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反复发作的不自主多部位运动抽动?

2017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1. 某病人因外伤致使脊髓腰节段右侧半横断,损伤平面以下会出现( )

  A. 右侧痛温觉丧失

  B. 右侧粗触觉丧失

  C. 左侧本体感觉丧失

  D. 右侧本体感觉丧失

  E. 左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

  2.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鉴别点是( )

  3. 患者,男,26岁,突发双下肢不能行走,伴麻木、小便潴留,在当地查CSF白细胞数48×10/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0.3g/L,糖2.8mmol/L,氯化物125mmol/L。如检查发现双下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那么很可能是( )

  A. 周围神经受损

  C. 脊髓休克症状

  D. 神经肌接头损害

  4. 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区别是( )

  E. 有无局灶性神经体征

  5.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血栓形成最常发生于( )

  A. 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

  E. 椎-基底动脉

  6. 患者,男,62岁,1小时前跌倒在地,神志不清,小便失禁,呕吐数次。体检:浅昏迷,烦躁不安,瞳孔左4.5mm,右4.0mm,血压175/110mmHg,心率57次/分,律齐。哪项检查对判断患者有无偏瘫没有意义( )

  A. 肢体坠落试验

  B. 双足外旋是否对称

  7. 患者,女,76岁,晨起进行性左侧肢体无力,有糖尿病史。体检:左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腱反射右侧大于左侧,左侧跖反射无反应,左偏侧针刺觉降低。血压150/80mmHg,CT无异常。临床诊断为( )

  A. 右侧半球脑栓塞

  B. 右侧半球脑出血

  C. 右侧半球脑血栓形成

  D. 蛛网膜下腔出血

  8. 患者,女,59岁,突然眩晕、右侧面部及左半身麻木3天,体检:右侧眼裂及瞳孔略小,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可见向右水平眼震,腭垂偏左,右侧腭弓低,右侧咽反射迟钝,右侧指鼻和跟膝胫试验不准,右侧面部及左偏身痛、温觉减退。最可能的诊断( )

  A. 左侧中脑梗死

  B. 右侧中脑梗死

  D. 右侧延髓梗死

  E. 右小脑半球梗死

  9. 患者,男,66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一天前发现左侧上、下肢活动受限,言语不清,神志清楚,无明显头痛、呕吐。检查发现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左半身痛觉减退。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 )

  C.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 蛛网膜下隙出血

  10. 患者,男,45岁,有高血压病,突然昏迷,四肢瘫痪,"针尖样"瞳孔。首先考虑下列哪种疾病( )

  E. 蛛网膜下腔出血

  1. 下列哪一病变部位易引起双下肢弛缓性瘫( )

  2. 内囊出血所致的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偏瘫),主要是损伤了( )

  3. 右侧内囊后支受损,可能出现的'病症是( )

  B. 同侧肢体麻痹

  C. 双眼左侧半视野偏盲

  D. 对侧半身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存在

  E. 右耳听觉丧失

  4. 下列哪项不是检查小脑功能的方法( )

  B. 快复轮替试验

  5. 以下哪项步态与疾病对应关系的表述不正确( )

  A. 剪刀样步态--痉挛性截瘫

  B. 划圈样步态--痉挛性偏瘫

  C. 慌张步态--帕金森综合征

  D. 醉汉步态--小脑病变

  E. 跨阈步态--腓总神经麻痹

  6. 巴宾斯基征阳性提示( )

  A. 大脑皮质有病损

  B. 病损必定在内囊

  C. 皮质丘脑束损害

  D. 皮质脊髓束损害

  E. 皮质脑干束损害

  7. 膝腱反射中枢在( )

  8. 右侧皱额、闭眼和提唇鼓颊不能,伴左侧肢体无力,病变应定位在( )

  9. 患者,女,42岁,突然头痛,左上睑下垂,不能睁开,左眼球外展位,不能向上、下、内转动,瞳孔扩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病变可能损害了( )

  D. 左侧三叉神经

  E. 左侧外展神经

  10. 患者,男,50岁,近年来腰臀部痛放射到左足跟处,MRI示有L、S椎间盘突出,查体可能发现的体征是( )

  A. 左提睾反射消失

  B. 左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C. 左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D. 左跖反射消失

  E. 左肛门反射消失

  1、病变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伴自发性疼痛及感觉过敏,其病变部在【C】

  A、顶叶感觉皮层,

  B、内囊或基底节区

  2、62岁女性,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两天后因病情渐加重就诊。血压14/11kPa,意识清,运动性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C】

