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大米加工设备厂家有哪些地方?

东三省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东北最美的季节是冬季,白雪皑皑的非常的美,很多人都会去东北玩,旅游除了看风景,特产是必买之物,那么东北特产哪些是比较出名的?一起来了解下。

黑木耳作为东北最知名的土特产,始终占据外带礼品的第一名。木耳分春木耳和秋木耳,秋木耳厚重,口感更好一些,春木耳更嫩,更鲜。此外,一般去东北都会买木耳和蘑菇,东北蘑菇品种非常多,最著名就是松茸、榛蘑、红蘑、黄蘑等。

人参是东北三宝之首,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人参生长在人烟稀少的森林之中,非常的少见。说起人参,就得说一下人参酒,这酒也是东北的土特产,东北白酒充满了激情,一口闷下去,如荼似火。

东北酸菜堪称一绝,不论是用来炖肉、炖大骨头,还是用来做成馅,包饺子、烙馅饼都是好吃得不得了,酸爽开胃。

东北的血肠是很有名气,很多人都会为了血肠去东北游玩。血肠是用猪肉、大蒜等原料加工制成,因其颜色火红艳丽而得名,蒸熟之后的肠口感醇香,味道鲜美,十分的好吃。

林蛙是东北山区最名贵的野味,以前是保护动物,现在各地都养殖林蛙,著名的哈士蟆油就是雌林蛙肚子的输卵管附件,大补特补就吃这个。还有一种稀少的野味,叫做地蝲蛄,类似小龙虾,以前是一个害虫,现在基本给吃绝迹了。

蚕蛹是东北的一大特色美食,它分为黑色和褐色两种,黑色的皮较厚、黄色的皮较薄,吃起来很香很脆,最主要的是蚕蛹的营养价值十分的丰富,多吃可以补身体。

东北生长着不少的松树,其中松子就是红松结下的种子。它的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十分的丰富,人们常吃可以强身健体、缓解晕眩和腰痛等症。东北松子色香味俱全,非常出名。

鹿茸也是东北三宝其中之一,鹿茸是鹿生上的角,因此它十分的珍贵。鹿茸的药用价值高,人们拿鹿茸泡酒或者煮汤都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清水大米外观晶莹透明,米粒呈椭圆形,富含微量元素钾、镁,比普通大米含量高出三分之一左右。大米蒸煮时,米饭浓香持久,饭粒完整柔软油润,米饭冷后不硬且有黏性。在当地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以上就是东北出名的特产介绍了,东北地区不仅风景好,而且有很多的特产,以上都是非常出名的,很多人去东北旅游总想带回去一两件,话说关于东北特产你还知道哪些?

}


哈尔滨公布了2021年度全市常住人口总数988.5万。

相对于前一年七普的数据1000.1万人,仅一年时间,哈尔滨减少近12万人口。

2020年时,中国千万人口城市有18个,哈尔滨算一个。

到2021年,哈尔滨跌破千万人口,退出千万城市群聊。

至此,东北再无千万大城市。


作为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哈尔滨一直是东北通往欧亚的门户。

然而,像是验证了这些年网络上“唱衰东北”声音一样,逃离哈尔滨,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客观无奈。


中国顶尖工科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不仅是哈尔滨高校老大,也是黑龙江排名最高的学府。

2021年哈工大毕业生的统计数据中,哈工大本部毕业生的第一第二选择,都不是黑龙江。

去广东就业的毕业生最多,高达19.5%;

其次是选择到北京就业的,也有17.1%;

排第三的,才是黑龙江本省的11.9%。


连最高学府都留不住本校生源,更别说东北的其他高校了。

对于哈尔滨的大学生来说,当地没有好的企业,毕业留下来的,也是奔着考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而在那些没有高学历的人看来,要想有出路,只能去南方。

普通人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不是干销售,就是送快递,要么就是统计员,工资加五险一金才3000多,还得是你抢破头才能拿到。

网友@雪℡说:“南方手工业发达,工厂多,学校多,同样的自身条件,在南方就有大把的工作机会,只要肯吃苦总是有钱赚的。”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土地、人口和资本三大要素。土地是老天爷给的,不流动的,是自然属性。资本是变动的,随着其他条件变化而变化,所以关键在于人口。

哈工大毕业生流向外地,暴露了哈尔滨这座城当下的实力。如果说城市的当下得靠年轻人,那么城市的未来在于孩子,在于这座城市正在读书的中小学生。

可哈尔滨的未来,似乎正在渐行渐远。根据哈尔滨2021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1年,十一年间:

小学生在校生数量从46.07万降至39.41万,减少了6.66万人;

初中生在校生数量从29.96万降至25.4万,减少了4.56万人。

两项合计,中小学生11年间减少了11.22万人。

不仅成年人往外走,未成年人也在减少。曾经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到底经历了什么?


哈尔滨,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哈尔滨的出现,和闯关东有关。

19世纪黄河中下游多年灾害频发,因生计所迫,山海关以内的百姓,到东北寻找活路。

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几省人大批闯入关东,哈尔滨地区开始人烟渐盛。

“哈尔滨”这一名字,最早出现在1862年的《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他尔浑处江之北岸原有渡船一艘......对面江之南岸哈尔滨亦有渡船一艘。”

最初的哈尔滨,相当于现在的临水村落,只能算百姓在水路要冲之地的渡口点。

哈尔滨发展成一座城,得从一个交通工具说起:火车。


1898年,沙俄决定建立一条横跨中俄两国的铁路“中国东方铁路”,西到赤塔,东至海参崴。这条铁路的起点,就是哈尔滨。

借着这条铁路,俄国人、乌克兰人、犹太人等欧洲移民开始涌入哈尔滨。

到上世纪初,这里外国人高达16万多,哈尔滨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


1905年日俄战争后,哈尔滨被迫开埠通商,20多国在这设立领事馆,外国资本纷纷涌入这里,汇丰银行、远东银行等先后进驻哈尔滨。

清政府直接在此开通国际电路,北平、上海、广州等地发给欧美的电报,发之前一定要经过哈尔滨。1926年成立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是中国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

