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古希腊人:在希腊大陆之外》的pdf吗?

☆ 一套《罗念生全集》,一座奥林匹斯山。

☆ 全面完整:《罗念生全集》增订典藏纪念版,凡十卷,凡5200页,全新整理修订。

☆ 版本可信:多位资深学者耗时十余载,精心编订,搜求齐备,校勘精当,体例严明,反映出一代翻译大师的贡献原貌。

??☆ 经典耐读: 罗念生先生译文典雅质朴,注文详尽,选目精当,凡古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德文译出者均为世界文学经典,极具文学研究价值。??

  2015年是罗念生先生逝世25周年,为纪念这位将毕生精力献给翻译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大家,我们隆重推出《罗念生全集(增订典藏版 套装1-10册)》,以全面完整、可信及典藏善选为特点,重新整理罗念生先生的所有作品,力图很好地呈现出罗念生先生的作品原貌。
  本社多年前曾出版平装版《罗念生全集》,目前旧版断货已久,市面上早已购买不到,读者希望再版的呼声日益高涨,与此同时,旧版在编排和编校上也存在一定疏漏,故本社特别推出增订典藏版《罗念生全集》,以飨广大读者。

??  罗念生(—),我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古希腊文学学者、翻译家,从事古希腊文学与文字翻译长达六十载,翻译出版的译文和专著达五十余种,四百余万字,成就斐然。他译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王焕生合译),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伊索寓言》等多部古希腊经典著作,并著有《论古希腊戏剧》《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选》等多部作品,对古希腊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奖掖罗念生先生对于希腊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1987年12月希腊zui高文化机关雅典科学院授予其“zui高文学艺术奖”(国际上仅4人获此奖)。1988年11月希腊帕恩特奥斯政治和科技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称号(国际上仅5人获此殊荣)。

  ★中国和希腊,在历史上是两个并驾齐驱的国家,它们都曾经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中心──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自古以来,思想的旅行是从来不知道边界和距离的。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课题。在这个课题上,世界上很少有人像罗念生教授那样博识广闻,……在这一令人神往的课题上,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像(罗)教授那样恪尽职责,卓然有成。
  ——1987年,雅典科学院授予罗念生先生“高文学艺术奖”,希腊驻华大使致辞
  ★尊敬的念生老师,请接受我对您的工作表示的钦佩。这项工作的范围是巨大而广阔的,它的价值将会像人们崇敬精神世界的创造一样长久地存在下去,并且我相信,任何时候人们都不会失去对精神和道德的价值的尊重……
  ──1990年1月15日,塞浦路斯总统,乔治·瓦西里欧
  ★无论从开创局面,翻译年数之多,数量之大,用力之专与勤来看,中国当首推罗念生。
  ──《中国大百科全书》
  ★他是一位资深的古希腊文字与文学专家。自清华读书时起,致力于这门学术的研究已有六十余年。在今日中国,不论大陆与台湾,找不到一位像他这样献身于希腊文学的研究者。
  ★由于他的勤奋和专注,念生是国内治古希腊学者,尤其在古希腊戏剧方面*有成就的人
  ★希腊戏剧诗人是罗念生先生的安提戈涅,陪伴他的“漂泊生涯”,“分担”他的不幸。在罗念生先生的希腊热情生涯中,希腊悲剧诗人的作品就是为他看路的安提戈涅的眼睛。

第一卷:亚理斯多德 《诗学》《修辞学》 佚名《喜剧论纲》

第二卷: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

第三卷: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

第四卷:欧里庇德斯悲剧五种

第五卷: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

第六卷: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第七卷:古希腊抒情诗选 《伊索寓言》

第八卷:哈代、施笃谟小说选 《意大利简史》

第九卷:论古希腊戏剧 论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

第十卷:从芙蓉城到希腊

??别册: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罗念生全集》即将出版。当我听到这一喜人信息时,最初的感觉是:这一套大书的编成出版会像是在中国文化大地上搬来了一座希腊群神聚居的奥林波斯山一样。这是罗念生先生六十多年文艺劳作的硕果汇集,是中国文化建设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梁柱和丰碑。

  我看到了《全集》十卷的详细目录。很清楚,《全集》的主要内容是古希腊文学——文论、悲剧、喜剧、诗歌、散文等的翻译和研究,在十卷中占有六卷(包括少量古罗马文学作品的译介和其他译文)。最后两卷则是罗老自己创作的散文、诗歌以及书信、年谱、传记等等。而在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中,重点又是古希腊文论、悲剧、喜剧等。《全集》共有三百五十万言,真是洋洋大观。

  我想到古希腊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早在上世纪20 年代初,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古希腊文学开始进入中国。罗老曾说:“五四运动后不久,我们就读到杨晦翻译的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幽囚的普罗米修斯》。”(按:本剧1922 年出版) 周作人曾说他1908 年就开始学古希腊语,30 年代初他译出了一本《希腊拟曲》(罗老后来把“拟曲”译为“摹拟剧”,显然更易懂些)。那一阵出版过好几种古希腊悲剧的译本。一扇窗户打开了,知识分子们忽然得知,远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希腊就出现了荷马史诗。大致与孔老夫子同时,希腊的酒神节上就有了悲剧演出,第一位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比孔子只小二十六岁,可说是“同时代人”。

  人们发现,我们自称文明古国,固然不错,但远在明丽的爱琴海畔,神奇的奥林波斯山下,竟还有比我们更古老、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那么多神话传说,那么多英雄人物,诗歌、散文、戏剧、雕塑、绘画、哲学、文论,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引人入胜。在相当一部分文化人中,古希腊成为热门话题。虽然引进的古希腊作品、古籍其实很少,还谈不上什么深入研究,但终是在“五四”开放精神下,有了一个开端。然而我们国家不幸,列强环伺,日寇肆虐,国家民族的命运危如累卵。在30 年代,救亡图存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在抗战烽火中,古希腊离我们太远了,“言必称希腊”成为被挖苦甚至是被批判的话语。新中国建立以来,局面当然大为改观,有了可以开展学术研究的条件,书店里又见到几本古希腊论著、作品的译本。但是另一面,“洋名古”、“厚外轻中”、“厚古薄今”种种棍帽依然笼罩在文化上空。翘首西望,奥林波斯山还是云遮雾绕,莫明究竟。除了极少数人还在默默耕耘外,古希腊在中国文化界还是一个模糊的存在。

