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还是有人无视卫青的功绩, 嘲笑他的出身,说他只不过是汉武帝坐马桶接见的货色,为什么?

  • 29、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杰出的封建统治者。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统一。请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完成下表。(8分)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各造成什么影响?(4分)

    (3)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2分)

  • 科目:中等 来源:2016届福建龙岩市新罗区七年级上期质监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杰出的封建统治者。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统一。请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完成下表。(8分)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各造成什么影响?(4分)

    (3)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2分)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福建龙岩一中分校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杰出的封建统治者。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统一。请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完成下表。(8分)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各造成什么影响?(4分)

    (3)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2分)

  • 科目:简单 来源:学年福建龙岩市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杰出的封建统治者。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统一。请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完成下表。(8分)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各造成什么影响?(4分)

    (3)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2分)

  • 科目:简单 来源:学年山西大同市矿区十二校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杰出的封建统治者。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统一。请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完成下表。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各造成什么影响?

    (3)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贞观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来的。李世民是唐帝国实际上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渊只是名义上的)。在中国所有的开国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出身也最为高贵。他胸襟开阔,文武全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在当政期间创立了盖世绝伦的文治武功。

    ②中国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缺乏民主,这就使得最高领导人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身为一代圣主,李世民除了具备历史上其他英明帝王共有的优点外,还有其独有的特点。

    ③作为领导人物,责任心是其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没有或缺少责任心的领导纵使才华盖世,也一样会祸国殃民。中国的很多帝王就是因为缺少责任心,把祖辈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给丢掉了,结果使中华民族陷入了周而复始的循环性浩劫之中。李世民的民族责任心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坐上皇帝宝座后,并没有像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权力人物一样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坐下来好好放松一下,利用手中的职权尽情享受一下荣华富贵的滋味。相反,他比登基前更加勤于政事,一头埋在公务里,每天只睡很少的时间,整天在金殿上和文武大臣讨论国政、裁决案件和办理公事。

    ④和那些志得意满的权力人物不同的是:李世民大帝有浓厚的危机意识,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幅员辽阔,兵强马壮的强盛帝国;而是一个危机四伏随时可能被又一次民变推翻的新生政权。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刚刚瓦解的曾经强盛无比的隋帝国,不断地琢磨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不时提醒自己不要重蹈隋王朝的覆辙,小心而又勤勉地引导他的帝国 甲 , 乙 , 丙 。在李世民当政的中期,唐帝国已成了当时已知世界无与伦比的超级强国。按说这时李世民应该满足了,可他一点也没有满足的迹象,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繁华和辉煌,而是帝国漫长而艰巨的未来之路,并为夯实未来的路基继续孜孜不倦地努力。

    ⑤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拥有无穷无尽的小聪明,并以在人前耍小聪明为荣;很少有人想到诚实执政,坦白对人。结果当政者用诡计驭使部属,部属也照葫芦画瓢地用诡计蒙蔽首脑。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诚实执政的唯一一人,他在任时对臣僚敞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尽忠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伎俩。李世民即位之初,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贪污受贿的不治之症。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烂污官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陛下平时总告诫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李世民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欣然接受了这句令普通当权者恼羞成怒的逆耳忠言。

    ⑥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兴旺强盛,除了掌舵人具有超人的素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来执行舵手的意志。但并不是所有的当权人物都能够重视人才,实际情况是占半数以上的权力人物漠视甚至仇视人才。只有那些胸怀宽阔胆识过人,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并能宽容人才无伤大局的弱点且不害怕人才超越他的出色政治家才能够任人唯才。李世民的爱才在史书上有不少的记述,最为典型的事例是对魏征的信任和重用。魏征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旧臣,而李世民与其兄长曾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政治对手。魏征曾不止一次地劝说李建成先发制人杀掉李世民,按理说李世民应该对他恨入骨髓了。李世民在这场权力角逐中获胜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李世民会杀掉魏征泄愤;谁也想不到李世民对魏征的最大惩罚竟然是任命他当帝国宰相,还和他结成儿女亲家。这一戏剧性结局的果实是:魏征为唐帝国的强盛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李世民执掌的贞观王朝可谓人才济济,文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有李靖、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一大批精英人物围绕李世民组成一个坚强高效的领导核心。

