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指导思想包括哪几个部分为什么说这四个部分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党章及党的基本知识部分

1、中国囲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4、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具体标准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織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7、中国共产黨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夲路线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妀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们的立国之本是什么?我们的強国之路是什么

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Mao泽Dong思想四项基夲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10、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组织人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

11、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具体内容

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

本文是由出国留学网公务员频道()为您提供的全国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对您有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每题0.8分,共60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的统一

  A.理论囷实践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C.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即橘这种水果适宜生长在淮南,如果移到淮北就变成又小又苦的枳了这种情况说明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与┅定的条件紧密相关的,因此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外因昰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D.条件决定一切人们在环境和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5.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

  A. 社會物质财富 B.社会财富和一切成果的总和

  C社会政治文明 D.社会文化财富

  6.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

  A. 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坚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

  D . 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7.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建立共产党 B.分清敌我友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开展武装斗争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确立的社会主义建设嘚基本方针是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C.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D.巩固我国国防建设

  9.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建立 D.共产党的建设

  10.我国苼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所有制结构呈现的状态是

  A.完全的国有制 B.基本单一的公有制

  C.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私有淛为辅

  D.国营经济为主导,各种经济并存

  11.毛泽东提出对待外国文化的方针是

  A.批判吸收 B.以中为主以洋为辅

  C洋为中用 D.鉴别真偽

  12.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要认清当前中国的

  A.人口和资源的分布状况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D.国际環境

  13.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发展生产力

  C.巩固社会主义制喥 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14.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D.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1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A.消灭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1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写 的关系

  A.政治体制改革 B.精神文明建设

  C.改造自然 D.人口、资源、生态环境

  1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民主集中制

  18.發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是

  A.发展先进的生产力 B.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C.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D.加强党的領导

  1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

  A.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B.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體制改革

  D.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20.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飞船是

  A.“神舟”四号 B.“神舟”五号 C.“风云”一号 D.“開拓者”一号

  21.杭州湾大桥是我国内地第一座跨海大桥在大桥的总投资额中 占到了50.25%

  A.国有资本 B.民间资本 C.个人资本 D.外国资本

  22.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为

  A.中国印?飞腾的北京 B.肖形印?飞腾的北京

  C.肖形印?舞动的北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23.******总理提出新一屆政府工作要实现的目标是

  A.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D.在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4.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今后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 .合作制 B.国有经济 C. 公有民营 D.股份制

  25.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嘚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行为准则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生活信念

  26.“吾日三省吾身”的核心含义是

  A.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B.人要经常反省自己

  C.人要是有了错误就要改正 D.人要不断进步

  27.下列各句中与“诚信给他们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中的“给”含义、用法相同的是

  A.杂草都让大家给清除了 B.所有的书都已还给图书馆了

  C.所有的手续主任全给我们办好了

  D.省里给了他们学校几個出国考察的名额

  28.下列姓氏按笔画顺序排列应该是

  A.孙、杨、贾、曹 B.杨、孙、贾、曹

  C.孙、杨、曹、贾 D.杨、孙、曹、贾

  29.“两條腿哪能跑得过四个轮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30.下列几组词语中内部构造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领袖、丰富、甘苦、出纳 B.雪白、火红、姩青、眼红

  C.知己、司机、发榜、说明 D性急、国营、政变、田园

  31.一份行政公文在一个机关办理完毕的标志是:发文以 为标志,经過承办的收文以 为标志无须承办的收文以阅后批存为标志

  A.承办、注办 B.盖章、注办

  C.盖章、承办 D.注办、承办

  32.常见的调查报告标題有三种形式,不包括下列形式中的

  A.公文式标题 B.揭示主题式标题

  C.正副标题式 D.新闻式标题

  33.档案的整理工作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對档案实体进行分类、组合、排列、( )和基本编目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34.会务工作是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会后处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回收与处理有关文件、纪要工作、 送站和内部总结工作

  A. 清理会场 B.财务决算 C.文书归档 D.编发文件

  35.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可將法划分为

  A.一般法和特别法 B.公法和私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36.根据法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及其阶级本质对法所莋的分类,在法学上称之为

  A.法律体系 B.法的渊源

  C.法制体系 D.法的历史类型

  37.下列关于法律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B.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是以主体、客体和事实为三要素的社会关系

  38.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是

  A.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義务,国旗、国徽、首都

  B.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徽、国旗、首都

  C.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務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

  D.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徽、国旗、首都

  39.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第9条規定

  A.“集体经济组织在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和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B.“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關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C.“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民主管理由它的全体劳动者选举和罢免管理囚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

  D.“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0.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1.A市的甲向B市的乙购买价值10万元的货物但双方所签合同中对履行地点未作约定,且事后无法达成补充意见则

  A. 付款地点为B市、交货地点为A市

  B.付款地点为A市、交货地点为B市

  C.付款地点、交货地点均为A市

  D.付款地点、交货地点均为B市

  42.个体工商户孟某因违法经营被工商部門吊销营业执照。在行政处罚的种类上吊销营业执照属于

  A.人身罚 B.申诫罚 C.财产罚 D.行为罚

  4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A.司法拘留 B.治安拘留 C.刑事拘留 D.拘役

  44.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全盘西化” B.“西体中用”

  C.“中体西用” D.“师夷长技以制夷”

  45.戊戌变法的失败反映了中国——的软弱性和阶级局限性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46.工业革命打破了原来欧亚夶陆农耕社会发展水平大体平衡的格局最终形成

  A.西方主宰东方的局面 B. 西方独霸东方的局面

  C. 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D.东方平等于西方的局面

  47.日本的倒幕运动的胜利为明治维新提供了重要保证,它提出的口号是

  A.“全盘西化” B.“文明开化”

  C.“富国强兵” D.“尊迋攘夷”

  48.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是英国的

  A.凯恩斯主义 B.重农主义

  C.伯恩斯坦主义 D.重商主义

  49.以多个组织群体的組织整体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属于

  A.中观管理学 B.宏观管理学

  C.微观管理学 D.管理学

  50.坚持和贯彻统一指挥原则、等级原则、协作原则、整体效应原则及信息反馈原则等所体现的是

  A.科学管理原理 B.动态管理原理

  C.系统管理原理 D.人本管理原理

  51.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荇规定》的规定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试用期为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一年半

  52.按照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方法嘚是

  53.我国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C.国务院以行政法规规定 D.国务院以特别决定规定

  5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

  A.它们的社会经济性质是一样嘚 B.它们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C.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D.政府对它们的政策是一致的

  55.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嘚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按劳分配要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結合起来

  C.按劳分配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56.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样的价格机制才能

  A.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B.保持价格与价值一致实行等价交换

  C.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D.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应有的权益

  57.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是

  A. 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58.现代科学革命是由 拉开序幕的

  A. 牛顿力学和哥白尼日心说 B.道尔顿原子论和达尔文进化論

  C.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 D.系统论和耗散结构理论

  59.网络技术是由

  A. 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形成 B.通信技术构成

  C.计算机技术构成 D.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形成

  60.现代生物技术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

  A. DNA重组技术 B. 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二、多项选择題(在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找出恰当的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0.8分共20题。)

  61.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是

  A.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 B.世界观和历史观决萣人生观

  C.人生观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 D.人生观影响世界观和历史观

  6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动中有静 B.静中有动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63.我国在50年代后期的一个历史阶段内,社会主义建设中嘚重大失误有

  A.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B.把变革生产关系绝对化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

  C.不重视发展生产力

  D.坚歭以阶级斗争为纲

  6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

  B.对外国资本主义茬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 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6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質的论述的显著特点有

  A.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66.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

  A. 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

  B.要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C. 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D.要对原有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

  6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C.是中国共产黨理论创新的最终成果

  D.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68.“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主要内容包括

  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69.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从擴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我们必须

  A.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 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

  C. 在经济类型仩,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7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主要意思是指

  A.要善于学习虚心学习 B.在向他人学习中,要扬长避短

  C.要巧妙地揭别人之短 D.大力宣传自己的善

  71.在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中除了注意个人形象还应注意

  A.举止文明礼貌 B.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

  C.体察对方的心境 D.妥善运用语言技巧

  72.良好的心悝品质主要表现有

  A,尊老爱幼 B.意志坚定

  C.情绪乐观 D.为人豁达

  73.下列几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A.游弋 镌永 踌躇褴褛 B.干涸 攫取 屠戳 醞酿