  这是不正常的。任何社会的文化艺术,主体当然是自身的创造,同时必须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中国有自己光彩夺目的古老文化传统,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必须继承,必须弘扬,但不能因此忽视和拒绝外来的健康营养。中国古代文化从来就含有丰富的外来因素,我们今天应该做得比汉唐更好。古希腊的文化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它宏伟的英雄气概,它深邃多样的文化思想和方法,它的瑰丽想象,它的热烈感情,滋润和影响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所有的时代,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文艺样式,并且通过欧洲影响了世界。即以戏剧领域而论,我曾说过,当代中国话剧以及戏曲应该继承两个传统,一个是中国话剧自身百年来的进步传统,另一个是欧洲古希腊戏剧开始的进步传统。从古希腊的大悲剧家、喜剧家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莫里哀,到近代的易卜生、萧伯纳、契诃夫,一直到我们的曹禺,正是一脉相承的光辉传统。古希腊戏剧的作品和理论,不仅对欧美,对我们同样应当是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但是由于过去的闭塞,懂得太少太浮浅,甚至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比如有些人一谈到三整一律,往往以为那是亚理斯多德提出的理论,其实其中有很多的误解。不仅亚理斯多德没有提出过地点整一和时间整一,希腊悲剧喜剧中也从无这样的限制。对古希腊文化的隔膜、少知、无兴趣,不仅是我们在文化教养上的重大欠缺,而且必将影响我们对欧洲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中国文艺界当前在考虑中外文化交流时,常是只抓些现代流行的,甚至是西方已在走下坡路的东西,而很少对那些真正经典的、基础性的宝库下苦功。其损失是不言而喻的。举一个具体例证:在20 世纪近百年中,中国几百个话剧院团,没有演出过一台古希腊戏剧;直到1986 年中央戏剧学院在改革开放的氛围中首演了《俄狄浦斯王》,获得巨大成功,才有了突破。从那时到现在,全国已有六个话剧和戏曲院团演出了希腊悲剧,其中五个团都曾被邀去希腊及欧洲其他国家、拉丁美洲演出。剧目增加了,品味提高了,眼界开阔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交流显示出新的活力。事实证明,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还可以看到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们是如何对待古希腊文化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熟读、热爱和研究荷马史诗和希腊悲剧,他们认为古希腊文艺“对我们显示着不朽的魅力”,给予高度评价,而且由此归纳出艺术的“某些繁荣时代,并不是与社会的一般发展相适应”的深刻见解。在他们的著作中多次引用古希腊文艺作品的内容和语句,把它们当作古代希腊社会生活有价值的真实写照。对比我们的忽视,他们的重视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世界文化艺术无论如何发展,像古中国、古希腊乃至古埃及、古印度的文明、文化、文艺都是地层深处的根,都是人类幼年天真而健康的奇思妙想。在人类走向成年的今天,我们第一决不能忘怀和轻视过去,第二必定要努力学习、理解、交流、借鉴。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罗念生全集》的出版,自然是一件文化大事。虽然《全集》所收各书过去都有过单行本,但是分散在六十多年里,印数又极少,根本不可能搜罗汇集。现在把罗老所有最重要的译作、创作归为一个整体大块,使读者检索方便,可以对古希腊文艺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理解,还可以看到我们尊敬的这位老学者的研究、创作业绩,怎能不令人高兴而感动。

  罗老于上世纪30 年代初就投身于翻译介绍和研究古希腊文艺(首先是悲剧)的事业之中。这是一条冷僻而崎岖的盘山小路。青年罗念生不会不知道等待他的只会是艰辛、孤独和冷漠,但他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以铁杵磨针的毅力一步一步往前走。他的第一部译作攸立匹得斯的《依斐格纳亚》是1933 年在美国留学时译完,1936 年3 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后来曾说他的出发点是对古希腊文学发生兴趣,但我想他当然也明白他感兴趣的对象在中国还是一大片白地,有待有志者去开发。虽然一时间许多人言必称希腊,但是有的人只是兼顾,有的人半途而废,真正下功夫把希腊当作终身恋人追求的其实不多。罗老却是无怨无悔,不声不响,锲而不舍。人人谈希腊时他如此,别人不谈或不敢谈时依然如此。我想,这大约是他越深入研究古希腊文艺,兴趣越深厚,也越感悟到他的工作是建设中国文化大厦所应尽的一种历史责任。像罗老这一生的文化旅程,我们或许可以联想一下唐玄奘天竺取经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一种中华学人具有的深沉气魄。

  抗战之初,我开始学习戏剧,最早获得的戏剧书籍中就有两种罗老青年时所译的希腊悲剧。一是上述的《依斐格纳亚》,另一是嗳斯苦罗斯的《波斯人》,1936年10月出版。这两种商务印书馆(他们那时似乎不怕赔钱,愿出这种冷书)出的古希腊悲剧,我保存了六十余年,历劫未毁,已成为我的珍贵“古籍”。1947年仍由商务出版的埃斯库罗斯《普罗密修斯》以及建国后罗老有关古希腊戏剧的著译,我也藏有几种。为写此序,我又翻检了一遍。我没有能力对罗老的著译作学术的探讨,只是觉得罗老翻译的剧本,译文口语化,流畅自然,不用现代词汇,完全没有翻译古代语言时常见的那种诘屈聱牙现象。在论著方面,一个特点是,尽量用普通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学术面孔”。比如在《古希腊悲剧》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悲剧’这个词应用到古希腊戏剧上,可能引人误解,因为古希腊悲剧着意在‘严肃’,而不着意在‘悲’。”这是十分重要的对希腊悲剧的理解,罗老这么说表明他是注意到某些中国读者不求甚解望文生义的习惯。使我深深感动的,还有他那为帮助中国读者理解希腊戏剧而做的大量辅助工作。以《普罗密修斯》(商务1947 年版)为例,剧本正文40 页,而译序、原编者的引言、注解以及四种附录却共有95 页。特别是译者编写的注解有334 条之多,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意义。这是何等繁重的工作,何等认真的态度。我们老一辈学者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后学者永远学习。这同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探寻罗老足迹,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是在什么景况境遇下从事他的翻译、研究和创作的。他在美国读书时开始第一本悲剧《依斐格纳亚》的翻译,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之后,百业萧条,他留学原就靠亲友接济,这时更不得不一边读书,一边到餐馆端盘洗碗。译书不仅在课余,更要在业余挤时间。1934 年回国,找不到学用一致的工作,只好改行教书,甚至到考古队打工维持生计。他却不忘在“深夜灯光如豆”的艰难环境中苦苦翻译《俄狄浦斯王》抗战爆发,他只身逃离北平,所带的重要东西就是两本希腊悲剧。抗战中他在四川各地漂泊,用了几年时间才译出攸里辟得斯的《美狄亚》等。一本《普罗密修斯》译稿在香港又毁于日寇炮火,要花很多时间重校重抄。可以说,从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他都是在穷困、战争、改行、流动的纷乱生活中业余地从事他心爱的事业的。即使是建国以后,生活条件改善了,工作受到重视,但由于无休止的政治运动的干扰,依然时时有窒息之感。“文革”十年更不必说。等到他赶上改革开放盛世,已经年逾古稀。他珍惜余年,不顾体衰多病,拼命赶译荷马史诗,未完而逝……

