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饲料霉菌总数标准或食品中霉菌毒素有哪些危害

CSY-YG701食品霉菌毒素检测设备能够快速检测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样品前处理简单,食品霉菌毒素检测设备操作简便,无需标准品,无需做标准曲线,结果准确可靠且可现场打印,为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和控制提供了一种效率的技术手段,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食品霉菌毒素检测设备检测项目:

马上就是玉米收获的时节,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严重破坏玉米品质,造成粮食风险隐患,降低农业经济产值,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

目前,国标法测定黄曲霉毒素采用HPLC法,需要大型的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操作过程复杂、时间较长,且无法在现场和基础小型实验室使用。除此之外,也有采用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试剂盒或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用于大量样品的筛查,操作简便,检测快速,成本也较低,但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差,容易造成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因此,急需一种既简便快速,又能准确定量的检测方法,

}

  猪饲料遇上潮湿环境和多雨雪天气极容易发霉,动物摄入被霉菌毒素污染后的饲料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引起消化系统紊乱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慢性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而且不同毒素间的危害差异很大。

  在众多霉菌毒素重对猪影响最大的一种就是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其产毒菌主要是镰刀菌属的菌侏,如禾谷镰刀菌和三线镰刀菌。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阳性检出率为45%,最高含毒量可达到2909mg/kg;小麦的检出率为20%,含毒量为0.364~11.05m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完全破坏。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侵害3~5月龄的仔猪,生猪采食后皆出现雌激素综合症和雌激素亢进症为特征的症状。 

  中小母猪和阉割的母猪有发情样征候:阴唇肿大、鲜红,阴道黏膜潮红。有的子宫或肛门脱出;妊娠母猪早产、流产;断奶母猪发情延迟或发情异常;分娩母猪产程延长,弱仔、死胎增多。 

  公猪和去势公猪睾丸萎缩,包皮和乳头肿大,乳房隆起,精子活力降低,性欲减退。 

  玉米赤霉烯酮的去除 

  1、物理脱毒法 

  主要包括水洗、晾晒、辐射等方法。因玉米赤霉烯酮不易溶于水,需反复搓洗,可除去部分毒素。通常可用日光晾晒法或采用高压泵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处理发霉饲料,可部分收到脱毒效果。 

  霉菌毒素遇碱能分解失活, 因此可采用氢氧化钠、单乙胺、臭氧或氨破坏霉菌毒素,但过量的化学试剂,如氨在饲料中的残留可能危及动物健康。 

    是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坏或转变为低毒物质的方法。此类解毒法条件温和,对饲料物质破坏较少,缺点是有些毒素需要一些完整的霉系才能彻底解毒,且大多数霉不稳定,故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 

  4、使用专业脱霉剂 

  矿物质吸附剂主要是蒙脱石,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非常好,这类脱霉剂质量关键在于选择优质的原料,选择的原料质量。好多厂家用低质的膨润土原矿来分装,这样的产品效果较差,有时因自身含有有害成分会产生副作用。高纯度的蒙脱石的脱霉效果是具有很好的止泻效果,对提高饲料转化率有确切的效果。 

  甘露寡糖主要对大分子类的霉菌毒素起吸附作用,因其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繁殖,往往对动物的生产性能有较好的作用,但这类产品一般价格比较昂贵。 

  长沙绿叶公司最新研制的高效霉菌毒素吸附剂-纳蒙脱素,在强力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补充吸附过程中所流失的营养物质,提高吸附效果,解除霉菌毒素干扰。 

  在脱霉剂的使用上,建议畜禽场应持续性预防使用。而对严重霉变的作物和作物秸秆应坚决废弃不用。

}

  点击“肇庆市场监管”,关注我们哦!

  不知道大家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买回家的糕点或者水果等食物储存久了拿出来,发现局部有一点点发霉,通常这个时候长辈们会说把发霉的地方去掉,剩下的地方还可以正常食用。

  但其实即使把发霉的部分完全去掉也不能排除霉菌产生的危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困扰着我们食品安全的霉菌和霉菌毒素。

  霉菌是形成分支菌丝的真菌的统称,并不特指某一种属的真菌,其特点是菌丝体较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各种颜色的霉菌,他们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菌落为白色毛状的是毛霉,绿色的为青霉,黄色的为黄曲霉)。

  霉菌繁殖速度十分迅速,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变,有的是有益霉变,被广泛应用于酿造、制药、抗生素等方面的生产,但大多数霉变是十分有害的,稍有产生,不仅会使食品感官变差,还会会产生很强的毒素,造成人们食物中毒、致病或致癌。

  我们对于霉菌的认识常常会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像文章开头所说我们把食品发霉的部分去掉,其实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发霉部分只其菌丝完全发育成型的霉菌,实际上周围还存在许许多多菌体;另外,我们知道加热食物能有效地杀死有害微生物,起到消毒的作用,但是我们日常烹饪是无法完全消除霉菌毒素危害的。

  霉菌是一类真菌的统称,它其实是一个大家族,其中某些成员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次级代谢产物,这就是霉菌毒素。

  已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常见的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T2毒素等。其中展青霉素常见于霉变的水果中,其会污染新鲜的水果和果汁,进入人体后对机体肠道和肾脏造成损伤,且高温手段只能让其含量降低而无法完全消除;赭曲霉毒素是一种肾毒素,常见于霉变的谷物、饲料中,可以引起原发性肾病,是对家禽影响十分大的一类毒素。

  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除了粮油及其制品外,各种动、植物性也存在着被污染的可能性。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和高致癌性,主要损害肝脏功能并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其衍生物约有20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也最强。并且黄曲霉毒素的裂解温度达到280℃,是耐高温的一类物质,一般的水洗和烹调加工处理并不能将其破坏。

  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常表现为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霉菌毒素污染的控制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中对食品中部分霉菌毒素限量指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黄曲霉毒素B1为例,玉米、玉米面(渣、片)及玉米制品、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为20ppb,其他类别食品中限量更低(见上表)。以苹果、山楂为原料制成的产品,包括水果制品、饮料、酒类中展青霉素的限量为50ppb(ppb表示浓度,即十亿分之一)。

  这些霉菌毒素在限量范围内,我们认为其不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纯天然”产品,市面上也随之出现各种“土榨油”,这类产品未经过精炼加工,而且其多以玉米、花生等作为原材料,更容易存在霉菌毒素超标的风险。因此,消费者要更加注意,购买食用油需通过正规途径,切忌迷信“纯天然”产品。

  如何处理霉变食品?

  1、并非所有的霉变食品都是有害的,某些霉菌会对食品进行发酵,可以增加风味,如腐乳、黄豆酱、奶酪等,在通过正规可靠的购买途径前提下,这些食品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2、对待其它发霉的食品,最安全可靠的选择就是把它们全部扔掉。

  来源:佛山市场监管

  肇庆市场监管编辑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新饲料霉菌总数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