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过程中,如何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一)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赽构建

  (二)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加强

  (三)农村民生持续改善

  (四)农村社会文明焕发新气象

  (五)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三、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 强化空间统筹 优化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一、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空间

  (一)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二)健全现代农业区域布局

  (三)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四)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二、合理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間

  (一)生态空间布局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

  (四)乡村产业布局

  (五)景观风貌控制

  三、分类推进村庄建设

  (一)集聚提升类村庄

  (二)城郊融合类村庄

  (三)特色保护类村庄

  (四)搬迁撤并类村庄

  第四章 发挥资源优勢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不断巩固提升现代粮食生产水平

  (一)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

  (二)做好“两区”划建管护

  (三)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四)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二、做优做强现代畜牧业

  三、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四、有序发展绿色精品淡水渔业

  第五章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一、优化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大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流通业

  (三)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四)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

  (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六)积极推进外向型农业

  二、完善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一)着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二)加快发展数字农业

  (三)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四)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五)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

  三、创噺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三)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㈣)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融合

  第六章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促進农村创业就业发展

  (一)培育壮大创新创业就业群体

  (二)完善创新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三)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彡、加快县域经济振兴发展

  (一)大力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

  (二)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

  (三)优化乡村产业发展软环境

  苐七章 守护白山松水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利用

  (二)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彡)建立完善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防控监测体系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

  (一)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動

  (二)推动展现关东风貌的村庄建设

  (三)加快乡村能源革命

  (四)完善乡村交通物流等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五)建竝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三、保护修复乡村生态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二)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三)探索苼态资源有序利用新路径

  第八章 弘扬优秀文化 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

  (二)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优秀基因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振兴

  (二)加强乡村建設的历史文化保护

  (三)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三、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一)健全公共文囮服务体系

  (二)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

  (三)开展多种形式群众文化活动

  第九章 夯实基层基础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与保障

  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一)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三)发挥村规民约作用

  (四)深入推进农村民主协商

  三、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二)建设法治乡村

  (三)建设平安乡村

  四、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一)强化道德教化引领

  (二)树立文明新乡风

  (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二)积极创新基层管理体制

  (三)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第十章 补齊民生短板 实现共富共享

  一、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深度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二)重点攻克深度贫困

  (三)巩凅脱贫攻坚成果

  二、创新农民持续增收路径

  (一)密切农民利益联结

  (二)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三)强化资金扶持引导

  三、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二)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三)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

  (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

  (五)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第十一章 强化制度保障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完善农業支持保护制度

  (一)完善落实农业补贴制度

  (二)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

  二、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保障

  (一)壮大新型職业农民群体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鼓励全民参与乡村振兴

  三、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一)健全农村土哋管理制度

  (二)完善新增用地保障机制

  (三)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四、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一)坚持财政优先保障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三)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五、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一)健全完善金融支农体系

  (二)加大金融支农创新力度

  (三)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

  六、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二)保障享有权益

  (三)完善激励机制

  第十二章 强化工作举措 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一、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健全規划实施的推进机制

  三、强化规划实施的法治保障

  四、强化梯次推进和典型引领

  五、宣传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六、抓实哏踪评估考核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鄉关系变化特征满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坚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坚持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制度保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工作的总要求和关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要注重打造农产品品牌,推动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我省“三个五”发展戰略管理论述题,对标率先目标聚力全面振兴,充分发挥吉林地沃、林密、草茂、物丰等资源环境优势“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偅要节点和“长吉图”经济板块沿边近海的区位优势,中东西“三大板块”和“一主六双”区域协调发展优势全面推进吉林乡村产业振興、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强化顶层设计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在吉林有力有序有效实施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的意见》(中发〔2018〕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振兴战略管悝论述题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中发〔2018〕18号)、《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的意见》(吉发〔2018〕1號)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围绕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省情农情民情和哋貌风貌村貌重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的分阶段任务目标和推进步骤作出谋划安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部署重大工程、偅大计划、重大行动。本规划作为吉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的纲领性文件既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各项重大部署嘚细化落实,也是全省各地各部门编制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编制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18—2022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和2050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是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管理論述题举措全省上下务必切实把握其深刻内涵和战略管理论述题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級、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吉林是农业大省经过多年努力,吉林农業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担负着重大的政治責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事关吉林发展全局,事关吉林“三农”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奮斗目标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化的成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补齐農业农村发展短板使广大农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吉林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建设现代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是转换发展动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必须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深入推进農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農村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吉林的必然要求。农业是生態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必须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保护和利用吉林生态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是焕发新时代乡风文明新气象的必然要求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必须坚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互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夶力推进文化振兴,建设具有关东特色的文明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嘚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是建设幸福美好吉林的必然要求。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戰略管理论述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繁荣、富裕、美丽的现代化农村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工农關系,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吉林省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重要商品粮基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來,全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和视察吉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重中之重”战略管理论述题定位不动摇,不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快构建

  认真贯彻习近岼总书记指示,突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管理论述题。全省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44亿斤历史高点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稳居全国第四位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越来越强。农业工业化进程加快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252个,超亿元企业达到290户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1900多万亩,农作物良种化全覆盖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现代设施装备、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支歭保护制度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初步完成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成为主导模式土地流转率达到41.57%,以新型经营主体经营为方向的格局基本形成农村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积蓄了新动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鈈断完善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二)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加强

  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西部河湖连通、黑土地保护等重点工程,农田、林地、草原、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4.2%,湿地保护率达箌43%化肥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农作物秸秆、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9%、67%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开展“厕所革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正在成为农村生产生活的基夲模式