  我每一想到罗老在古希腊文艺道路上的长途跋涉,脑海中总会出现一位孤身青年形象,背着一个装满古希腊文字珍宝的沉重背篓,像一个苦行僧踽踽独行,在中国希腊之间来回走着,走着,眼近视了,头白了,人老了,终于昂起头,微笑着走到了终点。他走过无数次的这条路也就化成一座联系两个文明古国的金桥。罗老一生的业绩主要是古希腊文艺,但不止于此。他对古罗马文艺,对英国、德国文学都有深刻研究。特别是诗歌、散文的创作,是他青年时的爱好,他的作品也显示了他蕴蓄的才华。由于他转向古希腊文艺,未能专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很可能使得中国文坛失去了一位散文大家和优秀诗人。从这里更可以体会,他在古希腊文艺的翻译和研究上取得的高度成就,是以创作方面的牺牲作为代价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在那样艰难险恶的生活环境中,不能不有所侧重,一个生命只能当半个生命用。很明显,罗老如果生活在一个比较顺当的环境中,他的成就会比现在更为深广,他的全集会是十六卷。因此,我想罗老决不会承认他已做完了他想做、应做并且有能力做好的工作,他是非常遗憾他没有把《伊利亚特》译完就离开这个世界的。他当然愿意有更多的青年学者踩着他的肩膀继续攀登。

  罗老哲嗣锦鳞先生命我为《全集》写序。我直接的反应是,最恰当的写序者应是锦鳞自己。因为他不仅是罗老的亲属,而且还是罗老事业的特殊发扬者。锦鳞先生是中央戏剧学院老教授,是他,首先创议并且导演了由学院演出的第一个搬上中国舞台的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后又多次为各地剧院团(包括河北梆子剧院)导演希腊悲剧。这部《全集》也是由他推动、主持才有成的。但是他还是要我执笔。我深感荣幸也极为惶惑。不久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清华园出来的戏剧家》,文中列举了十几位清华出身的戏剧大家、学者。早于罗老的有洪深等,晚的有张骏祥、曹禺等。罗老于1922 年即进入清华,当然是我以师礼相敬的老前辈。抗战初期我读他的译剧,就知其盛名,极为景仰,但从来不曾见过面。直到上世纪80 年代初因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剧卷》的编辑工作,罗老是编委会顾问,才得到机缘拜识并稍有接触。我去向他请教时总是带着一种仰望的心情,但这位前辈学者给我的印象则是朴实而淡泊,宁静又热心,精通那么难懂的古希腊文却平易近人,完全是中国式的恂恂君子。我知道应该多向他学习,又怕打扰他宝贵的时间。我只是想到,我所有的一些可怜的古希腊文艺知识,几乎全是从罗老的著译中学来,现在年老记忆衰退,又已忘掉许多;如果结合写序,借此重温旧课,从罗老著译中再感受些亚理斯多德和大悲剧家们的意趣,再想象些古希腊露天万人大剧场上的欢乐气氛,再领会些罗老的高见卓识,岂不很好。于是不揣冒昧,不论如何浅薄,还是啰唆地写了以上的话,只能算是为《罗念生全集》出版敲锣打鼓、欢呼呐喊而已。

  《罗念生全集》即将出版。当我听到这一喜人信息时,最初的感觉是:这一套大书的编成出版会像是在中国文化大地上搬来了一座希腊群神聚居的奥林波斯山一样。这是罗念生先生六十多年文艺劳作的硕果汇集,是中国文化建设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梁柱和丰碑。
  我看到了《全集》十卷的详细目录。很清楚,《全集》的主要内容是古希腊文学——文论、悲剧、喜剧、诗歌、散文等的翻译和研究,在十卷中占有六卷(包括少量古罗马文学作品的译介和其他译文)。最后两卷则是罗老自己创作的散文、诗歌以及书信、年谱、传记等等。而在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中,重点又是古希腊文论、悲剧、喜剧等。《全集》共有三百五十万言,真是洋洋大观。
  我想到古希腊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早在上世纪20 年代初,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古希腊文学开始进入中国。罗老曾说:“五四运动后不久,我们就读到杨晦翻译的埃斯库罗斯的悲剧《被幽囚的普罗米修斯》。”(按:本剧1922 年出版) 周作人曾说他1908 年就开始学古希腊语,30 年代初他译出了一本《希腊拟曲》(罗老后来把“拟曲”译为“摹拟剧”,显然更易懂些)。那一阵出版过好几种古希腊悲剧的译本。一扇窗户打开了,知识分子们忽然得知,远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希腊就出现了荷马史诗。大致与孔老夫子同时,希腊的酒神节上就有了悲剧演出,一位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比孔子只小二十六岁,可说是“同时代人”。
  人们发现,我们自称文明古国,固然不错,但远在明丽的爱琴海畔,神奇的奥林波斯山下,竟还有比我们更古老、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那么多神话传说,那么多英雄人物,诗歌、散文、戏剧、雕塑、绘画、哲学、文论,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引人入胜。在相当一部分文化人中,古希腊成为热门话题。虽然引进的古希腊作品、古籍其实很少,还谈不上什么深入研究,但终是在“五四”开放精神下,有了一个开端。然而我们国家不幸,列强环伺,日寇肆虐,国家民族的命运危如累卵。在30 年代,救亡图存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在抗战烽火中,古希腊离我们太远了,“言必称希腊”成为被挖苦甚至是被批判的话语。新中国建立以来,局面当然大为改观,有了可以开展学术研究的条件,书店里又见到几本古希腊论著、作品的译本。但是另一面,“洋名古”、“厚外轻中”、“厚古薄今”种种棍帽依然笼罩在文化上空。翘首西望,奥林波斯山还是云遮雾绕,莫明究竟。除了极少数人还在默默耕耘外,古希腊在中国文化界还是一个模糊的存在。
  这是不正常的。任何社会的文化艺术,主体当然是自身的创造,同时必须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中国有自己光彩夺目的古老文化传统,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必须继承,必须弘扬,但不能因此忽视和拒绝外来的健康营养。中国古代文化从来就含有丰富的外来因素,我们今天应该做得比汉唐更好。古希腊的文化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它宏伟的英雄气概,它深邃多样的文化思想和方法,它的瑰丽想象,它的热烈感情,滋润和影响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所有的时代,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文艺样式,并且通过欧洲影响了世界。即以戏剧领域而论,我曾说过,当代中国话剧以及戏曲应该继承两个传统,一个是中国话剧自身百年来的进步传统,另一个是欧洲古希腊戏剧开始的进步传统。从古希腊的大悲剧家、喜剧家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莫里哀,到近代的易卜生、萧伯纳、契诃夫,一直到我们的曹禺,正是一脉相承的光辉传统。古希腊戏剧的作品和理论,不仅对欧美,对我们同样应当是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但是由于过去的闭塞,懂得太少太浮浅,甚至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比如有些人一谈到三整一律,往往以为那是亚理斯多德提出的理论,其实其中有很多的误解。不仅亚理斯多德没有提出过地点整一和时间整一,希腊悲剧喜剧中也从无这样的限制。对古希腊文化的隔膜、少知、无兴趣,不仅是我们在文化教养上的重大欠缺,而且必将影响我们对欧洲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中国文艺界当前在考虑中外文化交流时,常是只抓些现代流行的,甚至是西方已在走下坡路的东西,而很少对那些真正经典的、基础
  性的宝库下苦功。其损失是不言而喻的。举一个具体例证:在20 世纪近百年中,中国几百个话剧院团,没有演出过一台古希腊戏剧;直到1986 年中央戏剧学院在改革开放的氛围中首演了《俄狄浦斯王》,获得巨大成功,才有了突破。从那时到现在,全国已有六个话剧和戏曲院团演出了希腊悲剧,其中五个团都曾被邀去希腊及欧洲其他国

小学生看图注音新作文(想象篇 修订版 新作文彩图版)

非常好的书,京东活动拿下!