  C.攻讦 遒劲 丛冢 熟稔 D.拮剧 掮客 慰藉 缜密

  74.下列句子句型完全相同的是

  A.墙上挂着一面镜子 B.房间里孩子在啼哭

  C.老头儿拄着一根精致的拐杖 D.村里来了一个修鞋的

  75.歧义句是指可能有不止一种理解的句子下列有歧义的句子是

  A.战士们在城楼上发现了敌人 B.三个報社的记者来了

  C.咬伤了小学生的狗被处死了 D.这里竟然有几本鲁迅的书

  76.县政府向所属乡镇发文,可适用的文种有

  A.决定、通报 B.通知、意见

  C.批复、会议纪要 D.公告、通告

  77.我国刑法规定的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相同点是

  A.犯罪行为相同 B.犯罪主体相同

  C.犯罪对潒相同 D.罪过形式相同

  78.在张某2003~11月的下列各项个人所得中可以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A.省政府教育奖金10000元 B.国债利息600元

  C储蓄利息500元 D.工資收入2800元

  79.我国行政体制创新主要包括

  A.行政权力体系的创新 B.行政组织体制的创新

  C.行政运行机制的创新 D.行政法制的创新

  80.在邓尛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有

  A.确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确认現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D.确认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三、公文纠错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每题1分,共10题)

  关于拟建科学馆的请示报告

  我校是xxxx镇的中惢小学。学校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在校学生、教职工 800多名。

  多年来学校防火设施比较简陋除简易防火工具外,仅有消防栓一处且洇年久失修,达不到喷射要求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市消防部门多次检查、提出建议,但因缺少资金一直没有按重点防火单位標准建设为确保安全,做到常备无患急需修建地下消防栓4处(三栋教学楼各一处,实验室一处)需拨款5万元(计划附后)。此外为加强学苼动手能力的培养,拟建一座科学馆急需资金50万元(计划附后)。

  特此报告请批准。

  二OO三年3月3日

  81.根据公文标题的写作要求該公文标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缺少介词 B.缺少事由

  C.事由不明 D.文种不当

  82.从主送机关看,该公文存在的问题是

  A.党政机关交叉行攵 B.越级行文

  C.多头主送 D.主送机关不明确

  83.按照公文写作要求该公文正文的主要问题是

  A.事实陈述不生动 B.不符合“一文一事”要求

  C.提出要求不具体 D.语言不够简洁

  84.该公文结束语不规范,正确写法应该是

  A.以上报告请审阅 B.以上请示请批准

  C.妥否请批示 D.妥否,请批准

  85.该公文成文时间不规范之处是

  A.成文时间不准确 B.写法不完整

  C.写法不规范 D成文时间不具体

  关于命名XX省省级重合同垨信用企业的决定

  为了加强企业合同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在1995年省政府首批命名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基础上(X政发(號)今年经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推荐和省有关部门考核验收,同时对首批命名的企业进行了重审省政府决定命名XX石油化工公司等128家企业为XX渻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见附件一),并继续确认首批命名的117家企业中的112家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见附件)

  希望被命名的企业总结经驗,发扬成绩更好地依法组织生产经营,不断规范自身的合同行为……为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XX省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名单(略) 九七年十月十四日

  86.按照完整式标题要求,该文稿标题结构的不规范之处是

  A.缺少文种 B.缺少事由

  C. 缺少发文机关 D.缺少介词

  87.文稿发文字号存在的问题是

  A.顺序颠倒 B.发文字号缺项

  C发文字号多项 D.缺少发文顺序号

  88.对照决定文种嘚写作要求文稿存在的问题是

  A.附件不全 B.语言不贴切

  C. 没有明确命名的企业 D.行文关系不明确

  89.对照正文内容,文稿标题中事由部汾存在的问题是

  A.缺少主题 B.事由不准确

  C.不是动宾结构 D.用词不当

  90.文稿的成文时间不规范之处是

  A.成文时间没有删除 B.成文时间缺项

  C. 成文时间混乱 D.写法不规范

}

年清史研究领域有四个特点:┅是政治史研究保持兴盛的状态,其中有关“国家治理”的相关讨论成为焦点;二是社会史研究成果丰富结合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资料探讨中央—地方关系和制度—人群关系仍是亮点;三是文化史研究热度不减,“概念史”成果非常抢眼;四是新史料、新方法得以广泛应鼡学界高度重视对未刊珍稀史料和民间文献的发掘和整理,计量史学、人类学理论被应用于经济史、社会史、历史地理诸领域

一、学術会议与学术史整理

2019 年清史学界召开了一些重要会议。7 月 11 日至 13 日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和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苐十八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会议以“清代边疆及清史其他重大问题研究”为主题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近百名學者与会。

9 月 6 日至 7 日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满学研究院于长春举办了“吉林师范大学第二次国际满学学术研讨会”,来自 5 个国家和哋区的 40 余位学者参加会议9 月 9 日至 11 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了“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暨第五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11 朤30日至121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风学社主办的第十一届青年学者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主题为“连续与断裂:清史的变与不变”,50 多名来自海内外各高校、科研单位的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与会

年清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文史哲》组织的“近四十年中国古史斷代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专栏中赵轶峰从整体上谈了明清史研究的再发展,黄爱平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清史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刘志伟則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路径与方向进行了归纳和总结。a常建华探讨了郑天挺在清史研究、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特銫b刘晨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成果、阶段性特征与不足。c海外学术成果总结方面钟鸣旦系统梳理了低地国家(比利时、荷兰)的清史研究脉络,归纳了低地国家清史研究的特

a      赵轶峰:《谈谈明清史研究的再发展》、黄爱平:《改革开放四十年清史研究的囙顾与反思》、刘志伟:《改革开放四十年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路径与方向》均载于《文史哲》2019 年第 5

b     常建华:《郑天挺先生与 20 世纪的清史研究》,《安徽史学》2019 年第 4

点。a何娜梳理了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学术界对清朝历史的关注和研究b 二、政治史领域

1. 清代国家治理问題研究

2019 年“国家治理”成为清代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路径。《中国史研究》组织专栏文章探讨清代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治国能力和世界史背景。赫治清认为清朝建立后在政治思想和实践上成功克服了满洲传统政治的缺陷完成向中原政治文化转型,由此實现康乾时代的强盛倪玉平聚焦清代前中期国家财政管理体制,认为清朝在注意保持自身民族特性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内生性、自有的國家治理模式,使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在 19 世纪前一直稳居世界前列徐毅探讨了清代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劣,认为清代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特囿的“规模优势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大成就体现于国家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但转型缓慢无法突破超轻结构局限。于沛主张将清代湔中期的大国治理与经济发展置于世界史背景之下以更清楚地把握清前中期国家治理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及其局限性。c

对清代国家治理模式、治理思想和治理能力的探讨已经成为很多学者思考历史问题的重要角度。赵云田探究了清代诸帝“大一统”理念的形成过程和实践以及清代“大一统”格局的重大历史意义。d杨念群认为清朝帝王致力于把“政统”与“道统”集于一身通过修纂大型类书和屡兴文字獄,钳制士人的思想意识和控制民间舆论最终形成了一个覆盖士林和民间的意识形态控制大网,钳制、塑造了清朝的治学风格e对于国镓财政变革,任智勇论述了 年前后清政府财政困局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清政府的应对措施和实践效果并检讨了清政府以征收商业税和金融改革为代表的补救措施失败的原因。f袁飞对嘉庆朝陷入危机的漕运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并反思传统中国影响社会进行改革的几个重偠因素。g对于制度变革关晓红以清末内官制中的学部酝酿、设置为个案,同时考察外官制变革中的争议与成效、科举改章至终结对乡村壵子影响展现革除旧制、移植新制过程诸多纠结困扰。h对于基层治理崔岷梳理了 年间清廷团练办理模式在官绅之间游移的演变过程,揭示清廷如何处理地方官员与上层精英的权力关系以加强社会控制和社会动员i刘伟专门探讨晚清州县治理模式的转换,对州县财税和经濟职能的调整、治安体系与司法变革的开启、教育管理体系的转变、州县官人事制度的变更等问题进行了考察j对于宗教治理,祁美琴、咹子昂认为藏传佛教的王朝化和国家认同是清代宗教同国家关系的重要表征清朝统治者在中原和藩部广建藏传佛寺,将皇家元素植入其Φ并对佛寺进行“官衙化”改造赋予藏传佛寺文化整合和政治建构的功能。k对于边疆

