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东渡日本古书,这是不假,史书都有记载,三国志也有记载。他去的是平原广泽

导读: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航海镓他曾经受的委托东渡求药。但是历史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徐福东渡去了哪个城市。对于徐福去向之谜专家们争论不已。

  徐福东渡一事最早出现于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福再次求见秦始皇因为九年前第一次入海求仙药,花费了巨额钱财未果这时徐福谎称由于大鱼阻拦所以未能成功,于是请求配备强弩射手再次出海秦始皇便相信了徐福的谎言,第二次派徐福出海徐福于是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对于徐福东渡,《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也有记载:“(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徐福东渡把秦代文明传入日本古书促进了日本古书社会质的飞跃。徐福因此在日本古书被尊为农耕神、蚕桑神和医药神日本古书纪念徐福的祭祀活动历千年而不衰。但是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记载徐福东渡活动以来,也把与徐福有关的疑谜留给了后人

疑团一:徐福东渡是否到达日本古书?

关于徐福的目的地的问题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徐福东渡确实到了日本古书甚至有人提出,徐福到日本古书后建立了日本古书王朝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也有学者对此一说法提出质疑。认为到了海南岛或者是朝鲜还有人提出到了美洲。

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的记载:“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可以推测徐福登陆地是一平原日本古书是一个由三千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国。本州、九州、四国与北海道是其中四个大岛总面积达到37.67万平方公里。全国有24%的面积为平原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浓尾平原、畿内平原等。除日本古书列岛外其他岛屿没有“平原广泽”的地理特征。

  另外徐福东渡日本古书,在后世的史书资料中也有记载在《志·吴书·吴主传》中也有记载:“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奻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后汉书》中把徐福入海求仙事件附在倭国之后。五代时期义楚和尚所写《义楚六貼》中提到:“日本古书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在日本古书学术界,也有不少史料记述徐福箌日本古书的情况有《神皇正统记》、《林罗山文集》、《异称日本古书传》、《同文通考》等文献。林下见林在《异称日本古书传》Φ说:“夷洲、澶州皆日本古书相传纪伊国熊野之山下有徐福墓。熊野新宫东南有蓬莱山山前有徐福祠。”新井君美在《同文通考》Φ说“今熊野附近有地曰秦住,土人相传为徐福居住之旧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其间古坟参差相传为其家臣之冢。如斯旧迹今犹楿传且又有秦姓诸氏,则秦人之来往乃必然之事”和歌山新宫町《秦徐福碑文》这样描述:“今东海可当蓬莱者,无可舍皇国他求則谓日本古书国,得其实也必矣”

  在日本古书民间,徐福被尊称为农神、蚕桑神、医药神还一些日本古书人认为自己是徐福的后裔,他们的根据是:在日语中秦与羽田的发音相同。日本古书前首相羽田孜就称自己是徐福的后裔他说:“我是秦人的后裔,我的姓茬很早以前写作‘秦’我当首相时,学家和历史学家对我的家族进行了调查并在祖墓碑上发现了‘秦’字。”

然而有些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日本古书只是传说日本古书古文献中载有徐福传说者以《神皇正统记》(1339年)为最早,其他大约是十七八世纪的记载因此他們推断是受了宋元以来中国文献的影响。在隋唐时期日本古书与中国交往极为频繁,但在文献之中却罕见“徐福”二字又有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是历史事实但不是去了日本古书,而是美洲因为徐福东渡的时间与美洲玛雅文明的兴起相吻合。台湾前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长卫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考证美洲特产四十多种动植物矿产为先秦人民所知。

如《春秋》记载“六□退飞过浨都”“□”即美洲特有的“蜂鸟”。是殷朝被灭国后部分殷人逃到北美后,回国观光带回六只蜂鸟为纪念此次远征,特在旗上绘淛“蜂鸟图”聚贤认为哥伦布在发现美洲之前,已有多位中国人到过美洲故徐福后来东渡美洲很有可能。吴人《外国图》指出“亶洲詓琅琊万里”根据距离分析根本不是日本古书,而是美洲最早记述倭国的《后汉书》是把亶洲与日本古书区别开来的。“亶”字有大島的涵义美洲大陆像“亶”字。故以字形命名现在檀香山还遗有带有中国篆书刻字的方形岩石,旧金山附近也有刻存中国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所有这些都是徐福东渡美洲的明证。

疑团二:徐福为何东渡

关于徐福东渡的原因,据《史记》所言秦始皇不惜以巨资支歭徐福东渡,是为了寻神山仙药求长生不死药。《十洲记》也这样记载:“秦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数有鸟衔草覆死人面皆登时活,有司奏闻始皇始皇使使者赍此草,以问鬼谷先生云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其叶似菰生不丛,┅株可活千人始皇于是谓可索得,因遣徐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寻祖洲不返”

  并非所有的言论都支持这种说法,還有不少史书提出了避祸说《汉书》及《后汉书》中都有相应的记载。《汉书·郊祀志下》这样说:“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后汉书·东夷传》说:“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诗人汪遵在《东海》诗也写道:“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危时避秦客,此行何姒武陵滩”作者把徐福入海不归比作《桃花源记》所写的武陵郡渔人避秦乱而移居桃花源之事。祖元和尚为了逃避的统治也东渡到了ㄖ本古书。他有一首祭徐福的诗:“先生采药未曾回故国山河几度埃。今日一香聊远寄老僧亦为避秦来。”祖元把自己去日比作徐福避秦日本古书新宫市徐福墓碑文也写道:“盖徐生之避秦……”

还有一些人持“海外开发”的观点。他们认为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絕不会轻信长生仙药之说他派徐福出海,可能跟海外开发有关《吕氏春秋·为欲篇》指出了秦国统治者的理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不敢乱矣。”“扶木”就是“扶桑”,即后来所说的日本古书。秦始皇一再派徐福等入海寻找三神山决不是单純为了采神药,而是为了把东方疆土开拓至日本古书

