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之郎果冻广告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吗

作者丨贾林男(正和岛高级合伙人,林男工作室创办人)

“从制高点吸收”、“集中火力只做一件事”是江南春两条竞争理论。江南春自己从16岁开始专心啃汤因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虽然那时候许多地方看不懂,但对他日后的中文系之路,甚至于后来的广告媒体事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江南春看来,中国最可怕一件事,就是人、公司绝大多数都陷入同质化竞争。其实每个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自己到底跟别人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无论人还是公司,当然包括今天千亿市值的分众传媒,都是可以与众不同的,前提是你能驾驭最本质的“套路”。本期《钥匙》,林男为你讲述一家公司、一个人如何杀出重围,建立起自己的心智产权。

情人节晚上,江南春一个人到电影院看了《爱乐之城》,他说这部片子并非匠心独具,但作为平日辛劳的犒赏,在情人节晚上看这样一部歌舞剧感觉很温暖,他称今天人们看电影的真需求是“一场情感修复”。

品牌经典《文化战略》一书中分析过星巴克的案例,说当年舒尔茨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对意大利风格如名字grande、barista的迷恋,胜过他们对于蒸馏咖啡正宗的意大利口味的欣赏,于是决定在保证咖啡必须可口前提下,用大量市场营销元素来体现精致的文化品位(“装逼”或许是一种真需求)。

江南春认为,今天中国消费者不仅追逐品质提升,还追逐心理满足感,消费变成情绪抚慰的过程。

按《经济学人》个人年收入7.6万-28.8万的标准,中国目前2.25亿中产阶级以年均13%增速,五到七年内将达5亿人,他们究竟爱什么?怕什么?缺什么?江南春给出具体把握:

缺爱,缺心情,缺刺激。

“我认为绝大多数人跑步不只是为了健康,还为给自己贴上健康、时尚生活的标签;购物也不只是需要一件商品,而是一种情绪发泄,双11就是这样,‘营’造出心智的认同才会达到‘销’的结果;旅行未必是要看到什么风景,而是一种心灵补偿……如果你的生意洞悉了中产阶级的消费心理,围绕其中一点嵌入,机会就更大。”

江南春对消费升级还有一个重要判断:未来10年,本土消费品品牌集中度会极大提高,一批千亿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巨无霸品牌正在浮出水面,而大多数品牌将被淘汰出局。因为:

一是人会越来越“聚”。从分众业务判断,5年内,北上广深可能迈入5000万级城市(流动人口),杭州、程度、南京、武汉等10个城市有望迈入3000万级城市(100万级城市未必会更多)。

二是移动互联网打通了信息高速公路,过去县城人来上海买件七匹狼就满足了,今天都要来特斯拉专卖店体验体验。

中国哪需要那么多牌子?如果你的品牌不能像钉子一样扎进消费者心智,“新零售时代”和你有多大关系?

在江南春眼里,市场竞争有两种壁垒:一类是知识产权壁垒,典型华为。但对大多数企业,没那么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怎么办,就要靠另一种产权保护:心智产权。

江南春举例说,果冻我就吃喜之郎。中国能不能做出比喜之郎更好吃或者更便宜的果冻,都能。但在消费者心智中不能,因为喜之郎在当年开创了果冻并抓住时间窗口用广告饱和攻击,在消费者心智中果冻等于喜之郎,这个等号等死了,在现实的超市货架上有许多果冻品牌,但在消费者心智的货架上只有喜之郎一个品牌上架了,在消费者心智中注册过了,具有心智的合法性。消费者都是先入为主的,大家能记住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升空的宇航员,但大家真的记不住其他宇航员。

“所以,事实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认知是谁。我一直说认知比事实更重要,认知才是真正的事实,而且一旦形成认知,很难改变。”

但今天江南春最大的焦虑,是大多数品牌没建立起自己的心智产权,别赖同质化竞争,怪就怪自己“钉子”不够尖,“我认为今天大多数的广告传达的内容都错了。”错的原因,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冒出太多新理论,乱花渐欲迷人眼,企业界反而丢掉了一些最本质的思考,丢掉了对人心人性的思考,抓住人心人性比抓住流量重要的多。

占领消费者心智的法门是什么?广告界的经典理论仍然有效:说出差异化定位,建立品牌的条件反射。例如“怕上火喝王老吉”,“累了困了喝红牛”。

在江南春看来,广告、营销首先不是一种创意工作,首先是一种关于消费者心智的科学,一切皆有套路。经典营销话语由二部分组成:独特定位+信任状。

1、独特定位:香飘飘奶茶过去定位是冬季热饮,过了冬季怎么办?后来改成“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开创了一个新的条件反射,小饿小困是一天中的常态,开创了全新的消费场景。

2、信任状:香飘飘奶茶第一句话叫“新西兰奶源加印度红茶”,用制造方法来解决健康顾虑,第二句话叫“一年12亿人次在喝”,热销嘛,建立信任充分降低交易成本。

靠这三句话,香飘飘奶茶完整地建立起在消费者心中的心智产权。

“什么是商业战争的核心?”江南春认为:孙子兵法讲了创业很重要的一点,战争有5大要素,道天地将法。天是天时,就是时间窗口;地是渠道;将是团队;法是运营和管理。道是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就是人心。最后什么最重要,占据用户的心最重要,得民心者得天下。