当时的哈尔滨,不仅是远东政治金融中心,也是军事情报集散中心,被称为“远东巴尔干”。

哈尔滨,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还拉来了大中型企业近200家,小型工厂1150余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无疑走在全国的前列。

曾经的那个荒野村镇,摇身一变成为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国际大城市。


进入新中国后,哈尔滨开始全新阶段。

“一五”时期, 老大哥苏联支援的156项重点项目工程中,就有13项落在哈尔滨,是国内最多工程的城市。

轮机厂、电机厂、锅炉厂、轴承厂等先后在这里建立起来,打破一个个记录:

1953 年,哈尔滨电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的 6000 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955 年 1 月,哈尔滨电机厂为河北官厅水电站成功研制 1 万千瓦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2 月,哈尔滨电机厂试制成功我国最大的一台 1.5 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956 年 12 月 31 日,哈尔滨锅炉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每小时蒸汽蒸发量 35 吨的煤粉中压锅炉

“一五”铸就了哈尔滨工业之魂。

现在的航空工业哈飞,前身就是“一五”时期的哈尔滨伟建机器厂。

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哈尔滨长期稳坐国内Top10长达三十年之久。

如今盛传的“共和国长子”之称,最早就是毛主席视察哈尔滨提出的,并将这个桂冠赠给哈尔滨。

直到上世纪的90年代,沿海港口的争相开放。

国家重心向东南转移,哈尔滨开始走下神坛。


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失落

2019年的人均GDP榜单上,哈尔滨人均GDP低于5万元,排在全国省会城市倒数第一。

同年的全国GDP50强中,位居第42位,是15个副省级城市最后一位,

2021的GDP排名上,哈尔滨更是排在台州、洛阳等三线城市之后。

对比之前的辉煌历史,哈尔滨的经济下滑实在是太快了,人口也大量外流。

这几年唱衰东北的声音一直都有,“以前都是闯关东,现在都往关里跑”、“投资不过山海关”之类的段子也在网上流传。

都说东北没落了,当你回看一下哈尔滨的历史,就知道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成也俄罗斯,败也俄罗斯。

不管是沙俄还是苏联,都是当时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而这一时期也是哈尔滨乃至东北的高光时刻,可以说这里因此毗邻俄罗斯,才发展起来的。随者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经济的一落千丈,自然就失去了发展依靠。

其次,东北的资源:森林、石油、金矿、煤矿等面临枯竭,依靠开采姿源支撑的财政,如今十分吃紧,只能提供有限的城市公共服务。

加上产业主要是重工业和农业,没有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工作增长机会少,人口更加留不住,相反沿海城市的改革开放,搞得风风火火,东北要重现辉煌,更加难了。


时至今天,谈起东北,似乎除了一声叹息,就只剩下两句嘲讽了。

其实,真的没必要这样。

不管是建国后凭工业成为“共和国长子”,还是60年代开始的国家三线建设,东北持续15年的大输血,支援中西部无数的人才、资源和设备,向全国输送超过300多个项目,推动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东北,实在付出了太多。

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时代的开始。虽然现在东北经济疲软,发展缓慢,却是我国的粮仓和很多重工业的制造基地。

黑龙江是中国的第一产粮大省,累积产出商品粮1万多亿斤,连续八年蝉联全国产粮省的宝座

吉林粮以1.7%的人口,产出全国6%的粮食,粮食单产每公顷7059.9公斤,稳居全国第一。

还有辽宁,国产航母“山东舰”就是在这里造出来的。

说实话,东北从未负过我们。


以前去过一次哈尔滨,打车时和出租车司机聊天,跟他聊起哈尔滨GDP倒数排名的无奈,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及时行乐以及热情好客。

我想,这大概就是东北。

这里除了厚重的历史,还有广阔的平原美景、幽深的原始森林,以及充满人情味的东北“老铁”。

中央大街的五光十色,装点了每一个如歌如泣的黄昏。

哈尔滨,一个曾经与“十里洋场—上海比肩”的东方小巴黎,一个令诸多犹太后裔、俄罗斯后裔寻根、回访的地方。

她是多种文化、语言交融的舞台,也是创造辉煌成就的城市:解放最早的大城市、最早的交响乐团、最早的啤酒厂………

这是哈尔滨的故事,也是东北的故事:有建国之初的付出,有时代改革的困顿,有新时期的沉寂,期待着她的再次腾飞!


一份“中国美女城市排行榜”在网上热传。20个上榜城市中,哈尔滨位列榜首。也就是说,哈尔滨美女在全国的上榜城市中排第一位。


位列中国美女前三甲的城市分别是:哈尔滨、重庆、成都。对于这一排名结果,有人分析认为,哈尔滨夺冠,是赢在美女的身材高挑上。相比之下,哈尔滨姑娘有三个特点:身材高,皮肤白,鼻梁挺。与江南女子相比,哈尔滨姑娘多了一份豪气和大方,与东北其他城市相比,哈尔滨姑娘身上又多了一些洋气和浪漫。

据了解,发布榜单的是来自沈阳的周林。他自嘲榜单也许不够权威,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网友自发组织的评选,他们启动“评选”,只是发动大家重在参与,开心生活。

虽然这一新出炉的榜单权威性不足,但哈尔滨出美女,却是很多人的共识。

浙广传媒学院的孙老师对记者说:我们学校每年招考公关礼仪主持人的学生,哈尔滨考生一出现,都让人眼前一亮。给人的感觉就是长开了,都大大方方的,不扭捏。个头上就先胜一筹,举止又大方敞亮。这可能和哈尔滨人的性格有关吧。因为哈尔滨女孩气质性格上的大气开朗,眉眼看着也让人感觉顺眼多了。孙老师说:一个人的美丽程度,应该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不单纯指五官吧。我觉得哈尔滨女孩的美丽指数,可能更是胜在性格和气质上。

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吕女士说:我在美国遇到华人,尤其是台湾和和南方的华人,一听说我是从哈尔滨来的,他们第一句话往往是:哇,哈尔滨产美女呀!

