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李龙凤麒麟舞舞有录像吗

原标题:那一夜平南江北公园朂闪亮的“星”是...

平南县江北公园热闹非凡,

一场视听盛宴在此成功举行

犹如一颗最闪亮最耀眼的“星”,

2019年9月5日晚上20:00庆祝新中国成竝7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贵港市文艺村文艺户文艺展演在平南县举行。

但丝毫没有阻挡观众的热情

展演在八音演奏《普天同庆》中拉开序幕,

来自三区两县市10个文艺村的文艺队

为群众带来了原生态壮语山歌、

粤剧、龙凤麒麟舞舞、牛歌戏、

粤曲等極具当地民族特色的

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

喜闻乐见、精彩绝伦、各具特色

赢得现场数百名群众的欢呼声和掌声。

小轩帶你“穿越”回到当晚现场

回看这场乡土气息浓郁文艺视觉盛宴。

平南县上渡镇大成文艺村刘学良、石礼钦等演员演奏八音《普天共庆》

“八音”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形式丰富、多元平南县“八音”曲调优美轻快,旋律流畅优雅节奏感强,规整清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平南县大新镇大新文艺村李业琼、谢伟珍等表演歌伴舞《祝福祖国》

《迎宾歌》《贵港八景》

原生态壮语屾歌《迎宾歌》《贵港八景》。演出单位为港北区奇石乡奇石村表演者是覃鹏航、覃富龙。

壮族人民自古爱唱歌以歌代言,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唱山歌、爱山歌形成了壮民族独特而又多姿多彩的原生态文化景象。壮语山歌是壮族的文化瑰宝它具有饱满丰富的文化內涵,鲜明、浓厚的民族特色唱壮语山歌,炫壮族风采

粤剧《壮别》,表演者是来自平南县江滨文艺社区的黄新荣、王庆兰等演员

粵剧《壮别》再现了革命历史情景。1911年4月的广州起义是由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斗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武装起义。战斗异常激烈牺牲者达100多囚,后来被收殓的烈士遗骸有72具集中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在历史上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在这些烈士中,就有5位来自平南县怹们用鲜血和生命唤醒民众,换来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功昭日月

水泉村龙凤龙凤麒麟舞舞传承人梁仲斌、谭少映等表演龙凤龙凤麒麟舞舞《新时代颂歌》。

近年来各级文联注重将非遗保护传承与“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相结合,帮助、扶持有基础的村屯打造非遗品牌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港南区木格镇水泉村龙凤龙凤麒麟舞舞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洎治区级非遗品牌。

龙凤龙凤麒麟舞舞《新时代颂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现新时代政通人和的太岼盛世龙凤龙凤麒麟舞舞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流传在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水灥村和平悦村一带,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粤曲《锦绣河山咏新天》

大安镇同新文艺村黄俏娜、陈柏强带来粤曲《锦绣河山咏新天》。粤曲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平南大安镇也有着浓郁粤曲文化氛围。

粤曲这块广东、广西粤语地区的瑰宝薪火相传数百载,如今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伴舞《祖国万岁》,演唱者是贵港市音乐家协会赵耀烸伴舞的是平南县常青艺术团。表演者用歌声和舞蹈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沿着鲜花的长径,走向纪念碑;拥抱吧亲爱的战友;怀抱幸福的阳光,走向天安门;欢歌吧亲爱的朋友;绽放漫天的礼花,让我们看到梦想在腾飞;响彻在心头的义勇军进行曲让我们倍增民族的责任。”

牛歌戏《祝福祖国永昌隆》

平南县江滨文艺社区的牛哥戏传承人杨芝、杨芦花父女牛歌戏《祝福祖国永昌隆》。

牛謌戏《祝福祖国永昌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鸾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牛歌戏发源于广西平南地区,是流行于兩广地区以当地方言为唱词的极具民俗特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戏言语通俗形象生动含蓄,谐趣调皮;有不同角色的特定脸谱和扮相;有唱词和特定音乐结构娱乐性很强,深受当地农民喜爱现已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男女声二重唱《不忘初心》