“毛主席说,‘欲动天下者,先动天下之心’,他采用了差异化定位,认为4亿农民最重要,对4亿农民写下的广告语是什么?‘打土豪,分田地’,直指人心地说出了选择我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所以我认为当毛主席写下‘打土豪,分田地’这句‘广告语’时,解放战争的胜负已现。”

江南春认为品牌价值是什么?等于品牌定位乘以知名度。许多广告没效果因为根本没说出差异化说出“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精准的定位就像一颗尖锐的“钉子”,找到消费者心智中的空隙位置,加上分众这种能集中影响都市主流人群的“榔头”,就能迅速实现引爆。

江南春认为,媒体行业大趋势有二面,一面是主流人群基本不看电视,主流人群都去看互联网了,但另一方面是人们在互联网上很少留意广告。

互联网的日收视时间占比只有35.8%,经过5年互联网日收视时间占比超过了所有传统媒体的总和。正是这个拐点,中国电视广告在2015年产生第一次的下跌,大城市,发达城市的人现在很少看电视,真正的收视率集中在甘肃,宁夏,陕西,云南,贵州等地区,而电视以10亿电视人口基数计算,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数据,即使个别卫视前二年最牛的4%的节目覆盖的4000万人口,其中5000元月收入以上的观众也仅占10%左右(约400万左右)。

所以主流人群基本不看电视,主流人群在互联网,微博微信新闻端占据4一5个小时,这最主要的时间当中,消费者在看内容而不是看广告,看到的记住的是社会热点话题,社会重大事件,在内容和广告间用户主要选择看内容看话题很少注意广告,这要求我们在微博微信新闻端上主要做透内容,引曝品牌核心要做公关做话题,创造可以被传播的内容。

网络视频覆盖主流人群,一年大概有600-900部电视剧在各大平台上线,做视频贴片,入口很多,如果没有赌对《太阳的后裔》、《老九门》、《欢乐颂》,那什么也不会发生,只有赌对大片才能有效果,而且现在热门剧主流用户往往都买会员,从而去广告。

江南春认为,未来媒体发展就两个方向:移动化与被动化。

所谓移动化,就是消费者大部分时间往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去。江南春认为,消费者在移动媒体上主要在看内容而不是看广告,所以移动化营销的核心是做内容、做话题,包括影视剧一定要植入内容而且必须植入在最顶尖的剧中。

很多企业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追热点、做话题,江南春认为:“消费者每天面临无数选择,你以为自己对消费者很重要,其实并不重要。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研究Facebook六年后得出结论,在社交媒体上跟别人互动最多的人倾向于无品牌。话题炒得很热,但要看是否强化了你的定位?”

被动化在江南春看来依然是广告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被动化媒体在于抓住用户被动的必经的生活空间如工作生活娱乐空间,把品牌渗透到城市主流人群必经的生活场景如公寓楼办公楼的电梯媒体,电影院映前广告,机场广告等,从而实现对用户的强制到达,在媒体碎片化的时代越来越成为品牌引爆的首选方式,最能够实现主流人群的集中影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江南春说,分众的核心就是赌对了两个字—电梯。过去中国的十几年是城市化是十几年,电梯是城市化的基础设施。分众的核心价值是把媒体建立在城市化的基础设施之上,电梯意味着四个词:主流人群,必经之路,高频到达,低干扰。这四个要件是引爆品牌的关键。

接下来的问题:如何放大企业的品牌价值?

江南春认为媒体广告只有两种:一种认知型广告,一种流量型广告。流量型广告好比伟哥,好处是吃了立马就见效,坏处是药不能停,一天不吃高潮就变成别人的了;认知型广告好比六味地黄丸,一年吃两轮,但品牌元气强了,肾功能强了以后再去吃伟哥,高潮强度和转化率可以提升多倍。

江南春认为,作为一家品牌商,一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旦创造出一个新品类或新特性,一定要抓住时间窗口饱和攻击。我问他分众传媒在行业持续领先的秘诀是什么,江南春回答也很简单:首先这个行业是我开创的,另外就是当时抓住了别人瞧不上、看不懂的“傻逼窗口期”饱和攻击,迅速建立起壁垒,在消费者心智中分众与电梯媒体,生活圏媒体划上了等号。

最后讲一个建立起心智产权后的陷阱。

今天红牛的广告语谁记得?谁能记得“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当年‘困了累了喝红牛’这句广告多经典,为什么就放弃了呢?结果东鹏特饮成了‘困了累了喝东鹏特饮’,一句话20亿市场份额拱手相让。”

江南春说,一旦建立起心智产权,要坚持50年不动摇。心智产权往往被自己破坏掉,道理很简单,许多公司不来个新的怎么证明自己的在成长呢?

