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试述M型超声2-3区切面所能看到的结构?

1.丘脑水平横切面;2.侧脑室水平横切面;3.小脑横切面;4,。鼻唇冠状切面;5.双眼横切面;6.颜面部正中矢状面;7.四腔心切面;8.左室流出道切面;9.右室流出道切面;10.三血管切面;11.三血管切管切面;12.心率测量(上图为多普勒超声测量,下图为M型超声测量)

AH.侧脑室前角;CN.尾状核;CSP.透明隔腔;TV.第三脑室;T.丘脑;LS.大脑外侧裂;CP.脉络丛;PH.侧脑室后角;P1.大脑脚;CH.小脑半球;CV.小脑蚓部;CM.颅后窝池;N.鼻子;P2.人中;UL.上唇;LL.下唇;LJ.下颌;E.眼球;NB.鼻骨;R.右侧;L.左侧;RV.右室;LV.左心室;RA.右心房;LA.左心房;DAO.降主动脉;SP.脊柱;AAO.升主动脉;MPV.肺动脉主干;SVC.右上腔静脉;DA.动脉导管;ARCH.主动脉弓;T.气管

13.膈肌冠状切面;14.右侧膈肌矢状切面;15.左侧膈肌矢状切面;16.上腹部横切面;17.脐带腹壁入口处横切面;18.膀胱水平横切面;19.双肾横切面;20.双肾矢状切面;21.双肾冠状切面;22.脊柱矢状切面;23.脊柱横切面;24.脊柱冠状切面;

H.心脏;ST.胃泡;LIVER.肝脏;R-LU.右肺;L-LU.左肺;DI.膈肌;UV.脐静脉;IVC.下腔静脉;AO.腹主动脉;UAS.脐动脉;BL.膀胱;RK.右肾;LK.左肾;VB.椎体;VA.椎弓;SC.脊髓;IB.髂骨;细线箭头所示膈肌;黑色实心箭头所示为脐带腹壁入口处;白色实心箭头为尾椎处

25.肩胛骨水平横切面;26.肱骨纵切面;27.前臂及手纵切面及前臂横切面;28.前臂及手冠状切面;29.手切面;30.髂骨水平横切面;31.股骨纵切面;32.小腿及足纵切面及小腿横切面;33.小腿冠状切面;34.足底切面;35.孕妇宫颈纵切面;36.胎盘脐带入口切面

HUM.肱骨;FO.前臂;HAND.手;RA.桡骨;UL.尺骨;FL.股骨;FOOT.足;LEG.小腿;FI.腓骨;T.胫骨;CX.宫颈;BL.膀胱;黑色实心箭头所示为肩胛骨;白色实心箭头为髂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

讲者:朱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左上、左中、左下、峡部、右上、右中、右下

描述:左侧甲状腺(中上/背/肋)中上背侧面

甲状腺腺体内被超声所能检出的结节个数。

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

单发——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

48%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中;单发和多发结节患甲状腺癌的概率相似。目前强调超声检查时应对每个结节的超声特征单独进行分析,以甄别多发结节中的恶性结节。

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一般在纵断面进行测量 。以上径线应包括结节的声晕。

结节纵横比(A/T):在横切面上计算A/T

● 纵径(A)是指结节与皮肤垂直的最大前后径。

● 横径(T)是指结节与皮肤平行的最大径。

● A/T≥1: 多见于恶性结节 A/T<1: 多见于良性结节。

● 结节3~6个月随访前后比较,径线增大大于20%,其中两径至少均大于 2mm ,或容积≥50%为结节增大。

● 良恶性结节均可增大。恶性结节快速增大见于未分化癌、淋巴瘤、高级别甲状腺癌等。良性结节增大多见于结节出血囊变、腺瘤等。

3、甲状腺癌分类和处理: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1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其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措施存在一定特殊性。