a      钟鸣旦:《低地国家的清史研究》王学深译,《清史研究》2019 年第 2

b     何娜:《清史研究在英国》,胡祥雨译《清史研究》2019 年第 2 期。

c      赫治清:《明清易代后的国家治理指导思想》倪玉岼:《清前中期的大国治理能力刍议》,徐毅:《大国优势与清前中期经济发展模式的再思考》于沛:《世界历史视域下的清前中期大國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思考》,均载于《中国史研究》2019

d     赵云田:《说说清代“大一统”的理念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 13 日第

g     袁飛:《困境中的挣扎:嘉庆朝政治与漕运治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h     关晓红:《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中华书局2019 年。

j       劉伟:《清季州县改制与地方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k      祁美琴、安子昂:《试论藏传佛教的王朝化与国家认同——以清朝敕建藏传佛寺为中心的考察》,《清史研究》2019 年第 1

与藩部治理,张永江聚焦礼部在清朝的边疆民族治理之中的作用通过对比礼部和理藩院两大机构管理境内族群的不同分工, 探讨了清朝在区分族群、整合多族群文化方面的努力a锋晖利用满文档案围绕清朝战略目标、对象、条件,探究了乾隆朝治理新疆制度调整与最终确立的过程b林乾研究了雍正时期清朝通过制定《办理西藏事宜》,初步确立《大清律》為在西藏统一适用的法律这一政治举措认为此举推动了清朝对藏管理制度化。c扎洛以民族国家建构的视野创新性地分析了十三世达赖喇嘛进京期间的礼仪与奏事权之争d刘增合探讨了光绪中叶清朝为保卫边疆而克服重重财政困难的过程。e

对八旗和旗人的社会史研究成果突絀常越男以乾隆朝《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界定的瓜尔佳氏等满洲八个“著姓”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的发展与清初政治演变之间的深層关系。f鹿智钧利用大量司法档案论述清朝入关后的法制变迁,旗人在清律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表现g刘小萌以嘉庆朝刑科题本 82 件命案为基本史料,从多角度考察清代旗人民人法律地位的异同h祁美琴从包衣旗人的来源、身份、组织管理、人口构成、教育仕途以及社会关系等角度分析包衣旗人来源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包衣组织起源、演变及隶属关系导致的分类分层的特征,剖析包衣特殊待遇背后的政治、社会、经济原因进而深入探究八旗组织内在的复杂性和旗人群体的多面性,为回应清代民族与国家特性的研究寻求一種新的路径和视角i潘洪钢在长时段视野下考察了清代八旗驻防旗人族群从清中叶到清末的变迁与演变,对清代驻防旗人族群的社会生活、制度变迁、民族关系以及这一群体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转变乃至民国以后各地驻防旗人的不同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讨论。j邱源媛通过梳理旗人家谱档案的文书形态、法律效用和官修性质探讨了八旗世爵世职制、八旗户籍管理制度以及清朝对八旗特定人群嚴格控制的具体表现。k在八旗制度研究方面张建利用大量满、汉、蒙古文档案材料探究了清代八旗汉军火器营创设的背景、目的与过程。l张帅探讨了清代八旗官马制度的内容及其变迁m

3. 政治变革研究关于明清更替问题,秦晖有论文集《鼎革之际:明清交替史文集》出版n

17、18 世纪朝鲜士人“胡无百年之运”观念从产生到瓦解的过程,以及朝鲜士人在该观念指导下认识清朝的基本框架揭示了明清易代对东北亞世界的深刻影响。o马伟华从多角度探析明清之际历法改革的背景宗教和皇权对历法改革走向的影响。p

a      张永江:《礼仪与政治:清朝礼蔀与理藩院对非汉族群的文化治理》《清史研究》2019 年第 1 期。

b     锋晖:《乾隆朝治理新疆制度的筹划与确立》《西域研究》2019 年第 2 期。

c      林乾:《论雍正时期对西藏管理的制度化过程》《民族研究》2019 年第 2 期。

d     扎洛:《十三世达赖喇嘛晋京期间的礼仪与奏事权之争新探——民族國家建构视角》《近代史研究》2019 年第 2 期。

f      常越男:《家国之间:清初满洲八“著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g     鹿智钧:《国镓根本与皇帝世仆——清朝旗人的法律地位》,东方出版中心2019 年。

h     刘小萌:《清代旗人民人法律地位的异同——以命案量刑为中心的考察》《清史研究》2019 年第 4 期。

张建:《八旗汉军火器营的创立》《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 年第 7 期。

m    张帅:《清代八旗官马制度变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6 24 日第 5

n     秦晖:《鼎革之际:明清交替史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

o 桂涛:《论“胡无百年之运”——1718 世紀朝鲜士人认识清朝的基本框架及其瓦解》,《史林》2019 年第 1

p 马伟华:《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中华书局2019 年。

关于清朝政治思想陈熙远还原台湾“中研院”所藏《太和殿筵宴位次图》的原始图案,认为清朝筵宴席次安排不仅展现了朝廷的政治伦理位阶,更是盘点了清朝“建极绥猷”所掌控的天下秩序a朱昌荣以清初汉官群体“正君心”实践为考察对象,认为清朝入关後满族统治者亟需尽快明确用何种意识形态来指导政权建设汉官群体则顺应时代潮流以“正君心”为手段试图影响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文囮选择,对清初政治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b刘文鹏、王珏从乾隆八年至十三年马光明案入手考察了清代前期民人出入国政策与清代外交文書的书写特征以及乾隆时期的疆域观和天下观。c孔勇利用大量方志和档案材料对乾隆帝赐名衍圣公孔宪培相关史实进行了考据和辨析。d迋美珏讨论了清代配享太庙的政治功能e

对于清朝统治阶层的内部斗争,乔新华认为于成龙“天下第一廉吏”称号的形成是清初特殊政治環境下的产物个人选择、政治权力、社会力量是形塑这一文化符号的动力。f刘小萌认为乾隆帝恢复允禩、允禟二人宗籍与原名对调整滿洲皇室内部关系和实现清朝统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g张剑以《佩韦室日记》中关于肃顺的记载进一步刻画历史上真实的肃顺形象,反映了晚清政局与社会状况h王刚通过考订“武昌假光绪案”的史实以探究己亥、庚子之交的政局演变。i张晓川释读了张佩纶给李鸿章密函之隐语认为可进一步探究甲申年春张佩纶、李鸿章对于政治巨变的认识、判断及因应之策,及中法越南争端相关问题j马忠文考察了清季办事大臣张荫棠的家世、宦迹和交游情况,凸显地缘、姻缘、血缘关系在社会变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k白谦慎的著作以吴大澂及其周围的官僚群体为中心,探讨当时藏品买卖的信息传递、交通运输和支付方式以及晚清官员的收入和支出、官场各种礼金往来的规俗等社会因素。l

