箱、运输等服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范,使集装箱堆场和服务逐步向自动化、快捷化、绿色化方向改进;

  ――通过对货代企业报关流程、报关服务、代理清关流程和全域通政策下报关程序等进行标准化,为国际港提供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夯实园区国际物流服务效率;

  ――设计了国际港货运代理规范、多式联运代理服务和物流服务协同规范等一系列服务提供标准,保障园区国际物流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在填补国内相关标准空白的基础上,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规范,对已有标准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和升级,将项目的特色亮点标准《内陆港国际货运代理作业规范》《内陆港国际货运班列服务规范》提升为区域性地方标准。

  以点带面显成效试点企业营业成本下降

  “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对我们企业来说,规范了操作流程、操作要求以及一些相关制度,有利于节约公司成本,提升相关服务水平,对整个物流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负责人介绍,通过统一规范的标准建设,各岗位工作人员有差异、有个性的服务正逐步规范到标准化服务之中,避免了因人员变动、服务事项调整导致服务程序不一致和服务质量波动。

  同样因标准化建设而直接受益的,还有园区内的企业。

  中铁八局、泛亚及路威特物流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按照标准化规范了物流、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作业流程,进一步畅通了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其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作业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中铁八局在开展标准化建设后,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不仅如此,目前园区还建成了企业精准服务平台,形成标准化办事流程,同时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单一窗口”建设经验,规划建设口岸综合服务大厅,逐步实现海关、国检、铁路、船公司、港口等部门集中办公,促进园区通关更加便利化。

  经过近4年的标准化建设,园区物流业全口径税收从2013年的1.44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1.73亿元,增长20.14%;限上批发业、零售业企业销售额从2013年的3.67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20.41亿元,增长56.13%;园区年货运吞吐量从2013年的37.6万标箱提升到2016年的56.97万标箱,增长51.52%;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开行班次从2013年的31班次提升到2016年的460班次,增长1384%,发送集装箱从2013年的2540标箱提升到2016年的37722标箱,增长1385%,在全国位居前茅;2014年新开行中亚班列,从2014年的17班次提升到2016年的60班次,增长252.94%。

  当前,结合四川自贸区总体方案,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正以“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为起点,重点在口岸服务、多式联运等方面继续推行标准化工作,探索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开展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铁路港贸易便利化。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园区正把使用EDI过境申报系统、采用开放式运营模式、实现深度信息化、使用保温集装箱、实现“区港联动”、采取“掏拼箱”作业的6个全国优势转化为标准,将园区特色亮点工作进一步融入试点工作中,带动企业品牌升级,提高园区辐射影响和集聚效应,从而助推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四川自贸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建设。

}
  • 企业名称:中铁八局集团现代物流有限公司 
  • 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区青华东路173号 

中铁八局集团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03月21日 注册资本,我单位地址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青华东路173号, 经营范围为普通货运、货物专用运输(集装箱);批发零售: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乳制品;国内国际集装箱仓储、修理(不含限制类);多式联运服务;运输设备检修;承办海运、陆运、空运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代理业务(包括揽货、托运、订舱、仓储、中转、集装箱拼箱拆箱、结算运杂费、报关、报验、保险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及运输咨询);铁路专用线延伸服务及相关技术开发、咨询;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品);货运站经营(不含限制类);专用线装卸服务;销售:硫磺(不带储存经营,仅限票据交易,许可证有效期至2017年9月8日止)、油品(不含国家禁止和限制品种)、铁路专用设备、建筑工程机械及配件、建辅建材、装饰材料、化工原料及产品(不含危险品)、劳保用品、冶金炉料、金属材料(不含稀贵金属)、矿产品(不含限制类)、煤炭、电子产品、农副产品(不含限制类);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除外);金属材料压延加工;机械设备、模板、架料及配件租赁;库房出租;工程项目招标代理服务;建筑防水工程施工。(以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于客户,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我们秉承“保证一流质量,保持一级信誉”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欢迎新老客户咨询合作!

