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蓝多的芝士片好不好,值不值得入手?

转型升级,是传统企业的一大难题。

但正如张瑞敏所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把握住时代脉搏。

2015年,有一家乳企决定专心做奶酪,在完成“以奶酪业务为核心”的转型后,竟迸发了超预期的能量。

它的“马苏里拉奶酪”,成为天猫同品类连续三年销量第一,还在餐饮渠道成为过亿大单品。

它的一款定位“儿童健康零食”的奶酪棒,今年1到4月份的销量,同比增长500%!

在国内乳企中,它的历史不是最悠久的,规模不是最大的,知名度不是最高的。在越来越流行“赢家通吃”的今天,它这一步关键转型,却在红海中开辟了一片蓝海。

它就是。奶酪,就是它的时代脉搏。

1、一个隐秘的百亿市场

对于奶酪,很多中国消费者都敬而远之。从味道到口感到食用方式,奶酪似乎都与中国的饮食文化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因此,相比奶粉和液态奶市场,奶酪在中国显得很小众,很冷清。

但是,这些只是表象。在看似不利的表象下,却观察到了两个利好趋势,于是毅然将核心转为奶酪。

第一个趋势是,中国奶酪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了乳业的新增长点。

近十年来,中国的乳品消费增长逐渐放缓,年均增长只有0.8公斤,远低于上一个十年每年2公斤的水平。

在此环境中,奶酪的消费却连续十多年快速增长。2018年,光进口奶酪就达10.8万吨。

虽然目前中国的奶酪消费,还仅局限于高端消费人群和少数民族聚集地,但反过来想,这却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其实在奶业发达国家,奶酪属于日常饮食,人均年消费量在15公斤左右,占乳制品消费量的70%。甚至同为亚洲国家的日韩,其奶酪人均消费量也分别达到了2.4公斤和3.1公斤。

然而在中国,这个数字还仅仅是0.1公斤。

因此,谁能将奶酪产品大众化,谁就有机会傲立于这个潜在的百亿市场!

此外,奶酪这片未来的蓝海,对于如今增长放缓的国内奶业,更是及时雨般的存在。生产1公斤奶酪,需要10公斤牛奶或羊奶,且附加值很高,对养殖业和国内乳企而言,奶酪将会是它们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

可以说,做好奶酪,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发展,也是在为整个行业探路。

第二个趋势是,中国的消费升级。

饮食上的消费升级,最重要的不是吃得更贵,而是吃得更好。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追求健康、营养的饮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奶酪,完美迎合了这个趋势。10公斤奶才有1公斤奶酪,奶酪数倍地浓缩了牛奶中丰富的蛋白质、钙、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奶酪的营养价值之高,为它赢得了“奶黄金”的称号。

与奶酪结缘,便与奶酪的营养价值息息相关。

2007年,的董事长柴琇在法国巴黎世界食品博览会上,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种奶酪。在深入解奶酪的营养和美味后,她感到极大的震撼。

回国后,她立即着手推进。2008年,引进第一条原制奶酪的产品线,成为中国乳品行业首批掌握原制奶酪生产技术企业之一,

当时有人劝她,何必建工厂、引进设备,明明进口奶酪就行了。但在柴琇看来,直接拿国外的奶酪,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国外的奶酪,背后是国外的饮食文化。要让中国大众接受奶酪,肯定得根据中国的饮食文化,所以必须建自己的工厂,做自己的研发,这样才能专为国人做奶酪。

专注奶酪,专为国人。正是这样的出发点,决定了日后的道路。

2、中国人不爱吃奶酪,怎么破?

