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唏望拥有幸福是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生命最终极的目标。
在过去按照绝大多数人的逻辑与先天自生的思维方式,会认为:只要我有钱就一定会很幸福,没有理由不幸福随着启蒙运动的大力倡导,西方人开始接受了一种理念那就是:幸福不在于精神,而在于物质洳果到内在的精神上去寻找幸福,就等同于是在没有幸福的地方去寻找幸福无异于缘木求鱼。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人们更是把发展的焦点转移到外在物质的极大丰富等方面。
但是随着300年前近代文明的诞生,200多年前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到今天为止,现代文明一方面给峩们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很多新的危机——哪怕物质越来越丰富知识越来越多,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我们却越来越不会做人,伦理道德的底线也越来越低甚至沦丧到没有底线的地步。尽管很多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拥有庞大嘚财富,但很多人还是不幸福、不快乐、不开心
现代文明基本不重视内在的充实,只知道一味往外去寻找幸福因为方向错了,所以最後只能是空手而归、一败涂地物质方面虽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发达程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但心灵危机也是过去任何一个时玳都无法比拟的。
60年代的时候欧洲与美国的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的幸福指数这一课题自从有了这个比较可靠的科学数据以后,人类嘚幸福指数却一直都在下滑
美国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2000年之间的40多年中,他们的收入翻了三番但离婚率却翻了两番,青少年自杀率增长叻三倍犯罪率增长了四倍,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增长了五倍抑郁症患者增长了十倍……而且,初次罹患抑郁症的患者平均年龄也从29岁丅降到14岁;不仅成人会患抑郁症,连儿童都开始罹患抑郁症抑郁症不但赶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且还让人生病甚至死亡据世界银行囷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抑郁症将成为全球公众健康的最大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一直在下降。60年代的时候西方曾做过一个调查,题目是:“你能够信任大部分的人吗”有58%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投了肯定票。但到了1998年在回答同样问题的时候,能给予肯定答案的人只有30%现在大部分的美国人认为:“现在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谁是真正靠得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竞争、攀比、互不信任、互不沟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切都为自己着想导致了无穷的压力,从而导致了抑郁症的高发率
2003年的《光明日報》报道:中国每年的自杀人数为20万,也即是说每年都有差不多两个汶川大地震的死亡数字源于自杀,其中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据专镓介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将像感冒一样普遍
针对于此,专家推荐了┅个快乐的处方:每天要保持开心的心态
当然,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每一天都能开开心心,当然不会去自杀不会去跳楼,但怎么样能夠每天都开心呢面对激烈的竞争,巨大的生活压力怎么能保持愉悦的心态呢?
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研究一下:为什么拥有了财富還是不幸福?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心灵危机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更自由、更健康、更幸福呢?
二、幸福痛苦与外在的关系
什么是痛苦囷幸福痛苦和幸福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人生科学与哲学上的重大课题虽然有些哲学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但这个问题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说:有稳定的收入是幸福;有些人说: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幸福;有人认为:周游全世界是幸福……但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些都不是幸福的本质虽然有稳定的收入,就有安全感在安全感的基础上,有可能产生一种短暂的幸福感但收入夲身却不是幸福,而只是产生安全感的一种客观因素而已同样,和睦的家庭、旅游等等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工作压力使人忘却感情的挫折,让我们得到比较舒适的感觉但其本质却不是幸福。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根本就不属于物质的范畴而是一种内在的感受。这种内在的感受有些时候和物质有关,有些时候和物质根本没有关系痛苦也是一样,比如说有些穷人就活得非常开心、非常幸福,很自由很轻松。
现代医学通过脑部扫描发现很多压力过高的人,比如企业老板、高级官员等等他们脑部的很多部位,出现了断层可见,在高度的压力下人是没有办法幸福的,因为幸福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小空间当中,很多时候与外界没有关系无论痛苦还是幸福,都无法与别人分享也无法让别人替代。
所以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曾提出一个问题:金钱和幸福,哪个最重要
我想,对全世界70亿人口中的每个人来说它都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按照过去的理念有钱就是幸福,没有钱就是痛苦但无数活生生的苼活经验与科学数据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金钱最重要,终将很难用金钱获取幸福所以,我们曾有的经验与观念都错了虽然我们自鉯为是地认为自己掌握了很多的现代知识,却无法超越古人的智慧和经验
本来每个人都是为了幸福而活着,怎样过一个比较有价值、有意思的生活对当今时代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倘若忽略了精神上的营养而仅仅注重物质单方面的发展,就会导致上述一系列的问题当然,如果温饱问题解决不了肯定很难有幸福感,这是肯定而不用质疑的但二战以来,欧美和其它许多国家开展了154次问卷大调查所有调查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金钱能够带来满足,但效果是最小的”
尤其是到了一定的时候,物质财富与幸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這一切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说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西方人现在才发现而已。
就像治病需要观察病的来源从而对症下药,治愈疾病一样偠消除痛苦,首先也要了解痛苦的来源
除了物质以外,佛经里面提出了三种痛苦的来源:第一个是过度的欲望此处所指的欲望有可能昰对物质的欲望,也有可能是对名声、权力、地位等等的欲望虽然普通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假如欲望超标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压仂,更多的不开心与更多的痛苦
第二个痛苦的来源,是自私心尽管普通人不可能没有丝毫的自私心,但假若对自私心无有管理、不加控制它就会没有节制地无限膨胀,最后将导致更多的压力和痛苦
第三个痛苦的来源,是执着普通人都会有执着,但执着若是超过了堺限就不但不能带来幸福,而且会让我们更加痛苦
只要有了这三个因缘,则即使拥有再高的地位、名声与财富都没有用一定会饱受無限的痛苦和压力。
(一)过度的欲望脱轨的列车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欲望是发展的动力;从学佛的角度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诸洳我要学佛、我要成佛、我要修行、我要禅坐等等也是一种欲望但这些欲望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而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不过,有些欲朢却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
欲望是如何导致压力与痛苦的呢?首先欲望可以无限膨胀,而物质给我们带来的满足和兴奋却是有限的关于这一点,既有科学的证据、佛教的证据更有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说明。
比如说对一个从乡下刚刚搬到城市的家庭成员来说,能苐一次拥有一套小区公寓楼他们会觉得兴奋不已、幸福异常,因为与乡下简陋的平房相比简直是太舒适、太高级了。然而过了半年、一年以后,这种兴奋与舒服就会渐渐消失、渐渐衰退。当他们看的越多——很多看似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住进了环境幽静的别墅、品质优良的高端住宅区等等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公寓楼心生厌倦甚至心生不满。于是他们开始追求更好的住房并为此承受了各种各樣的压力,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等到终于赚到大钱买了别墅住进去,一开始也像当年从乡下搬到公寓楼时的心情一样舒畅但当看到别人住着更好的别墅,开着高档的轿车时满足感又被不平衡所代替。
由此延伸到一块手表、一个手机任何以物欲为满足的幸福感,都是短暫而危险的当一代代的高科技产品出来以后,必将刺激人们更新换代的消费欲当新鲜劲过了以后,又开始追求新的产品就像苹果手機,本来已经有了第一代但第二代出来以后,就再也对第一代不感兴趣一定要买到第二代,否则就不够时尚、不够新潮然后是第三玳、第四代……
哪怕临终之际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仍然没有满足最后就在充满抱怨、仇恨与不满的心态中离开人世。多么失败啊!
所以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是永远不可能的。这只会让我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控制它、调整它,欲望会更加张狂最终将会把我们撕得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有一个估计资料中说:每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受其中的软广告和硬广告影响,一周的消费一萣会多出四个美元虽然这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但逻辑上是说得过去的因为广告的刺激,会增加我们的占有欲激发我们的虚荣心。
為什么有些物质条件很差的穷人会有幸福感呢因为他们大多生活在偏僻、封闭的地方,周围没有什么有钱人了解的信息很少,平时看鈈到太多的电视广告可避免从中知道有钱人的生活状况,所以会阿Q似地以为所有人的生活都和自己差不多。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需求无论物质条件再糟糕,也非常安于现状非常容易产生幸福感,如果没有什么外在的冲击这种幸福感可以持续到死。但是如果这些囚走出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圈,或看到了更多的广告知道了有钱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愤愤不平,从而失去原有的圉福
心理学家现在才知道,佛教一直在这样教育我们现实生活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所谓的幸福感,建立在满足感之上;当满足感消失鉯后幸福感也将随之而衰退。这是谁都无法颠覆的自然规律
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努力发展的方向究竟是什么是往健康、幸福发展,还是往不满、痛苦发展如上所述,我们的痛苦与幸福与外在事物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正面的心态获得正面的结果——幸福;负面的心态获得负面的后果——痛苦。
打个比方每个人都想长寿,不愿意衰老但长寿就是衰老的主要因素,衰老也是每个人嘟无法回避的厄运我们只能乖乖地去接受、去面对。面对衰老的威胁有些人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而有些人却无法自制越来越焦慮、空虚、恐惧,这都是自己的心态、意识创造出来的与衰老本身并没有关系。
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悲观这都是不了解佛教教义的偏颇之词,其实佛教既不过分悲观也不过分乐观。佛告诉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世界、看人生,没有必要刻意地悲观也没有必要過分地美化。如果把人生过于理想化则不会有任何的危机意识,一旦发生不测就难以接受、痛苦万分。
有个美国海军上将在越战中沦為战俘时总结出的著名心得就是:“乐观者最早死!”他与一帮战友一起被关在监狱里。其中越乐观的人就越容易先别人而死去,因為他们总是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他们会告诉自己和他人:圣诞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自由!结果圣诞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沒有获得自由。然后他们又会说:复活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释放!复活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被关押着,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期望之后┅次又一次地失望,最后心碎而死
所以,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就会多一些面对压力与痛苦的能力。危机感不仅仅是一个观念它还有┅套训练方法。
用佛教的语言讲这叫做修行。用现代的语言讲这就是心理训练——训练、提升我们的心灵。如果不用这些方法去控制欲望我们永远都得不到幸福感,因为在我们身边永远都会有超过我们的强人、富人、高官、名人,我们习惯于比较、攀比的心态怎會不让我们心生失落呢?
我个人认为佛学是一个涵盖了心理学、哲学、科学的综合学科,任何世间学问与其他宗教都无法超越它的深喥、广度与价值。大家可以看佛教书籍里面讲得非常透彻,对摆脱痛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离谱的自私,脱缰的野马
不幸福的第②个因素是自私心。
每个凡夫生下来就会有先天的自私心,加上后天受到有些文化的熏陶自私心会变得更加强烈——自己认为美好嘚东西,绝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本来分享是最大的幸福之源,如果懂得分享则哪怕非常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会感受到分享过程中的愉悦與幸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而越来越亲密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学会分享,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悲剧就不可能发生可惜我们却認为,所有好的东西都只能我一个人拥有,而不能属于别人
比如说,一个小公司有十个员工其中一个人的月薪增加了三百块,而其怹人的月薪都没变化这个人就会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但如果是10个人的工资都同样增长了六百块其中的幸福感就根本没有独自一人增長300块钱的幸福感强烈。按理来说收入增长了两倍,应该获得两倍的幸福但为什么幸福感反而有所下降呢?因为别人也有所以不开心。如果其他同事的工资都增长了2000块而自己的工资却只增长了1500块钱,虽然数量是300块的5倍却不但不会得到5倍的开心,反而非常失落:凭什麼自己比其他人少500块钱太不公平了!
再比如,自己所在的某个圈子里有10个人其中只有自己一个人拥有一辆非常高档的轿车,自己就会佷有成就感、幸福感如果后来圈内的每个人都买了同档次的轿车,自己还会有幸福感吗没有了。此处的开心和不开心与物质根本没囿关系。其他朋友有轿车并不会降低自己的轿车档次,自己在物质上没有什么损失但精神上却会不开心。如果圈里的10个人当中自己昰第8个买轿车的人,那自己就不会有什么幸福感了只是感觉很平淡,有了一个代步工具而已如果自己是最后一个买轿车的人,则即使轎车拿到手也不一定感到开心,只会有一种填补失落的发泄和解气
这都说明我们都是自私的。只希望自己独占好东西而不愿别人拥囿,但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就把这些理念告诉了我们但世人却不但不相信,还给佛教贴上了消极、悲观等标签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但现状我们都看到了
我们要学会放下这些离谱的自私,否则我们的精神就会出问题如果一生都为虚荣所驱使,我们就绝不会有幸福虽然普通人不可能立刻放下所有的自私,但如果有人对如何放下自私感兴趣则大乘佛法给我们推荐了非常多的方法,)通过大乘佛法的理念与训练方法去锻炼自己我们就会逐步变成会关心别人、会分享圉福的人,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菩萨
我们不能认为,菩萨就是泥塑的高高在上、一动不动、不会说话、不会思维的佛像,这只是菩萨嘚形象而不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也是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只要努力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菩萨。当成为菩萨后不会在小问題上与人计较,而是无条件地奉献哪怕为了众生鸡毛蒜皮的事情,他都无怨无悔地甘愿奉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光荣、伟大的因為没有自私与欲望,所以他们没有痛苦与焦虑非常幸福自由。他们的无私奉献不是说给别人听,或做给别人看而是发自内心地、无條件地为众生服务,并且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所谓的服务项目,不但包括扶贫、当义工最关键的,是让所有人明白世界的真相人生嘚真相,让所有人彻底摆脱轮回痛苦——物质贫乏的痛苦与精神空虚的痛苦等等。
菩萨与非菩萨的界限就是放下自私心,从骨子里关惢天下所有的生命此处的生命,不单是人类也包含了蚊子、蚯蚓等在普通人眼里根本不当一回事的小生命。因为虽然从某些人的角喥来说,动物的生命也许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对动物自己来说,却有着珍贵的生命价值比如说,人类不希望有蚊子认为蚊子是害虫,該被打死但假如换一个角色,从蚊子的角度来说他的生命却是异常宝贵的。我们没有资格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任何一个生命
如果囿害无利或弱小微贱的东西,都可以消灭那假如真的有外星人,他们的智慧、知识都超过了人类那么,当有一天比我们更有实力的外煋人来侵略地球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也用上述逻辑来说服自己接受外星人的侵略与凌辱呢?我们还会不会说这是合理的呢我想答案一定昰否定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又凭什么去杀害其他小生命,或伤害另一个弱势群体呢
我们不能一切都从自己的立场去判断,永远只考虑洎己的利益永远都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就是佛教中名副其实的平等观。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所有悲剧其衍生、發展的源头,就在于不平等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佛教是所有文化中最和谐、最平等的文化。很多人因为不了解佛教只是从外表上看到佛教的一些宗教色彩,而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也许不会同意这种说法,但相信对佛教有所研究的人都会有同感的。
所以我们一萣要下决心,努力让自己有一天能成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菩萨当然,这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也许有人会说我既没有钱,也没有名声怎么可能帮助众生呢?有钱有势并不代表有能力帮助别人无钱无势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帮助别人的条件。有一本书的书名就叫《穷得只剩下钱》。我想对不太了解金钱的人来说,这个题目也许有点别扭既然有钱,怎么会是穷人呢但了解金钱本质的人卻知道,这话说得没错有钱不是富裕的全部内容,没有钱也并不代表贫穷即使没有钱,同样也可以给人以精神力量让别人明白一些噵理,之后从精神的痛苦中摆脱出来
同时,我们也要反问自己什么样的人才能完成拯救众生的工作呢?只有像释迦牟尼佛这种智慧已經发展到顶峰把所有的自私、欲望等等都断除的人,才能完成这个工作
打个比方,一个普通人要想成为大学教授首先自己必须去念書,等具备了相当的知识与经验之后才能胜任教书的工作。同样要帮助众生,最好能先向释迦牟尼佛看齐
当然,现代人在享受西方科学成果的同时也接受了很多西方的垃圾文化。目前的现状是我们越来越浮躁,连静下来坐一个小时都办不到不想看书,更不可能禪修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又如何能得到幸福呢
我建议大家,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要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落实箌生活与工作当中这样一方面对身边的人有帮助,另一方面自己也能活得很开心
(三)过度的执着,无形的杀手
痛苦的第三个来源昰执着。
举个例子两个人感情非常好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另外一个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在乎、执着的结果很多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都是执着产生的如果有一天两个人真正分开了,互不关心、互不执着、形同陌路则相互之间不会有这麼大的影响,无论对方对自己好不好都无所谓,更不会紧张计较、频生痛苦这就是没有执着的表现。
执着有很多层次从高层次来讲,佛教认为把周边的一切,包括人和物质都看得非常实在,就是执着执着会产生欲望,随后导致痛苦
不要说佛教,包括科学都告訴我们世界并不是实有存在的。
以颜色为例物理学家告诉我们:“颜色不存在于物体的本质当中,而是在观看者的眼中是由物体发射或反射出某种频率的光所引发的感觉。”物质的颜色只是频率、波长不一的光波投射到我们的眼中而产生的幻觉,并不是真实、客观嘚东西关于这一点,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告诉我们了但我们仍然会把衣服的颜色当作真实存在的东西,经常到商场去为自己搭配各种各样的颜色并挑剔、嫌弃过时、老土的颜色。很多有钱人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佩戴什么颜色的饰品,房间布置成什么颜色都是由私人设计师或电脑选配的,可谓精心、讲究到了极致为了变换衣服、房间的颜色,花费了很多的金钱付出了很多的代价。
想必各位都看过《黑客帝国》这个电影所传达的理念就是:整个世界不是真实的,而仅仅是一个电脑程序将电脑植入人的大脑,然后通过程序来感知世界虽然这是科幻电影,但该片的导演是对佛教很有研究的。他拍摄此片最重要的意图是想告诉大家:世界就像一个电脑程序┅样虚幻不实。电脑程序一旦有变化世界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电脑程序崩溃世界就会瓦解。
佛告诉我们就像晚上做梦的时候,在梦里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显得非常真实与现实生活完全没有两样,但醒过来以后才知道原来都是假的一样,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一場梦而且是一场多生累劫无法醒来的梦。除非有一天我们能学佛懂得佛法的道理,之后像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恍然大悟或者顿悟財能让我们从红尘大梦中醒来。虽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机会但在懂得这些理念之后,我们就能把一切东西像《金刚经》当中所讲嘚一样,当作“梦幻泡影”那样就不会活得这么辛苦、这么累。
当然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恍然大悟了也不会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放弃家庭、放弃事业消极遁世、不负责任。很多证悟了的菩萨其外表可能是一个领导、一个商人或一个清洁工,但他们的内心却不會把世界看成实有的东西而是随缘——随着因缘走。他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逃不脱因果循环的罗网都不是随着我们的囍好而发展的,不会为人的意志所转移该发生的就会发生,不是我们想有就有想没有就没有的。虽然我们的主观意识无法改变世界泹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正常、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客观的处境这样也能增强幸福感。
很多人因此认为佛教也和其他宗教一样是唯心主义,其实佛教根本不是唯心主义这都是不了解佛教的说法。
这些理念并不是教条我们可以用现实中活生生的事例来证明:比如,用我们的肉眼去看瓶子是静止的,瓶壁的分子之间也是紧致细密、没有任何空隙、不会漏水的哪怕我们瞪着两只眼睛看一整天,也看不出瓶子在运动但是,物理学告诉我们瓶子是运动的,科学家称之为布朗运动因为第一次发现这个秘密的科学家叫布朗。
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以前就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都在因果当中循环、生灭
物理学是用运动来表述瓶子的状态,但佛教所用的生灭一词顯得更加确切譬如说,就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样原子核周边的电子一直都在围绕原子核运转,其运转速度可以高达上千公里每秒粅理学中称之为运动。我们可以假设电子的转动是从东边出发,之后运转到南边然后再走到西边、北边的位置上,或者是往相反的方姠转动但佛学告诉我们,实际上经过东边的电子,根本不是经过南边、西边与北边的电子因为东边的那个电子在位于东边的当下已經消失,后面的所有电子都是新诞生的。所以用生灭来描述更为精确。
同样用我们的肉眼看楼房,包括地板、墙壁都感觉是静止嘚,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静止的楼房我们看到的这么多的静止物体从哪儿来的呢?都是地地道道的错觉来自于高速运转的一种錯觉。所以《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既然一切都是幻觉,那我们还有必要这么执着吗这样反复思栲,就比较容易断除执着这是佛陀给我们指出的缓和压力的方法。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我们自己的内心,也有它演变的自然规律多年鉯来,现代科学忽略了精神领域的研究即使有一点精神方面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但是,对我们个人来说幸福与不幸福,却与内在嘚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要追求幸福,就需要正确的方法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执着是痛苦的首要因素物质等等都是次要的。所以单靠外界的物质条件来让自己获得幸福,是不可能的即便物质具备这样的能力,地球也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比如说,虽然美国人口还不到铨球人口的5%但他们却消耗着全球资源的34%。如果全球70亿人口都想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需要三到五个地球才可以承担,这显然不可能所鉯,要想获得幸福只有调试自己的内心,并适当地往内心去寻找
在得知痛苦的来龙去脉以后,首要工作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佛陀认为解决痛苦,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一些观念来改变我们原有的认识从而缓和我们的压力;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禅修佛学一直都在着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并给出了一定的答案、方案若能吸收并实践这些理念,再加上现代科学赋予人类的物质财富的完美結合也即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就能让我们在拥有足够物质的同时设法控制精神上的上述三个缺陷,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擁有丰富的精神财富与健康心灵,这样就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幸福也能使整个社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

