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那么多酒居然没有醉?

“要不喝白酒,要不喝啤酒,

千万不能混着喝,否则容易醉!”

“酒混着喝更容易上头”的坊间说法是否靠谱呢?

在近期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这项最新研究中,德英两国的科学家招募了90位年龄在19到40岁之间的志愿者,并将他们分成三组,通过不同方式的喝酒来看醉酒程度。实验设计如下:

第一组:饮用啤酒直到呼吸酒精浓度达到0.05%及以上后,再饮用葡萄酒直到BrAC达到0.11%(与中国酒驾标准接近,即0.10%到0.11%之间),测试频率为每60分钟一次。

第二组:饮用葡萄酒直到呼吸酒精浓度达到0.05%及以上后,再饮用啤酒直到BrAC达到0.11%。

第三组:只喝啤酒或白葡萄酒并呼吸酒精浓度为0.11%为止。

三组被试均在呼吸酒精浓度达到0.11%时停止,被试人员按从1到10给自己的醉酒程度打分。饮用按体重配比的纯净水,然后在医护团队监控下回窝睡觉。次日清晨,所有人在宿醉程度测试量表上回答八个有关宿醉程度的问题,最后得分用于评价此次实验效果的主要变量。

为了避免因为三组人群有个体差异出现不同效果,第二周再次邀请实验人员来到实验室,按反向顺序重复了一次实验流程。这回第一组是先白后啤的顺序,第二组是先啤后白,第三组人中,原先只喝白葡萄酒的志愿者改喝啤酒,而喝啤酒的人反向操作。次日清晨,志愿者会再做一遍相同的试卷。

最终结果表明,两次大醉之后,志愿者们并没有表现出显著不同的宿醉状况。

也就是说,不管是先红后啤、先啤后红、还是只喝一种酒,喝到一定程度该醉的都会醉。

为何用宿醉程度来判断是否更容易醉?

目前,我们对宿醉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理解,宿醉者通常会出现口渴、疲倦、头痛、晕眩、恶心、胃痛、心跳加速和倒胃口等反应。这一现象发生在血液中酒精含量从过高恢复到为零的过程中,期间可能发生脱水、严重免疫反应、新陈代谢及荷尔蒙扰动等症状。

相比宿醉,实验人员认为喝多酒之后的即刻醉酒程度只能反应所谓急性酒精中毒情况,譬如呕吐、晕眩等。而宿醉则威力更强,持续时间更久。而且,宿醉这一生理现象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系统详尽的调查,人们更依赖民间传说来认识和“治疗”宿醉。

比如在中国东北,老铁们有来瓶啤酒“透一透”的说法。即,宿醉第二天早上再喝一些啤酒来解酒。这与英国和德国流传着所谓的“狗毛疗法类似,即,认为如果被狗咬了,拔一根狗毛放伤口上,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这些民间土方的有效程度难以衡量。为了应对宿醉,科研团队认识到,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宿醉的成因和潜在影响因素,这也是此次研究的来源。

和喝的方式没有关系,为什么有些人明显更容易醉?

人们常说女性较男性更易喝醉,然而此次研究并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包括年龄、体重以及饮酒(啤酒及葡萄酒)的顺序不会对宿醉程度产生影响。喝完酒后,人们主观认为的酒醉程度(即1到10量表的打分结果)以及是否呕吐是唯一能够预测第二天宿醉程度的因素。

实验者认为其他影响宿醉程度的因素可能还包括个体在先天基因上的差异和后天降解酶活性的区别,这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然而,酒精对我们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有据可查的。

饮酒并不存在“合理剂量”。只要喝酒,就会引发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损害肝脏健康,提升全因死亡率。对于姑娘们来说,还会加重经前期综合症的风险。

因此,比起考虑怎样喝能让头痛轻一点,以及避免留下出糗“黑历史”,最好的喝酒方式就是:不要喝酒(权威建议)。

}

一、教你制胜酒场的秘诀

  一、喝酒前:(酒前防范最重要)

  1、在要喝酒前半个小时服用一些维生素B族、C族片,因为这两种维生素能够有效的分解体内的酒精。

  2、牛奶或酸奶(优质蛋白芬类亦可)适量,于酒前半小时服用。因牛奶或酸奶可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减少酒精进入血液达到肝脏。