    ⑦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身上或多或少地都残留一点动物的痕迹;只要是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人性的一面和兽性的一面。人类的兽性又称之为人性的弱点,最具危害性的表现是恣情纵欲、滥用职权和爱听好话、不纳谏言。历史上的杰出帝王在控制自身弱点方面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典范,但做得最好且始终如一的还是李世民。李世民充分意识到绝大多数的好话都是别有用心的,因此对阿谀奉迎之言格外警惕。他常常告诫身边的官员:“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会谄媚他。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各位如果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直言相告,切莫报喜不报忧。”公元623年,魏征在大殿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指责李世民的一条条过失,一点也不给李世民面子,使李世民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他当即大怒回宫,对前来迎接他的长孙皇后发狠:“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庄稼汉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也是一位亘古少有的杰出女子,听了此话后立即穿上皇后官服向皇帝郑重参拜:“我听说君明则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由于我夫的英明。我要向你祝贺!”听罢此言,李世民的火气即刻烟消云散。

    ⑧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强盛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民丰、物阜,以及军队强大、善于征战,但在包括社会安定、对外开放、官场清廉、商业发达等制度和文化因素在内的深层文明上作出突出建树的只有贞观王朝。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贞观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才俊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而其首都长安则更是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世界性的大都会。
    1.下列词语中,加点部分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共戴天 披星戴月

    B.恨入骨髓 相见恨晚

    C.无与伦比 巧妙绝伦

    D.人才济济 济济一堂
    2.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章第④段中甲、乙、丙三处,语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走上繁荣 走出荆棘 走向辉煌

    B.走上繁荣 走向辉煌 走出荆棘

    C.走出荆棘 走向辉煌 走上繁荣

    D.走出荆棘 走上繁荣 走向辉煌
    3.下列不属于文中有些当权人物漠视甚至仇视人才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他们缺乏辨识人才真伪的能力。

    B.他们不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

    C.他们不能宽容人才那无伤大局的弱点。

    D.他们担心人才比自己强而使他们暗淡无光。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唐帝国实际意义上的开国皇帝,是因为他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出身高贵。

    B.李世民坐上皇帝宝座后,精神上、思想上以至行动上都没有松懈下来,他比登基前更加勤于政事了。

    C.当唐帝国已成为当时已知世界无与伦比的超级强国时,李世民出于对唐帝国长远发展的考虑,仍不敢懈怠。

    D.李世民采用高明的手段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官吏收到了奇效,再也没有官吏胆敢受贿了。

    E.李世民因魏征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自己的过失而欲意杀掉他,长孙皇后苦苦求情后,李世民才改变了想法。
    5. 与其他英明帝王相比,李世民独有的优点有哪五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5分)

    ①李世民曾对其属下说过这样一番话:“隋炀帝杨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感觉良好。其宰相虞世基为保全自己的富贵,便投其所好,对杨广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结果隋炀帝被杀,虞世基也难逃一死。”这番话可以证明文中以下这几句话的内容: 。(2分)

    ②请从题后括号中选择句子,进行填空(只填写句前字母)。(4分)

    “位尊更需勤忧国”与文章第③段内容有关联,“ ”与文章第④段内容有关联,“ ”与文章第⑤段内容有关联,“ ”与文章第⑥段内容有关联,“ ”与文章第⑦段内容有关联。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B.忠言逆耳利于行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北京市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①贞观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来的。李世民是唐帝国实际上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渊只是名义上的)。在中国所有的开国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出身也最为高贵。他胸襟开阔,文武全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在当政期间创立了盖世绝伦的文治武功。

    ②中国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缺乏民主,这就使得最高领导人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身为一代圣主,李世民除了具备历史上其他英明帝王共有的优点外,还有其独有的特点。