另一个在北京生活的李女士说:我认识一南方老板,招做销售的员工,他就愿意招哈尔滨女孩。他说:哈尔滨女孩胆大自信,啥人物啥场合都不憷。


一位艺术院校的老师说,全国的艺术院校,都愿意到哈尔滨招生。哈尔滨艺术生的生源质量高是在全国有名的,这其中包括相貌身材等外在条件,也包括哈尔滨考生的艺术素质好。

有外地游客点评哈尔滨女孩说:哈尔滨女孩漂亮,最主要的是有气质,会打扮,清纯、秀气 ,有品位。前几天我去哈尔滨中央大街,天呢,都掉到美女堆儿里了,真的一点不夸张,个个都很漂亮,很有气质。


一个外地女孩说:我男友过年带我去他家乡,逛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美女真的是特别特别多,以前只是在网上听说,这次是真的看到了。她们个子高,肤白,走路生风啊。我1米68,在我们家那儿属于高个了,一到哈尔滨瞬间变路人,1米70以上的哈尔滨女孩一堆堆的。你们去中央大街看看,那些不带棉帽的长发高个的美女,基本都是哈尔滨本地人。

记者采访中,说到哈尔滨出美女,大家都说,这肯定是名不虚传。另外,说到哈尔滨女孩的美,他们说的更多的,还是哈尔滨女孩的性格和气质上的特点给人的印象很深。大家的共识是,说一个女孩给人的美丽印象,绝不单纯指五官,美丽是一个综合的感觉,而相比较身高、肤色、五官这些硬件条件,大家认为,性格气质的软件条件其实更重要。

哈尔滨的历史与哈尔滨姑娘

对哈尔滨的历史文化现象颇有体会的葛先生,对此阐述的更为细致。他说:说到哈尔滨女人的美,或是魅力,我们不是纯粹说她们的长相。这个美是抽象的,是综合的。很难想像,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光是长得漂亮,什么修养也没有,你能说她美吗?

哈尔滨姑娘的漂亮,绝对是历史的机遇所赋予的,并不是因为这个地方山好水好。哈尔滨女孩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受哈尔滨文化气息的影响。哈尔滨姑娘什么地方特别?比如说身高,东北人大部分都是从关里逃荒过来的。山东人本来就人高马大,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能走这么远的路,闯到黑龙江来,他们的魄力和生存能力肯定非常强。所以,哈尔滨姑娘在身材和性格方面是有这种基因的。

除此之外,哈尔滨是新中国最早解放的城市。最早解放也意味着,它的经济、文化、教育都优先发展。那个时候,全国很多精英都汇集到哈尔滨,包括当时的哈军工、各种大工厂,全都调来各种优秀的人才,他们从从全国各地来到哈尔滨这个大后方红红火火地搞建设。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各个方面的专家和精英,都给哈尔滨这座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哈尔滨建城100年,这期间不断有大量外国侨民来到哈尔滨。十月革命后,大批沙俄的资本家和贵族来到哈尔滨,他们既有钱,又有文化,还有艺术修养,他们对生活品味有着极高的讲究。第二个背景是二战之后,大量的犹太人涌入哈尔滨,当时的哈尔滨接纳了他们。即使是现在,犹太人也非常感激哈尔滨收留了他们。犹太人是最优秀的西方人,也是当时最有钱和文化的人,他们有非常高的艺术修养。他们来到哈尔滨后,使哈尔滨这座城市走到了世界文化的前列。


很多人对哈尔滨当年的发达,缺乏认识,没有记忆。哈尔滨当时发达到什么程度?现代到什么程度?国际化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当年有27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这27个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当时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达到当年哈尔滨的影响力。当年的世界顶级乐团频繁在哈尔滨演出,中国的第一家电影院在哈尔滨,第一家交响乐团在哈尔滨,最早的啤酒厂诞生在哈尔滨。哈尔滨人那时就喜欢吃大面包、香肠,喝啤酒。那种文化,不用说,会对在其中成长的女孩有什么样的影响。那时候,城市里是方石马路,有教堂,在城市中是可以听到教堂的钟声的。当年的哈尔滨是有别墅群的,有渡假的岛——太阳岛。松花江上每天都有帆船在江上跑,鸣着汽笛。哈尔滨当年的电影院,与世界同步,甚至与好莱坞同步上映最新的电影,即使当时的上海也比不了。

哈尔滨当年的外侨居民与本地人的比例是1:1,一半都是外国人。因为有这么多的侨民,哈尔滨人的生活习惯,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外来文化的烙印。从解放后一直到60年代,哈尔滨的老居民几乎都可以用简单的俄语进行交流。那时,老哈尔滨的很多词汇都来源于俄语。生活上也是,吃西餐、野游都是经常的事。俄罗斯的女人平时打扮成什么样,看看当年老哈尔滨的照片就知道了,冬天穿裙子挎着貉皮包,贵族范儿十足,洋气极了。老哈尔滨人从小是听着交响乐长大的,是冬天滑冰长大的,是坐着有轨电车长大的,是听着教堂的钟声长大的,从小听音乐会,看电影,去野游,这种浪漫的气息已经沉淀在他们的性格中了。


文革前哈尔滨人当时的工资收入不高。但哈尔滨人在穿衣服上舍得花钱却是全国有名的。哈尔滨敢穿也是出了名的,那时你到全国任何一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你都会觉得他们土气,唯独哈尔滨不一样,敢穿、讲究、有品味。