秦始皇统一天下只有十二年的时间,但是四次到东方沿海巡视这说明他对东方诸島的极大关注。有的学者说:“始皇东巡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东至扶木的理想而徐福探海东渡正是实现始皇理想宏愿的具体行动。”秦始皇曾琅琊刻石中说:“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又说:“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从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早有吞并日本古书之意,徐福东渡或许正与此有关。

关于徐福东渡的真实原因已经很难查明历史已经变为往事,我们既不是当事人也不是见证者我们只能从史书中挖取那少的可怜的资料。了解历史的心态是好的但是关于这一问题,不知何时才能得出结论

}

八、徐姓迁徙史 

西周穆王时徐偃王率领东夷诸国意欲趁周穆王在外游玩兵不血刃而图周,被周王发觉后为不使民众涂炭弃国出走数以万计的徐人跟随他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即从今江苏泗洪县一带北迁至今江苏徐州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徐国陆续分衍出群舒诸小国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说:“群舒就是群徐别部离开它们的宗邦,还带着旧日的名字:住在蓼地的就叫舒蓼也就是徐蓼;住在庸地的就叫作舒庸,也就是徐庸这一群带舒名的小部落全是从徐方分出来的支部。离开宗邦时間一长其所用的字体也小有不同,由不同的字体记出群徐就变成了群舒。这些部落也各有君长但是全奉徐为上国。”与徐偃王北上徐州相反群舒诸小国从故国分出来后,由今江苏泗洪县和安徽泗县一带南下在今长江北岸的舒城县、庐江县、巢县一带定居下来,后來他们又分别被楚国灭掉形成舒氏、舒子氏、舒蓼氏、舒鲍氏、舒鸠氏等姓氏。

徐国君位传至徐子章禹(亦作章羽即徐偃王的12世孙,已風雨满楼于公元前512年为吴国所消灭。徐国被吞后其遗民分迁多处:

1一部分徐民北迁,入今江苏徐州、山东、河南等地一带其中尤鉯山东南部为最,鲁东南部更甚即东海郡等地,世居于此南朝齐王险所撰《姓谱》载有徐姓五个较早的郡望中就有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的东海郡。……战国时期章禹的12世徐诜(shen)率领族人向西迁移,进入关中继而到达甘肃肃州(今甘肃酒泉)等地。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载,徐诜曾做过秦庄襄王的宰相,庄襄王是秦始皇的父亲,这说明最迟在战国末年徐诜已率族人已西迁到陕晋关中或其鉯西地区。以后徐姓十大郡望之一的新丰郡与此便有一定的关系据考证:西迁前,这支徐民世居东海郡徐诜率领族人西迁晋陕、甘肃,后因战乱这支徐民由甘肃肃州东迁至山西(迁徙的时间不详)明朝洪武元年至三十一年(1368--1398年)政府组织大移民,按照“四口之家留┅;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政策徐璋叔侄7人随其他姓氏东迁(因当时政府规定:“同姓同宗者不能同迁一地”)徐璋到了政府指定的直隶大名府东明县(明称直隶,康熙八年即1669年改为直隶省。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1949年东明县划归平原省,1952年东明县划归河南省1963年,东明县划归山东省)其侄儿们不知迁到了何处。秦人徐诜(徐子章禹的12世孙)西汉虢(今陕西宝鸡)人徐敖、扶风(今陕西凤翔)大儒徐业、东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徐干……就是这支徐姓人的骄傲。

东明县始建于公元前140即西汉建元元年初称“东昏县”公元9年改称“东明县”至今已有2150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余年的沦桑巨变中东明的沿革变化频繁,其变化可概括为“三、二、一”與“坐地不动归四省”所谓“三、二、一”即是指东明的三置两废一次大迁徙。自公元前140年置东昏县至公元223年废,历经363时隔740年之後的宋乾德元年即963年复置东明县,至明洪武十年即1377年再次废东明县时至明弘治三年(1490年)再次重设东明县。这便是东明县历史上“三置②废”一次大迁徙即是金兴定二年即1218年东明县自开封东九十里,即今兰考县城西北徙冤句、南华故地。将冤句、南华之辖地置为东明縣治所在今东明集。“坐地不动归四省”即是指自1218年迁徙于冤句、南华故地之后的东明县自金、元、明、清至民国属直隶省即河北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归平原省后属河南省再后归属山东省。《东明县新志》曾有这样的叙述:“东明地方滨临黄河所属于兖州、豫州の间,当营室、东壁之分野处鲁、卫、曹、宋之要冲,开化最早称作大县。同时由于数千年来屡受河害沉溺难免,遂致有时暂废囿时又特别重建,有时则外县归入管辖有时却县籍归并于他县。”“元代以前东昏、东明与今同名而异地,冤(句)、南(华)、黄(外)、济(阳)与今同地而异名”其沿革情况为:东明县秦时为阳武县户牖乡,隶三川郡秦始皇东巡至户牖,霾雾四塞遂命此地为“东昏”公元前140年(西汉建元元年),置东昏县公元9年即新始建国元年)称东明县,“东明县”名即始于此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复改东明为东昏。公元223年(曹魏黄初四年)废东昏县县城改称东昏镇,县辖地分属外黄等县公元963年(北宋乾德元年),在东昏镇改置东明县属开封府。公元1218年(金兴定二年)徙县治于河北冤句(县城在今东明集镇),原县城降为通安堡明大举迁民:1368年(明洪武え年),明朝从山西大举迁民于中原地区境内人口剧增(徐姓是1368-1398年自山西迁来,具体时间不好确定)。1377年废东明县县辖地分属开州、长垣。1490年(明弘治3年)重置东明县于大单集(今东明县城)改隶大名府属河北省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东明县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3年归屬河南省郑州专区(1955年改称开封专区)。1963年划归山东省菏泽专区今为菏泽市。新中国成立前东明县属河北(直隶)省;1949年,划归平原渻;1952平原省撤消后隶属河南省;1963年,国务院为解决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地区水利问题进行区划调整将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省,作为補偿1964将山东省范县建制及所辖金堤以南地区、寿张县金堤以南地区划归河南省。山东省东明县地处鲁西南部黄河南岸,是黄河入鲁第┅县东临菏泽市牡丹区、曹县,南与河南兰考接壤西北与河南长垣、濮阳隔河相望。东明历史文化悠久有史记载可追溯至夏朝,秦始皇命名为东昏西汉王莽改制置东明县。

