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新风管道热桥?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用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绿色建筑是一种在建设期间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在生存期间所消耗的物质和能源明显少于传统建筑的一种新型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绿色建筑为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被高楼大厦所包围,绿色和阳光很少,对长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健康是不利的,绿色建筑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环保舒适的环境,也带来了心情的愉悦。

2.绿色建筑减少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各级政府为了治理城市环境污染,都出台了很多措施,但总体成效不大。绿色建筑自实施以来,各地的城市污染得到了很好的抑制,环境质量普遍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3.绿色建筑使用环保节能产品,降低了各种能源消耗。比如建筑室内使用节能灯,不仅可以降低耗能,而且在安全性、光效等方面也比传统使用的白炽灯要好。同时使用环保节能建材,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不但为人们创造了自然的环境,也弥补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过分开发而造成的部分影响。

4.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理念。绿色建筑使用可循环能源、绿色建材,让人们重新认识低碳生活,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5.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建筑适用于各类建筑,在今后的建设中将引领建筑业的发展。总之,城市人口集中,也造就了污染源的相对集中,绿色建筑不是简单在外表和空间上实现绿色的外衣和美丽的空间花园,而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及设计模式,代表着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我们应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措施,使之达到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选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了绿色建筑的好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建筑将属于每一个城市的任何角落。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及装配式混合结构建筑。

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点

1.工程质量高。传统的现场施工方式受限于工人素质参差不齐,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而装配式建筑构件在预制工厂生产,生产过程中可对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控制,生产的预制构件表面平整、外观好、尺寸准确,建造的建筑工程质量品质高。

2.降低安全隐患。传统施工大部分是露天、高空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装配式建筑是将工厂制作的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由专业安装队伍严格遵循流程进行安装,模板和现浇混凝土作业量很少,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3.提高生产效率。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由预制工厂批量采用钢模生产,减少了脚手架及模板数量,同时省掉了相应的施工流程。另外,主体结构、装饰、安装交叉作业,建造速度快,施工工期短。

4.降低人力成本。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劳动力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工人整体年龄偏大、成本攀升,导致传统施工方式难以为继。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采用工厂机械化施工,将建筑工地的“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施工现场的用工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节省了人工费用。

5.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水平高,施工现场节省了大量的脚手架及模板作业,节约了木材资源此外,由于构件采用工厂化生产,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少,大大减少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对环境影响较小

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优点

1.安装速度块,施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2.钢材为延性材料,结构抗震性能优越。

3.钢结构自重轻,基础造价低。

4.钢材可以回收,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5.梁柱截面尺寸较小,可获得更多的使用面积。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简称为被动房,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采用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高气密性的围护结构,运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降低建筑供暖供冷能耗,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舒适环境的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特点:

普通建筑外墙保温约为80mm厚,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保温厚度一般超过200mm,相当于为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穿上“羽绒服”,减少了室内冷热量向外的散失。

与普通建筑只外墙设置保温不同,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所有户间隔墙、楼板均设置保温层,相当于为房间穿上了“保暖内衣”,有效的防止户间传热,避免因相邻用户“蹭暖”而造成室内温度的波动。

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采用高保温节能的被动式保温密闭门窗,保温性能隔热比传统外门提高了2-3倍,保证其表面与室内温差不超过3℃,维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的外门窗除了高隔热性能,还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能;另外,门窗框处、隔墙顶部均设置防水隔汽膜。相当于又给房间穿了一件防水防风的“冲锋衣”。在室内外压差50Pa时,由于门窗的渗透,普通建筑的换气次数约5~7次/h;被动房可以做到换气次数小于0.6次/h,气密性效果要好上10倍,有效的防止室外冬季冷风和夏季的热风通过缝隙渗透到室内,引起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波动。

一般的热桥指联通室内外的结构柱、圈梁、门窗框,因其比带有保温的外墙有较好的热传导性,导致冬季热量流失大,内表面温度低,而产生热桥效应,造成房屋内墙结露、发霉甚至滴水。

普通建筑为防止热桥产生,一般会在外墙和屋面等围护结构中外挑的部分设置0.3~0.5m的构造保温,并不能完全避免热桥的产生。而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则需要所有的构筑物外全部设置保温层,而且连续,不可间断。大到阳台、女儿墙,小到一个穿线管、固定锚栓,均要做保温处理,完全做到了防止热桥的产生。