老哈尔滨的文化和哈尔滨姑娘

那时哈尔滨有很多俄罗斯式的老房子,屋外有小花园,屋内有木质地板,非常洋气。哈尔滨是最早喝啤酒的城市,当时喝啤酒、吃面包、吃香肠,在哈尔滨人的生活中非常普遍,这也是当时哈尔滨人独有的生活习惯。在哈尔滨人的生活中,留有大量西方文化的影子。每年夏天,不管是家庭还是单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都会组织野游,大家一起到松花江江边喝啤酒、吃红肠、划舢板船,每一个恋爱的年轻人都在松花江上划过船,在太阳岛的绿地上尽情的奔跑过。到了冬天,哈尔滨被白雪覆盖,宛如童话世界,人们踩着冰刀在冰场上飞驰。

这些生活习惯与文化氛围无一不影响着哈尔滨姑娘,使她们出落得大方,气质非凡。哈尔滨姑娘之所以优秀,不光是因为长得高、长得漂亮,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当年的老哈尔滨人都为自己是哈尔滨人而感到骄傲,当时哈尔滨是全国10大城市之一,全国的城市里、没有哪个能赶上哈尔滨的,即使上海、天津,也只是局部优秀而已,他们在整体环境上和文化氛围上都不如哈尔滨。

老哈尔滨的教育与哈尔滨姑娘

哈尔滨当年的学校特别注重音乐和体育课,学校组织的课外文化活动都非常活跃非常丰富,这些教学理念对老哈尔滨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哈尔滨有著名的“哈夏”,学校都组织演出比赛。各工厂和学校还经常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冰球、游泳……当年的哈军工和哈工大,是闻名全国的知名学府,当年的哈军工与清华、北大齐名,中央领导人的孩子都来哈军工上学。这座城市的教育是优秀的,这座城市的理念是优秀的,这座城市的生活是优秀的,当然这座城市的人也是优秀的。这些都是成就哈尔滨姑娘美的根源。

近些年,从改革开放到房地产大规模开发,哈尔滨的很多优秀的文化建筑被毁掉了不少,哈尔滨的欧式建筑虽然还有一部分留下来,但文化建筑与文化氛围已经被毁得差不多了,已经无法形成整体的老哈尔滨文化。改革开放至今,哈尔滨扩大了很多,但拿得出手的还是中央大街,哈尔滨最值得去的地方——中央大街,也是过去留下来的。这是老哈尔滨人的无奈与悲哀,也是值得现在哈尔滨人深思的。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何谈美丽!所以,现在的哈尔滨人都要重视文化培养,每个家庭都要知道,你们培养的女儿是哈尔滨女孩,哈尔滨女孩要大气、浪漫、有文化气质。不要只有美丽的躯壳,还要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哈尔滨女孩要自尊、自爱,用文化和音乐来武装自己,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来自音乐之城哈尔滨的女孩。


哈尔滨姑娘其实是一种代名词,它的美,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我们要珍惜这一荣誉。那么,怎么样塑造和传承哈尔滨姑娘的美,是我们今天的一种责任,要从这一代传到下一代,从老哈尔滨人传到新哈尔滨人。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不是行政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从“闯关东”到“飞海南”:百余年来的东北人口变迁

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显然已摆在眼前:东北地区正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东北三省的人口出生率显著低于全国水平,特别是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东北人口出生率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扭转。2019年,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人口出生率分别只有5.73‰、6.05‰和6.45‰,不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48‰,还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垫底。

同时,东北地区还存在严重的人口外流。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共流出人口400余万,净流出180万;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持续七年净流出;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总共累计减少182.4万。

其实,苗头从八十年代就开始显现了。年,吉林和黑龙江从净迁入地区转变为了净迁出地区,净迁出人口分别为10.3万、20.2万人。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期间,两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分别达到-1.01‰和-1.43‰,辽宁虽然保持着正向的人口净迁率,但接近一半的迁入人口都是来自吉林和黑龙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东北的关注和了解,大多只停留在喜剧与衰落的计划经济工业上,无论是笑是悲,都只是一种符号化的凝视,缺乏更为真切和深入的体察。事实上,人口并非只是东北这四十年的一块晴雨表;在过去的百余年,东北的人口变迁不仅与这片土地及整个中国的历史轨迹紧密相连,也为今天的困境提供着某些值得慎思的参考。


近代以前:蛮荒关外,地广人稀

东北,自古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近代以前基本保持着游牧渔猎的生活方式,因此大部分时期的人口都维持在缓慢增长的水平。按照《中国人口》对东北古代人口数量的推算,汉朝时约为71万,唐朝时约为85万-125万左右,辽朝时约为197万-207万左右。金朝时,女真族为加大对统治范围内的防卫和生产,掠夺了大量人口垦荒,从而一度使得东北人口达到510万。但随着政权迁都北京,迁移便逐渐终止了。“靖康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至元朝建立,东北人口又回落到约130万。因此,在大部分历史时期,相对于幅员辽阔的面积而言,东北绝对算得上地广人稀。

明朝时,随着中国整体的人口增长和大量中原移民迁入,东北出现过一次人口高峰。然而,明末战乱四起,后金崛兴,辽东地区有大量人口流失,存活下来的大部分逃入关内,东北人口又回落到了一个较低水平。

但人口的减少显然不利于生产发展和兵力壮大,对于意在逐鹿中原的后金而言,无疑是一个必将正视的问题。努尔哈赤就常感叹“我方以民缺少为恨”,并告诫前线将士要加快降服俘虏。天聪四年(1630年)四月三十日,“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自永平还师。……上(皇太极)问是役俘获视前二次何如,对曰:人口较先为多。上曰:财帛虽多不足喜,惟多得人为可喜也。”

后金对人口的尽力争夺,从明廷辽东巡抚熊廷弼的一封奏折中也能窥见一斑:“臣惟辽左今日之患,莫大于无人。夫边非无人也,土沃而民聚,向称富庶矣!自万历四年、七年、十一年受虏,而宁远前屯之人尽;自万历五年、八年、九年、十一、十四、十五、二十二、二十六、二十七年受虏,而锦、义、右屯、广宁之人尽;自万历二年、四年、八年、二十七年受虏,而开、铁之人尽;自万历二年、三年、十年、十一、十三、十七、十八、二十五年受虏,而辽沈迤北之人尽;自万历五年、六年、十八、十九、二十一年受虏,而辽海迤西南之人尽。间有存什佰于千万者,边吏又不为之保护,听虏节年检拾无遗。虽使造物能生人,辽土善育人,而岁计所产,不抵所掠,辽于是无人矣!”