  3、高浓度膳食纤维素片,酒前半小时服用(服用后需要饮足量白开水),作用是因纤维素遇水后迅速膨胀,释放出大量阳离子可以把酒精包裹起来,使其不进入消化循环直接排出体外,减少酒精对肝脏和身体的伤害。

  4、可以吃点水果,比如橙子、雪梨或者是橘子也行。

  二、喝酒中:(喝酒要适度)

  1、适当吃肉类和油脂,可以帮助调整好身体的部分功能,使遭罪的胃可能因为油脂而蒙上薄薄的一层保护膜,防止酒精渗透胃壁。

  2、看见鸡蛋、皮蛋等菜端上来,赶紧吃,并喝下拌皮蛋的醋汁。

  3、宜多以豆腐类菜肴作下酒菜。因为豆腐中的半胱氨酸是一种主要的氨基酸,它能解乙醛毒,食后能使之迅速排出。或者,要一杯豆奶垫垫肚皮也好。

  4、如果在喝酒中有水果上桌,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直接拿起来就吃,多数的水果也有解酒的功效。

  5、喝多了的较好办法就是中途偷偷去洗手间, 将酒扣喉吐出。吐不出来,用手伸到喉咙抠,死抠也要吐哦。吐了以后用冷水洗个脸就好了。这样几乎可以御醉,然后又重新开始斗酒。

  6、浇上酸牛奶以及酸奶油的糖醋排骨和糖醋鱼虾等利醒酒的下酒菜,应多多益善。

  三、醉酒后:(解酒要适时)

  醉酒之后,如何缓解头痛、头晕、反胃、发热这些难受的症状呢?以下几种办法或许具有良好的效果。

  1、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

  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2、饮西红柿汁, 对付酒后头晕

  西红柿汁也是富含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分解吸收的有效饮品,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实验证实,喝西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的解酒效果更好。饮用前若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3、吃新鲜葡萄缓解酒后反胃、恶心

  因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 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二、6种小妙招让你千杯不醉

  1、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可以在赴宴之前吃点东西。那具体吃点什么好呢?一般吃点高蛋白的比较好,例如吃两个鸡蛋,喝点牛奶,豆浆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注意,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粘膜,甚至诱发癌症。

  2、甜点加水果。饮酒后立即吃些甜点心和水果可以保持不醉状态。俗话说“酒后吃甜柿子,酒味会消失”,这话不错。甜柿子之类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果糖,可以使乙醇氧化,使乙醇加快分解代谢掉,甜点心也有大体相仿的效果。

  3、喝白酒时,要多喝白开水,以利于酒精尽快随尿排出体外;喝啤酒时,要勤上厕所;喝烈酒时最好加冰块。喝酒之后,尽量饮用热汤,尤其是用姜丝炖的鱼汤,特别具有解酒效果。

  4、由于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较大,喝酒的时候应该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还可以吃一些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5、民间流行喝浓茶解酒的说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因此酒后可以喝点淡茶,也可以吃一些水果,或者喝一些果汁,因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

  6、宜慢不宜快。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三、5类食物快速解酒让你不易醉

  喝酒之前吃适量的豆制品能够帮助提高身体分解酒精的能力,不容易喝醉。另外喝酒前吃泡过的生黄豆能够利用生黄豆中蛋白质变性需要消耗酒精的特点来帮助减少体内酒精,使人不容易喝醉。

  喝酒之前吃适量的动物肝脏能使人不容易醉。这是因为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够帮助保护肝脏。特别是猪肝能够加快身体分解酒精,使人不容易喝醉。

  喝酒前喝适量的牛乳不容易醉。这是因为酒精被小肠吸收的速度以及数量较多,在喝酒之前进食适量的牛乳能够帮助小肠释放肠抑胃素,后者可以抑制胃的排空。

  这样能够帮助延长酒精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酒精进入血液的速度。牛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能够帮助降低酒精对于身体的毒害作用,既能够延后醉酒的时间还能减小酒精伤害。