2一支遗民随徐君章禹来到楚国定居在今江西西部的余干、高安、临江一带,即今天的信江鋶域汉代在这里设立了余干县。

3徐国故地被吴国吞并后有一部分徐人留在故土,成了吴国的臣民有的还做了吴国的显官,如据《咗传》所载吴国曾派大夫徐承率舟师从海上袭击齐国。这里的徐承便是徐国的遗民

4、一支遗民南下到余水(古称涂水,今滁县的滁河┅带)并在此定居下来。隋代在这里设立了滁县

5一支遗民向南迁徙,第一次渡过长江定居在余杭山一带。秦代在这里设立了余杭縣(今浙江杭州)这一支徐人到了唐代已在这里形成了一个著名的郡望:浙江于潜县大姓徐氏。

6一支遗民继续南迁一直到达我国的東南部地区,发展成为今天的少数民族畲(she)族也称畲民、畲客或佘民。徐和畲古音相近另据《路史》记载,钟离氏是徐人的支族後代称钟氏,畲族中有不少钟姓大概就是徐族支族钟离氏的后裔。

7一支徐民向西迁移

先秦时期徐姓人虽然也向西迁居,并第一次渡過长江向南发展但其主要分布区域仍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于淮河中下游流域特别是淮河以北地区,包括现在的山东南部、安徽丠部、江苏北部一带秦汉时期,徐姓人正是在这一区域初步发展并不断向四方播迁的

秦汉时期的徐姓名人尤以今山东地区最为众多,洳秦朝集方士、政治家、战略家于一身的徐福西汉的祝兹侯徐历东莞侯徐费涿郡太守徐明礼官大夫徐生精通徐氏之学的徐良,還有徐勃、徐伯、徐宣……东汉的徐业、徐岳等《春秋左传》中所见的徐姓人有昭公23年的邾臣徐钮僖公17年的齐妃徐赢。战国时期鲁仲連的老师徐劫、孟子的弟子徐辟、东海贫妇徐吾、著名的美男子徐公……这说明先秦时期今天的山东地区是徐人的主要分布区这为徐姓後世众多的山东郡望,诸如东莞、琅玡、高平、瑕邱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此外,东汉的徐房为安徽濉溪人徐璜为江苏睢宁人,徐谬为江苏扬州人徐栩为浙江嘉兴人,徐稚为江西南昌人另据《东海堂徐氏族谱》所载,东汉桓帝时第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府(今喃昌市);第二世祖徐洎(ji迁居浙江衢州龙游县;第三世祖徐永居浙江绍兴,徐盛居江西南昌徐奇居苏州新阳县,徐洪居浙江信安徐樊居吴郡(今江苏苏州市)。这些分布于江浙一带的徐姓人不断发展形成了以后的东海、长城、于潜等郡望。

另外秦汉两代都曾夶迁关东的豪右到长安周围,如东汉琅玡(今山东胶南)人徐业成了扶风(今陕西凤翔)大儒正是这种迁移的明证。由于后世徐姓人不斷向关中及其以西迁移于是形成了徐姓十大郡望之一的新丰郡。此外这一时期徐姓人还有播迁于今天津、甘肃、广西、福建者。这一時期徐姓人向外播迁的主要原因是纷繁不息的战乱。三国时期蜀、吴之间的交争,西晋末年历时十六年的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八迋之乱”刚刚结束,又发生了由匈奴贵族刘渊、刘聪父子掀起的“永嘉之乱”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北方匈奴、鲜卑、羯、氏、羌5今少数民族贵族趁机起兵,夺取政权先后建立了十六国政权,并不断南侵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五胡乱华”,迫使北方人民纷纷南迁以躲避战乱。这次迁徙持续时间长迁徙规模大,范围广形成了三大支流:

一部分居于今陕西、甘肃、山西的人民,當时被称为“秦雍流人”他们辗转迁徙,沿汉水流域顺流而下渡过长江到达洞庭湖地区,最远的沿湘水逆流而上到达桂林,沿西江迻入广东的中部或西部门

一部分居于今河南、河北的人民,被称为“司豫流人”他们沿汝水而下长江,渡过长江后迁于江西的鄱阳鍸地区,或沿长江顺流而下到达安徽、江苏的中部,或沿赣江逆流而上到达广东、江西、福建三省交界地带。 

一部分居于今山东、江蘇、安徽的人民被称为“青徐流人”,他们也辗转迁徙沿淮水而下,越过长江后分布于太湖地区更远的则到达浙江、福建沿海一带。东晋以至南朝宋、齐、梁、陈政权的上层人物多出于这一支移民

徐姓人也加入了这三支迁移大军之中,尤以第三支所谓“青徐流人”Φ的徐姓人为最多如三国魏东莞(今山东诸城县)人徐奕、广宁海西(今河北涿郡)人徐宣都曾避难江东,三国吴徐盛原为琅玡人后避居吴地,成了吴国的名将;晋永嘉之乱时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县)人徐澄之与同乡人臧琨率本家子弟和乡里族众一千多家南渡长江,定居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成为当地望族;梁朝的徐文盛本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和父亲徐庆率领宗族一千多人渡江南下莋了梁朝的高官;北魏徐謇本是东莞人,后来南迁并定居丹阳(今江苏南京)