普通货运、货物专用运输(集装箱);批发零售: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乳制品;国内国际集装箱仓储、修理(不含限制类);多式联运服务;运输设备检修;承办海运、陆运、空运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代理业务(包括揽货、托运、订舱、仓储、中转、集装箱拼箱拆箱、结算运杂费、报关、报验、保险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及运输咨询);铁路专用线延伸服务及相关技术开发、咨询;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品);货运站经营(不含限制类);专用线装卸服务;销售:硫磺(不带储存经营,仅限票据交易,许可证有效期至2017年9月8日止)、油品(不含国家禁止和限制品种)、铁路专用设备、建筑工程机械及配件、建辅建材、装饰材料、化工原料及产品(不含危险品)、劳保用品、冶金炉料、金属材料(不含稀贵金属)、矿产品(不含限制类)、煤炭、电子产品、农副产品(不含限制类);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除外);金属材料压延加工;机械设备、模板、架料及配件租赁;库房出租;工程项目招标代理服务;建筑防水工程施工。(以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该公司还没有获得任何企业资质!
}

  原标题:成桥1966主题文化基地被命名为首批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教育基地

  成桥1966主题文化基地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是七公司打造的以“开路先锋”企业文化理念为主题的露天式教育基地。该基地以前铁道部成都桥梁工厂(中铁八局七公司前身)整体原址为基础,展示企业自1966年建厂以来50余年间的拼搏奋斗发展历程,设有主题文化长廊1处,设置展览参观点位16处。该基地以工厂原混凝土搅拌站、储存罐、轨岔枕生产线、砂石料场、铁路桥梁生产车间、电杆生产车间、办公楼、铁路工人单身宿舍、铁路工人俱乐部、老食堂、幼儿园等遗存建筑为主体,目前部分遗存建筑物仍在发挥着余热,部分已变换新颜,或另作它用。

  原址建筑毅然耸立在厂区15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真实而详实地记录着老一辈“成桥人”响应党中央号召,在蹒跚中起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一片荒烟蔓草中开始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见证着“成桥精神”的形成过程;也见证着新中国铁路发展史。

  七公司始建于上个世纪的1966年。当时,成昆铁路开始修建,但西南地区没有一家生产铁路桥梁的专业企业。成昆铁路沿途山高谷深,除了隧道几乎就是桥梁。为加快成昆铁路和西南地区铁路建设步伐,1966年3月11日,“铁道部基建总局成都桥梁厂”正式成立。工厂隶属于西南铁路建设工程指挥部,业务由西工指后勤部领导。老一代成桥人,从北京市丰台区、从湖南省株洲市、从重庆市开县......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地处川西平原腹地的成都市青白江区。在生产、生活设施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全体职工坚持边建厂、边生产的原则,不等不靠、自己动手,“没有条件也要上”,凭着这种艰苦奋斗的干劲,1966年4月1日工厂生产出了第一片31.7米的桥梁。为求生存,全体职工团结奋斗,相继开发多种新产品,广大职工“找米下锅”广开生产门路,大胆跳出“两根钢轨”常规圈,积极融入地方,在面向全国的同时还走出国门,组织职工到伊拉克、科威特等国家进行劳务输出。进入21世纪,工厂于2003年重组进入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改制成为中铁八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与了国家最早的一批高速铁路建设。进入2010年以后,又成功地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市场。2020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七公司进行了业务整合,进一步拓展了在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在内的综合施工业务方面的资源。通过这些业务,七公司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七公司形成的“成桥精神”“三线精神”“走出去精神”“深圳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实干精神”等,也持续为企业发展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

  原职工俱乐部位于七公司现旗台处,是于1972年在原职工食堂的基础上,加高改建成砖木结构的简易职工俱乐部。该俱乐部是集会议、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为一体的综合性礼堂,承载着几代成桥人的美好记忆,开启了成桥人文化、娱乐的新篇章。后因建筑简陋,且无法加固,于1990年经成都市危房办公室鉴定属于危房后停止使用,并封存、拆除。

