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岁还九十几岁的老人可以坐车吗高铁吗?

第一次坐商务座是和爷爷一起。爷爷虽然身体素质不错但还是近九十岁高龄,所以想为老人准备一个舒适的行程体验。

}

今天早上父亲给我打电话,以商量的语气问我,

“你要不回来吧,你奶奶病重了”,他大概是怕我请不到假吧。

“嗯”我开始有点难过,已经有点哽咽。这个电话还是打来了。

他大概没听清,以为我在沉默。

“你奶奶昨晚走了,你要不回来吧,跟你领导请个假”

我没有时间去想为什么我爸开始说的是“病重”,后来转成“已经走了”

我尽量忍着泪水,就像以前听到父亲手臂受伤忍着不哭一样。

可是泪水只有在不说话的时候能忍住,只要一开口就是抽泣和哽咽。

我特别不喜欢以这种方式回家。

但我得承认,这叫奔丧。

这两个字年少时也经历过,但那时并不理解。

八岁那年,我还在村里的小学读一年级还是二年级。那天好像还是个晴天,我和我最小的姐姐在上下午最后一节课,因为那天学校还让我们带上扫把,放学要进行班级大扫除,所以这些还记得。突然门口出现了我三姐的身影,她哭丧着脸,看着我和另一个姐姐,嘴里喊着什么,我知道她在叫我们。

我和我小姐姐走到三姐面前,她说“咱妈死了”,就带着我们一路跑回家,谁也没有管那把扫把。

后来我们一起回到家,母亲已经走了。周围有很多人,小门门口跪着痛哭的姨妈们。

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有没有哭,或者哭了,是被当时的气氛吓哭的,她们轻轻推着我走近客厅中间的一张床,这张床是由四条长板凳和一张木板架成的,上面躺着一个人,用白色的布盖着,旁边放着红蜡烛。她们拉开了白布,让我见我妈妈最后一面。我看到眼前这个人,嘴巴是张着的,我不觉得害怕,也不懂得悲伤,我只知道我的妈妈不在了,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我懂事得很晚,这个事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发现的。那个时候,我才真切体会到失去了妈妈意味着什么,也明白一个家庭失去了妈妈这个这个角色生活会有多糟糕。

如果说在面对亲人离世时,还处于懵懂不知世事,不懂悲伤的年纪,现在想来,是另一种幸运。

在如今的年纪,正是什么都懂,什么都害怕,什么都正在流逝的年纪,却还没到什么都经历过看淡了的年纪。这个人生阶段,我们有很多爱的人,很多的放不下。面对失去,我们无法控制悲伤,我们会歇斯底里,会痛不欲生,会崩溃,觉得这是人生一道过不去的坎。

挂了电话,我有点不知所措,有那么几秒,像失忆了一样,怔怔的呆在原地,甚至忘记了自己还在厕所里。

镇定下来,我回了办公室,泪水像决堤了一样,鼻涕是随之而来的产物,我尽量在擦拭,不太想让人看出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心思想这些,也许电视剧里都是这样演的吧,看多了会不自觉模仿。跟经理请了假也很其他同事简单交接一下后,就走了。

出了公司,我甚至忘了打车,还在等我的339路公交车,像平常下班回家那样。

在车上,我在回忆,回忆我奶奶的样子,回忆我们之间的点滴。就像电视剧里,一对深爱的情侣,往往会在分手后,拼命回放他们过去的美好回忆,大概是为了烘托悲伤的气氛,毕竟此刻的悲伤在与过去的幸福对比之下更能够突显,也更能够打动观众。

那么我呢?我此刻不自主涌上脑海的回忆是为了提醒我什么呢?大概是提醒我这是最后的回忆吧,提醒我尽快记住它们,因为它们再也不会有了。

但是不知为什么能想起来的回忆居然很少。

第一时间进入脑海的是去年春节回家放假那次,跟我大哥一起,他开着亲戚的奔驰,我坐在后座,那天我还开心地发了个朋友圈。车开到叔叔家门口,他家门口很大可以停车,我们家门口很窄,汽车进不去,但是我们两家离得家很近。刚好那天我奶奶也在叔叔家门口晒太阳,见到我们回家,她很开心,一直拉着我的手笑,对我说“我老远看到车来了,就是不知道是你们哪个,直到你走近了叫我,我才看清是你啊”,边说还边拍着我的手背。不知道我们是第几波回家的孙子孙女。对她来说,一年到头,也就这几天是热闹的吧,也只有这就几天才感觉不那么孤单吧。

我甚至不确定奶奶今年多大年纪,只是偶然一次知道奶奶是28年的,打开手机计算器算了下,今年应该是91岁了,好像两个月前,家族群里还发过一次奶奶生日的视频,91岁算是满了。