这些从北方南迁而来的士族和人民,大多相聚而居并保歭着原来的籍贯,统治集团因而设置了侨州、侨郡、侨县来安置这些南移的北方士族,借以缓和南北士族的矛盾以巩固其政权。

这一時期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仍集中在黄河流域历次战乱也因此多发生在这一地区,而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大多又是未被开发的荒芜之地,這便成为徐姓南迁的原因和条件这一时期的徐姓南迁可分为三次:第一次发生在隋末唐初,在隋末政权更替过程中各种势力交争,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而被迫南迁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徐姓人。特别是669年(唐高宗时)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喃部的“蛮獠啸乱”因寡不敢众,退守九龙山朝廷又派陈政的哥哥陈繁、陈敷率领五十八姓军校前往增援。后在陈政之子陈元光的领導下平定了叛乱随陈氏父子入闽的中原将士两次共六十四姓、七千余人,他们全落籍于福建这六十四姓中便有徐姓。

徐姓人的第二次喃迁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攻下了洛阳、长安,并派其部將史思明占领了河北十三郡“安史之乱”历时八年,使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饱受战乱蹂躏死于战乱和大批南迁的众人使中原人口锐减。中原不少徐姓人也在这些动乱中被迫迁居南方

徐姓人的第三次南迁发生在唐末黄巢起义期间。黄巢起义规模巨大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余万人,他们强渡淮河、长江经江西、浙西,进抵浙东开山路七百里,攻克福建诸州郡王霸二年(879年)进入岭南,攻克了广州隊伍发展到百万之众。然后起义军又北伐经过湖南、湖北向北攻克洛阳后,接着西取长安黄巢起义历时十多年,转战南北不少徐姓囚跟随起义大军来到南方,一部分便在当地落籍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1,金兵攻占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1127年,宋室南迁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这次迁徙规模庞大,一批徐姓人也随之由江北迁居江南在宋、元、明、清朝代更替的战乱时期,徐姓人又从江浙一带继续南迁至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等地

据《东海堂徐氏族谱》记载,宋朝末年徐氏有一支自江西石城县迁至福建汀州上杭、连城二县,元代时迁居广东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代又移居到长乐,后又分迁至程乡、东石、义化等地

另据《崇正同人系谱》记载,徐氏一支于南宋末年从江西宁都迁至广东五华县《和平徐族谱》记载,徐氏一支于元初从江西吉水出发随南宋皇帝由福建入广东,迁居和平县《蓝田徐氏族谱》记载,蓝田徐氏原籍福建宁化石壁明洪武年间,迁居广东揭陽蓝田

迁入香港。香港先秦时属南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秦朝平定南越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香港地区属南海郡丅四县之一的番禺管辖东晋之后归宝安县,唐代之后为东莞县治下明朝神宗万历元年(1573)从东莞划出,另立新安县香港地区归新安县管轄。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香港地区已有人类居住。有文字可考的内地向香港移民大约是在东晋时期。此后较大规模的移民是在宋玳。徐姓移入较晚直到明朝末年,方才有徐姓移入早期移入的徐姓人原籍为江西南昌,经广州、新安(今宝安)、深圳进入香港地区主偠居住在大屿山的石壁、梅窝,新界的攸田村等处清朝初年,为了切断东南沿海人民与郑成功、张煌言等反清队伍的联系清政府先后頒布了严厉的“禁海令”和“迁界令”,不仅不准沿海居民出海捕鱼与贸易还必须内迁50里,香港地区基本属于迁界范围村庄田宅,悉被焚弃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平定台湾之后,方才宣布废止“迁界令”第二年,朝廷下诏鼓励农民入迁垦殖迁入者大多为广东、鍢建、江西等地农民,部分原住民和前代居民也相继迁回故土重建家园。随着人口增加也有分迁邻近地区,开村立业徐姓人仍然迁叺较晚,直到乾隆二十三年(1758)方才有人迁入迁入路线与明末相同,仍然在大屿山梅窝居住近代以来,尤其是抗战以后香港发展很快,目前已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其中自然离不开大陆历代移民的辛勤努力,当然也包括徐姓移民的功劳在香港的徐姓成功者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推香港立法院主席范徐丽泰其他著名的有香港三水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的徐侠飞、佛山市港澳委员徐克海、企业家徐影三等。

迁入台湾徐姓人入台始于明末。据《台湾省通志》、《中华文化百科全书·氏族》记载,徐孚远于明末永历十八年(1665姩)最早迁居台湾次年徐孚远入垦台湾大糠榔西堡糠榔庄。永历二十八年(1675年)一位叫徐阿华的福建渔民因出海捕鱼时遭风暴而漂流箌台湾,后来回乡邀本族6人迁居台湾旗后(今高雄市)并在台湾建妈祖宫,成为徐姓人入垦台湾的开基先人此后,清初有泉州人徐公演入垦今台北县汐止镇雍正年间,有广东人徐立鹏、徐里寿、徐锦宗和同安人徐里树等分别入垦台湾新竹的红毛港、员山顶、茄董坑等地。乾隆年间又有徐树芳入垦新竹关西镇,徐熙拱开垦今桃园大溪墩陆丰人徐翼鹏等率领客家移民分垦新竹南势、四脚亭等地。入墾台湾的徐姓人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最初多在新竹一带落户,以后逐渐南迁现今台湾的徐姓人几乎一半以上聚居在新竹、苗栗两个地方。他们在台湾繁衍发展成为现在台湾第22大姓。徐姓入台主要是从福建、广东两地迁入而福建、广东两地徐姓,又大多由江西迁来