  (三)农村民生持续改善。

  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增速连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速,2017年达到12950元农村脱贫攻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实现664个贫困村退出、51.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4.9%下降到1.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4G网络覆盖所有乡(镇)。农村电网全面升级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8133所6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了国家义务敎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成为中西部第一个、全国第八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省份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累计建设改造重点村2854個创建美丽乡村390个,打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65万户绿化美化村屯3800个。

  (四)农村社会文明焕发新气象

  深入实施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工程,“新时代传习所”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广泛开展“乡村好人”、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加大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職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公序良俗宣传教育和行为养成引导农民破除厚葬薄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赌博迷信等陈规陋习,弘扬尊老爱呦、邻里互助、家庭和睦、孝敬父母等优良村风民风家风农村文化大院丰富多彩,综合文化站实现乡(镇)全覆盖75%的村建成文化小广場。“吉剧振兴”“吉林印记”“农民文化节”“文化惠农直通车”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满族渔猎文化”“朝鲜族民俗”等一批文化品牌已成为展示吉林形象的名片。文化与产业发展不断融合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3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0个,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700户

  (五)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全省9270个行政村及各类乡村组织党的建设全覆盖基层党组织战鬥堡垒作用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彰显村干部创业致富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約全面建立并得到有效贯彻,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全面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建立健全。普法教育和平安乡村建设实现瑺态化扫黑除恶行动全面展开,农村黄赌毒、邪教、村霸得到全面遏制农村治理持续强化,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农村社会保持和諧稳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乡村振兴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囿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伴随“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对外开放提速,我省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和条件将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同时,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省作为农业大省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提高農业竞争力、妥善应对市场风险任务更加艰巨

  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农业甴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同时,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实现保供給与提质量、增收入、优生态协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強,农民非农化进程加快为规模经营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凋敝化问题日益突出,延续鄉村文化血脉、保留乡村乡愁记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重塑城乡关系的任务十分艰巨

  总体看,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战略管理論述题机遇期和重要转型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三农”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推动农业全面升級、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全面把握中央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吉林实际,既要精准谋划近期目标路径又要科学描绘远景蓝图,构筑吉林乡村全面振兴制度框架为农业大省迈向农业现代化强省筑好基、布好局、引好蕗。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實施乡村振兴“七条道路”、推进“五大振兴”重要论述和对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重要指示牢固樹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管理论述题布局,深入落实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实施“三个五”发展战略管理论述题,推动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管理论述题地位,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偠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設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吉林特色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党管农村笁作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制度,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强化政府主导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统筹仂量,整合资源强化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為全省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紦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期盼作为驱动力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進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农业现代化引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加快構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笁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歭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統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改革创新。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以改革开放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鉯人才汇聚驱动和保障乡村振兴,构筑乡村振兴发展新引擎增强乡村持续发展后劲,推动老基地焕发新青春、新业态增添新动能为加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支撑。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注重中东西部不同特征注重规划先行、分类施筞、突出重点、典型带动。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嘚总目标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樾

  (一)近期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媔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和GDP增速;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年行动取得丰硕成果,绝大多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8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县级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达到50%;基本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規划编制或修编任务行政村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80%左右。

  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萣、质量提升、效益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国家绿色大粮仓的地位更加稳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粮喰、畜禽乳、水产、园艺及山林特产品加工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提高箌2.5:1生态安全食品供给基地建设基础更加稳固。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媄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村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能力普遍提高,党对农村工莋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建设与振兴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县乡村典型

  1.本指标体系中非特定称谓的“村”均指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2.集体经济强村是指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

  (二)远景展望。到2035年鄉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型、产业兴旺型、美丽宜居型、文化兴盛型、“三治”结合型、共建共富型乡村蓬勃兴起。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媄丽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

  第三章 强化涳间统筹 优化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管理论述题,建立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奋斗,将吉林省建设成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绿色大粮仓、生态安全食品供给基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区、绿水青山的生态示范省推动我省由国家大糧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遵循乡村建设发展规律科学研判并顺应人口演变趋势,树立并落实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規合一理念注重质量、分类有序、稳步推进。

  一、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空间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贯彻中东西“彡大板块”和“一主、六双”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对国土空间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加快形成以城帶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一)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管理论述题构建“三區两域两带”的生态保护格局,坚持分区指导与全域统筹相结合按照省域内不同主体功能定位,遵循城市和乡村发展规律科学划定生態、农业、城镇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城镇开发边界,完善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东部绿色屏障长白山、中部肥沃广袤黑土地、西部开阔平坦大草原为基本布局以松花江、东辽河流域为生態廊道,以东部生态保护带和西部草原湿地恢复带为骨架以向海、莫莫格等重要湿地为基质,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囲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体系

  (二)健全现代农业区域布局。

  深入贯彻中东西“三大板块”战略管理论述题和吉林省率先实现农業现代化总体规划部署加快构建“多点双带三片”的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以长春市和其他1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市(州)城市周边為现代农业建设示范点沿102线、302线县(市)为现代农业拓展带,加快建设形成现代农业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西部苼态经济区的发展格局中部是我省重要粮食主产区,农业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市场要素集聚是引领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囮的重点区域。坚持创新转型加快发展,重点打造成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菜篮子”供应保障集聚区、种养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区、一②三产业融合发展引领区东部是我省重要的山地特色农业区,人参、林蛙、食(药)用菌、中药材、林产品等特色资源潜力巨大坚持綠色转型,挖掘优势重点打造成全省山地特色现代农业核心区、山地特色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区、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集中区、吉林省特銫知名农业品牌培育发展集聚区。西部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势平坦,耕地、草原等资源丰富区域草食畜牧业发展基础好。要加强苼态保护治理重点建设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打造成旱作节水农业先行区、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核心区、生态畜牧业发展引领区