除了依靠武力进行掳掠,后金统治者也采取了一系列安民生息之策。比如皇太极曾要求诸王大臣及各级官员体恤民情疾苦,“以各堡生聚多寡”,即以人口增减情况为准,给予职务升降。天聪二年(1628年),他还下旨:“国人贫乏无妻室者,可给钱,令娶”。

经过一番努力,到1644年多尔衮率兵入关前,据学者张士尊统计,辽沈地区的人口已达1366940,其中仅移民就有1166940之多。

清廷入关,也意味着再一次人口迁徙的开始。史书中以“罄国入关”、“尽族西迁”来描述当时的状况,《鞑靼漂流记》中记载:“从鞑靼的都城到北京的道路……一路上也经过了几个大城,在这三十五天当中,往北京搬家的鞑靼人,络绎不绝。”据后世学者推算,仅八旗兵及眷属就有约26-27万的满人“从龙入关”。许多百姓也借此机会,重返故土,顺治三年(1646年)朝鲜使臣李基柞从北京返回朝鲜,途中见到“沈阳农民皆令移居北京,自关内至广宁十余日程,男女扶携,车毅相击”。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呈交的《谨陈奉天形势疏》中,奉天府尹张尚贤描述东北“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

入关初期,清廷政权尚未稳固,东北作为其发源的根据地,自然是不可弃之不顾的根基。同时,沙俄趁虚侵入黑龙江流域,也使东北的北部边防告急。于是,在加强东北驻防八旗之外,清朝统治者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关内汉族民人出关开垦土地的政令。顺治元年(1644年)谕令:“州县衙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有主者令原主开垦,无力者官给牛具籽种。”顺治八年(1649年)又谕令:“是岁,以山海关外荒地甚多,民人愿出关垦地者,令山海道造册报部,分地居住。”顺治十年(1653年),《辽东招民开垦令》颁布,以法令形式明确了对汉民出关开垦的鼓励。

几年之后,东北的人口及粮田都得到了明显增加,侵入黑龙江流域的俄军也在顺治十七年(1660年)被肃清。然而,八年之后,《辽东招民开垦令》却废止了,随着大量汉民涌入,清朝为维护自己的“龙兴之地”,开始实行东北封禁政策。到乾隆年间,封禁愈加严厉。乾隆五年(1740年),“严令取缔移民”;十五年(1750年),在山海关、喜峰口及九座边门等处严禁流民出口,并令奉天沿海地方官以多数兵力稽查内地流民;二十七年(1762年),颁布《宁古塔等处地方禁止流民例》,封禁政策最终成型。

近两百年的封禁期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中国人口出现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增长,加上封禁本身的流变和缝隙,东北依然有移民不断迁入,人口保持了持续增长,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较低水平。到咸丰十年(1860年)之前,东北的人口比重一直在0.3-0.9间徘徊。


清代东北人口发展曲线图

闯关东:移民大量输入,人口迅速增长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击碎了清廷天朝上国的迷梦。觊觎东北已久的沙俄又卷土重来,通过《瑷珲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占领了黑龙江以北到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咸丰十一年(1861年),营口港又被迫开放。

国内也接连出现危机。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咸丰三年(1853年),捻军起义;道光、咸丰年间(1841年、1842年、1843年、1851年),黄河爆发了四次大溃决,终于在咸丰五年(1855年)发生大改道,殃及豫、鲁、直三省大量地区。

内外交困之下,“移民实边”的呼声越来越大。于是,从咸丰十年(1860年)开始,清廷部分解除了对东北的封禁,代之以开放荒地、充实边防为主的移民开垦政策。同治五年(1866年),允许妇女出关垦荒;光绪四年(1878年),吉林将军铭安设立垦务局,指导汉人开垦,并在关内资助移民;光绪六年(1880年),朝廷以放荒、免税、补助奖励移垦东北。

自此,历史上著名的“闯关东”开始了。山东、直隶、河南、山西乃至云贵、江南、湖北都有移民迁往东北,其中以鲁、直、豫为主要构成,仅鲁人就占了移民整体的80﹪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的势力也侵入东北;二十二年(1896年),沙俄又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取得在东北修筑和经营铁路的特权,并有每年移民六十万的计划。应对现实,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清廷的东北政策由驰禁转向全面开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宣布开放东三省全境,中东铁路也竣工通车,移民规模从快速增长进入到了迅猛增长阶段。

这一时期,俄国、日本、朝鲜、欧美等国,也经由从政、经商、基建、流亡诸方式,输入了许多外籍移民。大量移民的落地生根,使东北地区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激增到34.03%,不仅远超封禁时期的13.39%,也高于全国水平;人口比重从0.91上升到3.73。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帝退位,东北人口已接近2000万。

不过,辽、吉、黑三省人口密度虽然从1.17、0.53、0.17人/平方公里分别增长到了74.21、29.62、6.95人/平方公里,但在全国27个省区中还是分别位列第14、19、23位。这片广袤的土地,依然属于人口低密度地区。


