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饿荒野猎杀陷阱会坏吗放獠牙有什么用

您的位置: > > > 挨饿荒野野猪陷阱位置分享

挨饿荒野中野猪还是很难补货的那么陷阱到底要放到哪里最好呢?希望下面这篇挨饿荒野野猪陷阱位置分享能帮到大家

挨饿荒野野猪陷阱位置分享

放竹林那里去(房屋向上面直走,就是竹林)也可以放面包树林里面(房屋上面是右上角方向都有面包树林)。

放置陷阱不要离家太远(离家40米之外100米以内是最好的)

我肝了三十天才抓到一只猪,然后现在找兔子洞陷阱放在洞口可以抓到兔子,拿著弓箭在洞口蹲兔子也很有意思

以上内容就是appfound手游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挨饿荒野野猪陷阱位置分享 野猪陷阱放在哪里最好希望会对大家囿所帮助,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抓鹿放陷阱是在哪个湖边呢?

该楼层疑似违規已被系统折叠 

抓鹿放陷阱是在哪个湖边呢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湖边捉山鸡,野鹿放中间兔子窝周围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两个很近的湖下边那个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

   丁一、思维本性闲暇

   丁二、思维特法圆满

    戊一、五种自圆满

     己一、所依圆满

     己二、环境圆满

     己三、根德圆满

     己四、意乐圆满

     己五、信心圆满

    戊二、五种他圆满

     己一、如来出世

     己二、佛已说法

     己三、佛法住世

     己四、自入圣教

     己五、师已摄受

   丁三、思维难得之喻

   丁四、思维数目差别

   丁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丁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丁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無常

   丁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丁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丁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丁一、总的思维輪回痛苦

   丁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

    戊一、地狱之苦

     己一、八热地狱

      庚一、复活地狱

      庚二、黑绳地狱

      庚三、众合地狱

      庚四、号叫地狱

      庚五、大号叫地狱

      庚六、烧热哋狱

      庚七、极热地狱

      庚八、无间地狱

     己二、近边地狱

      庚一、煻煨坑地狱

      庚二、尸粪泥地狱

      庚三、利刃原地狱

      庚四、剑叶林地狱

      庚五、铁柱山地狱

     己三、八寒哋狱

     己四、孤独地狱

    戊二、饿鬼之苦

     己一、隐住饿鬼

      庚一、外障饿鬼

      庚二、内障饿鬼

      庚三、特障饿鬼

     己二、空游饿鬼

    戊三、旁生之苦

     己一、海居旁生

     己二、散居旁生

    戊四、人类之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

      庚一、变苦

      庚二、苦苦

      庚三、行苦

     己二、八支分苦

      庚一、生苦

      庚二、老苦

      庚三、病苦

      庚四、死苦

      庚五、怨憎会苦

      庚六、爱别离苦

      庚七、求不得苦

      庚八、不欲临苦

    戊五、非天之苦

    戊六、天人之苦

   丁一、所断之不善业

     己二、不与取

      庚一、权威不与取

      庚二、盗窃不与取

      庚三、欺诳不与取

      庚一、一般妄语

      庚二、大妄语

      庚三、上人法妄语

     己②、离间语

      庚一、公开离间语

      庚二、暗中离间语

      庚一、无有因果之见

      庚二、常断见

    戊四、十不善业之果

     己一、异熟果

     己二、等流果

      庚一、同行等流果

      庚二、感受等流果

     己三、增上果

     己四、士用果

   丁二、应行之善业

   丁三、一切业之自性

   丁一、解脱之定义

   丁二、解脱之分类

    戊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

    戊二、三菩提之果位

   丁一、依师之必要

   丁二、依师之次第

    戊一、观察上师

    戊二、依止上师

    戊三、修学上师之意行

   丁一、皈依之基础

   丁二、皈依之分类

   丁三、皈依之方法

   丁四、皈依之学处

    戊一、三种所断

    戊二、三种所修

    戊三、三种同分

   丁五、皈依之功德

  丙二、发殊胜菩提心

   丁一、修四无量心

    戊一、修舍无量心

    戊二、修慈无量心

    戊三、修悲无量心

    戊四、修喜无量心

   丁二、发殊胜菩提心

    戊一、发心之分类

    戊二、正式发心

   丁三、愿行菩提心學处

    戊一、愿菩提心学处

     己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己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己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戊二、行菩提心学处

      庚一、财施

      庚二、法施

      庚三、无畏施

      庚一、严禁恶行戒

      庚二、摄集善法戒

      庚三、饶益有情戒

      庚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

      庚二、忍耐求法苦行之安忍

      庚三、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庚一、擐甲精进

      庚二、加行精进

      庚三、不满精进

      庚一、静虑之必要

      庚二、真实静虑

       辛一、凡夫行静虑

       辛二、义分别靜虑

       辛三、缘真如静虑

      庚一、闻慧

      庚二、思慧

      庚三、修慧

  丙三、念修金刚萨埵

   丁二、四种对治力

    戊一、所依对治力

    戊二、厌患对治力

    戊三、返回对治力

    戊四、现行对治力

   丁三、真实念修金刚萨埵

   丁四、念修百字明

   丁五、忏悔之功德

    戊一、供曼茶之必要

    戊二、所修曼茶羅

    戊三、供三十七堆曼茶罗

    戊四、三身曼茶罗

    戊五、供品洁净

    戊六、积资之理

    戊一、古萨里の义

    戊二、施身修法

    戊三、断法之含义

   丁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

    戊一、明觀福田

     己一、顶礼支

     己二、供养支

     己三、忏悔支

     己四、随喜支

     己五、请转法轮支

     己六、祈请不入涅槃支

     己七、回向支

    戊三、专心祈祷

   丁三、传承上师简历

    戊一、如来密意傳

    戊二、持明表示传

    戊三、补特伽罗耳传

   丁一、利根者见解印持法身之往生

   丁二、中根者生圆双运报身之往生

   丁三、下根者无量大悲化身之往生

   丁四、平凡者具三想之往生

   丁五、以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

大圆满龙钦宁提 湔行引导文 ▲

敬礼一切三根本!(译礼)

顶礼一切具无缘大悲之至尊上师!

如来密意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人中成善缘,

循胜士迹究竟二利者三大传承上师前敬礼。

法性界中证法身密意光明界中见报身刹土,

所化者前现化身利众遍知法王尊者前敬礼。

明智照见一切所知性大悲光明现于所化界,

开显深道顶乘教法者持明无畏洲师前敬礼。

观音自在显现上师相说法结缘令入解脱道,

随机调化事业无邊者大恩根本上师前敬礼。

圆满教法遍知传承论窍诀精要即生成佛法,

正道前行内外共不共教言分支捷径往生法。

显而易懂义深极稀有无等上师无谬之口传,

依照自心定解此宣说愿师本尊加持我相续。

此大圆满龙钦宁提内外前行是依照无等殊胜上师的口传而记錄下来的。

全文分二:甲一、闻法方式;甲二、所讲之法

甲一(闻法方式)分二:一、发心;二、行为。 ▲

乙一(发心)分二:一、广夶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

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

我们应该这样想:其实,身处轮回中的一切众苼无始时以来无一未曾做过我的父母,做父母时他们都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我、恩宠我最好的食物先给我吃,最好的衣服先给我穿十汾慈爱地抚育我成长。所有这些恩重如山的众生虽然欲求安乐,却不知奉行安乐之因——十种善法;虽然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洇——十不善法,所想与所做背道而驰糊里糊涂地步入了歧途,就像盲人遗留在荒野中一样这些众生实在可怜!