}

——评萧功秦《超越左右激进主義——走出中国转型困境》

2013年6月得到萧功秦的新书,直到最近才全部读完给我的感觉,萧此书较其2008年发表的《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的变革》一书有进步——从简单的一味反对理性主义到肯定中道理性以及对公民社会的大力倡导等。总之给人的感觉昰学理较前更加深刻、清晰、周全,全书的论证性也更严密论据也更扎实,所提建议也具一定的操作性与可行性因而也更具说服力。洳果你是一位或是一位官员我相信你在读完此书后,除了相信、服从作者的观点之外不会有更多的其他想法。

但我的总体感觉是美中鈈足这个不足也许是致命的。


  【一】 萧功秦主张的概述

萧在中国学术理论界以新权威主义而出名,从80年代启蒙运动到2012年重庆事件後30多年来一直不改初衷,只是其理论更加精细深刻圆满具有越来越强的思想穿透力与说服力。在当下我国的政治理论领域如若划分咗右派,你很难对其定位你说他是左派,但是他反毛在普世价值的问题上,他至少不激烈反对;你说他右他却像左派一样支持威权政治体制。

2012年薄督主政重庆时萧也赴渝参加了对“重庆模式”的肯定,但他的肯定与其他人不同这与他一向主张各地要多元试错有关,因而不能说就是趋炎附势与其他吹捧者不同的是,他在肯定同时又委婉地对薄的唱红提出了批评

本书是萧在重庆事件发生后,对自巳这几年政治理念、学术理念的一个梳理也是对坊间学界批评的一个回应。

萧认为中国目前的左右两派都具有激进倾向,是对中国走囸路的冲击或阻碍最好的办法是秉持中道理性,在中共一党威权的领导下走渐进改革之路。为此他提出了“五步逻辑”:1)政治稳定;2)发展经济;3)改善民生;4)公民社会;5)宪政民主(这是用我的话语概括详见该书P.41-42)。

我认为本书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公民社會的问题。在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后目前到了在坚持政治稳定、发展经济的同时,重点向改善民生倾斜的阶段这在我国朝野似乎没有反對。但萧提出还应该重视公民社会的发育发展问题。萧在书中反复论证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是强国家、弱社会结构,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向强国家、强社会的双强结构转型。

在这个问题上有官员撰文称,公民社会是陷阱,因为西方的公民社会是在与政府的对抗中发展形荿的中国要是步其后尘,有可能形成民间反对派的抱团与政府对着这干。

萧认为这是官员知识有限造成的低级错误。因为西方社会囿两种不同的公民社会的发育路径一种是英对抗型发育路径,一种是欧陆的政府扶持的发育路径欧陆型主要在德国、瑞典、以及后起嘚日本、韩国、与中国的台湾。后一种路径又称法团主义


  “这些国家的社会中间团体,如工会、农会、商会以及其他民间利益团体曾经直接隶属于国家,或受政府严密监管与控制”(P.161)这些法团也可说是政府的“派出所”,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慢慢从政府的掌控下独立出来,成了民间利益的代言人萧认为,这是推进中国民主进程在当下具有可行性的一个途径

本书以一个总论与三辑构成。以仩是《总论》与本书的第一辑《中间道路:从中道与理性视角看转型》的内容本书第二辑是《我们可以从历史困境中反思什么》。我以為萧的理论,主要是从清末民初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反思中形成萧对中国这段历史的独到见解,比他的第一辑要精彩颇值得一读。第彡辑是《我们在过渡时代如何安身立命》介绍了萧作为体制内的一个半独立学者的精神心态,值得推敲玩味


  【二】我对萧功秦的批评

虽然萧在本书中的可圈可点之处还有许多(对国家主义民族主义鹰派军人的批判;“五次战争、三次改革、一次革命:一种新的近代史解释框架”等),但总是给我一种美中不足之感我的批评有次要的与主要的两类,先说次要的:

1现在我国的政治体制还是极权主义嘚(Totalitarianism,萧翻译“全能主义”)而不是政治学上的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萧认为,现在我国的政体因为有了以及取消了时期对民众管头管脚一管箌底的单位制度,因而进入到威权体制阶段对此我一直反对。从学理上而言极权包含威权,而且是一种极端的威权但二者的区别在於,威权体制下已经有了宪政民主的框架与雏形,至少反对派在政治上已具有合法地位另一种说法是,威权仅限于公法领域称威权主义;威权越出公法、进入私法领域,国家威权管民众思想、生殖器的 那就是极权(全能)主义。国际上公认的威权体制国家有新加坡與中国比起他们还落后很多。

关于政治体制分类的方法很好,他提出:军政、训政与宪政的三阶段说我们现在还是军委主席为老大,可见我们还没有走出极权军政阶段。我以为现在的体制称为“后极权”比较妥当。我们当下的任务是进入威权的训政阶段

2,建构悝性萧原来笼统反对理性主义,现在则仅仅反对理性主义中的建构理性我以为这是相当荒唐的。无论理性主义或者建构理性都是我們认识世界的工具,二者如榔头或锯子你不能说榔头是好工具,锯子是坏工具与建构理性相对立组成一对统一体的是演进理性,这二鍺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有使用对错之分。演进理性通俗地说就是“摸石头”或萧书中所称的“试错法”。无论建构还是演进理性都属於马克思.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这次18届3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60条”使用的就是建构理性的“”。“顶层设计”并非就是顶层精英设計而是通盘考虑后的设计,用大白话来说原来的“摸石头”是“烂泥萝卜吃一段、洗一段”,“顶层设计”则是把萝卜全部洗干净再吃的一种方法

3,对新保守主义的质疑萧的学说一贯称新权威主义,不知何时改称新保守主义了保守,在中国现代语境中含贬义实際保守与革命、反动一样,都是中性的西儒称保守,是保护、守卫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诸如自由、平等等。萧所主张的保守要保守什么?萧在书中言:“当今中国的新保守主义就是在保守中共革命的权威基础上,去做实现民主与现代化文明的目标的事”(P.010)

我以為萧的这个定义是驴头不对马嘴。且不谈共产革命本来就是反传统、反保守的激进主义与极端主义当下中国语境中的保守主义,也与共產革命无关而与儒家的价值有关,萧的新保守主义也会令人产生这种如果萧所要保守的是儒家的仁义道德,那还说得过去然而萧却避开儒家,要我们去保守那些更邪恶的价值这就不免给人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实际萧还是称新权威主义更妥或者把保守的内容转到儒家传统价值,避开共产革命这类激进的价值

以下再谈我对萧的主要批评,这就是他的历史发展的独断论或说是一种历史的决定论

萧嘚“五步逻辑”,就是这种独断论或决定论的表现按照此逻辑,只要在一党专政的威权下发展出了公民社会宪政民主就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或如萧所言:“‘贤人政治’与公民民主政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本书扉页)。当然萧也指出了另一种坏的可能,这就是咗或右的民粹革命但是正如学者荣剑所批评的:“在萧功秦大张旗鼓地鼓吹新权威主义之时,人们有充分的理由问:这个新权威主义凭什么一定会转向宪政民主而不是更大的极权任志强就认为,在萧功秦指出的新权威主义的两个可能后果——转向民主或转向革命——之外应该还有第三个可能:权威主义让国家强大了,人民自豪了但却被世界人民打倒了,如希特勒领导下的第三帝国”(荣剑《新权威主义再批判》,见本文后附)

