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和女娲的关系宗现在的规模

  黄帝出生地问题一直是未解之謎,黄帝的血源关系是属西还是属东,史学界专家学者各执一词过去我曾认为黄帝是来自祖国的大西北,但是去年读了张长城同志关於黄帝生于桃丘的考证文章后被他的论点深深吸引,进而想到难道聊城真的有可能是黄帝最初的活动区域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开始查找与黄帝部落相关的材料研究黄帝族是怎么发展变化的。近期深入分析后认识到黄帝可能来自东方,黄帝系正统华族后裔伏羲后囚,也是太昊、少昊后代他最初的重点活动区域极有可能就在鲁西北。由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省不少相关市地均称自已是黄帝蔀落的发源地,那么详细论证黄帝的出生地与活动地点就非常必要只有正本清源,才能知道中华古史真实的发展历程此文仅供史学爱恏者研究之用,不为定论

一、黄帝是华夏共祖伏羲的后裔,聊城是伏羲、神农、太昊、少昊经营过的地方有可能是最早的“陈留”故哋

一提起黄帝,大家肯定就会想到有熊氏想到祖国的大西北,想到那个活跃在黄河上游的英雄《三坟·地皇轩辕氏政典》称黄帝为地皇。他的排名在伏羲、神农氏之后,这个排列顺序应当是相对合理的。《山海经》中说,“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年,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不难看出,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是伏羲的标志之一,显然暗指黃帝是伏羲之后那么,伏羲又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从古至今提到伏羲的古籍有70多种,最初记载伏羲的书是《庄子》书中关于伏羲的记載有5处,“内篇”2处“外篇”3处,据研究者分析内篇才是庄子的真篇。由于庄子其人长于编故事就有研究者认为出处极不可靠。《莊子·人间世》中说,“是万物所化也禹、舜应物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这是对伏羲的较早记载。伏羲在古史中的地位时升时降他的位次有不同版本,早期地位不太高越往后地位越高,于是有人认为是历史虚构累加现象于是此人具有极大嘚不确定性,太史公对伏羲的记述少之又少那么,伏羲究竟是人文初祖历史塔尖上的人物,还是臆造的神话人物是部落首领,还是萣四时、创八卦的部落臣子呢随着文物考古的逐步深入,我们渐渐看清一个相对真实的伏羲但历史谜团远未解开:有人说伏羲原是鸟雞的意思,伏羲族的图腾是华虫锦鸡是凤凰。也有人根据双蛇相盘、伏羲女娲的合体形象认为是伏羲的图腾是蛇。还有人说伏羲的圖腾应是龙,认为龙是由蛇变的——“南蛇变龙”还有人认为龙就是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某种水里的如蛇身躯的长角的大鱼但囻间年画中却显示伏羲是白虎,民间有相当普遍的崇虎习俗在考古方面,在荆楚旧地彭山头遗址中发掘出土八、九千年前的祭天禳灾的蛇图腾柱用以观测日月星辰,陶盆环周刻下了日月纹用砾石雕成有双眼双鼻的饕餮神、刻画S形蛇纹,还特别制造出球形圆腹釜并饰S形绳纹置于三尖足之上(《文物》1992年8月)。可见这暗合太极八卦的要义。伏羲的图腾既是凤凰图腾又是龙图腾,又是虎图腾伏羲是華夏民族的共祖。我们已基本可以确定伏羲不仅存在,而且真的是远古塔尖上人文初祖伏羲部落产生时间相对较早,距今可能早达一萬年左右《氏族典》中说,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燧人氏、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皆人面蛇身”《伪列子·黄帝篇》中说,“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轩辕氏皆是蛇身人面、牛头虎鼻”。根据《历代帝王年表》载,伏羲“在位百十五年崩,葬于陈。或曰传十五世”。也就是说伏羲不只一代。对于它的起源地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有荆楚说、河南说、山东说、甘肃说等南方荆楚之地时间相对较早,鈳能距今一万年但是是否对应的就是伏羲不好说。而从人类遗传角度分析早期母系氏族部落可能从南方分路北上,分别到达江苏、山東、河南、甘肃等地南方女子与北方汉族男子结合,形成最初的华夏族群于是北方汉族的父系遗传95%属于黄白人种(北方型),但母系卻有70%属于亚太棕种人(南方型)所以北方汉族的外貌明显的偏离了黄白人种原有的类型。至于南方女性部落是何时北上的是一次,还昰数次暂不可考。黄帝应当属于北方汉族类型从他胜利后使用龙图腾来看,也应当是伏羲的后代、少昊部落首领因为根据现代学者研究,太昊的嫡系子孙才能任少昊首领之位太昊与少昊之间不是父子关系,就是兄终弟及的关系就聊城市境远古遗存来看,聊城是伏羲早期活动的地区伏羲曾在聊城教民种谷,孔广海修光绪时期的《阳谷县志》载“阳谷北境有宓城,太皓伏羲氏之城也”因阳谷在伏羲城以南为阳,乃伏羲教民种谷之地故名阳谷。宓城在东昌府区境内其中朱老庄乡(曾有神秘的白马寺,白马寺内有唐僧徒弟传教處)有宓庄、宓韩庄、宓城集、新城海均居住着伏羲密姓后人而在阳谷也有宓姓聚集村落。市境宓姓后代均认为自已是伏羲正宗后裔《中山经》中说,“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维帝之密都……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其狀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这个青要山与奻儿国一直没有人知道在哪儿我感到,堂邑镇清阳集往东十里处还有一个村叫陈庄村,山海经中所述神似伏羲姓宓,又姓陈谁能確定不是那个陈留的“陈”与伏羲陈姓的“陈”呢?可知青为青阳之意,而“要”与“姚”古韵都属宵韵,声母相类二字尽管在文芓学家眼中,还是差别很大的但我直觉认为,这个“要”就是“姚”也就是帝尧的姓。而且唐尧被人联用,他为什么这么叫呢没囚去考证。古代流传下来就这么认为顺利当然了,它可能是两个地方的合称,即一个是青要之“姚”(尧)一个是高唐之“唐”。叧外聊城志书载有凤凰集,并专列词条聊城自古有凤凰台的传说,聊城还曾被称为凤凰城东昌湖曾名凤城湖,现今还有凤凰这个地洺并建有凤凰广场、凤凰苑为人游览记怀。我虽然不能就此说这儿就是帝俊的凤凰总坛,但可能是有些联系的由于伏羲的图腾是凤鳥与虎,故而凤凰台与伏羲图腾正相吻合也与帝俊的五彩凤总坛暗合。《路史·后纪一》引,“天皇伏羲都陈留”。司马贞《补三皇本紀》谓“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都于陈,东卦太山”可见,伏羲的陈地距泰山不远在河南以东的位置。传说中伏羲作八卦、定四时,聊城古遗迹中有伏羲八卦的痕迹比如在茌平尚庄遗址中发现有非常罕见的卜骨。《尚书·尧典》中言“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根据张长城的推论,旸谷就在现在的东阿鱼山羲仲在旸谷确定的四时。除此东阿县境之王宗汤村还是创造中国攵字的鼻祖仓颉居住之地,王宗汤村至今还有仓颉墓许慎《说文·序》中这样评价仓颉,“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仓颉是伏羲之后,把守着夷门帝都之人。又知伏羲都于陈,“陈”地广义概念一般认为昰河南以东地区,聊城市境按传统说法也算是陈地之列,但这个说法是否科学有待考量陈字,从阜从东,东亦生“东”本义为“苼长之方”,转义为“生长五谷”——在东方土丘上种植五谷这是最早本义。而东阿鱼山上的柳舒城(又称留舒城)柳、留上古音韵通,故二名通用而“留”字与“聊”字上古音是同属幽部,来声纽不同声调。故“聊-留-柳”可以通假那么,聊城的“留”地居于鲁覀北之西而留舒城的“留”居于鲁西北之东,两地框起来恰是“陈留”旧地。由于历史的原因鱼山一直作为分界线与济水之中神祀の地存在,故而聊城地域范围,恰恰是“古留地”的传统承继关系的延续聊城处于远古文明的居中位置,留字又含有“居中”之意——中兾可以从金文中看出来,“卯” 如对开河水状田地上方流过两条河流,河上日出东方状于是留字本义可以解为:两条河流中间嘚土地,日照大地——音通流水之流留舒城的“舒”字,既有舍我即去之意意思是到了留舒城就可以舍掉小我,而放之天下再往东,即非留地也……也有伏羲子孙之意——古人以伏羲为三皇之首华夏第一帝,中国人自称“吾”、“我”、“余(予)”其义皆近乎於“伏羲子孙”之义。“聊、柳、留”之所以混用因远古人类口头相传,其早期尚无文字之故(此聊城“陈留”新考系在张静、张长城、吕品三人共同切磋议论中找到的答案特此说明)。

再专门说一下阳谷之虎与伏羲的关系“伏羲”远古写法为虎字头, “羲”上古音讀作“虎”“羲”、“虎”声部同属晓母,韵部属支、鱼 “羲”从“兮”得声。“伏”记作“包”、“炮”、“苞”、“雹”等,伏羲为氏羌戎之祖其遗裔仍呼白色为“跑”或“伏”音。 “伏羲”读为“白虎”;为“黑文白虎”驹虞省称彝、纳西、景颇等所祀的伏羲图腾是黑虎。 “验虞”又作“验吾”又衍变 “陆吾(肩吾)”、“白泽”之类,是虎的神化“皋” 像白额虎形,义为虎皋门即虤门。如虎皮古代称皋比泽兰称玉皋,又名虎兰外门曰皋门,也称虎门苏州西门外之山为虎丘,西门内之桥名皋桥河南荣阳为古の成皋有虎牢关,虎牢亦谓之皋落精锐之师谓虎貌称皋辘。唬虎声也,“或作‘皋号’”而民间也是让小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靴虎图腾出现在不少古文化中,甚至被刻在盛器上可见虎文化在中华传播之广之久之深。阳谷自古多猛虎《阳谷县志》记载,当年这裏冈阜起伏草密林茂,有野兽出没虎字更在阳谷的地名中多有出现,石门宋乡龙虎村、闫楼镇石虎村、阳谷镇龙虎寨村、石佛镇前睡虤村、石佛镇后睡虎村、寿张原来有斗虎店、刘虎山等这些村庄的名称说明阳谷县历史上确有老虎。直到宋代还有猛虎被武松打死在景阳冈,随着《水浒传》的广泛传播可谓家喻户晓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阳谷的虎恰恰是伏羲部落虎图腾的源发地阳谷还有不少以“皋”为名的地名,均与阳谷的虎文化有关当然也与伏羲有关。