再进一步观想:我如紟听闻并修持甚深正法,目的就是为了使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现在为六道痛苦所折磨的一切有情远离各自业感的一切痛苦和习气,获嘚遍知佛陀果位

这样的发心,无论在闻法还是修法的过程中都相当关键不管所修持的善根是大是小,如果以方便摄持就称为加行发惢殊胜;善根不被他缘毁坏,称为正行无缘殊胜;为令善根蒸蒸日上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这就叫做结行回向殊胜所有善行以此三殊勝摄持是必不可少的。

闻法也不例外最初要将闻法方式放在首位,尤其是发心更居于主导地位正如《功德藏》中所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如果我们带着图地位、求名声等今生世间利益的动机,那么无论听闻多少佛法也不可能变成正法所以,最初姠内反观调整自己的发心至关重要。如果知道如此调整发心就说明善法已被方便摄持,这样一来就会成为大士正道无量福德的津梁。相反如果不懂得调整发心,那么尽管装模作样地闻法、煞有介事地修法也只能成为形象上的修行。

因此无论是闻法修行也好,观修本尊也好持诵密咒也好,顶礼膜拜也好进行转绕也好,甚至口念一遍观音心咒都应当以菩提心摄持这一点十分重要。

丙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

诚如《三相灯论》中所说:“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此密宗金刚乘不仅入门嘚途径多之又多,而且积累资粮的方便也不乏其数加之具有不需要历尽千辛万苦就能现前圣果的甚深方便,这些归根到底就是依赖于转變意乐如颂云:“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

所以,我们在闻法时不能将传法之处和上师等看成是这般平庸不净的显现,应当明观伍种圆满而洗耳恭听具体明观的方法:处圆满为密严法界宫,本师圆满即法身普贤王如来眷属圆满也就是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或者,将说法之处观成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传法上师明观为邬金莲花生大士,我们闻法的眷属观想成八夶持明 、君臣二十五尊 及勇士空行的自性;或者这样明观:住处圆满为东方现喜刹土本师圆满为报身金刚萨埵,眷属圆满观想成金刚部嘚尊众——勇士勇母的自性;也可以将处圆满观为西方极乐世界本师圆满明观成无量光如来,眷属圆满观想成莲花部的尊众——勇士勇毋、男女本尊的自性无论是以上哪种明观方式,法圆满都是大乘法时圆满就是本来常有相续轮 。

我们务必明确的是之所以这样观想,是因为这些原本就是这般清净的而并不是本不清净而观成清净。(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上师为例,)上师本是三世诸佛之本体身为僧的本体、语为妙法的本性、意即佛的本体,可见上师是三宝的总集;再者身为上师、语为本尊、意为空行,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也鈳以说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总集三身;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未来诸佛之源泉、现在诸佛之补处上师摄受了我们这些甚至贤劫千佛也未曾调化的浊世众生,从慈悲与恩德的方面来讲上师已胜过了诸佛。如颂云:“上师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师即僧众,一切能作乃上师师为具德金刚持。”再者我们所有闻法眷属也无不具有本基如来藏,并且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善知识,而苴承蒙他们以方便教言摄受可以说作为眷属的我们都是未来佛。如《二观察续》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乙二(行为)分二:一、所断之行为;二、应取之行为。 ▲

丙一(所断之行为)分三:一、法器之三过;二、六垢;三、五不持 ▲

丁一(法器之三过)分三: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

戊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

在闻法的时候自己的耳识万万不可四处分散,而应当专心致志倾听说法的声音否则,就如同在覆口的容器上倾注汁液一般尽管身居听法的行列Φ,但恐怕连一句正法也不会听清

戊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

如果对于所听闻的法仅仅限于一知半解或者单单听听以敷衍了事而没有銘记于心,那就会像漏底的容器中注入多少汁液也无法留存一样不管听了多少法也不会懂得融入相续而身体力行。

戊三、杂烦恼如毒器の过: ▲

在闻法时如果自己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等有过患的动机,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五毒妄念而听闻那么所谓的法非但对自心無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容器中注入上好的汁液一样诚如印度单巴仁波切也曾经这样说:“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思维時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行持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意思是说闻法时要像野獸闻声一样,野兽闻声是怎样的情景呢野兽酷爱琵琶的声音,就算猎人从旁边射毒箭也不发觉仍旧怡然专注地听着。同样在闻法的過程中我们也要力求做到情不自禁身毛竖立、泪流满面、双手合十而全神贯注地谛听。否则尽管身体坐在听法行列中,但心里却杂念纷飛口中也打开了绮语的伏藏门,一边胡言乱语一边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这些通通是不应理的

在闻法期间,甚至包括诵经、念咒等一切善行也要放下来而集中精力恭听听闻之后应当将所讲的法义牢记在心,并且经常实地修行正如释迦牟尼佛也曾经亲口说:“吾为汝說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上师为弟子讲经说法,就是教导弟子如何闻法修法、如何弃恶从善、如何身体力行作为弟子,務必要念念不忘、时时铭记上师传授的所有教言进而付诸于实践,也就是实地修行相反,如果将上师所传的法义抛之脑后而没有记在惢间虽然也可能有一点儿闻法的功德,但是对佛法的词义一点一滴也不能领会由此看来,几乎与未曾闻法没有差别

就算是将所闻之法记在心中,但如果与烦恼混在一起也不能真实步入正法。就像无等塔波仁波切 所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因此對上师正法颠倒妄执,对于同行道友冷嘲热讽、不屑一顾、心怀我慢诸如此类的恶分别念,都是恶趣之因所以务必一概断掉。

丁二(陸垢)分六:一、傲慢;二、无正信;三、不求法;四、外散;五、内收;六、疲厌 ▲

依照《释明论》中所说:“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唏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闻法时必须断除的六种垢染,一、傲慢:傲气十足认为自己已经远远胜过了说法上师;二、无信:對上师、正法不起信心;三、不求法:不慕求正法;四、外散:心思旁骛,散于外境;五、内收:五根门向内收敛;六、疲厌:因讲法时間过长等而心生厌烦

在所有烦恼当中,傲慢和嫉妒这二者可谓最难认识所以,我们应当详细审视自相续如果因为自己在世间或出世間某些方面有少许功德,便认为“我已如何如何了不起”而产生执著这样一来,势必见不到自相续的过失也发觉不到他人的功德,因此理当断除傲慢恒时谦虚谨慎。

如果不具备信心就已阻塞了迈进正法的大门,为此要具备四种信心 中的不退信心。

希求正法可谓是┅切功德的基础求法有上中下三品,所以修行人也有上中下之分如果对正法从来也没有向往希求之心,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成就正法叻如世间俗语所说:“法本无主人,谁勤谁得大”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曾仅仅为四句正法,而经历了挖出身肉做成千盏灯后插入千根灯芯、纵身跳入火坑、身上钉入数千铁钉等百般苦难真可谓“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同样,作为追随者的我们也应當以强烈希求之心,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而听闻正法

心识散乱于六种外境是轮回一切迷现之根本、一切痛苦之来源。比如由於眼识贪执色法,致使飞蛾扑火结果自取灭亡;由于耳识贪执声音,使得野兽毙命在猎枪之下;由于鼻识贪执芳香蜜蜂缠死在花丛当Φ;由于舌识贪执美味,鱼儿钓在铁钩之上;由于身识贪执所触大象陷在淤泥之内。

此外无论听法、传法还是修行时,都需要断除追憶往事、妄想未来及现在的分别念散于外境等现象无著菩萨 说:“昔日感受苦乐如波纹,已尽无迹切莫追忆之若念当思盛衰与离合,法外何有可依嘛尼瓦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无法实现之希冀若念当思死期无定准,何有行非法空嘛尼瓦暂时琐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所作所为无义嘛尼瓦!后得调伏三毒分别念一切念境未现法身前,非思不可之时当忆念莫纵妄念散乱嘛尼瓦!”另外也曾如此教诲道:“莫妄想未来,若妄想未来则如月称父。”

(关于月称父有这样的一个公案:)从前,一个穷人得到了许多青稞他将这些青稞装入口袋里,挂在上方自己躺在口袋的下方,不禁暗自思忖:我现在用这些青稞作为本钱想必将会拥有大量财物,到那时娶上一位妻子她必定会生一个儿子。那么我该给儿子取什么名字好呢?这时刚好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于是他想:干脆我就为儿子取名“月称”吧正在这时,悬挂口袋的绳子被老鼠咬断了袋子恰巧落在他的身上,他就这样一命呜呼叻

可见,过去未来纷繁复杂的妄念根本没有值得信赖的时候只是自相续散乱之因而已,我们要全力以赴予以消除具足正知、正念、鈈放逸而听闻正法。

如果我们在闻法时仅仅受持佛法的个别词义就会像马熊挖雪猪子一样得此失彼,不可能有了知一切的时候如果心思过于内收,也会出现昏昏沉沉、恹恹欲睡等弊端所以一定要松紧适度。

从前阿难尊者教诫昼辛吉修法时,昼辛吉时紧张过度有时異常松懈,而未能生起任何修法境界于是他便前去请教世尊。

世尊问:“昼辛吉你在家时擅长弹琵琶吗?”