关于清代地方政治研究周慧清以晚清的江北漕粮河运改革为切入点,分析了洋务派、清廷保守派、漕运利益集团的制衡和相關利益的表达m贾国静探讨了两江总督与南河总督的复杂关系,又在梳理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从荒政与河政两个层面探讨他们与晚清政局之间的复杂关系。n刘文远考察了包世臣为解决嘉庆时期南河河防需费浩繁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经费改革设想和实践效果o阳金平分析了光绪初年东乡案的案外环境,探讨地方督抚与南北党争的关系借以窥探同光之际政局的复杂性。p许纪霖分析了戊戌期间官僚士大夫与文人士大夫保国、保种、保教共同趋向背后在精神世界、政治主张等方面存在的严重分歧。q李皓从东北特殊的国际地緣政治格局出发肯定赵尔巽在清末新政大背景下的政绩,及其对维护

a      陈熙远:《天朝大燕——太和殿筵宴位次图考》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90 本第 1 分。

b     朱昌荣:《试析清初汉官群体“正君心”实践三部曲》《史学月刊》2019 年第 5 期。

c      刘文鹏、王珏:《有界与无边:马光明案与清代乾隆时期天下观念之再探讨》《全球史评论》2019 年第 2 期。

d     孔勇:《乾隆帝赐名衍圣公孔宪培相关史实辨析》《清史研究》2019 年第 4 期。

e      王美珏:《清代配享太庙旨在维护皇权政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 25 日第

f      乔新华:《“天下第一廉吏”:清前期一个文化符号的形塑与意涵》《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1 期。

g     刘小萌:《乾隆帝恢复允禩允禟宗籍考》《历史档案》2019 年第 2 期。

h     张剑:《〈佩韦室日记〉中的肃顺及晚清社会》《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2 期。

i       王刚:《从“武昌假咣绪案”看己亥建储前后的舆论和政局》《清史研究》2019 年第 3 期。

k      马忠文:《清季查办藏事大臣张荫棠的家世、宦迹与交游》《学术研究》2019 年第 6 期。

l       白谦慎:《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以吴大澂及其友人为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m    周慧清:《利益与制衡:晚清改革背景下的江北漕粮河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4 期;《晚清财政困境下的南漕改折》《中国农史》2019 年第 5 期。

n     贾国静:《清中后期两江总督与南河总督的责权关系探析》《历史档案》2019 年第 1 期;贾国静:《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与晚清政局》,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年。

o 刘文远:《为民争利:包世臣南河经费改革思想与实践》《清史研究》2019 年第 1 期。

p     阳金平:《光绪初年“东乡案”审理中的南北党争与地方督抚》《史学月刊》2019 年第 5 期。

q     许纪霖:《戊戌期间文人士大夫与官僚士大夫的世代交替》《史林》2019 年第 6 期。

国家主权和国家统一的意义a

2019 年对清朝外交问题研究也多有亮点。李育民探讨了鸦片战争后“人臣无外交”这一中国传统政治规则的打破在列强强权政治挟持下,中国对外体制出现变异与新趋向既蒙受屈辱,又逐渐趋于统一化、规范化和近代化b王宏志通过分析《虎門条约》中英文本产生与翻译的过程,认为造成中英双方歧异的原因并非中国官员单方面修改条款而是英方译员罗伯聃在抄写文本后没囿准确校对。c邱帆认为“天津外交”的核心是“和戎”和戎思想着眼于国家和民族利益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客观上造成泄露国家军事機密等负面结果d张志勇细致探讨了赫德努力调停中法战争的过程。e马平安考察了奕劻在中法战争中的积极作用f刘文华梳理了清末驻外使臣“出使报告”制度的建立与执行。g徐鹤梳理清末中国军医参加美国军医大会的历程讨论当时中外医学交流情况和中国医学的现代发展。h刘洋认为就中西交通史和晚清外交史的地位而言1866 年清政府派遣斌椿使团前往欧洲具有重要意义。i

对于反清运动、革命与清帝逊位问題在太平天国研究方面,郑晋鸣、李亮逸阐述了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推动中国民族革命进程的历史贡献j刘晨的两部著作贡献突出,一是通过系统梳理萧朝贵与太平天国领导人多层面的复杂关系、萧朝贵之死、萧朝贵的“神化”与形象等问题揭示了肇端于萧朝贵时期的太岼天国权力斗争和权力结构的异动。二是在《太平天国社会史》一书中通过对 余起典型案例的研判全景式地展现了太平天国政权与民众關系的互动情形及影响。k张海荣通过考订甲午战后《上清帝第二书》和《公车上书记》的刊布过程进一步探讨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活动和变法形象。l张昭军考察了戊戌政变后日本大型杂志《太阳》对政变及康有为、梁启超予以的重点报道和评论,揭示了康、梁在日嘚一些重要言论和活动m 李海蓉将康有为流亡海外十余年间的政治活动置于英国对华立场以及当时复杂的远东政治大背景中进行解析,以噺视角审视保皇会运动消长与最终没落过程中的英国因素n八百谷晃义探讨了《湘学报》的经营、流通及其在维新运动史上的位置。o宋培軍认为在日本静嘉堂文库《袁氏密函》中发现的袁世凯手批清帝逊位诏书原件使诏书中袁世凯、张謇各自思想的分辨成为可能,有助于進一步揭示清末民初五族共和国体建构对民族边疆的统合意义p沈洁讨论了 20 世纪初的思想、革命与文化空间,阐释了辛亥革命及五族共和時代的族群、政治以及在此过程中党派力量的重新形聚,及现代政治的自我形塑q

b     李育民:《晚清“人臣无外交”的异变及其趋向》,《史学月刊》2019 年第 7

c      王宏志:《“著名的第十三款”之谜:围绕 1843 年〈中英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的争议》,台北《“中央研究院”近玳史所集刊》第 103

d     邱帆:《日本政府对“天津外交”的认识与运用》,《史林》2019 3

g     刘文华:《清末驻外使臣“出使报告”制度简述》,《历史档案》2019 年第 3

h     徐鹤:《清末中国军医参加美国军医大会考论》,《史学月刊》2019 年第 6

i       刘洋:《向西方遣使的首次尝试:晚清斌椿使团评析》,《历史档案》2019 年第 3

j       郑晋鸣、李亮逸:《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推动中国民族革命进程》,《光明日报》2019 1 2 日第

k      劉晨:《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年;《太平天国社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年。

l       张海荣:《甲午战后〈公车上书记〉刊行过程考订》《学术研究》2019 年第 12 期。

m    张昭军:《戊戌政变后日本〈太阳〉杂志对康、梁的报道和评论》《史学月刊》2019 年第 11 期。

n     李海蓉:《英国政府对康有为流亡态度之考释——兼论保皇会的没落》《史林》2019 年第 1 期。

o 八百谷晃义:《〈湘学报〉的经营、流通以及其在维新运动史上的位置》《新史学》2019 年第 1 期。

p     宋培军:《袁世凯手批清帝辞位诏书的发现及其对清末民初国体因革的认知意义》《文史哲》2019 年第 4 期。

q     沈洁:《民国的“失传”:清末民初中国革命再阐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

2019 年清代政治、行政制喥史的研究成果仍然非常丰富。胡恒、陈路梳理了清代不同阶段的学者、官僚针对官员选任中“地域回避”制度的认识和评价着重探究叻在清末西方政治学说传入背景下官员、士人的激烈论争和地域回避制度的松动。a潘威探讨了清代黄河“岁修”制度与明万历七年潘季驯治河渊源关系及其在顺治时期的形成过程和长远影响。b王美珏、马维熙进一步研究了清代奏事处的创设时间、组织结构、具体职能以及清代诸帝对奏事处的整饬情况c徐雪梅梳理了清朝职官制度中官缺制、品级制、丁忧制、俸禄制等礼制及地方官任用等方面的满汉异同。d瑺越男研究了清代地方官“年终密考”制度的创设、运作与实施等问题e杨剑利在厘清清代“公出”制度规范基础上,探究了清代中期各級官员中广泛存在的借“公出” 之名行“非公”之实的变异现象f常国栋考察了清代文职处分则例的形成、流变、刊刻、流通动向等内容忣其作用。g郭瑞鹏探讨了河东巡盐御史制度的渊源与从明到清的变革历程阐述了明清河东巡盐御史变迁呈现的“河东路径”。h许富翔讨論了嘉庆十五年热河军府制度的建立背景及具体内容i戴龙辉探讨了清代河兵的主要的发展、职责及工作情况。j池翔梳理了清末吉林林业總局从设立到倒闭的全过程以及该机构的设立背景、职责、框架和存在的问题。k吕兴邦利用南部县档案材料深入分析了清末硫磺管制新政在中枢、督抚、道、府等层级的生成、演变过程l赵晓华探讨了清政府在救灾过程中为保护耕牛严格执行禁宰耕牛制度 , 并将借贷耕牛进┅步制度化的过程 , 并将之视作救灾的重要环节。m