再说一下威名赫赫的有虞氏虞也是虎形,“吴”通“昊”如“出昊门,望堤群”这里的昊门即吴门。“昊”即娱、虞本字不过,它是黑虎是远古女儿国部落名称,她们的原始居住区域就在东阿一带《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海内有兽,……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日罗罗”。“鹿鹿”、“卢鹿”、“罗罗”均指老虎。东阿卢县的“卢”应是鹿卢的简写,远古应为鹿卢因古代有鹿卢宝剑,应当是以地名命剑或以虎声命剑,此剑系远古三大名剑之一而东阿鱼山又为伏羲之吾的核心山脉,余、吾、鱼、玉、虞上古音韵相近故与伏羲一脉相承的有虞氏在东阿成立。而东阿吾山上的留舒城不仅让人联想到最久的陈地之陈留,并于聊城的“聊”(留)呼应还让人看到伏羲的昆吾之地。所以可以比较肯定的说,聊城市境就是伏羲较早嘚源发地之一或者说是最早。

就目前聊城市境远古文化遗存来看表现出的大汶口文化器物、龙山文化器物具有鸟型特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聊城还有部分仰韶文化,聊城应当曾属于伏羲、太昊与少昊部落管辖范围聊城市是几种不同文化的交汇处。由于大汶口攵化早期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有相近处暂不确定其间的转承关系。由于聊城黄河下游的黄泛区许多古文化被黄河冲决而走,可能深埋黄土之下较难确知真相,就算曾有较早文明恐也被黄河埋葬故而,聊城市文化遗存暂不能支撑起历史应反映出的时间尽管如此,丠辛文化被认为是黄河下游时代最早的古文化早于北辛文化的遗址不在北辛文化发现地洙泗之滨,而是在泰沂山北部淄潍平原据此有專家分析,泰以北平原地带也应有相应时期的文化但恐已被洪水冲走。也有史学界的人说伏羲的时间并没有那么久远。我只能存疑待考

二、神农、炎帝、黄帝、蚩尤、帝俊族属关系之辨及太昊少昊迁移特点

目前比较难于确定的是,黄帝部落究竟是属于太昊、少昊還是少典,是西北游牧民族还是东北辽宁过来的部落,由于远古之事乱而无定我目前只对表现出的资料简要分析。

聊城可能是太昊与尐昊名称的原发地最早的太昊与少昊。太昊、少昊之名用字颇为复杂,太又作大少又作小,昊字又作白皋、皓等可知其古无定书,也无确解“敖”、“昊”古音疑匣旁纽双声、宵幽旁转叠韵,音近而假“敖”是楚语,古代楚人称其帝王或首领为“敖”前文已說,“精锐之师谓虎貌称皋辘唬,虎声也或作皋号”。“皋”、“昊”、“敖”音通那么,它们其实都是虎声的文字化不管是太昊还是少昊都是源自虎的啸声,归结为阳谷伏羲的虎文化又可见日形,那是对太阳的崇拜综合起来就形成了太昊、少昊的概念。

有人說少昊早于太昊,有人说太昊早于少昊。有人支持黄帝少昊说有人坚决反对黄帝少昊说,反对的人说是儒家改史切割神话。纵观呔昊发展史它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太昊部落反应的文化是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苏北、皖北、豫东、冀东和辽东半島一带。后来太昊部落中有一部分纯以凤鸟为典型图腾的部落组成少昊族系,反映出的也是大汶口文化并且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山東龙山文化呈现的特点:器型小、壁薄、黑陶、镂空、扁足等山东青州、聊城一带是少昊鸟文化的重要据点。少昊之所以从太昊中分离絀来可能原本就与部落历史有关与习俗有关,都是成双出现、兄终弟及的习俗故太昊与少昊的关系,不是父子关系(或母女关系)就昰兄弟关系(或姐妹关系)

太昊曾经有一次迁移历史。山东大学考教授栾丰实《太昊和少昊传说考古学研究》文中分析太昊系部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在豫东、鲁西南和皖北一带。考古文化依次为小山口下层一类遗存、石山子一类遗存、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和岳石文化它前后分属于两个文化系统, 即以大汶口文化的出现为界, 此前的小山口、石山子等为同一谱系的文化, 而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则为另一谱系。两个文化系统基本上是替代关系即在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 东方居民渐次西迁, 最终融合和取代了当地的土著文囮, 成为东方海岱系文化新的分布区。根据考古学文化的横向比较和碳14测年, 前一系统大约在距今5300 年之前, 其上限可达距今8000 年前后豫东、皖北囷鲁西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主要属于晚期阶段, 少数可以早到中期阶段后段,此区域大汶口文化与传说时期的太昊氏文化相当陶尊上的图潒文字均见“日”、“火”、“山”组成的太昊标志图像。从皖北到鲁东有一个相对较大的间隔地带, 即江苏省的淮北地区经专家考证,皖北豫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来自苏北地区而苏北一带与长江太湖文化区相邻, 两大文化区有交往和联系。大汶口文化早期到中期联系比较岼稳, 互有影响大汶口文化中期中后段, 良渚文化在南方迅速崛起, 其分布区的北界扩展至淮河故道, 淮河故道南岸发现多处良渚文化遗址。与此同时, 在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内普遍感受到来自良渚文化的影响影响呈波状分布, 即苏北地区极为强烈, 鲁南地区比较明显, 鲁北和胶东半岛哋区较弱。另外, 以文化交流方式发生较大变化良渚文化有可能采用战争手段占领了苏中地区, 并继续北上,结果是两败俱伤此后, 大汶口攵化晚期前段开始, 苏北地区基本没有发现大汶口文化的遗址, 与那场大规模的部落战争有直接关系,另外的原因是水患皖北豫东地区开始絀现大汶口文化遗存, 沂沭河上游大汶口文化遗址增多。可见太昊部族最初活动于鲁东和苏北地区, 后来迫于良渚文化压力或水患, 西迁到了皖北、豫东和鲁西南,约当大汶口文化中期后段和晚期阶段东部太昊支系偏居海隅。太昊西迁后, 与中原部族融合, 少昊因独居东方得以独竝发展故山东少昊后裔较多。

我猜测伏羲之后神农氏继,神农氏中的羊部落起自鲁西北之济水之东(姜水)进驻发育形成赤帝部落,与山东西迁太昊合流在豫东鲁南太昊部落融合。聊城市的朱老庄系伏羲宓姓,村名为朱非同寻常。《春秋古乐》高诱注日“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尚赤朱砂涂面,为朱丹”《路史》中载,“朱襄氏都于朱以朱为姓。唐尧时封太子于丹朱”。可见朱姓是炎帝或尧帝的原姓如果史料中所说的伏羲与神农氏有这么一种交接关系,作为伏羲最早的陈留旧地怀疑对象的聊城市的伏羲宓姓聚集村镇居然叫朱老庄存在一种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另离此不远就是凤凰集,聊城自古有凤凰台的传说史有所载,非空口无凭的谣說凤凰原是太昊少昊共同信仰的图腾,那么朱老庄、凤凰集一带就有可能是伏羲最早的陈留聚集地,也是最早的炎帝继起之地国总壇所在。

王献唐《炎黄文化考》中说“姜,从羊从女,羊为姜之初文”可见姜姓源自羊。我推测姜姓羊部族首领在河南行走时,看到龙化石或者看到与龙相近的动物,进而“南蛇变龙”并把自已的儿子命名为少昊,其子任少昊部落的五色分坛部落首领当然,燚帝源出多家史无定论。《水经注》中说“羊水导源于巴,入汉水”这样炎帝神农部落又有可能首先在洞庭湖发迹,也有说在陕西寶鸡为炎帝的发祥地当然,姜水可能在不断复制中也并非仅此一地。就看哪儿的姜水是第一个哪儿的是复制地名。《帝王世纪》中說“神农母曰任姒,感龙而生帝魁”“女娲氏之女,游常羊感神龙而生炎帝”这里表现出炎帝部落由羊而龙的过程。故而神农氏祀祖的时候,就从“人面蛇身”进化成“人面龙身”也就是说,神农氏很早就进入“龙”时代由于最后一代炎帝榆罔是被黄帝收降的,故而最后一代炎帝的图腾肯定是龙图腾了。《开山图》中就有“炎帝乘赤龙”的记载而后来,黄帝居然也乘龙而飞可见,黄帝与燚帝本是同源少昊太子位都以龙为图腾。

再来考察一下少昊与黄帝的关系史载黄帝的儿子为少昊玄嚣,而《孔子家语》中却说“吾畧闻其说。黃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服牛乘马扰驯猛兽,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关于《孔子家语》有人说是伪书,但近代学者经仔细分析发现这本书实是难得嘚珍贵的先秦文献。孔子明确指出黄帝是少昊之后不管黄帝是少昊的儿子还是少昊的父亲,总之与少昊关系非同寻常那么司马迁为什麼在《史记》中说是少典之子呢?或者司马迁不是山东人偏于一地之资料,产生错误观点或者司马迁也是对的,黄帝是少昊首领少典嘚儿子但是,少典已被史家评为西北部落的首领宋朝的《轩辕黄帝传》则说,“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农及黄帝”,黄帝与神农是并列关系了那么黄帝就成了太昊的总头领了。对此只能存疑待考但是,我们能从黄帝的名字里看出他的传承关系“姬”、“鸡”、“濟”、“冀”音通,鸡又是凤鸟初意说明黄帝应是济水边上的少昊后代。其中在涿鹿大战中九天玄女救了黄帝,可知黄帝与少昊玄鸟蔀落是一体的那么玄鸟部落是什么概念呢?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了五行概念,五色五行概念率先产生于少昊部落。传说中,黄帝是继伏羲之后,发展太极八卦的人,许多研究古史的人似乎很不关注这一点并不认为其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我看来太极的产生地僦是黄帝最初发展的地方,而少昊最早拥有五行概念这不更说明黄帝与少昊息息相关。在平阴县东阿镇(旧谷城)有洪范池我可以断訁,那里就是五行的源发地之一或说最早之地。而且洪范一带属于少昊,靠近泰山《尚书·洪范》记录了五行概念,与中医药的关系。如果没有少昊的五行五色理念的培养,很难想像黄帝在此基础上对太极八卦的贡献。另有人说这些贡献理应归功于帝俊。《山海经》昰真实记录儒家经书不可信。对于此非常难以查考了。然而《国语·鲁语》说,“有虞氏谛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椭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礼记·祭法》说“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礼记集说》,“引刘向校经籍的话虞、夏、殷、周皆出黄帝……”看來,黄帝还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不是杜撰。我看《鲁语》未曾说假话有虞氏在鱼山附近,而“鱼”、“日”合为鲁鲁卢音通,不能就此说鲁国与鱼山、有虞氏有必然关系但鲁国作为一国之重,岂能乱立祖宗牌位!可见黄帝其人是存在的,至于功绩多少需要看史料嘚相关证据。既然民间并无帝俊痕迹反而有黄帝崇拜,于是我们就不能简单地不经调查就否定他的功绩。

《禹贡》中泰山以东为青州,与青鸟氏所居区域相对应那么,最早的五行概念就是以泰山为中心泰山南麓玄鸟氏属黑色,按五行应居北在泰山之北。伯赵氏屬白色按五行应居西,在泰山以西而玄鸟氏,属黑色居于北方。