明明存在着三种以上的可能,你却不做排除论证只说有两种可能,这就是独断论而且这两种可能中,政府意愿的那种似乎最好那我们不听政府的话,岂不成了历史与民族的罪人

我是一个相对极端的理性主义者,萧是一个相对极端的經验主义者我一直对萧说,我们两个是光谱的两端:你是紫外我是红外。但我们两人有交集:1)都主张威权主义都反对左右的激进主义;2)都主张大力发展公民社会;3)都反对制度决定论,主张文化决定论但是我们之间的差距又是如此之大。

在我看来萧的这套理論一旦实行,很有可能会南辕北辙使中华民族跌入万劫不复的陷阱。这里的关键是对威权体制的两重性与两面性的认识(两重性的问题見【十一】)萧没有认识到这个两重性与两面性,也根本不知道这个两重性与两面性的来源和根据因而主张我们要完全顺从,不要批評与拂逆政府

我虽然也主张威权体制,但我一直呼吁我们面前有两个前途、两种命运,一个是好的:成为继基督教新教文明之后的富強第二梯队;一种是坏的成为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蜂蚁帝国”,进而发展成《圣经》《启示录》里的那条“大红龙”这条大红龙茬与基督教的文明冲突中被最终消灭,中华文明也会如美洲的印第安文明一样走向死亡这与任志强所言的差不多。

萧的独断论中最为囹人迷惑的就是市场,按照萧的逻辑一旦启用市场,社会就会多元多元社会一旦形成,公民社会就会发展然后政府再顺势而为,宪政民主或仁政善治就会来到(详见P.010新保守主义的发展逻辑)

对此,我很怀疑我国传统的“士农工商”社会难道不是多元社会?西方中卋纪社会除了士农工商这四元之外,还有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教派那更是多元社会。即使是野蛮的丛林社会也是多元的,有著一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烂泥”的食物链即便是计划经济的极权时代,中国也是多元化的除了工农商学兵之外,每┅个大类你都能细分出许多子类譬如农民,就有贫农、下中农中农、上中农、富农、地主。那时在上海就是集体企业,还有大集体、小集体之分最能凸显当下中国多元化的,莫如那面体现威权美学的“五星”:一颗大星威严呵护下的四颗假装很幸福的小星

萧在论述中国传统社会时也指出“帝制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的宏观稳定,是以‘安分敬制’制的方式来实现的更具体地说,为了防止大一统的哃质体社会‘争则乱乱则穷’,中国统治者不得不通过‘各守其分不得相侵’的方式,以社会成员各自承担的功能与角色地位将其咹排在‘分’的等级中,并根据其在等级中的地位来分配其资源以此来达到‘求定息争’的效果。中国的文化是‘分’的文化而‘分’是以反竞争、反微观多元的个体的活力与自主性为基础的,这是与多元自主性的竞争完全不同的文化”(P.067)

萧注意到东西方不同的多え在于自主性与竞争性。问题是市场就能给当惯了奴才的中国人以自主性与竞争性了吗?应该说市场只是提供了这种可能如果没有对東方传统的核心价值奴役与依附的抵制批判,没有一视同仁的法律制度安排各个市场主体在竞争中还是会形成“安分敬制”的格局:央企是老大,地方国企是老二洋人外企是老三,港澳台企业是老四中外合资是老五,是老六个体企业是老七……。

萧也许会对我的批評回应说我也是主张公平正义、一视同仁的法制的。问题是萧没有揭露这个转型统治者的两面性中的邪恶、腐朽、黑暗的那一面看不箌这一面,民间的抗争在他眼里当然就是添乱就是民粹。结果作为公知的萧他的新威权主义或新保守主义说来说去,还是要老百姓与知识分子“安分敬制”

相信市场体制的内在规律会带给我们惊喜。这与波普尔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或历史决定论有异曲同工の妙

萧的本意是要超越左右,绕开激进主义的陷阱但由于其理论内在的不足与缺陷,萧还是未能超越左右反而跌进了犬儒的陷阱。


  【三】对萧功秦之不足的原因分析

萧为何会从新权威主义走向犬儒主义直接的原因是由于他忽视了这个红色政权自身的两重性与两媔性。再问下去如此优秀的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历史学家,为何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以为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也是本文的重點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他的经验主义的哲学取向有关而经验主义的问题,又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根本问题

历史既是一门实证科学,同時又是一门价值性很强的学科萧作为一名资深的历史学家,自然深受学科规范的影响以为只有从历史经验中归纳提取的结论,才是真實可靠的而离开历史的实然,从抽象的应然价值演绎推导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乌托邦的。因此他对理性主义、尤其是建构理性深恶痛绝

萧的这种治学理念已经相当偏激,违背了他自己倡导的中道理性其次,他的治史兴趣又狭隘地局限于中国的近现代史偏激的理念加仩狭隘的视野,如何能有深刻的历史洞见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历史学家首先要有由史形成的历史观,这是一个大历史观在全球化的紟天,一个历史学家不能从人类全部历史中获得智慧他又如何能在历史学界安身立命呢?

要能用历史经验来启迪今人还要有文化人类學的知识储备。我与萧都反对制度决定论萧在本书中也反复强调,宪政民主制度不是如雨衣一样谁拿来都能用。他认为中西因为文囮差异,制度不能照抄照搬在这方面,我与萧的观点相同但萧的学理,到此戛然而止不再向文化人类学的领域深入。我认为这也昰造成萧的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概括起来萧的不足之处有三:1)哲学上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偏颇;2)史学上脱离全球史的狭隘视野;3)攵化人类学知识的缺乏。这三点再概括一下就是狭隘:1)认识方法的狭隘;2)认识对象的狭隘。接下来我对这三个不足之处一一解说。


  【四】我做分析批评的工具:道与理

宪政民主、威权主义与犬儒主义这些都属于政治学领域的命题。我在上海公园的演讲中专門有政治学基本框架的演讲。这个框架就是“道与理”这也是我发明的做政治学分析的工具。

道理道理,这个道与理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什么是道我认为,道就是基本价值、就是方向、目标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讲的道就是指这个基本价值、方向、目标。那么理又是什么我认为理就是实现这个基本价值、方向、目标的具体方法、手段、工具。

任何一種政治学说、政治主张、意识形态都包含道与理这两部分,因此道与理的问题是政治学的基本框架。政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发端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迄今为止把道与理作为政治学的基本框架,我这是首创

道与理都有一个正确错误的问题,因此道与理的排列组合,从逻辑上而言只有这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道正确,理也正确这就是欧美国家的那一套。

第二种模式:马克思主义道正確,或基本正确理错误。结果一实践就要不断对“理”进行修正这就是马恩搞的第二国际,我们过去称“现代修正主义”也是现在嘚社会主义党国际(中国翻译是“社会党国际”)搞的那一套。其实践典型是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五国:瑞典、丹麦、挪威、冰岛、芬兰这五国在冷战时期属于不同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第三种模式:道错误理正确或基本正确。典型是希特勒德国唏特勒的价值方向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更是邪恶的但其方法手段却具有较强的合理性,而且没有了价值方向与道德底线的限制约束因洏效率奇高。

第四种模式:道错误理也错误。列宁、斯大林、、金日成、罗、波尔布特、本拉登都属于这个模式老邓的改革开放不过昰对毛体系方法手段的修正,因而取得了一定效率与成果但由于对价值方向的改革迟迟不动,导致问题与成果共同增长陷入发展危机。

从“道与理”的框架来分析中国当下的问题与萧功秦的问题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国转型困难在方向与方法上都挺严重。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方法的合理性上大有进步,但是在方向问题上基本依旧。这次18届三中全会的深入改革采用了建构理性的“顶层设计”,方法手段嘚合理性进一步增强但是方向的问题依然没有触及。而萧功秦的威权主义只涉及方法手段,也同样回避了普世价值的方向问题萧所崇拜的严复,也是这样一个不问方向价值只关心国强民富的国家主义、实用主义者。我在前面指出萧不反对普世价值实际他也不支持、不赞成普世价值,尤其是普世价值中的那些核心的终极价值(个人主义自由,民主等)


  【五】萧功秦的第一个问题:价值方向

蕭在本书的《总论》中,有一段批评左右激进主义价值的文字很能表明他的错误所在:


  “激进主义者所依托的‘建构理性’,实际仩天然地具有乌托邦的倾向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建构理性主义的‘第一原理’。从表面上看这种‘理性原则’似乎如同几何原则一样,是通过中立的逻辑推演出来的但它完全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理性,它实际上是从人们在对苼存环境的特殊问题产生的价值关怀中提升上来的此类‘理性主义’命题,本质上说是对人类具体生存环境中产生的深层愿望所进行的‘逻辑论证’是对内心主观价值的一种‘自圆其说’。


  “我们可以把人对内心企求的价值为基础建构的理性称之为‘类逻辑’以區别于自然科学思维中的逻辑。类逻辑也即类似于逻辑的‘伪逻辑’‘类逻辑’是以类似于科学的逻辑方式,来论证内心愿望的客观性、不可避免性与复合规律性它志在信仰,志在于把心里的深层浪漫期待论证为‘必然规律’。革命平均主义的意识形态就是一种‘类邏辑’它旨在于论证你希望的东西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合理性的、合规律的东西。‘类逻辑’表面上是科学的但实质上是一种紦自己的浪漫心态予以自圆其说的逻辑,一旦你把类逻辑建构的理想社会理解为科学的必然并以强力去实现它,把心里向往的东西论证為科学规律或人类普适价值这就会陷入激进乌托邦的大灾难。无论是新左派的平均主义社会主义乌托邦还是激进自由主义的多元民主社会,都是如此”(P.012)

中国左右的激进主义诉求中,实际都含有一部分合理的价值方向诸如左派所要的平等、右派所要的民主自由等。但激进主义在如何达到这个方向的方法手段上存在不切实际、不尽合理的错误萧的问题在于没有分清方向与方法的不同,在倾倒洗澡沝的同时把澡盆中的孩子一起倒掉了。

萧认为建构理性者的那些不证自明的终极价值,“它实际上是从人们在对生存环境的特殊问题產生的价值关怀中提升上来的”“是对人类具体生存环境中产生的深层愿望所进行的‘逻辑论证’”。问题是那些价值关怀与深层愿朢,是不是广泛的、普遍的、持久的如果是,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如果不是,那么萧接下来对“类逻辑”的批判就能成立我为何指责蕭的论证是独断?就在于萧没有做排除论证而是理所当然地否定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价值关怀与深层愿望,仿佛人类如牛马一样只有动粅欲望,没有应然要求或者是,人类的应然愿望、价值关怀之间没有相似性与共同性

萧的观点是,你从特殊的、具体的环境中产生的體悟、愿望不可能成为普世的价值。换言之西方的普世价值不具普世的效应。这从哲学上来说明显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人类只能从个別、特殊中提炼出一般。当然不是每次提炼都能得出正确的一般但所有的特殊中都不含一般,那么就会得出“白马非马”的结论

在地悝大发现之前,基督教文明圈、穆斯林文明圈、印度教文明圈以及东亚儒教文明圈都在从生存环境的特殊问题产生的价值关怀中提升终极價值或是对人类具体生存环境中产生的深层愿望进行“逻辑论证”。但是随后开始的全球化与现代化运动证明了只有西欧基督教文明圈提炼出的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那些价值,诸如自由民主法治科学才能最终使我们摆脱权力与金钱对我们的异化、摆脱自然对我们的制约使我们每一个个体获得自由全面充分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也是那个文明圈的产物之一其寻求人类摆脱异化、彻底解放的方向是对的,泹是他的手段(阶级斗争)却是错的我们在改开之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意识形态也就是作为我们的方向手段,结果发现这是┅套乌托邦萧于是认为,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乌托邦正确的方法是去意识形态,只要凭借着我们的本能用摸石头的试错法,就能找箌正路

摸石头的比喻似乎很有道理,实际隐含一个预设:一条不宽的河流我们能一眼望到对岸,因此方向是不言自明的预设如果我們在茫茫的大海中,没有方向你这个摸石头该如何摸?没有意识形态的政治是不可能的因为意识形态里包含着价值方向。古今中外鈳有无方向、无价值追求的政治?欧美社会相对宽容对各种文化似乎都能包容。但还是有底线的譬如种族歧视、恐怖主义,都在禁止の列这条底线就是普世价值。

在方向问题上我们无需摸石头;在如何改造我们那落后的文化上,我们应该摸石头当然是在普世价值嘚指引下摸石头。这是萧的经验主义立场带来的第一个问题


  【六】萧功秦的第二个问题: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既是萧的经验主义立场帶来的问题,也是中国文化与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弊病在次值得一议。

我以为在当下中国语境中,实事求是具有三层含义:1)它的原初含义:对表象的如实陈述白的就说白,不能颠倒黑白、指鹿为马2)从客观存在事实出发,不能从抽象的概念、价值出发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以特殊主义来对抗普遍主义,以中国特色来对抗普世价值

萧的问题主要在第二与第三这两个层面上。萧所面对的现实相當狭隘,就是这100多年来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因此他的所有问题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在此之外的问题在他看来都是“建构理性”,都是可疑的下面一段引文是我在公园就实事求是问题所做的演讲:(以下为引文)

第二层的含义,提出问题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不能从抽象的理念、观念出发。也就是说你只能从“实事”中来求“是”。这虽然是实事求是这句成语语义中原来蕴含的但老毛特别强调了這一规定性,我们也可以看做是老毛的思想贡献然而老毛的这一贡献是对还是错?我以为是错的

孔子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思想家,这既昰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孔子有君子“三慎”的说法:慎言、慎行、慎思这个慎言慎行是有道理的,慎思就非常没有道理了这也昰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保守落后排斥创新的原因之一儒家所谓的慎思是指的不要胡思乱想。如何做到不胡思乱想那就是实事求是,只從实际发生、存在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物理的都知道牛顿定律,其中就有当摩擦力为零时物体如何运动的发问。这可不是从实际出发洏是从逻辑出发提出的问题。如果按照中国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律令来要求牛顿那么后世就无牛顿定律,当然也就没有瓦特蒸汽机与工業革命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胡思乱想的硕果因为有了西方人的反实事求是,我们才有科学民主的普世价值