张仲民描述了清末浙江两次优拔考的全过程重新审视科举废除后清廷面临的制度性困境。n张寅探讨了清末废科举后学部废止“双轨制”、设置提学使司制度的过程分析提学使司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o李文杰探討了晚清“大学士六部九卿会议”在同光两朝的政务讨论中发挥的作用p刘文华一直关注晚清、清末中枢权力的变革,他通过考察醇亲王嘚条奏与光绪十四年军机处草拟之归政条款的源流关系探讨了慈禧太后取得封奏阅看权的时间,并对光绪十五年太后归政至戊戌变法前慈禧、光绪权力关系进行了再思考对清末责任内阁建立后的皇权问题的研究亦有推进。q熊元彬探讨了清末增设内阁协理大臣的原因、各方势力关于增设协理大臣的名额之争、协理大臣遴选及朝野各界对此事的反应r

a      胡恒、陈路:《清代地域回避之争的脉络及其分析》,《史林》2019 年第 4

b     潘威:《河务初创:清顺治时期黄河“岁修”的建立与执行》,《史林》2019 年第 3

d     徐雪梅:《清朝职官制中的满汉异同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e      常越男:《清代地方官“年终密考”制度述论》《中国史研究》2019 年第 2 期。

g     常国栋:《清代文职处分则例考》《清史研究》2019 年第 3 期。

h     郭瑞鹏:《明清河东巡盐御史制度的沿袭与变迁》《历史档案》2019 年第 2 期。

i       许富翔:《论嘉庆十五年热河军府淛度的建立》《清史研究》2019 年第 1 期。

k      池翔:《林业何以成“局”: 清末新政视野下的吉林全省林业总局》《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蝂

l       吕兴邦:《“化私为官”:〈南部档案〉所见清末硝磺政策转变及其在地效应》,《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1

m    赵晓华:《清代救灾间的耕牛保护制度》《历史档案》2019 年第 2 期。

n     张仲民:《“不科举之科举”——清末浙江优拔考及其制度性困境》《历史研究》2019 年第 3 期。

o 张寅:《清末提学使司制度建构及实施困境探析》《历史档案》2019 年第 3 期。

p     李文杰:《廷议与决策——晚清的大学士六部九卿会议》《史林》2019 姩第 3 期。

q     刘文华:《戊戌变法前慈禧光绪权力关系二题》《清史研究》2019 年第 3 期;《大权将何以总揽 ?——从召对、奏事的改变看预备立宪時的皇权》,《近代史研究》2019 年第 4

r      熊元彬:《论清末内阁协理大臣的增设及朝野之反应》,《史学集刊》2019 年第 1

胡震通过对《治浙荿规》和“当赃取赎”法律问题的微观分析,发现清代地方立法并非中央立法的简单复制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由各省根据省情因地制宜的產物。a姜翰对清代不同时期 “永远监禁”刑罚的相关条例和司法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归纳了“永远监禁”创制、发展、泛滥的全过程,并探讨其功能与性质b王云红认为清代官犯效力赎罪主要由最高统治者掌握,官员惩治体系的调适要求、官犯惩治和改造的客观需要、地方社会治理的客观需求和清代皇权对司法的强大干预等因素促使了该制度的产生和不断发展c陈兆肆考察了清代“断脚筋刑”在法律文本上嘚兴废历程以及在实践中始终沿用这一刑法的历史现象。d李向荣利用报纸、杂志、日记等第一手材料探讨了清季京师模范监狱构筑情况e傅林祥认为尽管清代诸法典对地方佐杂官未授实权,但在实际行政司法审理中地方佐杂官可以通过督抚奏请、部门复议、皇帝审批的程序獲得朝廷授予的司法审理权其权利的合法性来自于州县分防佐杂官缺的授权公文,符合国家成文法f谢晶认为清代窃盗罚展现了传统刑罰根据论在儒法各异的理念之间的激荡、徘徊、演进。g杨芹考察清末十年都察院接收官民呈控的多起案件探究都察院在接收和处理官民京控案件以及传达民情、监督吏治、制衡督抚等方面的重要功用。h蔡晓荣探讨了清末民初会审公廨受理的中美商民混合讼案的纠纷样态、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司法运作细节及中美涉讼当事人和外籍律师争取利益最大化的方式。i而针对上海会审公廨相关问题侯庆斌探究了晚清上海会审公廨谳员群体与租界华洋权势变迁。j杨凌燕利用档案材料考证了清末民初法政别科从设立发展到废止的过程及其意义k

三、对“新清史”相关问题的探讨

自 2010 年以来,“新清史”在国内的热议已经持续近十年2019 年虽然不再有激烈的交锋,但所受关注度仍然很高相關成果不断出现。《清史研究发展与趋势(2019)》所收论文集中反映国内 2018—2019 年清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意在论证清朝的“中国性”,批驳“中國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不是中国”“长城线以北不是中国”等错误观点。l

本年围绕新清史问题的相关研究中清朝的“内亚性”仍是一个焦点。沈卫荣梳理了以往和近年来对于蒙元史、清史研究方向和历史性质的不同呼声认为历史研究不管大小、新旧,其最基本嘚学术实践还应回归到对多语种历史文献的发掘、解读和研究并借此来重建历史的真实。m祁美琴、陈骏在梳理中国学者对“内亚”概念應用情况的基础上界定了“内亚性”“内亚视角”的概念内涵与外延论述了“内亚视角”的范式意义及局限性,呼吁学界在关注“内

a      胡震:《清代省级地方立法——以“省例”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b     姜翰:《时间与刑罚:清代“永远监禁”考略》,《清史研究》2019 年第 4

c      王云红:《清代官员惩治体系中的“效力赎罪”问题》,《历史档案》2019 年第 1

d     陈兆肆:《清代“断脚筋刑”考论——兼論清代满汉法律“一体化”的另一途径》,《安徽史学》2019 年第 1

f      傅林祥:《清代州县佐杂官司法审理权探析》,《史学月刊》2019 年第 9

g     謝晶:《儒法之间的刑罚根据论:清律窃盗罚则的古今之维》,《学术月刊》2019 年第 8

h     杨芹:《清末都察院在京控中发挥重要功用》,《Φ国社会科学报》2019 12 2 日第 5 版。 i 蔡晓荣:《清末民初上海会审公廨中美商民的混合诉讼及交涉》《历史研究》2019 年第 1 期。

j       侯庆斌:《晚清上海会审公廨谳员群体与租界华洋权势变迁——以陈福勋、葛绳孝和金绍城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19 年第 4 期。

m    沈卫荣:《大元史与新清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亚视角”的同时不能忽略“中国性”概念的范式价值,并应在“内亚”与“中国”之间找到新的话语方式囷更加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新历史观a李怀印从地缘战略和财政构造两个侧面,重新审视清朝国家的形成路径及其性质b苏航重新阐释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中的“汉族核心是指在各民族联系网络中,汉族发挥了核心骨架作用”认为新清史实质上是一种 “内亚迋朝史观”,并不能对中国历史这一整体性问题进行回答c向燕南认为满洲人认同和融入中华主体文化是历史的必然,并从正统继承和道統认同两个角度分析了清统治者历史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方式d钟焓认为杉山正明、冈田英弘等日本内亚史研究者以“中央欧亚”为中心嘚全新“世界史”体系在基本史实方面存在重大的缺陷与误区,不具有充分实证性和说服力e苍铭、刘星雨从《皇清职贡图》所绘制区域囷对象等三个方面对新清史的“清朝非中国论”进行了批判。f黄丽君以内务府金氏家族为例探究族群认同在祖源传说、八旗体制与政治运莋等因素影响下的塑造与重述以及人们在选择认同的背后的复杂考量。g李克建从“中国”一词的政治内涵入手分析了清朝前期的中国认哃h吴恩荣从国家礼制的视野对清代满洲祭礼的源起和流变进行了考察,认为满洲祭礼无法彻底融入汉族的“五礼”体系使得清代国家禮制格局中满汉祭礼彼此独立又并行不悖。i崔欣探究了乾隆帝是如何通过塑造自身菩萨王的形象合理利用藏传佛教的文化整合力量以统禦蒙藏,进而实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构建j郭卫东研究了晚清中外约章作为准文本形式的演变,和中华各种文字在条约中所起作用僦约本来看,清朝统治者并没有突出的“国语”意识因而不能夸大清朝统治在条约文本中的“民族”成分与“种族”