江南春说:“所以要相信一条:用户最容易说起你的那句话是对的,前方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最经常用的那句话是对的,竞争对手听了最觉得不舒服的那句话是对的。如果再加上一条,就是‘老板的第一直觉往往是对的。’”

感谢徐远重先生和中国青年企业家俱乐部为本次采访提供的帮助;

感谢正和岛智库吕英路先生为本文设计插图;

江南春内部分享精华全文及PPT,请见叁月号正和岛《决策参考》。

蔚蓝方法 | 正和岛智库

国内首家“企业家访谈企业家”新模式

百位明星企业家讲述“新商业方法论”

“正和岛智库66篇名企案例原创干货”

}

于2021年6月16-18日在上海举办了2021下半年投资中期策略会,在“新国货、新营销”平行论坛,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创始人兼董事长江南春与投资人分享。

诞生于2003年,创建了电梯媒体广告模式,2005年成为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广告传媒股, 2015年分众传媒回归A股,市值破千亿。分众传媒抓住了电梯这个核心场景,这个日常的生活场景代表着四个词:主流人群、必经、高频、低干扰,而这四个词正是今天引爆品牌的核心稀缺资源。我们认为在新消费、新国货时代,分众作为重要核心媒体,在品牌营销上的作用愈发重要。

我们将江总分享内容整理如下,供各位投资者参考。

(创始人兼董事长江南春在2021下半年投资策略会现场)

非常高兴参加中金新国货、新营销的会议,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目前市场的一些变化。

刚刚红亮同志(蔡红亮,自嗨锅创始人)跟大家分享讲到,他基本上承包了中国人民全场景所有食品、食物消费的新风尚。红亮同志提到市场最大的两个特点是:第一,新人类的崛起;第二,在新人类崛起之后新品类的开放。我认为,中国成功的公司都是在新人类崛起过程中抓住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开创了新的品类,同时把这个新品类全渠道,全场景化,最终构成一个巨大公司。

我也说说中国市场两个比较大的特点,第一是人口红利结束了,第二是流量红利结束了。所以中国的生产供给能力持续上升,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出现了一个现象,70%的行业都进入了存量博弈时代,量价齐杀。所以我们觉得一定会出现价格血战,除了恶化利润状况,还牺牲了用户体验,同时拉低了整个品牌的认知。

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只有两条道路:第一种,做促销曲线,促销曲线起步有效,后来就不促不销,促了也不销。后来搞流量曲线,起步也很好,抓住了流量红利也可以大幅上升,但是便宜的流量就这些,所以做到一定程度就进入了瓶颈。所以最终我觉得大家真正能够成功的,今天在资本市场成功的这些公司,在整个消费市场成功的公司,无一不是走向了品牌曲线。品牌曲线的一个特点就是长期主义,因为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累积的渐变过程,最后一旦越过拐点就会持续的上升。所以我觉得,在今天中国市场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是抓住了三到五亿城市主流消费群,即年轻人和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开创了差异化的价值。他们要么开创一个品类,像自嗨锅这种;要么开创一个特性,最终完成了品牌的打造,实现了对价格血战的超越,最终在消费者心智中占领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我在思考,是不是有一个更好的产品才能取得竞争力呢?没有更好的产品显然是不行的,但是拥有更好的产品在中国也不一定会赢。

我举个例子给大家看看:在1969年的可乐市场当中,有一个更好喝的可乐产生了,它叫皇冠可乐。皇冠可乐产生之后进行了一百万次盲测,最后发布广告告诉大家,它以57:43赢了百事可乐,以53:47赢了百事可乐,所以它是盲测当中更好喝的可乐。而做了另外一件事情,它只是在测试的时候把可乐罐子放在旁边。而最后的结果是,可口可乐又回到了第一的位置,百事可乐第二,皇冠可乐排在第三。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品牌认知会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感知和期望。今天,产品做的根本不好没有机会参加决赛,但是参加了决赛之后,因为产品好了竞争对手会迅速模仿,同质化又会被加剧,创新被模仿之后,蓝海迅速变成红海。所以,产品领先于对手只给你创造了一个时间窗口,在这个时间窗口中你必须饱和攻击,最后在消费者心智中要把产品优势固化成吸引力认知优势。

产品很重要,但品牌的认知比产品更重要。原因是什么?中国能做出好产品的公司还是有一些的,虽然不是多数,但是在每一个行业当中都会涌现出比如说三五家能做出好产品的公司,最终谁会成为这个行业的龙头?其中很重要的问题是,产品是容易模仿的,品牌是不容易模仿的,所以我们觉得品牌必须在消费者心目当中完成一个固化的过程,它能够占据一个清晰而简单的词。当消费者有这类需求的时候,你的品牌能够像条件反射式的迅速的成为首选,你免于未来的价格战、促销战和流量战。

谁都想打入消费者心智,谁都想占据一个点,一个词,其实很重要的就是怎么找对词,打入消费者心智呢?如果你是行业老大,最简单做法的就是封杀品类,上天猫就够了,别的地方不用去了。老二通常的方法叫占据特性,多快好省上,基本的思路是早上买,下午就能到,送货就是快。老三就是垂直聚焦,一个专门做特卖的网站,,你这两个电商平台都很大,但是我在特卖领域更专业,更专注。老四就是,开创新品类,你们三个做电商,我社交拼团。所以,老大打的是防御战,守住自己的山头;老二打的是进攻战,进攻老大的山头,找到老大的弱点死命戳;老三是垂直聚焦,叫游击战,守住自己守得住小山头;老四叫侧翼战,在无人地带降落,开创出自己的新品类,而这个新品类随着壮大就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山头。

我认为,在今天中国市场当中能打赢战争的公司要找到一个正确的定位,这个定位通常是三个标准:产品的优势点;跟竞争对手的差异点;消费者的痛点,正确的定位一定是三点合一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智。