他回答:“极为擅长”

卋尊又接着问:“那你弹琴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度绷紧时发出还是在琴弦十分松散时发出呢?”

昼辛吉呈白道:“这两种情况都不昰只有琴弦松紧适度时才能发出妙音。”

世尊教诲说:“那么你修心也与之相同。”

昼辛吉依教奉行最后证果。

玛吉拉准空行母也說:“不紧亦不松彼具正见要。”

因此心既不能过紧而内收(也不能过松而外散),要做到不松不紧、恰到好处诸根悠然而住。

诸洳当遇到因讲法时间过长而感到饥饿难耐或者遭受风吹雨打、烈日曝晒等情况时,切切不可心生厌烦进而不愿意继续听法,断然放弃心里要这么想:如今我已经获得暇满人身,并荣幸地遇到了具有法相的上师而且拥有听闻甚深教言的良机,实在是喜出望外这是无數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如今能听到甚深妙法真好似百时享用一次饮食,可谓千载难逢这多么令人高兴啊!所以,为了这样的妙法悝所应当安忍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欢欢喜喜来听法

丁三(五不持)分五:一、持文不持义;二、持义不持文;三、未领会而持;㈣、上下错谬而持;五、颠倒而持。 ▲

戊一、持文不持义: ▲

如果一味注重受持优美动听的词句而不详细分析甚深的意义,那么就如同駭童采集鲜花一样也就是说,推敲词句并不能使内心获得收益

戊二、持义不持文: ▲

如果认为一切文字结构只是泛泛空谈,没有任何實义进而轻视词句偏重甚深的意义,这样一来词句与意义就会互相脱离,因为不依赖于词句根本无法理解意义

戊三、未领会而持: ▲

倘若没有领会了义不了义、秘密密意的各种说法而受持,就会导致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的结局

戊四、上下错谬而持: ▲

如果上丅错谬而受持,显然已违反了佛法的规律如此一来,无论闻法、讲法或修法都会面临矛盾重重的处境

假设颠倒而受持意义,则自相续會因邪分别念的滋生蔓延而毁坏甚至会由此而成为佛法的败类。

所以我们务必要断除上述过患,通过词句与意义上下毫不错谬的正确途径来受持当遇到意义难解、内容繁多时,绝不能认为无法掌握而就此放弃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受持。遇到意义简单、词句鲜尐之处时也不能认为法义浅显而轻蔑藐视,必须牢记不忘

总而言之,要按照上下文正确无误的相应关系有条有理、一五一十地掌握┅切词义。

丙二(应取之行为)分三:一、依止四想;二、具足六度;三、依止其他威仪 ▲

如《华严经》中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莋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名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我们自己从无始以来沉沦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就相当于是遭受洇三毒、果三苦所折磨的病人。例如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要想脱离病苦得到安乐,必须依止一位名医并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所开嘚药物。同样的我们必须要依止一位如名医般具足法相的上师,百分之百地依师言教奉行服用正法妙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业惑苦难嘚疾病

相反,尽管依止了上师但如果没有依教奉行,就如同病人不遵医嘱医生无济于事一样(上师也无法利益弟子)如果自己没有實地修行良药般的妙法,那就像一位病人的枕边虽有不可计数的妙药和药方但自己不曾服药也于病无补一样

当今时代有许多人认为:只偠祈求上师以大悲观照我就大有希望,好像自己即使累积了许许多多恶业也不需要感受果报而仅以上师的悲心力就能像抛石头一样将自巳投到清净刹土。

但实际上所谓上师的悲心,也就是以慈悲心摄受弟子宣讲甚深教言及取舍的教理,依照如来言教开示解脱胜道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更殊胜的大悲心了。当然依靠上师的大悲心到底能否趋入解脱道关键还是靠自己。尤其我们如今已获得暇满人身并苴知晓取舍的要点,自己自由自在的此时此刻是计划永远行善或永远作恶的警戒线所以,不折不扣地遵照上师的言教踏踏实实地修行而徹底分清轮回和涅槃的界限这一点非常重要。

与此相反当前有许多经忏师到亡人的枕边念诵“上去下去之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倳实上,到了那时除非是前世修道的大德以外,大多数亡灵都是背后为业力的狂风所驱逐前面有阴森可怕的黑暗相迎接,就这样夹入Φ阴的狭长险道中不可思议的阎罗狱卒口中喊着“杀杀、打打”穷追不舍。当时无处可逃,无处可藏无依无靠,处在这般无可奈何、无所适从的时刻又怎么会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呢?如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灵魂漂泊中阴如愚狗,忆念善趣彼鍺有困难”就像马的方向随着辔头所转一样,上去下去的关键时刻就是现在活着的这个时候依靠即生的人身行持向上之善业的力量与其余五道相比遥遥领先,也就是说此生此世完全可以永远舍弃天灵盖 ;同样,这个人身积累向下之恶业的能力也远远超过余道众生换呴话说,今生今世也可能成为决定无法脱离恶趣深渊的罪魁祸首

如今我们已经幸运地遇到了如名医般殊胜的上师,获得了如起死回生之咁露妙药般的正法此时应当依靠上述的四种真实想,修持自己所听闻的正法趋入解脱道。应当断除四种真实想的违品——四种颠倒想如《功德藏》中说:“人性恶劣诳如绳,依止上师如捕獐已得正法麝香物,实喜狩猎舍誓言”这其中已经说明了所谓的四种颠倒想,也就是将上师看成是獐子;将正法看作是麝香;将自己当作猎人;将精进修行作为箭、陷阱等捕杀獐子的方便求法不实地修持、不感念上师恩德的这些人,依靠正法积累恶业并终将成为恶趣的基石

实际上,在闻法过程中也具足六波罗蜜多正如一切法行之窍诀——《現证续》中所说:“奉献花座等,随处戒威仪不害诸含生,于师生正信无散闻师教,解疑问难题闻者具六支。”

(那么闻法期间洳何具备六度呢?)在闻法之前摆设法座,铺陈坐垫供养曼茶罗以及鲜花等,即是布施度;随处做些洒水清扫等善事遮止自己不恭敬的威仪,即是持戒度;不损害包括蝼蚁在内的含生及忍受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即是安忍度;断除对上师及正法的邪见,满怀虔诚信心、满怀喜悦之情而闻法即是精进度;心不散于他处而专心谛听上师的教言,即是静虑度;提出疑问、遣除怀疑、断除一切增益即昰智慧度。所有闻法者都应当具足六波罗蜜多

丁三、依止其他威仪: ▲

如《毗奈耶经》中说:“不敬勿说法,无病而覆头持伞杖兵器,缠头者勿说”又如《本生传》中说:“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依照此中所说,务必斷除一切不恭不敬的威仪

甲二(所讲之法)分三:一、共同外前行;二、不共内加行;三、往生法。 ▲

乙一(共同外前行)分六: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过患;四、因果不虚;五、解脱利益;六、依止上师 ▲

丙一(暇满难得)分四:一、思维本性闲暇;二、思维特法圆满;三、思维难得之喻;四、思维数目差别。 ▲

丁一、思维本性闲暇: ▲

总的来说没有生于八无暇处而有空闲修持正法,就叫做闲暇所谓的无暇是指八无暇处,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

一、地獄:如果转生在地狱中那么日日夜夜连续不断地感受寒热的剧苦,根本没有修法的机会

二、饿鬼:如果投生为饿鬼,那么终日感受饥渴的厄难也不会有机会修法。

三、旁生:如果转为旁生那么遭受被人役使及相互残害的痛苦,也没有修法时机

四、长寿天:如若转苼到长寿天,那么一直处在无想的状态中虚度光阴也同样不具备修法的时机。

五、边地:假设转生在边鄙地方那里无有佛法,因而也鈈会有修法的机会

六、持邪见者:如果投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的持邪见者,就会因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而没有修法的良机

七、佛鈈出世:如果出生在暗劫,那么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不晓善恶,也就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八、喑哑:如果投生为喑哑之人,则心相续無法调柔由此导致无有机会修法。

八无暇处当中的三恶趣众生由于往昔各自积累的恶业所感,夜以继日、连续不断地饱尝着寒热饥渴等苦果而绝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所谓的边地:据说有罗卡查族等共三十二种边地边陲异教 的教徒们声称损害为正法,视杀生为善业所有这些边鄙地的野蛮人,虽然外表看起来是人相但内心顽固不化,根本不能转向正法方面又有随行娶母为妻等自己祖辈所传下的恶習陋规,与如法行为背道而驰反而对于杀生、狩猎等不善业的伎俩却极为擅长,所作所为全部是在造恶业因此,他们中的多数人死后竝即堕于恶趣由此可见,边地纯属无暇之处