  C、短暂脑缺血发作

  3、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症状不包括【B】

  A、一侧麻痹,伸舌时舌尖偏向麻痹侧

  B、一侧麻痹伸舌时舌尖偏向麻痹对侧

  C、两侧麻痹,伸舌时受限或不能

  D、舌肌萎缩及伴有肌束震颤

  E、电检查有变性的反应

  4、颞上回后部是【C】

  5、男性,6l岁,突然意识不清1小时。头颅CT显示右侧大脑半球3cm×3cm×6cm高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是【B】

  6、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改变的特点通常是【A】

  A、上肢屈肌张力高,下肢伸肌张力高

  B、上肢伸肌张力高,下肢屈肌张力高

  C、上下肢均为屈肌张力高

  D、上下肢均为伸肌张力高

  E、上下肢屈伸肌张力均高

  7、一侧面部及对侧躯体痛温觉缺失的病损部位在【D】

  8、20%甘露醇、维生素C【A】

  9、关于脑出血,最确切的诊断依据是【D】

  A、60岁以上发病

  D、突然偏瘫、头部CT见底节附近高密度影

  E、均有脑膜刺激征

  10、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C】

  C、腰穿时发现血性脑脊液

  D、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1、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

  2、关于帕金森病的三个主要体征,哪项是正确的

  A.震颤、肌张力增高、慌张步态

  B.震颤、面具脸、肌张力增高

  C.运动减少、搓丸样动作、强直

  D.震颤、强直、运动减少

  E.震颤、面具脸、运动减少

  3、癫痫强直-痉孪发作的特征是

  A.一过性短暂的意识障碍

  B.发作性全身抽搐及意识丧失

  C.发作性精神症状及自动症

  D.发作性全身感觉异常

  E.发作性一侧肢体或局部节律性抽搐

  4、见有一病人,突然尖叫两声,仆倒在地,两眼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面色青紫,呼之不应,人事不知,小便失禁,抽搐不止,应考虑何病?

  B.癫痫强直-痉孪发作

  5、女性,20岁,生气后突然哭闹,四肢强直,持续2小时,无尿便失禁.检查闭眼不语,双也瞳孔2mm,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张力高,无锥体束征

  6、诊断癫痫最可靠的依据是:

  D.目睹其发作情况

  7、癫痫持续状态系指

  A.突然停药后发作比前增频

  B.肢体某一局部多次抽动

  C.发作后昏迷持续时间较长而不醒

  D.长期用药,发作仍未能控制

  E.发作频繁,间歇期昏迷不清

  8、救治癫痫持续状态,除了尽快控制发作外,首要措施是

  B.给予呼吸兴奋药剂

  C.给氧保持气道通畅

  D.用升压药抗休克

  E.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9、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无效时选用

  10、癫痫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控制,如再发作,还需如何服药?

  D.连服二年再改维持量三月

  E.连服三年,再以小剂量,维持数月

【2017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复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

第一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概述

1.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来分,可以分为( ) 8

A 习惯性攻击和偶发性攻击 B 直接性攻击和替代性攻击

C 目的性攻击和手段性攻击 D 目的性攻击和直接性攻击

2. 抽动症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下列哪一项是最严重的一种?( ) 41

A 暂时性抽动障碍 B 慢性运动障碍

C 发声抽动障碍 D 发声与用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3. 儿童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功能的儿童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言语交际退缩反应,这种病症多发正在( ) 42

4. 我国早在1924年,陈志韦对“比纳西蒙智力量表”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智力测量量表的名称是( ) 54

A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修订版 B 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

C 中国比内测验 D 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修订版

1. 嫉妒行为的类型可以分为哪几种?( ) 12

A 独占性嫉妒 B 敌对性嫉妒

C 排斥性嫉妒 D 攻击性嫉妒

8. 学前儿童社会性退缩按照功能来分,可以分为( ) 16

A 社会退缩 B 言语退缩

C 安静性退缩 D活跃性退缩

1.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4

2. 感觉统合失调: 28

1.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6

2. 学前儿童攻击行为有哪些特点? 8

3. 多动行为的表现有哪些? 38

第二章 学前儿童行为是否正常的判断标准

1. 以韦氏智力测量为例,重度智力落后是指韦氏测试智力测量的智商在( ) 62

1. 判断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是否正常的原则有哪些? 58

第三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1. 下列教养方式中,哪些方式属于不良的教养方式?( ) 110

A 专制性 B 溺爱型 C 民主性 D 放任型

2. 运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同伴交往的类型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 140

A 受欢迎型 B 被拒绝型 C 被忽视型 D 一般型

3. 自我延迟满足:103

1.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论述导致行为问题的原因有哪些?109-132

2. 请论述如何提高隔代教养质量的策略有哪些?