  为解决职工吃饭问题,建厂初期,即成立职工食堂。后因职工人数增加,原食堂面积不能满足需求,1972年至1978年,职工食堂陆续扩建为1143. 16平方米。1981年,成都市交通局开展行业评比,职工食堂被评为第一名;1983年,被成都市总工会命名为“先进食堂”: 1984年、1985年、1986年连续三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食堂”。

  建厂初期,工厂成立行政办公室,在现机关办公楼办公,分管文书工作,设秘书1人,协助厂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后工厂机构调整,老行政楼几经修缮,仍保留原有建筑风貌。

  1970年9月,工厂成立了人民防空工程修建领导小组,在青白江区人民防空办公室的业务指导下,负责厂区人民防空工程设计和修建工作。厂区人民防空工程建筑面积1050. 64平方米,使用面积708.5平方米。1973 年8月开工,1974 年12月竣工。竣工半年后,雨季来临,由于墙体拐角处和墙体防水层渗水严重,几经处理,效果不佳。

  1976年底,修建家属住宅第十幢和第十一幢时,在青白江区人民防空指挥部的指导下,设计修建家属区人民防空工程,建筑面积1624.5平方米,使用面积1256平方米。1977年11月开工,1978年3月竣工,但设备尚未完全配套。

  以上两座人民防空工程,竣工后经青白江区人民防空办公室评定为五级防空工程,可容纳1600人。1983年人防改造工程被成都市人防办公室评为先进单位,1989年被青白江区人防办公室评为人防工事管理先进集体。

  ▲现轨、岔枕生产线日,经铁道部工务局批准,工厂在桥梁露天生产线场地内临时生产岔枕,设计年产岔枕500组,并保留年产100孔桥梁的能力。简易岔枕生产线由工厂自行设计和施工,经3个月的时间完成改建并投产,1984年最高年产量452组。1985 年工业普查核定年生产能力为497组。岔枕简易生产线建成后,工厂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自身的发展,从生产岔枕单一品种逐步发展到生产3个品种,开发轨枕及宽混凝土枕新产品。1992 年,工厂决定将岔枕简易生产线搬迁到新建成的岔枕成品库中,建设岔枕、轨枕系列产品露天临时生产线。目前,该轨岔枕生产线仍在使用中,已经为兰渝铁路、成兰铁路等重点铁路工程生产供应数百万根。

  建厂初期即修建,砂石料原为露天堆放,采用天车、运斗将砂石运送至搅拌站,开展桥梁、轨岔枕施工作业。后因环保要求,加设顶棚和篷布,减少扬尘,目前仍在投入使用。

  1974 年由第二单身职工宿舍改为的办公楼,当时厂区的所有职工办公室都在此处办公,后因行政楼的修建完善,员工均挪至行政楼办公。该处变为混凝土制品项目部、机械加工中心(现路桥装备项目部)的办公区,并一直沿用至今。

  1966年至1972年,工厂共修建单身职工宿舍4幢,1974 年将第二单身职工宿舍改为办公楼,有单身职工宿舍3幢,建筑面积5034.8平方米。第1幢、第3幢单身职工宿舍为3层,第4幢单身职工宿舍为4层,均为砖混结构,初建时每层仅有盥洗间,没有厕所,1982年开始进行抗震加固与改造,除第3幢单身职工宿舍由于排水困难,未建厕所外,其余每层增建了厕所。

  1967年,工厂有简易篮球场一个。1974年,建成灯光球场,三合土地面,有可容纳千人的看台,有记分台、更衣室。占地面积836平方米。1982年以前,每年举行一次综合性运动会,项目有拔河、射击、投弹、短跑、跳绳、广播体操、球类。平时,还举办单项比赛,主要有监球、乒乓球、羽毛球,有厂内各单位比赛,有友邻单位来厂友谊赛比赛,基本上每周有赛事。现阶段,七公司所有的体育赛事均在足球场、篮球两用场处进行,平均每年都会举办一届“成桥杯”足球或篮球赛事。