实倳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只能从实然出发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这必然大大缩小我们的视野与思想我们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除了实然世界我们还有应然世界。正义、良心这是我们人类的应然。没有应然世界那就是丛林社会,就是野蛮社会我们中国人讲實事求是讲了两千多年,始终没有产生科学与民主的价值概念这个好理解,为何老毛这些接受了马克思理性主义文化的人也反对民主這个价值呢?我以为这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有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这种哲学断言精神、意识被物质存在所决定,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人类的精神意识受物质存在的制约,但这个制约还没有到被决定的程度从这种最基础的错误出发,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恰与中国传统的经验主义文化相结合(西洋的错误与东土的糟粕结合)产生了这样一种存在观:——只有能被主观感觉感受的,才是存在的因此,只有实然是存在的应然则不存在。既然应然世界不是客观存在那么民主就只能是一种工具。

西方有存在主义哲学其中的领军人物叫海德格尔,他有一句名言:存在不只是存在者黑格尔则提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昰现实的。黑格尔的现实就是存在。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个哲学家叫康德康德提出存在的三个形态:经验、先验、超验。经验的存在就昰物质世界能被我们感知。解决经验的问题是科学科学是经验与先验理性的结合。

什么是先验一个鸡蛋加一个鸡蛋等于两个鸡蛋,這是经验壹加壹等于二则是先验。所谓先验先于经验之谓也。哲学、数学、逻辑是都属于先验范畴不属于经验范畴。先验离不开经驗它的一部分法则来源于经验,自身的成立要靠经验验证地球会毁灭,宇宙也会这个宇宙毁灭了,新的宇宙诞生了壹加壹等于二嘚先验法则还是存在。此外我们人类的时空观念也是先验的。

超验的存在已经与经验彻底脱钩灵魂不死、上帝存在这是超验的基本法則,它的存在与经验和先验理性无关只与信仰有关,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信与不信的经验后果是截然不同的超验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先验的法则与价值。没有正确的信仰你就不会有真善美,你就没有灵魂

老毛的世界非常狭隘,实际就是经验与少得可怜的先验基本没有超验的存在(他老人家相信,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老毛从狭隘的、动物性的存在来实事求是,求得的只能是歪理邪说后果只能是祸国殃民。(以上为引文)

实事求是第三层的含义是以特殊主义对抗普遍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以人情替代法理,鉯人治替代法治在萧功秦此书中,则是以中国特色替代普世价值以特殊反对一般。

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也是一个存在主义者。我相信存在的三维:经验、先验与超验解决经验世界的问题,靠的是经验与先验结合的科学解决先验世界的问题,则有哲学与形式科学(數学与逻辑)哲学世界的一些基本理念,除了经验世界的刺激还有一个来源,就是超验的信仰世界而研究超验世界的则是神学。中國知识分子大多生活在经验与先验的二维世界中缺乏超验之维。而萧功秦的去意识形态的实事求是则要把我们从二维世界拉回到纯粹嘚经验一维世界去,这是他的学说令人反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七】大历史观发现的问题

做学问,贵在发现问题视野狭隘,你就很難发现问题这是萧身上的一个大毛病。萧在本书中也强调问题意识与历史的通透感(P.223-224)可惜他所要求的“通”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要建立大历史观我这里推荐两个学者,一个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另一个是德国存在主义思想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弗雷泽的代表作是《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弗雷泽向我们展示的是人类文化的发生期,或称是人类的原始思维

从人类文化与历史的起源开始探索,你才能建立通透的大历史观才能理解历史的意义与目标。在弗雷泽揭示的人类早期我们发现所有大陆上的古人类虽然互不来往,各自孤立发展但他们的文化都是相同的,都是萨满教或说是巫术文化、图腾文化这种文化从哲学上来说属于唯我主义,这是人从動物本能获得的一种思维方式唯我主义有三种表现形式:1)哲学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2)以我为中心的伦理标准;3)信仰上的万物有灵論。

1)动物都是以自己的感官来认识外界的动物因而都会使用经验主义的归纳法。比较有名的例证是巴甫洛夫用狗所做的动物条件反射實验证明狗会对重复发生的事件进行归纳,从而产生联想再在联想的基础上建立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我们人类从动物进化而来原始的思维、认识方式就是经验的归纳法。石器时代的人类不可能有系统的理性主义的认识方法,只能靠感官、凭经验来认识外界因此經验主义、主观主义的认识方法是唯我主义的重要的、基本的方法。

2)唯我主义的伦理标准是以我或我的部族为中心我抢他部族的财物昰正义,他人抢我部族的则是邪恶。金日成的主体思想就是这类货色

3)由于经验主义的认识方法,古人自然会把自然界的山川草木天哋万物幻想成与自己一样的具有人格灵魂的事物这是人类唯我主义的一种主观投射,由此形成万物有灵的信仰所谓山有山神,水有水鉮

弗雷泽认为巫术与宗教的区别在于人们对神灵的态度不同。巫术者认为这些神灵的法力如科学的对象一样,有内在窍门与“规律”人只要掌握技艺,就能操纵神灵趋利避害而宗教者与之不同,认为人无法理解控制神灵唯有屈膝膜拜,方能得怜悯获喜乐

受弗雷澤的启发,我以为巫术与宗教的区别在于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所谓巫术,就是在唯我主义这种原始思维之下以我为中心来理解人与神靈的关系。我是主体神灵是客体、他者,我掌握客体的窍门、“规律”来躲避操纵或贿赂,总之就是想方设法趋避或利用宗教则是┅种客观主义,最极端的客观主义是一神论宗教以为有一个绝对的客观系统(绝对正确,绝对万能绝对正义,绝对圣洁等等)不以峩的意志为转移,我是从那个客观系统而出最后还要回归那个系统。

从万物有灵的原始巫术到多神信仰再到一神信仰从中我们可以发現有一个从绝对主体崇拜到绝对客体崇拜的的文化阶梯(萨满,犹太教基督教——内部又分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等)原始的万物有灵,一般都会发展出主体性崇拜这就是先祖崇拜,多神崇拜为何先祖崇拜与多神崇拜都是主體性崇拜?这实际还是唯我主义的不同演化因为核心是“我”,所以从图腾崇拜转向先祖崇拜、生殖器崇拜再转向多神崇拜。多神崇拜阶段的崇拜对象似乎是他者、客体但是选择的主体还是自我。从主体崇拜到客体崇拜这之间有一个深堑。所谓客体崇拜已经不是哆神崇拜,而是一神崇拜这是对主体不足有了飞跃性的认识。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文化那么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我以为这个本质就是規则(塔布与图腾)制约下的自由或说文化是我们人类为摆脱制约、获得自由的工具;极简言之:文化是人类存在的方式。

动物都是机會主义的因而也无自由。人因为有了禁忌有了敬畏,才能知不足而找到应然方向从苏格拉底的名言:“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到基督教的原罪(自以为是),文化的进步就是从知不足开始的蹒跚前行如果人类执意停留在唯我主义的巫术阶段,不肯放弃主体思想、自主信念以为凭借自己本能的经验与理性就能获得自由与解放,那么我们永远无法告别野蛮

在弗雷泽之后,我們必须请出雅斯贝尔斯先生对比存在主义的历史学家雅斯贝尔斯,我们就更能感受经验主义历史学家萧之狭隘雅氏在其代表作《历史嘚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了历史轴心期理论。他发现这个时期(公元前800-200年),原来大同小异的中东、南亚与东亚的古代文明突然在這个轴心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明犹如生物的干细胞变成各种不同的功能细胞一样。在轴心期与轴心地带(北纬30度正負5度)地中海东岸出现了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以及随后的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两河流域的巴勒斯坦出现了嘚伟大先知(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但以理)南亚的印度诞生了释迦穆尼,黄河流域的古中华则降生了孔子与老子

轴心期内,在歐亚非交接的中东地区由两希(希腊与希伯来)与罗马三地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基础,形成了西方文化的三大支柱:1)理性主义的古唏腊文化;2)理性主义的基督教;3)形式主义(理性主义的别称)的古罗马法律西方文化的这个三大支柱在经历了所谓“黑暗的中世纪”,在其晚期发生了西方历史上的“3R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罗马法继受Renaissance , Religion

严格来说西方文化(理性主义/合理主义文化)以及现代囮、资本主义这三者,实际是三位一体的或说是一体之三面。各后发民族的转型就是文化的转型。我们必须从这个大历史观的框架下來理解中国现在的转型

西方文化为何是这样的?我们从它的源头上从那个轴心期发现了问题之所在。

第一个问题反经验文化的出现:

如弗雷泽所述,唯我主义、经验主义的认识方式曾经是所有民族共有的然而却在古希腊的爱奥尼亚出现了反经验的文化。

古希腊这种獨树一帜的反经验文化从爱奥尼亚的米利都学派开始这些伟大的哲人认为,整个世界是流变不居的人甚至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洇为人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要获得真理,必须透过表象达到那不变的本体哲学的开始,就是从希腊人对本体的探究开始据说,為了防止被经验的表象所欺骗有的希腊哲学家甚至弄瞎自己的双眼。

米利都的第一位哲学家是泰勒斯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水,他的学苼阿纳克西曼德则认为是“无定物”而他的学生阿那克西米尼又认为应该是气。由此希腊人开始了反经验的对世界本体的追问,有认為是火(赫拉克利特)有认为是原子(德谟克利特)有认为是水火土气四元素(恩培多克勒),还有认为是数(毕达哥拉斯)

与中国囚沉迷于经验、印度人沉迷于主观体验不同,古希腊人沉迷于先验的追问正是这个追问,建立了现代科学的体系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虽然他的学说中错误答案多于正确但他建立的科学体系沿用至今。

第二个问题是犹太一神教的产生:

在全世界都信奉巫术與多神教的情况下在地中海的东岸,出现了犹太人的一神教(犹太教、摩西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一神崇拜曾短暂地出現在埃及但稍纵即逝,而且其内涵与摩西的一神崇拜完全不同犹太教随后分裂出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又分裂出了东正教与新敎新教内部又产生出匪夷所思的加尔文宗(清教),最后由清教徒在北美大陆建立了一个人造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而这个国家可称莋是地球人国家的标杆。

在全球文化都是经验主义的情况下古希腊出现了反经验的理性主义文化,这是为何在全球各地都是多神教的凊况下,古犹太出现了反多神的一神教这又是为何?经验主义与多神教是我们人类本能的产物两希文化的产生却是违背本能的。我相信这两个问题是没有原因的而没有原因的原因,就是终极原因只有从这个终极原因出发,你才能建立通透的大历史观这就是文化决萣论的历史观。

文化决定论属于历史哲学是一种对历史解释的理论。历史观一直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选择论)的论战。卡尔.波普尔缯对此有过比较系统深刻的分析挖掘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我们才能看清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荒谬波普尔反对任何决定论,认为曆史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自由选择所谓如物理学那样的客观历史规律是不存在的。笔者非常赞同波普尔的结论但为何又要主张文化决定論呢?难道这不是与波普尔的选择论相矛盾的吗我的回答是:既矛盾,也不矛盾

要说矛盾,波普尔作为无神论的科学哲学家认为历史如自然界一样无意义(自然界只会告诉我们各种禁令,不会告诉我们应该干什么历史也是如此,见《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笔者作為基督徒,相信历史有意义这个意义就是神的意志、人民的意志。这是我的文化决定论与波普尔的选择论矛盾之处

我的文化决定论与波普尔的选择论不矛盾之处在于,都反对马克思的物质、经济决定论

困扰或迷惑马克思主义信徒的,实际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形式逻辑问題也是马克思先生的一个致命的低级错误。什么是决定我以为,从形式逻辑而言只有那“有之必成,无之必不成”的因素才能称為决定。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单独对于结果而言都不是决定性的条件,只能称制约性条件只有既充分又必要的“充要条件”才是对于結果的决定条件。

影响、制约、决定可以看做是程度不等的三个阶梯。最高阶梯是决定其次是制约,再次是影响(当然这三者也可统稱为影响)我们常人往往把制约与决定混淆起来。譬如没有金钱肯定不幸福,因此许多人就认为金钱是幸福的决定因素,但有了金錢就一定幸福吗因此,金钱对于幸福而言只是制约马克思的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历史发展这是混淆了制约与决定得出的错误结论。

按照唯物史观历史被生产力所决定,人类历史都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历史发展阶段那么在工业化阶段,我们这个地球上不应该有奴隶制但是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的奴隶制以及当下朝鲜的奴隶制,都是现实的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不得不涉足人类学发现了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包含了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制这使他大为惊讶。我们中国将来要发展出一种结合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制度也不是没可能因为眼下我們就能看到这种制度的雏形了。

历史决定论往往容易发展出地理决定论孟德斯鸠就是地理决定论者。为何西方会产生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淛度许多人认为与希腊的地理有关(岛屿与丘陵,没有产生专制制度的大河流域农耕地形)但是在古希腊时期有一个迦太基,也是商業与海军发达然而迦太基文明与古希腊截然不同,那里有着可怕的杀婴祭祀的传统与玛雅人的文化有相似之处。再说中国的温州人許多人从物质层面寻找温州人善于经商的因素,得出结论是那里地少人多且靠海可是与温州一样的地理环境的还有福州市下面的福清县,那里也是人多地少临海但他们却发展出了偷渡的致富技巧,以致每个中国海关人员看到福清人的护照都要多多留心。温州人的经商傳统实际与地理无关,而与南宋以后形成的永嘉学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现代化理论认为,郡县制与文官制属于现代性的事物但却在Φ古的中华产生了(秦始皇的郡县制与唐朝开始的科举制)。集约经济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但却在古罗马奴隶制时代就囿了。马克思.韦伯的教授资格论文就是以此为题材的。古罗马许多大型的奴隶制庄园不是为了自用而生产,而是为了交换而生产有葡萄酒奴隶庄园,也有小麦种植的奴隶庄园这些庄园与19世纪遍布亚非拉的欧洲殖民主义者的棉花庄园、甘蔗庄园、烟草庄园基本都是一個模子压制出来的。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以为明清时代,中国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不是西方入侵打断了中华文明自我演化的進程,中国早晚也会进化出资本主义制度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似是而非的胡说。按此逻辑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的差别不超过2%,但所有家都知道黑猩猩永远不会进化成人类。有兴趣者不妨看看马克思. 韦伯的《儒教与道教》一书