如何评价你的广告定位,你的品牌定位?大家不要觉得品牌定位这个事情是一个广告公司的工作,它是一个董事长工程,因为品牌定位是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如果你没有向消费者指明购买的品牌定位,而是打价格战、促销战、流量战,最后你会发觉你基本上没有利润,最多是工厂利润。要形成在消费者心智中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关键就是要把产品优势点、竞争者差异点和消费者痛点三点合一。

如果能够判断你已经三点合一了呢?你的广告一出来之后有三个评价标准:顾客认,销售用,对手恨。为什么这三个标准非常重要?大家可以看看怕上火喝王老吉,凉茶预防上火顾客认不认?顾客认。销售用不用?销售用,对手会不会恨呢?任何人做凉茶,也进军凉茶市场,就面临在消费者心智中怕上火喝王老吉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敢不敢进军这个市场呢?它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了巨大的壁垒,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对手恨。

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很多广告语没有那么尖锐。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要思考做一个广告语,能不能像“怕上火喝王老吉”、“困了累了喝红牛”这样形成条件反射呢?如果广告词没有那么尖锐,比如说我们以前看到李宁的广告叫“一切皆有可能”,这个比较宽泛。在“一切皆有可能”这个广告定位当中,你会发现顾客不认。销售会不会用?说江总你穿鞋穿李宁运动鞋,让你一切皆有可能。第三个,对手恨不恨呢?、看到了“一切皆有可能”,它觉得好像跟我差不多,你不过是对我的一种模仿,所以它就不太认。所以这种情况下,李宁最终做的做法是什么呢?这几年李宁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核心是,它转移了这个方法。本质上,李宁跟耐克、阿迪达斯打,应该相反走,是爱中国穿李宁,即中国李宁。这是向耐克、阿迪达斯的反方向走,这时候就取得了巨大的差异化认知。我觉得,这个认知是消费者选择李宁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一切皆有可能”基本上顾客不用,销售不认,对手不恨。所以我觉得一个广告语的改换,认知位置的改换对一个企业来说无比重要。

我举个例子,飞鹤在以前叫“飞鹤全产业链呵护宝宝的营养与健康”。飞鹤是全中国极少数能够做全产业链的公司,从种草、养牛、挤奶,到奶挤完了喷成粉只要两小时。飞鹤在北纬47度黄金奶源带,有世界上最好的奶源带,黑龙江克东县。飞鹤是在黑龙江有机质含量最高的黑土地当中种草,所以它的奶源有3.4克乳蛋白。所以无论从奶源基地还是全产品线、全产业链来说,飞鹤都是一家极为优秀的公司。但是,当极为优秀的公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时候,你很难说出全产业链就是飞鹤跟竞争对手的差别。对于全产业链意味着什么,消费者并没有很强的感觉。从竞争角度来说,面对四大国际品牌,全产业链是不是一个最核心的竞争理由呢?飞鹤是一家经营了五十几年的公司,飞鹤最大的成功是它做完了这些地基工作之后,开创了自己的很强的牧场产品。

接下来,形成1之后,后面的零是怎么加的呢?飞鹤非常重要的是它在2015年年底做了全新的定位,叫“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就是顾客认不认。顾客认不认要符合常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55年专为中国人研制的奶粉,所以要符合顾客认。销售用不用?销售说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飞鹤,而不选择四大国际品牌呢?因为飞鹤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句话就说出了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然后你可以发觉国际品牌,国际品牌的特点是国际、专业、安全,而飞鹤如果说自己更专业、更安全,在那个时代,三聚氰胺的背景之下能不能成功?很难。另外全产业链方面,飞鹤提出了全产业链,很难有人亲自见证。所以,产品优势不见得能形成认知优势,真正重要的是你如何能打赢这场商业战争?这个商业战争不仅是产品好,而要把产品优势转化成认知优势,否则产品优势最后的结果是产品做的再好都是成本,它不是成果。成果就是要把今天所有的投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认知优势,一旦形成了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认知之后,你可以发现在消费者心智中就有了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我们再看2015年飞鹤有了这个定位之后的情况,国际品牌用不了,国际品牌很难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因为打到它的反方向上了。所以,在第二集团的公司打第一集团的公司一定是反走,比如说,我爷爷的可乐,我爸爸的可乐,我的可口可乐,百年传承,正宗可乐,百事可乐就是年轻一代的选择,可以相反走。

油烟机非常好,全世界第一品牌,这时候说我的技术品质比西门子好,在那个时代不容易被相信。老板电器说西门子技术品质都特别好,德国人技术,德国人品质,专门为欧洲厨房设计的,你们家如果做西餐为主的一定要买西门子。但你们家如果做中餐为主的,中国人炒菜油烟大,你需要大吸力油烟机。

品牌认知一定是跟竞争对手相反走的,一旦相反走,竞争对手是不容易扑杀它的,因为扑杀它的过程中会丢失原有的优势。所以这是一个方法论,飞鹤非常好的运用了这个方法论,在今天的市场当中相反走,打到了竞争对手国际品牌的对立面,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是不是就可以成了。如果不饱和攻击的时候,伊利也可以去做,雅士利也可以往这个方向去走。所以你大概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之后,只迎来了一个时间窗口,这个时间窗口六个月到一年,核心问题是要抓住这个时间窗口饱和攻击。所以2016年开始,飞鹤和分众达成战略合作,从公寓楼、写字楼、母婴店等等地方发起了猛攻。