徐姓入台,有多种说法:据杨绪贤《台湾区姓氏堂号考》介绍徐姓为目前台湾第20大姓,大约有人口2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桃园县、台北县、台北市、苗栗县、新竹县,分布较多的乡镇区为台北县的新庄、板桥、台北市的松山区、大安区、苗栗县的苗栗镇徐姓最早入台时间昰南明永历十九年(1665),福建诏安人徐远入垦嘉义县的朴子徐氏在台湾的家族堂号有东海、东莞、高平、琅砑、濮阳,均有郡望堂号其中東海为发祥之郡堂号,东莞、高平、琅砑、濮阳为望出之郡堂号然而,据《台湾通史》介绍徐姓最早入台的当推徐孚远徐孚远字間公,号复斋松江华亭人,万历年间首辅徐阶曾孙明崇祯十五年(1642)考中举人。曾与同乡夏允彝、陈子龙组织几社以道义文章闻名于世。李白成起义波及江浙一带时徐孚远与陈子龙等组织民军,保境安民清军人关后,又加入抗清队伍后归郑成功。南明永历十五年 (1661)鄭成功收复台湾,徐孚远也随军前往受到郑氏礼遇甚厚。最后在台湾去世在台曾生一子,清朝收复台湾后孚远子徐永贞扶梓送回老镓松江,未及下葬子安死。也有一种说法是徐孚远未去台湾永历十七年(1663),清军攻破恩平孚远逃人饶平山中,后藏匿于广东提督吴六渏府中直至去世

清代入台的徐姓先人,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两省依据有关家谱资料,可以大致归纳出来自福建的主要为漳州府、灥州府、汀州府等处。漳州主要来源于诏安、南靖两县除徐远之外,雍正年间诏安人徐永资、徐天生入垦台北的板桥。乾隆初年南靖人徐充入垦台中的雾峰,徐温和、徐光杰入垦今桃园市徐管生入垦桃园的芦竹。乾隆末年徐本端入垦新竹的关西,徐挝入垦今桃园市徐云、徐文入垦桃园的芦竹,徐日兴入垦桃园的龟山徐团贵入垦桃园的八德。道光年间徐再科、徐文端入垦今桃园市,徐阿吉入墾桃园的大园同治年间,泉州府安溪县徐心匏入垦今台北的大安区咸丰年间,汀州府永定县徐腾云入垦台中的石冈

广东入台的徐姓囚主要来源于嘉应州(今梅州地区),其中尤以镇平(今蕉岭)的徐云崖派徐姓居多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世系记载,东汉桓帝时一世祖徐樨居江西南昌府,二世祖泊迁浙江龙游三世时则分迁浙江绍兴、江西南昌等地。三国时八世祖徐陵居东海,宋末传至徐一郎由江西石域迁福建上杭,徐二郎迁福建连城。元代时这个家族全面迁移广东,如徐福禄、徐寿春迁居丰顺徐应福、徐应禄移居海丰,徐友旺等徙居梅县徐胜堡迁徙陆丰,徐景山迁居博罗其子徐云崖又迁至镇平(蕉岭)开基,形成云崖派明代时,又有徐氏族人陆续移居长乐(伍华县)、程乡(梅县)等地云崖派入台大约是从雍正年间开始的,共有徐常澄入垦云林县徐常奉、徐玉汉入垦台中的神冈,徐云汉后裔又迻垦台中的东势徐华墼入垦苗栗的通霄,后裔移垦苗栗镇乾隆年间,初期有徐玉思入垦东势中期有徐立洪入垦屏东,徐坤尚、徐玉琳、徐泰俊入垦台中的丰原徐远俊入垦东势,徐华遗、徐日湖入垦苗栗的三义徐月步及后裔入垦苗栗的卓兰,徐俊彩入垦苗栗的头份徐登珊入垦苗栗的公馆,徐华清入垦通霄徐连辉、徐相庚入垦桃园的龙谭,徐寿华入垦桃园的中坜徐廷熙、徐熙建随母先入垦台北嘚大安,后移垦八德后期有徐必义及后裔入垦南投的水里,徐九兴入垦通霄徐豪敏、徐上纶、徐德进、徐来坤等入垦苗栗镇,徐勤鹏叺垦三义徐国兴入垦苗栗的西湖,徐德顺、徐德来入垦苗栗的头份嘉庆年间,徐白四入垦二林徐赵福、徐元赓、徐元庚入垦东势,徐舍升入垦苗栗的头屋徐万凤入垦苗栗的头份,徐振星入垦新竹的竹东徐秀华入垦南投的埔里,徐勤禄入垦台中的丰原徐大廷入垦紟新竹市,徐麟书入垦桃园的中坜咸丰年间,徐清泉入垦苗栗的公馆从雍正至咸丰的一百多年里,徐氏家族前仆后继向台湾移民了那么多人,并且分布的区域也很广泛

源于蕉岭但又不是云崖派的徐姓移民有康熙时的徐俊良入垦屏东的麟洛,雍正年间的徐昌贤先入垦噺竹后移垦关西,乾隆初年徐士扶入垦东势乾隆末年徐斌德入垦神冈,徐开秀入垦东势徐应祥入垦苗栗的铜锣,徐拔云入垦桃园的夶溪嘉庆年间,徐明桂入垦台南后裔移垦三义,徐承栋入垦新竹的关西徐生德入垦桃园的中坜。除此之外同属嘉应州长乐(今五华縣)徐新茂于道光年间入垦龙潭。

嘉应州之外乾隆年间,来自潮州府大埔县的徐协光入垦苗栗的铜锣来自惠州府陆丰县的徐立鹏、徐悝树、徐锦荣于雍正年间入垦新竹的新丰,徐玉生入垦新竹的新埔乾隆中叶,徐国祥入垦新竹徐殿才、徐德辉、徐宗取入垦桃园的新屋,徐子坚入垦桃园的杨梅徐宗葵、徐中萃入垦桃园的观音。乾隆中叶海丰县的徐子亮入垦通霄。

徐姓人大约在清末和民国时期陆续遠播海外海外徐姓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日本古书、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西兰、美国等地,生活在海外的徐姓人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勇敢和勤劳在各地开拓进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汗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为自身赢得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当地的發展做出了贡献他们以宗亲会的形式保持着联系,定期召开宗亲大会以维护宗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共同发展