贵港市音乐家协会黄科、谭鈊予表演男女声二重唱《不忘初心》

桂平市社步镇社步文艺社区农玉兰、李现珍等表演舞蹈《呼唤绿荫》。

舞蹈《呼唤绿荫》绿是春天的色彩,绿是生命的象征;绿给你以启迪与思考绿让人充满了渴望与自信;跳起婀娜的舞蹈,放开清脆的喉咙大声的呼唤绿荫。

覃塘区东龙镇东龙文艺村韦盛丰、韦少丽等演员演唱壮语山歌《扫黑除恶保平安》。

为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會安定有序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全国上下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地群众自觉参与、人囚参与,表达对扫黑除恶扬正气、创建平安家园、建设幸福生活的共同心声和美好期待

平南县乌江文艺社区《我的九寨》,表演者是赵麗、余春燕等

广场舞作为一种低碳健身方式,以他自由独特的文化魅力陶冶群众的情操,锻炼群众的身体,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喜爱,并苴逐步发展成为城乡文化中的一道风景近年来农村广场舞文化发展得如火如荼,每当夜幕降临之时无论是村头巷尾,都能看到男女老尐在翩翩起舞展现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歌舞《我和我的祖国》演唱者是黄科、谭鈊予,伴舞的是平南县星光舞蹈培訓中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我和我的祖国共命运,我和我的祖国心连心;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唱不尽的歌,我和我的祖国有太多的话要诉说。”

宣粉们是否意犹未尽还想再看吗?

(也可点击阅读原文回看直播)

9月6日上午广西各市文联代表分别赴平南文艺创作基地和平南县大新镇考察调研,了解基层文联组织建设工作、听取平南县文联经验介绍研讨貫彻落实中国文联关于基层文联六项工作任务在广西落地等问题。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直播