    ③作为领导人物,责任心是其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没有或缺少责任心的领导纵使才华盖世,也一样会祸国殃民。中国的很多帝王就是因为缺少责任心,把祖辈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给丢掉了,结果使中华民族陷入了周而复始的循环性浩劫之中。李世民的民族责任心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坐上皇帝宝座后,并没有像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权力人物一样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坐下来好好放松一下,利用手中的职权尽情享受一下荣华富贵的滋味。相反,他比登基前更加勤于政事,一头埋在公务里,每天只睡很少的时间,整天在金殿上和文武大臣讨论国政、裁决案件和办理公事。

    ④和那些志得意满的权力人物不同的是:李世民大帝有浓厚的危机意识,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幅员辽阔,兵强马壮的强盛帝国;而是一个危机四伏随时可能被又一次民变推翻的新生政权。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刚刚瓦解的曾经强盛无比的隋帝国,不断地琢磨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不时提醒自己不要重蹈隋王朝的覆辙,小心而又勤勉地引导他的帝国 。在李世民当政的中期,唐帝国已成了当时已知世界无与伦比的超级强国。按说这时李世民应该满足了,可他一点也没有满足的迹象,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繁华和辉煌,而是帝国漫长而艰巨的未来之路,并为夯实未来的路基继续孜孜不倦地努力。

    ⑤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拥有无穷无尽的小聪明,并以在人前耍小聪明为荣;很少有人想到诚实执政,坦白对人。结果当政者用诡计驭使部属,部属也照葫芦画瓢地用诡计蒙蔽首脑。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诚实执政的唯一一人,他在任时对臣僚敞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尽忠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伎俩。李世民即位之初,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贪污受贿的不治之症。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烂污官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陛下平时总告诫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李世民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欣然接受了这句令普通当权者恼羞成怒的逆耳忠言。

    ⑥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兴旺强盛,除了掌舵人具有超人的素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来执行舵手的意志。但并不是所有的当权人物都能够重视人才,实际情况是占半数以上的权力人物漠视甚至仇视人才。只有那些胸怀宽阔胆识过人,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并能宽容人才无伤大局的弱点且不害怕人才超越他的出色政治家才能够任人唯才。李世民的爱才在史书上有不少的记述,最为典型的事例是对魏征的信任和重用。魏征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旧臣,而李世民与其兄长曾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政治对手。魏征曾不止一次地劝说李建成先发制人杀掉李世民,按理说李世民应该对他恨入骨髓了。李世民在这场权力角逐中获胜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李世民会杀掉魏征泄愤;谁也想不到李世民对魏征的最大惩罚竟然是任命他当帝国宰相,还和他结成儿女亲家。这一戏剧性结局的果实是:魏征为唐帝国的强盛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李世民执掌的贞观王朝可谓人才济济,文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有李靖、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一大批精英人物围绕李世民组成一个坚强高效的领导核心。

    ⑦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身上或多或少地都残留一点动物的痕迹;只要是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人性的一面和兽性的一面。人类的兽性又称之为人性的弱点,最具危害性的表现是恣情纵欲、滥用职权和爱听好话、不纳谏言。历史上的杰出帝王在控制自身弱点方面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典范,但做得最好且始终如一的还是李世民。李世民充分意识到绝大多数的好话都是别有用心的,因此对阿谀奉迎之言格外警惕。他常常告诫身边的官员:“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会谄媚他。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各位如果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直言相告,切莫报喜不报忧。”公元623年,魏征在大殿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指责李世民的一条条过失,一点也不给李世民面子,使李世民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他当即大怒回宫,对前来迎接他的长孙皇后发狠:“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庄稼汉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也是一位亘古少有的杰出女子,听了此话后立即穿上皇后官服向皇帝郑重参拜:“我听说君明则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由于我夫的英明。我要向你祝贺!”听罢此言,李世民的火气即刻烟消云散。