第四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预防及矫正

1.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是由( )提出的。 150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巴甫洛夫 D 布鲁纳

3. 幼儿绘画发展具有阶段性,其中幼儿绘画的图式前期处于哪个年龄阶段?( ) 216

4. 按照暗示条件分,可以把催眠术划分为( ) 225

A 言语催眠 B 觉醒时催眠 C 操作催眠 D 睡眠时催眠

5. 根据当前研究,学前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主要分为( ) 255

A 缄默退缩型 B 安静退缩型

C 活跃退缩型 D 焦虑退缩型

1. 问题行为的矫正原则有哪些?166

2.培养儿童自控能力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第五章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应用分析

1. 学期前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一般在七岁时表现出来,其高峰期为( ) 231

1. 请论述如何矫正过分依恋行为?

1. 多动症行为的含义、原因、临床表现以及矫正方法有哪些?

2. 攻击行为的含义、原因、临床表现以及矫正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四项答案中选出准确的一项填在括号里)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世界是统一的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6.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

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9.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斗争性

10.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

11.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 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1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14.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A.普遍联系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具体分析法

1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16.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7.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能动性 B.被动性 C.消极性 D.妥协性

18.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

A.真理是有价值的 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 D.真理是万能的

19. 感觉、知觉、表象是(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

2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 D.道德标准

21.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 )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二、辨析题(请先判断正误,再进行分析)

1、人从出生到死亡,仅仅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生事物是可以战胜的。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2、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

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4、简述联系的含义及特点

5、简述物质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请运用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

1.幼儿园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教育方向的原则,这体现了幼儿园管理中的( )
A.方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民主管理原则 D.有效性原则

2幼儿园全部工作的中心是( )
A.教学工作 B.保教工作
C.保育工作 D.教育工作

3.幼儿园中班管理的特点是( )
A.让幼儿尽快适应环境 B.应特别注重常规的建立
C.努力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出现频率 D.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4.为了实现幼儿园目标,对幼儿园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

A.工作计划 B.组织系统
C.规章制度 D.岗位责任制

5.幼儿园管理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

C.人 D.时间和信息

6.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是( )。
C.课题组 D.保教组

7. 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认知体验;在净化、绿化、美化、儿童化的条件里存在,

这些都是卫生保健( )的内容。
A. 环境管理 B. 健康管理
C. 生活管理 D. 保健教育指导

8. 1996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目前幼儿园遵循的法规性文件( )

9.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注重常规管理是对( )的班级管理要求。

10.管理可以使受分工制约的各个人的活动产生一种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用公式表示为( )。

11.在管理要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关键要素是( )

12. 园长的首要任务是对全园进行( )。

A.教育思想的领导 B.保证保教中心工作

C.建设好教职工队伍 D.善于当家理财

13.美国管理学家代明提出,一切有过程的活动,其构成的四个环节是( )
A.计划、控制、激励、总结
B.计划、实行、检查、总结
C.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指挥、协调、激励、检查

14. ( )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总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然后将其余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或用某种方法

把评价对象排成先后顺序。
A. 外部评价 B. 相对评价
C. 绝对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15.幼儿园管理实践中坚持贯彻《》、《》的做法是对( )的具体运用。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行政方法 D.思政方法

1..幼儿园保教工作程序化的作用。

2.举例说明确立幼儿园管理目标的依据和要求。

3.什么是管理?为什么说管理是1+1﹥2?

5简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重大偏差。

1.试论述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试论述幼儿园教育应该坚持的原则。

中科教育《学前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概述

1、心理过程包括:( ABC )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过程

2、专门研究幼儿期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学科是( B )。

A、儿童心理学 B、学前心理学 C、婴儿心理学

1、学前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有那些?

2、请简述学前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3、学前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有那些?

4、学前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ABC )

A、从上到下的发展 B、从大到小的发展

C、从笨拙到灵巧的发展 D、从左到右的发展

2、婴儿的手眼协调从何时开始?( B )

1、幼儿动作发展有何意义?