  酒前不宜喝碳酸饮料

  喝酒之前如果是喝碳酸饮料或者是喝酒的过程中饮用碳酸饮料都可能导致身体加快吸收酒精的速度,导致很容易喝醉,还增加了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酒前喝一杯牛奶不那么容易醉。这是因为牛奶能够帮助养胃,你来阿红含有的蛋白质能够帮助中和胃酸,还能够在胃部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酒精对胃的伤害。另外在喝酒前也可以喝适量的酸奶也有同样的效果。

四、两种饮酒方式是错误

  1、大口喝酒加速吸收

  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饮酒快,则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尽量慢一点喝,分小口咽下。

  2、有气饮料+酒精吸收速度快

  红酒里边掺雪碧、可乐,不少人这么操作,以为这样能减低酒精浓度。这是错误的做法。充气饮料中的某些成分会加快身体吸收酒精。

  水果中的果糖能使乙醇氧化,所以很多水果都具有一定解酒的功效,而且有研究表明,吃水果不如吃水果榨的汁有效,这个未经考证,我们且只说之,信不信就是大家的事了。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吃水果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新鲜的水果如香蕉、梨、柚子、西红柿、水蜜桃、枇杷等都有解酒作用,尤其是鲜桑椹,解酒效果更好。如无鲜品,可用干桑椹煎水加糖饮服。

  比如:番茄汁富含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分解吸收的有效饮品,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喝番茄汁比生吃番茄的解酒效果更好。

  芹菜汁可缓解酒后胃肠不适,这是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维生素。此外,喝芹菜汁还能有效消除酒后颜面发红症状。

  蜂蜜可解酒后头痛,在蜂蜜成分中,含有一种大多数水果中不含有的果糖,其主要作用是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和吸收。因此,有利于快速醒酒,并解除饮酒后的头痛感。对有酒后头痛史的人,在饮酒前后吃蜂蜜50克,便可防治酒后头痛、头晕现象的发生。

}

陈超刚提醒,应该因人而异。可按照公式计算一个人一天最大的酒精摄入量,即每公斤理想体重每日不超过1克的酒精量〔理想体重=身高(cm)-10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更明确地推荐每日饮酒的要求: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小饮怡情,大饮伤身。逢年过节或喜事,大家都爱喝点小酒助兴,有的人觉得脸红就是要醉了,有的人认为红脸就是酒精挥发得快,不容易醉,那么究竟是白脸酒量好还有红脸酒量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指出,脸色并不是酒量的表现。不能因为喝酒脸不红就以为没事拼命喝。

  喝酒后为何会脸红?

陈超刚介绍,喝酒后脸红是因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多,而乙醛脱氢酶少或活性低,使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转化成乙醛的速度非常快,但乙醛无法及时代谢造成的。因为乙醛具有使血管扩张功能,乙醛堆积在体内使体内血管扩张,表现出脸红。但是脸红的人为什么过了一两小时之后会缓解过来了呢?专家说这是肝脏里的P450酶把乙醛转化为乙酸,最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所导致的。

  喝酒后为何脸色发白?

喝酒后脸色发白的人是因为体内没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因此要靠肝脏里的P450酶慢慢氧化,因此喝酒后人体的肝脏负担加大,为了给肝脏提供血液,脸上的血液供应不上就会导致“脸白”。

有的人问,为什么脸色白的人看起来好像没那么容易醉?其实那是因为他们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缺乏或活性很低,靠体液来稀释酒精浓度。如果多喝了则容易引起酒精中毒。

陈超刚表示,酒量好主要看的是体内的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过多的喝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使肝脏的P450酶供应不足,酒精分解不全面,积聚在体内就会发生酒精中毒,如果觉得自己的酒量好,没有限制地喝酒,不但会使肝脏功能受损,还容易引起酒精中毒。

无论怎样的体质,酒量好还是不好,酒精超过身体代谢需要,最终都会对肝脏造成负担。喝得越多,酒精在体内堆积得越多,一旦超过肝脏代谢负荷,肝脏就无法及时供应P450的酶分解酒精。

有的人因为酒量大而觉得自己喝多点没事,就越喝越多,相反酒量小的人因为觉得自己不胜酒力,反而会自觉地少喝或是不喝,因此,酒量好的人反而更容易伤身。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陈超刚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王海芳 黎锦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有人喝酒喝不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