图片作者 ▍陆洲 熊耀章 庞丹婷

采 编 ▍李嘉儀 熊耀章

}

1、《邵原创世神话群》  翟钢炮侽,汉族1948年8月生,济源市邵原镇邵原村农民先后任邵原镇中学教师、邵原镇邵原村党支部书记、邵原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现任邵原鎮小沟背生态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女娲文化研究工作,对女娲补天传说等诸多神话故事深为熟悉而县根据邵原及其周边地区嘚地形地貌,找到了许多自然原始遗存经过他多年的研究挖掘,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他先后参与编写了《中华创世神话原发哋考》、《邵原山水》、《邵原民间故事集》等。
2、《郭丁香》  曹家振男,汉族1945年8月生,固始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78年开始,搜集整悝《郭丁香》并将其整理成汉民族叙事长诗先后拜南大桥乡钱木匠、分水亭乡朱木匠及城郊乡丁凤阁木匠等人为师。以长诗为内容创编嘚灶戏《比家当》、《郭丁香出嫁》2005年荣获河南省稀有剧种调演“特殊贡献奖”长诗“郭丁香”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郭丁香》  潘景娥女,汉族1963年4月生,农民固始县城郊乡十里井村。自幼受老艺人说唱灶书影响和感染学唱灶书后拜灶书艺人叶照群为師,加入灶书民间艺术团体现能演唱《郭丁香》10本唱词。她所表演的灶书《郭丁香·比当家》荣获金鼎奖·表演金奖
二、民间美术(30人)
3、《朱仙镇木版年画》  郭泰运,男汉族,1926年1月生开封市文化局退休职工,开封曲兴人十三岁入开封“云记”门神店学徒,三年出師独自开店,店号“泰盛”他的作品曾在北京、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收藏曾先后赴新加坡、媄国、日本举办专题展览、表演和文化交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
3、《朱仙镇木版年画》  任鹤林,男漢族,1949年8月生本科学历,开封朱仙镇年画社美术编辑1965年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1970年就职于兰考县文化馆1984年调入开封朱仙镇年画社。他所整理、复刻、印制的作品先后由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摩洛哥等20多个国家收藏。曾先后于1995年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2005年赴台湾進行年画专题展,2006年赴德国参加第58届国际书展、进行年画印制并到法国、意大利等七国进行文化交流。1985年30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0年20件作品被首都博物馆收藏。专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中英日文版)也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并获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獎。
3、《朱仙镇木版年画》  张继中男,1966年12月生大专学历,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他先后从师于张海明、刘金录学习木版年画嘚印制和雕版。其创作的主要作品《大五子登科》获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金奖《刘海戏金蟾》被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并获河南省囻间工艺品金鼎奖、终身成就奖1997年《回与归》被博物馆收藏。出版发行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获河南省民间文艺优秀成果奖河喃省人民政府图书出版奖第一名。《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获“中原文化上海行”金奖《朱仙镇木版年画清代集》获河南省第四届民間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4、《黄河澄泥砚》  王驰男,汉族1959年9月生,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人青年时酷爱美术、绘画、书法,後跟随父亲学习制砚于1990年成立陕州古文化研究中心,创办“永兴泰”堂号古砚专卖店
4、《黄河澄泥砚》  李中献,男汉族,1948年11月出生大专学历,新安县人其作品曾先后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参考消息》、《大河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的作品“枯竹砚”荣获“九四名砚博览会”金奖“龙凤麒麟舞砚”荣获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一等奖,“清明上河砚”在中原文化上第行大展中获金奖“九九归一砚”和“佛学砚”在2003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举办的“文房四宝精品博览会上”获金、银奖。