● 甲状腺癌大小不同,临床治疗措施也不相同。

结节是否恶性与结节大小无关。小结节同大结节一样具有恶性可能性。

椭圆形或圆形: A/T ≤1

椭圆形或圆形:多见于良性结节,部分恶性结节。

直立状:多见于恶性结节 ,部分良性结节。

不规则形:多见于恶性结节,局灶性甲状腺炎,部分良性结节。

●清晰:结节的50%以上和周围甲状腺实质分界明确。

● 模糊:结节的50%以上和周围甲状腺实质分界不明确。

● 边界清晰:多见于良性结节,部分恶性结节(包裹型PTC,髓样癌)。

● 边界模糊:多见于恶性结节,部分良性结节,亚甲炎。

六、 结节边缘:近边界的结节区域

(分清边缘和边界的概念)

  • 光整:结节与周围甲状腺实质交界面光滑完整。

  • 不光整:结节与周围甲状腺实质交界面出现成角或微小分叶样结构。

  • 边缘成角:边缘出现小于90度的较小成角边缘。

  • 微小分叶:为在结节的边缘出现一些小的分叶。

  • 边缘光整:多见于良性结节,部分恶性结节。

  • 边缘不光整:多见于恶性结节,部分良性结节。

(1)实性结节:结节内全部成分为实性。

(2)囊性:结节内全部成分为囊性。

(3)混合性:结节内既有实性成分,又有囊性成分。

● 实性为主型:实性成分>50%

● 囊性为主型:囊性成分>50%

囊性为主,实性部分为海绵状

● 海绵状结节:结节体积内50%以上出现多个微小囊状结构聚集,其间含有纤细分隔,呈强回声,横断面有时似微钙化。

  • 恶性结节:实性(80%),混合性以实性为主,13-26%的恶性结节内有囊性成分。

  • 良性结节:实性(47%)、囊性、混合性以囊性为主、海绵状结节。

  • 海绵状结节多为良性结节,诊断特异性99.7%-100%。

分为高、等、低、极低和无回声。高、等、低回声:根据结节与周围甲状腺或颌下腺实质回声相比,结节内回声分布不均时,以结节内占优势的回声类型为主。

  • 极低回声:多见于恶性结节,诊断特异性92-94%,也见于良性结节,如亚急性甲状腺炎。

  • 低回声:大部分恶性结节等回声:大部分为良性结节,如腺瘤样结节,少部分为恶性结节。

  • 高回声:多为良性结节。

九、 结节钙化:微钙化、粗钙化、环状钙化

根据钙化的大小、形态和分布特征分类。

  • 微钙化:小于2mm的钙化,大小在1mm左右,大部分小于1mm,一般无声影,较多微钙化聚集时也可产生声影。

  • 粗钙化:大于2mm的钙化,常伴声影

  • 边缘钙化:位于结节边缘部位的钙化,可呈弧形或环形,可光滑或不光滑。

  • 结节内出现任意类型的钙化,患癌的风险性均增加,以微钙化恶性危险性最大。

  • 微钙化:多见于恶性结节(PTC,髓样癌,未分化癌等)(病理:砂粒体),部分良性结节(增生结节),Graves’s病,桥本。

  • 粗钙化:良性结节,恶性结节(髓样癌)。

    a.单发实性结节内部伴粗钙化时可能为恶性;

    b.粗钙化可与微钙化并存于PTC中。

  • 边缘钙化:光滑的边缘钙化(环形、弧形)多见于良性结节,不光滑的

    边缘钙化也可见于恶性结节。

超声表现:甲状腺胶质在结节内高度浓缩,超声上表现为囊性结节内点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实性结节内点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并非浓缩胶质。

  • 完整声晕:结节声晕完整无中断

    不完整声晕:结节声晕出现中断

  • 厚声晕(厚度>2mm)

    薄声晕(厚度≤2mm)

良性结节:完整均匀厚度薄声晕

  • 不规整,厚的地方>2cm——恶性。

恶性结节:不完整、厚、不均匀声晕(15-30%的PTC不完整声晕)

良性结节:多呈膨胀性生长.被膜可局部隆起,但连续性好。

恶性结节:靠近被膜浸润性生长者.被膜受到侵犯,连续性可出现中断。

十三、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

  • 边缘型:结节边缘存在血流信号,结节中央无或少许血流信号。

  • 混合型:结节边缘和中央均存在血流信号,程度相似。

  • 中央型:结节中央存在血流信号,边缘无或少许血流信号。

  • 无血流型:结节内无血流信号显示。

  • 边缘型:良性结节,恶性结节

  • 混合型:良性结节,恶性结节

  • 中央型:多见于恶性结节

  • 无血流型:良性结节(出血囊变、胶质储留),少数恶性结节(微小)