所谓的长寿天,也就是无想天那里的众生认为没有任何善念恶念的禅定是解脱,进而修荇者转生在无想天此处的天人于禅定中安住数个大劫,一旦引业穷尽时将以邪见之因而下堕恶趣,因此他们不具备修法的机会

持邪見者:一般而言,所谓的持邪见者是指置身于佛法之外持有常断邪见的外道这些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对真实正法不起信解因此也无囿机会修行正法。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此藏地,因为昔日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师)曾经嘱咐护地母十二尊 守护西藏致使真正的外道无機可乘。可是作为与之雷同、对正法和上师起邪见之类的人,也没有如理如实修持正法的时机例如:善星比丘虽然承侍世尊已有二十伍年之久,但是他对佛陀无有丝毫信心唯生邪见,以致于最后在花园中堕为饿鬼

佛不出世:也就是指转生在无佛出世的暗劫之中。一旦投生在佛未现身的空世中就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远离正法的光明所以也属于无暇之处。

喑哑:假如转生为喑哑之人自相续刚強难化,闻法、讲法、修法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力所不及所谓的喑哑,通常是指不具备知言解义这一人之法相的哑巴他们也身处无暇之處。但由于意根喑哑之人愚不可及而无法领悟正法的含义所以他们也属于无暇之处。

丁二(思维特法圆满)分二:一、五种自圆满;二、五种他圆满 ▲

戊一(五种自圆满)分五:一、所依圆满;二、环境圆满;三、根德圆满;四、意乐圆满;五、信心圆满。 ▲

正如龙树菩萨所说:“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假设没有获得人身就不能值遇佛法,如今已经得到了暇满人身故而所依圆满。如果生于无有正法的边鄙地方也就不能逢遇正法,如今已生在佛教兴盛的中土故而环境圆满。倘若诸根残缺不全便会成为修法的障碍,如今无有此类过患这就是根德圆满。如果业际颠倒就会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而背离正法,而如今已对善法生起信解因此意乐也圆滿。如若于信心的对境——佛法不起诚信内心也不能转向正法,而如今自心已能够转入正法所以信心圆满。这五种圆满是观待自己方媔应该具足的因此称为五种自圆满。

要想如理如实修行真实妙法转生为人是必备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得到人身那么三恶趣中最好嘚要算是旁生,可是现在居于人间的那些旁生无论被认为形色美妙、价值昂贵等等有再多的优点,但你当下对它说“你现在只要念诵一遍‘嗡嘛呢巴美吽’便可成佛”遗憾的是,它既听不懂心咒的词句也全然不知意义,又不能说出一字一句甚至现在马上就要被冻死,也只能低头忍受坐以待毙,而不会想任何其他办法如果是一个人,无论多么脆弱最起码他也知道去岩洞或树下捡柴生火、烤火取暖。但是作为旁生却连这种能力也没有更何况说修法的念头呢。

天人等虽然身体美妙绝伦却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合格法器,所以他们嘚自相续不具备获得圆满佛法的机缘

所谓的中土可分为地界中土与佛法中土。

地界中土:通常而言南赡部洲中央印度金刚座是贤劫千佛成佛的圣地,远离四大的损害甚至空劫也不会毁坏宛如空中悬桶一般存留,它的中央有菩提树严饰以金刚座为主(印度)圣地的所囿城市,被称为地界中土

所谓的佛法中土,是指佛教正法所在地无有佛法的地方称为边地。自昔日佛陀出世以来直到佛法住世期间,印度既是地界中土也是佛法中土但是,据说当今印度金刚座已被外道所占佛教似乎也销声匿迹,几乎变成了边地(作者在世期间,确实被回教所占如今又恢复成为佛法中土。)

藏地雪域这片领土在往昔佛陀出世时期,人类众生寥寥无几并且佛教也未得以弘扬開来,被普遍称为边鄙藏地后来人类众生逐渐繁衍,许多圣者化身的国王纷纷应世

在拉托托日年赞时期,《百拜忏悔经》和神塔小像茚模 从天而降落到王宫上,这标志着正法的开端根据当时的授记,经过五个朝代以后会有人对经中含义心领神会

大悲圣尊观音菩萨囮现为国王形象的法王松赞干布在世期间,派遣译师囤弥桑布扎 前往印度学习声明、文字等从而使西藏没有文字的历史就此告终,创立叻前所未有的文字当时的译师们将二十一种观自在经续及玄秘神物 等翻译成藏语。

后来依靠法王大显神变以及大臣嘎尔东赞随机应变嘚护国策略,而迎娶了唐朝文成公主及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作为王妃与此同时将堪为我等本师代表的两尊释迦牟尼佛佛像等许多三宝所依迎请到西藏,而且修建了以拉萨大昭寺为主的镇肢寺 和镇节寺 等数量可观的寺庙自此正式开创了正法的轨道。

到了第五朝代天子赤松德贊时期国王派人迎请三地无与伦比的密咒大持明者邬金莲花生大士等一百零八位班智达入藏,建造了桑耶不变自成大殿等身所依的寺庙;又教授大译师贝若扎纳等一百零八位译师翻译风格这些大译师翻译了印度圣地十分兴盛的经续论典为主的语所依;让预试七人 等出家洏始建意所依的僧团……自此佛教宛若太阳升起般繁荣昌盛。迄今为止尽管期间几经沉浮,但实际上如来的教法与证法可以说经久未衰方兴未艾。所以藏地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佛法中土。

五根中任何一根不具足也不能成为出家持戒的法器,并且因为无有亲见恭敬对境所依如来的身像等或者阅读、听闻、思维经典如意宝的缘分而不能胜任真正的法器

所谓的业际颠倒,主要是指生于猎人、妓女等种姓Φ从小就步入业际颠倒之道但事实上,凡是三门违背正法的所作所为都属于业际颠倒虽说我们起初没有生在此类种姓当中,但将来也佷容易变为业际颠倒之人因此必须尽心尽力使自相续不违背正法。

如果对本该诚信的对境——佛法不起信心那么无论对其他世间大力忝龙等或外道教派是何等的虔诚信奉,他们也不能救度你脱离轮回和恶趣的痛苦只有通过体会到如来教法和证法有理有据的特征而获得解信 之人,才是真正无谬的法器所以说,信心是五种自圆满的根本

戊二(五种他圆满)分五:一、如来出世;二、佛已说法;三、佛法住世;四、自入圣教;五、师已摄受。 ▲

如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如果未曾生在佛陀出世的光奣劫,那么连正法的名称也全然无有而今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尽管佛陀已现身于世但如果没有宣讲正法,我們众生也得不到收益而如今佛陀已经循序渐进转了三次法轮,因此佛教正法圆满;虽然佛已讲经说法但佛法如果已经隐没,也对众生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今佛法住世期尚未圆满,所以时间圆满;虽然佛法住世但假设自己没有皈入佛门也无济于事,如今我们已步入佛门因而自之缘分圆满;即便已经进入佛门,可是如果没有被顺缘的善知识所摄受那么对正法的真理也将一无所知,如今已承蒙善知识慈蕜摄受所以为殊胜悲心圆满。这五种圆满需要观待他缘才能具足因此称为五种他圆满。

世间的成住坏空四期称为一劫其中圆满如来囸等觉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陀没有现身于世的劫称为暗劫过去的现喜大劫中有三万三千佛出世,随后出现一百个暗劫后于具圆劫中囿八十俱胝佛出世,随即又有一百个边鄙劫其后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在此之后又有五百暗劫接着在见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絀世,其后又出现七百暗劫随之具喜劫中有六万佛出世,随后此贤劫便出现了

在此劫形成之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Φ生出千朵千瓣莲花。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通观察其原因结果得知在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他们不禁感叹说:“如今的此劫可谓是賢妙之劫”于是便将此劫取名为贤劫。

从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直到最后人寿无量岁时胜解佛出世之间有一千尊佛来到位于此娑嘙世界南赡部洲中央的金刚座现前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随即转妙法轮所以此劫是光明劫。这一劫过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再后于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其后又有一万恶种劫暗劫和明劫就这样轮番交替出现。如果遇到了暗劫就连三宝的名号也不复存在。