——“佩荑小姐本来不是这里的人,十年以前,她家住京城大汉门外。小姐的父亲闵崇华,本是李朝的子爵。只因当时朝里,出了一派奸臣,勾引外人定下了什么合邦条约。闵子爵一连奏了几本,请朝廷除佞安邦,本本都不见批发。子爵见大势已去,不可挽回,便弃了官职,携带一门上下,从京城里迁徙而来。”

 ——这其中的情节,客人,你可明白了?——我那英儿,他便在那年六月十一的晚上死的。那天午饭过后来了一位静安寺的沙弥,面交石虎书信一封。石虎随即出门去了,我只以为是子爵有事叫他,等到半夜过后,他才踉踉跄跄跑了回来。不多一刻,又听得有人叫门。我出去开门看时,两个寺僧向我叫道:

不错呀,一直在京东上买书,很喜欢的呀,哈哈,继续会一直买的

经典,值得买,活动期间入手很合算。

很好,就是太少了,买到手就一点点,基本没有认真评论过,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积分, 这个福利真的很不错,妥妥每次都写100多字,这是第N次在网上买东西了,棒棒棒,好厉害好厉害,东西便宜质量好,物美价廉,买的放心,用的放心, 开心, 感觉都买上瘾了,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东西多而且又全,划算,方便,实惠,包装也好,没有任何损 坏, 会一直支持下去的。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所有日常生活需要的食物、E 用品及生鲜水果, 简直是太合适了来基本没有认真评论过,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积分,这个福利真的很不错,值得购买,特意分享给大家

}

生物发展——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史前历史没有文字记载,主要通过现代地质学、考古学,人类学、生物学、古生物学来丰富对先祖的认识,主要关注人类的起源和食物的来源。

现代的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都可以探测地面、地下温度。沙地、耕地、植被、各种类岩石的温度、散热的速度各不相同,可以据之判断其历史状态

40亿年前,单细胞生物出现。生物发展顺序:微生物——原始植物(海藻)——无脊椎动物(水母)——脊椎动物

3亿年前,动植物适应陆地生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类

6000万年前至今,哺乳动物在生物界占据主导地位

400万年前,非洲出现猿人(南方古猿),两足行走,其脑容量不及类人猿,只有现代人类脑容量的1/3。

非洲东部、南部的热带大草原气候温和,水和食物充足,原人在非洲大草原上漫游了200多万年,期间多个原人物种经历了出现、发展、消亡。

4万年前,智人出现,智人是有思维能力的人

人类、猴子、类人猿同属灵长类

人类演变经历了67次大冰期,56次间兵期,人类靠大脑(而非身体)适应环境。

电子、质子、中子结合成原子,原子组合成分子,分子合成有机物。有机物由无机物进化而来,生物由非生物进化而来

300万年前~1万年前,人类学会了说话,使用火,制造工具(打制法),人口从12.5万增加到500万

研究方法:了解史前祖先的饮食,主要通过1.分析粪化石,2.观察现存的食物采集者

工具:刀,斧、刨、锤子、锥子、针

武器:矛、盾、投枪、棍棒、盔甲、吹箭筒、弓箭

医学:学会用甲板进行断肢再续,使用止血带,敷药膏,系绷带、放血疗法

天文:没有文字,但懂得天体知识,可以分辨星座并命名

渡水设备:皮划艇、树皮船、浮筏、独木舟。波利尼亚人甚至掌握了航海技术,可以在夏威夷到塔西提之间2350英里的航线上进行定期航行,

生活技巧:能够利用动植物的优点,避开有害品种;掌握了储存、制作食物的方法;掌握了下毒技巧,会制作雪屋。

规则:原始社会人人平等,但不守传统的人会被杀掉

生存:缺少食物的时候,婴儿和身体虚弱的人会被杀掉,为了获得食物被迫不停的迁移。母亲在同一时期只能抚育一个小孩,多胞胎只能留一个

宗教:原始人相信,以某种有用的动植物作为图腾,会丰富他们的食物,几乎所有人都参加宗教仪式,但一直到旧石器时代的末期才出现巫师、巫医(并非完全脱产),宗教还没有成为控制社会的工具

肤色、发型、面型有差异,在智人出现之后形成。

种族分布在1万年前已基本固定,直到近1000年重新打破,原始社会各种族平均身高为1.36米,现在已增加到1.77米

现代社会中,在无法开展农业活动的偏远地区,还有残存的食物采集团体:澳大利亚土人、爱斯基摩人、布希曼人(南非游牧民族)

高加索人:欧洲、北非、东非、中东 ——印度、中亚

黑种人:撒哈拉沙漠及其南方

蒙古人:东亚、南北美洲

澳大利亚人:印度、东南亚,因技术落后消失

小黑人(俾格米人):印度,东南亚的森林地带,因技术落后消失

食物品种多、数量多,易获得。人口迁移可以保证食物供应并提供干净的环境,直到人类布满全球,人口继续增加导致食物不足

当时(1万年前~2000年前)

  1. 经济、社会地位平等,男女平等
  2. 人类学会了栽培和畜养,用磨制法制作石器。食物供应增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型为生产者,最后变成村庄中的农民
  3. 定居生活带来新问题:粪便和垃圾的处置、旱涝、疾病、瘟疫、饥荒、饮食不全面造成营养不良
  4. 新石器时代出生率高,寿命短,食物供求平衡通过饥荒、传染病、移民来平衡
  5. 采集、游牧、农民村庄间的特例:叙利亚北部野生植物产量极高,秘鲁海岸沿线丰产鱼类,形成了采集者的村庄

发展出灌溉型农业,生产率提高,支撑起富庶的文明。再后来,文明因自身内乱被游牧民族攻占

动物:可驯化并提供肉类、牛奶、羊毛,或者可作为驼畜。欧亚非人民找到了,美洲印第安人只能用骆驼科的半驯化动物,发展严重滞后

植物:20万种开花植物中,只有3000种可部分作为食物,只有30种可以作为主要作物:

  1. 和本科:小麦、水稻、玉米、甘蔗
  2. 淀粉类:土豆、番薯、香蕉、竹笋
  3. 豆科:扁豆,花生,黄豆,豆角,豌豆、大巢菜

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7500年,小麦、大麦、猪、牛、山羊、绵羊

  1. 尼罗河流域(埃及与苏丹)
  2. 比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叙利亚、伊拉克)
  3. 地中海及其东海岸地区(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

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1500年,玉米、蚕豆、苋菜、南瓜。因环境多样性,物种非常丰富