以多次测量的最高值为标准 ,PI>1.3,RI>0.75可用于识别恶性结节,但部分恶性结节可表现为低阻力型血流动力学特征。

以上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朱江老师在医生站APP做了题为《超声和基因检测在甲状腺诊断上的应用》的精彩报告。

}

右心室(right ventricle)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左心室的右前方。右心室凸向前,构成心脏胸肋面的大部分和膈面的小部分。在胸肋面,下部隔心包与胸骨相贴,左侧部隔心包与胸膜和左肺前缘相贴,上方与肺动脉干相续。在膈面,隔心包与膈的中心腱及其周围肌部相贴。

右心室呈斜向前下方的锥体形,分为1底、1尖和3壁。底被右房室口和肺动脉口占据。室壁可分为前壁、下壁和内侧壁,内侧壁即室间隔。由于室间隔凸向右心室,在心脏横断面上右心室腔呈新月形。右心室以室上嵴分为流人道和流出道。流人道和流出道呈“V”形,夹角约为60°,长度比例为2:3。右心室可用右手表示,手掌对向室间隔,拇指朝向右房室口,其余4指朝向肺动脉口。

  • 漏斗隔(infundibular septum),位于肺动脉左、右瓣的下方,向右前方与壁带移行,向前下方与隔带移行。漏斗隔与主动脉右窦和右冠状动脉根部相邻。主动脉右窦动脉瘤可向漏斗隔破裂,血液流向右心室。漏斗隔肥厚时,可压迫右冠状动脉。
  • 壁带(parietal band),向右前方伸人右心室壁。
  • 隔带(septalband),上端发出上脚和下脚,分别伸向肺动脉左瓣和室间隔膜部,夹持漏斗隔。隔带向前下方移行于隔缘肉柱。漏斗隔和隔带连接处的界限明显,是因两部分的胚胎来源不同所致。在法洛四联症和双腔右心室等心脏疾病,室上嵴肥厚可导致漏斗部狭窄。

流入道(inflow tract)又称窦部,从右房室口至右心室尖。窦部壁凹凸不平,内有三尖瓣、腱索、乳头肌和肉柱等结构。

  • 前尖(anterior leaflet),呈半环形或四方形,自右房室口伸向右心室前外侧壁,其内侧部附着于壁带。前尖宽约3.6cm,高2.0cm,面积4.5cm。前尖的活动度较大。
  • 后尖(posterior leaflet),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自右心室下壁伸向室间隔。后尖宽约3.9cm,高2.0cm,面积4.8cm2
  • 隔侧尖(septal leaflet),呈半卵圆形,自室间隔伸向右心室前外侧壁。隔侧尖上部附着于室间隔膜部,以隔侧尖附着处将室间隔膜部分为房室间隔和室间隔。隔侧尖宽约3.5cm,高1.4cm,面积3.6cm2。隔侧尖的活动度较小。后尖的游离缘常有数目不定的齿状切迹,使后尖呈扇叶状。前尖和隔侧尖也可出现齿状切迹。有时三尖瓣可出现副尖 accessory leaflet(50%),多为1个。在新生儿,尖瓣闭合区有许多含有血液的Albini小结(noduli Albini),6个月后逐渐减少。

每个尖瓣自附着缘至游离缘分为3区:

  • 基底区(basal zone),宽2~3mm,内有来自心房和心室的心肌纤维、血管和神经。
  • 透明区(clear zone),光滑,呈半透明状,结缔组织较少,很少有腱索附着。
  • 粗糙区(rough zone),结缔组织较多,在游离缘有腱索附着。透明区和粗糙区的交界处有一明显的嵴,为瓣膜的闭合线。当心室收缩时,相邻尖瓣的粗糙区互相贴近。

commissure)。三尖瓣粘连多发生于前尖与隔侧尖的连合处。在6%~16%心脏,前隔连合处缺少瓣膜组织。在超声心动图上,正常人前隔连合处可出现血液反流现象,这可能与前隔连合缺如有关。前隔连合与室间隔膜部、主动脉瓣环和房室束的毗邻关系密切,故行三尖瓣扩张分离术时常在后隔连合和前后连合处进行,以免损伤与前隔连合毗邻的重要结构。