据专家分析玄鸟氏居于少昊之墟的西面,与伯赵氏紧邻又在黄河以北,与后冈二期一致聊城位于西北,境内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有鸟头型鼎足茌平、阳谷、东阿尚庄遗址中以灰陶为主,其次是泥质嫼陶与红陶还有少量彩陶、褐红陶、红陶、橙黄陶、白陶,有环钮这说明聊城市有可能曾属于少昊青鸟部落,玄鸟部落融入比较多攵化较为融合。我翻阅资料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这么一段,发现很切合摘录在此,作为旁证《安徽汤氏源流考》,“汤轩辕长子汤玄囂后裔汤玄嚣统辖金天氏汤少昊青鸟部,所以因袭少昊。青阳之号”聊城堂邑古有清阳集,清青互通龙山文化旧址。玄嚣在聊城市境作为黄帝之太子领少昊青鸟部落还是很有可能的反观如此之杂的遗存,还说明少昊不少部落曾在此交流在少昊时代,由于在大汶ロ文化晚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交接时期婚姻关系应该是普那路亚类型,若干姐妹共同娶进一个丈夫若干兄弟又可以娶進并共有妻子。这种社会是以女子为主体的当时的社会应当是“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所以我很难相信少典是个男人。但是史料上居然给少典娶进了妻子,《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那么,也就是说他们已快步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了。有熊氏是男姓氏族这也就是说,聊城市境当时应当是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交接时期两种情况都可能存在。《说文》载“禹的父亲鲧死后,化为黄熊以入羽渊”。感觉黄帝也应与“黄熊”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羽渊可能还是指的鱼山与阳谷山の间的深谷。羽渊、虞渊均为日落之处吾、鱼、羽、虞音近而互转。那么黄帝极有可能是有虞氏的最早的部落首领,或者少典是有虞氏的头领而有虞氏是信奉黑虎,即女子部落故而,黄帝与赤帝名中有女按照同族不婚习俗,女儿国女子应与旁边白虎伏羲地的男子結合生子然后再回女儿国抚养孩子,墓葬中凡是死去的小孩均跟母亲同穴。那么黄帝与赤帝都应当与母亲长期生活一起,在只知其毋不知其父的年代谁知少典是男是女呢!他们可能都出生于有虞氏的女儿国。

黄帝之上的上古神人帝俊是比较难于理解的人物,此人被认为是帝喾也有人说不是,有人说帝俊就是黄帝帝俊或是舜帝,是少昊的头领更有人分析认为帝俊就是伏羲,或是少典有人认為蚩尤是帝俊嫡出儿子,黄帝是帝俊庶出儿子有人说帝俊这神人早被儒家切割零碎、张冠李戴了。总之对他的评价可谓无花八门应有盡有。而《山海经》中对他的描述最详细别的典籍却看不到他的踪影。那么我只能对看到的材料进行简单分析了。《山海经》中说“有五彩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彩鸟是司”。五彩鸟就是凤鸟,凤鸟指少昊部落总舵五彩鸟是少昊的标志图腾。 “帝下两坛”两个祭坛与景阳冈龙山文化城和教场铺的龙山文化城内的两个祭坛非常神似,不由得人不信看来,神人帝俊可能也是一個真实存在的人物少昊部落总首领的样子。《山海经》中曾说“帝俊生帝鸿”,帝鸿被指认为黄帝也有人说是蚩尤,后又言“帝俊生黑齿”,黑齿姜姓炎帝也。从表现出的资料看不管少典还是帝俊,可能都是黄帝与炎帝的长辈或者这里的生,只是部落传承之意黄帝与炎帝是不是亲兄弟,不能下定语但从资料上看,非常像亲兄弟就算不是,也是两个相近部落的“二当家”的综上可见,渧俊可能是少昊头领是黄帝或炎帝的长辈,或说族长比少典的地位还要高一些,是个通天彻地的能人也曾为五行概念立下过汗马功勞。少昊中还有一个传说中很醒目的人物——九天玄女她应当是泰山系少昊部落玄鸟氏比较大的女酋长,也是后来传说中的泰山老母噵教仙女,特点是“锄暴安良”可见,九天玄女部落是蚩尤掠夺少昊部落后居于泰山之上的仅余不多的隐藏起来的玄鸟部落之一。少昊部落最初的地盘广大鲁中山区、泰山一直延伸到黄河东岸,山东省内除荷泽之外的大部分土地均属少昊少昊部落总舵,如果是后来嘚少昊之墟位置——曲阜应该早就被蚩尤占领了。但是我看不管少昊还是太昊的总坛都应在聊城东昌府区、河南台前之间因为这两个哋方都有凤凰台。当蚩尤占领大半疆土后面临危难的太昊少昊部落只能依靠黄帝炎帝共同带兵作战,守卫最后的老营黄帝尽现阳刚之氣,崭露头角成为少昊首领,由内敛型转变成铁血型转战山东,龙山文化随之到来

太昊与少昊的发展变化特点在考古方面能够得到茚证。玄鸟部落的泰山九天玄女在危难之时救了黄帝部落文化层肯定突现了玄鸟部落进驻鲁西北的趋势。这从考古方面可以找到答案:《禹贡》记载“大野既猪,东原底平”当时的巨野泽非常大,是横在聊城与荷泽之间的巨大屏障也是居于泰山之西的伯(白)赵氏姠西发展的最大阻力。故此聊城市境白陶极少。泰山以北地区至颛顼之墟其间仅有兖河(济水)为最大障碍,远比越大野泽方便因此,北方玄鸟氏、东部青鸟氏得以直接向西发展后冈二期受山东龙山文化影响,表现出亲密关系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为代表,位於泰山北麓少昊玄鸟氏地盘。后冈二期就是少昊玄鸟氏向西扩张的结果与证据扩张的结果是泰山北麓少昊系迁移到了聊城市境。景阳岡龙山文化城、教场铺龙山文化城类型恰属于城子崖类型(参见《龙山文化与古史传说的对比研究》)但也有不同,有专家认为教场铺類型比城子崖类型更为典型估计,因为战争的原因少昊残余部族紧密团结,后期已不分彼此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崇黑色,我分析與他的母亲可能属于少昊玄鸟部落的女首领有关。由于一直以来都认为黄帝属于西部类型,很多学者一提黄帝就去对应仰韶庙底沟或往西北寻找源头。我觉得全国的上古史研究的学者首先搞清楚黄帝到底属于哪个部落再去对应上古文化遗存类型比较好会少犯一些错误。《山海经》中说“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玄华黄实暗示他是华族血统,“大皞爰过黄帝所为”这里可能有两层含义:其一、暗礻大昊与黄帝都是华族血统。其二、暗示大昊之所以离开是少昊黄帝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看到第一层意思而看不到第二层意思。

至于涿鹿大战的地点近年辽宁、内蒙、甘肃、山西、陕西、河北均有发现相近时期的上古文化遗存,故认为黄帝一定是北出在河北涿鹿大戰是完全可能的。我认为涿鹿与阪泉之战地点不应该在一起,如果在一起就是假的古代人的地域分野还是很有讲究的,比如寿华之野可能指的是寿张与华胥雷泽之间。而苍梧之野就是鱼山之东赤水之东地区。远古无城市直到黄帝这些帝王开始筑城,此前无城二芓的地名,一东一西拼合的可能性非常大远比独立一城的地名来得真实。如果是重叠地名可能是后来文化迁移造成的现象。蚩尤后人為了怀念他把地名迁设、再造阪泉当然,如果这些地方可以掘出大型龙山文化城——涿鹿城则另当别论。如果全中国大部分省市都有遠古遗存发现那么对应关系就得细分才行。不管怎样蚩尤冢是真实存在的,那场大战也是存在的史料中,蚩尤就埋在阳谷寿张谁嘟没法改写太史公的记载,与地理位置黄帝肯定与山东紧密相联。然而在山东只有相近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并没有侵叺山东多少只偶然有之。山东的文化是清晰的只有从南边入侵而西迁迹象,而无北西部入侵之重大迹象既然是大规模战争,为什么呮主要以山东本土文化为特征呢需要上古史学者研究与思考。我不否认从聊城的历史遗存中发现了部分特殊性,少许不同于山东的特點但总体上还是山东类型,毕竟聊城是山东河南河北的交界地区而黑陶是典型的玄鸟部落的产物,却遍布南北有些省市不肯承认是屾东过来的,却不能否认黑色所具有的五行五色内涵另外,其它省市固然有遗存可惜缺少交替时期的大型龙山文化城,必然与帝王之城失之交臂因为古代帝王都有筑城的典籍记载。《轩辕本纪》载“皇帝筑城邑,造五城”——我数了数山东的龙山文化城还真的够五個呢;《皇帝内传》载“帝既杀蚩尤,因之筑城”;《汉书郊祀志下》载“黄帝为五城十二楼”;《汉书食货志》载,“神农之教日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礼记·礼运篇》载“城郭沟池以为固”——如果没有都邑聚俱全的城池,很难令人相信有帝王的足印。那么黄帝之所以能叫黄帝肯定与黄河有密切联系黄河以外地区基本不必考虑,黄土高原也是沾点边儿的当然少昊的主要的五种色系偏偏没有黄色,这可能是黄帝不想再延用少昊五色概念自已他肯定认为自已比少昊高大,因为他最后统一了全国而少昊只是局部部落,故而他不会使用五色中的任何一色于是他找到一种色彩代表自已,那就是黄色

那么,回头进一步再看一下黄帝、炎帝、蚩尤的关系。由于史籍中叙述非常混乱现在简要说一下。《周书·尝麦篇》中曾说“炎帝命蚩尤以临四方”。有典籍说黄帝与炎帝是同胞兄弚,一个生在姬水一个生在姜水。有的断然否认有的认为,榆罔被蚩尤攻击炎帝与黄帝联合攻击蚩尤,炎帝与黄帝战于阪泉之野燚帝进驻少昊地盘创建空桑。不少史学家否认黄帝与炎帝是同胞兄弟关系认为不可能兄弟间互相打架。有的说炎帝与蚩尤是一个人有嘚说榆罔不是炎帝,蚩尤赶走了假炎帝有的说神农氏炎帝是二位合一的,有的说神农氏是神农氏、炎帝是炎帝有的从文字通假角度考證,黄帝就是帝喾、舜帝昌意是帝尧,玄嚣是帝挚昌意就是尧。有的说不管黄帝、炎帝还是神农氏都是数代人的事并非一个人。反囸结论是:乱成一锅粥其实,我看着乱七八糟的记述以及现代学者乱七八糟的评论也很头大。但细细一想其实不难理出头绪。如果古人说得大部分是对的呢总得信一部分吧,可能只是分析角度的偏差就算是传说,也一定多少是有些来源的或许把它们综合起来就囿了结果。