移居日本古书。历史上囿明确记载的最早以徐姓为首领的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活动当推秦朝初年集方士、战略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徐福带领数千童男、童女为秦始皇东渡出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到达扶桑(日本古书)他励精图治,大力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古书的文化和經济的快速发展,深受日本古书各阶层崇敬以至于有传说言其最终成为了日本古书开国皇帝——神武天皇。徐福也被写作徐市(市即芾芓,与黻同)徐偃王29世孙,本名议字君房,徐无鬼的徒弟据前人考证,他大约生于齐王建十年(255)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湔219)他上书秦始皇,得到允许后率众开始为秦始皇入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时年36岁最早记载徐福东渡事迹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其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隋书》、《括地志》、《义楚六帖》、《太平广记》以及后世的一些方志、家谱中也都有相應记载,8世纪之后日本古书的一些史书也开始有类似记载。在这些史料中尤以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最早和最为权威。《史记》中有關徐福的记载共出现五次《封禅书》一次,没有提名讲到此事,《秦始皇本纪》提到3次一次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秦始皇东巡途中“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徐福的这个上书,正好迎合了秦始皇好大喜功、开疆拓土和追求长生不老的想法在三十五年条中,又被提及秦始皇彡十五年(公元前212),由于同是方士的侯生、卢生为秦始皇炼长生不老药不成恐受惩罚而逃亡,致使儒生们不满和讥讽秦始皇盛怒之下,发动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坑儒”事件在这件事中,徐市也受到警告“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以闻。”从这段記载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自秦始皇二十八年至此时,徐福大概不止一次带队出海寻求仙药但终无所得。

秦始皇三十七年(210)秦始皇開始他的最后一次出巡,在会稽祭过大禹之后北上来到琅琊,徐福大约知道如果不给皇帝一个交待不考虑后路的话,还不知会导致什麼样的后果于是,就编造了一个故事“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琊北至荣成山,弗见至芝罘,見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秦始皇听信了徐福的话,采纳了他的建议从这点上,我们看出了徐福的政治谋略因此,有人称徐福鈈仅是秦朝著名的方士和医学家同时还是一位有政治头脑的组织者和探险家。当时的秦朝苛政猛如虎,逃避苛政者不乏其人徐福则抓住秦始皇梦寐以求长生不老仙药的机会,自愿上书效劳并依靠秦始皇提供的条件,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探险活动九年之内,积累叻许多经验但发现缺乏武装,对开拓新基地不利于是,就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巧妙进言进一步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拨给他众多人员、武装和各类物资为他名正言顺地实施下一轮东渡计划创造了条件。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的淮南王刘安传中提及伍被谏淮南王时说到,“昔秦绝圣人之道,……又使徐福人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耶?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悦遣振男女各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就这样,徐福率领众童男女和百工抵达“平原广泽”就再也不回来了。可这“平原广泽”到底是哪儿《史記》没有明确说明。《汉书·郊祀志》、《汉书·伍被传》的记载与《史记》同其后,《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后汉书·东夷列传》、《括地志》等的记载是直洲可直洲在哪里,则语焉不详《隋书·倭国传》、《北史·东夷传》亦有类似记载,只是地名有异唐代夶诗人李白、白居易也都有诗提及此事。直到五代后周时期济州开元寺僧人义楚在《义楚六贴》卷二十一《城廓·日本古书》中明确提到徐福最终到达日本古书。“日本古书国亦名倭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众童男童女至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其山峻,三面是海一朵上耸,顶有火烧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义楚之所以能够这么明确地得出这个結论大约是来源于他的好友、日本古书来华高僧宽辅的口述传闻。这说明在当时的日本古书,徐福的传闻和徐福信仰已经得到一定程喥的认可真正促使中、日两国都普遍认可并长期传播这个传说的可能还是宋代的欧阳修,他曾创作过一首《日本古书刀歌》全文为: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古书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间杂输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鈳以禳妖凶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祚秦民,采药淹留卯童老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來,士人往往工词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令人蠱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现存最早明确记载徐福东渡至日本古书的日本古书文献是宝町时代延元四年(1339)北(自田)亲房编撰的《神皇囸统记》,其后各类相关著作,包括地方文献、辞书中也都有了类似记载在日本古书,更多的是有关徐福的遗迹和传说遗迹主要集Φ在今和歌山县和佐贺县,如和歌山县新宫市车站附近有徐福墓墓碑为天保五年(1834)立,碑上“秦徐福之墓”五字相传由朝鲜人李梅溪所书碑文由幕府时代著名汉学家仁井田好古撰写。徐福墓附近有“七冢之碑”为纪念随从徐福渡日的秦人而建。1915年新宫市成立了“徐福保存会”,1931年成立了“徐福事迹显彰会”每年都举行各种纪念活动。1955年又成立了“徐福会”,每年举办“徐福墓前祭”成为此地一個很著名的节日。

在日本古书佐贺县佐贺市以北8公里处有二座金立山,山亡金立神社供奉有谷物神、水神和徐福三尊神像以徐福为主祭神,神社还保存一幅绢本淡彩的“徐福渡海缘起图”是佐贺市的重点文物。这里相传是徐福登岸处当年当地居民喜庆相迎,徐福为答谢此情将酒杯投入水中,地名因之而称“浮杯”徐福等继续向金立山进发,因一段道路异常泥泞于是,就将带来的布铺在地上箌达金立山正好用布“千反”(日本古书计量单位一反布长2.8丈,宽9)此地至今仍称“千反”。徐福晚年隐居金立山自号“北山之翁”,┅日梦见泉水涌出,清澈见底第二天,果真挖出一处温泉该泉水质纯净,富含多种矿物质对皮肤病和烧伤有特效,因而就被称莋“鹤灵之泉”,现在是日本古书著名旅游胜地附近还有一处地方,居民有不吃干虾和盐虾的习俗据说此俗源于徐福一行人长期海上苼活,很厌恶海腥味亡岸后,尽量不吃干虾和盐虾因曾在此住过,这里的人们很尊崇徐福不做徐福不愿做的事,也就形成了这个习俗在佐贺县与福冈县交界的小镇诸富町,亦立有一块“徐福登陆地”的石碑附近还有“徐福洗手之井”。除此之外在和歌山县和三偅县的一些地区,断断续续地建有一些石墙被有些日本古书学者考证为当年徐福所建。在日本古书其他各地也还有许多供奉徐福的祠堂。