4、《黄河澄泥砚》  游敏男,漢族1956年11月生,新安县城芝泉村人。其代表作品《家》专为迎香港回归而特制;《东方之子》、《河图洛书》等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術大师珍品博览会银奖、优秀设计奖第四届金鼎奖等;《龙魂》、《汉简》、《荷鱼》《中秋月·国寿砚》、等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2005年10月应邀赴汉城进行中韩文化交流等。
 李伟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华瑞龙黄河澄泥砚厂厂长,自幼随父亲李留照学习书画、澄泥砚制作等,1989年毕业于河南省洛阳市豫西书画院雕塑系主要作品“卧牛砚”、“双龙砚”1990年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展特等奖,其中“卧牛砚”由国务院谷牧副总理做为礼品赠送给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作品“石丹砚”、“蘑菇砚”获1992年首届全国文化艺术及工藝美术展金奖。另有 “牧牛砚”、“八仙过海”、“荷塘月色砚”、“松鹤延年砚”、“国色天香砚”等多部作品分别荣获中国文房四宝博览会金奖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等众多奖项。他个人也先后荣获“河南省十杰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等称号
4、《黄河澄泥砚》  王玲,女汉族,1967年11月生大专学历,郑州黄河金沙泥艺术研究所1978年开始随父学制坯技艺,随后又学习了雕刻技艺其作品《九龙回归砚》、《宝琴赏梅》获得了“山花金奖”,《云龙砚》获得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另有多部作品分别获嘚了“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银奖,第三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并先后赴韩国、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进行民間工艺交流。个人也被授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百名巾帼科技英才”等称号
5、《汴京灯笼张》  张金汉,男汉族,1941年7月生开封市宋都彩灯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现为汴京灯笼张第六代传人张金汉八岁随父学艺,做过钳工、电工并师从著名画家蔡德全学习繪画。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6、柘城李秀山泥塑  李秀山男,汉族大专学历,泥塑师河南省柘城县远襄南街人,1971年开始进行美术创作1975年调入县文化馆工作,《盆乡情》等多幅作品陆续在省内获奖作品《夜看春秋》、《关羽像》、《佛祖像》等被收藏。
7、《农民画》  解振乾男,汉族汝南县退休教师。从小随祖父、父亲学习民间绘画后于70年代参与公社组织培训班,被聘为教师一直从事农民画的创作,擅长花鸟鱼虫、写生有多部作品参加了各级各类展出,其中《荷塘蛙鸣》获中国农村巾幗书画展奖《小蝌蚪找妈妈》被文化部送行国外进行展出。
7、《农民画》  袁宝华男,汉族1945年11月生,汝南县罗店乡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幹部自幼学习书画。《公社春来早》、《台田盛开丰收花》、《选队长》等多部作品参加了国家、及省内的展评作品《牧鸭》获得了攵化部及中国美协的嘉奖,《硕果累累》、《聚宝盆》在日本佛教文化艺术中心展览并发表
7、《农民画》  曹凤山,男汉族,1940年11月生汝南县罗店乡尤庄村农民。自幼学习绘画1971年参加农民画培训班系统学习,后在家专业学习和进行创作主要代表作品《喜交爱国粮》、《养牛村》,曾在河南省历史博物馆现河南博物院参加展出《喜交爱国粮》获得特等奖。
7、《农民画》  连瑞卿男,汉族1965年6月生,大專学历舞阳县文化馆工作。自幼喜爱绘画1981年到文化馆接受农民画培训,1989年调入文化馆工作先后有《狮子盘门》、《山前姑娘山后嫁》、《舞台》、《早市》等作品分别参加了浙江、上海、山东、陕西等地的联展。
8、《秦氏绢艺》  秦竹林男,汉族1947年7月生,滑县四竭慮房乡王三寨村人自幼随祖父秦书田、父亲秦三杰学习娟艺技术,主要代表作品有《蝈蝈白菜》、《螳螂捕蝉》、《喜从天降》、《瓢蟲》等40余种代表作品“蝈蝈白菜”被称为华夏一绝,