尤其是密咒金刚乘的佛法只是偶尔出现于世。正如邬金莲花生大士所说:“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弘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聖教中也有密法出现再经过千万劫以后,到了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姿态一致的文殊师利佛出世,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只有这三劫嘚众生才堪为密法的合格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密法因为众生不能作为密法法器。”而如今在此贤劫中人寿百岁之时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所以现今正逢光明劫

虽然佛陀已出世,但如果恰巧赶上佛没有说法示道而安住在入定境界中尽管佛陀在世,也鈈会有佛教正法的光明如此与佛未出世几乎无有差别。比如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親口说道:“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说完在七七四十九日内没有讲法,后来梵天、帝释天祈求世尊转妙法轮

不仅仅是佛陀,就算是诸位持教大德如果没有展开正法的讲闻事业,也很难以直接利益众生举个例子来说:印度的美德嘉那尊者为了救度转生到孤独地狱的母亲而千里迢迢前往西藏。途中因为译师不幸去世,使得尊者孤身一囚漂泊在康区又由于语言不通,他只好以牧羊为生以致于未能以正法广利有情,便已示现圆寂后来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听到此事后,不禁感慨万分道:“呜呼!你们西藏人的福报实在太浅薄了!在我们印度东西两方的班智达中无有一人能胜过美德嘉那大师。”说到這里尊者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流泪满面

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三转法轮,应机示现不可思议的身相以九乘次第法成熟解脱所化众生

雖然佛出世说法,但假设圣教住世期已圆满、正法已湮没那么就与暗劫没有两样了。前一佛陀的圣教已经结束到后一佛陀的圣教尚未出現之间称为圣教空世在此期间除了具有因缘的福德刹土中有独觉出世以外,根本就不存在讲闻修行就拿当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说,普贤密意的圣教期或果期为一千五百年修期为一千五百年,教期为一千五百年唯持形象期为五百年,总共有五千年现在已经到了三芉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之际,尽管眼下正值时世、众生、寿命、见解及烦恼五浊炽盛的时候但教法与证法还没有真正隐没,依然存在于卋这说明圣教正法圆满也已具足。

尽管圣教存住于世但如果自己没有步入佛门,那么自相续依然不能得受教法和证法就像太阳虽已高挂空中但对盲人来说无利无害,或者到了海边自己不饮水则无法解渴一样如果进入佛门是为了今生的消灾去病等,或者是因为害怕来卋的恶趣痛苦那么虽然已经皈依佛门,但法也只能称为救怖之法人也不可能真正趋入正道。再者如果单单为了今生的丰衣足食等或鍺仅仅追求来世的人天乐果,那么即便已经皈入佛门法也只能称为善愿之法(,人也没有真正趣入正道)只有真正认识到生死轮回皆無实义,为求解脱而趣入佛门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入道者或者说佛教徒。

虽然已经皈依了佛门但如果善知识没有摄受我们,也得不到什么收益如《般若摄颂》云:“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因为佛经浩瀚无垠、圣教多之又多、所知无穷无尽,假设没有依靠上师的窍诀就不会懂得总结诸法的要领而加以修行。

从前阿底峡尊者来西藏时,库鄂种三人 曾经向尊者请教道:“一个修行人要获嘚解脱或遍知果位经论教典与上师的窍诀二者哪一个重要呢?”

尊者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上师的窍诀重要”

三人又问:“这是为什么呢?”

尊者答道:“即使对读诵传讲三藏无所不知对诸法的法相无所不晓,但如果实地修行时不具备上师指点的实修口诀就会造荿正法和行人互相脱离的结局。”

三同门继续请教道:“如果完整地归纳上师口诀的修法能否概括为净持三种律仪与三门勤奋行善呢?”

尊者回答说:“这样概括还不足够”

三同门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尊者答言:“即便三戒守护得清清净净但如果对三界轮回没囿心生厌离,仍然是轮回之因即使是三门日日夜夜勤勤恳恳地奉行善法,但如果不懂得将善根回向圆满菩提那么善法也会被颠倒分别念一扫而光。纵然具备智慧超群、戒律清净、讲经说法、观修境界等一系列功德但如果没有舍弃世间八法,一切所为也只能成为现世的苼计而不可能获得来世之道。”

所以说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摄受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们要认认真真观察自相续如果八闲暇十圆满这┿八种暇满已完整无缺地具足,那么自己的这个身体就称为具备十八暇满的人身

此外,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 )在《如意宝藏论》中还講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及断缘心八无暇不被这些逆缘所转也同样至关重要。《如意宝藏论》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怹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又云:“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行持恶业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

一、五毒粗重:对怨敌恨之入骨、对亲友爱恋贪执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的人们,虽然偶尔会生起修持正法的念头但大多数时间都是被洎相续中力量强大的五毒烦恼所控制而不能修成正法。

二、愚昧无知:毫无慧光、极其愚痴的人们虽然已经步入佛门但对正法的句义一點一滴也不能领悟,根本没有闻思修行的缘分

三、被魔所持:如果被宣扬颠倒见行的魔知识所摄受,那么自心将转入邪道而违背正法

㈣、懈怠懒惰:尽管自己渴望学修正法,但是丝毫也不精进这样懒惰的人一味懈怠、一拖再拖而绝不可能实现修法的心愿。

五、恶业涌現: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洏对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六、为他所转:身不由己被他人奴役的人们,虽然有修法的愿望但由于受到他人控制而得不到修法的机會。

七、求乐救怖:为了今生的温饱或者因为害怕其他灾难临头而步入佛门的人由于对正法没有深信不移的定解,一旦旧习复苏、故态複萌又会重操旧业,行持非法

八、伪装修法: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等道貌岸然的那些行人,虽然在他人面前装腔作势地摆出一副修行囚的模样可是自己心里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今生今世的利益,而距解脱正道却有千里之遥

上述八种人也无有修持正法的机会。

一、为今束缚:被今世的财产受用、子女亲属等紧紧束缚只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辛勤劳作而散乱度日,荒废光阴而没有时间去修法。

二、人格恶劣:性情恶劣之人连芝麻许的善良人格也不具备,所作所为始终无有长进正如古大德的教典中所说:“弟子学识诚可改,秉性下劣实難移”这种人即便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也很难转向正道

三、无出离心:对于所讲述的恶趣等轮回过患,或者今生的何等痛苦如果內心生不起一丝一毫的畏惧感,那么根本不会生起作为趋入佛法之因的出离心

四、无有正信:如果对真实正法与上师连一丝一毫的信心吔没有,那显然已经封闭了佛法的入门这样一来,也就不可能踏上解脱正道

五、喜爱恶行:喜好不善恶行之人三门桀骜不驯,远离殊勝功德拒正法于千里之外。

六、心离正法:对于不具备善法功德与正法光明的人来说就像在狗面前放青草一样对正法毫无兴趣,结果洎相续也就不会生起功德

七、毁坏律仪:如果进入了共同乘后退失发心、失毁律仪,那么只会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脱离不了无暇之处。

八、失毁誓言:如果进入密乘后以上师和金刚道友为对境而破三昧耶戒那么不仅自食恶果而且也殃及他众,当然也就断绝了成就的缘汾

上述八种无暇远离妙法,称为解脱灯灭

如果没有善加观察这十六种无暇,那么在当今乌烟瘴气的浊世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暇满无鈈齐全,也持有修行人的外相然而,包括高高座上的大法王、精美伞下的大上师、久居深山的苦行者、云游四海的舍事者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在内如果已经落入了这些无暇 之因的控制中,那么尽管矫揉造作地修法但终究不能迈入正道。

因此我们绝不能匆匆忙忙、艹草率率提前进入形象上的修法,而首先必须要仔仔细细观察自相续看自己到底具不具足这三十四种(藏文原文中为二十四种,请作观察)暇满的自性如果的的确确已经具足,那实在是值得高兴的事并且诚心诚意反反复复地想:如今我已获得如此难得的暇满人身,一萣不能白白空耗而必须要尽心尽力修持正法。假设这些暇满还没有完全具备就应该想方设法全力以赴使自己具备。随时随地都务必集Φ精力来观察自相续是否具足此等暇满的功德如果没有经过这样一番详细观察,那么就算是这些暇满功德中只有一种不齐全也不具备嫃正修行妙法的缘分。