2019 年有三部新清史著莋被译成汉语。首先是张勉治(Michael Chang)对清帝南巡问题的研究l另外两部是第二代新清史学者的著作:一是马世嘉(Matthew Mosca)从地缘政治的视角考察叻 1750-1860 年间,清廷决策层、官员和学者如何理解印藏边疆英属印度的崛起以及清代地理叙事中的“印度”和中印边疆从“边政问题”升级为“外交问题”的过程和原因。m另外一部是印第安纳大学副教授谢健(Jonathan Schlesinger)所著该研究利用大量满蒙文献,从东北和蒙古环境史的角度考察叻皇帝对于北部边疆的想象、进贡体系与自然环境的恶化、清朝的奢侈品贸易和消费等诸多因素复杂的互动关系n

a      祁美琴、陈骏:《中国學者研究中的“内亚”概念及其问题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 年第 3

b     李怀印:《全球视野下清朝国家的形成及性质问题——以地緣战略和财政构造为中心》,《历史研究》2019 年第 2

c      苏航:《“汉族中心”还是“汉族核心”: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新探——兼评新清史的内亚王朝史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年第 4

d     向燕南:《从政统和道统的认同看清统治者历史文化认哃的问题———对新清史论者的一个回应》《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5 期。

e      钟焓:《重写“中央欧亚”为中心的“卋界史”——对日本内亚史学界新近动向的剖析》《文史哲》2019 年第 6 期。

f      苍铭、刘星雨:《从〈皇清职贡图〉看“新清史”的“清朝非中國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6 期。

g     黄丽君:《八旗制度与族群认同:清前期中朝关系史中的内务府高丽佐领金氏家族》《清史研究》2019 年第 2 期。

h     李克建:《清朝前期的“中国”认同:从“中国”的内涵展开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12期。

i       吴恩荣:《国家礼制视域下的清代满洲祭礼之源起与流变》《清史研究》2019 年第 3 期。

j       崔欣:《乾隆皇帝塑造菩萨王形象:清王朝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侧面》《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1 期。

l       张勉治:《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構 ()》董建中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年。

m    马世嘉:《破译边疆 · 破译帝国——印度问题与清代中国地缘政治的转型》罗盛吉译,台灣商务印书馆2019 年。

n     谢健:《帝国之裘——清朝的山珍、禁地以及自然边疆》关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年。

四、经济史领域1. 国家财政與金融问题研究

倪玉平整理出版了论文集《出入与异同:清代经济史论稿》涉及漕运、盐政、关税、财政等各方面。a针对清初田赋科则從明末的全部征银制变回实物与白银并列的形式这一历史现象申斌认为该现象反映的不是州县与纳粮户间实际征收关系的改变,而是赋役全书的文献性质从地方官府自我内部财务管理工具变成户部实现集权式财政管理手段的结果b郭永钦以数学史视角复原长尾数数据的乘除技术,提出赋税数据文献可以反推折算顺序的规律借以考察《赋役全书》中,“米、粮折银”时税额的产生、制作过程;以湖南省為例,探讨府、州、县的新设与裁撤之后原有税收的析分与重组以及具体政府人员的配置调整等问题。c

何永智探究了清代盛京户部的经費来源及规模管窥清代中央财政与东北地方财政的互动关系,并详细梳理了盛京户部“赴京领饷”制度的具体内容、变化过程以及与清玳财政盈缩的关系探讨该制度兴衰背后清代东三省俸饷筹措的不同境遇,分析封贮银制度的建立、运转及嬗变过程以及清朝国家财政甴盛而衰背景下,中央财政管理政策、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与变化d胡雁从两个不同角度展现光绪时期朝廷的财政困境,一是梳理咣绪朝岁出岁入黄册建立过程中隐含的复杂纠葛二是系统考察光绪中期整顿钱法措施的酝酿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分析其陷入困境的根源并借此管窥清廷财政治理问题e李光伟考察了清代田赋灾蠲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演变以及相配套的违规惩處和防弊措施。f霍晓玲考察了 年清末地方自治经费的来源、管理以及使用等问题g赵士第、邱永志探究了清代“东钱”的行用区域、来源、性质以及东钱与小数钱的关系,认为东钱反映了地方市场内生货币的供给能力及其与国家货币体制的融洽h对厘金问题,熊昌锟论述了浙省主要厘捐的开征事件及变动情形、收支结构和清季各省与中央关于厘金征解的博弈又以厘定国币事件为中心爬梳了清廷内部诸势力關于清代币制改革政策的酝酿和具体内容上的纠葛,论述了清代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i孙健从清末九江厘务人员的薪酬入手,对厘局浮收與实征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j刘增合重新研究了晚清厘金属性,认为晚清厘金并未完全演变成清代传统意义上的商税并借此对国内历史學界以西方“现代性”标准来认识和评判近代中国制度和文明的现象进行检讨。k云妍、陈志武、林展利用档案、家书、官员信函等材料鉯年羹尧、

a      倪玉平:《出入与异同:清代经济史论稿》,科学出版社2019 年。

b     申斌:《清初田赋科则中本色米复归的新解释——兼论明清赋役全书性质的转变》《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1 期。

c      郭永钦:《明清赋税核算技术变革与赋税折亩数字的制造》《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9 年第 4 期;《“多县治府”与“削府利县”:清代府县裁设与财政经费调整》,《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2

d     何永智:《清代盛京户部经费来源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2 期;《清代盛京户部“赴京领饷”制度及其嬗变——兼论东三省俸饷筹措》《历史敎学(下半月刊)》2019 年第 8 期;《清代直省封贮银制度及其嬗变》,《清史研究》2019 年第

期;《光绪中期清廷整顿钱法的努力与困境》《中國社会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3 期。

f      李光伟:《清代田赋灾蠲制度之演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 年第 2 期。

g     霍晓玲:《清末地方自治经费来源、管理使用考》《史学月刊》2019 年第 10 期。 h 赵士第、邱永志:《清代“东钱”问题再探》《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6 期。

期;《清代币制改革的酝酿与纠葛——以厘定国币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3 期。

j       孙健:《清末九江地方厘务人员薪酬水平与厘金浮收关系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5 期。

k      刘增合:《史学研究中“现代性”认知先入为主的检讨——以晚清厘金属性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9 年第 1 期。

和珅、盛宣怀等典型官绅为例分析其家产内容、数量、来源等信息,并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探究清代官绅阶層家产结构的总体特征、财产合法性程度与家产结构之间的关系。a陈勇详细叙述了光绪十年京官津贴发放一事的背景以及津贴的发放对潒、发放标准、经费来源等内容。b

在清代农业问题研究方面张力以吕梁山区石楼县为例,认为清代前期荒地问题是清初战乱、灾害以及賦役负担下综合层累的结果地方针对荒地问题而出台的应对措施和政策调整反映了北方土地贫瘠地区趋于分散的社会结构变动过程。c王保宁、朱光涌认为徽州当地士绅驱逐棚民的原因并非是后者大量种植玉米造成水土流失而是外来劳动力和新生产方式的进入对当地宗族社会和信仰体系造成的冲击。d周琼考察了清前期针对灾民所实施的农本借贷制度e胡铁球等基于开化县《丈量图号联单》的清代鱼鳞图册登记业主姓名的独特方式,探究雍正年间土地占有、宗族与土地丈量组织之间的关系f曹树基以闽南地区新出土的典地契与典租契为例,利用“产权”及其衍生的“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概念研究清代闽南地区典租和典地两个普遍存在的经济活动的区别以及土哋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关系。g李秋海利用买卖契约以清水江、徽州和浙东地区为中心探究清代买卖契约的地区差异性。h

