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粪便是什么颜色的国家公园可以留下有机垃圾吗

2022年11月11日,第二届数字国际熊猫节·首届汶川汶创HUI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隆重开幕。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数字珍藏《人·自然·大熊猫》在开幕式上全球首发。本系列数字珍藏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联合发行。

本系列数字珍藏以《人·自然·大熊猫》为主题,传达了保护大熊猫以及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意义。通过将大熊猫与色彩鲜艳的插画背景结合,作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4个温暖动人的故事,呈现出大熊猫国家公园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在此“伞护网”下大熊猫及其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在此基础上,作品将文化内涵与科学技术相融合,运用动画效果使大熊猫、伴生动植物都“活”了起来,让人、自然和大熊猫联系得更加紧密。

设计师从著名大熊猫摄影师周孟棋的佳作中选取4幅神态各异的大熊猫担任主角,配以众多伴生动植物作为背景的装饰性元素,将摄影作品和艺术插画结合,以一种艺术跨界的形式来传达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理念。

在点击手机屏幕的瞬间,大熊猫的身子探出屏幕。在蓝紫色的流体色块和神秘的云状烟雾中,画面飞出雨燕和藏马鸡,开出珙桐花。犹如大熊猫带我进入奇异世界。

在唐家河开得茂盛的紫荆树下,我遇到了第二只大熊猫。粉色的花瓣随风吹拂飘飘欲落,大熊猫在树下悠闲自在地叼着竹叶,仰着头好像也在欣赏春意,盯着翩翩起舞的蝴蝶出了会神。山清水秀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

继续往森林深处进发,偶入一片粉色秘境。金黄色的光束从树叶间照射下来,异常闪耀。金丝猴和林麝跟着鸟鸣声摆动着,连花草也摇曳着身姿——原来是大熊猫和它的动物朋友们在开森林舞会。咬着竹枝的大熊猫真诚的眼神好像在邀请我一起加入。

离开森林后,我随着奇幻流云来到茶马古道。大熊猫身披丝带在五彩蜀锦流云上飘然起舞,仿佛用舞姿讲述着南丝绸之路的故事。人类的手指和大熊猫的爪子共同撑开了这幅美丽画卷,大熊猫作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文化使者,架起联通中外的桥梁。

大熊猫比人类更早出现在地球上,经历千万年沧海桑田,千万年风风雨雨,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中,留下一个个传说与想象。我们保护大熊猫,不只是为大熊猫,也为这里丰富的生物群落,以及这里的人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是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保护大熊猫为主要目的,于2018年10月29日成立的政府职能部门。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依托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设立。在此引导下,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由四川省岷山片区、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甘肃省白水江片区组成,总面积为27134平方公里,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80余个。试点区内有野生大熊猫1631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量的

下图为进入平台后的操作步骤:

}

用志愿精神为大熊猫守护一片绿水青山

——记都江堰市“熊猫志愿者团队”

  四川文明网成都讯(王露)10月12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迈入新阶段。早在2017年1月,我国全面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试点规划中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4%,涉及多个市州及各类自然保护地。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位于成都都江堰,直接联系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两个大熊猫野生种群,是大熊猫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区域和“天然走廊”。

  近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将生态保护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多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内、国际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支致力于生态环境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并向公众传播环保理念和意识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志愿团队——熊猫志愿者团队。团队不仅加强了“大熊猫文化”的传播,还传递了志愿服务精神,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地方实践。团队于2019年1月入选了四川好人榜,同年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熊猫课堂”2020年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金奖。

  打造熊猫课堂 努力实现自然保护工作宣传的最大化

  今年4月,一场由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和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四川高校志愿服务联盟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主题体验活动举行。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的19名志愿者先后参观了自然科普馆、大熊猫守护先锋展示馆,了解了珙桐、红豆杉、大熊猫等国家珍稀动植物生存状况和保护知识,并参与深度巡山体验,填写巡护日志。

  此次活动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熊猫志愿者团队打造的“熊猫课堂”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生动实践。

  2016年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组建了由320余人组成的熊猫志愿者团队,积极打造集“志愿服务+自然保护+科普教育+党性教育”联动推进的“熊猫课堂”。“熊猫课堂”以“大熊猫保护+大自然教育+大众化研学”为主线,不断突破了志愿服务领域和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熊猫文化进校区、进景区、进社区、进街区、进山区“五大活动”100余次,树立了大熊猫物种保护的先锋、大熊猫文化传播的示范、专业化志愿服务的典型。

熊猫课堂以“大熊猫保护+大自然教育+大众化研学”为主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21年,熊猫志愿者团队全新推出了“向往的自然”体验活动,致力于让体验者远离喧嚣、避开拥挤,从城市回归自然,呼吸自然的空气,寻找内心的声音。全年将开展约10场次大熊猫守护先锋党性教育体验日活动、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体验日两大系列活动,深植保护理念。