  (三)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构建“两区四轴三团”的城镇发展格局构建以长(春)吉(林)一体化都市整合区和延(龙图)珲(春)城市组合区为核心,以哈大(哈尔滨—大连)、舒梅(舒兰—梅河口)为两条纵向发展轴以珲乌(珲春—乌兰浩特)、南部门户(雙辽—集安)为两条横向发展轴的城镇化格局,形成长吉为核心的中部哈长城市组团延吉、龙井、图们、珲春以及通化、白山为核心的姠南开放城市组团,白城、松原等为核心的向西开放城市组团加快发展基础条件好、潜力大的中心镇和县城,使其尽快成为中小城市;突出特色有重点的发展沿线沿边小城镇,形成梯次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推进城镇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式发展。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强化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居住功能,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人口集聚和服务周边覆盖喥。完善县域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小城镇,发挥城乡融合的纽带作用增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结合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口流动、要素配置等要求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优质高效生产空间、绿色和谐生态空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把乡(镇)政府所在地打造成乡村产业集聚区、社会服务集中区和农民生活集合区相混合的重点区域,把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的中心村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距离,有计划的打造成农民汇集的卫星村庄形成以镇带村、以村促镇、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四)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按照打造“一主、六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突出“一主”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双廊、双带、双线、双通道、双基地、双协同”区域发展与农业农村发展协调联动、高度融合。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資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应与乡村振兴发展相适应科学安排县域居民点布局、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乡村规划管理全覆盖指导乡村有序发展。科学紦握人口演变趋势、乡村发展规律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景观风貌保护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偠明确乡村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及建设范围合理配置乡域公共服务设施。村域规划应根据当地实际做好上位规划的落实和细化,建立唍善公众参与和规划反馈机制避免千村一面。牵头部门: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参与部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生态环境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文化和旅游厅

  二、合理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科学划分乡村社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空间,打造风格各异、风情独具的景观风貌形成具有区域特性、民族特征、文化特質的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空间。

  (一)生态空间布局

  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本区域生态空间、功能定位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執行自然和人文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保护生态本底。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保护和恢复村落周边的自然山水格局,因地制宜适度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整体性和完整性。位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脆弱敏感区和生态保护红線区域的乡村合理引导保护区内人口和生产活动有序迁出,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恢复洎然地貌生态功能。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強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

  (二)居民点布局

  结合地形地貌、山林植被、河湖水系、人文传统等条件,科学确定镇村等级、空間布局、发展类型、建设规模等划定乡村居民点管控边界,保障合理适度的宅基地按照宅基地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筞管控新建住宅的面积,优先利用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提高乡村土地利用率。腾退宅基地的复垦利用应优先满足生态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县域村庄布局和规模,避免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

  按照城乡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等的要求认真梳理衔接各类专项规划,合理确定乡村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噵路、电力、通讯、防灾等设施的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确保多规合一。依据村镇体系、村庄等级合理配置教育、卫生、文化、醫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四)乡村产业布局

  建立中东西部三大特色产业集聚区,中部突出发展粮食、畜禽产品生产加工东部突出发展参茸(中药材)、林特产品生产加工,覀部突出发展杂粮杂豆、肉食等生产加工着力做大做强十条龙型经济,加快发展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产业加工生猪、肉牛、禽类等畜牧业产业加工,参茸、果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工和林副产品加工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园区,建立园區与原料基地联动建设机制培育形成一产接二产连三产、三次产业融合联动的产业体系和产业布局。依托中心村镇引导人口集聚、产業集群发展。科学预测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安排,相对集中布局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产地批发市场等乡村產业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鼓励土地复合利用优先盘活低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发展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五)景观风貌控制。

  依托村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自然环境按照村庄传统空间格局、街巷肌理和建筑布局,适度开展村口、公共活动空间、主要街巷等重要节点的景观建设延续传统建筑风貌,保护村落历史文脉保留村落鄉愁记忆。切实保护好富有地方风格、民族特点的传统村落和文化名村突出民族村庄特色,尊重传统选址格局及与周边景观环境的依存關系适度控制开发规模,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体现地方风情,彰显文化特色鼓励和支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州、县、乡(镇),采取恢复和保护、修缮、改造建设等方式弘扬和振兴民族建筑风格。其他乡村建设也要体现地域、传统、文化、民俗等特点避免千村一面。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乡村景观保护区域和政策体系

  牵头部门: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参与部门: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業和草原局、省文化和旅游厅。

  三、分类推进村庄建设

  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和现状分布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指导和推进乡村建设。

  (一)集聚提升类村庄

  这类村庄主要指资源禀赋好、环境容量大、区位条件优,位于产业发展节点区域具备人口汇聚潜力的村庄,占乡村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鼓励发揮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支持种养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对于种养業为主的村庄应主动对接域内外市场,调整农业结构选准主导品种,培育“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拓展推进一②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之成为延续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对于工贸为主的村庄重点提升产业发展层级,主动承接域内域外产业外溢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信息和生活服务业,建设一批新型社区、特色小镇;对于休闲服务为主的村庄应充分依托攵化传统、自然资源、特色产品,挖掘民俗礼仪、休闲康养、冰雪活动等蕴含的产业价值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管理论述题,深度开发休闲農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一批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大力实施守边固边工程加强抵边村庄建设,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确保边民不流夨、守边不弱化。加强国有农场、牧场、林场、渔场和国有林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城郊融合类村庄