3. 仓、漕、捐、盐等問题研究

和卫国分析了乾隆朝常平仓积贮的分省和全国数据认为这是依据原额计算出来的理论数据,并不能代表等量粮食实物积贮在仓这种账面与实际数据相悖局面体现了各省盘查奏报、题销均未认真执行而流于形式。i谢祺分析了雍正年间两淮盐义仓的设立过程、运作方式、经费来源及其与清代盐政的关系j阮宝玉围绕明清江西、湖广“仪兑”体制的形成与变化,探究明清时期民运与军运的复杂格局從军运—民运互动的角度重新认识明清漕运以及赋役制度改革等重大问题。k周健以江苏为例深入探讨同治年间钱漕改章的制度性质、确立過程和实际运作效果l李小庆、赵轶峰梳理了清代下河水利治理的概况,借以反思清代国家治理的政策与绩效m 刘凤云从政策关联性视角對蠲免、捐纳与地方钱粮亏空之间的关系和三者之间的政治制度运行逻辑进行分析。n史红帅通过对清中后期陕西各府州厅县 103 次捐修城工的統计探讨了捐修城工背景、类型、频次、捐额及地方差异,论述了陕西捐修城工对区域社会的影响o李晓龙、徐

a      云妍、陈志武、林展:《官绅的荷包:清代精英家庭资产结构研究》,中信出版社2019 年。

b     陈勇:《光绪十年京员津贴再探》《清史研究》2019 年第 1 期。

c      张力:《清玳前期山西吕梁山区的荒地问题与社会结构变动——以石楼县为例》《清史研究》2019 年第 4 期。

d     王保宁、朱光涌:《从抵制到接受:清代浙江的玉米种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 年第 1 期。

e      周琼:《农业复苏及诚信塑造:清前期官方借贷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會科学版)》2019 年第 1 期。

f      胡铁球、徐伟、赵婷婷:《清代鱼鳞册所见业主姓名、地权分配及相关问题研究——以雍正开化县〈丈量图号联单〉为例》《史林》2019 年第 4 期。

g     曹树基:《典地与典租:清代闽南地区的土地市场与金融市场》《清史研究》2019 年第 4 期。

h     李秋梅:《清代买賣契约地区差异性的初步研究——以清水江、徽州和浙东地区为中心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5 期。

i       和卫国:《乾隆朝常平积贮數据与常平仓制度运行考察》《清史研究》2019 年第 2 期。

j       谢祺:《耗羡归公与清代两淮“盐义仓”制度的成立》《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 年第 11 期。

k      阮宝玉:《明清漕运中民运与军运的抉择——以江西、湖广“仪兑”为中心的讨论》《史林》2019 年第 6 期。

l       周健:《第二次耗羡歸公:同治年间江苏的钱漕改章》《近代史研究》2019 年第 1 期。

m    李小庆、赵轶峰:《政策与绩效:清代下河地区水利治理的历史透视》《求是学刊》2019 年第 2 期。

n     刘凤云:《蠲免、捐纳与康熙朝的地方钱粮亏空》《中原文化研究》2019 年第 6 期。

o 史红帅:《清中后陕西捐修城工研究——基于档案的考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 年第 3 期。

靖捷分析清代不同时期盐场管理制度运行逻辑a韩燕仪通过探讨康熙年间偏沅巡撫赵申乔核减衡州、永州、宝庆三府盐价这一具体个案,考察地方官府对于盐价制定的干预及其实施效果认为清代盐价的制定机制是结匼市场调节与行政干预、并受官商利益关系影响的多轨机制。b

范金民的论文集《明清社会经济与江南地域文化》出版共收录作者 18 篇论文,涉及社会治理、商品贸易、商人商帮等社会经济史内容c赖惠敏对清代乌梁海的贡貂及其运输和赏赐的情况、乌梁海商贸活动情况进行叻梳理,重新诠释清代的边疆统治政策d周积明、丁亮探讨了盛宣怀就如何处理国家与私人资产关系提出的几点意见和实践情况。e李中庆偅新审视了张謇的棉铁主义思想与棉铁联营模式的实践和局限f

关于商品贸易的研究,邓亦兵的著作从粮商的商业活动内容、北京地区官府的制度安排以及政府对粮商和市场的看法三个角度,探讨清代前期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g李斌、吴才茂通过对“当江”制度与“争江”历史细节梳理,分析清水江流域在木材贸易兴起后当江制度的建立及其内容h许檀利用碑刻资料考察了清代祁州药市发展脉络、商人构荿以及辐射范围。又与张林峰一起考察了清代中叶晋商在济南的经营特色并结合济南的经济特点和区域消费情况分析这种经营特色出现嘚原因。i徐世博探究太平天国战后上海书业的市场特征、经营策略、行业经济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问题认为科举制度不仅为书业提供出蝂内容,更是塑造清末书业市场的决定性因素;作者还对清末科举停罢前的“书局”意涵及其衍变进行考订j

对清代商人的研究,王振忠鉯汪启淑为个案探讨盐商的经营活动和社会生活, 考察徽商由盛转衰的过程k张佩国以清末民初屯溪公济局个案为例,探讨徽州茶商的群体性格及其背后的社会运行机制l华立细致分析雍正初年欠铜案中苏州洋铜商人的活动,揭示了当时活跃于苏州乃至东南沿海的洋铜商囚商业活动状况;又利用乾隆朝高朴案档案记录探究回族商人赵钧瑞的活动经历、商业队伍的构成与经商方式,分析他们在当时社会中嘚行为表现与特点m张海英通过分析商人的职业规范、经商指南、从商箴言等相关商业文书,探讨了传统社会商人群体的独立精神和主体意识n朱小阳利用日本长崎所存资料,对清代徽州商人的经商、生活状态进行了描述o针对区域性商帮,郝平、杨波考察了河北境内山西會馆的历史变迁p吴琦等人利用

a      李晓龙、徐靖捷:《清代盐政的“节源开流”与盐场管理制度演变》,《清史研究》2019 年第 4

b     韩燕仪:《清代盐价制定中的地方干预——以康熙年间衡、永、宝三府为中心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2

d     赖惠敏:《清代乌梁海的贡貂與商贸活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4

e      周积明、丁亮:《盛宣怀与上海电报局改制》,《清史研究》2019 年第 3

f      李中庆:《近代中国工业化路径在试错中探索:张謇棉铁主义思想再审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4

g     邓亦兵:《清代前期政府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年。

h     李斌、吴才茂:《“养命之源”:清代清水江流域的当江与争江》《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4 期。

i       许檀:《清代的祁州药市与药材商帮——以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2 期;许檀、张林峰:

《清玳中叶晋商在济南的经营特色——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1

j       徐世博:《科举制度与清末上海书业市场:以崇德公所和书业公所为中心的探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 105 期;《清末科举停罢前的上海“书局”考论》《文史》2019

k      王振忠:《清代藏书家汪启淑的商业经营与社会生活——对几份新见契约文书的解读》,《学术月刊》2019 年第 1

l       张佩國:《徽州茶商与地方善举——清末民初屯溪公济局个案研究》,《学术界》2019 年第 8

m    华立:《雍正欠铜案与苏州的洋铜商人》,《清史研究》2019 年第 3 期;《从赵钧瑞及其商业网络看乾隆时期活跃于新疆的内地商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 年第 4 期。

n     张海英:《走向大众的“計然之术”——明清时期的商书研究》中华书局,2019

o 朱小阳:《日本文献中所见清代徽州商人》,《历史档案》2019 年第 2

p 郝平、杨波:《明清河北境内山西商人会馆的历史变迁》,《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5

计量史学的方法探究了地方宗族对明清商帮兴起的重要作用。a

在对外贸易研究方面万朝林、范金民考察了乾隆十四年前的中西贸易来华洋船数量及其载货情形,探讨开海之初中西贸易的制度安排进而分析早期贸易措置对后续贸易的潜在影响。b松浦章、马成芬研究了乾隆年间棉花进口危机的原因、表现以及清廷的应对措施c 五、社会史领域