一言以蔽之,瓦特蒸汽机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原洇而是文化选择的结果;资本主义制度,是被文化决定的是西方这种特殊文化的产物,不是西方文化的原因

我们人类与动物的区别茬于,动物被环境决定人虽然被环境制约,但不能被环境决定证据是:相同的环境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前面的古希腊与迦太基的对比昰一例还有一例是古代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与欧亚大陆的人类对比。欧亚大陆包括非洲大陆的古代居民都发明了轮子,而印第安人却沒有发明轮子难道是因为美洲大陆没有平地吗?人类具有自由意志在相同的环境制约面前,他们仍然会有不同选择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是人类受自然环境制约的无奈,但是如何吃山与吃海差别巨大。人类早期环境对人的制约性非常强,人类在环境面前的自由喥不高;随着人类技艺的提高与大脑的进化人类的自由度在逐渐提高,环境的制约度在降低国沙漠面积很大,但这个国家的农业、园藝、花卉业却照样发达人类今后还可以在月球与火星上生活。所以精神可以被物质制约,但不会被物质决定

存在决定意识,说的是峩们每个人被自己的社会地位、阶级地位所决定这也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也是混淆了决定与制约的区别如果我们都是被社会与阶级決定的,那就是什么阶级说什么话了李白杜甫都是地主阶级,那么他们的诗作也都是为地主阶级在说话孔老二的那一套,也是如此這就是庸俗的阶级论。在庸俗的阶级决定论之下没有超阶级的人性,只有阶级性那么资产阶级看到穷人冻饿而死不会心痛,而是幸灾樂祸或麻木不仁所谓有钱人捐款给穷人,那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分子也应该如冬天一样冷酷无情,血腥屠杀、残酷镇压这些谬论都不值一驳,因为不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阶级与社会地位会制约我们,使我们难免带有阶级性但是這种制约还没有强到能决定我们的地步。我们面临家庭与社会的影响既可以顺从,也可以抵制所以阶级性与超阶级的人性可以在每个囚身上共存。

严格说来我们每个人都被自己的思想观念决定,有何种思想观念才会有何种言行举止。但我们的思想观念不是被文化或鍺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吗“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淫欲”似乎就是例证。实则不然饥寒情况下,不是所有人都起盗心的这时文化观念嘚影响甚至能压倒人的肉体本能。那么文化决定论是不是认为我们每个个人都被文化所决定?不是的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在成人の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既有文化的影响,形成我们的世界观但这还不是决定。我们成年之后会有自己的选择,这才是决定性的成姩之后的我们,接受既有文化的影响这是一种选择;修正甚至抛弃原有的世界观,建立新的世界观这是又一种选择马克思、恩格斯背叛他们出身的阶级,这是一种选择许多基督徒在成年后转变成无神论或其他宗教信徒,也是常有的事某人因为贫穷,一生都为谋生劳苦从无闲暇顾及信仰灵魂这类事,那么这类人岂不是被环境所决定的非也。这人在其一生的几十年时间里实际总有一些选择的机会。有人选择了对抗命运失败了,有人成功了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顺从的,在传统社会中是多数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叻抗争从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的自由度。但这不是文化决定论的主旨

文化决定论的主旨认为,没有什么客观的历史规律历史是我们每┅代人的自由选择,这个选择是被文化决定的极言之,是我们每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在延续或改造着我们的文化。在这個意义上我的文化决定论与波普尔的选择论又是一致的、不矛盾的。

文化观念的产生没有原因也没有规律但是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的博弈,却是有着一定规律的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就是研究这个规律的学科

文化观念的产生犹如生物基因的变异。科学家发现基因变异是无目的的。大约在基因分裂转录的过程中每30-40万次会发生一次错误。这些错误对于生物体而言可能有害也可能有益,更多凊况下则是既无益也无害环境是变异的选择者。文化观念的产生也是如此譬如前面所述古希腊的反经验文化以及古希伯来的一神教观念的发生。某种文化观念的发生如果被族人接受且在实践中获得好效果就会被临近部族学习仿效。文化观念相同或接近的容易仿效成功,文化差异较大的则难以仿效成功。文化人类学有演化与与播化之争在我看来,二者实际不是截然两分的而是共存的、相辅相成嘚。

我们以此来观察现代化实践就能证实这一推测。譬如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起始于19世纪70年代,斯堪德纳维亚五国则晚于大清约茬19世纪末才起步。但因为这五国与现代化的原生地的英国文化相同都属基督教新教,不存在文化转型任务故仿效容易成功;比较不同攵化的中日两国,在仿效上都发生了偏差中国在价值方向上拒绝,方法手段上也是挑挑拣拣结果现代化的仿效换来的只有割地赔款的恥辱与不断革命的血腥。日本从“全盘西化”到“和魂洋才”的现代化仿效也是拒绝价值观的转型,与中国相比只是在手段方法上比較彻底,故而效率提高但由于价值观的错误,最后跌了大跟头日本战后的转型,是在外力强迫之下才成功的我们观察东亚儒家文化圈发现,韩国、日本、台湾三地价值观的转型都是在美国这个外力压迫下发生的。没有价值观的转型这三地的现代化是不可能成功的。

要搞清文化决定还是其他什么决定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文化的内部结构与文化的功能。而要搞清这个问题还要先确定,什么是文化鉯及文化与文明的功能作用。

我以为文化就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文化的本质是人类为获得自由而制定的各种规则文明则是文化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先有文化后有文明。古猿一旦会制造工具使用语言,并有了对死去亲属的丧葬祭奠仪式就被认为进化成了囚类,产生了文化有了文化不一定就有了文明,考古学家认为文明的标志有三:1)政治性建筑(城墙、宫殿,而非人居洞穴与茅草屋);2)金属工具;3)文字也有学者认为,文化只有在产生了宗教、哲学与艺术后才能被认为进入了文明。总之文明是文化的物化(建筑、工具、武器)与外化(文字、制度、艺术)。

许多人类学家都认识到文化是如生物体一样的事物。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因洏也如自然界的生物体一样,有着内部结构鹰击长空,鱼翔潜底动物功能的不同,在于结构各异我们发现,各种文化千差万别但基本功能是相同的,因此各种文化应该具有相同的结构。我以为其结构大致可分为四个功能模块:1)价值方向;2)伦理标准;3)思维方式;4)审美心理为何不同的文化会有相同的结构?这是因为人类的本性相同任务相同。就好像动物虽然结构不同功能不同但都有生殖结构、运动结构、摄食结构一样。

什么是价值方向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朝哪个方向发展、前进的问题。所谓价值就是值得我們追求、珍惜、捍卫的东西。民族是以文化来区分的作为一个比部落、氏族更大的共同体,民族一定会有价值方向的问题产生譬如古唏腊,有两个城邦一个叫雅典,一个叫斯巴达雅典的价值方向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就属于个人主义的而斯巴达则是相反,属于集体主义的据说雅典的单兵可以轻易战胜斯巴达的单兵,但是斯巴达人重视集体作战往往斯巴达的百人团队,就可战胜同样数量的雅典人

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每一个大的共同体不得不面对的选择这里要辨析一下个人主义这个概念。我们中国人以为个人主义就等哃于自私自利。这是不对的个人主义是相对于集体主义而言的一个概念。有利他型的个人主义也有利己型的个人主义。一个大的共同體究竟是要使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为优先目标还是要以共同体为优先目标?说白了就是国家为个人存在还是个人为国家存在?

取个人主義为价值方向的共同体会把民主自由作为基本价值因而统治者不能为了集体国家利益而钳制言论,而集体主义的国家就会认为个人是為了集体存在的,于是必然选择专制来钳制言论否则他们会认为,让你们七嘴八舌议论批评政府政府怎么会有权威与公信力?官员哪囿精力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所以稳定压倒一切。

为何中国的稳定能压倒民生民权却压不倒腐败这就是价值方向上出了问题。

第二个功能模块是伦理标准或说道德标准。一个共同体要能维持存在不至于分崩离析,那么内部成员必须能和谐相处要做到这一點,这个共同体就必须有一致认同的行为标准规定哪些行为值得提倡、哪些要禁止。古今中外的各民族基本都有自己的一套伦理标准,规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很难设想哪个民族没有伦理标准没有伦理标准的社会,不是文明社会而是丛林社会、野蛮社会。

有人也许会说伦理标准应该与价值归在一起,称伦理价值我以为这样做不妥。伦理与价值有联系但也有不同,②者不能混为一谈举例来说,作为价值方向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你只能二择一但是作为伦理标准,二者可以并列共存也就是說,我们即使选择了个人主义为方向但不会排斥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在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里仍然具有正面的价值,是一种善行

价徝确定前进方向,伦理产生凝聚力量

第三个功能模块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之所以是文化结构中的一个功能模块这是由于思维模式决萣了我们观念的产生,就如生殖产生生命体一样思维产生观念,因此思维是文化的生殖系统我们说的思维,其实质就是认知、认识峩们的一切观念、知识,都是通过认知得来的思维、认知乃文化之母、文化之魂。

什么是思维模式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这是一种思维模式但是更普遍的区分方式是经验主义思维模式与理性主义思维模式。唯心还是唯物的区分方法不合理为何?因为一般人认识外堺、获得知识主要靠经验、靠眼耳鼻舌身,靠老一辈的口传心授这里面既有唯物的成分,也有唯心的因素因此以唯物唯心来区分不哃的思维模式,在现实中不适用这就好比我们区分中国人,既可以分东部西部也可以分南方北方。但是现实中百分之九十的中国人居住在东部所以以南北方来区分中国人更合理。

西方基督教文化基本属于理性主义思维模式,而非西方的世界其他地区基本都属于经驗主义思维模式。这其中极端的经验主义思维模式的应属中国。

先要解释一下经验与理性经验,也就是我们靠感官获得的认识而理性则是靠抽象思维、靠逻辑推理获得的认识。譬如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你是用量角器一个个测量得出的这就是经验的方法,洏我不靠测量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的,这就是理性的方法一个鸡蛋加一个鸡蛋等于两个鸡蛋,这是经验主义的结论壹加壹等于二则是悝性主义的结论。勾股定理我们中国人的表述是“勾三股四弦五”,而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的表述则是“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比较一下就会看出,中国的勾股定理还没有摆脱经验(靠线段比例)而西方的则是摆脱了经验内容的纯粹形式,这就昰理性再譬如,德国有句谚语:凡存在的都合理;凡合理的都存在主张前一句的是经验主义者,主张后一句的则是理性主义者

总之,经验的本质是感觉与形象理性的本质是逻辑与形式。

动物都会使用经验主义的归纳法但动物不会使用理性主义的分析法。我们人类嘟是从动物演化而来的因此经验主义的认识方法是我们的本能。譬如我是个上海警察,我抓到的小偷中河南人很多当我再遇到一个河南人时,我会本能地把他当做小偷但我的理性会告诫我。这里本能就是经验,而理性一般都源于经验但却高于经验。总之理性与經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不存在哪个好、哪个不好的问题。

为何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经验主义的而西方是理性主义的?

簡单而言中国的文化属于求实的文化,西方的文化属于求真的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相信实践出真知,崇尚实际、实惠、实效、实力不太相信客观真理、普遍规律这些抽象的事物。我们中国人传统文化中并没有真理这个词。这是清末民初从日语移植过来的。中国囚实际并无“真“的概念要说到“真”,那必须与“实”连在一起真必须是实的,真而不实或说不能为感官感觉到的,都是非真嘟是不存在的。此外中国人的真,还与有用相联系有用的才是真理(中国古代没有真理,只有至理)

经验主义的求实文化使我们中國在几千年的与自然界的博弈中,只产生了知其然的技术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知其所以然的科学。这是对李约瑟难题唯一正确的回答

經验主义带给中华文化的另一大祸害是没有产生超越主体的信仰。我们有信仰但是这些信仰没有脱离主体,只是主体的延伸譬如先祖信仰、金钱、权力信仰等等。鬼神信仰虽然也有但由于是多神信仰,因而本质上依然是主体信仰——多神不过是外在于主体的可资利鼡或需躲避的力量而已。

无信仰文化的发展使中国历史上没有产生出祭司阶层,这样就给极权权主义的世俗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比覀方,基督教会的存在是对世俗集权的一个制衡。因此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就是普遍的奴隶制。我们中国人的信条也印证了这一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方的思维模式为何是理性主义的西方文化的三大支柱是理性主义的古希腊哲学,理性主义嘚基督教与形式主义的古罗马法形式主义实际就是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文化曾经使西方陷入中世纪的宗教神权专制主义与教条主义的嫼暗中但自中世纪中晚期发生的3R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罗马法继受)特别是英国的客观经验主义哲学的崛起,纠正了理性主义思维模式的偏差使西方的思维模式在经验与理性上达到相对平衡,因而如虎添翼一飞冲天,把处于主观经验主义思维模式中的非西方哋区远远甩在后面。

四个功能模块中思维模式是最重要的,也是隐藏最深、最难被改变的由于思维模式相当于生物的生殖系统,因此它实际是文化诸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思维模式决定了一种文化的命运。文化的其他功能模块都能改变唯有思维模式不会改变。譬如ㄖ本原本属于中华儒家文化圈,明治维新后国体政体都变了,但文化没变二战后被美国强行扭转价值方向,取缔了武士道与军国主義把个人主义基础上的自由民主这些价值以法律的形式植入日本政体,但是日本人的思维模式还是经验主义的并没有形成西方的理性主义思维模式。

例证之一就是日本人的模仿与创新能力经验主义思维模式不善于创新,不太会有开创性、颠覆性的发明但特别善于模汸、山寨。在发明上往往长于改良型与完善型的发明。因此美国人的许多原创性的发明为日本人所用譬如电子电器激光复印等等。

东覀方思维模式的差异不仅在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上被学者普遍承认而且在心理学等经验科学领域也被发现。我看到一个心理学实验的报告说由于东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别,因此对于同一个给定的概念、单词东西方学生在大脑中的兴奋点是不同的,这可以通过测量怹们的脑电波来确定譬如要东西方两组大学生同时看“瓶子”和“事故”这两个单词,东方人的兴奋点在大脑的形象思维区域(右脑)而西方学生的兴奋点在逻辑思维区域(左脑)。心理学家解释西方人对于概念,首先从内涵定义开始理解思考而东方人则从具体的形象开始。譬如瓶子西方人是从一种容器的角度来开始思索,而东方人则从玻璃、陶瓷这种具体的形象角度进入思索对于事故,西方囚也是从抽象的定义开始而东方人往往会从血淋淋这种具象概念开始。或说西方人是从一点进入然后向纵深多点扩散,东方人则相反从多点向一点聚集。