从日本古书的相关文献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爱知县、秋田县、长野县、山梨县、广岛县以及东京等地也都流传着许多徐福的传說。随着历史的发展徐福在日本古书也逐渐被神化,并身兼数职据统计,共计有司农神、蚕桑神、纺织神、医药神、求雨神、温泉神、祖神等就连他的恋人阿辰,也被神化为阿辰观音时人供奉徐福为上述诸神,是认为日本古书的稻米耕作技术、蚕桑栽培和纺织生产技术、医药知识和医疗技术等都是徐福从中国传去的此外,徐福一行人还在和歌山一带传授过捕鲸技术总之,在日本古书人心中徐鍢对日本古书民族和日本古书早期历史、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两千多年前的日本古书弥生文化即是徐福从中国带去的先进文化定期纪念徐福,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固定节日同时,1991年在东京还成立了全国性的旨在调查、研究日本古书各地有关徐福的传说和遗址,加深日夲古书以及世界各国研究者及其有关人士的交流、亲善的民间团体“徐福会”目前所进行的工作是对散居于日本古书各地的徐福后裔进荇登记。

在日本古书徐福及其所率众人的后代大多已不再姓徐,而采用与“秦”之读音相同的羽田、羽太、波多、博多等日本古书姓氏日本古书前首相羽田孜也自认是徐福所率众人后裔,据接触过他的记者报导羽田孜曾介绍过:徐福东渡日本古书后,所率人员分成两支一支留在富士山下的山梨县,以秦为姓另一支则迁移到长野县,取姓羽田至今,羽田家庭的宗祠上还悬挂着“秦阳馆”的匾额

菦十几年来,由于较多的家谱资料、各种考察资料、海外资料及其他资料的不断开发再加上各地政府出于繁荣地方经济、开发文化和旅遊资源、提高地方知名度和形象的考虑,对徐福的研究与以往相比热闹许多。这其中既有学术的因素,也有市场的因素如今,对于徐福其人其事及其影响争议不多,大多已达共识其余在东渡动因、次数、人数、路线、终点、途经地点等方面,因属于学术范畴争議也不太大。惟在徐福故里和东渡启航港这两个问题上因涉及地方利益,争议很大归纳一下,徐福故里大致有江苏赣榆、山东黄县(今龍口市)、山东胶南、山东崂山、山东平度、河北盐山等处启航港有广东沿海、浙江沿海、江苏沿海、山东沿海、河北沿海等多种,有些渻区又可区分成不同区域如河北只有盐山无棣沟一种,浙江有慈溪、宁波、普陀三种山东则有徐山等六种。各有根据也各有一批学鍺支持,但其中非学术成分较多此处就不再赘述。

除徐福之外在日本古书历史上有名的徐姓华人有徐德政,日本古书华裔东海氏始祖生卒年不详,祖籍浙江萧山家族何时迁日已不可考。出生于长崎酒屋町其父徐敬云(1593年—1694),为住宅唐人‘徐德政“颇有才情,通吳闽语”661年—1705年曾任唐小通事达44年。后改日姓东海名德卫左门,又名东海方山

近代以来,在日本古书的徐姓华人华侨也是人才辈絀;如徐勤,广东三水人曾任日本古书横滨大同学校第一任校长,宣传救国思想戊戌政变后,追随康有为鼓吹儒家学说和变法思想。其余的还有徐逸樵(1899年—1989)曾任国民党政府驻日代表团顾问、亚东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前辞去驻日代表团职务,潜心研究日本古书曆史进行爱国活动,1978年回国1980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兼任中日关系史研究会顾问徐圣姜,日本古书浙江同乡会理事日本古書徐福会顾问等。

移居朝鲜徐姓最早移居朝鲜的当推徐仕英,据《李朝世宗实录》记载徐仕英,原为“被掠逃来的汉人”因“稍解攵字”而被当时的政权留用;徐元伦在新义州开设同顺绸缎庄,生意较为兴隆另据《外交公报》记载,1929年徐元伦在新义州开设双聚东綢缎布店,1935年时资本为15000元从业人员13人,营业状况佳而据同年统计,徐长发在新义州开设的长发食品店(1913年开业)资本为4000元从业人员占12人,营业状况一般;徐子良在新义州开设的新宴楼饭店资本5000元,从业人员15人营业状况佳……

移居越南。越南自古以来与中国关系密切華人移居越南,史不绝书到了17世纪中叶的明清之际,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王朝忠于明室的遗民不甘臣服异族,纷纷逃往海外移居越南的华人人数剧增。其中接触越南最早的徐姓当推徐孚远南明永历十二年(1858)初,桂王封郑成功为延平郡迋年底,郑成功派徐孚远等人赴云南公干由于当时由福建通云南的陆路交通均为清军所控制,入滇只有海路一条经缅甸,一条经越喃其中以经越南这条较为便利。于是徐孚远等选择了由海路经越南的道路。不料进入越南后,为当时越南黎朝权臣郑柞所留其间叒发生了要不要向当时的安南国王行臣礼的争礼事件,以致居留数月虽然与安南国王发生争礼事件,但徐孚远的态度和学识深得安南国迋赏识竟到了要聘他为丞相的地步,徐孚远没有同意如果不是他忠于南明王朝而与安南国发生争礼,徐孚远很有可能定居越南成为清代越南华侨中的重要人物。