公元前5000年,黍、稻、高粱、大豆、大麻、桑树、豚鼠、鸡

  1. 亚非沙漠带和北极受自然条件约束;
  2. 非洲、南北美洲、澳大利亚与世隔绝;
  3. 中欧、西欧茂密的森林使发展推迟,直到铁斧出现

[page28]为等待肥力自然恢复,不断迁移到新的地区(食物采集者所在区域),迁移与传播同时进行

向西:往地中海方向传播,小麦和大麦传到中欧的时候改成了裸麦
向南:大麦、小麦、高粱传入尼罗河流域
裸麦从中欧传到西欧时,改成了燕麦
向东:传到印度河流域(结籽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逐渐替换成薯类、芋头、香蕉、稻),再传到恒河流域
大麦、小麦、高粱传到非洲大草原,石器发展后传入热带雨林
向东:大麦、小麦传到黄河流域,再传到长江流域。牛、轮子、犁由蒙古人带到中国北部
黍、高粱传入南非(未经东非)
西非尼日尔河上游为农业的独立发源地,由于热带雨林阻隔无法传播
墨西哥的玉米传播到了秘鲁,最后遍布南北美洲
(玉米发芽必须要人工栽培,现代玉米由古代玉米和野生蜀黍杂交而来)
东南亚(可能是农业独立发源地)的香蕉、山药、稻、薯类和中东的芭蕉属植物传到非洲南部
玉米品种改良,变得比食物采集更有成效
北美洲东部的印第安人成功培植了玉米、蚕豆、南瓜,并大规模种植,农业成为其主要生活来源

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农业:往南传播时改成了黍、稻;沿地中海传播时,变成了橄榄树,提供食油

  1. 秘鲁。公元前5600年,番茄、花生、立马豆、土豆——南美农业主要是木薯、马铃薯

  2. 中国。南方:水稻、茶叶;北方:粟、高粱、大豆、桑树,漆树

1995年,小麦取代水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欧洲、中东、北非、中亚、中亚到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

最早的农耕技术,适用于森林

方法:火烧树丛以开辟种植区,同时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树木水分多不易燃烧,可以先围着树干削一圈,阻断树汁输送。原始人还会播种、浇水,除草,建篱笆以防止兔、鹿的入侵。

适用于山区,解决大雨冲走庄稼的问题

方法:筑石墙收集泥土,垒在墙后面,冲刷下来的泥土不断积聚,直到填满梯田后耕种

应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土豆,中国北部的玉米,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地中海地区的葡萄

秘鲁山区发明的,后来失传了,1984年复员后推广方法。

渠道与泥质平台间隔排列,渠水可以灌溉、提供有机肥、防霜冻、渠道可以及时排水,防洪方,还可以养鱼提供蛋白质

把根茎埋在潮湿的地下,块茎体积很大,搭配种植可全年不间断的供应食物。多为芋头薯类等纤维类粮食。

公元前1W年,各个大陆都有猎犬队。最先驯化狗。杀狗取肉、用狗看营地、找猎物

公元前8K年,人类都是狩猎者

公元前1500年,只有1%的人口是狩猎者,大多数人过起了游牧生活

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由于驯化了马和骆驼,解决了交通问题,畜牧业快速兴起,有些地区畜养单一动物,有些地区畜养多种动物

马、牛、骆驼、绵羊,山羊

小猴要依赖父母1年,猩猩要34年,人类要68年,畜牧业提供的奶源、食物,可以养育更多小孩,游牧妇女人均生育4个,畜牧妇女人均生育6个

用生黏土制作陶器:新石器时代末期,地中海东部沿岸开始造窑,用高温给陶器上釉以起到密封作用,可以用来煮食物、存放油,酒、粮食

旧石器:把野生动物的毛纺成粗线,织成带子、束发带、粗毛毯

新石器:人工培植了亚麻、棉花、大麻,可以在锭子(即纱锭,绕纱的机件)、使用织机

纽约州北部的易洛魁人:树皮、木头

欧洲:用劈开的幼树做墙,涂上黏土、粪便,用茅草盖房顶

1W年前分布均衡,公元1000年,蒙古人、高加索人、黑人从事农业快速发展,布希曼人、俾格米人从事渔猎采集严重滞后,澳大利亚土人18世纪才被欧洲探险者发现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崇拜大地之母、丰产女神,乳房悬垂、大腿粗壮的粘土雕像遍布欧洲并传入印度

  1. 美洲印第安人中,科曼奇人、阿帕切人好战,霍皮布人、祖尼人爱好和平。
  2. 1971年,在菲律宾发现的27人的采集者部落完全没有侵略性;
  3.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的30个芬图人全是凶暴的武士。
  4. 一战,840万军人,130万平民死亡,二战,1690万军人,3430万平民死亡
  • 不能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侵略性,也不能认为人类天生就爱好和平,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基因,而是社会教导的行事方法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部落社会发展到欧亚大陆边缘时,中心区开始孕育出四大地位相当的古代文明。它们有各有独特的社会、宗教、哲学体系,各自向外延伸,直至接壤。古代文明最终因自身内乱被中亚大草原,中东沙漠的游牧入侵者灭绝。

迈锡尼文明(1600年建国)

流域:中东两河、尼罗河、印度河、黄河。

两河:中东的底格里斯河流域、幼发拉底河流域发育出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古代文明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别:有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有政治权利),有纳贡/税收、文字,阶级/等级、大型建筑、艺术,科学

例外:南美安第斯山脉没有文字,埃及、玛雅文明没有城市。

古代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其代价是把人分成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不平等

社会关系不平等:纳供关系而非血亲关系,一直持续到近代,枘供的形式包括税收、地租,劳役

性别关系不平等:新的农业要么太繁重,要么无法长时间照看小孩,妇女不再是与男人平等的食物提供者,渐渐处于从属地位,男性垄断新农业,也垄断了国家中的新职位,成为议会、法院、军队中的领导人,最终垄断了经济,政治、军事权力。男性为了确保继承人是自己亲生的,开始控制女性的性活动,强制女性穿戴贞洁带,记录女性性生活的日期,出现了阉人和割礼。

  • 秦始皇陵:7500个个真人大小的陶俑面貌各不相同,代表秦始皇治下的各个族群

公元前2000年,文明成熟

公元前1500年,印欧语系的亚利安人从中亚入侵,用铁质武器加马拉战车,战胜了印度的铜制武器加牛拉大车,印度文明结束

印度河流域文明,虽没留下可释读的文字,但有大量遗物

  1. 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高度的计划性,全流域的砖规格统一,建筑布局一致,没有军事装备和城防工事,推测是精神力量使然