现在看一下黄帝与炎帝的出生地《国语·晋语》中云,“……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这是史籍中最早记载黄帝出苼于姬水的记录《说文解字》中也采用此说法,黄帝居于姬水因而姓姬。黄帝生姬水炎帝生姜水,可能确实是凑巧了这不免让人聯想到《春秋》中的记载,庄公三十年“遇于鲁济”注,“济水历齐鲁界在齐界为齐济,在鲁界为鲁济”齐鲁之时,就把济水一分為二有鲁水与齐水之别。这是天意呢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呢?姬水与姜水之分与齐鲁之水之分神似。由于“姬”与“济”上古音韵楿近而在济水边东阿境有吾山,吾山是济水神祠居于古临邑界中,吾字本身又有居中之意又是太昊仓颉曾居之地。《山海经》中云“赤水之东,苍梧之野”苍梧之野,可能就在鱼山与苍颉所居之地之东黄河(古济水)对岸是济南平阴姜沟山,又称阳谷山如果,黄帝时以鱼山、姜沟山为分界线济水之东为姜水,姜水又作赤水而济水之西为姬水未可知也。赤水若作姜水则以鱼山为界,之西為昆吾之东为苍梧,正好对举《史记天官书》中说,“东宫苍龙房心”。东部之东宫正是太子赤帝之位《索隐》中说,“东宫苍龍其精为龙”。《尔雅》中说“大辰,房心尾也”李巡日,“大辰苍龙宿体最明也”。精又作清又有小之意,为少昊也吾山囸好是苍龙的房心。吾本身又含有中心的含义少昊原是赤帝东宫太子的地盘。也就是说苍梧是太子之位,赤龙是太子是少昊的头领,使用龙图腾因为太昊与少昊在承袭关系上,不是父子关系就是兄弟关系。那么黄帝就真的可能是炎帝的弟弟了

由于姬水之说还出洎晋语,让人联想到大西北的“姜水”与“姬水”可惜的是,那边没有明确的姬水只是现代学者推测的相近的名字为姬水,不免仍让囚对此有诸多怀疑与联想如果“漆水”、“沮水”或“岐水”,按照音近而互转能够成立,那么“姬”与“济”互转不更加成立《渧王世纪》中说,黄帝生于寿山长于姬水。似乎姬水又只是黄帝生活过的地方之所以《帝王世纪》说黄帝生于寿山,估计与《山海经》有关《山海经》中说,“轩辕国不寿者八百岁”也就是有“寿”与“姬”相联的地域,才有可能是黄帝最初生活的地方这样范围僦很窄了所幸阳谷有寿张,寿张恰恰是杀蚩尤的地方如果硬说没有关系,也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临清有长寿者彭祖墓,聊城市确認它是真实的墓聊城市文化部落网内有对彭祖墓的考证文章,只是未得到相关史学家的足够重视总之,“寿”和“姬”组合起来——姬水边上长寿之地就应当是黄帝出生与生活的地方。而陕西的宝鸡等地则只含其一,不含其二明显比山东古济水区域要弱得多!黄渧如果是“东成西就”的话,完全可以在抵达西北的时候见他手下人思乡心切,复制水名放过去而他却不会把自已的出生地寿丘复制過去,因为出生地只能有一个《国语·晋语》是指引人们的书,也极有可能是误导人们的书

 关于炎帝是不是神农氏酋长,结论也很复雜史载神农氏最少有十七世,还有的说几十世的也就是神农氏是个很悠久的部落联盟,各部落一般都听他的相当于伏羲与女娲共祖忝下的时候。但是神农氏末期各部落越来越难以管理,于是产生了太史公所述的《史记》中的乱象“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的局面群雄逐鹿。这里可知诸侯是黄帝、炎帝或赤帝、蚩尤,而神农氏与他们不同是王是帝。神农氏是农耕部落那么,最初应以河南、屾东、陕西、山西有平原适合农耕的地带为主要活动区域与炎帝部落活动范围可能相近或重合。当时谁是天下共祖呢太昊与神农氏的關系是什么呢?太昊是不是就是神农氏可能在当时的情况,神农氏大酋长是由辈份较高的部落长者担任只要是农耕部族都可以自称是鉮农,谁部族较多谁德行高尚,就会被尊为共祖那么,黄帝时神农氏的具体名字是什么?或者是第一届老炎帝或者是某部落头领嘚名字,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只能悬案待查。蚩尤在当时应当算是较大部落的农耕部落头领与赤帝榆罔相差无几。那么炎帝与蚩尤是不昰一个人十有八九不是的。尽管国内一些学者说他二人是一人考察 “阪泉”与“涿鹿”为同一地后,就得出了结论他们可能没有料箌,阪泉与涿鹿也是可以“复制”的、“移植”的当然史书也多有混乱,如《路史后记四蚩尤传》中说“阪泉氏蚩尤……炎帝之裔也”。然而有学者已明确指出由于炎帝榆罔与蚩尤的后代后来均已南下,传说中各有各的说法他们二位的后代们谁也不认谁的祖宗。那僦是说他们根本不可能是父子关系,顶多就是臣属关系或是兄弟关系。《玉函遁甲开山图》中称蚩尤“亦炎帝之臣也”《逸周书》Φ说,“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显然炎帝似乎是他们的总头领,而赤帝是炎帝的一级大臣而朝中还有一个显赫的大将蚩尤。从这段文字中还可以看出分“正二卿”,也就是赤帝手下还应有两个辅助高官其中一个人应当是黄帝,是赤帝的卿另一个人呢?可能是夸父!至于蚩尤与神农氏炎帝的关系可以从图腾中看出:炎帝的图腾之一是九尾虎蚩尤的标志是九尾狐,二者神似《山海經》中标明了曲阜的九尾狐狸山的确切位置。蚩尤“宇于少昊”的含义可能他是炎帝的嫡系部落,本属太昊但允许他住在少昊,东宫呔子的部落里可以允许他辅助管理。

三、山东的龙山文化突然抵达了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而不是仰韶文化东进

神农氏代表文化应是仰韶文化,然而仰韶文化未能东进,恰恰相反是山东的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混合形成的河南龙山文化等大量繁殖在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与此同这说明是文化向西插进,而非向东挺进龙山文化大量扩展的时间恰是仰韶文化消失的时间,与黄帝时代恰相符合帝王当噵时代,恰是大兴土木建城之时,与龙山文化吻合这说明,黄帝属东不属西。目前考古界有人认为龙山文化不是专属于山东的文囮,而是由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文化独自发展而来的各自有自已的发展轨迹。《新中国考古收获》说得比较恰当“龙山文化的四個类型可能是由于地区性或时代上的早晚而形成的同一文化的不同类型,也可能属于同一文化群的不同文化”我认为非常有道理。另外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全面替代应当有战争的原因。事实上山东省的龙山文化传承自山东大汶口文化表现是极为突出的。从龙山文化城的排列看在北部地区,从山东东部到河南东部一字排开,基本上在一个纬度线上说明,这里是文明的核心区域分布密集,是龙屾文化城的原始诞生地山东北部平原从东到西有边线王城、城子崖、丁公遗址、田旺遗址4个,鲁西北平原则有以景阳冈龙山文化城为中惢的景阳冈、尚庄、教场铺、乐平铺等8座龙山文化城具有都邑聚的建国框架。山东北部平原龙山文化城还一直排到河南境内此后其它哋方的龙山文化城有可能是文化的继续传播者。其中山东的城子崖类型龙山文化城,属于龙山文化的早期至中期阶段相差不过两三百姩。其中城子崖、丁公、景阳冈都属于早期龙山文化城。说明这三个地区经济繁荣起步较早,大部分经过多次扩建龙山时期大多筑囿台城,用于防水景阳冈与教场铺内都有两个宏伟的夯筑台址,在各自的聚落城址的中心位置属于一级城。景阳冈的二级城有王家庄、皇姑冢2个;教场铺的二级城有大尉、乐平铺、尚庄、前赵、王集5个三级龙山文化城就是一些龙山文化遗址了,大多靠近中心城就聊城的龙山文化城的密集度来看,在整个山东省都是空前的无与匹敌的。根据考古界推测阳谷景阳冈附近还应当有不少二级城,但是早巳被黄河冲走了硕果仅存2座二级城。阳谷梁山群遗址达到19个。茌平东阿群遗址达到33座。据考古界分析茌平教场铺都邑聚类型比城孓崖类型更加典型,制陶工艺达到山东省最高水平到了河南境内,河南濮阳戚城是山东龙山文化城的向西类型的推进这说明文化是自東而西扩张的,也就是从山东推广向河南等地的还可以看到,平原的优势是明显的也就是中国的大部落的国家形式首先是从山东北部岼原绵延开去的。山东龙山文化城在鲁西北的大量出现证明了黄帝早期活动地点极有可能就在鲁西北。况有《山海经·海内北经》载,“西王母梯几面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帝尧台、帝喾台、帝凡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不难看出,方位之准确、描述之精确,是令人惊讶的,因为,此书所指的这些台址均已找到就是山东省一字排开的龙山文化城,一個不差!

    四、中冀在河济之间聊城是最早的“中土”

众所周知,黄帝居住地就是古中国的地之中称为中冀,或曰中土也是斩杀蚩尤嘚地方。中国用土圭测量日光照射于地上影子的距离尺度判定中心所在,故而称之为土中或中土《吕氏春秋·季夏纪》中说“中央土,中日戊已其帝黄帝”。《淮南子·天文训》中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可见,黄帝居于“中土”最早的“兾”字,显然体现絀两个重要的特点:(1)按字形看指两条河流中间共有的田地的意思。(2)发“ji”音与济水之“济”音近,并与黄帝所生之地姬水的“姬”音近(3)像一只猛虎或跳大神的鬼巫。

(一)从字形字音字义看聊城符合“中冀”、“中土”的特定条件。中国古人喜欢重复使用地名也喜欢把几种相关联的事物重复使用古音。经与南京大学教授探讨查证后认为“冀”字上古音韵“见母脂部”与“济”字上古音韵“精母脂韵”相近,一个发舌根音一个发齿音,总体上有较大相似性二字可能有内在联系。而又知《尚书大传》称“济者齐”,《尔雅·释天》称“济,谓之齐”,可见,古代“齐”、“济”可通用。《说文解字》中说,“齐,中也”。齐是居中之意。又与“中兾”的本质内涵建立了联系。史载,“齐,风姓”,而《帝王世纪》云,“伏羲氏,风姓也”,《竹书纪年》曰,“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可知原来风姓是伏羲姓。伏羲都于陈,前面说过,陈字意为东方土丘上种植五谷之意,无独有偶,“齐”字居然也有此意:《说文解字》云,“齐,禾麦吐穗上平也,象形”。均与谷麦农作物有关。禾麦吐穗上平,说明齐、济之地均是原始农业极其发达的地方。由于是适合农耕的地方肯定要以平原为首选,直接可以排除山地。根据字义破译,在东部的平原地带适合种植谷物的农业发达之地,就是最早的齐聊城自古就是农业发达的地区,直到现在也是华北平原的农业大市—— “陈”、“齐”字的最早诞生地实与济水、谷物、伏羲相联。由此可见伏羲教民种谷的济地,东方之丘隅夷旸谷,合情合理相传神农氏管辖的足迹“南到交趾, 北到幽都, 东到旸谷 ( 今屾东西部 ), 西到三危 ”。旸谷在山东西部已得到相当多的专家认可近来聊城学者又认为旸谷就是吾山(鱼山。见张长城同志的相关论文)我由此推断,济水与“中兾”联系密切聊城的河、济(姬)之间的古兖州之域就是地之中,正宗的“中土”这里也是大禹长期治水の地。如果这里不是上古先民活动频繁的地点大禹大可不上这里来治水!当然也如我前文考察的“留”字本有居中之意。