大熊猫国家公园野外巡护体验日活动。

  与此同时,憨态可掬的熊猫在熊猫志愿者团队的开发下,也从笼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熊猫抱枕、熊猫水杯、熊猫雨伞、熊猫围裙、熊猫书包等20种熊猫创意产品,并多途径的展示了志愿服务成果。

  开展科普教育 让公众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大熊猫有尾巴吗?”“大熊猫最擅长什么运动?”9月23日熊猫志愿者团队自然讲师邹涛带领着都江堰市永丰小学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奇幻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探秘之旅。同一时间,自然讲师“虫幺妹”来到了都江堰市灌州小学,从自己富有自然气息的穿着引入,调动同学们去仔细观察记录校园里的自然物,开启一场欢快的自然笔记体验之旅。

  近年来,熊猫志愿者团队先后在都江堰团结小学、北街小学等学校建立了15个自然生态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参与学生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共建等工作。并通过建立“保护区+职能部门+学校”“保护区+学校”“保护区+保护组织+学校”三级联动机制,在四川省内开展全国首本《大熊猫家园》教材试点推广工作,让孩子们体会生物多样性之美妙与奇趣,从而真正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熊猫志愿者团队走进校园开展自然生态教育。

志愿者给孩子们普及关于熊猫的知识。

  团队还充分利用保护区人员、资源优势,设置了《可爱的金丝猴》《大熊猫微微一笑》《跟我学做标本制作》《多彩的杜鹃花》等课程,编写了《神秘的野兽》《多彩的植物》《丰富的景观》《奇妙的鸟类》《简说大熊猫》《“森林萌主”身边的那些事》等科普读物12类,《绿映都江堰》《堰遇都江堰》等杂志类读物2类,推出了以“龙龙”为主要人物的3万余字章回体小说《龙虹记》,积极探索了自然保护和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长效化充分融合的龙虹实践。

  团队累计开展“绿野寻踪”“大熊猫,你是我最好的遇见”等科普教育活动100余次,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等20余所院校和组织建立了科研合作、志愿服务关系,开展“熊猫讲师”培训活动4次。

团队向公众宣传生态文明建设。

  发挥专业优势 倡导树立健康饮食文明新风尚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熊猫志愿者团队发挥自然保护工作在疫情防控的“生力军”“第一线”作用,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奋战一线,。从冰封的雪山到人员密集居住的社区,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到社区疫情防控,在防控最前沿、绿水青山间留下了靓丽的“志愿红”“保护绿”身影。

  依托专业技术人才基础,团队志愿者参与建立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技术协调组,全面开展科学监测与研究。做好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加强疫源疫病知识传播,积极提出野生动物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合理建议。加强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存状况巡查,尤其是保护区和社区交界区域以及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确保巡查到位。进一步优化疫源疫病处置机制,主动与成都市、四川省相关专业机构和保护组织沟通,畅通样品运输、保存、送检渠道,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科学处置。

  熊猫志愿者团队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号召,利用各志愿服务站位于社区一线优势,积极发动和协助乡镇(社区),利用“小喇叭”、宣传单等,主动发出保护野生动物、拒食野生动物、保护绿色环境等倡议,最大限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编发《绿映都江堰》“城市微光”系列微信、“森林微语”系列微信,在熊猫志愿者微信群、熊猫讲师微信群发布疫情防控、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志愿者协会刊发微信,引导群众认识食用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摒弃“野味滋补”有特殊功效的伪科学、伪健康知识,树立健康饮食文明新风尚。

}

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中正进行野化训练的大熊猫

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

这是我国首次以“伞护种”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按照《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试点范围有七成以上区域在四川。荥经县有48%县域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

保护与发展,生态与生存。如何从中找到平衡点,考验的不仅是意志的坚定不移,更需充满智慧的探索实践。

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展开。

把生态作为最厚实本底持续强化、最重大机遇牢牢把握、最宝贵财富科学利用,坚持“破”与“立”,荥经县创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一套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改善优势、经济发展优势的荥经模式。

即日起,本报将推出“走进荥经,探访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建设”系列报道,探访荥经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背后的故事。

10月14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

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为4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我市荥经县名列其中。

回顾过往。作为“两山”理论的践行者,荥经县曾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方式,一度在四川省县区经济实力排名中位居前列。

但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趋重视,荥经县单纯靠矿产、水电、林木资源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逐渐为时代摒弃。

“家里有矿”的“荥老大”

荥经县龙苍沟镇鱼泉村,地处大山中,名不见经传。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里的磨盘溪(小地名)曾繁华一时。