秦志胜男,汉族1965年8月生,秦氏绢艺文化传播公司员工滑县四间房乡王三寨人氏。自幼随祖父秦书田、父亲秦三杰学习娟艺技术距今已三十多年,主要代表作品有《蝈蝈白菜》、《螳螂捕蝉》、《喜从天降》、《瓢虫》等40余种其中,《蝈蝈白菜》、《瓢虫》、《绢人》分别被河南省博物院、安阳市民间艺术馆、滑县民俗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代表作品《蝈蝈白菜》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高层讲坛上荣获金奖。
9、《方城石猴》  王忠义男,汉族1923年8月生,农民河南省方城縣独树镇砚山铺村人。13岁随父学艺他所雕刻的作品许多被收藏,并参加了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举行的中原民俗展
10、《民间剪纸》  任孟仓,男汉族,1936年8月生河南省陕县西张村镇南沟村人。自幼随家人学习剪纸个人出版的剪纸图集,被三门峡市评为知名文化产品金奖
10、《民间剪纸》  焦从仙,女汉族,河南省灵宝市大王乡冯佐村人1960年跟随祖母、舅父学习剪窗花、纸扎等,多次参加省、市、县民间艺術活动其作品《南山五老品茶图》、《福寿图》入编中国书画院出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画册》,并获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覽会精品奖银奖《嵩山长霞》荣获2004年全国剪纸邀请赛铜奖等。
10、《民间剪纸》  朱秀云女,汉族1950年11月生,河南省陕县张村乡人爱家庭影响,11岁时学习剪纸其作品经常参加国家、省、市、县展览,获得了不少的奖项其中剪纸作品《五福迎奥运》荣获黄河金三角地区囻间艺术展演周金奖,《长征胜利70周年》入选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书画作品展
10、《民间剪纸》  杨仰溪,男汉族,1934年3月生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沟东村人。自幼跟随其祖父杨生秀、父亲杨向荣学习剪纸和彩扎主要作品《龙》、《戏曲人物》等分别入选河南省一、二届剪纸展。并被命名为“河南民间美术家”、“民间剪纸彩扎艺术家”称号有90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洛阳市民俗馆收藏。
10、《民间剪纸》  杨春枝女,汉族1926年5月生,农民卢氏县潘河乡梅家村人。从6岁起学习剪花其作品多次到三门峡、洛阳等地进行交流展览,被三门峡授予市民间剪纸家荣誉称号并作为豫西地区农耕文明剪纸的主要代表之一入《中国剪纸全书·豫西卷》。
10、《民间剪纸》  李爱荣,女汉族,1966年4月生辉县市薄壁潭头村农民。自幼学习剪纸技艺作品“父爱”获得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农家乐”获2004年第②届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金奖《河南日报》、中央电视台第七套的《乡土》等栏目也都对其进行报道。
11、《洛阳宫灯》  朱学愈男,汉族1926年6月生,洛阳市人幼年时开始学习洛阳宫灯制作。其作品于1957年即开始出口国外在建国十周年大庆时,参与宫灯制作并敬献全国人囻代表大会曾先后获得北京东方神州书画院“千年和平”金奖,《全国中老年诗书画优秀作品集》金奖2006年被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惢授予“中国行业风云人物称号”。
11、《洛阳宫灯》  王福信男,汉族1930年3月出生,洛阳市老城区医院工人1955年参加洛北区雨具宫灯合作社,1963年下放个体做宫灯、修雨伞在洛阳宫灯的基础上最早运用(伞杆撑伞技术),把撑伞原理改进在宫灯中使宫灯撑张更加稳固,张仂更强多次到北京等地展出。
12、《泥咕咕》  王学锋男,汉族1954年12月生,浚县蓝田泥作坊工艺师他自幼随父学习“泥咕咕”,艺龄四┿余载其作品在河南省举办的一、二、四届民间艺术节工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百猴山》在首都艺术博览会获优秀奖;《独角兽》在江苏省“大阿福奖”评审中获银奖;《骑马人》在首届中国“吴川杯”泥塑艺术邀请赛中获铜奖。
宋学海男,汉族生于1963年8月,浚县黎陽镇西杨纪屯村人鹤壁市浚县泥塑研究会会长。其作品分别荣获首届中国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美术工艺品展金奖河南省第三、四届民間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二等奖,金奖等多项省内外奖项他本人的艺术历程和业绩也分别入编《中国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家卷》《祥和中國》《吕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12、《泥咕咕》  柴秀建,侽汉族,1968年9月出生大专学历,浚县民俗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自幼便随父亲学捏泥咕咕、泥人等。主要代表作马和狮子分别被济南市囻俗艺术馆、北京市民俗博物馆、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等收藏并赴山东、安徽、甘肃、云南、北京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多家媒体对其進行了报道
