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改民族还办吗迁户口会有麻烦吗

身份证丢失,异地大多只能补办临时身份证。只有已经开通了异地办证的省市,才能在本省公安厅驻异地办事处进行正式身份证的补办。在异地派出所、公安分局,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所有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最好能够记得自己身份证的号码。

}
   左:纳雍县勺窝乡,张茂清是当地穿青人中少有的会跳傩戏(俗称跳“菩萨”)的巫师。   右:穿青人王瑞坤穿着传统服装。 早报见习记者 李坤 图

目前,贵州西北地区穿青人有近100万,一栏由“穿青人”代替,当穿青人到省外求学、工作时,往往会因为找不到对应的民族代码,遭遇难办证、户口迁移等难题。贵州最近正在进行族称认同意愿情况调查,拟提供彝族、苗族、汉族等7个民族供穿青人选择,也可选择维持现状。据悉,多数穿青人愿意维持原状。

早报记者 徐其勇 发自贵州纳雍

中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但你知道吗,除了56个民族之外,还有一批特殊的人群,他们属于“未识别民族”,游离于56个民族之外。

这些“未识别民族”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但他们却没有独立的民族身份,没有对应的民族代码,户口本、身份证中的民族一栏由“XX人”代替。世代居住在贵州西北地区的穿青人,是我国人数最多的“未识别民族”。由于国家民族代码标准中没有“穿青人”一项,当穿青人到省外求学、工作时,往往会因为找不到对应的民族代码,遭遇难办身份证、户口迁移、无法落户甚至无法入住宾馆之类的尴尬。

早报记者了解到,贵州最近正在进行族称认同意愿情况调查,拟提供彝族、苗族、汉族等7个民族供穿青人选择,也可选择维持现状,保留穿青人身份。“穿青人”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穿青人一直被戴上“未识别民族”的帽子。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族群呢?

“这一切,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说起。”原纳雍县文化局局长张兴福坚持认为穿青人与彝族、白族等一样,同属于少数民族。

这位已经78岁的老人是当地穿青人中德高望重的长者,自称研究穿青人已有30年历史。

他介绍,穿青人其实是居住在贵州的土著民族,早期叫“土人”,后期叫“穿青”,主要居住在贵州省纳雍、织金等县。

据介绍,1955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在贵州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工作组,深入毕节、安顺等穿青人聚居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

在历时四个多月的调查后,工作组完成了一份《贵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调查报告》,判断穿青人是明朝初年及以后一段时间内进入黔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移民,并最终认定:穿青人是汉人而不是少数民族。

但基于民族团结的初衷,穿青人被允许在个人资料中填写“青”这一带有少数民族色彩的民族成分。

不过,这一结论一直不被一些穿青人认同。

1981年,贵州省政府开展全省未定民族的识别工作,开始对穿青人的民族成分问题进行第二次调查。

张兴福参加了这次调查工作。他回忆,这一调查,历时整整三年。工作组采用查阅历史文献、家谱、实地考察、走访老年人等方式,搜集分析了穿青人的历史源流、迁徙历程、文化特征、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资料。

工作组在1985年完成的《贵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问题的重新调查报告》中,提出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观点:“穿青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不是汉族。”但这份报告上报后最终未获国家批准。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穿青人的数量多达70万。如今,10多年过去了,穿青人有近100万。

2003年,公安部下发了一份文件——《关于对贵州省革家人和穿青人居民身份证民族项目内容填写问题的批复》,要求在办理居民身份证时,采取一种过渡办法,可填写为“革家人”、“穿青人”。

由此,穿青人户口簿和身份证上民族一栏里便有了“穿青人”。

6月7日,贵州纳雍县城区沿河街张氏宗亲联谊会办公室。族长张荫学紧急召集47名穿青人张氏家族代表开会。参会人员多为退休老干部,也有30多岁的年轻人。会议内容很特殊,商议张氏家族改族的问题。

一周前,张荫学所在的纳雍县文昌街道办事处张贴公告,要求辖区穿青人前往填写穿青人族称认同意愿情况调查表。

公告中罗列有彝族、蒙古族、白族、仡佬族、苗族、布依族、汉族7个民族可选,也可选择维持现状,保留穿青人身份。

刚落座,张氏家族代表张喜平就表达了自己的不情愿。他称,自己从小就是青族。上个世纪80年代,身份证上“民族”一栏变成了穿青人。

“改族后,很容易让穿青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俗失传。”另一代表张兴福接过话头,“并且更改后的少数民族信仰和生活方式有差异,很容易遭来歧视。”

这天的会议持续了整整4个小时,大家集体讨论了省民宗委下达的通知精神,同时就改族问题发表个人看法。

“那天讨论很激烈。”族长张荫学回忆。所有参会的张氏家族代表,无一人提议要改民族。在他们眼里,祖宗留下来的身份,不能就此“掐断”。

会议当天,讨论后得出一致结论:维持原状,保留穿青人身份。

在族长张荫学看来,应该以书面形式向有关部门表达这一立场。6月13日,书面形式的诉求和情况反映拟好,张氏家族代表一致通过后,转交给纳雍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

早报记者在这份诉求中见到,内容涉及穿青人历史、此次族称认同的立场等五个方面。

张氏家族至少有5万人,占了纳雍县30万穿青人的六分之一。

就在调查开展期间,公告上的一句“逾期后果自负”让人“虚惊一场”。

6月5日,纳雍县文昌街道办、雍熙街道办所属的茶林社区等工作人员,开始在穿青人聚居区张贴盖有红色印章的公告,“接上级文件精神,要求辖区广大穿青人居民,6月12日之前持户口簿速到社区办理族称认同基础工作,逾期后果自负。”