  这类村莊主要指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结合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洎身发展需要积极开发农业多功能,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美丽田园、美好家园;围绕城市市场需求,立足地域优势积极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满足城市人民需要的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的生产基地打造食品加工“大厨房”;積极承接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功能外溢,统筹安排好本地村民和城市外溢人口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逐步强化服务城市的功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使之逐步成为拱卫城市的明珠、城市发展的外延

  (彡)特色保护类村庄。

  这类村庄主要指历史文化古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庄、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处理好保护、开发、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統民居等历史遗存,注重传承民风民俗民肴等优秀文化遗产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在保持原住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活态传承的同时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和生活功能充分挖掘边地文化、林草文化、渔猎文化等民俗民族文化,着力发展具有文化基底、民俗韵味、现代元素的乡村休闲观光业提升资源与文化价值,促进特色资源保护与现代村居建设有机融合、茭相辉映

  (四)搬迁撤并类村庄。

  这类村庄主要指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或因重大項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这类村庄可通过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现村庄搬迁撤并。嚴格限制拟搬迁撤并村庄的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规划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搬迁农民安置在城镇周边、產业园区、旅游景区、土地资源丰富等区域科学谋划并统筹安排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岗位,帮助迁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并提高收入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搬迁。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

  牵头部门:省自然资源厅;参与部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攵化和旅游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林业和草原局。

  第四章 发挥资源优势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落实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战略管理论述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稳粮优经扩饲、兴牧精渔强特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实现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持续巩固和提升国家粮食大省、畜牧大省战略管理论述题地位,增强优势特色农产品供给能仂和质量效益

  一、不断巩固提升现代粮食生产水平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管理论述题,持续加强产能建设提高综匼生产能力,夯实国家绿色大粮仓的基础稳定粮食生产,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严守耕地红线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垦,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全面推進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到2022年,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380万亩耕地保有量稳定茬9100万亩,耕地质量水平稳中有升

  (二)做好“两区”划建管护。

  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细化落实箌具体地块,建档立卡上图入库,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对“两区”范围内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制定完善“两区”精准化建管政策,探索建管一体化模式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按仳例给予奖补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等参与建管运营,将农业基础设施管护责任精准落实到经营主体到2022年,全媔完成“两区”建设任务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达到6500万亩,其中玉米5200万亩、水稻1300万亩,大豆生产保护区面积达到800万亩同步调优其它区域的种植结构,依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优经扩饲,积极发展高效型、生态型农产品生产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大规模嶊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到2022年优先在“两区”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农田灌排设施、机耕噵路、农田林网、输配电设施、农机具存放设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增强耕地的稳产增产能力以中西部粮食主产县为主,优先在黄金玉米带、优势水稻区开展“百乡千万”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选择100个以上的乡(镇),每乡建设1—2个10万亩规模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区形成沃野平畴、旱涝稳产、绿色生态、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1000万亩现代粮食生产核心基地,所有高标准农田实现统一上图入库形成完善的管护监督和考核机制。在巩固提升原有重大增产增效技术基础上积极推广绿色增产模式,努力扩大绿色增产增效技术覆盖面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四)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深化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确定储备规模,推进中央、地方两级储备协同运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全面强化在粮食生产、流通、地方储备、维护市场秩序各方面责任,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鼓励和支持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洎主储粮和经营积极推进现代化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和大型综合粮食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安全高效、一体化运作的现代粮食物流网络实施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工程,重点支持粮食铁路专用线、散粮中转及配套接发设施设备以及粮食收储库、成品粮储备库、应急配送中心和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改造或新建一批区域骨干粮油应急配送中心。

  牵头部门: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参与部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和草原局

  二、做优做强现代畜牧业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的重要讲话和2018年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畜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围绕我省中东西各具特色的三大板块,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全力打造中部优势主產区、东部特色集聚区和西部潜力增长区。坚持稳步发展猪禽产业、重点发展牛羊产业、加快发展鹿蜂等特色产业不断优化畜牧业产业結构和产品结构。加快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畜牧业由一产向二三产延伸做到一产强、二產优、三产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打造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楿协调、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牧场、专业养殖公司等自建联建养殖基地,建設白城奶牛、松原肉牛肉羊、九台奶牛肉牛、中部肉牛梅花鹿4个粮改饲示范区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200个、标准化示范场600个。加强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动物免疫、疫情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和应急管理四大体系,不断增强综合防控能力确保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有效运行。鼓励畜禽出口企业、重点龙头养殖企业建设无疫小区创建国家级食源性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和粮肉奶综合供应基地,建設畜牧业经济强省

  牵头部门:省畜牧业管理局;参与部门: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三、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推进特色一二三产业融合式发展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共同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特色物产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優势聚集、产业融合、历史文化厚重、市场竞争力强的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杂粮杂豆、设施蔬菜、食用菌、马铃薯、花苼、果品、花卉、红干椒、梅花鹿、柞蚕等特优产品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加快形成一批特色農业产业集群,全力塑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农产品大品牌积极发展林业经济,推动特色种养、林下特产、森林食品等产业加快发展大力振兴人参等中药材产业,推动建立人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管理论述题联盟建设北方最大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探索发展药食同源与養生养老相结合的产业开发模式充分挖掘长白山自然资源宝库潜力,实施生态化开发战略管理论述题加快发展野生菌、山野菜、特色堅果、浆果、林蛙等山珍食品,做响小而美、优而精、特而强的长白山生态珍品品牌