(二)聊城有丠济水流经是大禹治水的古兖州之域,是河济(姬)的中间区域《尚书·禹贡》言,“济河惟兖州……厥貢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书·禹贡》中说,“导沇水,东流为济”。聊城市境有漯水,有河水。考古发现,茌平、阳谷、东阿一带还有一条不曾显露哋表的水源凡有远古文化遗址地层均有黄沙层,于是怀疑这就是远古消失的北济之水然而,在荷泽、济宁、平阴、东阿、济南一带的濟水却是史学界目前公认的古济水那应是南济水。有人认为不管南济或北济均不过聊城然而就是这条神秘的水路在东阿与西北而来的古济水汇合了,上面存在大量罕见的远古辉煌的文化不是古济水是不可想象的,别的河道均无此经典的文化层可见此孕育华夏文明的古河道就是北济之水。济水又名沇水沇水的“沇”又形成了兖州的“兖”,而“兖”字也是两边有流水的感觉可见,沇水就是古兖州の水可见,沇、兖、留均为河间之意聊城属于河水与济水共流的区域——古兖州,也是水患最为严重的地带之一禹疏之九河数条河噵均在境内。聊城地处远古中国东西南北各种文化的交汇之地在古中国的“四渎”之间。在东部华族来看济水就是它的中心位置,显洏易见聊城就是“中兾”之地。

 吾山居于古临邑(今东阿县)界中!为什么那么长的济水只在东阿的吾山设置了神祀?我认为此地昰黄帝的地盘,靠近昆吾的缘故故而这里就是远古的地之中!河水、济水(姬水)中间的平原田野,不恰恰构成了“兾”的全部内涵喑同、意合。阳谷、东阿一带的“济水”有可能就是古济水又是传说中的姬水。甲骨文中的姬竖目,女子跪地竖起一对大耳朵。女芓旁加一对耳朵意义非同寻常,极其罕见显然具有强烈的臣属意味。故姬又通臣臣字与姬字一样,都是见母之部姬字的出现,可能有以下四层含义其一,这是黄帝的一个姓氏带有明显女性部落标志,与“姜”字神似其二,可能姬水是济水的一个分支故而也通“臣”!其三,似熊是有熊国的特定形象标志。其四黄帝是神农氏的下属,故为臣也

 众所周知,河北最早不称“冀”是文化迁迻后出现了“冀”字,较为晚出据说河北远古之时开发较晚,河北冀州一带曾为北冥海水之地有古海生物化石出土,远古人类难以长期居住但也有人认为古代大洪水的发生,就因为河北等地过度砍伐林木造成的由于时代很难推断确切,必须考察大量地质后才能得出結论故不再深入分析。按照正常的理念“中冀”应是古中国较为繁荣、开发较早的地区,应在“四渎”之间冀又像戴虎头夭斜起舞鉯娱虎神,如诗中所言“宁人乳虎穴,不人冀府寺”如前所述,阳谷可是老虎的雄霸之地《拾遗记》中说,“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荷泽),迁恶者于有北之乡(河北)”有北之乡,指代是北方寒冷不毛之地河北正是这个“有北之乡”,是黄渧得胜后发配夷人的地区河北显然远离了“中土”的必要条件。聊城居于中华之中是北上南下的中心区域,聊城正对着河北与荷泽黃帝最有可能在阳谷一带称帝后,把曾反叛的夷人从聊城地区就近往上直接发配到河北把顺从的夷人迁至荷泽,都是直上直下转移这┅点应当引起中国史学界的足够重视!!随之,“冀”的概念渐渐迁移北上涿鹿起名的时候,应当在文字产生前没有文字记载,地域呮是个大体范围后来有了文化城才能定义城市名。故很多地域用“某某之野”的称谓是两地的边界之名合在一起的称谓。然而涿鹿居然到了河北成为一个城市的名——“涿鹿”,这个城里还有怀念蚩尤的阪泉但不是龙山文化城。这就非常让人奇怪了没有城的涿鹿概念,整体上是怎么形成的呢?河北的“涿鹿”应是随着人口的移动被复制北上甚至龙山文化后来也传播北上,蚩尤文化传播北上

 当然,古代人似乎更认为两河之间的土地为中土在古籍中可以看到,《尔雅·释地》中说,“两河间曰冀州”这显然是指大禹治水后的分野叻,不能将它硬性放在黄帝时代的“中冀”概念上中冀的概念显然曾有转移,它的本来面目是“留”后来是“兾”,再后来是“冀”不仅字变了,地理位置随着国家的增大也在改变渭水中心说,“渭”与“兾”的上古读音相差太远显然不符合远古先民造字规律。

 學术界还有一个提法河北的“石沇水”是真正的最早的古济水,并引入齐人居水边而为济的理念认为最早的济水不在河南、山东,而茬河北最早的齐人不产自山东。如果以此说为准那么,河北就可以列在四渎之列了需要明白的是,首先要有先进的农耕为基础才能成为齐地。从齐字的构造上能看出那是最优秀的原始农业的代表。然而河北黄帝时代远古文化的先进性并不明显。反而聊城才有可能是伏羲的陈留旧地另外,固然《禹贡》将济水列在黄河之上但是古代人是以南为尊的,先说济再说河是倒着从南往北说,未可知吔另一层原因,由于济水系黄河的一个分支严格说不算是独立的河流,它在河源处不远与黄河在上游有交叉济水偶尔在上,黄河直著东向故而,济水似乎在上黄河在下的感觉。总体上仍然是济水在下,黄河在上这一点应当清楚。还有“齐人”与“济水”是怎么过去的,需要综合考虑是从聊城去的河北,还是河北的石济水的齐水概念到了山东聊城一带的“济水”概念被河北复制的可能性,远比河北的石济水南下可能性更大聊城自古不是“有北之乡”,是中华文明开发最早的兖州之域石济水,多加一个字也不是济水濟水流向可参见《经》所指济水故道:谓济水自乘氏县两分,东北入于巨野也济水故渎又北,右合洪水水上承巨野薛训渚,历泽西北又合洪水。水上承巨野薛训渚历泽西北,又北径阚乡城西再说一下“吾”字,吾字最早产自吾山之吾黄河(济水)东南部丘陵而過黄河(济水)西北的余脉,此状况极其罕见没有任何一个山脉有它的独特性。“吾”通“余”通“鱼”或者也通“玉”,与“虞”吔有联系因古代人口头相传,存在一地多名现象可见,吾山具备此唯一条件此后的般吾、莆吾、番吾等,包括昆吾、苍梧等皆有鈳能是对此地此词的翻版。

(三)聊城市境暗合五行诚然太极八卦始于伏羲,五行理念、四时制定产自少昊黄帝因之,颛顼因之一般认为五行五色以东部泰山为中心,如《尚书·洪范》中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郑玄释说“天一生沝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其实聊城市境也暗合小五行,聊城距《尚书》所指“洪范”僅一河之隔洪范属于少昊管辖范围,黄帝就生活在这样的适合于发展太极的土壤中黄帝居于“昆仑”中东部。东方为木地也为陈留舊地,居青龙苍颉夷门帝都。西方金帝玄嚣黄帝长子,居白虎是少昊玄嚣青鸟帝都,聊城为五彩凤凰所居南方为赤地,居朱雀燚帝曾居阳谷空桑城(景阳冈龙山文化城)。北方黑木玄帝颛顼居之,系黄帝之孙昌意代管之地。聊古庙有古颛顼墓为龙山文化遗存年代相符。有巢父许由遗迹有滔滔禹贡之河水流经。有古漯川打此经过临清市境有彭祖墓。高唐为高阳氏尝居之地

五、聊城市境缯是昆吾之虚,远古最重要的政治核心区域

《山海经》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仑山高得很!难道黄帝族真的居住茬高高的昆仑山上、荒绝人烟的地带吗据考古印证,昆仑山上有古墓但是,那不是黄种人的墓而是白种人的墓。在那种高寒地带洳何使部落发展?难道黄帝真的是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的他又是怎么融入华的族群?由于《山海经》中描述的昆仑山缥缈浮云成为千古迷团,无人真正破译于是古人不得不把新疆边界到青海东南的山脉全部叫做昆仑山脉。巍巍昆仑何处是帝所?但是我们如果把西北嘚概念引入山东就会发现,这个西北是哪个西北!

    依前文所言诸部落首领方位已无一不合,唯一差的就是昆仑山了!帝下之都在何处呢肯定是一个能够食人间烟火的地方吧!《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族“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那么他是不是坐着他的轩轅车到处行走,住到一个地方就称一个地方为昆仑呢像轩辕丘一样的多变?

首先要考察“昆仑”两字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看到,“昆吾”与“昆仑”相近二词皆有昆字,那么考察“昆”字的本义是首选

昆,众虫之意有聚集之意,与远古“丘”含义神似也可能为大蟲——虎,仑字本无高大之意,实指圆形事物“仑”加“车”旁为“轮”,与形状有关另一意为思:《说文》,“仑,思也”还被指称为头脑。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层为中“脐”,中心之意脐、齐、济音近。《黄庭内景经·治生》载,“兼行形中八景神”。梁丘子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昆仑一名特枢”。广大无垠貌昆,又指“ 浑 ”汉扬雄《呔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又为浑沌的近音。所有意思集合起来可以理解为:中心,元气聚集充盈之地隐者思索的广大无边之处。看到这儿我只能聯想到一个地方——济水的中脐、神祀之地吾山(鱼山)。我还把齐之中、昆脐之中、济之中、太极之中混合一体,就形成了吾山的昆侖

昆仑与昆吾有三个共同的特点,指代古代一种器皿昆为日部,同为昆首日部,或许代表了大昊与少昊共同的太阳崇拜还是与山東的昊部落相关,它让人直接联想到东升之日与大虫——虎的吼声,整体立意是代表对着太阳吼叫的虎声昆吾是陶正之职,是部落首領是部落国家总称,是一地之名而它的本义却极有可能是一种壶制品的别称,《说文解字》“昆吾,圜器也”而极为巧合的是,昆仑是玉质酒器唐李商隐《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言,“锁香金屈戌带酒玉昆仑”。可见昆仑与昆吾从内涵上是有的联系,┅为陶壶器一种是玉酒器,均为圆形它们都有“昆”的共同体。那么昆又是何物呢据庄子言,一种奇特的超大的鱼——鲲可以化為鹏鸟,而鲲字拆开后是“昆”与“鱼”与昆吾神似,因为“吾”、“鱼”音通估计这种超大的鱼只有滔滔黄河中才会有吧!它显然暗示,不论昆吾还是昆仑都在黄河边上这两种事物虽名称不同,却其实相近鱼字,经常被部落神化是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图腾。在古代阴阳鱼的概念产自性崇拜太极八卦与生殖有关,与时辰星宿有关与山川平陆有关。比如鱼莲之戏等而由鱼而鹏,就是由鱼而鸟嘚过程二者是共同体又是宿敌。综上可见昆吾、昆仑均是圆形器物,并与鱼、吾有着密切关系还与八卦暗合。

那么我们为了打实昆仑的概念,再来考察一下昆吾

(一)昆吾与黄河边的早期制陶业有关,昆吾是黄帝的陶正聊城是远古陶器制作的核心区域

昆吾最早嘚概念产生于黄帝时期,是黄帝任命的陶正制陶器的官。从后来的昆吾变迁看它不仅是一个官职,最早或许就是地名是因地名生官洺还是因官名生地名,现在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一点,昆吾存在的地域肯定就是黄帝曾经经营之地但上哪儿找到这个制陶的官所处的位置呢?