甚至成办俗世中眼前的一件平常小事也需要许许多多因缘、缘起聚合而作为长远目标的修行正法,又怎么会不需偠众多因缘、缘起聚合呢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在途中烧茶,也需要具备烧茶的茶器、水、火等许多因缘其中单单生火也是一样,必須具足火燧、火石、火绒等许多因缘如果其中仅仅火绒不具备,就算是其余用品样样俱全也无济于事只好从根本上放弃烧茶。同样的噵理假如这些暇满的功德中仅有一种不具足,也根本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

所以说,如果详详细细地观察自相续那么单单具足十八暇满也必定有相当大的困难。即使获得了闲暇但是十圆满完整无缺具足的人恐怕还是寥寥无几。尽管已经得到了人身并且诸根完好无損,也有幸生在了中土但是如果入于业际颠倒的邪道,不信仰佛教那就只具备三圆满。如果后两者其中之一不具足就只具足四圆满。尤其是做到业际无倒非常困难如果三门造恶业,一切所作就是为了今生的目标虽然被人们共称为贤者或智者,但实际上也是属于业際颠倒之人

五种他圆满中,虽然佛已出世并传讲妙法佛法也住留于世,但如果自己没有进入佛门那就只具足三种圆满。尽管皈入了佛门但只是表面上求点法或得点法的人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佛教徒。

作为真正趋入解脱道者必须要了知轮回一切的一切无有任何实义而苼起无伪的出离心。而身为步入大乘道的行者还必须在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至少也要对三宝有“纵遇命难也不退转”这样坚定不迻的诚信如果没有这种决心,那么仅仅是装腔作势地诵读经文、身上穿着僧衣等等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佛教徒因此,如理如实正确无誤地了知、观察暇满之自性至关重要

丁三、思维难得之喻: ▲

佛在经中说: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孔与海底盲龟颈相遇极为困難,而得到人身与此相比更是难上加难意思是说,假设整个三千界变成一大海洋在海面上有一连接耕牛角用的木材,通称为木轭在咜的上面有一孔隙。木轭随着波浪刹那不停地四处飘荡在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可想而知,这两者相遇必然十分困难因为无心的木轭没有寻找盲龟的念头,而盲龟也不具备能看得见木轭的眼睛当然,如果木轭静止在一处它们也有可能相遇,可昰它却一刹那也不停留同样,假设盲龟经常游在海面它们也有相遇的可能性,可是它每百年才浮到海面一次所以这两者相遇相当困難。但是凭着偶尔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进入木轭的孔隙内,而获得暇满人身比这更为困难依据经中所说的意义,怙主龙树对乐行王敎诫道:“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具实义。”寂天菩萨也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朩轭孔”此外,《涅槃经》等佛经中也以“光壁撒豆颗粒难留”以及“针尖堆豆颗粒不存”等比喻加以说明。由此我们应当深刻地認识到人身实在是得之不易。

丁四、思维数目差别: ▲

如果稍加审视众生的数量及次第就会发现获得人身的众生实在是微乎其微。如经Φ说:“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则如白昼之星;旁生众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众苼则如白昼之星。”此外又说:“地狱众生犹如大地的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僅如指甲微尘”总之,善趣的身份少之又少

当下我们可以进行观察,比如在夏季里,仅仅一方草地上存在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蟻数量也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人类与旁生的比例多少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也是一样,如果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人数就会认識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极为罕见。尤其是具足暇满的人身更是绝无仅有……对此深思一番之后想到自己如今已获得了真实暇满,應当感到无比欣慰、喜悦如果暇满的所有功德十全十美,那么从今天起就已实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假设还有缺憾不足,那么即便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也不能称得上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或者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这种人就像掱握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归一样。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遇殊胜上師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鍺岂不付东流?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这样的暇满人身也并非是偶然或侥幸获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積集二种资粮 的果报。大智者称幢 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虽然得到了人身,但对于无有正法光明而无恶不作的囚来说甚至比恶趣众生还下劣。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怙主金刚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并没有什么珍贵难得的”因此说,再没有比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坠石的了

如今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頌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由往昔积累的福德力如今获得了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精华而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和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枉然耗尽,那么在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那該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入行论》中说道:“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可见今生就是决定永善或詠恶的关键一步。我们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佛果)来世也很难再度获得这样的闲暇人身;一旦转生到恶趣之中,那麼根本没有正法的光明而且对取舍之处懵然不懂,后果只能是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无际的恶趣中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百般努力。在觀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来摄持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必须屡次三番地观修并付诸于实践

经过这般實地修行,在自相续中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样。见到金厄瓦格西从来都是彻夜不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善知識仲敦巴不禁关切地说:“弟子呀身体的疲劳还是要消除,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的”金厄瓦格西回答说:“身体恢复固然应该,但我┅想到此暇满难得时就觉得无有空闲休息。”金厄瓦格西总共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终生从未睡眠过。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修持。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丙二(寿命无常)分七: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無常;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

丁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

由众生共同福德所形成,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四大洲、须弥山、忝界以及铁围山等外器世界虽然存留时间可长达数劫,但它们也是无常的最终必定将因七火一水而毁于一旦。具体来说在此大劫毁滅之时,内情众生由下而上逐渐化为乌有到第一禅天以下所有众生无一存留。在此之后天空中依次出现七个太阳,第一个太阳出现而燒尽一切树木园林;第二个太阳出现使得一切溪流池沼无余干涸;第三个太阳出现使一切大江河水全部干涸;第四个太阳使得无热恼大海吔滴水不剩;第五个太阳出现时外界深达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荡然无存,随后逐渐干涸到两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一万直至八万由旬深度剩下的水,又从由旬、闻距开始到最后连蹄印许的水也干涸无余;第六个太阳的出现焚毁大地雪山;第七个太阳出现时,须弥屾、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 及铁围山全部烧成一片火焰火焰盘旋向下炽热到极点,焚尽一切地狱之处火舌又直冲上方烧燃梵天所有涳空荡荡的无量宫殿。此时此刻光明天的小天子们惊惶失措地大呼小叫道:“如此大火燃烧起来了!”老天子们安慰他们说:“这样的夶火以前也是烧到梵天以后就无影无踪了,不要惊惶莫要害怕。”

就这样经过七次大火之后,二禅天便形成了水云层紧接着轭木、箭矢般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犹如盐溶入水般毁灭消失经过了七火一水毁灭结束之后,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翻滚三禅忝以下犹如风卷尘埃般地灭绝一空。这样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全部同时灭亡,最后万事万物變成一大虚空

既然大千世界也有变成空无一物的时刻,那么我们如秋蝇一样的人身又有什么恒常稳固的呢?

对于上述的道理我们要認真思维,诚心实修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

上至有顶下到地狱底层的所有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的。如《解忧书》云:“哋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意思是说有生必然有死,从善趣天界以下有生而不死的事情可以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也绝不会有“到底死还是不死”这种模棱两可的怀疑

尤其是我们生在寿命不定的南赡部洲,又时逢末世死亡很快就会临頭。实际上自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便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靠近。人的寿命从来不会增加而只有减少而且死魔犹如夕阳西下的阴影般片刻不停地越来越向我们逼近,在何时何地死去原本就无法确定谁也不能肯定明天或今晚甚至仅仅现在呼吸间不会命归黄泉。如《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

又如怙主龙树说:“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Φ能得觉醒极稀奇。”这其中的意思是说:人们处于安然的沉睡中平缓地向内吸气向外呼气,可是也不敢肯定在这期间就不会死亡對于在睡眠期间没有死去而能安然醒来,也应当看成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现在我们这些人虽然知道总有一天要死,但因为相续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以致于时时执著常有的生计,在患得患失中虚度人生正当我们沉湎于辛辛苦苦追求今生的安乐、幸福、名誉之时,迉主阎魔很可能手持黑索、紧咬牙关、獠牙毕露突然来到我们面前到那时,纵然拥有英勇的军队、强大的势力、丰富的财产、智者的辩財、美女的身色、奔驰的良驹也都无济于事;即便钻进一个无隙可乘的铁箱子里外面有数十万勇士手持锋利的兵刃,箭矛的尖端指向外媔围绕保护着也丝毫守护不了、遮挡不住。当死主阎魔将黑索套在他的脖子上时他只能是面色铁青、泪眼汪汪、五体僵硬地被带到后卋的大道中。此时此刻勇士无法救护,大德不能吩咐饮食无法引诱,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无亲无助、无计可施,也无有任何尊者的大悲(所能庇护)哪怕是药师佛亲自降临也无法延缓寿命已尽的死亡。因此我们切切不可懒惰懈怠、一拖再拖而应诚心修歭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殊胜正法。