在中国要推广奶酪,实属不易。很多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奶酪吃不惯”,“奶酪的种类、食用方式很单调”,“只有西餐才用奶酪”这样的思维定式中。

柴琇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奶酪行业的最大痛点是消费者缺乏认知。

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却势头勇猛。

2018年,实现约12.26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利润则同比增长149%!这样的成绩,与其快速增长的奶酪核心业务不无关系。

此外,在去年电商618全网销售中,荣膺京东平台“消费者最喜爱的黄油奶酪品牌”之一,销量同比增长800%;根据CNPP品牌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年奶酪十大品牌排行榜投票,妙可蓝多是国内排名前五的品牌中唯一一家国产品牌。

怎么做到的?一言以蔽之:产品。围绕产品,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同时布局。

谁都知道,在中国乳业,品质是绝对的生命线。为此,一直在整合全球的优质资源,为己所用。

乳业决胜在上游,原奶的质量为产品品质定下了基调。在吉林省,建有万头奶牛生态牧场,奶牛全部为进口自澳洲的荷斯坦奶牛,奶质达到欧盟标准。

在生产设备和技术上,与来自欧洲、澳洲的奶酪公司展开合作,引进了生产设备和技术,并已和全球十个国家就技术和产品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

另外,还在上海、天津设立了研发中心,并成立了由有着“中国奶酪第一人”美誉的刘宗尚领衔的研发团队,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资深专家,确保人才厚度,为后续的研发奠定基础。

2. 深度满足用户需求

从一开始,就意在打造适合中国人吃的奶酪产品,将其大众化,这是它能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

首先最重要的是口味。例如奶酪棒,在进口奶源的基础上,开发了原味、混合水果味和果粒等多种口味,口感酪香美味,这就是考虑了儿童的口感喜好的结果。

其次是种类,要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一直在丰富产品线,除了最有名的奶酪棒和马苏里拉奶酪,还有新鲜奶酪、儿童成长杯、芝士片、奶酪酱、酸奶饮品等产品。这些产品,有的针对儿童,有的则可以全家共享,实现了对老中幼人群全覆盖。

最后是接地气。奶酪棒联手热门动画IP《汪汪队立大功》,在每根奶酪棒都设置了卡通狗的图案,为的便是增加趣味性,拉近距离。今年1-4月,妙可蓝多奶酪棒的销量同比增长500%!

除了奶酪的口味,奶酪该怎么吃,也是困扰很多消费者的一大问题。的应对方式是,把奶酪产品融入到日常生活、饮食文化之中。

零食是一大出路。有报道称,预计到2020年,休闲零食整体市场规模接近2万亿元。随着健康零食的兴起,以奶酪棒为突破点,延伸到健康零食领域的布局,已经有爆发的趋势。

还有餐饮行业。可为餐饮和工业客户提供黄油、稀奶油、炼乳和马苏里拉奶酪、奶油芝士、芝士片等产品系列。目前,它已拥有300多家合作伙伴,并与国内餐饮及烘焙等多家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2019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上,它还展示了芝士馅包子、芝士盖浇饭等创新菜品,深入日常场景,拓展餐饮多元市场。

另外,随着奶酪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如喜茶、等众多茶饮、烘焙网红产品中,大众的参与、传播,也会使得奶酪得到更广泛性的应用。这也是的机会。

奶酪是个好东西,但“拿来主义”在中国注定只能满足小众人群。要把奶酪推向大众,做奶酪第一品牌,道路只有一条:永远注重产品品质,以及中国用户的需求。

3、专注,是最大的杀手锏

在国内乳企中,的综合实力或许不是最出众。但在奶酪行业中,它拥有相当的话语权。

目前,它已在全球建有6家工厂,奶酪年产能达5万吨,是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奶酪企业,也是唯一一家以奶酪为核心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

正是它对奶酪的专注和坚持,让它走到了今天。

对于消费者、行业而言,这样的坚持也意义深远。

做好奶酪,引导消费者健康饮食的观念,达到良性循环,这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而对于乳业,正如上文所说,奶酪是有能力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增长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意义。

现在,我国的奶酪产品的生产量还远低于进口量。2018年我国国内奶酪总消费量约15万吨,除进口产品外,仅4万吨为国内加工。在奶酪这块极具潜力的细分市场上盘踞了十几年的,此前一直是国外企业。

而在日前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承办的2019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上,柴琇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专家代表共同完成中国奶酪产业的“启航仪式”,标志着中国奶业进入了奶酪发展的新时代。