答:一、增加感知信息 二、促进多种感知觉的联合 (感觉统合)三、促进对“自我”的认识 四、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过敏:是指人的感觉系统对相应的刺激有过度敏感的反应,以至于无法忍受这种刺激。

3、感觉迟钝:与感觉过敏刚好相反,通常能够引起一般人感觉反应的刺激强度,却不足以引起某些人的感觉反应。

4、感觉统合:是指人脑将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

刺激中和谐有效的运作。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人的嗅觉具有很强的( B )。

A、持续性 B、适应性 C、独立性 D、稳定性

2、儿童的视力一般要到( C )岁时才达到最好水平。

3、儿童的听力一般要到( D )岁时才达到最好水平。

1、感觉对人有何意义?

答:一、五种外部感觉可以使人多方面探索外部世界,从而获得各种知识。 二、内部感觉对那些维持人的生命、安全和健

康的基本活动起重要作用。

2、幼儿感觉发展训练的方法?

答:一、教育训练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环境刺激 二、教育训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 三、幼儿感觉统合训练 1、

家庭训练项目:(1)发展平衡能力的游戏 (2)发展触觉能力的游戏 (3)发展协调能力的游戏 2、幼儿园训练项目:(1)

发展平衡觉的游戏(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游戏 (3)促进前庭功能发展的游戏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

1、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

答:发展顺序:上下前后左右

2、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有何特点?

答:一、幼儿观察的目的性: 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 二、幼儿观察的精确性:50%以上的6岁儿童在观察精确性的测验

中几乎完全正确。 三、幼儿观察的持续性:与观察内容有关,有兴趣的时间会长点。 四、幼儿观察的逻辑性 经过四个

发展阶段:认识“个别对象”阶段,认识“空间关系”阶段,认识“因果关系”阶段,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1、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2、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多动症”:指的是一种轻微病理性的脑功能障碍。(有严格的诊断标准,不能随便使用。又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

缺陷多动症、多动儿综合症等)

1、影响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答 :一、主观条件:人的身心需要和兴趣倾向。 二、客观条件:(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的

运动变化 (4)刺激的对比关系 (5)与人自身的关系密切 (6)适度的重复

2、婴儿半岁以内的注意有何特点?

答:1、刺激物与婴儿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 2、刺激物是反复出现、为婴儿所熟悉的 3、刺激物强度适中而内容较多

3、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有何特点?

答:1、能力在提高 2、持续时间短

4、应如何对注意发展障碍的幼儿进行帮助?

答:(一)对“多动”幼儿的帮助 1、多宽容、关怀 2、积极配合专家治疗 3、根据幼儿实际水平和注意特点安排活动 4、

(二)对注意力轻微不足的普通幼儿的帮助:多理解、提供锻炼机会

1、元记忆:是对自己记忆方式、特点、能力的了解。

2、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应。

1、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需要特定的识记方法、不需要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是:( C )

A、机械识记 B、意义识记 C、无意识记 D、有意识记

2、按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ABD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的遗忘表现出( A )的规律。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易后难 D、先难后易

4、按记忆的内容,把记忆分为:(ABCD )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感知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5、记忆的过程包括(ABC)

A、识记过程 B、存贮过程 C、提取过程 D、再认过程

6、幼儿期以( C )内容占主要地位。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感知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7、幼儿以( A )为主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1、如何促进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

答:一、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 二、重视大脑的工作状态 三、鼓励多种学习方式 四、引导元记忆能力的发展

1、想象的特征(AB)。

A、形象性 B、非真实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幻想 D、理想

3、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BCD)

A、理想化 B、跳跃式 C、夸张式 D、情绪化

答:(一)增长经验,学习知识 1、学习具体的间接经验 2、抽象知识具体化 (二)表达思想,引发创造 (三)宣泄

情感,平衡情绪 1、宣泄情感:如“阿Q胜利法” 2、平衡情绪:如“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畅想明天” (四)陶冶情操,

2、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想象的方式有哪些?

答:1、实物象征 2、动作象征 3、情景想象 4、角色游戏 5、白日梦

1、思维的特征有 概括性间接性

2、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法尝试运用解决的方法

3、 思维的品质有: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流畅性、新异性、监控性。

1、请简述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

答: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四、正式运算阶段(11

1、语言 是一种符号系统,言语 是对语言这种符号系统的使用过程。

2、语言的主要功能有:交流 学习。

1、儿童掌握语言的条件有?