tendinea):是较细的条索状致密结缔组织结构,起自乳头肌尖部侧1/3表面的隆起,止于三尖瓣的室腔面或游离缘。有的腱索起自乳头肌基底部或右心室游离壁。与左心室不同,右心室的部分腱索直接起自室间隔,与隔侧尖相连。右心室约有25条腱索,常分支和互相连接。Tandler根据腱索在三尖瓣的附着处与三尖瓣游离缘的距离,将腱索分为一、二、三级。后来,人们以腱索的形态和在三尖瓣上的附着处将腱索分为5类:

  • 扇形腱索(fanshaped chorda),有一短干,呈扇形分支,止于相邻尖瓣的相对缘和尖瓣连合处。
  • 粗糙区腱索(rough zone chorda),发出3个分支,分别止于尖瓣的粗糙区室腔面、部分游离缘或中间区。
  • 边缘腱索(free edge chorda),细长,不分支,止于尖瓣边缘的中点附近。
  • 深腱索(deep chorda),发出分支,越过尖瓣游离缘,止于粗糙区,甚至止于透明区。
  • 基底区腱索(basal zone chorda),呈圆形或扁带状,可由肌纤维构成,起自右心室壁,止于尖瓣基底区。

乳头肌(papillary muscle):为由室壁突入室腔的锥体状肌束,按位置分为3组:

  • 前乳头肌(anterior papillary muscle),最大,1~5个,位于三尖瓣前后连合的前下方,与隔缘肉柱下端相续。前乳头肌发出的腱索止于前尖和后尖的相对缘以及三尖瓣前后连合。
  • 后乳头肌(posterior papillary muscle),较小,多为l~3个,有时可达7个。后乳头肌位于三尖瓣后隔连合的前下方,借扇形腱索连于后尖和隔侧尖以及三尖瓣后隔连合。
  • 隔侧乳头肌(septal papillary muscle),细小,多为1个或2个,缺如者可达24%。隔侧乳头肌在流出道稍下方连于室间隔,并借腱索与前尖、隔侧尖及三尖瓣前隔连合相连。

心室收缩时,三尖瓣环缩小和右心室内压升高引起三尖瓣关闭,但由于乳头肌收缩和腱索牵拉,三尖瓣不致翻向右心房。心室舒张时,三尖瓣开放,右心房内的血液注入右心室。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密切联系,常合称为三尖瓣复合体tricuspidcomplex。三尖瓣复合体中任何一组成部分发生病变,都可影响三尖瓣的功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肉柱(trabecula camea):为流人道室壁的肌性隆起,交错排列。附着于室间隔与前乳头肌根部之间的粗大肉柱称隔缘肉柱(septomarginal trabecula),直径约为4mm,内有右束支通过。隔缘肉柱支持室间隔和前乳头肌,有限制右心室过度扩张的作用,故又称节制索(moderatorband)。

右心室条束(right ventricular band):位于流人道,多附着于室间隔与室前壁或前乳头肌之间。右心室条束的出现率在小儿心脏为51%,成人心脏为58%。在超声心动图诊断方面,须将右心室条束与血栓、不对称室间隔肥厚和肥大的肉柱相鉴别。

在心尖处,右心室内有细小的网状小束,对右心室尖部有支持作用。

trunk)与肺动脉干相通。肺动脉口大致呈水平位,位于右房室口的左上方,高于主动脉口,其周径成人男性约为6.92cm,女性约为6.78cm。肺动脉口周缘有3个半环形纤维环相互连接的肺动脉瓣环(pulmonary valve annulus),该环有肺动脉瓣(pulmonary valve)附着。肺动脉瓣由3个半月形瓣叶构成,即前半月瓣(anterior semilunar of semilunar valve)。在半月瓣近游离缘处或相邻半月瓣连合处常见小的穿孔,但对功能无明显影响。每个半月瓣与肺动脉壁围成开口向上的肺动脉窦(pulmonary sinus)。

心室收缩时,肺动脉瓣开放,血液进入肺动脉。心室舒张时,肺动脉瓣关闭,防止血液反流入右心室。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声常用的切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