清代东北地区人口统计数据

进入民国,关内人口压力不断增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因此东北的人口输入和增长依然持续。从年,其人口数量逐年上升;不到20年,年平均上升50余万,总人口上涨将近1100万,达到约3000万的总数。除去自然增长的一小部分外,主要都是移民输入。

特别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辛亥革命以前,东北人口的2/3以上集中于南部,辽宁人口相当于吉林的2.26倍、黑龙江的5.5倍。到1930年,吉林增长了近1倍,黑龙江增长1.5倍,而辽宁仅增长0.3倍,人口的布局更加均匀。

沦陷时期:起起伏伏,延续增长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边防军执行不抵抗命令;不到半年时间,东北全境沦陷,进入了十四年的殖民地时期。

为稳固东北局势,继而进一步蚕食中国,日本大量输入日、朝移民,并阻止关内华人迁徙。同时,许多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也开始纷纷流亡关内。高速增长了近三十年的东北人口,由此急剧减少,甚至出现倒流现象。

随着战争的持续和战线的拉长,日本亟需通过东北解决其一部分资源补给。因此,从1937年起,日本及伪满当局实施了“产业五年计划”与“北边振兴计划”,放弃之前禁止华北移民的政策,转而采取招募与减价车费甚至诱骗、掳掠等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招募土木、矿业、林产、铁路与修筑军事设施等方面的劳工。恰好,此时关内战火遍地,华北一带水旱灾害又再次侵扰,进入东北的移民人数于是有所上升,仅1938年移民数量便增加到49.2万,1941年则高达100万,1942年更上升到120万。在这波大潮中,产业移民和军事移民为主要构成,农业移民比例相对较小。

1941年,为应对资金紧缺问题,伪满当局制定了《满洲劳务对策纲领》,确定“国内自给体制”,大力倡导“国民皆劳”、“勤劳兴国”运动,调低华工工资,强迫劳工工作。从1943年开始,移民人口便又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据估算,八年抗战期间,进入东北的华工移民约677.9万,家属约221.3万;因战斗被俘军人、“治安肃正”被捕人员或其他原因成为强制劳工被送到东北的约1000余万人;年平均移民80万,与年的移民高峰阶段大致持平。此外,到1945年时,东北地区的日本移民已从1937年的39.3万增长到121.3万,朝鲜移民从89.3万增长到171.9万。1945年,东北地区总人口数达到4000余万,从宣统三年(1911年)算起,短短三十几年时间便增长了约一倍。

计划经济时期:先升后降,总体平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东北也迎来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天然的资源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和邻近苏联的地缘优势,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期间,东北成为了新政权经济建设的重点。大型工厂的搬迁和建立,为这里带来了大规模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产业工人及随行家属,特别是黑龙江,“一五”期间的人口年平均净迁移率达到10.74‰。

“二五”时期,因为大跃进及其后的自然灾害,出现了国民经济混乱和严重粮食不足的危机,许多建设项目也不得不停滞或下马,大批职工精简返乡。但北大荒开发等项目,也有大规模复转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补充进来。因此总体上,东北人口仍保持着净迁入,只是迁移波动幅度较大,而且辽宁开始出现了净迁出,并自此持续到改革开放,1962年黑龙江也第一次出现人口净迁出。

1958年1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人口自由流动开始受到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年,国民经济调整,住宅制度、就业制度、粮食供应制度、副食供应制度等配套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迅速放缓。同时,1958年后,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尚未友好,国际局势更加紧张,国家建设重点开始从东北转向西北、西南。1964年,“三线”建设开始,东北地区的投资相对减少,人口净迁入率也明显降低。1965年,东北的人口比重达到历史最高的9.07%,此后便开始下降。

一直到80年代之前,东北人口总体上都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波动幅度较小。


年,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情况

改革开放:人口逐渐下行,陷入负值困境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户籍制度出现松动;198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被打破,票证制度随之开始解体。这些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为人口流动创造了利好条件,然而由于东北对计划经济体制高度的路径依赖,改革不仅使其传统优势不再明显,还要承受更高的改革成本。因此,80年代的东北虽然没有出现大幅度衰落,但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结构与东南沿海相比已经存在较大差距,大量人口向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等地流动,吉林和黑龙江从净迁入地区转变为了净迁出地区。加上多年来的计划迁移,反向回流也开始上升,东北的人口迁移格局自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82年,计划生育还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东北作为当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对政策的执行更加严格和彻底,从而在新生人口数上也迅速下降了。

进入90年代以来,东北的经济增速放缓,下岗失业问题严重,并且随着住房、就业、福利、保险等制度改革,原有的体制优势也不复存在。无论对于本地人口的生存,还是对于流动人口的吸引力,都极为不利,生育成本也相应升高,生育意愿进一步降低。

1995-2000年,辽、吉、黑的人口净迁移率分别为1.91‰、-2.17‰和-3.76‰,与1990年相比,吉林和黑龙江的净迁出速度加快。而到年,东北合计净流出164万人口,人口比重下降到了7.7%。外流人口,还逐渐呈现出年轻人、高学历者、高技能者占比增加的趋势。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届毕业生仅有13.63%留在东北就业;吉林大学2019届毕业生仅有17.7%选择留在东北继续发展,除了本地生源外,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的生源还是回到了家乡所在地,占比分别为73.7%、65.42%和64.87%。

出生率方面,1990年以来的东北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2年起,辽、吉两省出生率就已经低于13‰(13‰被视为“超超低出生率”),黑龙江也在1996年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到了2010年前后,东三省的出生率已经低至6‰左右。2019年,辽、吉、黑三省的出生率全国垫底,自然增长率也是唯一的三个负值,分别为-0.80‰、-0.85‰、-1.01‰。


年,东北地区出生率与全国出生率对比(单位:‰)