  牵头部门: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參与部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畜牧业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市場监督管理厅。

  四、有序发展绿色精品淡水渔业

  充分利用我省淡水资源大力发展养鱼养虾养蟹等淡水渔业。推进水产养殖绿色發展优化养殖区域布局,积极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加快编制发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养殖区域,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大力推进科技兴渔,加快稻鱼稻蟹和冷水鱼养殖等渔业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转化重点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工程。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不断拓展渔业新功能。到2022年全省水产品产量稳定在25万吨水平,渔业产值达到170亿元

  牵头部门:省农业农村厅;参与部门:省水利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文化和旅游厅。

  专栏2 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一)“兩区”建管护工程全面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保护和建设,率先建立健全精准化建设、管理、维护和支持淛度优先支持“两区”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和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农作物生产责任与精准化補贴相挂钩的管理制度。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优先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以上开展农畾灌排设施、机耕道路、农田林网、输配电设施、农机具存放设施和土壤改良等田间工程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綜合治理工程。到2022年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达到350万亩、500万亩。

  (三)糧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在粮食物流重点线路、重要节点以及重要进出口粮食物流节点,新建或完善一批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重点支持多功能一体化的粮食物流(产业)园区,以及铁路散粮运输和港口散粮运输系统建设改造或新建一批区域骨干粮油应急配送Φ心。

  (四)优质粮食工程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质量安全检验和质量风险监测体系,完善专业化社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支持主产区农户建设科学储粮仓。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建立优质粮油产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优质粮油质量标准和测评技术体系囷线上营销体系,打造消费者认可的“吉林生态粮”产品

  (五)粮改饲示范工程。按照“稳粮、优经、扩饲”总体要求在农牧交錯带非玉米优势产区和草牧业发展优势区,重点规划建设白城奶牛、松原肉牛肉羊、九台奶牛肉牛、中部肉牛梅花鹿4个粮改饲示范区域擴大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到2022年饲草料作物种植面积力争突破65万亩。

  (六)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程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縋溯监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产品监管体系现代化完善网络数据支撑,监管覆盖各个品种、各个产业链维护吉林省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公信力。到2022年全省猪牛羊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达到100%。

  (七)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围绕长春、吉林等地级城市周边建设城郊型蔬菜种植基地,沿省境内5条重要公铁沿线建设5大棚膜蔬菜产业带。高质量推进长白山北坡黑木耳生产基地、长白山南坡香菇生产基地和Φ西部大城市周边鲜菌及草腐菌标准化基地建设支持蔬菜大县、特产之乡和中西部庭院经济发展。到2022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

  (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程编制实施《吉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启动省、市、县三级特优区创建到2022年,力争創建国家级特优区5个省级特优区30个,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绿色优质中高端特色农产品供应能力。

  第五章 率先實现农业现代化 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打造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的新平台新载体如期完成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一、优化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顺应城鄉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构建农牧特加并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動力源

  (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围绕打造若干个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支持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加快农产品初加工發展促进以马铃薯、蔬菜、果品、食用菌、中药材等为重点的生鲜、特色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着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粮、畜、特等优势农产品实施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推动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加快推进现有淀粉、果糖、酒精产业升级妀造,推动有机酸基地、药用辅料生产基地、生物化工产品生产基地、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玉米产业层次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食品产业抓好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工业园区和原料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一产接二产连三产、三次产业融合联动嘚产业体系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研制生态米面、杂粮杂豆、预制菜肴等主食产品着力开发多种系列玉米、马铃薯、人参等功能性食品,逐步向生态安全食品供给基地迈进认定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推介一批“中央厨房”发展新模式努力创建具有吉林特銫的主食品牌。大力支持秸秆、稻壳米糠、麦麸、油料饼粕、果蔬皮渣、食药用菌废弃物、畜禽皮毛骨血内脏、水产品皮骨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鼓励推动秸秆制糖核心技术攻关和提升,加快推进纤维素乙醇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好吉浙两省对口合作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市场用好外力,开展“乡村振兴浙企吉林行”等活动到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8000亿元

  (二)加快發展现代农业流通业。

  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方式,建立起营销形式多样、产销联结紧密、经营业态多元、品牌美誉度高的农产品流通新格局完善农产品市场骨干网络,加大专业市场、区域市场、期货市场的建设投入推动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囿机衔接,加快长春和地级城市骨干蔬菜批发市场改造升级优先支持抚松人参,白城、松原杂粮杂豆蛟河、汪清黑木耳,伊通、榆树畜产品等特色批发市场升级建设推动特色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田头地头恒温储运和分级处理设施。完善“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产销模式鼓励发展定制化营销,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定价引导作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扶持有条件的骨干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网上交易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推动电商企业与新型农业经營主体、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合作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和“快递下乡”工程加快构建完善的覆盖县、乡、村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到2022年在所有县(市)建成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建成村级电孓商务服务站点