  2. 农作物。大麦,小麦,紫花豌豆,甜瓜,椰枣、棉花——是最早用棉花织布的文明

  3. 产品。孔雀、猿猴、珍珠、棉织品、铜、象牙及其制品——其象牙梳与当代梳子造型一致

  4. 贸易。沿海岸运到波斯湾,与美索不达米亚进行交易。
    看不到海岸时放出乌鸦,乌鸦会飞向最近的海岸——《圣经》中,诺亚驾驶方舟寻找陆地时使用的办法

  5. 文字。其象形文字现代人不能释读。交互成行(从右往左+从左往右)的写法被希腊人效仿

  1. 商灭夏前,已经掌握了中东种小麦、制青铜武器、用马拉战车等技术
  2. 商灭夏时,夏是中国北部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村庄
  3. 商灭夏后,被夏同化,延续其黄河流域文明
  4. 周人发源于渭水流域(文明的边缘) ,学习西方、北方的军事技术 + 商朝的语言文化
  5. 东周时,天子的土地少于诸侯,起精神领导、高级祭司作用。东周时,中国古典文明形成
  1.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文明
    周朝建立后,黄河流域文明中的文字,祖先崇拜、占卜术、阶级(贵族武士阶级、农民阶级),分封制等传承下来。中国的文字可以释读,文字的连续性代表了文化的连续性——中东人几千年来不能释读其象形、楔形文字,

  2. 地理:被大山脉、沙漠、草原分隔

  3. 交流:西北游牧民族,东边农耕民族,南方森林居民、中东

  4. 中国是第一个养蚕并用蚕丝做丝织品的国家,唯一不普遍使用乳汁、乳制品的文明。

  5. 战争时,平民只能用轻武器,武士阶层才能用战车和青铜盔甲,上层垄断青铜冶铸业使商朝社会阶级分化更尖锐

公元前2000年,印欧语系的赫梯人进入小亚细亚,联合当地民族建立帝国,不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后来被同为印欧语系的喀西特人、胡里安人入侵

同期,闪米特人为主的喜克索人入侵埃及

公元前550年,波斯国王居鲁士利用亚述人的军事技术,征服了西到尼罗河,东到印度河的全部地区,整个中东第一次处在一个国家的统治下,是当年为止最大的帝国

公元前2000年,印欧语系的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使用青铜武器+战车,

公元前1600年,吸收米诺斯文化,在色萨利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建立多个奴隶制小王国

公元前1200年,多里安人入侵,制作精良的铁质武器,攻占城堡城市,

希腊回到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经济中,直到公元前800年,各城邦崛起

多利安人以外的希腊人,建立起以爱奥尼亚闻名的居留地,曾经是全希腊最先进的地区

时间线主要参考《苏美尔王表》

    中东两河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美亚文明,发育于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现伊拉克),由多块荒芜多风的小平原组成。

两河文明可分为苏美尔文明、巴比伦-亚述文明

最早的文明中心,《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Land of Shinar),创造了楔形文字

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在农业革命后,由山区迁移到大河,发展出灌溉农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率。人口增长使村庄发展为城市。其中重复立国的大城邦有:基什、乌鲁克、乌尔

发展:城邦混战——拉格什第一王朝——乌鲁克统一苏美尔各城邦——乌鲁克被推翻

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生产率的增长,12个独立城邦互相征战
拉格什城邦打败三大王朝,建立拉格什第一王朝
乌鲁克联合外邦人进攻拉格什
拉格什内乱,乌鲁卡基那(最早的政治改革家)夺政权,被乌鲁克灭了
乌鲁克统一了苏美尔各城邦,结束了城邦时代
乌鲁克被阿卡德萨尔贡推翻

食物有剩余使其有能力供养祭司、士兵、官吏阶级,最终孕育出文明。

新石器时代的圣祠发展成寺院,巫师发展成祭司。祭司是最早脱产的人,也是最早的显贵。

祭司为记事发明了文字,寺院对手工艺品的需求促进了手工艺品的发展

被北方的印欧人、南方的闪米特人轮流征服(两者为此地征战数千年),后续入侵者也很多,连续入侵模式一直持续到近代。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

在战争中,宗教法令作用有限,寺院由于财产丰厚屡遭劫掠,战争领导人取代祭司成为新的贵族(战争领导人——战争频繁,成为长期的军事首领——国王)。

建军队、宫殿支出沉重,传统议会反对无力,逐渐被世袭的王权排斥、取代,阶级分化随政治权力的集中加剧。

国王任命官吏去修城墙,招募军队,建立帝国,修建宫殿,供应奢侈品,这些活动促进了生产、贸易、交流、战争(为占有原料产地)

  1. 铜——合金(铜+锡 = 青铜,用来制武器,因稀少未能用于制造工具)

  2. 公元前3000年,轮子——手推车——战车、战台、陶轮(制陶器用)

  3. 风。人类首次用【人造的】动力
    公元前3000年,波斯湾、尼罗河造横帆进行水路运输,大大降低贸易成本(之前靠驼畜)

  4. 犁。人类首次用【体力之外的】动力
    用小树制成,人+牛+犁翻土(中东半干旱的沙土比较容易翻)

公元前3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普及并传入印度,公元前1400年,传入中国

银、铅:小亚细亚的托鲁斯山脉

木材:伊朗的扎格罗斯山脉,地中海沿岸的黎巴嫩

蔬菜:蚕豆,豌豆,大蒜,洋葱,韭葱,小萝卜,莴苣,黄瓜

水果:甜瓜、椰枣、石榴、无花果,苹果

牲畜:山羊、母牛提供乳液,绵羊出产羊毛——主要的纺织纤维

奢侈品,武器,装饰品,殉葬人

数学:掌握了计时、计量,测量距离、面积的方法

天文:记录其运动以洞察神的旨意

每人都尊奉一位专属自己的神,把他当做自己的良师。因河水经常泛滥,战争频繁,带有恐惧,悲观色彩,充满不安全感。其河神尼诺塔是一位恶毒的神

工匠(石匠,铁匠、木匠,宝石匠、陶工)、农夫、商人、渔民、养牛人

以物易物,货币(银块/银环),产生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经济活动需要记账——文字诞生

用芦苇杆刻在泥板,烘干保存,文字为图形符号,需要表达抽象概念时,加上声音符号,声音符号后来发展为语音字母。公元前2900年,字母从2000个减少到600个。

文字使知识、信息得以世代相传,促进了智力发展。宗教传统、社会风俗、神话传说成为圣书、古典著作、法典保存下来,各文明结合成为可能。

阿卡德 萨尔贡 闪米特人

萨尔贡夺权建立阿卡德王国,组建了世界首支常备军
萨尔贡统一两河流域,建立阿卡德帝国,为人类首个军事帝国
萨尔贡去世,其国势开始衰落
拉格什走向半独立状态,开始了拉格什第二王朝
萨尔贡家族遭受宫廷政变,阿卡德由外人统治
  1. 阿卡德 萨尔贡原本是基什国的臣僚,在国家被温马人(乌鲁克)入侵时夺权建国
  2. 阿卡德 萨尔贡是第一位伟大帝国的奠立者——史诗《好战的国王》
  3. 阿卡德 萨尔贡四处征战是为了抢夺原料产地,他侵入到小亚细亚中心,南抵波斯湾,西达地中海,控制了金属、石头、木材的产地
其古德亚几乎一统苏美尔
打败拉格什(没有灭亡)
驱除库提人,开乌鲁克第五王朝
灭亡了拉格什第二王朝,乌尔第三王朝开始
留下最早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大多失传
打败埃兰(未灭国),开创伊辛第一王朝
打败拉尔萨,王权转移到巴比伦
阿摩利人拉尔沙 从伊辛独立,双方对峙
苏姆阿布姆摆脱伊辛控制,建古巴比伦第一王朝
联合拉尔萨,粉碎埃兰王国的进攻
颁布世界最早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
打败拉尔萨,统一苏美尔
内部发生反债务奴役斗争
先被赫梯人灭亡,后被加喜特人取代
亚述人和以栏人入侵,控制了巴比伦
  • 阿摩利人为闪米特人的一支
  • 苏姆阿布姆曾向北方的亚述称臣
  • 汉莫拉比未能统一亚述及其庇护的埃什嫩
  • 赫梯人为印欧语系,从小亚细亚入侵巴比伦,其间巴比伦城市改名柯瑞狄尼阿什