    ⑧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强盛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民丰、物阜,以及军队强大、善于征战,但在包括社会安定、对外开放、官场清廉、商业发达等制度和文化因素在内的深层文明上作出突出建树的只有贞观王朝。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贞观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才俊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而其首都长安则更是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世界性的大都会。
    1.下列词语中,加点部分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共天 披星

    B.入骨髓 相见

    C.无与比 巧妙绝

    D.人才济济 济济一堂
    2.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章第④段中甲、乙、丙三处,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走上繁荣 走出荆棘 走向辉煌

    B.走上繁荣 走向辉煌 走出荆棘

    C.走出荆棘 走向辉煌 走上繁荣

    D.走出荆棘 走上繁荣 走向辉煌
    3. 下列不属于文中有些当权人物漠视甚至仇视人才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缺乏辨识人才真伪的能力。

    B.他们不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

    C.他们不能宽容人才那无伤大局的弱点。

    D.他们担心人才比自己强而使他们暗淡无光。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唐帝国实际意义上的开国皇帝,是因为他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出身高贵。

    B.李世民坐上皇帝宝座后,精神上、思想上以至行动上都没有松懈下来,他比登基前更加勤于政事了。

    C.当唐帝国已成为当时已知世界无与伦比的超级强国时,李世民出于对唐帝国长远发展的考虑,仍不敢懈怠。

    D.李世民采用高明的手段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官吏收到了奇效,再也没有官吏胆敢受贿了。

    E.李世民因魏征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自己的过失而欲意杀掉他,长孙皇后苦苦求情后,李世民才改变了想法。
    5.与其他英明帝王相比,李世民独有的优点有哪五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5分)

    ①李世民曾对其属下说过这样一番话:“隋炀帝杨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感觉良好。其宰相虞世基为保全自己的富贵,便投其所好,对杨广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结果隋炀帝被杀,虞世基也难逃一死。”这番话可以证明文中以下这几句话的内容: 。(2分)

    ②请从题后括号中选择句子,进行填空(只填写句前字母)。(4分)

    “位尊更需勤忧国”与文章第③段内容有关联,“ ”与文章第④段内容有关联,“ ”与文章第⑤段内容有关联,“ ”与文章第⑥段内容有关联,“ ”与文章第⑦段内容有关联。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B.忠言逆耳利于行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提起西汉哪个皇帝最拉风?相信不少人都会说,那肯定是汉武帝刘彻,武帝巅峰之时,手驱卫青、霍去病两大战神,汉家铁骑横行朔漠,打遍漠北无敌手。

当时的匈奴部族哀唱道: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然而,就在汉武帝去世的十几年后,一个曾令他爱恨交加的孩子,长大并登上了皇位,更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他最终交出的成绩单,要远比汉武帝,还要炫目华丽得多。

这个孩子叫刘病已,后来,他改名为刘询,也就是汉宣帝。

我们首先看一看汉宣帝交出的那份成绩单:

咱们看《汉武大帝》的时候,总觉得有汉武帝已经搞定了匈奴的错觉,其实即便汉武帝将国库家底都快掏光了,却依然没有对匈奴造成致命的打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武帝只是将狼打懵了、打怂了,却没有打残了。

而接下来,他孙子刘病已接过棒子后,那可是真敢下死手呀。

本始二年,汉宣帝发动了史书记载中两汉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对匈作战。

五将军带领关十五万东健儿,挥军横入大漠,连带校尉常惠护持的乌孙兵力,对渐渐忘了疼的匈奴,进行全面决战。

汉宣帝的Flag就是:

不战则已,一战非要弄死你!