大家不要认为,广告打了之后就解决战斗了。刚刚红亮也说,很多东西是线上线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一个人说他就靠一个广告就成功了。所以飞鹤除了通过央视在空中的广告轰炸以外,在地面上飞鹤引入了13万个母婴终端,现在大概有10万名导购,53万场地推。在这种空中的轰炸和地面部队的努力之下,经过六年的奋斗,大家可以看到,2018年我们跟飞鹤开第二次发布会的时候,飞鹤的收入从2015年的35亿元到2018年超过100亿元。

当时在发布会现场我跟冷总表示说,2020年飞鹤会破200亿元,那时候飞鹤没上市我就做了一个预测。为什么我认为飞鹤可以达到200亿元呢?因为越过了拐点之后,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一旦形成这种认知,就是是完全被打开了上升的通路。大家看到,去年飞鹤税前营收211亿亿元,赚了74亿元净利润。2019年11月飞鹤在港交所上市的时候,我跟伦总在一起,我们见证了飞鹤的上市,后面出现过两千亿元的市值。所以,飞鹤在过去两年登顶了中国奶粉的第一品牌。所以我觉得,当一个优秀的公司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定位,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认知优势的时候,它背后的作用就是1后面加0的作用。

我们也可以看到,找对自己是第一步。抓住了时间窗口之后,饱和攻击的目的是什么?要先入为主,在消费者心中,品牌等于品类,能够把这种认知占下,才能够赢得心智产权。

什么叫心智产权?中国能打赢市场的公司只有两种,一种是有知识产权的,比如说、华为。在消费者心智中是有不可逆的知识产权的,每年几百亿元的投入,普通人学不会。第二种就是心智产权,消费品很难形成不可逆的知识产权,所以一定要心智产权。比如说果冻我就吃喜之郎,这有什么技术难度吗?中国人能不能做出比喜之郎更好吃的果冻,更便宜的果冻,更健康的果冻?都能,但是为什么在消费者心智中喜之郎等于果冻呢?家乐福货架上有100多个果冻,但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如果我问在座的各位,“果冻我就吃……”,你能回答出几个名字?所以它把等号等死了,关掉了竞争对手进入的门槛。

所以我们说中国有两个货架,第一个货架就是现实世界消费品的货架,你的排面有多少,你的渗透率有多少。第二就是消费者心智的货架,你上架了吗,在上架的过程中你占多少排面?比如自嗨锅在自热食品当中是一个代名词,是一个等号关系,它关掉了竞争对手入囊之门,否则的话又会很快的陷入到无数的竞争对手在冲入这个市场当中,对这个市场中形成的巨大的,从蓝海变成红海的过程。

我们今天看看,为什么一定要饱和攻击?因为在消费者心智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信息量在爆破,真正记住的新闻很少。大家每天看100条新闻,30天看3,000条新闻,大家回家试一试,你能不能记得30条新闻?大家很难记忆,原因是什么?比如说消费者的心智当中有一个阈值,这个阈值可能是90分。他有一个血脑屏障,所有这么多信息只有越过阈值才有价值。20分、30分、40分都等于零,只有越过90分的阈值才能成为消费者心智中的一个确定的词,否则你的火力一分散根本赶不上顾客遗忘的速度。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元气森林,元气森林和自嗨锅都是过去这三五年当中中国在整个新消费崛起当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元气森林2016年成立,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开创了一个苏打气泡水的品类,零卡零脂零糖。当这个概念足够清晰的时候,它几乎开创了一个品类的时候,你会发现在消费者心智中非常容易成功。

所有品牌的打造通常是三部曲,第一是品牌广告,你是谁?有何差异?何以见得?第二社交种草,第三叫流量收割。

但新消费品牌往往是倒过来做的,第一,我可能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我有一些想法,可能做了五六十种到一百种的产品。我通过精准分发,在市场上通过互联网测试了什么才是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通过淘汰、优化,我确定了我可能要卖四个产品。这四个产品当中我又跟用户进行了交流,优化了我的产品。第二,接着就铺货种草,第三,铺货种草之后,取得了基础粉丝之后,然后破圈,所以在2019年的时候,元气森林做到了2亿多元的收入;然后到2020年5月,元气森林展开了第一波重要的攻势。在最后破圈的攻势当中,五月份第一个月广告打出去,大概就达到2亿多元的销量,等于前面一年的总和;到了八九月的时候销量已经达到4亿元一个月,去年全年卖了20多亿元。今年可以预期,元气森林可能是在七八十亿元左右的销量,从估值角度来说,也是从40亿元到140亿元,后来出现了60亿美元的估值。在这个过程当中,它是倒过来做的,先是精准分发,第二是社交种草,第三是品牌引爆。

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元气森林也好,自嗨锅也好,很重要的问题是打中了中国三四亿的主流人群。年轻的主流人群消费能力强,掌握话语权,尝鲜意愿强,有非常强烈的示范效应。所以我觉得集中火力打通三到五亿的城市主流消费人群你就可以引爆整个市场。

我们再看看,中国有非常多的品牌,这些品牌以前在市场上是一个时间很长的品牌,但是它也经历了品牌老化的过程和重新复苏的过程。

我举的例子,波司登在过去很多年当中就是羽绒服的代名词,但是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渠道改变的时候,比如说波司登原来比较多的时候是在步行街,而优衣库是在shopping  mall。中国很多的品牌都是在这次流量转化的过程中没有抓住渠道流量的变化。这个时候你可以发现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年轻人看不见你了,他经常去shopping  mall,他看不见你之后就会觉得你可能中老年品牌,可能是中小城市的品牌,它在大城市当中没有可见度了。