文化的第四个功能模块是审美心理也可以说是审美偏好或审美意识。什么叫审美心理有的民族喜欢红色,有的囻族喜欢黑色这是色彩上的审美心理,此外还有形象上的各种取向譬如我们中国人把龙作为正面的形象,而西方则把龙视作邪恶的形潒对食物的偏好,也属于审美范畴文艺,是审美心理的表现我们过去常常把文化等同于文艺,这是不对的

有人会质疑,为何文化呮有这四个功能而不会有八个十个或更多?这些质疑者会说经济活动是每个民族生存的关键,你这四个功能怎么没有体现经济呢

我嘚回答是,文化当然具有无数的具体功能譬如对待丧葬、对待瘟疫、对待战争等,不同的文化会给出不同的态度、方法但每一种文化嘚基本功能,我以为大体就是这四个当然,不同的分类方法也许会稍有不同但不会有八个十个或更多。

为何文化的基本功能中没有谋苼、经济的功能我以为经济相对独立于文化,或说我们总是以我们的文化观念来谋生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是我们被環境制约的一面。但文化的不同使我们“吃”的方式大不同于是从吃的后果来分,文化就分出了先进与落后东方文化最后形成了马克思所言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西方则是工业文明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文化中包含了经济但我们平常所言的文化,一般是狭义文囮专指观念形态的文化。作为狭义文化经济独立于其外,不可能包含于其中文化的上述四个功能模块一起在谋生(经济)活动中起莋用。


  【十】尹保云的文化结构理论及我的看法

无独有偶我十分敬佩的北大尹保云教授,也于最近提出了一种文化结构理论(以下為引文见尹保云《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内核重构 ——以中国和德国为例 》):

综合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到,文化实际上被分为三个层次:

苐一层次:与文明同构的文化内核

第二层次:辅助内核的宗教价值观体系。

第三层次:人们对自然的适应过程和各种熟巧(熟巧康德鼡语,同技巧——引者)

第一个层次即文化内核,它与对应文明(制度)是同构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第二层次即宗教价值观体系,是內核周围的皮肉文化内核的辅助;第三个层次范围广阔,指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习惯以及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各种技巧如饮食文化、攵化、节日文化、语言文化、各种民间迷信与原始宗教、文学艺术等等。

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三个层次的文化的命运是不同的。属于文化內核的部分因为它与传统农业文明是同构的,所以难免要随着旧文明一起衰落或死亡;第二个层次的文化虽不会死亡但需要重新解释而發生角色转换,转向依附于新的文化内核而获得继续生存;第三个层次的文化因素则因为远离内核所以受到触动很小。这个逻辑可以称为現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内核衰亡”原则如果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内核衰亡,那就说明这个国家进入了现代文明境界;反之如果一个传统攵化的内核依然保留,那就说明没有进入现代文明在文明没有进步的情况下,无论怎样打击传统文化所破坏的也只能是第二层次、第彡层次的文化现象,而文化内核却依然存留例如,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的传统文化均遭到各种毁坏、抛弃或否定,但对国家最高权力(领袖)的崇拜和对个人自由权利的剥夺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皮肉被剥去,内核自然就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西欧的现代化历史清晰哋展示了其文化变化线索。首先是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时期的文化内核的替换即从张扬神权神性而压制人性的价值取向转变为张扬和顺应囚性的价值取向,个人权利、自由、平等、理性、科学等组成新的核心价值观;与此伴随的是第二个层次文化因素的变化这以宗教改革为標志。宗教改革一边改革教会制度一边重新解释原来的教义。马丁·路德教以“天职”观念把基督教教义解释得与人们日常生活欲求不矛盾;加尔文教则以“前定”说把基督教的救赎理论解释来鼓励资本主义的经商牟利活动。这一层次的价值观与内核联系紧密虽说不像内核那样死亡或被替换,但是需要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一变化使基督教与现代文明共存,同时也造成了新教文化圈和天主教文化圈的巨大差别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西方文化重构的线索说明,把现代文明解释为西方传统文化的直接产物是故意抹煞历史至于第三个層次的文化本来就是人们的各种日常活动,虽然也会受到文化内核的影响但毕竟距离内核较远,多元化特征也很突出所以它们的变化鈈那么紧迫,可以随具体环境而千差万别(以上为引文)

尹保云的理论是从文化演变的角度来剖析,与我的从功能角度的剖析略有不同这个不同在于:他以为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不具有本质差别,理性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不是西方文化独有的只要置换了文化内核,非西方文化一样可以实现现代化对此我持保留态度。

我以为东西方人性的相同,是现代化能为各种文化普遍接受的根本原因但昰又因为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有不同特色的现代化可以和谐共存总的来说,我还是赞同把尹的理论与我的理论融合起来使用

社会学與文化人类学家,一般都把文化与社会分为三个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与观念层面所谓现代化应该是三个层面共同的任务。但是非覀方文化往往因为经验主义的原因只看到现代化的第一与第二个层面,容易忽视最为核心的第三层面:文化观念的层面按照我的理论,器物层面是文化的物化制度层面是文化的外化。现代化的核心或灵魂是文化观念的现代化没有这个现代化,前两个层面的现代化只昰“伪现代化”清末的李鸿章的现代化,只是坚船利炮属于器物层面的,与中共的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科技、国防)一样日夲明治维新的现代化比中国深了一层,达到了第二层:制度现代化但由于没有观念层面的现代化,结果走了大弯路其后希特勒德国与蘇联以及萨达姆的与巴列维的伊朗,其现代化都止步于观念文化层面因而都是伪现代化。

从东亚地区儒教文明圈成功的现代化实例即ㄖ本、韩国、台湾以及新加坡的历史来看,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价值方向的置换这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即外部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美国。不是美国的软硬兼施日本不会放弃武士道的价值观,韩国与台湾的独裁者也不会放弃独裁也僦是说这些国家与地区的文化不需要也不可能全盘西化,伦理标准会相应有些改变而思维模式与审美心理基本不变。


  【十一】两重性的问题

我前面在对萧功秦的批评中指出他的独断论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威权体制的两重性与两面性。那么这个两重性到底是指什么它的来源与根据又是怎样?这些问题只有在介绍了文化决定论与文化结构理论之后,才能给出明确清晰的解释

我们一般说的两重性,无非是指那种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重性譬如善恶、好坏、对错。这似乎是一种全面公允但如果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层面,那是没有什麼意义的因此要给出两重性的来源与根据,以使我们看到一个较为全面的文化体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我们中国文化与日本非常接菦、相像——都属于经验主义文化模式中的儒教文化圈。对于西方人来说日本文化给他们最大的印象就是两重性:既自信又自卑,既殘忍又文雅既高傲又谦卑,既诚信又狡诈……因此菊花与刀成了日本文化的标志。我们中国文化也有不少这样的两重性譬如我们可鉯说中国人高踩低拜、欺软怕硬的两重性,说的不做做的不说的两重性等等。但因为本文重点在于批评萧功秦先生的历史独断论所以夲文所指的两重性与东西文化的博弈有关。

1、抗拒与吸收的两重性

生物体在遭受外界冲击时都会有一定的反应。1840年中国遭遇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使李鸿章这样的精英发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感叹。中华历史上类似的冲击还有蒙元与满清:汉族政权遭夷狄推翻天丅被异族统治,但中原士大夫却并未有李鸿章那样的感叹为何?因为蒙元与满清只有蛮力在道德文章方面还是不如华夏正统,汉族士夶夫对儒教文明的自信依然存在;到了遭遇洋人之际李鸿章之流不是感叹西方蛮夷武力高强,而是感叹洋人在武力高强的同时道德高尚,文化高明也就是说他们在哀叹中华文明的全面落后,时人由此产生了亡国灭种的焦虑我们知道,民族以文化存:文化灭民族亡。消灭西夏族就是杀光王族与士人焚毁文章典籍。

中华文化在遭遇灭顶之灾时的反应是我们这个文化的两重性与政权的两面性的来源與根据。也就是说这个叫做中华的文化体,面对先进的西方文明的进逼与压迫其反应首先是抗拒,其次是接受抗拒的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建于个人主义基础上的民主自由;接受的是西方的法制科技军事,或言:抗拒的是道接受的是理。

与腐朽的顽固派不同的是李鸿章这类开明派的策略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按照我的道与理的框架来看,也就是以手段方法的合理来提升效率、增强实力以期保护鈈合理的价值方向而更开明的严复,也有对西方核心价值的抗拒心理他同样以集体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为价值方向,所不同的茬于他比李鸿章与满清王朝更愿意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李鸿章与严复的态度,可以“中体西用”来概括二人不同的是,在文化或社会嘚三个层面上李鸿章的“用”只是最底层的器物层面;严复的“用”与日本精英相同,不但接受西方的器物也接受西方的制度。二人囲同的一点就是在价值观念层面,抵抗西方由此形成了文化与政体的两重性:抗拒与接受;对西方文化的爱与恨;政治上的保守与变革;立场上的反左与反右。这似乎给人一种中道理性的感觉但从道与理的政治学框架以及文化结构来看,这个中道理性只是幻像实质鈈过是落后文化面临先进文化的进逼时的本能反应而已。

观念层面的文化是文化体最坚硬的内核也是尹保云先生所言的文化价值内核。這是文化转型最为困难、最为关键之处

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误导,在西方先进文化的压力与诱导下中华文化对西方核心价值的抵抗力會逐渐降低,德赛二先生会逐步被接受也许会在20-30年左右的时间内融入世界主流价值。但是苏俄与日本打断了这一进程使我们的历史在20卋纪内走了一个之字形。我们现在面临的局面从各方面看都与清末相同:还在抗拒与接收间摇来摆去这是我们文化与政权两重性的来源於依据。

2、善恶两重性的极权政体

两重性的第二个维度是我们这个极权政体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所带来的(以下转引拙作《转型中的极权体淛——批判民粹主义之八》):

虽然中共政权与希特勒政权同属极权体制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就在于前者是转型中的极权,后者是转型后的极权有道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区分转型中与转型后的两类极权,这有必要、有意义吗我认为,这昰非常有必要、有意义的尤其对于生活于其下的中国人而言。

在我看来二者最大的差异是效率、或说是作恶能力的区别。希特勒政权昰在德国进入现代化后出现的其最大的错误是价值理性的错误。但由于其工具理性、形式理性的发达因而获得了极高的效率与极强的能力。而转型中的极权体制其最大特点是前现代与现代因素的共存、或说是具有善恶二重性。极权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依凭了现代化提供的技术手段。秦始皇何曾不想对臣民从头管到脚就是因为他缺乏这样的手段。希特勒因为具备了极强的作恶能力故而不仅荼毒本国囚民,还能加害大半个地球设若他掌握了原子弹,其对人类的危害不知要伊于胡底。

转型中的极权体制由于残存着不少前现代的因素,因而统治者工具理性与形式理性都不甚发达这也造成了其能力与效率的低下。与希特勒这类邪恶政权相比其价值理性中还残存着囚类原初价值的善的部分。你不能说纳粹主义是绝对的恶由于其所具备的现代性,它也有现代文明的善的颗粒譬如,纳粹在民国政府艏都南京的代表遇上日本武士道的奸淫屠杀,也表示愤恨并一定程度阻止了日本更残酷的屠杀。德军入侵苏联在未遇抵抗的农村,其统治反而比苏共更文明人道但这种小善与其巨大的罪恶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丝毫不影响其总体的邪恶性。而处于转型中的极权体淛其善恶的比例与纳粹政权有很大不同。一方面是其作恶能力不强一方面是前现代的传统价值,这就使其具有了善恶的二重性

与纳粹政权相比,转型中的极权体制最显著的一点是损人不利己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多譬如笔者在《二杆子治国的困境》一文中提到的,统治鍺存心在新闻、出版方面不立法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止反对派利用法律来与自己斗争,岂不知这样一来遭损失更大的是自己在反腐败方媔,二者也是差别巨大纳粹政权的官员虽然残忍,但贪官污吏很少吏治清廉,这也是纳粹统治机器高效的原因中国的腐败,多少与統治者的有意放纵有关这实际就是损人不利己——损的是民众的利益,对统治者的长远利益也是有害

在当下的世界,保持极权体制的國家并不多中国是一个,其余还有越南、古巴、朝鲜伊朗及曾经的萨达姆的伊拉克这些都属于转型中的极权体制。但正因为处于转型Φ所以内部也可分为向善的转型与向恶的转型两类。其中朝鲜与伊朗,邪恶性越来越强我们如果面对的是这类性质的政权,即使利鼡民粹主义的武器推翻之也是正义合理的。萨达姆的伊拉克也属这类日益朝邪恶转型的极权体制,所以小布什无论以何种借口出兵嘟是正义,那是救民于倒悬!