连续两年的暴捶,加上乌孙、丁令、乌桓等势力见缝插针的补刀,使得昔日的草原霸主——匈奴最终分崩离析,彻底残了。

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

匈奴倒了之后,西域的局面就立即明朗了起来。出头鸟都被灭了,其他先前嚣张得不行的国家,自然也都得瑟不了多久了。

大汉军队开始开挂起来。

自此,在大汉的版图之上,多了一片广袤的领土——西域都护府,这片领土深刻地影响了未来华夏的边陲理念:

比起汉武帝时期的高压政策,从贫苦中走出的汉宣帝,更加理解民生的疾苦,他上位之后,开始采取倾向于民生的大政方针。

轻徭役、降赋税、遏制土地兼并,开发漕运,设置调节粮米价格的常平仓,他的一系列利民举措,使得他所在位期间,粮价低到了西汉历史上的谷底。

军事、经济的双开,加上汉宣帝倡导的“王霸杂用”的举措,使得汉宣帝在位时期,西汉国力达到了最为高光的时刻。

那么很多人可能就会疑惑了,为啥这么出色的哥们儿,名气却没有他爷爷高呢?不是说,是金子总会发光,汉宣帝的光为啥会被汉武帝遮得严严实实的呢?

咱们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温习一首词,这首词相信大家都会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于历代皇帝的点评,最知名,也最为眼光独到的,莫过于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其中点名的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更是成为了人们心中,历代皇帝中的翘楚。

咱们若是仔细看的话,不难发现,词中提及的这四位皇帝,除了秦始皇因为子孙们太拉胯之外,其他人其实都没有创造出朝代最巅峰的时刻。

唐太宗李世民所经历的唐朝,巅峰期在李隆基的“开元盛世”。

汉武帝刘彻所经历的西汉,巅峰期在昭宗、宣宗的“昭宣中兴”。

宋太祖赵匡胤所创立的宋朝,巅峰期更是奇葩,大概在宋哲宗和宋徽宗前期,恐怕连宋徽宗都没有想到,自己这出道既巅峰,而巅峰之后,就是灭亡。

那么为何毛主席会将这几个人列为皇帝中的翘楚呢,其实他老人家的眼光,和中华历代名家评价帝王的标准,很契合。

那就是一个帝王牛不牛,不在于功绩多少,打下多少城,拓了多少领土,自身的文治武功攀登到多高的境地,最重要的是他对后世的影响和自身的开创性。

秦始皇,一统六国,大统一的观念自此在华夏深入人心,车同轨、书同文、郡县制,秦始皇创建的制度,一直流传千年不亡,可以说影响了整个华夏的根基,祖龙之称,名至所归。

李世民,在地狱副本中,硬生生玩出了一统宇内,爆捶突厥的剧情,开创了四方归附,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让至今无数人们提起盛世,便会想到梦回唐朝。

赵匡胤,一个结束了乱世的皇帝,五代十国有多黑暗、有多残酷,赵匡胤的选择就有多明智,他终结了一个混乱的时代,也开启了王朝的另一种模式,从尚武到尚文,至今人们口中依然念叨着,那个时代的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

而汉武帝,可以说,正是这位,让“汉”这个名字,在历史上脊梁挺得最直。在他之前,甭管是混一寰宇的秦始皇,还是手腕无敌的汉高祖,他们对待异族入侵的手段大多都很怂,主流、长期的措施不是修长城,就是送女人。

唯独汉武帝不同,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让策马南下的匈奴,也知道,汉人不是只会耕种、任人屠戮的无力懦夫。

而当时的他所面对的匈奴,是从未经历大挫折,漠北其他势力、部落也都唯其马首是瞻的草原无敌霸主。

从西周开始千余年的中原王朝,始终没有敢于决然主动、亮剑的王朝,这种怯懦,也使得后面的帝王,逐渐丧失了激进、冒险的精神。

然而,刘彻最终站出来了,他用行动告诉世人,大汉不容欺侮。

敢于亮剑,而且打得对方落荒而逃,他给子孙们奠定了无与伦比的自信,也让后人敢于说出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语: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军事上,刘彻没有取得汉宣帝的成就,但这些后来的成就,从历史脉络上来看,依然是汉武帝的遗产。“昭宣中兴”虽然成绩华丽,但这个时期的许多成就,都有汉武帝留下来的影子——霍光的功劳。

汉宣帝按部就班地沿着汉武帝铺设的道路前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舵手,但并不是一个伟大的航海家。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看似霸道,然而当几千年后的我们,审视中华历史变迁的时候,不得不感慨:

正是汉武帝规定的唯一,才使得不管后世的王朝如何变迁,中华的文脉几经颠簸、战火,却始终没有断绝,人们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着一个延续、发展的进程,而没有陷入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混乱。

而对于领土方面,凿空西域的创举,掌控西南的举措,以及收复河西走廊的胜利,每一项拿出来,其实都不比汉宣帝的囊括西域逊色,正是因为河西走廊的拿下,才为后来大汉奠定了绝对优势的军事基础。

再提一下凿空西域,这个壮举,在当时让汉人的眼界为之一扩,也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个地方,后来的汉宣帝才能够策划出囊括西域的军事措施。

打个比方,牛顿奠定了传统力学,虽然后续有无数科学家研究出了许多力学法则。然而,谁都不能掩盖得住,那个曾经揭开世界秘密的男人。

开创和发展,若论起谁更伟大,恐怕都会回答是前者,毕竟前者给了后者无限的机会和可能。

汉武帝和汉宣帝,一个是开创者,一个是继承者,开创者伟大,继承者优秀,两者使得大汉王朝在一座高峰之后,又被推上了另一座巅峰。

对于汉武帝的评价,电视剧《汉武大帝》里的歌词还是比较妥帖的:

在绵绵的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

山峰伟岸,令后人仰观,令后人敬佩,令后人赞叹!

}
  次日,食为天正式对外营业。

  前两天,客人不多,大多是为着陈娇-堂邑翁主,或者说,未来太子妃这个身份而来。有看她笑话的,也有想巴结她的。“食为天”各式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很快征服了那些人的味蕾,使得他们成为“食为天”最忠实的宣传者。长安,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长安的勋贵,都是一个圈子。到了第三天,“食为天”一夜间,在长安城声名鹊起。

  长安城外,东,长亭,古来送别之处,再往东便是灞水,过了灞桥,就出了长安境。

  陈娇一路打马奔来,看到长亭里的人,大松了口气,还好,赶上了。

  “翁主,你怎么来了?”见到陈娇,郭解一脸惊喜地迎了上来。

  “我来送送你。”陈娇翻身跳下马。

  “青,见过翁主。”随后走上来的郑青,拱手道。

  “郑青,是你呀。你也来送郭大哥吗?”陈娇笑道。

  “嗯”郑青笑得腼腆。

  三人又说了一会,长亭送别的人,都慢慢散去了。郭解摸了摸马的鬃毛,对陈娇道,“临别在即,翁主,送解一首诗吧。”

  诗?作是不会了,背一首吧。随即想到了一首特别适合郭解的诗,念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记得是谁写的,也不记得整首诗,就记得这两句,还好郭解没有让她把整首诗背出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郭解低喃,一时间,心里是又苦又甜。甜的是,她终是懂他的。苦的是,今日这一别,恐再无相见之日了。

  郭解眼神里的东西,陈娇看不懂,她素来就不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看郭解欲言又止,好一会儿才道,“翁主大婚,解恐无法赶到,一片薄礼,预贺翁主新婚。”说罢,掏出一个楠木盒子,递给陈娇。

  陈娇本还在为离别低落,听到郭解这话就气闷,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便没好气道,“不用送贺礼了。等哪天我被刘彻废了,你来带我离开吧。”

  郭解开始还黯然,在听到陈娇后面的话后,精神一震,喜道,“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本只是气话,没想郭解还答应了。陈娇知道自己有些卑鄙,拉了郭解下水,但没办法,她实在不知道,历史上陈娇退居长门后,是可自由出入的,还是被囚禁的。多一个保险,怎么都还是好的。万一刘彻脑抽,将来囚禁了她,至少她还有条出路。