由于这些流量的下降之后,你的利润在下降,你就减少了广告投放,最后你在消费者心智中的露出度也下降了,所以你在现实的货架当中和消费者心智的货架当中都慢慢淡出。我印象当中,最早的时候300亿元市值上市,后来最惨的时候跌到过40多亿元。

那如何重新复苏和崛起的?我们经历了这个过程,在2018年,波司登的高总做了一个非常快的全新定位。

第一,产品高端化。不纠缠在几百块的产品,把产品拉到了1500元、2000元地带,在这个地带重塑了全球热销的羽绒服专家。全球热销的羽绒服专家带来的全新定位有什么好处?比如说优衣库什么都有,最后只做羽绒服,是羽绒服的专家。优衣库是全球品牌中国热销,波司登就中国品牌全球热销;优衣库是性价比很高,399元、499元,波司登就卖1599元,直接走到了更高端的市场当中,这个时候就拉开了跟这个市场的很大差距。

第二,渠道终端变化。一方面往shopping  mall里面开,同时在街边店当中全新刷新了消费者零售终端的印象。

第三,把广告推上去,在消费者心智中重塑了全球热销的羽绒服专家的形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大家都在穿波司登羽绒,温暖全球两亿人,为了寒风中的你,专注羽绒服42年,畅销全球72国。与此同时,在广告发布同时,波司登发布国际设计师的重大联名款、十大国际设计师联名款、众多的发布会,也在网上社交种草方面刷新消费者对波司登的看法。所以司登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中是唯一中国入选的羽绒服品牌,再次刷新了它在全球的地位。在2018年做了这些准备之后,2018年10月波司登开始了广告最强烈的攻势。波司登是在几亿元利润的时候,打开了5亿元的广告市场;广告打了之后,波司登指数上涨了225%,当年双十一卖了7.4亿元,上涨了100%;双十二卖了5.1亿元,上涨了279%;公司股价从44亿元涨到了144亿元。波司登第二年双十一波司登卖了10亿元;第三年双十一卖了15亿元,股价涨破了400亿元,重新十倍速的成长。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市场当中,无论是老品牌重新定位,还是新品类的开创,你都要找到消费者心智中那个差异化的竞争点。战术就是找到消费者心智中能够打赢战争的有利地带,有利的地形,找到那个竞争性的切入点。战略就是调动公司所有资源,让这个战术优势固化在消费者心智中,能够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一个最明显的认知的条件反射。

刚才说了很多定位的区别,今天如何使这些品牌的传播打进消费者心智?我觉得在中国整个传播市场也发生很大的改变。在传播市场当中, 2017、2018年开始只有电梯和互联网广告市场在上涨。到2020年的时候,互联网长视频广告市场也在下降。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大概去年主要是分众代表的梯媒在上涨。

我们看到,在中国的十大广告语当中,大概十个里面有八个源自于电梯媒体。电视有很多频道,互联网有更多的选择。现在的市场大家都在讲碎片化,实际上我觉得原理没有改变,第一,在传播市场中用重复要对抗遗忘。消费者是善于遗忘的,没有人要记广告,你必须反复重复来对抗遗忘。第二,以中心化对抗碎片化。中心化的媒体才能打赢消费者之战,因为碎片化的事情在消费者心中很难形成集中的引爆。你可以发觉,十几年之前CCTV也好,七八年前湖南、浙江的顶级栏目也好,还是这几年分众做的很多案例也好,实际上都是中心化媒体打造的有效的品牌。第三,用确定性代替不确定性,所有做的东西是要被累积的,不是刷了一次屏就好了,要做可以持续累积和重复的事情,享受时间的复利,我们要找到一个能够被累积的方法论。

今天能够打赢品牌的只有三种媒介:电视、互联网、电梯,因为这是高频跟消费者广泛接触的媒体。

第一,电视方面,城市下沉,受众很广泛,但是电视也面临了受众老化的局面。我们可以发觉,在城市主流消费当中看电视的机会不多。在在七八年以前,《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这样的时代中,中国13亿人口中,10亿人是有电视机的,收视率最高峰4%。但四千万人看的里面,真正主流消费人群超过五千元月收以上的比例也很低。如果八年之前中国还有4%的节目,今天超过1%的电视剧和综艺都变得寥寥无几。这是电视的状况。

第二,互联网。我们谈到电视的很多人转到了视频,在视频当中观众有众多选择,如果我能赌对几部热剧也不错。例如《甄嬛传》的贴片广告,如果你贴对了,广告连续被看50集,有没有效果?也有效果。但是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经过这几年的改变,大家都开始付费了,在今天中国城市用户当中,百分之七十几是付费的。在今天7亿用户中,3亿多是付费的。付费之后,买了会员就去广告了,去了广告就无法重复看到,广告主做中间的中插也好等等是一个碎片化的东西。真正能够像以前这样看50集有50次广告的强触达,看了之后觉得很反胃,这种才是有效的,但这很难实现了。因为如果连20块钱一个月会员都不肯买的人,基本上可以定义不是主流消费人群了。在今天中国市场上,还有一个占据了大家很多时间的,新闻客户端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大概有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大家都在刷SJ。但用户主要都在看内容,很少注意看广告,你看了很多新闻,看到了很多内容,但过去一个月,回想一下你在SJ上记住的广告其实也很难。你离SJ很近,你离SJ广告其实挺远的,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做内容,做话题,做植入,创造可以被传播的内容,至于做话题怎么做,待会儿李檬同志会来讲。