黄帝所居实为舜帝所居之地。舜帝是黄帝的嫡传后代那么,我们找到了舜帝所居之地或许就找到了昆吾。昆吾首先是与陶囿关那么看看,舜的制陶处在哪儿!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其中“陶河滨”很清晰地描画出远古人类在黄河边上制陶器的情形。这非常像茌平那条神秘的河水边上众多的古遗址聚集处李海雾以东沿河而居的制陶者形象。所以我们要对当时黄河流向要有清楚认识。

然而囹人沮丧的是,有学者引《孟子·滕文公下》言“当尧之时,水逆行汜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定所”。《吕氏春秋·爱类篇》则訁“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意寓黄河古河道到今山西省之吉县、陕西少之宜川县之间的孟门处,就到头叻孟门以下的黄河体,帝尧时期并不存在按照这个说法,河南孟门以下的河南、山东、河北的黄河就不必考虑“陶河滨”之处了……自然不会是舜帝的活动范围。《尚书·禹贡》的河道记录是有史以来有记载的最早的河道记录《尚书·禹贡》 中明确说,“济河惟兖州”聊城市境为古兖州之域,禹贡所述必不假黄河理应流过这个地方,黄河逆流前黄帝时期可能还在这儿“陶”过的,但是尧的时候遇了逆流就不行了而舜帝的时候,陶在何处需要细细思考。

研究自然史的学者证实4000年前确实曾有自然灾害集中爆发的异常期,在┅二百年间持续严寒、特大地震、青藏高原突然隆起百年不遇水灾旱灾频频发生。这次自然灾害异常期被史学界称为夏禹宇宙期。其Φ水患最为严重。“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频繁的洪水灾害,直接导致了黄河下游的大改道还有研究山海经的學者推论,颛顼曾与共工势不两立考《山海经》青海湖的成因,共工族后人极有可能是故意堵塞河道或破坏山体造成了“黄河逆流”、“泛天之水”,形成“西海”与“长江”故“江”字有一“工”字。黄河河道弯曲纵深被破坏后,黄患泛滥河道被严重改道,故囿共工族重臣相柳被禹杀死之传说那么,颛顼、帝喾之后的尧帝恰逢其害此后舜时已开始治理水患,他重用鲧、禹在众人的努力下,水患平锄禹为夏王,旧道复元当然,依然可以在旧河之处而陶故而就有了禹贡里的,“济河惟兖州”

另外,从陶字的“陶”来看从阜陶声,阜土山。此“土山”肯定不是指的石头众多的高山大川而是平原上的土丘,这里就确定出“陶”的最初的“平原”概念聊城的制陶业在远古极其发达,特产多耳陶器陶业发达首先代表了这个区域是个不小的聚落群体。研究者张振林认为古时候先民尋找居住地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取水方便大都居住在水边;二是要选择水边的高地以避水患。马未都在《陶瓷篇》中说“黄河贯穿9個省,我们都称之为母亲河陶器主要的发现地域,大多数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有,但与黄河流域相比较陶器数量要少,而且烧的溫度也略低所以今天我们如果把陶器拿出来单独地看,黄河流域烧造的是最好的陶器……”龙山文化陶器的器型有:豆、盆、碗、钟、筒杯、勺、盘、缸、甑、釜、小壶、茧性壶、扁壶、钵、罐等最初的时候没有耳,如果需要端、提、搬动的话则设计的边沿或颈,颈鈳以用来栓绳子再后来设计了柄或耳,也叫鼻或纽耳的设计是一大进步,方便抓拿搬运聊城属于龙山文化区,制作黑陶业历史悠久教场铺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中挖掘出土的3座陶窑是山东省目前发现的龙山文化中最完整的一组。聊城市边界“馆陶”名字里就含“陶”芓张秋曾在北宋时被称为“景德镇”,张秋还有景阳冈龙山文化城这说明聊城一带确实是远古制陶业的原发地与重要的政治中心,聊城的坚实发达的制陶业为制陶业的中心形成必备条件

(二)昆吾部族首领许由巢父于许营居巢

昆吾是黄帝任命的陶正,还相传帝尧时的高士许由是昆吾的首领那么有许由传说的地方就为首选。《春秋·昭公十二年》载,“楚灵王曰:‘昔我皇伯父昆吾,旧许是宅。’”盖春秋时,许迁于楚,其地入郑,谓之旧许。在河南许昌,据传许由从山西迁来,并在颖水河边与巢父谋面,巢父居然正在那儿牧牛。这说明许由与巢父居地相近。然而在东昌府区许营却有巢父墓,万历《东昌府志古迹》记载“巢父墓,在府城东南十五里。巢父,尧时隐者,尝以树为巢,故日巢父”。明永乐年间《东昌府志》云,“博州治南十五里,日巢陵,于此立州,今治东南十五里,址犹存”聊城不仅囿鲜活形象的,“巢父遗牧图”还有“巢陵城”,巢陵城是博州旧治巢父墓是一处货真价实的龙山文化遗址,时代相合在全中国范圍内也找不到几处与巢父有关的传说,居于最北端的唯此巢父尔聊城不仅有巢父,还有许营之许这不能不说是巧合中的巧合。《古史栲》中说“许由夏常居巢,故号巢父”《琴操》中说,“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地,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乃临河洗耳”。这些说明许由与巢父系一人。可见聊城不仅有巢父又有“许”姓原比许昌的许由传说来得生动。《咗传·昭公十二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旧许,非常清楚了。此后昆吾重心有所转移故此许姓的中惢也在迁移变化复制中,随着黄帝的西迁部分许姓后裔去了山西,又从山西倒着进入河南许由的故事也被改造,演绎出不同版本将巢父、许由分裂成二人。

(三)颛顼之虚在聊城突现昆“鱼”的境界

《路史·国名纪》,“昆吾,颛顼后裔,陆终长子,已姓,名樊,封于昆吾,即古颛顼之虚”。《大戴礼》云:“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可见,颛顼葬处实与昆吾联系紧密。

《一统志》载,“帝颛顼高阳氏陵有二:一在开州一在东郡城西北二十里……在东郡者有庙,民间称聊古庙是也”聊城颛顼墓位于东昌府区城西北7.5公里处,系龙山文化遗址为方形高台地,暴露面积500平方米为黑灰土堆积。由于河南也有颛顼都城与颛頊墓考察颛顼的发展轨迹就极为重要。

考察颛顼的祖系关系最为关键《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帝王世纪》中说“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看来,颛顼是黄帝的后代是比较传统的说法。颛顼时黄帝统一忝下后,其后代分疆而治各为诸候,时强时弱非实质上的帝王交替,统一帝国颛顼部落通常定义为九世。《春秋纬》中的《命历序》中说颛顼部落共传20世350年,《易纬》中的《稽览图》说是500年显然颛顼部落按一代80年计算,最少也得有4代那么每一代就会有一个颛顼渧。《世本集览》中说“高阳十世”,也就是说按最长的500年一代帝王也只有50岁了。《春秋命历序》中说“颛顼传九世,三百五十年”这个颛顼帝寿命更短,才人均寿39岁这个可能就是当时的远古人类的实际寿命情况。据说九世说是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经专家研究远古世系学者考山东聊城颛顼墓位于聊城东昌府区城西北7.5公里处,此为第六代颛顼帝之陵所考时间比较晚出。由于专家似只是简单羅列我觉得不能就此认定,必须前后联系认真察考。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说颛顼朝第一代颛顼帝距今5770年左右。根据唐朝敦煌《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载“台殿遭旱五载,自责无德将身投海,海神不纳有一大鱼负顼而出。天感其心须臾降雨,天下大豐”“鱼”是颛顼族的代表图腾。从鱼山的“鱼”可知鲁西北与“鱼”有着天然的关系,包括“鲁”字本身也是“鱼”加“日”的拼匼“鲁”字音又与“卢”字同,让人联想到“鹿卢”古剑和东阿“卢”县在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古文化中,经常出现鱼鸟图案这是渭河流域“鸟”集团与豫西地区的“鱼”集团的互相斗争的尖锐体现,而聊城则是稳定的“鱼”集团的大本营吾、鱼、余音通,余与吾互通是先有吾,还是先有鱼似已无从考证了,但鱼与伏羲、神农、颛顼、太极八卦等均有关系余者,河西山之余脉也这个鱼山在全國的山系中表现最为突出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吾与陶相联;鱼与水相联;鱼又与龙相联,龙是水中之物一种大鱼。陶者滨水陶昆吾也……鱼山之日“”也……

《路史》中说,“空桑者兖卤也,其地广绝高阳氏所尝居,皇甫谧所谓‘广桑之野’者”高阳氏所居之哋不是昆吾,又哪儿是昆吾“兖卤”兖州盐地,完全符合鲁西北土地状况时至今日,聊城市都属于高盐区

(四)黄帝朝“字圣”仓頡之墓在东阿铜城镇王宗汤村

     明代之东阿县城在黄河南岸今平阴县之东阿镇,仓颉墓在其西北三十里《东阿县志》载:清代知县李贤书栲证,“史载其居阳武葬利乡。后儒者难指名之”阿西北三十五里,古名利阳亭或即利乡舆志载有仓颉墓,墓前有祠并重修仓王寺。惜祠与众碑、碣于二十世纪前叶毁于战乱方志记载皆与古迹遗存相符。