  幼儿园始建于1966年,原名托儿所,解决职工孩子无人照看的困难。1971年,托儿所搬至厂工会俱乐部旁。1977年在厂东大门侧,新建幼儿园(即现研发中心办公楼),为二层楼砖混结构,外建厨房1间,建筑面积860.24平方米。后期,工厂为幼儿园陆续添置了各项娱乐设施,有多功能滑梯、大型浪船、戏水池、电视机、录音机、风琴等。1987年、1989年、1991年获成都市幼儿卫生保健流动红旗,其中,1989

  随着成昆线等铁路的建成,对预应力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工厂的产量亦随之逐年下滑。1974年预测1975年后桥梁生产将大幅度减少,工厂即陷入困境。为了维持生计,摆脱单一产品生产制约工厂发展的状况,交通部于1974年5月10日正式批准成桥厂增建电杆车间,设计能力为年生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2万根。工厂抽人组成设计组,并邀请建厂工程局科研所2人参加,经调查、试验、设计了国内首创的纵横向流水机组生产新工艺。

  1977年4月,电杆车间试生产一次性成功,当年投产,共计生产电杆8000余根,以后产量逐年增加,一直到1980年每年产量都在26000根左右。虽然电杆利润较低,但在单一产品任务不足的情况下,弥补了人员窝工,仍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工厂也开始摆脱因成昆线等铁路建成通车后造成的生产经营被动局面,工厂的改革发展迈出了艰辛而又令人欣喜的一步。

  桥梁生产线年建成后,为西南三线铁路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从1974年后铁路建设重点转移,工厂桥梁生产任务随之大幅度减少。因此,多年来对桥梁生产系统没有进行大的改造,历年仅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体力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工艺改进措施,1969年修建桥梁静载试验台1座,1971年至1972年新建钢筋平面加工棚442.02平方米和钢筋成型及存料棚315. 89平方米。

  进入2010年以后,七公司成功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开启了企业发展的又一个新篇章,原桥梁生产线拆除改建为管片生产线,陆续为成都、昆明、重庆、南宁、石家庄、贵阳、呼和浩特等多个城市生产供应地铁管片26万余环。七公司的“成桥牌”地铁管片目前是“四川名牌”,运销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石家庄等国内多个轨道交通市场,在目前的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占有力。

  1966年,因陋就简建成的混凝士搅拌楼是两层砖混结构的临时简易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后虽经多次改造,但仍很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后经鉴定列为危房。1992年工厂上报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请求新建,经总公司决定列入1993年的基建计划。

  该机配车间厂房,现为路桥装备部项目部生产车间,始建于1961年。原设计为钢筋、钢丝束加工车间,1965年设计时改为机配及运输车间,1966年改为机配车间。该厂房多年来由于砖瓦风化,加以无起重设备,特别是木屋架不符合防火标准,经检查列为危险建筑。1987年2月28日,经铁道部工务局批复,同意拆除重建,并拨款53万元。新建机配车间是在原址上重建,1987年5月开工,在拆除原建筑重建新厂房过程中,机配车间采取措施,生产、基建互相配合,于1988年8月竣工交验投入使用。

  建厂初期,工厂建成铁路专用线米。根据需要,工厂自行设计和施工,于1987年建成2道(笨零线道进行技术改造,将坡度由原来的15‰改为3‰,改善了行车条件。至1992年底工厂铁路专用线米)。1988年为开展多种经营,建立运输队,修建了笨零货场。利用工厂铁路、车队运输及大型起重设备的优势,为附近单位装卸大型笨零货物,建成后成为青白江火车站的第二装卸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城港中铁十六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