第三,梯媒。在2003年我创业分众的时候,我自己有2个看法:首先,中国最大的改变是城市化,就是造楼,楼造完都要有电梯,电梯是城市的基础化设施。所以我们做电梯媒体,一定会成为影响城市主流人群的基础设施。这个生意只会越来越大,因为电梯会越来越多,以后城市里面没有电梯根本无法生活,我觉得这是我的想法。其次,我当时发现了一个W观世界的非常有趣的想法,我当时做了十年的广告,我发现没有人要看广告,广告其实是个反人性的东西,大家看电视、看节目、看SJ,看内容,其实没有人要看广告。我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消费者会主动看一下广告呢?你发现大概是等电梯、坐电梯的时候,在这个时间好像消费者会主动,世界上很少有一个场景消费者会主动的看一下广告。它帮我打发了无聊,处理了尴尬。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的时候,我是看不锈钢好呢,还是看广告好呢?所以你会发现在这个场景之下,广告在这个场景当中成了消费者一个打发无聊,处理尴尬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所以我当时看中了这个,把我所有的钱都投了进去。

对于电梯媒体我当时写了四个词,我觉得这个词直到今天依旧成立。第一,它代表主流人群,每天上下好的公寓楼,好的写字楼,代表了主流人群。第二,它代表了必经之路,你跟我没关系,肉体还是要经过电梯的。第三,高频,高频为什么重要?因为广告的本质是重复,消费者的本质是遗忘,没有人要记广告的,你就来回放,最后用重复来对抗遗忘。最后你可以发现,你当时看了那个广告挺烦的,老看到这个广告,大概你就记住了,你如果说这个广告不够烦,基本属于没记住的。最后是低干扰,什么叫低干扰?把一个人关在一个平方的电梯里面去放广告相对比较靠谱。跑到马路上,眼界一打开之后,你一天路过很多广告,真的记住的广告的概率很低。为什么到今天好像很多人说分众为什么不去收购户外呢?你们是全世界市值最大的户外媒体公司。我说我不要,我觉得把一个人关在电梯里面,电影院里面放广告我内心觉得比较靠谱。人一旦打开空间之后,眼花缭乱很难记住,必须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广告当中。广告是一个天生没有人看的东西,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中广告才成了核心,所以我觉得用户没有选择的时候才是广告主最好的选择。

当然,电梯也有它的缺点,它是作为一个城市性媒体,很难进入到中国的农村市场和县级市市场当中。我觉得中国未来的广告趋势总的来说叫:拥抱变化,赌对不变。资讯模式在剧变,生活空间是不变的。

第一,资讯模式大家可以看到抖音、小红书、这些东西都在剧变当中。大家都转到SJ上去,在SJ上花了五六个小时,SJ上消费者是不看广告的,都是在看内容的,这个时候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李檬怎么把这个东西做进去?我觉得的很多的发展成功,很重要的问题是开创了很多内容化的过程,因为消费者需要消费内容,在内容当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内容种草。

第二部分就是生活空间,生活空间很重要,其实生活空间很难改变,你总要回家,总要上班,总要到电影院看电影。所以分众的工作就是把广告植入到消费者生活空间当中去,成为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知不觉当中,你每天受到电梯里、电影里、商场里这些广告的影响。

凯度的CEO在中国TOP100品牌的演讲会上讲了一个观点,我也非常赞成,他说今天中国市场品牌传播最有效的方式叫“一抖一分众”。为什么这么讲?他认为在虚拟世界当中一抖占据了最主要的时间,小红书、B站也成为年轻人社交的重要选择。而在现实世界当中,消费者还有十几个小时在现实世界中,要回家、上班、去商场、去影院,这是核心接触点。分众就在那些地方跟消费者每天接触,每天在传达它所有的广告信息,所以我觉得这是今天中国市场所看到的一个“一抖一分众”的核心。

在今天中国市场中,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怎么看流量广告?我认为流量广告是在中国占据最大比例的广告公司。我们看到流量广告的好处是什么?第一,调整非常便捷很好做;第二,链接销售,点击产生线索或直接产生购买,这是最方便的一种方法,所以它拿走了很多渠道的预算;第三,效果分析,随时随地可以根据最终的效果来改变前端,可以随时随地去优化投放。

但是流量广告也有它的天生的问题,流量广告能解决的问题和品牌广告是不一样的。

第一,流量广告,流量也好,直播也好,它解决了买它买它买它、更低价买它、马上就买它这样一个过程。品牌广告解决的是爱它爱它爱它、为什么爱它、爱它有多深的问题。所以实际上这两者是硬币的两个方面,解决的两个问题都很重要。因为没有爱的买是单次的,是不持久的,所以只会导致对打折促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流量平台上什么有效?打折促销有效。但是没有品牌广告去累积品牌的认知和信任,销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流量成本这些年越来越高,其实是无法持续的。而广告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价格在往下挫,流量成本在往上来,这个时候利润在不断被挤压。所以我们很明显的看到,流量很好直接带来了冲动性的消费,但是流量能不能建立品牌呢?显然不能,因为这个广告在流量平台上,消费者对什么感兴趣?对打折促销感兴趣,对讲一个品牌故事不感兴趣,秒滑。