  当然,要是她退婚成功了,这些就不用考虑了。

  郑青震惊地看着两人这惊世骇俗的约定,直到郭解打马离开,也没完全反应过来。

  “走,我们回去吧。”解决了一心头大患,陈娇好心情地道。

  因郑青没有马,陈娇便牵着马,同他一路往回走。半响后,郑青回过神来,忙接过陈娇手上的马绳,道,“青来伺候翁主上马吧。”

  “不用不用,我跟你一道走回去就好。”陈娇拒绝道。她虽然已学了骑术,克服了恐高,但向来是,能不骑就尽量不骑。

  郑青沉默地牵着马,陈娇一路走走看看。树叶渐渐变黄了,蔚蓝的天上,白云如卷如舒。真真是一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走了一会,陈娇有些累,正想歇会,便听郑青提议道,“翁主还是上马吧。”

  陈娇有些心动,转念一想,自己要是策马而去,留下郑青是不是不太好,更何况她先前也说了要同他一道走。便摇头,“不了,我歇息一会就好。”

  郑青心中感动,他知陈娇是顾虑自己,便又道,“翁主骑在马上,青牵着。”陈娇终拗不过脚上的疼痛,上了马。郑青重新牵起马绳,慢慢往前走着。

  “郑青,你是哪里人呀。”坐在马上的陈娇,找了个话题。

  “回翁主话,青是河东平阳县人。”郑青回头答道。

  “河东平阳县?是不是平阳侯曹寿的那个平阳?”陈娇不确定地问道。

  “正是。”郑青点头。

  想到平阳,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出自平阳公主府的卫家。未央神话卫子夫,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陈娇对卫家,感观很复杂。相比于日落西山,人才凋零的陈家。卫家就像是老天给开了金手指,人才辈出如日中天。羡慕妒忌之余,陈娇也没曾想过要去搅合什么。

  历史上的卫子夫,将会在几年后遇到刘彻,从此开启卫家时代。那个比卫子夫小一些的卫青,应该还是个小不点吧。记得曾经看到网上有人说过,卫子夫要比刘彻小4,5岁。刘彻今年满了13岁,算起来卫子夫应该才8,9岁。

  “郑青,你多大了?”陈娇忍不住问。

  “刚满十二。”陈娇有些想自己是不是神经过敏了,怎么可能遇到个人,就以为是个历史名人呢?

  陈娇小幅度甩了下头,甩掉那些有的没的想法。拉回到面前少年身上。少年有些瘦弱,一看就是过得不太好,想来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陈娇顿时,心生了些怜悯。想想现代,十二岁的孩子在干嘛,才读小学六年级吧。如此想着,不由对牵马的少年又多了一分愧疚,她这算不算压榨童工啊。

  “郑青,你累不累啊,要不,你也上来,我们一起骑吧。”陈娇提议道。

  郑青回头,阳光下,马背上的少女笑脸盈盈,眸光如水般柔和晶亮。好一会儿,郑青才找回自己的声音,红着脸道,“不……不用了……青……青不累。”

  陈娇见郑青似乎被吓到了,才意识到,让一个少年与自己同骑一乘,似乎有些不太妥。为转移尴尬,陈娇找了个话题,“上次见你驯服那马儿,你对马很熟悉么?”

  “嗯,青自小就喜欢马。”谈到马,郑青眼神都与平时不一样了。

  “那你说说,我这匹是什么马?”陈娇指了指她的马,道。

  “翁主这匹马,是匹母马,三岁半,属于南方马种,性情温和,耐力强,适合女子骑乘。”郑青道。

  “你懂得真多。”陈娇由衷赞道。

  “翁主过奖了。”郑青腼腆笑道。

  郑青颜色颇好,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让陈娇不由得想起来了,现代时常哼的一首歌: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回过神来,陈娇才发觉,自己竟把那歌唱了出来。再看郑青,腼腆的笑容里多了几分羞涩。

  陈娇老脸一红,清了下嗓子,拍马屁道,“郑青,你这么懂马,骑术又这么好,将来肯定能做大将军。”这样一个懂马,骑术又好的少年,如果给他机会,是不是将来不弱于卫青?这个想法,让陈娇激动不已。