答:一、生理条件 1、脑的发育 2、听觉器官和发声器官 二、适时的环境刺激 三、充足的交往机会

2、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答:一、词汇的掌握 1、词汇数量逐渐增多 2、词类范围逐渐扩大 3、词汇理解的过度概括 二、句法的掌握 1、由单词

句象双词句发展 2、多词句与长句的出现

1、智力 是完成多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

2、智力测量的计算公式是: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1、幼儿智力发展的特点?

答:1、智力发展快速增长 2、智力发展具有可变性 3、智力发展具有稳定性

2、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经历那些阶段?

答:1、涂鸦阶段(1岁半到2岁) 2、表现阶段前的图案阶段(2到3岁) 3、再现内容的出现阶段(4到6岁)

3、幼儿智能的影响因素?

答:一、遗传 二、环境和教育 1、产前环境和营养状况 2、早期环境 3、教育条件

1、情绪体验的分类( AB )

A、积极 B、消极 C、愉悦 D、悲伤

2、人类的表情主要有( ABC )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言语表情 D、动作表情

3、幼儿的高级情感包括( ABC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答:一、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 二、调节和改变人的行为 三、影响人的交往行为 1、情绪直接影响交往方式 2、情绪

2、幼儿情绪的发展表现怎样的趋势?

答:1、情绪情感逐渐丰富 2、冲动性强,不善控制 3、情绪的社会性逐渐增强

3、情绪对幼儿活动有何影响?

答:1、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水平 2、影响幼儿的认知活动 3、影响幼儿的交往活动

4、请简述成人对儿童情绪问题进行指导的五个步骤。

答:1、察觉幼儿的情绪问题 2、认可幼儿的情绪体验 3、倾听并进一步认可幼儿的情绪 4、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他的感受

5、提出解决的方法,同时规定必须达到的规范。

1、心理学一般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2、气质具有 稳定性可变性 等特点。

1、应如何根据幼儿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

答:1、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经验 2、采取适当的批评教育方式 3、平等地关注不同气质的幼儿 4、有差别地进行气质补

1、性格的一般特点: 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2、幼儿性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合群性活动性独立性自制性

3、幼儿性格的特点: 活泼好动好奇和好问易受暗示和模仿性强易冲动和自制力差

1、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因素有那些?

答:一、遗传 二、环境 (一)自然环境 (二)社会环境 1、家庭:亲子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气氛、父母的榜样示范。2、幼儿园

2、如何塑造幼儿良好性格?

答:一、在家庭教育中培养 1、对孩子的关爱要适度 2、充分了解并尊重孩子 3、保持教育观念的一致性 4、树立良好榜

样 二、在幼儿园中培养 1、尊重幼儿,因材施教 2、组织和参与实践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渗透性格品质教育 4、树立良好榜样

自我:是人对自身认识、了解、调控的综合性心理活动过程。

1、自我认识包括: 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包括: 自尊感自信感

3、自我监控包括: 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1、请论述幼儿自我发展的特点?

答:一、自我认识的特点 (一)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1、对身体各部分的认识 2、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 (二)意识到自己

的活动及其结果 1、无意的身体活动引起对自身的注意 2、反复验证自己的活动会带来的结果 (三)意识到自己与外界事

物的关系 1、将名字与自己联系在一起 2、意识到自己对物体的“所有权” (四)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五)会使用

二、自我评价的特点 (一)以他人的评价为标准 (二)与现实的偏差较大 (三)自我评价从笼统到具体

三、自我体验的发展 (一)幼儿自尊与自信的建立 (二)自尊与自信的幼儿更易取得较高的社会成就,建立积极的交往

四、幼儿的自我控制 (一)自我控制的愿望增强 (二)自我控制的水平逐步提高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一、成人的影响 (一)为幼儿提供发展自我意识的机会 1、提供平衡的活动机会 2、避免过分保护 (二)直接影响

幼儿的自我评价 1、提供适时的评价 2、提供更多的积极评价,慎用消极评价 3、对年长幼儿提供更客观的评价 (三)

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控制能力 二、同伴对幼儿自我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亲子交往:是指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之间的交往活动。

依恋:是人寻求并努力保持与另一人身体上和精神上密切联系的一种态度首先建立在母婴之间。

1、同伴交往的作用: 模仿同化

2、师幼交往的特点: 教育性交互性和连续性网络性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

1、请简述依恋的发展。

答:1、五依恋阶段(出生至两三个月) 2、依恋建立期(两三个月至1岁以前) 3、依恋关系明确期(1岁至两三岁) 4、

依恋关系成熟期(3岁以后) 5、依恋关系的扩展、深化期(儿童期至成年)