第二,精准非常好,我对目标受众当下的精准分发对于提高效率很好,但它也面临一个问题,从品牌角度来说,品牌是建立信任,降低交易成本,创造交易溢价。从创造交易溢价来说,不断地打折促销如何才能创造交易溢价?从建立信任来说,要建立广谱的信任,品牌最重要的是在消费者心中成为标准,成为常识,成为不加思索的选择,那才叫是品牌。海天酱油、、为什么在市场上广受追捧?因为它在消费者心智中以后深入了潜意识,是消费者不加思索的选择。潜意识才是最可怕的,他这个选择是不加思索的选择。而精准分发很难形成品牌的引爆,很难把一个世界共识建立起来。当品牌不能建立社会共识,只是一小撮人知道的时候,你会发觉其实精准广告是针对购买者的。品牌广告是不仅要打中购买者,要打中决策者,还要打中影响者,打中传播者,这是要在社会的广谱人群形成认知,一旦这个广谱人群产生需求或产生提及的时候,多数想到的立刻就是你,要形成这种条件反射。

第三,效果分析,大家可以看,经常说销售额等于流量乘转化率乘客单价,乘复购频率这个公式。流量要精准分发,流量要找洼地,找红利,怎么搞转化率等等,这表面上都很重要。但回过来从品牌端看,今天在流量平台上真正能赚钱的是什么?是品牌自带流量的比例。、、优衣库为什么能赚钱?因为它品牌自带的流量比例是百分之六七十,还有百分之三四十去打广告的时候转化率就高,打广告了之后,知名度高了之后它转化率比较高。比如说平安保险和永安保险出去打一个广告,转化率可以差3倍,成交率又差好几倍。所以在今天中国市场中,品牌自带流量比例高,加上同样可能70%自带流量,30%出去打流量广告,转化率是别人的3倍是他们赚钱的核心要素。同时,它一年可能只促两次,中国很多品牌每个月都在促,找机会在促,所以这些公司有很强的溢价能力。推新一代产品的时候就产生了更高的价格,如果你在今天市场中没有品牌的势能,其实你会发现利润是岌岌可危的。

我们也觉得社交媒体是必需的,我刚刚说了,社交种草是品牌打造的一个必要的东西。但今天社交种草行业也面临一个挑战,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在草原上种草的问题了。大家都在种草,开始是土地,你种了草就看见了草;现在在草原上种草,种完之后你可以发现很难看到你的草。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把自己的品牌曝光成一棵大树。大的品牌变成了一棵大树之后,得到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搜索的时候,你的草才能向他定向的分发过来。所以我觉得在信息粉尘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采用事件营销。比如百雀羚2017年做过一次事件营销,但后来很难再复制,火是偶然,火不是必然。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热点事件,最后消费者记住了这个事件本身,并没有把它转化成消费者对你的购买,原因是什么?因为受众不会去看第二遍的东西就是一夜的烟火,你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搞烟火的表演,这个成功率很低,沉没成本很高,100个中了两个,98的成本大家没有看到,最后烟火一天就完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问题。

最后,我想给大家总结一下,我觉得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创造了及时、海量的信息,图文、视频到直播,信息手段越来越丰富,但是品牌与顾客的沟通效率并不见得就由此提高了。其实你可以发现,信息越丰富,传播渠道越发达,互联网可以让每个人都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精力有限的消费者其实不堪重负。

首先,品牌才是信息的简化器,它的作用指挥越来越大。我刚才说品牌的打造需要什么?不是仅仅需要直播电商的流量平台,很大程度上品牌广告、社交种草、流量收割三合一,这都非常重要。我觉得品牌营销不要去讲品效合一,品牌往往是长期主义的,消费往往是短期主义的,品效很难合一,但是品牌营销三合一,就是我刚刚说了品牌广告如何直达用户,它的目的在于在消费者心智中把这个认知打进去,你是谁?有何差异?何以见得?李檬同志来了之后就要搞社交种草,你有什么价值?跟对手相比有什么优势?大家用完有何评价?可以把这个活都干了。干完之后,还要客户自己能导购收割,你无论在实体终端,比如像飞鹤这样53万场地推,9到10万名导购。在实体收割还是它在电商玩直播玩什么,这些都需要。所以只是新消费品牌是倒过来的,它可能第一个部分是先精准分发,后社交种草,然后再品牌引爆,品牌引爆之后,用户再回来重新到网上搜索它,他看到了网上好评如潮之后引发了下一轮的销售突破,我认为这三点都是一个互相组合的正循环。

其次,要做长期可以累积的事情,去享受时间的复利。跟我们今天做投资是一样的,2021年我们要用确定的逻辑打赢不确定的市场,从同质化到差异化,从价格战到价值战,从制造驱动、渠道驱动到顾客的认知驱动。

最后,我认为人口红利结束了,但人心的红利正在展开,流量红利结束了,但品牌的红利,精神的红利正在展开。

免责声明:本文根据会议交流记录整理,若有遗漏或错误,请以相关公告为准,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参考。

专注投资本质,创造研究价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哆吉栗广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