事实上,当下在奶业市场占据领先的国产品牌,也正是在坚持中成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在柴琇看来,“奶酪市场也将如此,未来将奶酪做得好的一定是中国的企业。”

在转型以奶酪为核心后,在短短几年,立稳了脚跟,站到了前列。这背后,正是它“专注奶酪,专为国人”的产品理念的胜利。

在奶酪行业里,面对国外企业,我们都是后来者。但我们也要明白,时移世易,道理不变:

专注,永远是后来者的崛起基因。

}

妙可蓝多明治芝士片原味奶酪切片即食汉堡专用烘焙80片984g芝士新

妙可蓝多芝士片原味奶酪片切片即食汉堡三明治专用烘焙黄80片984g

}

  妙可蓝多最需要什么?

  “左手倒右手”下,吉林科技又回到了“聚焦奶酪”的妙可蓝多怀中。

  近日,妙可蓝多(600882.SH)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吉林科技42.88%股权,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为避免股价异常波动,妙可蓝多股票将从7月1日起停牌,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据《每日财报》了解,目前妙可蓝多持有吉林科技57.12%股权,蒙牛持有42.88%股权。交易完成后,吉林科技将成为妙可蓝多全资子公司。

  近年来,作为奶酪行业龙头,妙可蓝多业绩增长喜人,公司2016年营收仅5.12亿元,2021年达到44.78亿元,5年增长7.7倍。而且,不同机构的统计数据都表明,妙可蓝多在2021年稳居中国奶酪市场占有率第一,约占整个市场30%左右。

  客观来说,吉林科技的“倒手”对蒙牛而言,似乎有着多种可能,对妙可蓝多而言,则基本是对现有能力的再加强,但是妙可蓝多近年也有着自己的发展问题,所以吉林科技能为其带来多少实质性助力还需要时间的检测。

  妙可蓝多前身为吉林广泽乳业,由创始人柴琇创立于2001年,彼时公司以牛奶制品的加工与销售为主营业务,曾在2003年以“广泽”为品牌上市系列产品;2015年,该公司全资收购了妙可蓝多(天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达能上海工厂,开始研发生产特色奶酪产品。

  2016年,吉林广泽乳业确立了以奶酪为核心的业务方向,并于同年登陆上交所,2019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据称当年全国销量增长超300%;该公司产品覆盖即食营养系列、家庭奶酪系列及餐饮工业系列,近年来推出了奶酪棒、马苏里拉、芝士片、稀奶油等多款奶酪产品。

  据《每日财报》了解,此次交易涉及的吉林科技系妙可蓝多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注册资本约4.90亿元,主要从事乳制品研发及其进出口贸易、乳制品销售等业务。

  2020年1月,作为妙可蓝多旗下奶酪业务主要子公司的吉林科技,曾以增资扩股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蒙牛乳业,彼时蒙牛乳业出资约4.58亿元认购了该公司新增注册资本约2.10亿元,占吉林科技增资后注册资本的42.88%。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蒙牛乳业又以30亿元入主妙可蓝多,成为控股股东,目前持有该公司30%的股份。此次妙可蓝多拟购买的吉林科技股权,正是从控股股东蒙牛乳业手中进行的回购。

  蒙牛将吉林科技完全转手妙可蓝多,不免耐人寻味。

  吉林科技的业务线侧重奶酪,但从近几年市场表现来看,蒙牛手持吉林科技似乎在奶酪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也许对于蒙牛而言,亲自下场自创品牌,与一众妙可蓝多这样的企业竞争,还不如利用现有品牌。所以或许可以说,此次股权转手是蒙牛放弃自己单独打造奶酪业务的战略标志,这也或意味着蒙牛可能会更加注重对妙可蓝多的掌控。

  而成功收购吉林科技后,妙可蓝多将进一步聚焦儿童食品、巩固奶酪第一市场地位,也不排除其将推出儿童酸奶和牛奶等更多产品。

  搭上蒙牛的妙可蓝多的确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业绩方面,2021年财报显示,妙可蓝多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为44.78亿元和1.54亿元,同比增长57.31%和160.60%;今年一季度分别实现营收与净利润为12.86亿元和7352.37万元,同比增长35.24%和129.55%。