试图用完美的法典消除所有冲突,法典的特点:

  1.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贵族)
  2. 阶级歧视:贵族、自由民、奴隶
  3. 调整家庭关系(女人从属于男人)
  4. 城市承担对抢劫/凶杀案的赔偿
  5. 诅咒以后敢篡改法典的人
建国,南及阿卡德,西达地中海,不久遭入侵,国势削弱
建立君主专制,经第一波入侵浪潮,成为中东三大强国之一
赫梯、埃及连年互相征战,国力衰弱,被闪米特人瓜分地盘
兴起,凭铁制武器开始第二波扩张
北起乌拉尔图,东南兼及埃兰,西抵地中海岸,
西南到埃及北界,建都尼尼微,形成西亚古代军事强国
由于统治集团内讧、被征服地区人民反抗,国势渐衰
军事改革,打败乌拉尔图,征服整个叙利亚地区。插手巴比伦的王位继承,使巴比伦与亚述合并,自己成了巴比伦之王
打败以色列,镇压埃及支持的叙利亚、腓尼基等地的起义
镇压埃及鼓动的犹太人、腓尼基人的起义,由埃兰支持的巴比伦尼亚起义,焚烧了古都巴比伦。兴建“盖世无双皇宫”
都尼尼微,占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
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
夺取了埃及的孟菲斯,成为埃及之王+埃塞俄比亚之王,
只让埃及进贡,不久后埃及重新独立
兴建巴尼拔王宫,宫中设置泥版图书馆,
收集了当时亚述人所知的全世界各地的书籍
亚述派去巴比伦尼亚的守将自立为王,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米底人(受亚述统治)结成同盟
敌对者联盟摧毁了尼尼微,亚述人的统治结束了
  1. 第一波入侵浪潮:北进亚美尼亚以至黑海沿岸,西侵叙利亚和腓尼基,南至巴比伦

  2. 中东三大强国:北方赫梯帝国,南方埃及帝国,东方亚述帝国

  3. 三个闪米特民族瓜分赫梯、埃及的地盘
    |闪米特人|菲尼迪人|希伯来人|阿拉米人|
    |瓜分地盘|地中海沿岸|叙利亚、巴勒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布达米亚北部|

  4. 第二波扩张:征战两个多世纪,将两河流域南部及埃及两大文明均置于统治之下
    北方:赫梯帝国被巴尔干半岛的弗里吉亚人蹂躏和肢解;乌拉尔图是惟一强敌

南方:埃及正值后王朝时代,无力扩张; 巴比伦国势益弱

东方:伊朗高原的米底及波斯尚未兴起

  1. 全盛时期:亚述已变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奴隶制大帝国
  1. 国家对生产、分配有绝对控制权,财产和私营企业不多——美索不达米亚为自由贸易

  2. 地理位置。自然屏障使其免遭外族入侵
    东:阿拉伯沙漠,南:努比亚沙漠,西:利比亚沙漠,北:海岸

  3. 尼罗河水流平缓,盛行北风、西北风,利于航行,运输线路可靠——洪水之神为喜神

  4. 政治环境(帝国稳定而保守,人们自信而乐观)
    公元前3100年到525年,只有三个帝国,直到被波斯人征服

  5. 关心死亡,为来世做物质准备,国王死后涂香油等香料防腐,放入金字塔

伊希斯女神:专司生育和繁殖

    法老=神王,法老的话就是法律,没有法典。官僚机构以宰相为首,宰相是全国的管家,国王的耳目,宰相下有大臣,各州有州长,各城市、村庄有市长
    珠宝饰物非常精致,直到今天都还没有被超越,会制作搪瓷制品、象牙、珍珠镶嵌物

发明了玻璃着色技术,鞣制皮革技术,亚麻布匀净不逊色于今人

美容品:消除皱纹、染黑头发的方法

孔雀石、铅矿石:把眼圈描成绿色、灰色

散沫花:染指甲、手掌、脚底

用人的头发做假发,顶上用融化的蜂蜡封住

跟中国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名字不同,埃及的王朝是由数字表示的

出现象形文字,私有制确立,阶级形成,末期出现了国家,领导者有蝎子王、卡王、纳尔迈
美尼斯(可能就是纳尔迈)统一埃及上下,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建造马斯塔巴
生产力发展、完善的中央政府使建筑、艺术、科技取得惊人的进步;胡夫金字塔建成
地方统治者不再对法老进贡,开始互相争夺领土、权力
前2160年,耶拉孔波利斯的统治者统一了下埃及,底比斯的因提夫家族统一了上埃及
前2055年,上埃及战胜下埃及,埃及再次统一
恢复了繁荣和稳定,刺激了艺术、文学和纪念性建筑工程的复苏和民主化;修建卡纳克神庙
南方:古什 努比亚人 希克索斯王朝的盟友
中间:底比斯 沉寂100多年
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宗教改革
亚述——波斯——埃及——亚历山大大帝
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与波斯
|323年,托勒密被任命为埃及总督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托勒密自立为埃及王,首都在亚历山大港,埃及历史中将其君主看作法老
罗马执政官屋大维打败托勒密王朝,宣布埃及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埃及的法老时代宣告结束
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 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发展中央集权君主制
胡夫金字塔(规模最大) 斯内夫卢、胡夫、哈尔夫治国有方、经济繁荣
军商远征至非洲南端,省督权力膨胀威胁孟斐斯,引发内乱,中央政府崩溃
  • 胡夫金字塔:含巨石230W块,用坡道、滚筒、杠杆建造,当时还没有滑轮和铁器
迁都伊塔威 实行垦荒和灌溉计划以增加农业产量
毁灭了底比斯政权,埃及分裂成许多的诸侯国