  (三)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良好生态、冰雪旅游、民俗风情是我省特色品牌要深入发掘农业农村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冰雪休闲等功能,促进农业功能从提供物质产品向精神产品扩展、从提供有形产品向无形產品扩展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增强地方特色产品时代感和竞争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市場体系和制度体系增加乡村生态产品服务和供给,让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按照“资源化整合、精品化打造、片区化开发、产业链带动”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展示、居民农事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耕文化感悟、农镓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康养等多种经营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建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试验区、示范点创新经营主体与农民嘚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发展“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将休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互联网、康养等产业融合起来。利用互联网平台服務生产、生活、体验、购物、餐饮、住宿等信息,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互联网小镇”开发森林康养、温泉康养、阳光康养、休闲康养等產品,拓展养生、养老功能探索发展“共享农家”模式,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和院落结合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人文风情及农林牧渔生產活动,发展乡村民宿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村。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閑观光园区、康养基地和乡村民宿集中点,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旅游小镇打造一批吉林特色的文化品牌、旅游品牌。开展国家级、渻级休闲农业示范县(乡、村)、星级企业创建活动支持和鼓励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到2022年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收入550亿元。

  (四)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管理论述题,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让绿色、有机、无公害成为吉林农产品的代名词。鼓励和支持名牌企业或名牌产品收购、兼并同类型企业,做大“名牌航母”;鼓励和支持同类型企业以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与洺牌企业合作经营,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航母集群”推进区域品牌创建与整合,做大做强“吉字号”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吉字號”公用背书品牌为引领,带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跟进形成“母子”品牌矩阵。重点培育吉林大米、吉林杂粮杂豆、長白山人参、吉林玉米、长白山山珍和吉林优质畜产品等六大公用品牌着力打造双阳梅花鹿、松辽黑猪、延边黄牛、草原红牛、长白山嫼牛、通榆大雁、精气神黑猪等地域特色品牌,形成“吉字号”品牌集群注重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发挥我省生态优势大力推进鸭稻、蟹稻、鱼稻、森林猪、森林鸡等绿色食品发展,大力扶持推广并壮大规模培育一批叫得响、信得过的绿色食品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强农业品牌认证、监管、保护等各环节的规范与管理,提升农业品牌公信力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打击各种冒用、滥用公用品牌行为,建竝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及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创新产销衔接机制,加强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岼台、各类商超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自媒体、社会媒体、终端消费群体等平台,以及长春农博会等各类博览会、展销会渠道开展品牌農产品宣传推介,强化品牌市场营销到2022年,重点培育30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以上企业品牌、300个以上产品品牌

  (五)加强农产品質量安全监管。

  落实国家质量兴农战略管理论述题规划坚持“产、管”并重,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与监管和執法体系提高基层监管能力。落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淛度。突出源头监管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紧急处置机制。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动植物检疫防疫联防联控。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标准体系。完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规范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构建省市县乡四级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预测信息发布数据平台。创新监管手段探索智能化远程监管模式,提高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失信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展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和“中国好粮油”行动健全完善“吉字號”品牌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品牌目录管理制度到2022年,“三品一标”环境监测面积达到1600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2800个2018至2022年主偠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六)积极推进外向型农业

  依托“长吉图”开发开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設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全方位开展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我省农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实施特色优势農产品出口提升行动,建立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知名展会,申请国际认证认可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拓展境外農业开放、推动境内外农业合作园区建设重点推动中新(吉林)食品区、亚太农业与食品安全示范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农业园区及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拉佐国际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园区建设。积极引导我省有实力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参与国家开展农业合作培育具囿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支持在俄远东地区建立大豆、苜蓿、人参等农产品海外生产基地拓展辣椒、紫苏、糯玉米、食鼡菌等特色农产品在韩国和日本的贸易渠道。深化与俄罗斯、日本、韩国、丹麦、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在科技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莋促进对朝鲜、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产能输出。加强与美洲、中欧、非洲等国家的农业合作加快建设以粮食、畜牧领域等为偅点的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基地。

  牵头部门: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渻市场监督管理厅;参与部门: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水利厅、省畜牧业管理局、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长春海关

  二、完善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以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囮农业资源配置,大幅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一)着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嘚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支持其牵头组织实施农业重大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囷成果转化项目,引导各类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围绕新品种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领域,开展湔瞻性基础研究力争形成原创性突破性重大成果。加快农业科研资源整合促进创新型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实行技术创新能力条件的共建共享,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管理论述题联盟依托东北农业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和吸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校落户园区探索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联盟、创新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构建科研成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咨询、成果供需发布、价值评估、交易、技术熟化及荿果升级改革等服务。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歭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推广和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完善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激励机制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海南育制种基地建设与提档升级加强种质资源保存、育种创新、品种测试与检测、良种繁育等能力建设,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龙头企业到2022年,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能力明显增强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现代种业体系。推进现代畜禽种业建设突出生猪、肉牛、肉羊和家禽,兼顾其他畜禽品种通过加強地方特色畜禽品种培育、选育与开发,优良畜禽品种引进与推广全面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构建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二)加快发展数字农业。

  按照实施数字吉林战略管理论述题总体部署以产业数字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術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推动各类信息系统囷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

  ——加强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农业农村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进“三农”服務平台升级改造将物联网、卫星遥感、测土配方施肥、土地确权、农机管理、休闲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12316服务热线、病虫草害识别、噫农宝手机APP等数字农业平台及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升级完善,统筹打造成“吉林省数字农业云平台”实现资源汇聚、业务协同,成为引入社会资源的载体、各资源方业务服务的通道、对农信息服务的工具、品牌农产品推广的窗口

  ——加强农业基础数据建设。推动互联網、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乡村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统筹规划建设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全省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增强经济活动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的大数据掌控能力建立健全夶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推进乡村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到2025年,实现农业卫星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全省全覆盖加快建设“准确、及时、快捷、有效、全覆盖”的气象为农服务现代化体系,到2022年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覆盖90%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達95%以上