在中国能活到我奶奶这个年纪已经是高寿了,一生平平淡淡,这么大年纪生活还能基本自理,没有因病痛需要儿女照顾一天,奶奶也算寿终正寝了。

可我还是难过,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死,我一直知道这一天终会到来,也知道不久就会到来。偶尔也会想,奶奶年纪这么大了,日子没有多少了,我应该有空就回家看看她陪陪她,可这个想法和决定减肥或存钱的一样,在无涯时光里,生活着,生活着,就把它丢掉了。潜意识里还告诉自己,你不去想它,它就离你很远,事实上,有些事你以为很远,你以为来日方长,说不定明天就发生了。高以翔应该也觉得猝死这种事离自己很远吧,可它就是发生了,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消遣他,也没有任何的不尊重的想法,毕竟大高个,端正的五官和难得温和的性格我也很喜欢。只是借以此事告诉大家,不要以为什么事离自己很远,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想做的事就去做吧,想见的人就去见吧,别让人生充满遗憾。

写到这里,我已经坐在回家的高铁上一个半小时了,此时的我已经没有早上那么伤心了,包里带的一大包纸巾似乎暂时用不上了。

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缓解情绪的方式。

但是回到家,我知道我会经历什么,我会看见我奶奶躺在床上,白布盖着,旁边点着红蜡烛,周围会围着很多难过的人,跪着痛苦的应该是我的姑妈们。

长大后我也参加过很多次葬礼,带着或深或浅的悲伤。我知道跪着痛哭是一种礼仪,尤其是当棺材要被抬走,抬到山上埋的时候,至亲的女人会歇斯底里的哭喊,我想目的大概是让走了的人听见,听见这个世间对她的不舍和挽留。

我想这个时候我爸还是会一如既往的皱着眉头,叹着气,没有眼泪,但是那张写满着落寞的脸越是平静,越是让人看着揪心和心疼。

这个时候我最小的堂姐也会哭得很伤心,虽然她已经是三岁小孩的妈妈了。她是个及其善良和心软的人,直肠子没有一点心眼。奶奶生前最念她的好。

当然奶奶对我也很好,家族的兄弟姐妹里我是最小的,也是在大家眼里身世最可怜的老幺。理所当然的接受着她对所有孙辈的宠与爱,加上其他兄弟姐妹都已经长大成年,只有我还需要祖辈的关爱和照顾,所以自我记事起,就比其他兄弟姐妹收到的她的关照更多,比如要去上学的前一天会收到她的各种“存货”,像椰奶,八宝粥,面包,月饼等等,都是逢年过节叔叔婶婶哥哥姐姐姑妈表姐买给她的。我说我不要让她留给自己吃,她说她一个人也吃不了这么多让我拿着,我就拿着了。再比如,我每次回到家,她都会惊叹我的发量怎么从“两把抓不住”变成“只有一小撮了”然后催我去医院看看。

我一直很庆幸我有个奶奶,可能因为从小没有妈妈,她在我的童年乃至半个青年阶段扮演了半个妈妈的角色,另外半个由我大嫂承接了,她也是一个很好的人,这里只有好字能够形容她。我的爷爷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去世的,关于他,只是在记忆里一点模糊的存在,其他的信息是从奶奶的口里了解到的,总结来说我的爷爷是个被某个特殊时代制度摧残过的可怜人。

我的爷爷去世后,我的奶奶住过好几个地方,几个叔叔和我父亲轮流赡养。在我的记忆里,她的身体还算硬朗,随着我越长大,她也经常生病,但好在都没大事。

上大学以前,我经常跟她睡,她喜欢跟我谈村里人的闲事,比如哪家儿子又离婚了,比如哪家刚娶的媳妇被老公打跑了,哪家的后妈对待孩子不好等等。起初我都不爱听,还建议她不要讨论别人的事,后来就默默的听着,时不时还附和几句,只要她开心就行。

一个人住在一个空荡荡的房子里,大部分同龄人都走了,自己的儿子女儿都为自己的下一代奔忙着,女儿们嫁的虽近,各自也有各自的家长里短,孙辈很多,不是嫁人了就是读书了或者都出去工作了。大家都忙忙碌碌,过着自己的生活,

快乐着自己的快乐,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年少的忙着成长,年长的忙着帮孩子成长。几十年时光里她都是一个人守着一个破旧空荡的房子,自己劈柴烧火,自己洗衣做饭。看不了电视,用不了手机,没有陪伴。白天常常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打盹,躺在床上又睡不着,晚上闭着眼睛怎么也睡不着,她说。牙齿咬不动,腿也走不动,眼睛也不看不清,活这么久干什么?她常常对我们说。

每次她这么说的时候,其他亲戚都会安慰她说,这好世道,要啥有啥,干嘛这么想不开呢?

我知道,她不是说气话,她是真的想走。

我其实常常想,如果把我放这样的一个空间里,我会崩溃,因为这对于我来说,是困。因为我有很好的选择,也见过更好的选择。

对她来说,也是困,但她的经历和认知决定了她不能理解这种困,她只知道,这样很孤独,不会想着改变。因为这里是她的世界,是她的整个人生。

诺大的空间里装满了寂寞与孤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十几岁的老人可以坐车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