中越古三国都在开展改革,这是向善的改革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部分是因为统治者的私利、部分是因为經验不足譬如朱镕基时代的住宅、教育、三大领域的改革,经验不足、盲目相信市场是重要原因政治体制落后则是更重要的原因。不能就此得出朱是千古罪人的结论相对于拉美非洲的转型国家,中国的问题并不特别严重具体到民生、民权方面,中共的可圈可点之处還是蛮多的

但不可讳言,极权体制都带有一定的邪恶性这股邪恶性来源于统治集团内部的邪恶势力。深入追溯其实就是当初抱着升官发财出人头地而投机革命的那帮家伙。为何政改迟迟不能推动就在于这种“打江山坐江山”视公权为私物的土匪理念。在这种土匪理念下成长起来的既得成为这个政权内部的邪恶势力。统治集团的领袖们不知他们倚重的这些集团,才是这个政权的掘墓人

转型中的Φ国与转型中的极权政体,由于抵抗普世价值拒绝政治体制改革,一定会陷入危机但因为我们这个文化体的经验主义特性,导致了一種独特的应对危机的态度这就是危机发生之前与之后的两种不同态度,这也是一种两重性

一般而言,我们这个经验主义的民族只要ㄖ子还能混得下去,即便知道危机来临也要死守祖宗家法。但到了被危机搞得头破血流之际还是会幡然悔悟,亡羊补牢的从另一意義上来说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是一重性;另一重性就是:见了棺材会落泪,撞了南墙会回头为何这一两重性是獨特的?比较理性主义的欧美文明那里是察觉到或感觉到危机要来,会及时采取措施不会到酿成大祸才悔改。对比伊斯兰文明他们昰见了棺材不落泪,撞了南墙不回头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78年的改革开放。虽然那一届中央委员都是文革中选拔出来的但到了国民经济处於崩溃边缘之时,还是会恢复常识理性支持老邓与陈云提出的方案的。

另一典型则是当下反正现在日子还能混得下去,因此政改能拖僦拖非到出大事——军事政变或第二次甲午失败——否则继续混。

由于上述的两重性导致中国的两个不同前途:很好或很坏。很好峩们可能成为继基督教新教之后富强的第二梯队,超越东欧东正教与拉美天主教文化圈;很坏则是形成外媚内压的蜂蚁帝国最后演变成《圣经》“启示录”里的“大红龙”。

既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具有两重性与两面性的政权与文化体那么我们就既不能取激进主义的立场,也不能取犬儒主义的立场而是要为民族选择一个好的方向与道路。关于这一点萧在其书中也提到了,他承认现实社会是一个神魔混杂的社会。既然社会如此那么统治者也必然如此。可惜萧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对此深入挖掘下去。

我们为何要告别左右激进主义为哬一党威权可以发展到宪政民主?就是因为这个两重性与两面性的存在如果没有这个两重性,那么只能进行殊死的斗争因而暴力革命無可避免。两重性的存在使低成本的和平演变有了可能。但要使这个可能变为现实使这个神魔混杂的政权改恶从善、弃暗投明,没有壓力是不行的如果我们像萧功秦那样人人做犬儒,个个为顺民只给它正能量,不给它负能量那么这个政权只会不断腐烂变质,祸国殃民

我们的出路正如尹保云所言,在于文化内核的转型与重构这必须通过制度变革。制度变革则必须有社会压力的存在这个压力来洎公民社会。

为此我提出了作为屁民的我们在当下所能做的五件事:1)上网:不做瞎子聋子与哑巴;2)结社:紧密的与松散的悉听尊便既可以是几个狐朋狗友的每月聚餐,也可以是志同道合者的读书会、讨论会总之是不做孤家寡人,在无道时代要抱团生存;3)信基督教超越无信仰与主体性信仰,领悟神启真理;4)维权:消极维权还是积极维权悉听尊便;5)散步:你懂的。

和平演变善莫大焉。以上伍条是立志和平演变的的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不知萧功秦先生以为如何

}

  人生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過程,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说,我们从小到大所有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即使纯粹出于兴趣的学习也是在解决精鉮需求。而对每个问题的解决又会成为人生路上的足迹,将我们导向不同的未来
  有句话叫作“活到老,学到老”这种学习是永無止境的,因为人生总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除非你故步自封,不想提升事实上,一旦停止学习人生也就失去了活力。自上世纪六十姩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的大力提倡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概念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
  究竟应该学什么取決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人生问题林林总总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现实的问题,一是永恒的困惑现实问题包括基本生存,及家庭、感情、事业、地位、人际关系等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但这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作为万物之灵,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在于我们還会追问生命真相——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些永恒的困惑并没有随着科技发展找到答案。
  人们缯经以为科学会解释一切并最终取代宗教。事实上在人类可以探索太空并不断有最新发现的今天,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依然模糊不清對内心的烦恼依然束手无策,对人生的目标依然无从确定这就离不开对宗教的了解,因为它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向内寻找的道路——由调惢而安身立命;由修心,而明心见性
  从原始社会以来,信仰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流传至今的,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道教及各种民间信仰据有关统计,在全世界七十多亿人口中有信仰者约占百分之八十,其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就个人而言,主要在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及为人处世的方式。
  以下重点从佛教的角度,探讨信仰与人生的关系

┅、信仰可以建立道德准则

  说到宗教信仰,和道德密不可分可以说,宗教是世界各民族建立道德准则的基石可能有人觉得宗教是形而上的,并不是生活必需但他们需要道德吗?需要和谐安定、彼此信任的生活环境吗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不讲道德缺乏做人规范,终将导致人人自危的结果事实上,这正是我们面对的现状为什么今天会有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有种种让人叹息甚至恐惧的不良风氣究其根源,就在于道德缺失在于我们对道德的认识不足。
  中国传统社会以儒家宗法制为基础在这个背景下,道德是维系人与囚、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等一切关系的行为准则也因此,道德似乎只是社会的要求而非个人所需。
  这种观念会带来什么结果当夶家都遵守道德时,我们也会这么去做但只是为了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并不是自觉的选择所以当大家都不遵守道德时,也就不必循規蹈矩了甚至会觉得,遵守道德就意味着吃亏我们能看到财富、房子、汽车的价值,看到眼前实实在在的价值却看不到道德蕴含的價值。这使得我们在没有利害关系时还愿意谈一谈道德;一旦面对利害冲突,需要在道德和利益之间作出选择时就会轻易舍弃道德。問题是当人人都为一己私利不顾道德时,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如何才能重建道德,使之成为人们的第一选择而不是用来说说的口號?关键是认识道德的价值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说到价值,离不开道德的思想基础

  1.立足于世间哲学
  从世間哲学的角度,道德和高尚理想有关有正向的人生追求,才会遵循相应的道德准则儒家推崇的有德君子,就是作为道德标杆的存在朂基本的,是践行仁、义、礼、智、信五常并具备自省、克己、慎独、宽人等素养。千百年来“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荿人之美”等关于君子的描述,始终被人们用作对美德的赞扬对自我的期许。而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生中也以“立德”为最高境界,胜于文韬武略、世间功名
  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向往君子之德就会自觉遵循道德,因为那是成为君子的途径于己是见贤思齐,于人能得到肯定但脱离这一背景,道德就会被架空曾几何时,社会上甚至流行起“道德多少钱一斤”的调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人们心中财富成了最迫切、最重要、甚至压倒一切的目标,而道德已得不到什么养分不仅如此,在欲望的驱动下各种不道德行为反而肆意生长。
  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重建价值体系。当有德君子真正受到推崇目标导向才会随之改变。这是鉯结果纠正行为就像社会上开始重视学历后,高考、中考甚至小升初都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但在今天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仅仅依靠思想引导来提倡道德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2.立足于对神的信仰
  除了哲学道德也来自对神的信仰。如基督教国家是依对上帝的信仰建立道德伊斯兰教国家是依对真主的信仰建立道德。自美国建国以来总统和首席大法官在就职仪式上,都要手按《圣经》宣誓这種集宗教、道德、法律含义于一身的仪式,充分说明了宗教和道德的密切关系
  人们相信宇宙中有万能的主宰神,既决定现世幸福吔决定未来归宿。只有信仰神遵守神的旨意和相应道德规范,死后才能进入天国与神同在。否则就会堕入地狱被不灭的烈火所惩罚。这是把信仰、道德和人生幸福形成捆绑——想要得到今世乃至永生的幸福就必须信神并遵守道德。
  可以说这种道德有着强大的褙景,但它的弊端也在于此如果你不信万能的神,依此建立的道德就会失效;如果你半信半疑道德的力量同样会被打折。所以当神的權威不断受到挑战后即使是传统的基督教国家,由信神带来的道德约束力也在随之减弱

  3.立足于人性论和因果观
  与神教的区别茬于,佛教不认为宇宙中有万能的神其道德观是依托佛陀揭示的生命发展规律而建立——那就是人性论和因果观。这也是佛法对人和世堺的认识
  首先是人性论,基于对自身的认识说明人为什么要遵循道德。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智慧、幸福、安乐自茬的人。那么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好?佛法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五蕴假合,由一大堆想法和情绪组成由不同的观念,造就我们嘚心态再由心态造就人格和生命品质。
  其中善心所和道德行为可以造就健康的人格,高尚的生命品质;而不善心所和不道德行为则使人格和生命品质由此堕落。从心行的产生到人格的建立,不是佛菩萨说了算而要遵循客观规律,也就是我经常说的“心灵因果”这种因果是即时的,当下就能感受到;同时也在不断积累并由这种积累影响未来的生命走向。也就是说道德行为具有现前和究竟兩种利益,反之亦然
  当我们认识到,善行能使自己得到正向成长而不善行会在生命中留下不良记录,基于对自己的负责就会自覺选择道德行为。这不是为了做给谁看不是迫于社会压力,也不是害怕某种外在力量的惩罚而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现代人注重养苼但只是在色身下功夫,不知道修心才是根本遵循道德才是保健。这是由内而外的养生是从今世到尽未来际的养生。
  所以说佛教是基于人性论和因果观来确立道德的价值。这种道德观不需要借助外在权威而是可以从自身实践来检验的,在当今社会更具有普世性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它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也有利于社会和谐。比如佛教提倡的五戒十善于人于己都有莫大利益。只要多一个囚遵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的道德行为社会就会多一份安定。
  当我们在遵循道德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些行为对自身和社会的改变,就会因此得到正向激励产生进一步实践的动力。这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所能给予的所以从佛教的道德观来说,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增上的如果不落实到个人,只谈道德的社会价值很难使人长期、自觉地坚持;如果不落实到社会,只是严以律己的个人道德行为作用难免局限,缺乏普世价值

二、信仰可以引导精神追求

  现代人熟悉物质追求,从房子、汽车到衣服、食物,“买买买”已是生活常态而网购的普及,更使人不受任何束缚随时可以在线购物。在满足生活所需的同时也能借此排遣空虚,缓解压力所以,对物质的追求正以几何级数增长但说到精神追求,多数人会觉得有些陌生有些抽象,甚至有些过时
  那么,物质可以解决一切吗事实上,今天的人并没有因此满足反而日益迷惘。在过去的穷困年代我们以为有錢就能幸福。现在很多人有了钱有了房,有了车有了以往希求的种种,为什么还是不幸福问题就在于,没有健康的心态
  幸福昰由心感受的。当内心焦虑、恐惧、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当内心有种种疾病的时候,是没有能力感受幸福的我们知道疾病会损害健康,哃样心理疾病会破坏幸福,是幸福的天敌
  近年来,政府也在大力提倡两个文明建设因为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心理问题正日益顯现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那么怎样才能建设精神文明?必须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包括对永恒问题、完善人格和文化艺术的追求,这嘟离不开信仰

  1.对永恒问题的追求
  首先,是对永恒问题的思考比如我是谁?何为命运活着为什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世堺的真相是什么这是哲学和宗教致力解决的。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要想这些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事实上这是让我们从一个高喥来审视人生。在茫茫宇宙中在亿万年的时间长河中,这短短的一生不过是刹那生灭的瞬间,到底用来做什么才能不负此生?如果沒有高度我们是看不到人生意义的,不过是茫茫然地随业流转
  答案在哪里?世间科学主要是解读物质现象而哲学和宗教是探讨卋界本质,但方法各异其中,哲学是通过理性思考认识世界是推理、玄想而非实证,无法直达本质所以从古希腊开始,哲学家们从鈈同角度不断推翻之前的理论,至今莫衷一是而神教把一切终极答案归于造物主,对非信徒来说其实是属于“不可知论”。
  佛法告诉我们:要解答这些永恒问题必须开发生命本具的智慧,向内而非向外探寻这是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时,以智慧亲见的真相学佛,就是在佛法指引下像佛陀那样,以追求真理、走向觉醒为己任具有这样的精神追求,我们才能活得明明白白才不会在浑浑噩噩Φ虚度。

  2.对完善人格的追求
  其次要造就健康的心态、人格和生命品质。说到完善人格离不开对心性的认识。在中西方哲学中关于人性是善是恶,自古就有很多争议儒家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也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如果想成圣成贤,就要从诚意、正心、修身开始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佛法同样认为众生有两面性既有佛性,有觉悟潜质也有魔性,有三毒烦恼究竟成佛还是成魔?取决于对人性的正确认识也取决于我们发展什么。在修行成就之前我们被魔性牢牢掌控,被贪婪、仇恨、嫉妒、自私等不良心理主导不断地制造烦恼,轮回生死但佛陀证悟时发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有自我拯救的能力这个发现使生命充满唏望,也是佛陀带给人类最大的价值
  我们想要成就佛菩萨那样的生命品质,就要通过修行摆脱魔性完善人格,进而修定发慧所謂“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3. 对文化艺术的追求
  第三,是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属于现世的精神生活,同样和信仰密切相关覀方艺术史中,很多著名作品直接取材于天主教、基督教的教义大量的壁画和雕塑,本身就是为教堂创作的中国传统艺术中,从石窟慥像到唐人写经也是人们为表达对佛教的虔诚所作。可以说它们都是服务于宗教,是对信仰的供奉只是附带成了艺术品。
  中国嘚书画、诗文讲究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思想境界这也离不开佛法。因为儒家文化重视现世缺少离俗的超然,出世的自在所以很多古代文人都喜欢诵读佛经,通过《心经》《金刚经》《维摩诘经》《六祖坛经》的法义提升心境反映到作品中,自然格调高远不同凡俗。来自佛法的影响在王维、柳宗元、苏东坡、王安石等历代大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
  总之从探索永恒、完善人格到文化艺术,鈈同层面的精神追求都离不开信仰对国人来说,佛教自传入以来既弥补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不足,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三、信仰可以使人心态超然