繁华,源于这里的煤矿资源。

彼时的鱼泉村,“煤炭经济”火爆。采煤企业达到43家,外来常住人口保持在1万人左右,每日人流量不低于3000人次、每日车流量近1000辆次,拥有各种个体商铺上百家。

“县城里有的,在这都能买到,天天都像在赶场。”看准机遇,吴建刚的父母掏空1万多元积蓄,又从亲戚处借来1万多元,于1994年底建起一栋三层小楼。

吴建刚记得很清楚,自家房子还没建好,就有人来谈租铺面,明言可以预付租金。最后,两个面积均在50平方米左右的铺面,以每个4000元一年的价格成交。

“这个价格,当时可以在县城最繁华的街心花园附近,租到面积40平方米的铺面。”为此,吴建刚的父亲改变把三个铺面全部出租的想法,留下一个开起小卖部。

生意很好。1995年,吴建刚家仅经营小卖部就收入近4万元,所有借款一次性还清,“当时的公务员,每个月工资普遍只有200多元。”

这,仅是荥经县过往经济发展模式里一个极小的片段。

除了让村民和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的煤矿,荥经县还有储量丰富的花岗岩矿、林业资源和水能资源。

花岗岩理论总储量40亿立方米以上,可开发量达10亿立方米,储量居全国之首;水能蕴藏量64.22万千瓦,可开发量39.38万千瓦,时有装机25.59万千瓦,是全国电气化试点县之一;林地面积245.2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93.1%,活立木总蓄积达1500万立方米……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些资源成为全县的经济支柱,并助推荥经县登上全省山区县经济发展榜首。”荥经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章强介绍,2012年是荥经县“老三头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在县域经济中占比达到70%。

“进退之间”的发展担忧

高占比背后,是荥经县13万人口中,最多时超过20%人口靠此“吃饭”。

但这种过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比较严重的消耗高和效率低等问题,也带来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并对空气、河流、土地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长期粗放式的矿山开采,造成大量尾矿荒山。”荥经县副县长石华志说。

二十一世纪初,荥经县的这一经济格局经历过一次阵痛:2000年前后,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启动,木头不能砍了;2006年,国家开始大规模整顿矿山,“石头”挖得少了。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由此,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在荥经县加快推进。

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展开。

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区划定后的范围,荥经县域面积的47%以上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到县域面积的48%以上;荥经县几乎所有的水电站、矿山、木材厂都被划入红线内,需要在几年内逐步退出。经济形势严峻,荥经县在全市的排名由前列变到末尾。

前所未有的冲击下,荥经县上下对经济发展的担忧也前所未有。

“老的经济支柱没了,以后靠什么作为经济支撑?相关就业群体靠什么实现稳定收入?”石华志说,一系列问题,每一个都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有担忧更有希望。安靖乡顺江村,相岭河穿村而过。走进村里,曾经云集的石材加工厂已不见踪影,曾被石材加工废水污染的河流如今清澈见底。

“经过生态环境修复,这里在2014年成为保证县城8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曾做过石头和木头生意的本地人王建康说,现在的顺江村以良好生态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笋用竹产业和农旅融合经济。

迎接“绿色”时代的到来

“生态红线就是一条硬杠子,作为县一级党委政府,我们必须无条件坚决服从国家战略布局,将生态优先理念贯彻好、落实好,把荥经县建设好、发展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环境是荥经县谋求发展的唯一途径。”

认清大势,顺势而为。荥经县在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把“两山”理论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

顶住经济断崖式下滑、财政收支矛盾巨大等压力,荥经县以大刀阔斧勇气、壮士断腕决心,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政策。

大刀阔斧“砍”——截至2020年底,荥经县已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退出煤矿46座、非煤矿山18座、小水电22家、小木材厂20家、小石材厂37家。传统“老三头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从70%下降到现在的10%。

全力以赴“闯”——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创新建立“千人治河”机制,主动担当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责任;确立以绿色新型建材、森林康养度假、特色有机农业为主导的“新三头”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主线,抓住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科研示范重点、突破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难点、打造“NPL”园地共建模式,创新“1+3”工作体系。

同时,切实推进“两山”理论转化,着眼长远。

从“破与立同步”转变为“以立为主”,创新以整体县域经济为单元的“两山”转化荥经实践;打造成渝地区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基地、高品质森林康养度假基地、特色有机产品供给基地,树立“两山”转化标杆;积极创建全省河湖管理先进县、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争创全省数字熊猫示范县;全面加强自然教育项目建设,打造全国自然教育第一县。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批复》。文件第一条指出,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后,相同区域不再保留其他自然保护地。

“这意味着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将全部撤销。”石华志认为,更高保护标准和更严保护要求下,荥经县的大熊猫野外栖息环境必将越来越好,已在经济转型中找到适合自身绿色发展之路的荥经县,也必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熊猫的粪便是什么颜色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