  其中,奶酪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加,较上年同比增长49.59%,自建工厂后,规模效益也进一步体现,毛利率上升及营销费用率下降带动归母净利润增加。

  可是,妙可蓝多的股价并不积极。截至6月30日收盘(停盘前),妙可蓝多报收46.8元/股,当前市值为241.58亿元。纵使股价近几周有所上涨,但依然远不及2021年初。要知道,妙可蓝多一度在资本市场风光无限,其股价曾从2020年初的14元/股,一路飙升至2021年84.5元/股的高点,如今较高点已下跌超44%。

  对于妙可蓝多来说,外界的质疑主要集中于过度依赖营销,一方面高昂的销售费用,另一面是“不起眼”的研发数据。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为3.1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继续保持攀升的态势。而研发费用在2022年一季度仅为470.94万。

  据妙可蓝多2021年财报显示,去年研发投入合计4009万元,占营收比例仅为0.9%;研发人员仅有76名,而且属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研发人员最多。

  众所周知,过高的销售费用会挤压利润空间,而极低的研发费用则让本就没有抬高门槛的奶酪行业无法具备“护城河”。继而,一旦停止烧钱推广,能否维持第一的市占率也就需要打一个问号了。

  在此《每日财报》关注到,妙可蓝多业绩增长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了大幅下滑,较上年同期减少4250.31%。

  妙可蓝多在一季报中解释称,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为应对疫情加大原辅材料的安全库存致预付材料款增加;电商业务规模扩大及应对疫情保供增量致仓储物流等支出增加;合同负债有所减少。

  据欧睿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奶酪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8.43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22.72%,2006年-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测到2024年我国奶酪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8.18%至100亿元左右。

  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品牌涌入奶酪这一细分领域。虽然蒙牛为妙可蓝多在原材料供应上赋予了天然优势,但在竞争激烈的奶酪市场,妙可蓝多的竞争压力仍然极大。

  毕竟,奶酪行业壁垒并不高,配料相对简单,包装、口味都容易被模仿。行业内,不止蒙牛、伊利这种巨头,像百吉福、安佳、君乐宝、妙飞、奶酪博士等众多企业也都想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就营收结构来看,妙可蓝多一季度营收中,奶酪业务的收入占总营收的81.18%,为10.42亿元;液态奶收入占总营收的6.92%,同比下降16.67%;贸易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11.9%,同比增长4.11%。

  以此来看,妙可蓝多有八成以上的收入主要依靠奶酪业务的收入,其他几项业务收入占比均不高,并且妙可蓝多也表示一季度业绩上涨主要为奶酪业务销售增加所致。

  或许因为疫情的缘故,导致其高增长难续。拿2021年业绩表现看,妙可蓝多奶酪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1%,较上一年125%的同比增速,下滑了一倍。

  对比而言,妙可蓝多在奶酪业务上与伊利等企业的差距在缩小,尤其是表现在供应链和渠道方面。再叠加奶酪的低门槛,这就意味着,妙可蓝多想要维持行业第一的位置,就必须不断研发推新品、加大渠道等方面的投入。

  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2021年9月,妙可蓝多曾推出常温奶酪棒。与低温奶酪棒相比,常温奶酪棒在产品运输和储存方面都不需要配备冷链和冷藏设施,这意味着保质期更长,成本更低。

  不过,常温奶酪棒虽能弥补一些低温奶酪棒的市场空白,但是恐怕很难成为妙可蓝多的第二增长曲线。毕竟,这种增长仍然带着浓烈的“换汤不换药”的意味。

  眼下,随着蒙牛的“让贤”,妙可蓝多得以更尽力于奶酪业务,在擅长点上深耕不乏是一个好的选择。那吉林科技能不能在妙可蓝多最需要的“点”上起到助力,还需要持续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妙可蓝多奶油芝士可以直接吃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