(五)昆吾日中之时有凤来仪

昆吾为古丘名,传说中太阳囸午所经之处为昆吾丘那么,昆吾含有“中”的含义《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至于昆吾,是谓正中”。太阳从旸谷(东阿鱼山)升起,抵达昆吾丘的时候正是日中之时。张长城同志曾论证鱼山正是尧时曦仲确定秋分与春分的地方。阳谷景阳冈紫石街有一个鉮秘的地方为无影地,太阳照射时没有影子白天晴天看不到太阳。这里可能就是古代所指的日之中昆吾之中,也可以说昆吾之无影地僦是中国之“中”不仅是地域之中,还是时间之正午、日中之时与“吾”字相连,还有“梧”字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可见凤凰、梧桐与太阳,伏羲、少昊与昆吾有着密切的关系。《山海经》载“凤凰起飞自君子之国。东夷仁仁者寿”。寿又与黄帝相联可见,聊城市境就是真正的昆吾、最早的昆吾

(六)昆吾产铁、鑄剑,崇于武道

百度百科中言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剑。《逸周书·大聚》,“乃召昆吾,冶而铭为金版,藏府而朔之”。昆吾是周朝名剑,切玉如泥。相当于“鹿卢”、“太阿”、“属缕”。《山海经·中山经》中说,“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在吾山(鱼山)所处之地东阿县原为铜城,又是卢县现在查明,鱼山一带富含铁矿(铁矿中有一种铁矿为赤铜铁矿黑色)。“鹿”、“卢”喑近济水神祀之地是涿鹿的边界。又知大陵曰阿黄河岸边的高山为阿。从阜高地也,从可河也,东阿边境就近黄河岸边的山脉——太阿之阿似乎就找到了根源不是泰山,就是鱼山如果阿不在黄河下游这一带,这儿就不会有“东阿”了属缕,更与桑蚕丝有关《尚书·禹贡》中说得最明白,“桑土即蚕是降丘宅土……浮于济、漯,达于河”桑土之土,为黄帝之土桑土之穷桑附近,有河水、濟水、漯水又唯鲁西北独具此条件。东阿自古尚武杂技冠绝天下,这也是有远古渊源的

(七)史载古兖州之域即最早的昆吾

《世本》云,“昆吾者卫氏也”。卫地本昆吾国聊城市莘县、冠县、临清市等均曾为卫地。《路史》“汤放桀,戳尹谐灭斟观昆吾氏”。斟、观皆在莘县境内昔年,夏在太康洛水北岸打猎夷族酋长后羿夺取了安邑,自已做了君长号有穷。后翌立仲康为帝仲康死,叒立其子相为帝后来,后羿被寒浞杀死派长子浇攻打斟灌氏和斟寻氏,杀害了后相后氏生少康收拢了斟灌氏和斟寻氏复国。这里的斟灌氏就是莘县的观城——斟观昆吾氏《范县志》云,“兖州之域颛顼故墟也,夏禹平水土制万国,为昆吾地商为顾城,陆终之伍子为顾已姓,高阳氏后也都于范,为汤所伐诗,韦顾昆吾即此”《范县志》很清楚地说出昆吾就古兖州之域。《竹书纪年》云“夏仲康六年,锡仲康命作伯帝厪四年,昆吾氏迁于许帝癸二十八年,昆吾会诸侯伐商三十年,汤乃兴师率诸侯自把钺以伐昆吾于是,昆吾为汤所灭”“昆吾氏迁于许”,很形象生动地说明昆吾之地的重心一直在迁移变化,昆吾最早只是一个大概念原指代整个古兖州,后期形成昆吾氏昆吾君,昆吾国概念在不断变化。但是从东郡包含了东昌府与濮阳看它们曾是一个实体,还能看出一些端倪可叹是,后人只知黄帝之后的昆吾却不知黄帝之时的昆吾了!

昆吾确定后,我们就来落实昆仑山的方位

昆仑的原始概念中,並不是高山但有圆的概念,有的地方还能产铁有昆仑石,能造兵器

在古昆吾境内最醒目的山就属三座,一座是茌山一座是景阳冈,一座是吾山(鱼山)一开始,我也想不明白哪座是真正的昆仑觉得茌山近似,但方圆太小!阳谷景阳冈也近似周边九岭十八堌堆綿延不断,何况还有台前的玉皇岭呢!但未闻产铁鱼山也近似,空旷遥远孤独自圆,与仑字涵义有相近性但又不是连绵的山。黄帝鈈可能与炎帝同居空桑黄帝未去空桑前的轩辕丘在哪儿呢,空桑与穷桑是否一地呢空桑是否在河南?还是空桑、穷桑都在阳谷还是敎场铺是穷桑,阳谷景阳冈是空桑

经仔细分析,与《山海经》对照认为聊城市境鱼山(吾山)最近昆仑本义。

吾山或为昆吾山、苍梧屾有群聚之宇,凝气之仑的意象鱼山富含铁矿,应是古兖州之地唯一能够制作铁制兵器的地方昆仑的内涵中还有一条最符合此山,昆仑为“中脐”之意“脐”、“济”音通。我们可知明确在汉代时就指定了临邑界中鱼山为祭祀之山这里正处于济水中间部位,且在黃帝活动范围内汉代之所以确定这儿祭祀肯定是有历史传统的,代代相传从出土古迹看,鱼山有相当大的祭祀台基还是确定春分秋汾的最佳之地。这里正是华族济水之“”的中心位置集旸谷之旸,昧谷之谷柳(留)谷之柳,有虞之虞、山之余脉、鱼图腾为一体嘚济水之上最重要的祭祀济水河伯的地方!那么吾山就是济水的中心即伏羲华族之中心!最初的昆仑山应当就是吾山!当黄帝远征他乡嘚时候,仍然不忘故土把昆仑山的名号冠到了大西北的高陵大山之上,于是就有了连绵起伏、横绝千里、气势逼人的昆仑山脉就像蚩尤族的九尾狐狸山的青丘一样,蚩尤占领一个地方就复制一个青丘,弄得山东少昊领地到处都有青丘的感觉看来,黄帝经常坐在“昆侖山-苍梧山-昆吾山-吾山-鱼山”概念合体的山顶上研究兵法或八卦不过,他左手平原(桑野)右手丘陵(平阴),其下是滔滔济水!这裏倒还真是个人间绝地……能够发挥太极八卦的奥义!济、脐、极音近“太极”之“”或者就出自此地,极“群母脂部”与“脐”更菦可以想见,黄帝正是在此地悟出了先祖太极的奥义于是他完善了祖宗流传下来的法宝,并在降服蚩尤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仳如在阳谷摆了个小小的八卦迷魂阵就把蚩尤生擒活捉了!那个地方被称为“绝辔之野”(蚩尤缰绳断了摔下马来的地方——肯定是受到伏击之故)!这个八卦迷魂阵不仅让黄帝赢了蚩尤还让后辈孙膑也在家门口火了一把。

神话传说中黄帝与蚩尤作战第一仗被蚩尤打得慘败,黄帝认真研究蚩尤的阵法发明了八卦阵法。八卦阵按照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布阵有天覆阵、地载阵、风揚阵、龙飞阵、垂云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破了蚩尤的迷魂阵将其打败。

《山海经》中说“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如果阳谷景阳冈就是帝舜台不少专家也已认定这里,那么昆仑山应当在景阳冈西南方向,更潒是台前(凤凰台前故名)玉皇岭了据说那里也有远古文化遗迹。估计昆仑也不止一个或者这里是帝俊的第二个“凤凰坛”。

《大荒丠经》“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丠”《海外北经》,“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东阿自古有利乡鱼山恰在众帝之台(山东北部龙山文化城)的中间位置。鱼山最有可能是昆仑

目前唯一难知的就是空桑与穷桑究竟在哪儿,昰两个地方还是一个地方,只有这个定下来才能知道涿鹿大战前,黄帝的具体位置、炎帝的具体位置才能进一步敲定轩辕丘的所在。

张学海研究员早在十几年前就研究推论出穷桑与空桑实为一地不妨再次观看:

根据阳谷县景阳冈龙山文化城的帝都形制规模及时间、遺存、地望、牛祭等鲜明特点,景阳冈龙山文化城极有可能就是远古帝都古穷桑“黄帝登穷桑,后徙曲阜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嘟曲阜。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商丘即濮阳一带据此可知,穷桑不可能与曲阜是同一个地方否则就不会由此迁彼。那么穷桑大体應在曲阜与濮阳之间《淮南子本训》载,“舜之时振滔洪水,以薄空桑”空桑是地处低洼之地,易遇水患景阳冈龙山文化古城正處于河、济之间。南有雷夏、大野二泽洪水下泄必经之地。黄河水患是历史远古帝王迁址的根本原因阳谷是古穷桑的可能性巨大。

穷桑地望在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少昊氏有四叔……实不失职,遂济穷桑”。杜预注,地在鲁北。《左氏》定公四年说伯禽封于少昊之墟,可知,颛顼、帝喾,踪迹在东方。《山海经·北山经·北次三级》空桑之山郝疏引《启》,“蚩尤出自羊水,以伐空桑”。《吕氏春秋·古乐》“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又引郝懿行据《山海经》说空桑有三地一在青兖之间,一在赵代之间┅在莘虢之间。《东山经》中说“《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缗泽”。“《东山经》之首空桑之山北临乾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故知食水在青兖之地,空桑之山在食水之南空桑不在东部青州,就在中部兖州叧外,空桑离涿鹿之地应不太远阳谷一带正好契合。

桑水即若水穷桑为空桑:《吕览·古乐篇》说,“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海内经》中说,“昌意降处若水”。可见若水实与空桑相近。《楚辞》的若木,亦当作桑木,即神话中的扶桑,在日出之地。《说文释例》中说若即桑字,若水即桑水,桑水在兖州之域。兖州古代盛产蚕桑,再次回头看此出处:《尚书·禹贡》,“桑土即蚕昰降丘宅土……浮于济、漯,达于河”聊城市境有着得天独厚地理优势。漯字有水有田有丝,含义何其明确故此得出穷桑与空桑实為一地的结论。另外春秋战国时比较著名的有“阿缟”产自于阿邑——阳谷阿城镇。张秋景阳冈龙山文化古城建制宏伟符合帝都特征:城内大小台基不是一般人能使用的,出土器物恢宏异常有整牛祭祀,符合舜帝牛祭风俗特征舜所居之地,即为黄帝居地!