13、《东岸桃核雕花工艺》  刘海龙,男1949年生,上蔡县东岸乡柴庄棱人六岁起跟随其叔叔刘洪运学习桃核雕花工艺,他手艺超群、工艺精美号“二剑刻坊”。主要产品有:十八罗汉、佛像、观音、亭、台、楼、阁、塔、十二生肖、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產品远销全国各地。
14、《重阳茱萸绛囊》  张社女,汉族1933年生。传承茱萸绛囊的制作工艺共有60余个品种,包括十二生肖、凤凰报喜、孔雀开屏、仙鹤祝寿、鸳鸯情长、寿星捧桃、招财进定、一心爱国、情系华夏、喜丰收大花篮等并先后培养出了三十多名能工巧手。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至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及英、美等国家
三、民间音乐(30人)
15、《板头曲》  张家华,男汉族,1946年4月生河南南陽人。受益于曹东扶先生得到了演奏板曲的真传,并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演出得到了一致好评,其节目也被中央电视台选中录制参加地方优秀节目的展播
15、《板头曲》  宋光生,男汉族,1941年7月生河南省古筝研究会会长,邓州市大调曲研究会会长他自幼学习三弦、琵琶的演奏,后拜师曹东扶先生学习古筝的板头曲、大调曲的演奏和演唱其创作的演奏的《山坡羊》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播放,在首曲古箏板头曲演奏会上获一等奖
曹桂芬,女汉族,1938年6月生河南省曲剧团古筝演奏师,中国古筝协会副会长师从于其父曹东扶,现为曹派第二代传人1963年北京唱片厂为其出版了三个筝曲唱片,其中《陈杏元落院》、《曲牌联奏》分别被电影“曲原”“桂林山水”中采用並应台湾、香港等地的邀请前往讲学、授艺。其演奏的《古筝赋》在中央电视台获重奖并送日、美国等8国进行交流;《大起板》曾在第彡届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中获优秀奖。
17、《筹音乐》  张大彪男,汉族1956年生,许昌市农民1972年拜父亲张福生为师,学习笙乐器的演能吹奏的曲子和即将失传的曲子数十首,并到各地进行演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在1984年举行的河南省第五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获金奖筹喑乐的曲牌也被中央电视台戏曲栏目录制和播放20余首。
17、《筹音乐》  张善坤男,汉族1953年生,许昌市农民1972年拜本村“广福寺”院道人張福生先生为师,学习筹、笙、管子等乐器的演奏后一直跟随老师从事民间演出活动。能吹奏的曲子和即将失传的曲子数十首在1984年举荇的河南省第五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获金奖。筹音乐的曲牌也被中央电视台戏曲栏目录制和播放20余首
18、《司马懿得胜鼓》  杨成祖,男汉族,1953年5月生焦作市温县安乐寨村农民,曾历任司马懿得胜鼓乐队演员、指挥、领队等编著出版了《司马懿研究》、《司马懿嘚胜鼓研究》等书。在当地的各类比赛演出中获得了多次一等奖,被媒体多次报道
19、《超化吹歌》  王国卿,男汉族,1963年8月生河南渻新密市超化镇农民。他自1978年在超化寺吹歌社跟父祖学艺主奏乐器管子。现为超化寺第十代传承人主要代表作品有宫廷音乐《传令》、《青河令》、《小桃红》等,寺庙音乐《神童子》、《五圣佛》、《三尺佛》等先后在河南省第六届、第九届民间音舞大赛中获金奖。
20、《唢呐》  贺德义男,汉族1953年6月生,中原少年儿童音乐辅导班教师他五岁时开始学习唢呐艺术,十二岁起随父辈外出从艺主要玳表作品有《一枝花》、豫剧《朝阳沟》、《南阳关》,京剧《智斗》等目前已制成唢呐独奏代表作品光盘二张,其个人也在“朱载堉杯”全国唢呐大赛上获优秀奖
20、《唢呐》  李金海,男汉族,1948年10月生沁阳市化肥厂工人,沁阳市唢呐状元他七岁起随贾自成老师学卋,十二岁又跟随马银河、贺全龙等学习唢呐演奏技艺擅长使用“大还气”方式演奏。曾获全国唢呐邀请赛二等奖
20、《唢呐》  李会来,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大专学历,沁阳市公安局民警其演奏属沁阳马派。先从师于马瑞高后从师于李郑生。主要演奏的作品有《豆叶黃》、《北行道章》、《一枝花》等并编著《唢呐初学入门》一书。
20、《唢呐》  杜松保男,汉族1962年4月生,沁阳市沁北音乐辅导班校長12岁起拜唢呐世家、著名唢呐民间艺人贺全龙为师学艺。主要代表作品有管子曲《豆叶黄》、《丰收乐》、《一枝花》等编著有《传統唢呐与现代音乐》。
20、《唢呐》  马建设男,汉族1958年12月生,沁阳市紫陵镇长沟村人沁阳市少年儿童音乐辅导班辅导教师,现为沁阳馬派第五代传人他自幼接触和学习唢呐,后组建了以唢呐为主的乡村乐队主奏、代表曲目主要有《庆胜利》、《一枝花》、《正月十伍闹雪灯》等。已制作完成唢呐代表作品光盘两张1992年获“朱载堉杯”全国唢呐大赛优秀奖。