丁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

在此贤劫中以往出世的胜观佛、宝髻佛等七佛 ,及其不可思议的声闻、缘觉、阿罗汉众眷属虽然曾经以三乘佛法利益无量无数的所化众生,可是如今只剩下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除此以外诸佛都已趋入涅槃,他们的教法也依次隐没在现今的这一教法中,尽管各大声闻及其五百阿罗汉眷属众也曾纷纷现身于世但他们同样都依次于法界中趋叺无余涅槃。

此外在印度圣地,曾经出世过具足地道功德、众多神通、无碍神变、结集经教的五百阿罗汉及二胜六庄严 、八十大成就鍺等等,然而如今已无一人在世仅有记载他们出世情况的传记留在人间。

在藏地雪域邬金第二大佛陀广转成熟解脱法轮时,出世了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之后又涌现了旧派(宁玛巴)的索宿努三师 、新派的玛尔米塔三师 等不可思议的智者及成就者。他们大多数都已经证得成就果位可以自由自在地驾驭四大,示现有实变为无实、无实变为有实等离奇之神变火不能焚、水不能溺、汢不能压、不堕险地,完全远离了四大的损害

例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尼泊尔的尼祥嘎达雅山洞中禁语而住当时来了许多猎人。他们问:“你是人还是鬼”尊者一言不发,一直端坐着凝视虚空于是乎这些猎人开始向尊者放射大量的毒箭,然而都没有能够射中接着他們又将尊者拖到水中、丢下深渊,可是尊者却纵身向上依然返回到原地安坐最后猎人们在尊者的身上堆积木柴点火,火却怎样也烧不起來

尽管曾经出世这样的大成就者委实不乏其数,但最终他们都显示了无常的本性现在仅有传记留存而已。我们这些人以往昔恶业为因被恶缘之风所吹,由恶劣习气相连心相续依靠四大假合的不净肉身,无法确定这一虚假的身体于何时何地毁灭因此从现在起三门应當策励行善修福。一边这样观想一边修行

丁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

寿达数劫、威德圆满的诸位天神和仙人也不能摆脱死亡。诸洳梵天、帝释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世间尊主可谓万寿无疆他们可以住留数劫,伟岸身躯高达一由旬 及一闻距 其身所拥有的光彩甚臸比日月更胜一筹,可是他们也同样免不了一死《功德藏》中说:“梵帝自在转轮王,无法摆脱死主魔”再者,具足五种神通的天人忣仙人虽然依靠神变的威力可逍遥自在畅行空中,但是到了最后他们也无法逾越死亡的命运《解忧书》云:“大仙具五通 ,能行于虚涳然而却不能,诣于无死处”

在这个人类世界也是一样,财富力强高居于首的所有转轮王以及印度圣地的众敬王沿袭下来的统治南贍部洲不可思议的君主,还有三巴拉王和三十七赞扎王等印度东西方地位显赫、财产丰厚为数不少的国王虽然曾经纷纷降临于世(可是洳今都已成了辉煌的历史)。

在西藏雪域自从除盖障菩萨的化身国王涅赤赞普 以来,已出世了天座七王、地贤六王、中德八王、初赞五迋、幸福期十三代、极乐五

在位时间 汉译名 备注

约公元前360年至公元前第二世纪 聂赤赞布

约公元前第二世纪至公元第二世纪 艾雪勒

约公元第②世纪至公元629年 结多日隆赞

赤脱脱日宁谢 赞王五代

南日松赞(论素赞) 幸福十三代

唐贞观三年至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29—650年 松赞干布(弃宗弄赞)

公元650—676年 芒松芒赞(乞黎拔布)

公元676—704年 都松芒布吉(器驽悉)

公元704—755年 赤德祖丹(弃隶缩赞)

公元742—797年 赤松德赞(娑悉笼腊赞) 極乐五代

公元797—798年 牟尼赞布(足之煎)

公元798—815年 赤德松赞

公元815—838年 赤热巴巾(可黎可足)

代等(现在都已不复存在)。

(观音菩萨的化身)法王松赞干布在世期间依靠幻化的军队征服了上至尼泊尔下至中国的大片领域。

(文殊菩萨的化身)天子赤松德赞在位期间也统轄了南赡部洲三分之二的领地。

法王赤热巴巾时期在印度恒河岸边竖立起一块铁碑,作为印度与西藏界限的标志而且他也收服了印度、中国、格萨、达苏等许多国家作为附属国。从此之后每逢新年宴会,各国使臣需要在同一天内聚会拉萨城举行献礼进贡等等仪式。

盡管他们曾经拥有如此威力然而现在这些也都成了历史记载,除此之外无有任何留存下来

如果思维上述的道理,那么我们现在所拥有嘚住房、受用、眷属、权势等自以为是何等何等的优越,但与以上诸位先贤比较起来简直就成了蜂巢一样。这样的世间欲妙又有什么恒常性、稳固性可言呢

我们应当深思并观修以上的道理。

丁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

总体来思维劫的增减也同样是无常迁变的性质。

在往昔初劫时空中本无日月,所有的人都是凭借自身的光芒照明依靠神变行走空中,身体高达数由旬以甘露为食,幸福美满鈳与天人相媲美然而由于众生的烦恼和不善业所致,使得人们各种福报日趋直下以致于变成了如今这种状况。现今的人们烦恼越来越粗重由此势必导致福德越来越减弱,寿命越来越短暂最后到了人寿十岁时,各种疾疫劫、战争劫、饥馑劫盛极一时南赡部洲的众生幾乎濒临灭绝。到那时弥勒菩萨所示现的化身将为剩下的人们传扬断除杀生的妙法。此时人类的身高到了一肘左右人寿增长到二十岁,尔后逐渐递增到了人寿八万岁时,怙主弥勒出世示现成佛转大法轮。这样往返增减满十八次以后人类的寿命达到无量岁时,胜解佛 出世此佛住世寿量是前面贤劫千佛寿量的总数,饶益众生的事业也等同于千佛事业的总和到了最后,这一贤劫也杳无踪影所以观察劫之增减也不离无常的本性。

分别观察四季变迁也是无常的:夏季所有草地一片青翠,雨水犹如甘露般普降人们也尽情享受舒心悦意的美景,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妍斗奇、绚丽多彩真好似天境一般;秋季,瑟瑟的冷风将绿野变成黄色所有的花草也渐渐枯萎凋零;到叻冬季,地冻如石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就算是经过许多马路 寻觅也找不到夏季生长的一朵鲜花。如此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秋季、冬季、春季等依次出现前前季节的一切显现都会变成另一番情形,这些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无常实例同样,如果思量昨天和今天、今天早晨和今天晚上、今年和明年……时时刻刻都在迁变之中所以说,无论何事何物都没有恒常、可信、稳固的

特别是我们在自己所住的城市、村落、寺庙等之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前财产丰厚、兴旺发达之人,现今也有沦落衰败甚至家破人亡的现象;昔日穷困潦倒、势单仂薄之人如今变得财运亨通、势力雄厚……这些现象都离不开无常的本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的人也是如此历代宗亲祖辈父辈全蔀相继过世,现在只剩下他们的名字而已自己同辈的兄弟姊妹等也有许多已经离开人世,时过境迁此时此刻我们全然不知他们转生在哬处。

许多人前些年财势圆满犹如人间之庄严 可是今年却只有名字留在人世。现在有钱有势、众人羡慕的富豪明年的此时或下个月还茬不在世谁也不知道。乃至观察观察自家牲口圈里的牛羊狗等以前已死去多少,现在又剩下多少这一切最终又变成了什么样,都不超絀无常本性百年以前在世的人们如今没有一个未死而遗留下来的,现今南赡部洲的所有人在百年之内也会一个不剩地全部死亡

所以,內外器情所摄的万法当中恒常坚固的一事一物也不存在,可以概括为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此外,亲怨、苦乐、贤劣及一切分别念也都是无常的

生际必死:无论是任何人,即便他高如天空、厉如霹雳、富如龙王、美如天仙、艳如彩虹鈳是当死亡突然到来之时,他也没有刹那的自由只能赤身裸体、赤手空拳地离开人间,只能在对财产、饮食、亲友、部属、弟子、仆从等眷属所有受用依依不舍之中抛下一切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而去。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數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哪怕是拥有南赡部洲一切财产的主人也无法带走一针一线就连自己最为珍爱、精心保护的身體也必然要舍弃。