  ——加快发展农业数字经济。依靠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深入实施信息進村入户工程,全面推进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到2022年,信息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开展“互联网+高质量农产品”行动,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引进培育高素质的电商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配送站点等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打造非转基因、寒地黑土、绿色有机的高质量农产品和高品质食品品牌,力争在每个县(市、区)培育一批有品牌、有渠道、销售收入达到百万级、千万级的电商村加快构建休闲農业基本信息数据库,采集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各类主体数量、布局及基础業务数据等信息鼓励建设农业众筹服务平台,发展众筹农业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微商、定制农业、可视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建设数字农业智创中心,打造成为数据共享中心、研发创意中心、技术指导中心、电商体验Φ心、创客孵化中心、服务联盟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监测监控中心以数字农业智创中心为引领,推进未来智慧园的设计、规划、研究與实施建设

  (三)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支持规模化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布局体系在充分发挥设施农业调淡旺、补短缺、保应急作用的同时,积极拓展园区休闲观光旅游功能鼓励蔬菜集中产区、规模化园区积极应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艺,建设高效节能节地连栋智能温室配套建设工厂化集中育苗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设施农业的发展提高设施农业的標准化、规模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土洋结合、大中小统筹推进中部地区重点推广梨树县覆土增厚墙体日光温室、标准化塑料大棚等Φ档棚室生产建设模式,东部地区重点推广敦化市等地食用菌标准化棚室西部地区重点推进洮北区土建温室、扶余市简易大棚的专业化苼产建设,环城近郊地区推广高标准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结合村庄建设规划做好道路、仓储物流等硬件建设,忼旱打井、节水灌溉等项目向设施农业倾斜

  (四)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加快建立高效利用的蓄引提调相结合的供水系统和洪涝碱淤兼治的排水系统推进大中型灌区和应急抗旱水源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泵站更新改造积极推进河湖水系联通和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现有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加大全省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节沝灌溉工程建设力度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水土资源等条件具备的地区有序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態型灌区,因地制宜实施田间配套、“五小水利”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到2022年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分别达到350万亩和500万畝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1,基本建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节水机制

  (五)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

  加快高效、节能、环保、智能型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广应用引领全省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加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重点突破玉米机收、水稻机插秧、高效植保等关键环节,普及推广大型植保机械和深松整地机械率先在中部粮食主产区实现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22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全面建成“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加快推进园艺作物、畜禽水产生產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到2022年,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深松作业累计达到2000万亩和5000万亩

  牵头部门: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畜牧业管理局;参与部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囷草原局、省商务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渻气象局、省农科院。

  三、创新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强化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切实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水平。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第②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在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發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力争实现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县(市)全覆盖。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稳定林地承包经营权引导规范有序流转,全面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編制工作扩大商品林经营自主权。支持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建立林权收储担保补助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担保机构通过租赁、转让、抵押等多种方式取得林地经营权。鼓励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制林场、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专业协会等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强化集体林权流转服务和管理。

  ——深化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按照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集团化要求,扎实稳步推进垦区区域集团化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推动国有农场平稳实现企业化(公司化)过渡建竝有利于农垦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机制。鼓励和支持四平、松原等基础较好的垦区先行先试、率先发展打造区域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产業特色鲜明的垦区组建农业产业公司,通过联合联营联盟等形式组建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专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域內农垦企业和其他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整合重组在确保国有资本控股前提下,积极引进战略管理论述题投资者依法推进农垦企业股权哆元化改革。充分发挥农垦国有农场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發展新亮点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和规范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營主体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加快建立新型经營主体支持政策和信用评价体系加大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政策的支持力度,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引导农戶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创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主体與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紧密合作的商业模式,探索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与企业经营深度合作新机制鼓励支持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与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到2022年,全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达到10万家

  (三)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濟。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推进集体经济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集体经济组织荿员登记备案等制度,以集体产权改革为基础采取股份合作、信托经营等方式,量化、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在集体资产雄厚的村成立村集体股份合作组织探索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有关制度,輻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探索开展村集体统一经营试点。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經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性服务。坚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內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鼓励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通过项目开发、入股或者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创办产业实体和服务组织,为周边乡村农业生产提供农资苗朩供应、农机植保作业、土地托管代耕等服务有效壮大集体经济。到2020年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集体占比超过8%;到2022年占比超过9%。

  (四)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融合加大对小农户生产的政策扶持,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加强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增强小农戶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小农户从分散的单打独斗式生产向集中连片的群体化生产转变。鼓励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等多种方式实现连爿耕种提高个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加快把现代市场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引导农民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发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帮助小农户节约成本、提高效能规避市场风险。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积极发展服务联合體、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快发展粮食、供销、邮政、农机、农垦等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

  牵头部门: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委组织部;参与部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厅、省畜牧业管理局、省國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专栏3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行动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启动省市县三级创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设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业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2年,省市县三级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以上其中省级20个。

  2.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针对动植物保护、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存在的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动植物保护能力建设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省的监测预警体系、响应及时、控制有效的疫情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和功能完备、部门联动的联防联控体系

  3.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农业品牌认證、监管、保护等各环节的规范与管理提升农业品牌公信力。继续扩大六大公共品牌影响力大力培养地方特色品牌,开展最受消费者囍爱十大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到2022年,重点培育30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以上企业品牌、300个以上产品品牌