}
<article>
<section>
&lt;h3&gt;&lt;b&gt;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lt;/b&gt;(OSAH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睡眠呼吸疾病,临床表现有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由于呼吸暂停引起反复发作的夜间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及交通事故,甚至出现夜间猝死。因此OSAHS是一种有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疾病。&lt;/h3&gt;&lt;h3&gt;
我科顺应医院的发展要求,新引进睡眠呼吸检测过筛试验,用来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由我院&lt;b&gt;牛亚琼医生&lt;/b&gt;亲自诊断,牛亚琼医生来我院工作之前,一直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跟随罗红主任从事睡眠呼吸检测工作,对睡眠呼吸诊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lt;/h3&gt;&lt;h3&gt;
这种以晚上睡觉打呼噜、白天嗜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由于患者在打呼噜期间会伴有反复的呼吸停止,会造成大脑皮层的反复觉醒,引起血液内氧含量降低,造成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慢性缺氧。而当人体长期慢性缺氧,可能会诱发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发作,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猝死。因此,及早发现和干预有着重要意义。&lt;/h3&gt;&lt;h3&gt;&lt;b&gt;出现以下症状可做个睡眠呼吸监测&lt;/b&gt;&lt;/h3&gt;&lt;h3&gt;
以下12种情况,如果符合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时,建议尽快到医院做睡眠呼吸监测:&lt;/h3&gt;&lt;h3&gt;1.睡眠打鼾,张口呼吸,频繁呼吸停止;&lt;/h3&gt;&lt;h3&gt;2.白天困倦,疲乏无力,嗜睡;&lt;/h3&gt;&lt;h3&gt;3.睡眠中反复憋醒,睡眠不宁;&lt;/h3&gt;&lt;h3&gt;4.经常发生夜间心绞痛或心律失常;&lt;/h3&gt;&lt;h3&gt;5.睡眠时遗尿,夜尿次数增多;&lt;/h3&gt;&lt;h3&gt;6.晨起后头痛、头晕;&lt;/h3&gt;&lt;h3&gt;7.晨起后血压增高,而且以高压高为主;&lt;/h3&gt;&lt;h3&gt;8.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工作学习能力下降;&lt;/h3&gt;&lt;h3&gt;9.性功能减退,阳痿;&lt;/h3&gt;&lt;h3&gt;10.性格改变,如暴躁易怒、抑郁不振等;&lt;/h3&gt;&lt;h3&gt;11.夜间不敢入睡,有恐怖感;&lt;/h3&gt;&lt;h3&gt;12.睡眠时动作异常,肢体抽动。&lt;/h3&gt;&lt;h3&gt;&lt;b&gt;检测方法简单:只需睡一晚就能诊断&lt;/b&gt;&lt;/h3&gt;&lt;h3&gt;“睡眠呼吸监测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重要的检查,也是评估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睡眠呼吸监测仪是一种特殊的仪器,检查时,无痛苦、无风险,只需睡一晚(7~8小时)就能获得明确结论。&lt;/h3&gt;&lt;h3&gt;&lt;b&gt;监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lt;/b&gt;&lt;/h3&gt;&lt;h3&gt;1.检查须在晚上进行,因此,检查当天的中午开始不要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茶、咖啡、巧克力及可乐。&lt;/h3&gt;&lt;h3&gt;2.检查前不要饮酒,最好不要使用睡眠药物(除非这些已成为每日的常规习惯)。长期进行某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事先向自己的医师咨询哪些药物不能停服。&lt;/h3&gt;&lt;h3&gt;3.检查当天中午尽量不要午睡。&lt;/h3&gt;&lt;h3&gt;4.最好检查时穿一件宽松的睡衣及睡裤,睡衣必须是可以前面解开的样式,以便于检查。&lt;/h3&gt;&lt;h3&gt;5.检查前在家中冲浴,但最好不要使用洗浴液,冲浴后不要使用美发、护发用品。&lt;/h3&gt;&lt;h3&gt;6.男性患者检查前应剃须,如果有胸毛,也一并剃净。&lt;/h3&gt;&lt;h3&gt;7.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精神情绪稳定,以免影响睡眠。
在门诊和住院系统中均可以直接点击:检查—选睡眠呼吸检测过筛试验即可!&lt;/i&gt;&lt;/b&gt;&lt;/h3&gt;
</section>
</artic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轮替运动障碍表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