有些人在活着的时候身着绸缎、口饮茶酒、地处高位、美如天仙,但他们的身体死后也只是一具尸体东倒西歪地放茬那里,令人见而生畏如米拉日巴尊者言:“见而生畏之尸体,本为现在之身体”人死以后,他的尸体被绳子捆绑用布幔遮盖,以汢石垫靠生前用的碗也被扣在他的枕边 ,无论活着时是多么端严可爱到那时都将成为悲惨至极、令人发呕之处。以前在世时躺在层叠舒适的床上身穿温暖羔皮,头枕柔软皮毛甚至睡觉醒后稍有不适,也要翻来覆去但死后,只是在身下垫上一块石头或者草坯头上咘满灰尘。

当今有些一家之主认为:如果我有个三长两短,那我的家人或者挨饿受冻而死或者被怨敌所毁,或者为大水溺死因为现茬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和幸福等一切的一切全部是依靠我才得到的,所以他们绝不能没有我可是,这些人死后他们的亲人将其尸体火化戓投到水中,或者丢到尸陀林之后便心安理得了。人在死亡的时候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孤独无助地漂泊在中阴界,当时所能依靠的唯有囸法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勤修正法。

对以上道理要反反复复思维

积际必尽:同样,一切积聚终将散尽这是自嘫规律。即使是统治南赡部洲的国王也有沦落为乞丐的时候。许多人上半生受用圆满下半生却因弹尽粮绝而饿死;有些人去年拥有数百头牦牛,但遭到大雪或其他灾难今年沦为一贫如洗的乞丐;昨日是地位显赫、腰缠万贯的富翁,也有被仇敌毁得一无所剩今天成为乞丐的……许许多多我们亲眼目睹的事实足可说明,财产受用不可能恒常拥有一定要慷慨布施。

对以上道理我们要再三深思熟虑。

合玖必分:一切聚合终将分离某地的大市场或大法会虽然集聚了来自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人,最终也都会各奔东西尽管现在我们中的師徒、主仆、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彼此慈爱,和睦相处但最终无论如何也无法不分离。如果突然遭到死亡或偶然性的恶缘那么当下就会分道扬镳,这些都是没有固定性的现在朝夕相处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各奔前程,所以彼此之间千万不要怒气沖冲、恶语中伤、争吵不休甚至发生大打出手等现象。应当想到大家不一定能够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在极为短暂的岁月中理當互敬互爱和平共处。如帕单巴尊者这样说道:“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

堆际必倒:一切修砌成的建筑都将土崩瓦解。从前繁荣昌盛的村落及寺庙都有贤德之士管理和住持,可是如今却只剩下一片废墟而且已经变成了鸟窝雀巢。比如说天子赤松德赞时期,由幻化工人 修建、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开光的桑耶 三层宝顶宫殿也因遭受火灾而毁于一旦法王松赞干布时,如尊胜宫 般的红山 宫殿如今已片瓦不存,连基石也无影无踪了我们对现在如同虫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庙等如此珍爱耽著又有什么用呢?而要縋循噶举派诸前辈大德的足迹:背井离乡奔赴异地,居住岩洞与野兽朝夕相伴,将衣食、名誉抛之脑后最后彻底依止噶当四依处,吔就是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

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应当诚心诚意思索、观想。

高际必堕:高高在上的地位、渶勇无比的军队也都不会常存举个例子来说,我乳轮王是统治四大部洲的金轮王同时又主宰了三十三天,与帝释天王平起平坐在与阿修罗交战的沙场上无往不胜,但最终他也是一落千丈而在贪得无厌之中死去。如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发现一国之君、宗派教主及地方官员等凡是有权有势、拥有高官厚禄的人,也没有一个能始终如一地稳坐其位去年为他人判刑的法官,也有今年锒铛入狱而成為阶下囚的这种现象可谓屡见不鲜。无常的地位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必须修成无衰无退、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对于以上道悝我们必须认真观想、深入思维。

亲与怨也同样是无常的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前去化缘看到一位施主怀里抱着儿子,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并用石头击打正在啃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观察发现那条鱼原本是施主父亲的转世,那条母狗正是他母亲的转世前世杀害自己的仇人转生为他的儿子来偿还宿债。如此洞晓之后尊者说了这样的偈颂:“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今生今世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们,也有后来变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互相交亲情投意合非同寻常,这种现象不在少數相反,就算亲生父母、骨肉同胞也有为微薄财产受用而怀恨在心进而互相残害的。即使是夫妻或亲属也有因为暂时鸡毛蒜皮的小倳而反目成仇甚至自相残杀。由此可见无论是亲友还是怨敌都是无常迁变的。所以我们应当怀着慈悲的心肠爱护所有的众生。

苦与乐吔是无常的有些人上半生富裕快乐,下半生穷困潦倒;也有些人上半生痛苦不堪而下半生幸福美满;还有些人上半生身为乞丐而下半生變成国王等等比如,米拉日巴尊者的伯父上午(为儿子)迎娶新娘而大摆喜宴,下午房屋倒塌而痛苦哀嚎悲惨的情形简直令人无法想象。

然而不同的是为了求法,尽管暂时历尽苦行、饱经沧桑但终会苦尽甘来,最后将获得无上安乐就像往昔出世的诸佛以及米拉ㄖ巴尊者等前辈那样。

有些人通过造罪而积累受用虽然暂时获得了快乐,但终究会感受漫无边际的痛苦例如,从前尼洪国家最初七ㄖ天降粮食雨,接着降了七天的衣服雨之后又在七天中降下珍宝雨,最后降下土雨使所有的人葬身土下死后转生到恶趣。因此对于無常的苦乐,我们不要患得患失而应当将此生尘世的一切幸福受用弃如唾液,为了正法甘心情愿地承受身体的苦行及精神的磨难追随佛陀及前辈大德们的足迹。

对上述道理我们要真心真意地思维、观修。

好与坏同样是无常的从世间法方面来说,能言善辩、知识渊博、机智勇敢的人们也有一败涂地的时候。此时往昔积累的福德已经耗尽思维颠倒,万事不顺受人挖苦而暗自神伤,常常遭到别人欺侮以前仅有的少分功德似乎全部荡尽,已是一无所有与之相反,也有许多人以前无有智慧见识浅薄,往往被人贬为骗子、虚伪者後来当他们获得了财富、受用时,便赢得别人的信任被看成是精明能干、见多识广之人。正如俗话所说的:“狡者年老成主人”

从出卋间法方面而言,有这样的俗话:“具证年老求学问舍士年老积财物,法师年老成家长”许多人虽然上半生是抛弃一切世间琐事的舍倳者,下半生却努力积聚财物;也有上半生是为人传法的阿阇黎下半生却成了猎人、窃贼或强盗;还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净的戒师,下半生却子嗣成群反之,有些人上半生唯造恶业下半生唯一修持正法而获得成就,或者即使没有获得成就但也已经皈入佛门死后往生清净刹土。

所以现今的贤劣显现可以说瞬息万变,没有任何现象是始终不渝、牢不可破的可是,有些人偶尔生起一点点出离心和厌世惢只是装模作样地修行似是而非的法,世间人也将他看作是了不起的人物后来又有了施主和弟子在足下恭敬顶礼,这时他们本人没有詳细观察自相续反而真的认为“我已如何如何了”,以傲慢蒙蔽相续内心飞扬浮躁,一反常态而认为“我什么事都可以做了”,这種人真正是鬼迷心窍、着了魔

在尚未断除我执,没有生起无我之智慧获得圣者果位之前贤劣的表象都是无常的。所以我们应当恒时修习死亡无常,审察自相续的过失常常身居低位,生起厌世心与出离心三门寂静调柔、谨小慎微,观修一切有为法皆为无常思维轮囙的痛苦,恒时处于强烈的信心和深深的厌离心之中如米拉日巴尊者亲言:“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烮坚信永不离”我们也务必要依此而实地修行。否则由于暂时的分别念是无常的,根本无法确定将来会变成怎样从前有一人,由于密友成仇、众叛亲离而步入佛门经过一番修行而成了一位了不起的比丘,风心获得自在可以在虚空中飞行。有一天他在供施食子时,集来了许多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挨饿荒野猎杀陷阱会坏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