为保证密闭效果良好房间内空气清新,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建筑为每户设置了新风换气机,并设置CO2含量检测装置,保证室内CO2含量≤1000ppm。新风设备内置PM2.5净化装置,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同时新风换气机还配置空调室外机,通过对空气的加热或制冷,给室内提供所需的热量或冷量,保证室内恒定的温度。

门窗的高密封性能能有效的隔绝室外噪音,户间楼板、隔墙的保温层除了具有保温效果,还能有效的起到隔声的作用,降低住户间的声音传播,远离楼上宠物、淘气儿童的噪音骚扰。另外,新风设备吊装在厨房或储藏间吊顶内,卧室客厅区域仅设置送风口,不需另外设置空调室内机,避免了室内空调设备噪音的产生,保证室内安静舒适的环境。

}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特别是2019年发布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四节一环保”基础上,更加注重建筑的安全、健康、宜居。

近日,为提高居住建筑节能质量,北京市正式发布居住建筑新标准,节能率由75%提升至80%以上。“十三五”以来,我省也持续加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力度,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被动房”)31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全国领先。在力促建筑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被动房”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8月27日下午,记者走进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房,室外温度33℃,室内温度显示24℃。用手触摸被太阳长时间照射的玻璃,依然能感觉很清凉。

冬天不用开暖气,夏天不用开空调,温度常年保持在20℃-26℃,相对湿度保持40%-60%,并自动过滤PM10、PM2.5颗粒物,即便是雾霾天,室内空气质量也能保持良好……这就是“被动房”。

说起“被动房”,它的概念起源于德国,但与我国也渊源颇深。

1986年,德国的菲斯特博士和瑞典隆德大学的亚当姆森教授受邀来到中国,研究解决南方地区冬季室内供暖的问题。

“可不可以建一栋房子,不用供暖设施,室内也有2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就这样,“被动房”这个概念闯入了菲斯特的大脑。

1991年,在菲斯特的努力下,第一座集节能、可持续、舒适、经济、高保温隔热的门窗及建筑墙体、具有热回收的通风系统以及良好室内空气质量于一体的被动式建筑在德国诞生。

“‘被动式建筑’中的‘被动’是针对热能而言。”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智能所高级工程师刘少亮拿生活中常见的喝咖啡举例。

“人们喝咖啡时希望其保持一定温度,但过一段时间,咖啡就慢慢变凉了。这时候,人们就需要用电等能源来对咖啡进行加热,这就消耗了能源。”刘少亮说,普通住房的能源消耗也是同样的道理。冬天,人们需要暖气对房间进行加热;夏天,人们需要空调来给房间降温。

对住所进行加热、降温,人们主要使用化石等一次性能源,这就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更好的生活和节能理念之间的矛盾看似不可调和,通过发展“被动房”,这个矛盾就能轻松解决。

“‘被动房’取消了传统的采暖系统,室内人们生活中所产生的热量及光能就可基本满足冬季室内温度要求,并通过设备将室内废气中的热量回收,从而显著降低能源需求,实现室内居住环境舒适度。”刘少亮说。

但“被动房”完全不需要主动能源系统吗?

“‘被动房’建筑强调在建筑能量需求边界上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能量需求,最大程度地减少热损失,从而最小程度地依赖建筑能源系统,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刘少亮说,“被动房”并不是完全没有主动系统,除了需要高效率的主动式热交换通风系统外,还可以通过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最大程度地减小一次能源的消耗,而这些系统在设计与运行中都会有“主动”设备的介入。

刘少亮拿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房举例,大楼屋顶设置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建筑内小型卫生间提供生活热水,五层平台又设置了太阳能光伏系统,供给平台的景观照明。此外,空调系统采用了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100米是恒温层,土壤温度常年保持在18℃左右。”刘少亮介绍,整个大楼地下铺设着密密麻麻的毛细管网,通过地源热泵系统控制水的流动,完成热量的交换。

有业内人士表示,实现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高效利用,最大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能源,这是低能耗建筑迈向超低能耗、零能耗的必然趋势。未来,“‘被动房’+多能互补”模式将释放更大的潜力。

密闭“堡垒”也能自主呼吸

“被动房”靠什么来达到超低能耗效果?刘少亮说:“穿得厚一点,搞得严一点。”