这一公告迅速在当地穿青人中流传。未料,公告中“逾期后果自负”的表述,在穿青人中引起不小波动。部分穿青人把公告中的话,理解为政府部门要求强制改族。从张贴公告的当天开始,不断有穿青人前往社区或给政府部门打电话质疑。

在茶林社区张贴的紧急通知中,同样使用了“后果自负”这一措辞。

当地政府很快做出了“柔性更正”。纳雍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李轶告诉早报记者,穿青人的意见很快反馈到了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经调查发现,原来是部分乡镇、街道办或社区工作人员对上级文件精神理解上有偏差,导致在张贴出的公告中出现了逾期后果自负说法,传达时变了味。

针对这一情况,6月8日,纳雍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社区纠正“后果自负”说法,严格按照贵州省民宗委文件中要求的“自愿、就近”原则,开展穿青人族称认同意愿调查工作,不搞强迫令。这一信息同时通过当地电视台传递给广大穿青人。

纳雍县穿青人族称认同调查工作,迅速在所辖的26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中展开。

雍熙街道茶林社区书记周琴介绍,从6月5日开始,社区8名大妈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中。为传达文件精神,她们到穿青人聚居区贴通知、开“板凳会”,让亲友互相转告。每天都要接待辖区不断前来的穿青人咨询、指导填表,然后进行分类。截至6月12日,该社区有2000多名穿青人填写了族称认同自愿调查表。

23岁的龙茂菊是纳雍县一逸连锁酒店前台的一名收银员,去年从贵州大学毕业。谈及此次穿青人族称认同意愿调查,她显得一脸无奈。

龙茂菊一家5口人,世代都是穿青人。她称,自懂事起,爸妈就告诉她是“青族”。一次,有人喊她“小苗女”,被父亲龙尚怀立马纠正。

高三那年,龙茂菊因穿青人身份享受到了少数民族政策的优惠。她所在的纳雍一中高三(4)班80%都是少数民族,2009年高考,龙茂菊像班上其他少数民族同学一样,高考成绩享受到了加20分的政策。

就是这20分,让她有幸跨进了贵州大学的校门。“要不然,我是上不了贵州大学的。”龙茂菊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显得有些兴奋。

6月7日,龙茂菊被所在的猫场村村委会通知前往填写穿青人族称认同意愿情况调查表。“为什么要改?”龙茂菊很吃惊。在她脑海里,这些年来,穿青人身份已经习惯了。

要改民族身份,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户口簿、人才档案、身份证等凡涉及民族的地方都要改。为慎重起见,龙茂菊专门给远在浙江打工的爸妈打了个电话,征求他们的意见。

龙茂菊记得很清楚,电话那头的父亲得知要改民族的消息时,同样显得很诧异。“你们想改哪个民族就改哪个民族嘛!”犹豫后的龙尚怀回应女儿时,语气很凝重。

在给爸妈打电话前,龙茂菊与姐姐龙冬商量过,如果要改民族,就改为布依族算了。此前,她所在家族的成员表示,如果要改,全部布依族。

这一次,猫场村300多名穿青人在自愿认同民族一栏里全部填上了“布依族”。

尽管填完表格已有好些天了,但为什么要改的疑问一直盘旋在她脑子里,一时无法释怀。

早报记者采访中发现,像龙茂菊这样填完表后仍有疑惑的穿青人有很多。“虽然填了认同表,但我最后也不一定非要改。”穿青人王瑞军表示,在他身边,有好多穿青人都有这种想法。

素有“中国穿青人第一乡”的纳雍县勺窝乡,3.3万人中穿青人占了90%以上,绝大多数在认同意愿一栏里选择了保留穿青人身份,“维持原状”。

“如此大规模开展穿青人族称认同意愿调查是有前提的。”纳雍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李轶说,由于多次考察所遗留的疑问,穿青人至今仍未在国家认定的少数民族名列中。

国家民族代码标准中没有“穿青人”一项,当穿青人离开贵州到省外求学、工作时,往往会因为找不到对应的民族代码,遭遇难办身份证、户口迁移、无法落户甚至无法入住宾馆之类的尴尬。

纳雍县职业学校陈微微丈夫的弟弟杨垚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杨垚到北京学习,拿身份证去宾馆登记住宿,结果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扫描出来的民族显示是“其他”,但身份证上民族一栏是“穿青人”。

对方怀疑是假证,不让登记住宿。没办法,杨垚只好请求对方打电话向贵州警方联系证明了自己身份后,才勉强同意让他住宿。

纳雍县公安局治安中队长李赟,负责全县穿青人人口信息管理。他告诉早报记者,全县有穿青人30万。穿青人没有民族识别代码确实带来了不少麻烦。特别是每年高考后到贵州省外上大学的穿青人,当地派出所不给落户。

无奈,这些学生只好回到纳雍申请改为汉族后(注:申请少数民族需国家民宗委批准),再回到学校落户。李赟称,这是当地警方为这些大学生能顺利落户采取的临时过渡办法。像这种情形,每年至少有10起。

此外,他们还经常接到外地警方打来电话核实穿青人身份的情况,有段时间,每周有好几起。

纳雍县人民法院一名法官透露,即使有穿青人在外地违法犯罪,也会难倒相关司法部门。每年,该法院都会收到上海等地法院传过来的函件,要求协助调查对方的身份。“穿青人无法识别的民族代码确实给其带来很多不便。”该名法官强调。

}

主办: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建议使用以上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青人改民族还办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