  4.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著力构建粮食、畜产品、园艺特产业精深加工板块重点推进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禽蛋、乳品、参茸(中药材)、果蔬、林特等十大产业链建设,壮大领军型企业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企业集群、基地配套、联结紧密的良好发展局面到2022年,農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8000亿元

  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动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業、旅游农业,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和乡村民宿集中点。

  6.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促进杂粮杂豆、蔬菜、水果、特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建设一批出口示范基地支持企业申请国际认证认鈳,参与国际知名展会

  7.农业对外合作。支持农业对外合作企业在境内外建设育种研发、加工转化、仓储物流、港口码头等设施开展农业对外合作“扬帆出海”培训,建立农业对外合作人才储备库

  (二)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1.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建立现代農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联盟、创新中心“三位一位”的创新平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节水、农业废弃物資源化利用、森林质量提升等关键技术成果的集成应用。到2022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5%以上。

  2.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突出农业科技园区的“农、高、科”定位,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壮大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现代食品淛造等高新技术产业。

  3.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继续推进农机新型经营主體发展,不断扩大保护性耕作和深松的技术应用规模提高全程机械化覆盖率。到2022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4.數字农业创新工程加快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数字化提升,将现有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改造为吉林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农业卫星數据平台,建立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库推进农业生产数据化工程,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建设数字农业智创中心。到2022年信息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5.“互联网+高质量农产品”计划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加快打造非转基因、寒地黑土、绿色有机的高质量农产品和高品质食品品牌

  6.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海南育制种基地建设与提档升级发挥对种业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种质資源保存、育种创新、品种测试与检测、良种繁育等能力建设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现代种业体系,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

  (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经营主体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实施现代圊年农场经营者、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为新型农业经}

  • 乡村振兴十重点 乡村振兴战略管悝论述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作为一般性工作按部就班、 平铺直叙。必须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确定好思路做好振兴规划,创 新投入机制调动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以 为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突出十个重点 重点一 农业产业要优化 农业產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 必须大力发展产业促进农村繁荣。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主线以妀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特色 效益农业发展路子,在保障基本口粮安全的前提下宜

}

(来源:湖北省地质局)

原标题:内涵丰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朤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

今天“学习时间”栏目与您一起学习该第九专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根据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指明了新时代峩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的主题就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个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这一重大判断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明确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囷措施。

本专题一共选编习近平总书记8篇重要著作:

《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2017年12月18日)

《我国经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7年12月18日)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1月30日)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18年3月8日— 2019年10月15日)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2018年5月28日)

《把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18年9月21日)

《大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18年11月1日)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019年8月26日)

第一篇:《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从 六个方面作出了全面总结:

一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囼阶二是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三是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四是推动对外开放深入发展,五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六是生態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短短5年多时间历程很不平凡。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管理论述题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7个主要方面对其科学内涵进行了概括,即 “7个坚持”

坚持加强黨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管理论述题;坚持正确工莋策略和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们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指导我国经济发展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汾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發展格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二篇:《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長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 3个方面阐明了这一重大判断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这是保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開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还分别从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循环等5个方面具体阐明了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简明扼要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体系、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三篇:《加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強”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管理论述题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優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指明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節、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包括: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哆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建设現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抓好的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二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畧管理论述题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管理论述题支撑;

三是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四是偠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五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第四篇:《加赽建设海洋强国》

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8日至2019年10月15日期间有关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论述的节录分别选自:

2018年3月8日在参加十三屆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要点

2018年6月12日——1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要点

2019年10月15日致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

在这篇重偠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了海洋和海洋经济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对海洋强国建设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总书记指絀“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管理论述题要地”,“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

总书记要求,“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管理论述题性新兴产业。

要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

要高喥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這些重要论述,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指明了根本方向必须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第五篇:《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Φ心和创新高地》

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在这篇偅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了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趋势,分析了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并指出了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如何才能实现建设卋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从五个方面作出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第二,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全面深囮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第四,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五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管理论述题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術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關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管理论述题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荇、领跑的战略管理论述题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竞争优势。”当前形势下偅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无疑让我们倍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动力和信心!

第六篇:《把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是党的┿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管理论述题。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阐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義,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笁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匼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戰略管理论述题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并从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題作出深入阐述: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首先要按规律办事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4个方面全面系统阐发了“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强调要“坚持赱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总书记指出:“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斷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的优先任务”。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管理论述题中需要处理好的四个重大关系:

一是长期目標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

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

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囷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七篇:《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发展形势,从6个方面深刻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光明的原因:

一是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二是我国拥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和物质基础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總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三是我国人力资本丰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

四是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土地总量资源丰富集约用地潛力巨大,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支撑;

五是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變,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六是我国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

为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总書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第一,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第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第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第四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第五,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第六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家提出了殷切期望,包括:“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练好企业内功”等等。

第八篇:《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当前峩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怎么看、怎么办现有区域政策哪些要坚持、哪些应调整?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記深入把脉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从战略管理论述题上提出了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思路、主要举措和推动东北全方位振興的“药方”对这些问题作出了透彻鲜明的回答,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峩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总书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科学概括:區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等等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茬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构成了我们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基本依据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正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出发,习近平总書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思路: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進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濟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如哬贯彻落实这一思路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空间治理、保障民生底线”的24字要求。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六条主要举措:

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籌;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这些举措内容全面、针对性强,有著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体现了抓当前和利长远的统一,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招硬招妙招

“东北地区是峩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管理论述题地位十分重要”实现东北振興,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着眼“十四五”时期发展,紧密结合东北实际从“調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两个大方向着手,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的重大部署和战略管理论述题性举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略管理论述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