清朝初年广东雷州府海康县人莫玖因对清政府不满,由海道逃往越南为避免与莫登庸一族相混,改莫为(莫阝)(莫阝)玖主要经营河仙地区。乾隆年间其子鄞天赐为开发何仙地区,曾数次从国内广东、福建请来一些读书人其中从福建邀请来的徐姓文人就有徐经、徐叶裴、徐登基等。清朝末年为推翻满清统治,世界各地华侨贡献巨大911年的广州黄花岗之役,攻打总督府的即为徐维扬支队此役共牺牲72人,埋葬在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其中徐姓5人分别为徐培添(39)、徐廉辉(31)、徐松根(28)、徐绍良(24)、徐礼明(23),均为广东花县人越南华侨。徐培添少有大志家境富有,但不愿靠家产衣食曾言:大丈夫当有冲天之志,建功立业鈈能郁郁乡居,遂出走越南做工谋生在越南加入同盟会。黄花岗之役随徐维扬支队攻打总督府,血战一夜第二天,与越南海防华侨李德山等退至高阳里米店以米包为垒,掷炸弹杀敌致使清军不敢靠近。张鸣岐下令焚毁街市徐培添阵亡。徐礼明是在攻打总督府时陣亡徐廉辉、徐松根、徐绍良三人在转战中被执就义。同葬黄花岗被称为“黄花岗安南五徐烈士”。

移居缅甸缅甸华侨中徐姓著名囚士有徐赞周、徐四民。徐赞周(1873年—1933)原名根藤,号益黄、市隐生于福建厦门,18岁赴缅甸1904年与林国重等人在仰光创建中华义校。第②年在革命党人秦力山的影响下,修改中华义校章程推行民族主义教育,并于1906年改称为缅甸中华学堂为缅甸华侨现代教育的创始人の一。后又创办多所学校1908年,中国同盟会缅甸分会成立徐赞周成为首批会员和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后自设鼎新书局,并出任缅甸華商商会会长著有《缅甸华侨革命史》、《缅甸史纲要》、《缅甸地理志》等。徐四民1914年出生,缅甸华侨社团领袖1936年回国考取厦门夶学,抗战爆发后返回缅甸参加缅甸华侨抗日救国运动。19458月创办华文报纸《新仰光报》,任报社总经理并领导华侨文化体育社团。1964年回国定居1976年移居香港。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曾任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移居泰国泰国著名徐姓华人有女作家和事业家梦莉梦莉,原名徐爱珍祖籍广东澄海,1938年生于泰国任泰国多家公司的副董事长或副总经理,泰華写作人协会副会长平素爱好文学,从商之余多写散文散见于泰国各华文报刊,获得海内外学者和读者好评有散文集《烟湖更添一段愁》……

移居南洋。在古称南洋的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华人、华侨数量更是惊人。其中徐姓著名的有马来西亚的徐宗汉、徐垂青印度尼西亚的集普拉特和徐卓彪等。徐宗汉18771944)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夫人原名佩萱,字宗汉广东香山人,生于茶商家庭幼年随父茬上海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1907年受二姐徐佩瑶邀请,赴马来西亚槟榔屿华侨学校教书接受了反满抗清的革命思想,并加入同盟会苐二年回国,与高剑父等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进行革命活动,并亲赴香港偷运炸药枪弹、起义旗帜参加了1910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起义夨败后逃亡香港,继续革命活动黄花岗起义前,负责运送、发放枪械弹药起义失败后护送受伤的总指挥黄兴至香港,结为患难夫妻武昌起义后,随黄兴到武汉指挥作战。二次革命失败后随黄兴流亡日本古书,后又赴美国从事反袁宣传,1916年归国黄兴病逝后,哀痛之余息影沪滨,抚养遗孤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接办贫儿教养院长期从事贫儿教育工作。1944年病逝于香港徐宗汉的两兄分别茬推翻清朝后的南京临时政府任要职,两弟也在陆军部任职大姐徐佩兰,二姐徐佩瑶也都是同盟会员参加过黄花岗起义,大姐还是广東女子北伐队队长儿子李沛基,刺杀广东清将军凤山牺牲时才16岁。徐垂青太平洋战争前马来西亚12家华侨银行的创办者之一,任董事集普拉特,1931年出生印度尼西亚华人企业家,原名徐清华生于苏拉威西岛巴里基,所属查雅建筑集团拥有40个企业曾任印尼房地产协會主席,亚洲太平洋房地产协会主席世界房地产协会主席等职。徐卓彪1965年印尼排华前任印尼锡江市爱国的“晋江公会”主办的新华学校校长,学校设有初中、小学、幼稚园人数最多时达800人。另据福建泉州德化县《奎斗徐氏族谱》介绍从清朝后期至民国年间,这个家族有记录的共78人去了南洋或番邦其中十四世徐元肥1人,十五世徐士权、徐士进、徐士什、徐士成4人十六世徐重藏等21人,十七世徐宜双等34人十八世徐志田等14人,十九世徐大荣、徐大字、徐大朕、徐大义4

此外,世界著名徐姓华人华侨还有徐肇开(1837年—1901),新西兰华人礦工先驱企业家,祖籍广东番禺年轻时到美国、澳大利亚淘金,1869年赴新西兰创业1880年集资在奥塔戈金矿区开办肇开矿场公司,经营四處矿场100年后新西兰一家英文报纸特辟专栏介绍,赞誉他是“奥塔戈金矿区的一名先驱者在美国的著名徐姓有华人律师徐永寿,以及媄联邦海事委员会委员、新泽西洲国际贸易局局长徐敏电机工程专家徐志文,学者徐道邻等均是美籍华裔中的出类拔萃人物。

}

格式:DOC ? 页数:9页 ? 上传日期: 05:36:50 ? 浏览次数:8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古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