“建筑围护体系主要由外墙、屋面和外窗组成,加强围护体系的保温性能是‘被动房’建筑设计和建造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施。如果热损失非常小,就可以放弃常规的供暖系统,也可以提高外墙内表面和窗户的温度。”刘少亮说,正如人在冬季最重要的御寒手段就是穿上保暖的衣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被动房”正是充分发挥了这一原则,给建筑的外围穿上了一件厚厚的“保温服”,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普通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一般10厘米厚,而‘被动房’要大约30厘米,用的还是特殊材料,这样保温性能更好。”刘少亮介绍。

搞得严一点,就是要保持气密性。

据介绍,“被动房”要建造专门的气密层,用气密性薄膜、专用膨胀密封条、专用气密性涂料等做特殊处理。

为保证气密性和超低能耗效果,就连一扇小小的窗户,建造者也做足了文章。

“与一般窗户不同,这种窗户都是向外突出的,采用三玻两腔,保温性能是普通窗户的2倍多,可以减少整体建筑的热损失。”刘少亮说。

此外,整栋大楼的无热桥设计也必不可少。

“在建筑物保温层不连续的地方,热量会从高温处向低温处扩散,这些围护结构中的薄弱部位是热量容易通过的桥梁,称为热桥。”刘少亮说,比如金属梁、柱等。

“‘被动房’要求严格控制热桥的产生,施工中尽量不破坏或穿透外围结构,不开洞或少开洞。”刘少亮说。

但一栋偌大的建筑,不开洞是不可能的。“遇有穿墙管道安装,‘被动房’处理得会更细密。比如,管道与外墙保温间隙,要填塞密封材料。”

里三层外三层,矗立在眼前的这栋楼房简直就是一个“堡垒”。那么,如此严密的房子里,人会不会感觉憋得慌?答案是“不会”。

“它通过独特的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让新鲜空气自由进出。冬天,室内空气留住热量后排出去,室外空气加热净化后流动进来;夏天,室外的空气冷却后再进来。以此降低供暖制冷需求,实现超低能耗目标。”刘少亮介绍,如果房子是一个人的话,新风净化系统就好比是人的“肺”,掌控着空气置换的大权。

新风系统本质上是一整套的热交换设备。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

“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专家介绍。

装配式“被动房”成未来发展趋势

与“被动房”一样,装配式同为当今建筑业发展热门。

今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火遍全网,在上千万网友的瞩目下,一群“逆行”的中国建设者仅用10天时间完工并交付武汉火神山医院。紧接着,雷神山医院也在2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建设工期仅10余天。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造模式实际上采用的就是装配式钢结构箱式房。”刘少亮说,这种建造方式可谓是优点多多。

“钢结构”本身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快捷、管线布置方便、施工环境污染少的优点。而装配式施工是一种绿色施工方式。由于建筑物的大多数构件都在工厂统一进行加工,在施工现场,只需要将预制构件进行拼装,减少了施工现场因搅拌、浇捣混凝土而产生的巨大噪音。同时,预制构件的外装饰也在工厂预制完成,施工现场不需要脚手架,不产生粉尘,有效抑制了扬尘,施工现场减少模板,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装配式建筑还能节省现场施工人力和时间。刘少亮介绍,由于大量的构件生产工作都在工厂完成,因此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强度,省去了砌筑抹灰的时间,减少了现场现浇作业。设计、构件制作、施工、装修等工序,部分可以同时进行,减少了整体施工周期。装配式建筑施工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小,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劳动力资源投入大幅度减少。

“装配式建筑可以把劳动生产率提高10倍以上,被动式建筑可以把建筑能效提高10倍以上。由此,‘被动房’和‘装配式’的创新性结合,才能真正全方面地实现建筑的低污染、低成本、低能耗。”刘少亮认为,装配式“被动房”,是建筑业实现10倍因子理论的必由之路。

那么,装配式“被动房”是否可推广?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装配式与被动式建筑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这正是装配式与被动式建筑目前在我国比较火的原因。

尽管前景看好,但实现装配式被动房的健康发展,还需谨慎行事。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前期成本较高,现阶段不应仅关注相关项目建设数量的增长,更要培育企业能力,建议发挥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的优势,以工程总承包模式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加快配套产业链建设,逐步以点带面协同推进装配式与被动式产业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风管道清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