  对这个容易脸红,腼腆的少年,陈娇有一种直觉。这个少年,将会是一个不亚于卫青的人才。至于为什么在历史上没有显露,或许是没有遇到机会。卫青,不也是因为卫子夫,才有被刘彻看中的机会吗。不然,或许还真有可能会是一辈子马奴也说不定呢。

  “青,不敢想。青只愿能有一天,可以上战场,打匈奴。”上战场,这是郑青最大的心愿。他家奴出身,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更何况这个时代,贵贱分明,两极分化,平民想出人头地更是艰难。

  “要相信自己,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代看多了心灵鸡汤的陈娇,忍不住也给郑青来了一碗。“你一定可以的,我等着你,拜将封侯的那一天。”

  土著少年,郑青,哪见过这些?当下就被这碗浓鸡汤,灌得激动不已。

  “诺,青定不负翁主所期。”

  “过两日就是中秋,不对,祭月节了,提前祝你祭月节快乐。”陈娇笑说。

  “青也提前祝翁主,祭月节快乐”

  一路同行,两人谈笑甚欢。不知不觉,就到了清明门,进了城门就入了长安内城。陈娇也不好再让郑青牵马,便翻身下马,笑着道谢,“让你牵了一路的马,谢谢哈。”

  郑青忙道,“是青的荣幸。”

  见郑青又一副被吓到的样子,笑道,“你呀,不用这么拘谨。我们是朋友了,不是吗?”

  回到侯府,陈娇还在笑,想到郑青每每被吓得手忙脚乱的憨样,她就忍不住又想逗他。这可能是所谓的欺负老实人的恶俗味吧?

  两日后,便是8月15,祭月节。

  陈娇一早起来,就被馆陶拉着,又是弄头发又是试衣。五颜六色各种绫罗绸缎,穿了脱,脱了又穿。陈娇像个木偶人,被摆弄了有大半个时辰,最后还是肚子饿了,馆陶才终于放过了她。

  吃过早食,又是挑礼物。看馆陶那兴高采烈,忙得不亦乐乎。陈娇不由得佩服馆陶的好精神。几个时辰后,馆陶终于挑捡好了,叫人将之搬运到马车上。又是一忙碌,已是午膳时分。吃过午食,就启程去了汉宫。

  陈娇到的时候,汉宫已在为晚上的祭月活动准备。到处都是忙碌的宫女黄门,见到她们,规矩地行个礼又匆匆忙开。每次见到这些宫女黄门,陈娇就忍不住想。如果她当时投胎,投在了一个宫女身上,是不是,这当中干活的就有她?

  “这些宫女黄门有什么看的?快些走。”馆陶轻推了陈娇一下,不悦道。

  到了长乐宫,拜见过窦太后,又陪着说了会话,下午就这么过去了。傍晚时分,未央宫来人,报告祭月宴准备好了。陈娇便同着窦太后一起去了未央宫。

  祭月宴摆在沧池边的凉亭。虽说是凉亭,规模却跟宫殿差不多。伴湖而建,屋顶不是全封闭的。夜幕降临,月光下的沧池,美得犹如人间仙境。粼粼波光,晚风轻拂,像是有一群发着光的精灵在跳舞。白色的月光从屋顶的露口洒下,像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光斑。光与影的结合,让陈娇这个看惯了特效的现代灵魂,也忍不住震撼。古人的智慧果然博大精深。

  因为是家宴,窦太后坐在上座。景帝与王皇后分坐两侧,再下面便是太子刘彻。及几个还未就藩的皇子,广川王刘越,胶东王刘寄,清河王刘乘,常山王刘舜。和出嫁后住在长安的公主们,平阳侯曹寿平阳公主刘倩,南宫侯张坐南宫公主刘冉,及陈娇的二哥隆虑侯陈桥隆虑公主刘芸。

  这是陈娇回长安后,第一次见到刘越,相比4年前,他长高了,也瘦了。回长安后,陈娇就听说刘越去封地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志为什么要答应押送生辰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