而在粗略纵观了近四个世纪的东北人口变迁后,我们不难发现,东北人口的兴衰始终在极大程度上与人口迁移紧密相连。因此,正如国家卫健委的说明中指出,东北的人口不是简单放开生育政策就能解决的。事实已经证明,二胎开放后,全国的生育率都仅有过一次小反弹便开始断崖式下跌,对于老龄化严重的东北而言,作用更微乎其微。正如很多人开玩笑所说,东北生育政策如果全面放开,将会大大提升海南的人口数量。

更关键的还是要解决流动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天南地北哪儿都能见着东北人,除了东北”的情况,留住本地人口、吸引外地人口,才能真正改变东北当下的人口状态。老铁们的双击只能刷出一个幻象式的东北存在感,并不能把666直接变成人口数字;鹤岗的房价再低,也不足以吸引来定居和落户。东北亟需一个宏观、深化、切实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而这,显然比单纯放开生育限制、鼓励多生快生,复杂也艰巨得多。

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时指出,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对建议中提到的“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进行探索,引起舆论关注。

在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采访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口学学会副会长陆杰华指出,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也即将公布,“我国正处在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重要节点,国家卫健委现在对这一建议进行回复,是重要的信号。”

2020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2018年印发的《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年)》中提到,辽宁全省人口到2020年达到4385万人,2030年达到4500万人。实际上根据辽宁2020年公布的数据,2019年年末全省人口为4351.7万人,人口减少的趋势未能逆转。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口已经持续出现负增长,转向正增长的难度非常大。如果在东北地区试点全面放开生育,对减缓人口下降趋势不能说没有效果,能够起到一定的全国示范作用,但实际意义不大。”陆杰华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当前,我国正处在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重要节点。

“单独两孩”和“全面二孩”先后于2013年12月28日和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二孩”实施已满五年,陆杰华认为,下一次政策调整最可能的选项有两个,一个是“放开三孩”,另一个就是“全面放开”。“全国两会还有大约两周就要召开,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4月起也将陆续公布。国家卫健委在此时对这一建议作出答复,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公安部发布的《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175.5万人,降幅为14.9%。虽然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一数据还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陆杰华表示,与新生儿数量同步减少的,是育龄妇女的数量。“20岁到39岁是妇女生育高峰年龄,目前育龄人群的队列规模和比重都在下降,全国范围内生育政策的限制应该尽早放开。2000年以后出生的育龄人口更少,一旦错过眼前这批育龄人群的生育高峰,生育率想要恢复就更难了。”

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能否逆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陆杰华认为效果是不一定如预期的。“如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可能就需要采取其他的政策。根据我们的研究,鼓励生育比控制生育更难。政府鼓励,老百姓不响应怎么办?可能就要涉及到发放生育津贴、减少税收、家庭养老,还有推迟退休年龄等一系列相关政策。”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9号建议答复的说明

近日,我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9号《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引起社会关注。

我们认为,东北地区人口长期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简单放开生育政策就能解决的。对“恳请国家全面放开东北地区生育政策限制”的观点,需他们做全面深入的研究论证。据此,我们与代表进行了沟通探讨。

关于互联网上“东北地区将试点放开生育限制”“生育政策将全面放开”等推测,不是答复的本意。

我委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好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相关工作。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9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委工作职能,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我委委托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等机构开展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相关问题研究,多次赴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做好人口形势分析,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制定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委积极履行牵头职责,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托育服务工作,托育服务开局良好,成效初步显现。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全面放开东北地区生育政策限制。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折射出的是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比如,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东北边境地区的生育政策相对宽松(如黑龙江省规定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生育三个孩子),但生育意愿不高。究其原因,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负担、婴幼儿照护和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群众反映尤为突出,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大为减弱。提高生育水平,关键是要顺应群众期待、聚焦群众期盼,在公共服务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的生育积极性。

您在建议中提出“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对我委工作很有参考价值。我委认为,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战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做好政策调整后人口变动测算;研究实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需要配套出台的文件;评估政策变动的社会风险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二)关于加大对托育服务机构投入和幼师队伍培养。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我委组织开展“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城企合作,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我委协调财政部等6部门对依托社区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免征增值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不动产登记费等。协调教育部等7部门加快建立健全育幼等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明确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托育服务相关专业。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协调银保监会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创新开发产品。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继续加强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构建支持家庭生育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激发生育潜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东北地区的范围相当于我国的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冷湿的森林和草甸草原景观为主。东北地区的界线,北面与东面以国界为界;西界大致从大兴安岭西侧的根河口开始,沿大兴安岭西麓的丘陵台地边缘,向南延伸至阿尔山附近,然后向东沿洮儿河谷地跨越大兴安岭至乌兰浩特以东,再沿大兴安岭东麓南下,经突泉、至白音胡硕,然后沿松辽分水岭南缘,经瞻榆、保康,以下沿新开河、西辽河至东西辽河汇口处。


这条界线相当于干燥度1.25的等值线和黑钙土在平地上分布的西界。界线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段与西辽河平原属温带半干旱草原景观,划归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的南界,即与华北地区的分界,大致从彰武经康平、昌图折向南,再经铁岭、抚顺、宽甸抵鸭绿江畔。


它相当于≥10℃活动积温3200℃等值线。界线以南的辽河下游平原和辽东半岛属暖温带夏绿林景观,划入华北地区。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解析】第1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与质量优无关。第4题,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玉米、小麦产量要高于水稻;水稻主要在辽河平原、吉林东部种植,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分布。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完成3~5题。

3.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

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

4.辽河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5.呼伦贝尔草原的农业生产类型为()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解析】东北地区的黑土因被冲刷变薄而使其肥力不断下降,辽河下游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广大,呼伦贝尔草原是重要的畜牧业区。