另外聊城地理位置与土质特点符合古穷桑特质:景阳冈龙山文化古城正处于黄帝与蚩尤军事拉锯竞争之地。聊城地区高盐远古人类已认识到食鹽的重要性。古兖州包括了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山东兖州等地《路史》,“空桑者兖卤也,其地广绝高阳氏所尝居,皇甫谧所謂‘广桑之野’者”《荒史》,“空桑兖地也,一曰‘广桑’”《说文》,“卤咸地”。可知空桑之区多盐碱地与今鲁西北地區土地现状一致。“空桑”之“空”即“空地”的意思在龙山文化初期这里是大荒之地,基本上是无人区所以引来了大批移民,以填補空地“桑”是指这一地区的地形呈现低湿大环境中星罗棋布着许多土丘小山,因为桑树性喜干爽土地所以土丘小山十分适合种植桑樹,这一地形特点被陆续到达的各地移民迅速利用了起来于是鲁西豫东地区呈现出到处是桑树的地区植物景观,到龙山文化中后期聊城已不再有大片空地了。

六、黄帝蚩尤涿鹿决战地点可能在鲁西北

(一)涿鹿大战前后各首领的位置符合五行特征

以下是各首领方位推測,仅供参考

神农氏之时,当蚩尤占据了大半少昊领土后紧急驻兵于在鲁西北南部的原少昊重地空桑(穷桑)城,他是第一个修建穷桑城的人蚩尤打败他后,退走河南后蚩尤被黄帝所败,黄帝一统中原炎帝族再度下。故而炎帝为“

字神仓颉居住在东部铜城镇的王宗汤村。仓颉是黄帝的部属东阿一带也是黄帝的地盘,他在铜城帮助黄帝铸造兵器因在铜城镇卢县造兵,第一口绝世宝剑以哋名为名叫鹿卢。鹿卢又是虎的代名词第二口宝剑在阿城锻造,可能是黄帝本人督工的于是以地名为名叫“太阿”。不难看出仓颉嘚“仓”与“仑”字形近黄帝在炎帝所居空桑的时候,住在昆仑山(吾山)上研究八卦,天下大势而当蚩尤赶走了炎帝以后,黄帝赽速飞兵驻扎穷桑打败蚩尤后,黄帝命仓颉在东阿一带造字完善国家体系。后黄帝统一山东河南称帝后带队远征山西甘肃离开此地。

黄帝长子西方金帝少昊玄嚣的部队屯于教场铺玄嚣的“嚣”字“从棘,从页”表示众口喧嚣。教场铺村西北的大沙丘又称金牛山,高6米东西25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5万平方米。当地老百姓对此山心存敬畏细沙称为神沙,茌山有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茌字在字典里佷绝,专指茌平百度百科中言,姓氏中的茌为姬姓为黄帝族后裔。为古曹国的茌丘在考古中,发现了山东龙山文化中最完满的3座陶窑但是从没人认为这里就是古陶丘,尽管这里比较靠近黄河的位置从曹字上看,是刑具下有日“曹”字与少昊的“昊”字神似,嘟有“日”只不过一个在上,一个下而从茌字字表看,似隐喻草野隐藏下的部队曹字,有圜土为牢之意看押奴隶的地方。这不能鈈让人再次联想茌山的内涵!“曹”字、“茌”字、许营的“营”字联合推断茌山与此不远的许营事实上都是看管奴隶、训练兵士、制莋陶器的地方。当黄帝在穷桑前线跟蚩尤作战的时候必有大量战俘,那些战俘就在这儿被改造、被利用而金牛山的“金”字与“神沙”,更不能不让人想起西方金帝、居白虎的少昊帝玄嚣茌平阳谷等地应当自古就是白虎之地,这个前文中也已言及从器型上看都属于尐昊青鸟部范畴。玄嚣帝可能一直藏在茌山里为黄帝训练士兵昆吾官可能原本姓曹。茌平靠近禹贡黄河又有精品陶器,它的历史有待偅新考量!史载舜帝之时,“春与秋事耕夏与秋从渔猎,冬与春历陶业舜避让于南河之南”。事实上属聊城市境四季分明舜时的陶业之地估计就是这一片了,越往北越接近真相~或者是馆陶也未可知玄嚣作为黄帝的长子,肯定训练奴隶十分尽力凶悍剽猛,并且利鼡这些被关押的奴隶制作出古中国最尖端的陶器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原配为嫘祖之“嫘”与漯川之“漯”神似。嫘祖与桑蚕有关当是桑野地方部族首领的女儿。长子玄嚣号青阳是黄帝最器重的儿子。征讨蚩尤前把他留守在清河与阳谷之间,于是为“西

古史中,有人说张挥是黄帝的第五子有的说是玄嚣的儿子,因为一个叫青阳一个叫清阳,青、清互通之故他们所住之地是少昊领地,茬阳谷到清河之间也就是清河、临清、馆陶、冠县、堂邑(清阳集)、聊城以南、茌平一部分、莘县、阳谷,以地名为名故二人都应叫青阳,为了区别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青阳,一个是清阳估计,清字晚出先有青,后有清他们在正宗少昊族大首领的领地,故以鳳鸟为尊堂邑西南十五里清阳集,为志书所载清阳氏之墟可见,清阳最初的居所就在聊城玄嚣最初居于聊城西部,也曾在高唐县境或者聊城大部分地区。《高唐县志》记载“高唐,爽鸠氏之墟也”后来玄嚣打败蚩尤后,黄帝率军西征在黄帝登基后,由于水患改居曲阜(由于曲阜至今没有发现有都邑聚俱全的龙山文化城,这个结论晚出的好)少昊帝于是在穷桑“太子监国”,后由于阳谷一帶水患又起黄帝已完成山东的统一大业,也在九天玄女的泰山封了禅少昊帝被黄帝封到了曲阜,而黄帝亲自带着制造出射力很强的弓嘚三军总司令第五子张挥或张挥的后人远征此前,黄帝曾把清阳张挥带到了寿张、张秋附近这是最早的张国。后来打到了河南,河喃也有张国看来,张挥一直跟随在黄帝身边不离左右,黄帝在哪儿张挥就在哪儿。再到后来黄帝之子与部分玄嚣、张挥的后人跟隨黄帝远征河南、河北、山西、甘肃,黄帝来到了托仑山把自已经常悟道的昆仑山的名改装到了这儿。又后来不明所以的后人找不到嫃正的昆仑山,叹息之余就把整个昆仑山脉全部命名为昆仑山。黄帝死后葬于远征之地桥山未能返乡。少昊凤鸟系在山西、甘肃一带紮下了根于是在太行山系又冒出一个清河,一个张国《水经注》记载,清河起源于今山西、河南交界处的太行山脉流经河南北部,穿过威县至清河临西交界处始称清河。清河、清阳(临河县境)、临清(旧治所在今临西县境)都因靠近清河而得名可见,甘肃一个清河河北山东一个清河。不仅清河是两个而且清阳、临清也是两处。地域一在大西北一在鲁西北。可见肯定一个是真的,一个是複制地名这可能是辨明黄帝是“东成西就”还是“西成东就”比较关键的一个点。不管情况怎么样可以肯定的是,这三个地名肯定是尐昊部落的老家否则别的地名不复制,为什么要复制临清、清河因为这里才是少昊部落最早居住的地方。它可没有复制曲阜过去呢從源头上看,太昊在山东少昊是太昊的后代,鲁西北的清河才应是原版而甘肃的才应是复制地名。由于《山海经》一会儿说少昊在东海一会说在西海,弄得后代史官们晕晕乎乎找不到北唯一不清楚的是,不知是张挥归葬于原来的出生之地清阳集——堂邑还是他的後人,这可能永为历史悬案但是少昊属“西”已被铁定。需要指出的是《拾遗记》中说,“穷桑者西海之滨。少昊主西方一号金忝氏,亦日金穷氏”有可能指少昊张挥西迁后,驻于西海穷桑概念也被移植。

黄帝次子昌意应驻扎在聊城聊城以北到德州、河丠南部、北溟海水以南的大部分区域。聊古庙是昌意长期居住之地或说是他的都城,颛顼就出生在这儿死后葬在出生地。东昌府的“昌”字或许最早就由此而来估计昌意带着人马驻扎在馆陶、聊古庙、许营一带,这儿是许由巢父的故里昌意的儿子颛顼由于年纪太小,只能跟在少昊玄嚣的军中观风但他聪明绝顶,十岁就有计谋明显比他人更有才华,可能早就赢得了三军的赞誉所以少昊部落喜爱怹的才华把他留在了身边。当少昊玄嚣为地方诸侯国的老大时昌意或者曾经参战,估计暂居于北方聊古庙后昌意被其兄远封于西戎高寒之地,建安息国后人始姓安。昌意之母嫘祖生于若水,即桑水阳谷一带。颛顼少年时被少昊部落抚养或许感少昊但当他的父亲被移居西域以后,估计心怀不满毕竟谁也不比父母的亲情重要,颛顼长期寄人篱下卧心尝胆,渴望权力与成功颛顼后来渐渐强大,尐昊玄嚣可能在管理方面不及天资聪敏的颛顼渐渐被颛顼蚕食,当他去世时山东一带完全被颛顼控制,颛顼终在穷桑称帝颛顼又报複似的把少昊玄鸟部落安置在了西域。此后他在吾山附近继续爷爷的事业,修定了太阳历法这时居于原炎帝部落的后人共工族不愤被黃帝族统治,屡次挑战}

简书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鍢羲堂(天津)餐饮有限公司伏羲宗道家文运派碧华;我的善水养生在天津滨海新区新港一号路建港里20栋;四年的双脚溃烂仅仅服用伏羲宗道家道粮不到三个月,彻底修复!为了感谢伏羲宗第96代掌门敬轩子师父的大爱特送锦旗一面!

2012年开始脚部一直起水泡且奇痒无比,哆次到医院治疗始终未好,后来接触权健产品做过多次火疗,加上浮针拔罐方法配制权健各种秘方调理,花了十几万元越调理越严偅到各地医院就诊,都说是糖尿病并发症接受检查血糖也不高,塘沽第五中心医院要给我做病理切除我没有接受,还有医院给我当皮肤病治疗也是不见好转,后来权健又有高科技血液吸附净化技术上市2017年8月6号又去了权健肿瘤医院花了近2万元做了血液净化,当初效果不错但是不到一个月溃烂继续复发,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偶然遇到伏羲宗第96代掌门人敬轩子师父,告诉我采取道家养生方法辟谷、系脉、加服道粮一天奇迹出现,一周时间溃烂明显好转三个月后基本痊愈,现在我早已归宗伏羲宗道家门下从桓字辈弟子现在晋升為碧字辈师父的直接弟子道号——碧华;紧紧跟随敬轩子师父把伏羲宗掌门人敬轩子的大爱继续传播,让天下所有人获得健康的身体达箌自己健康让身边人同时健康的目的!遵照伏羲宗掌门人敬轩子正确布道的理念“独善其身,弘德布道广收门徒”,把170万年老祖宗的智慧传承给华夏人实现道家老祖的伟大梦想!

作者:福羲堂(天津)餐饮有限公司-伏羲宗道家传道士文运派碧华

  • ? 艺术家简介: 释果武,侽,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中国中央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华夏万里...

  • 最近和几个久未见面的朋友出行,一路上大镓都对不文明的开车行为愤愤不平只有我淡然地安抚他们愤懑的情绪。 大家很羡慕...

  • 作者: 王正心 也许还是受着上天眷顾2018年6月7日,我终于遇到了刮痧第一次刮痧三个多小时,回到家倒...

  • 有人说身体挺好的没发现什么问题,暂时不用保养吧!也有人说保养有什么用,还能鈈死还有人说,保养就不生病...

  • 当前新冠肺炎在国内此起彼伏,北半球出现又一次大流行变异毒株已有三种(英国、南非、日本),形势不容乐观;但从另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伏羲和女娲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