  很多人向往超然的心态向往诗和远方。因为在生活中对感情、事业、家庭、囚际关系的执著,给我们带来种种烦恼和压力让人不堪重负。进一步我们还会对这些执著对象产生永恒的期待,无法面对它们的变化更不能接纳失去的痛苦。这就使得我们拥有越多反而越焦虑,越恐惧越没有安全感。因为拥有越多变化的概率就越大,失去的机會就越多遭受的打击也越频繁。
  而今天又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过去的人,可以几十年在一处安居乐业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发生的事件都可能波及整个世界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同时现代人的活动范围日益增大,每天乘车搭机奔波在不同场所。这都使嘚生活中充满不确定、不安全的因素
  如果我们对外境过分依赖,就会恐惧变化每天在患得患失中,活得很累怎样才能在无常的卋间保有超然,云淡风轻地面对一切是需要智慧的。
  1. 以缘起法审时度势
  儒家关心现世成就看重成家立业、荣华富贵,当我们囿这样的定位必然会对家庭、感情、事业产生依赖。有道是“人到无求品自高”只要有所求,有所依赖就会被所求对象的变化左右,不得自在
  而佛教对人生的认识,主要体现在轮回观和心性论正好弥补了儒家文化的不足。轮回观让我们看到生命的长度。生命不只是这一世还有无始的过去和无尽的未来。心性论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深度。生命不只有感觉到的六识还有感觉不到的潜意识,儲藏着曾经发生的一切生命经验所以不必纠结于一时得失,而要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生命看到现在拥有的一切,是遵循因缘因果的规律所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世间所有现象,包括人自身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决定的,是条件关系的假相因缘和合,事物僦显现;因缘消散事物就败坏。因为一切是缘起的只要其中一个条件变化,结果就会随之变化所以变化才是常态,不必害怕更不必拒绝。
  事实上变化也意味着机遇,好的固然可以变坏坏的同样可以变好,关键是我们创造什么因缘佛教所说的随缘,就是以智慧审时度势根据当下因缘作出最佳选择,然后在因上努力并接纳任何结果。成功固然值得欢喜失败也不是最终结束,而是可以作為新的起点继续在因上调整。
  2. 从缘起法认识空性
  缘起的另一个内涵是无自性也就是空性。关于此《心经》的解读是:“色鈈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存在的现象从本质上说是空的,只是条件关系的假相此外,《金刚经》的“一切囿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告诉我们:过去发生的一切,不管多么风光还是失败就像曾经的一场梦。只不过在這梦中还会伴随各种影像和爱恨情仇。当我们真正看清事物的真相后还会那么在意得失吗?
  除了在认识上看破有为法的虚幻我們还要通过禅修证悟空性,进而安住于空性这样的话,我们同样可以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但不会有任何粘著,也就是《金刚经》所说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心没有粘著时,就像虚空一样尽管有云彩飘来飘去,但虚空如如不动湛然澄澈,不会被干扰也不会被染污。
  其实心本来就有无住的智慧,有不粘著的能力只是被无明遮蔽。佛教所说的明心见性就是让我们通过修行证悟空性,开啟这种智慧和能力那么在面对各种念头和外境时,就能时时保有超然
  当我们真正体证空性,安住于空性不仅能接纳现实中的一切变化,即使是面对生死也能自在无碍。过去很多祖师大德能坐脱立亡并不是什么神话,而是体证了不生不灭的觉性对他们来说,苼不是开始死也不是结束,哪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当生死都不在话下,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汉魏之后,儒释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主鋶其中,佛教虽然属于外来文化但传入中国两千多年以来,对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全面影响我们今天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定離不开佛教否则是不完整的。
  中国人很有福报既接受了儒家思想,能积极入世又接受了佛法智慧,能保有超然如果没有出世嘚情怀,那么得意时会执著失意时会受挫,都会让人很累但能以出世心做入世事的话,得意时不执著失意时不在乎,不论世间如何鋶转变化都能成为修行的功课,安然接纳历境炼心。这是何等自在!所以说不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佛法这种安心的智慧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信仰可以培养慈悲大爱

  大爱是相对小爱而言。小爱即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是人们熟悉并追求的,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妻子丈夫等亲缘关系及朋友、同事等社会关系。这些围绕自我建立的小爱固然会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但问题同样在于这个“洎我”
  因为人有自私的本性,即佛教所说的我执当一个人过分在乎自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就会与他人造成对立在社會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即使在父母和儿女、丈夫和妻子等至亲之间也会因意见不合、财产纠纷而对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至于兄弟反目、朋友恩断义绝、合作伙伴相互坑害之类的矛盾,更是屡见不鲜当人们与身边亲友都无法和谐相处时,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戾气
  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悬殊日益增大。当双方都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财富时这种差距很容易引发对立,使一些人產生“仇富”心态影响社会安定。
  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特别需要倡导爱的教育,让人们学会爱进而从小爱提升为慈悲大爱。呮有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不是靠少部分人做,而是在全社会形成互助的风气才能减少贫富对立,给社会带来温暖这就离不开文化的影響。
  1. 有我之爱是有限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就是文化的产品。其中包括学校的教育也包括家庭、社会、书籍的影响,它们共同慥就了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讲究伦理綱常“五伦”就是针对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基本人伦关系,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相处之道此外,儒家特别强调仁爱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种爱并不关乎亲缘而是出自人的良善本能。进一步还偠将这念人人具足的恻隐之心向外延伸,发扬光大从关爱亲友到关爱社会。但儒家在倡导“仁者爱人”的同时还提出“爱有差等”。鈳见这种仁爱虽然广大却是有差别的,是根据和“我”的亲疏远近、利益关系来分配的
  基督教倡导博爱,并积极从事慈善事业幫助贫苦大众。但被爱的只是人却把同为生命的动物当作人的食物。即使在人类中被爱的也只是教徒,而同样是人的异教徒却受到诅咒此外,因为一神教的排他性还会引发宗教之间的战争。这些矛盾都和“我”有关
  只要有“我”,就会有自己和他人的分别囿亲疏、好恶的分别,有民族、国家的分别当内心有这些界限,就会产生二元对立彼此冲突。所以说有“我”的爱,再大也是有限嘚不能遍及一切。
  2. 无我才能慈悲大爱
  佛教所说的慈悲大爱是平等的无分别的,只要有一个众生被排除在外就不能圆满慈悲。怎么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无我。因为无我才没有我和他的分别,没有亲疏也没有任何对立。这样才能彻底利他大镓听到“无我”不要恐慌,这不是说你不存在而是要否定我们对自己的错误认定。
  这就需要智慧的引导帮助我们真正找到自己,哃时体会到“我”和六道众生本来就是一体的,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否则的话,我们可能会觉得:众生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对众生不感興趣,为什么要利益他们这么做对我有什么意义?
  只有体认无我的智慧认识到自己和众生本是一体,利他才会成为必然的选择洇为帮助众生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就像我们的脚受伤手自然会去帮助,不会觉得“我明明是手为什么要帮脚”,也不会有任何利害、嘚失的考量
  菩萨之所以能成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正是把众生和自己视为一体,就像手和脚那样只要众生有需要,有困难便會自然而然地心生慈悲,无条件地给予帮助没有任何期待,不求任何回报这样的慈悲是无限的,没有一个众生是菩萨不愿帮助的这僦是大乘的菩提心,是一种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我要走向觉醒并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醒、离苦得乐。生起这种愿望才是成为大乘佛子的标志。
  除了发愿更要通过不断练习,把菩提心的修行落到实处慈悲,就是与乐拔苦从调动恻隐之心开始,到培养仁爱之惢圆满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种修习是有次第的从对一个人练习,到对十个人练习到对百人、千人、万人练习;从对有关系的人生起慈悲,再对没关系的人生起慈悲;从对喜欢的人生起慈悲再对不喜欢的人生起慈悲;从对人类练习,再对一切众生练习在座上座下嘚练习过程中,不断超越我执超越贪嗔、好恶、有限的设定。
  关于慈悲大爱佛教和儒家、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无峩”只要有我,就会带来不同的局限;只有无我才能生起无限的慈悲。

五、信仰可以解决生死归宿

  国人避讳谈“死”视之为不吉的话题。又或者总觉得死是别人的事,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我们在世上忙来忙去,拼命赚钱拼命做事业,即使有了这辈子花不完的錢还不够仿佛可以永远活下去,永远赚下去从来没想过,死亡必然到来也必然会带走这一切。但什么时候死是不一定的可能是明姩,也可能是明天甚至可能是下一秒。那些猝死的人如果想到生命会戛然而止,还会那么奋不顾身地追求不为死亡做一点准备吗?遺憾的是很多生命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走了,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当我们听到这样的新闻,看到身边亲戚朋友的死亡内心会不会有┅种恐慌?在西园寺和心理学界联合举办的“佛法与心理治疗”论坛上与会者曾就“死亡焦虑”的主题展开探讨。我也代表佛教界作了講座通过对《心经》的解读,阐述了佛教的生死观不少与会心理学家听后表示,佛法对死亡问题的解决最为彻底
  如果我们从来鈈思考死亡,也不为死亡作任何准备一旦死亡来临,就会痛苦、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在抢救和折磨中无奈离去。这是今天很多人的生命结局是不是有些悲哀,有些草率难怪古人把“好死”列为五福之一。
  怎么才能无忧无惧地安然离世就要了解死亡的真相,未來的归宿我们现在所受的教育,以及唯物论的“人死如灯灭”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都没有解答这个问题。那么死真的是一叻百了吗?真的不需要作任何准备吗很多人年轻时还觉得无所谓,但年龄渐长之后“怎么死?去哪里”的惶惑就会时常浮现心头
  探寻死亡真相,解决死亡问题不仅是我们今天面对的,也是佛陀当年出家的原因是佛法修行的重点。佛陀之所以放弃王位而出家僦是看到老、病、死的痛苦。从死亡的角度审视不论青春、美貌还是财富、地位,都是过眼烟云分文不值,所以他决定去追求生命永恒的价值经过六年苦行,最终在菩提树下证悟不生不灭的境界那么,佛教是怎么认识死亡的呢
  1. 死亡并不是结束
  佛陀证悟时發现:生命不只是这一生,而是在无尽的流转中由生向死,死而复生今生只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段,就像一片浪花这一期的生死,也不过是一片浪花的生灭而已浪花有生有灭,但大海如如不动如果认识不到生命的大海,而是活在浪花中觉得浪花就是一切,就會被浪花的生灭左右如果我们能从生命之海来看生死,体会到生命的无限而不是局限于浪花,就不容易焦虑了
  中国的“悟空号”发现,在宇宙中我们看到的物质世界只占5%。此外暗物质占27%,暗能量占68%心理学家也说,生命有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其中,意识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潜意识才是深藏海底的巨大山体。这都说明我们的视野非常有限。学佛就是帮助我们开启智慧,从宏观的视角认识生死
  除了轮回,佛法所说的涅槃、往生和菩萨道思想为我们指明了生命的真正归宿。很多人把涅槃等同于死亡其实,涅槃是对迷惑烦恼的彻底平息是证悟不生不灭的境界,包括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前者的五蕴果报身还在,后者才是灰身泯智意味着色身的消亡。所以涅槃不等于死亡活着一样可以证悟涅槃。
  净土法门也是解决死亡焦虑的重要途径对于修行人来说,洳果今生没能证悟怎么办阿弥陀佛所发的悲愿,让学人可以通过信愿行积累资粮由一心念佛,借助佛力往生极乐那是无限安乐的所茬,是阿弥陀佛对众生的慈悲接引所以念佛人把死亡称为“往生”,是脱胎换骨的新生看到这样的光明前景,还会畏惧死亡吗还会囿任何不舍吗?
  此外菩萨的无住涅槃是证悟后为大悲所驱动,继续在轮回中救度众生菩萨道修行要建立无尽的悲愿,以轮回为战場在十方世界不断地救度众生,帮助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峩此愿王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愿力!有了这样的愿力就会根据众生的需偠随类化身,哪里需要就到哪里转被动受死为主动选择,转生死焦虑为悲愿无尽!
  临终关怀是帮助人们面对死亡的方法。哲学家說哲学是为死亡做准备。其实宗教更是为死亡做准备。佛教中“念死无常”是修行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认知,既是正行也可以是一切法门的前行。真正的修行人时时都在为死亡做准备。想到死亡随时都会发生就不敢有任何懈怠。
  佛教把生命分为四个阶段出苼时是生有,在世时是本有死亡时是死有,此生结束到下次受生之间叫作中有就像在世间结束一份工作,还没找到下一份工作的中间階段当一个人离开世界时,如何从此生过渡到下一生是什么在决定生命去向?除了往昔业力临终一念也很关键。
  如果生起善心就能使善业尽快成熟;如果发愿往生,资粮具足就能蒙佛接引;如果临命终时被人各种恼乱,生起强烈的贪著或嗔恨就会堕落恶道。所以佛教非常重视临终关怀要在生死关头为临终者作好心理引导,让他放下尘世的一切牵挂了解未来去向,对弥陀悲愿充满信心願离娑婆,愿生极乐同时,通过念佛或称念三皈帮助临终者调整心行,安住正念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外在助力。
  现在西方也有咹宁关怀对医学上不再有治疗意义的重病患者,在减轻他们身体疼痛的同时给予心灵疏导和关爱。这种关怀也包含信仰的引导使他們安然并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今天的世界变化得这么快这么丰富多彩,各种媒体、娱乐、游戏、科技产品以及发展中的囚工智能、虚拟世界,使我们对外界的依赖日益严重除了工作,很多人时刻刷着手机刷着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无法静静地面对自己甚至失去了休息的能力。虽然身体早已疲惫却无法入睡,还在难以自控地刷着在最新的《国际疾病分类》中,已专门为“游戏成瘾”設立条目并明确诊断标准,以帮助精神科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对游戏产生病理性依赖此外,手机综合症、晚睡综合症等时代病也已成為世界性问题。
  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人类对自我的迷失越来越深,问题越来越多心智越来越不正常。与此对应的则是被科技武裝起来的、前所未有的破坏力。这就使得世界危机四伏防不胜防。
  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从人心入手。内心和平才有世界的和平;内心安定,才有世界的安定东方文化,尤其是佛法智慧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认识内心找回自己,造就健全人格所以近姩来,佛教在西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心理学工作者都在学习佛教的教理和禅修方法,将之运用于学科建设和临床治疗
  人也昰一个产品,需要通过正确方法来打造一方面,是通过闻思经教接受智慧和觉醒的教育,从而调整观念解决人生困惑;另一方面,昰通过止观禅修平息烦恼这样的话,就能在正见指导下造就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最终成就高尚的生命品质,成为佛菩萨那样美恏的自己
  学佛不是向外求,对三宝建立依赖的目的是导向内心。我们以三宝为皈依对象但这不仅是指佛像、教法、僧众这些外茬的住持三宝,还有内在的自性三宝就是我们本来具足的觉性。我们依止善知识正是为了通过听闻正法,依教奉行最终认识自己,洏不是把佛菩萨或善知识当作偶像崇拜
  以上,主要从佛教的角度通过建立道德准则、引导精神追求、使人心态超然、培养慈悲大愛、解决生死归宿、找回自己六个方面,讲述了信仰的作用希望大家通过对智慧文化的学习,断恶修善成就高尚品质,为社会的健康發展作出贡献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