}
  • 西餐店设备,中餐店设备,饮品店设备,冷冻食品厂设备,休闲食品厂设备

    主营产品: 齿盘式粉碎机 玉米膨化机 电动石磨 电动破碎挤扁机

  • 茶餐厅设备,面包房设备,西餐店设备,中餐店设备,休闲速食设备,果蔬加工厂设备,休闲食品厂设备

    主营产品: 植树挖坑机 饲料颗粒机 玉米播种机 旋耕机

  • 茶餐厅设备,咖啡店设备,西餐店设备,饮品店设备,调料加工厂设备

    主营产品: 酿酒设备 不锈钢储存罐 酿酒粮食粉碎机 不锈钢打茬机

  • 主营产品: 输送机 粉碎机 搅拌机 膨化机

  • 茶餐厅设备,蛋糕房设备,咖啡店设备,面包房设备,西餐店设备,中餐店设备,饮品店设备,调料加工厂设备,果蔬加工厂设备,冷冻食品厂设备,休闲食品厂设备

    主营产品: 农业机械 畜牧养殖机械 食品机械 输送设备

  • 茶餐厅设备,蛋糕房设备,咖啡店设备,面包房设备,西餐店设备,中餐店设备,饮品店设备,休闲速食设备,酒厂设备,调料加工厂设备,果蔬加工厂设备,冷冻食品厂设备,其他

    主营产品: 引被机 电动石磨 田园管理机 微耕机

  • 大米 燕麦 味精 大豆

    主营产品: 精细粉碎泵 胶体磨 乳化机 均质混合泵 餐厨垃圾及磨浆机

  • 主营产品: 粉碎机设备 干燥设备 五谷杂粮磨粉机 制药设备

  • 主营产品: 输送设备 饲料加工设备 畜牧养殖机械 粮食加工设备

  • 茶餐厅设备,面包房设备,中餐店设备,饮品店设备,其他

    主营产品: 电动石磨 电动石磨豆浆机 电动石磨肠粉机 电动石磨米浆机

  • 主营产品: 玉米膨化机 电动石磨机 粮食破碎机 草帘机

  • 茶餐厅设备,中餐店设备,休闲速食设备,果蔬加工厂设备,其他

    主营产品: 包子机 酥饼机 月饼机 饺子机

  • 主营产品: 天下多功能磨浆机 豆浆机 电动石磨豆浆机 石磨磨浆机

  • 主营产品: 电动石磨 石磨面粉机 石磨香油机 石磨豆浆机

  • 茶餐厅设备,蛋糕房设备,咖啡店设备,面包房设备,西餐店设备,中餐店设备,饮品店设备,休闲速食设备,调料加工厂设备,果蔬加工厂设备,休闲食品厂设备

    主营产品: 粉碎机 饲料加工机 膨化机 电动的石磨机

  • 主营产品: 五谷杂粮磨粉机 ***粉碎机 制药设备 压片机

  • 蛋糕房设备,咖啡店设备,面包房设备
    一周包换,一年保修,终生维护!

    主营产品: 一年保修 终生维护 制药机设备 肉制品设备

  • 中餐店设备,饮品店设备,休闲食品厂设备,其他

    主营产品: 炊事设备 肉制品加工设备 果蔬加工设备 饮料生产设备

  • 主营产品: 薯条薯片设备 油炸设备 坚果加工设备

  • 茶餐厅设备,蛋糕房设备,咖啡店设备,面包房设备,西餐店设备,中餐店设备,饮品店设备,休闲速食设备,调料加工厂设备,果蔬加工厂设备,其他

    主营产品: 电动石磨 石磨肠粉机 肠粉磨浆机 石磨豆浆机

  • 主营产品: 包子机 馒头机 饺子机 粉碎机

  • 咖啡店设备,面包房设备,饮品店设备,调料加工厂设备,冷冻食品厂设备,其他
    可加工豆浆、芝麻酱、花生酱,米浆、辣椒酱、花椒酱、嫩玉米浆等食品

    主营产品: 粉碎设备 制药设备 包装设备 干燥设备

  • 茶餐厅设备,中餐店设备,饮品店设备,休闲速食设备,调料加工厂设备,休闲食品厂设备
    可将大米、小麦、黄豆、花生、芝麻、玉米等五谷杂粮加工成粉浆

    主营产品: 制剂机械 其他食品、饮料加工设备 肉制品加工设备 药用粉碎机械

  • 主营产品: 制剂机械 饮片机械 粉碎机 粮食加工设备

  • 主营产品: 豆制品机械

  • 茶餐厅设备,蛋糕房设备,咖啡店设备,面包房设备,西餐店设备,中餐店设备,饮品店设备,休闲速食设备,酒厂设备,调料加工厂设备,果蔬加工厂设备,冷冻食品厂设备,休闲食品厂设备

    主营产品: 酿酒设备 烧酒锅 白酒造酒设备 不锈钢罐

  • 主营产品: 饲料加工设备 粉碎机 粮食加工设备 输送机

  • 可将大米、小麦、黄豆、花生、芝麻、玉米等五谷杂粮加工成粉浆

    主营产品: 粉碎机 压片机 肉制品加工设备 研磨机

  • 可将大米、小麦、黄豆、花生、芝麻、玉米等五谷杂粮加工成粉浆

    主营产品: 粉碎机 肉制品加工设备 压片机 口服液制药设备

  • 学校,家庭,粮食加工店

    主营产品: 其他行业专用设备 粉碎机 压片机 肉制品加工设备

  • 茶餐厅设备,蛋糕房设备,咖啡店设备,面包房设备,西餐店设备,中餐店设备,饮品店设备,休闲速食设备,调料加工厂设备,休闲食品厂设备

    主营产品: 木材粉碎机 输送设备 食品加工设备 粮食饲料加工设备

  • 主营产品: 米面机械 饼干机械 肉制品加工设备 果蔬加工设备

  • 主营产品: 包子机 馒头机 饺子机 酥饼机

  • 主营产品: 粉碎机 制药设备 铝塑包装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型大米加工设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