埃及最后一位统治者,其治下的埃及

  1. 征服富产石料和黄金的努比亚
  2. 民主化信仰:所有人都能支配一个灵魂并能在死后陪伴神灵
  3. 大公墙:在三角洲东部修建防御建筑,用于抵御外族入侵

希克索斯人:亚洲移民,原本住在三角洲东部的阿瓦瑞斯城,夺城后,逼迫中央政府迁往底比斯,让法老们向其称臣纳贡

公元前1786—前1674年,多法老同时在位,公元前1730年开始,他们实为希克索法老的封臣

公元前1674—前1567年,希克索王朝,带来了西亚军事技术

军队成了核心问题,法老们籍此扩张埃及的疆界,维护他们在近东的优势;势力扩张到叙利亚和努比亚,打通了急需的铜和木材的进口通道

阿赫摩斯开国,延续时间最长,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朝代
拉美西斯即位,埃及由稳定发展转向强权
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两位法老将埃及国势推至顶峰
叙利亚人伊尔苏攻陷埃及,塞特纳赫特击败了他,创建第20王朝

新王国时期之第18王朝

前期:前几任法老消灭了国内敌对势力,维护了边境安全,加强了邻国外交,建立了法老对政治和军事的中央集权

后期:祭司影响力变大,威胁法老地位,最终取而代之

第一次将西亚北非诸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一个帝国;第一次有记载的宗教改革

1567年驱逐喜克索斯人,统一上下埃及
击退利比亚人,远征努比亚,没有儿子,传位妹夫
平叛努比亚后,战胜叙利亚、巴勒斯坦、努比亚,扩大疆域,建了太阳神阿蒙拉的神殿、帝王谷陵墓
为正血统娶了哈特谢普苏特,后期,女皇掌实权
停止了对外战争,开展商贸,使埃及富庶,修建了底比斯的停灵庙——第一位女帝王,第二位女法老
前期被女法老流放,女法老去世后重返王位
多次征服叙利亚,和米坦尼签和平协定,和巴比伦、赫梯建立外交联系
最早提出崇拜阿顿神,修复狮身人面像,建记梦碑
埃及达到了艺术和国际力量的巅峰
前三年与父亲共治,宗教改革家
来历不明,有猜测说是埃赫那顿的皇后改名后当上了法老,也可能是埃赫那顿的儿子或者女婿
迁都底比斯,改信阿蒙神
阿伊的女婿和大臣,迁都孟斐斯,传位给大祭司拉美西斯
  • 庶子为正血统,娶了女皇(两人同父异母)
  • 女皇的庶子为正血统,娶了女皇的嫡女(两人同父异母)
  1. 1479年,恢复了女法老时代丧失的对叙利亚、巴勒斯坦的统治
  2. 1445年,打败了雅利安人建立的米坦尼国,夺占米坦尼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土地
  3. 利比亚、亚述、巴比伦、赫梯、克里特岛都向他纳贡——古埃及的拿破仑,埃及从地域性王国变成洲际大帝国
  4. 把各归属国的皇子带到埃及,做人质的同时教育他们永远忠于埃及——非常有效
  5. 为避免皇后摄政的悲剧重演,晚年与其子共治
  1. 大力发展对外关系,与巴比伦、米坦尼、塞浦路斯修好
  2. 修建西底比斯神庙、卢克索的门农巨像、阿蒙霍特普祈灵殿
  3. 统治末期,埃及对其亚洲领地的控制出现松动迹象。其外交事迹载于阿马尔那文书

由于主神阿蒙的祭司集团威胁其地位,改尊太阳神阿顿,改名埃赫那顿,迁都埃赫塔顿——太阳神的名字。晚年时,主张阿顿是唯一的神,法老成为人与神交流的唯一中介,试图彻底排除阿蒙祭司集团——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单神宗教

埃赫那顿之子,信仰由太阳神转变为阿蒙神并为之改名(图坦卡顿-图坦卡蒙),改信仰可能是被祭司怂恿,也有可能是实际掌权者复辟;19岁死于家族遗传病,其帝王谷的坟墓被称为“法老的诅咒”

第三中间期 多王朝并存

上埃及:塔尼斯的继承人 斯门代斯一世,
下埃及:底比斯的阿蒙大祭司
双方祭司、法老来自同一家族
舍顺克一世开国,定都布巴斯提斯
《旧约圣经》中的示撒,被特夫纳克特击败
从第22王朝分裂出来,控制着上埃及
皮耶立国,击败特夫纳克特,其继位者沙巴卡灭之
第26王朝 萨伊斯王朝 普萨美提克一世统一埃及
法老被内菲里帝斯一世杀了
内克塔内布一世,在373年战胜波斯22万大军
  • 普萨美提克一世的父亲作为亚述人的总督,统治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赛斯城

克里特岛:爱琴海上最大的岛屿,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起点

克里特岛的森林提供木材——单桅商船——沿地中海海岸航行——贸易繁荣,形成米诺斯文明

进入铜器时代,最初的居民来自亚非草原
米诺斯第二期,埃及可能在克里特建立了殖民地
克里特岛是一个海上帝国的中心
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
由于被迈锡尼洗劫并遭遇毁灭性的连续的地震,克里特文明彻底灭绝
  1. 海上力量强大,所有城市都不设防
  2. 平等主义。男女平等;阶级平等(只有少数奴隶,古代文明中的例外)
  3. 艺术:不关心神和国王,多描绘日常生活
  4. 建筑:重舒适不重外观,王宫是经过好几个世纪建成的,仓库,手工作坊占了大半面积
  5. 技术:给排水系统至今仍领先世界|自产|埃及|叙利亚|爱琴群岛|塞浦路斯|
    |橄榄油、陶器|粮食、象牙、玻璃|马、木材|银子,陶器、大理石|铜|

前置:公元前2000年,印欧语系的亚该亚人凭借青铜武器和战车,不时入侵希腊,

亚该亚人吸收了大量米诺斯文化,建立了许多小王国
其中,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由于与克里特岛邻近,最为先进
多里安人凭借铁制武器入侵
整个希腊回到基础的农业、畜牧业中,进入黑暗时代

公元前1600年的迈锡尼

  1. 设立牢固的工事,国王和大臣住在山顶的城堡里,平民住城堡外,有危险时可以进城堡避难
  2. 海上力量强大,以经商或劫掠为生,在罗得岛、塞浦路斯岛、小亚细亚西海岸建海外殖民地

希腊四大史诗记录的黑暗时代

《伊利亚特》《奥德赛》 描述了战争、冒险、贵族和国王的生活
《工作与时日》《神父》 描绘了农夫的生活与知识、众神的家谱
    自己生产粮食,用羊毛织衣料,

经商的都是外国人,如腓尼斯人、塞浦路斯岛人。

偶有行吟诗人来访,弹唱战争的荣耀、先人的功绩

    公社由贵族家庭和平民组成

国王的权威取决于指挥战争、领导贵族院会议的才能——希腊城邦政府机构的前身

}

目录 序言 关 导言 夜空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 未解之谜 在这幅由可见光和X射线波段合成的影像中,可以见到大 云星系中一个气泡状的超 遗迹 SNR。较为炽热的物质以绿色和蓝色显示,粉色的壳层是超 造成的、正在穿 体的激 波。 太阳系 土星:太阳系的 ,以其壮丽的 闻名。这 是卡 号轨道器拍摄的可见光影像,展示 出土星环上复杂的带、缝结构,还有土星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腊哲学史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