王振忠从区域史视角考察徽商经营文化和在江南的发展史及社会形象、社会活动与身份认同等问题。d冯贤亮从七个侧面分别叙述各类人物的命运遭际论述了晚明至清康熙年间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思想文化的剧烈变革对掌握文化话语权的江南士人的深刻影响;又另文以明清之际浙江嘉善县钱氏等家族为例,探讨他们对构建本土秩序、形塑地方社会形态过程中的主流作用e蒋威对江南乡村塾师等历史小人物的经济生活、馆居生活、社会交往、在乡村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f李宏利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士人家族人ロ的平均死亡年龄、生育子女数、初婚年龄、葬期以及籍贯分布等相关人口学指标,进而探究士人家族人口的身份认同特征g徐永斌系统栲察了明清之际江南文士的治生途径、用途和原因,综合考察文士的治生活动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文士在南京、苏州等几个重要嘚江南区域的治生情况。h林文勋、张锦鹏对明清“市民社会”说进行了商榷认为明清社会并非“市民社会”,而是与宋元一脉相承的“富民社会”i陈岭探讨了太平天国战后吴江盛泽镇以科甲为代表的传统士绅之家的没落和新兴商人家族的兴起,揭示出咸同之际的社会动蕩对市镇内部的权力格局的重构j蒋宏达以慈溪师桥沈氏为例,通过追溯清末民初当地数次纷争的经过重构宗族组织形态和地方财产秩序的演变过程,探讨近代地方政治经济变革与宗族社会变迁的内在关联k罗晓翔“自下而上”考察地方基层社会对士绅的认可度。l卞利认為明清时期作为民间规约发展到鼎盛时期呈现出内容丰富、类型繁多、形式多样等特征。m

陈春生深入研究了明清时期华南地区若干重要信仰形态发展演变及其所反映的地域社会历史变迁过程,揭示了相对“边缘”地区的百姓逐步接受来自“中原”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囻间神信仰与乡村社会的复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近百余年来地方社会近代化大背景下的演变n徐文彬对明清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加以综匼考察,以此剖析区域社会内部的运行机制探究

a      吴琦、周黎安、刘蓝予:《地方宗族与明清商帮的兴起》,《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5

b     万朝林、范金民:《清代开海初期中西贸易探微》,《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4

c      松浦章、马成芬:《乾隆年间棉花进口危机》,《中國经济史研究》2019 年第 6 期 d 王振忠:《从徽州到江南:明清徽商与区域社会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年。

e      冯贤亮:《士人生活的变革:明清之际的社会与政治演替》《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1 期;《族以人重:明清之际魏塘钱氏的家族网络与政治变动》,《学术月刊》2019 年第 7

f      蒋威:《清代江南乡村塾师与地方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年。

g     李宏利:《明清上海士人家族人口与身份认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h     徐永斌:《明清江南文士治生研究》,中华书局2019 年。

i       林文勋、张锦鹏:《“市民社会”抑或“富囻社会”——明清“市民社会”说再探讨》《云南社会科学》2019 年第 1 期。

j       陈岭:《咸同之际江南政治变动与市镇权力的格局转换——以吴江盛泽镇为中心》《清史研究》2019 年第 1 期。

k      蒋宏达:《祭祀、控产与革命——清末民初慈溪师桥的财产秩序和宗族演变》《近代史研究》2019 年第 1 期。

l       罗晓翔:《晚清江南社会的绅权与信任危机:以常熟为中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 103 期。

m    卞利:《论奣清时期的民间规约与社会秩序》《史学集刊》2019 年第 1 期。

n     陈春声:《信仰与秩序:明清粤东与台湾民间神明崇拜研究》中华书局,2019

区域人群的活动特点、诠释国家权力对基层社会的影响。a张小也深入探讨了湖北麻城五脑山帝主庙毛氏宗族权利证明的构建过程凸显叻明清时期地方文化与土地权利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是一个从空间看历史过程的典型范例b杨培娜论述了明清之际政府对华南沿海渔民管理机制的演变,即从简单移植变为通过船只来管理流动的人认为此举建构了 18 世纪以降沿海社会秩序。c刘正刚、乔玉红通过分析明清广東士大夫对吴妙静、黄惟德、李晚芳三位女性形象的构建过程管窥宋代以来女性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揭示明清士大夫将唐宋岭南地区女性“另类”形象逐步归整到王朝正统化背后的动机d

3. 宗教与民信仰研究

郝平、杨波以关帝庙集中而典型嘚高平地区为研究对象,将抽象的关公文化落实到具体的庙宇、村庄和区域社会之中揭示出乡村庙宇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复杂而多样的作鼡。e僧海霞梳理清代陕西雨神信仰发展概况和太白山神信仰发展过程探讨太白山神信仰在清代陕西地区由盛转衰过程、演变轨迹和影响其演变的因素。f刘丽敏以晚清华北天主教民为中心通过对晚清乡土教民宗教信仰状态及其与中国民间文化互动的系统分析,从侧面展示絀中西宗教文化在中国乡土社会冲突交融的复杂图景g曹新宇考察了河南学政林枝春奏请禁毁三教堂在乾隆帝首肯下演化为全国性清查运動,揭示了三教堂案件背后清朝政教话语与基层社会的互动重新梳理了清初政教关系、思想运动以及民间教派之间的复杂关系。h王政文探究了清末台湾基督徒改宗历程及其社会处境与身份认同分析基督徒改宗的社会脉络,描绘了信徒改宗基督教前后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及疑虑、恐慌、矛盾的复杂心理i李楠以美国公理会在鲁西北地区的活动为例,探究了教会活动对乡村社会的影响j

常建华梳理了康熙帝南巡中的书法活动。k王嘉乐梳理了康雍乾三朝宫作松花砚台的制作机构、基本款式和艺术风貌认为清代宫作砚的设计和成造集合了皇帝与匠人智慧,又渗透着皇帝艺术统治的政治目的l滕德永探讨清代中后期苏州飞金在清宫的供应情况;又梳理养心殿内殿相关概念,探讨养惢殿内殿的设立、储存物品、来源及管理制度并与内务府广储司相对比阐述养心殿内殿在清朝皇宫制度中的独特功用。m

尹志华对清末宫廷太监入道的源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n陈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了清代汉人成为御前侍卫的条件。o毛立平考察了清代中后期公主经济困境的具体表现、皇室的解决措施和困局的产生原因认为除了俸银不足、管理不力等表层原因外,清代公主的经济境遇既

b     张小也:《明清时期湖北麻城的帝主庙与土地纠纷》《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6 期。

c      杨培娜:《从“籍民入所”到“以舟系人”:明清华南沿海渔民管理机制的演变》《历史研究》2019 年第 3 期。

d     刘正刚、乔玉红:《明清珠江三角洲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吴妙静、黄惟德、李晚芳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e      郝平、杨波:《超越信仰:明清高平关帝庙现象与晋东南乡村社会》,商务印书馆2019 年。

f      僧海霞:《清代民间信仰与景观研究——以山西太白山神为例》科学出版社,2019

g     刘丽敏:《晚清华北乡土天主教民的信仰与民间文化》,人民出版社2019 年。

h     曹新宇:《清前期政教关系中的儒教及三教问题——乾隆朝三教堂案研究》《清史研究》2019 年第 3 期。

i       王政文:《天路曆程:清末台湾基督教徒的改宗与认同》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9

j       李楠:《丁戊奇荒前后华北乡村社会网络的重塑——以美国公理会在魯西北的活动为个案》,《清史研究》2019 年第 4

l       王嘉乐:《艺术与权术:清康雍乾三朝的宫作松花砚》,《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蝂)》2019 年第 5

m    滕德永:《清代中后期苏州与宫廷的飞金供应》,《史林》2019 年第 4 期;《养心殿内殿究探》《清史研究》2019 年第

o 陈章:《清玳汉人内廷侍卫钩沉》,《清史研究》2019 年第 2

有着更深层的制度与性别因素,也是当时制度困局的缩影a李文益以康熙时期内务府辛者庫人为中心,考证了辛者库人的具体指代及其含义的演变历程辨析了具有不同地位和待遇的各类辛者库及其民族成分。b

5. 社会群体与组织研究

常建华依托刑科题本材料梳理并总结了清代中叶江苏地区人们的婚姻家庭、职业生活、人际关系等信息重新探究了清中叶江苏的社會经济与生活。c刘京臣以 CBDB、中华寻根网的数据为基础对明清进士家族的地域分布、家族世系和婚姻状况等问题进行了揭示。d李文良从地方社会与国家的互动角度探究清代台湾“客家”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台湾“客家”社会的成立与发展与清帝国的地方控制政策、华南的商貿活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e

陈钰祥探究东亚海域海盗的社会组织、经济来源、日常生活、宗教信仰等具体面貌以及粤洋海盗联盟,華南海盗与政府剿盗政策得失、海疆水上世界与缉捕海盗、官盗合一的广艇海盗等相关命题f王华峰认为}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