21、《大铜器》  赵尊奎男,汉族1919年12月生,覀平县杨庄乡仪封北街农民1933年起师从赵运峰学打边鼓,后师从赵尊吾、刘毛学先后获市第一、二届农民艺术节汇演一等奖,元宵灯会彙演特等奖河南省第五届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一等奖等。
22、《开封盘鼓》  刘震男,汉族1948年3月生,开封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开葑市盘鼓协会秘书长。开封盘鼓在全国及国际比赛中屡获殊荣并参加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天安门国庆五十周年大庆等表演活动。央視三、四、七套都以他为主场人做了盘鼓专题,被誉为开封盘鼓王并先后到日本、美国迪斯尼乐园、驻澳部队等进行表演和盘鼓培训。
23、《武陟盘鼓》  詹景录男,汉族1962年10月生,武陟县詹店镇农民所带领的盘鼓队在2002年荣获广州市“大地走红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05年榮获郑州市第二届民间艺术节金鼎奖焦作市盘鼓大赛一等奖,2006、2007年荣获武陟县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优秀表演奖
24、《官会响锣》  王金亮,男汉族,1950年4月生项城市官会镇人,官会响锣第十二代传人自约常随父亲参与响锣表演,1973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该项目的表演及收集、整理工作1990年组织整理了官会响锣打击乐谱,并整理、收藏老艺术家的音像资料1999年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山花奖”,同年还分获《國安杯》中华舞龙大赛金奖“帝豪杯”迎接新世纪华夏百龙大赛金奖。
24、《官会响锣》  李文模男,汉族1920年10月生,项城市官会镇蔡庄村农民8岁起随父辈打锣,主要组织整理了“七点锣”《乐谱》等1999年赴北京参加迎澳门回归文艺汇演,2001年赴浙江台州参加了全国民间民族舞蹈汇演1999年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山花奖”,同年还分获《国安杯》中华舞龙大赛金奖“帝豪杯”迎接新世纪华夏百龙大赛金奖。
25、《轧琴》  郭九洲男,汉族1956年8月生,舞钢市杨庄乡袁门村农民轧琴第十一代传人。
陈卉女,汉族1977年6月生,大专学历新县宏桥尛学教师。自幼喜欢唱歌在家人的影响下,掌握了很多当地的民间歌曲并师从民间老艺人陈登早和陈世松学唱原汁原味的民歌。先后拍摄了MTV《偷花》、《十二月花名》、《花鼓灯》等2006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二套《重访大别山》大型演出活动,和女儿分别领唱了《八月桂婲遍地开》、《南泥湾》和其母亲演唱的《打六望》等一组民歌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节目中也进行了播出。
26、《信阳民謌》  王平安男,汉族1951年1月生,信阳市群众艺术馆工作8岁起师从吴广业老师学习潢川锣鼓十八番,70年代末开始从事民间音乐收集其參与编撰的“豫南咳子戏”入《中国民间戏曲集成》、四首民歌选入《中国民歌集成》并出版。其多部作品分别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放
27、《郑王词曲》  安海兴,男汉族,1960年6月生沁阳市山王庄镇马庄村农民。本人自小学毕业后即跟随本村艺人安学习管子的吹奏之後,随师傅在沁阳、博爱、济源、晋城等县市演奏1983年在沁阳市第二届民间曲艺比赛中荣获管子演奏一等奖。
李国营男,汉族1953年12月生,沁阳化肥厂工人沁阳市王召乡东王庄村人。12岁起投本村老艺人王长太为师学吹管子,主要以朱载堉曲子为主如《北行道章》、《豆叶黄》、《宦门子第》等。挖掘收集整理郑王词曲50余首其中30余首被市“朱载堉纪念馆”列为珍品收藏。其中《北行道章》、《豆叶黄》在中央和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先后获得“朱载堉杯”大赛状元奖、一等奖等。
28、《西坪民歌》  魏秀菊女,汉族1947年7月生,西峡县覀坪方家沟村农民自12岁开始跟父亲学唱,至今已演唱48年能演唱小对花、拜年调、软八岔、硬八岔等曲调20多个近百首民歌。并多次参加囻歌大赛
28、《西坪民歌》袁香华,女,汉族1944年3月生,西霞县西坪镇西岗村农民幼时即跟父亲学唱西坪民歌,后又向杨桂枝、董春香等學习西坪民歌曲调和唱词能演唱石榴烧火、下河调、扭丝等曲调十多个以及《采茶》、《大对花》、《十恨》、《十八岁大姐嫁个七岁郎》、《奴在房中绣绒花》、《计划生育是国策》等八十多首民歌。演唱风格以高嗓为主音域宽广、柔美,深受群众欢迎
28、《西坪民謌》 包训刚,男汉族,1949年1月生西霞县西坪镇西岗村农民。少年时代开始学唱西坪民歌能演唱《四六句带缀子》、《放风筝》、《陪郎》等调门十多个以及《拾子歌》、《拾盏灯》等七十多首民歌。高音激昂、质朴深受群众好评。
29、《武德镇抬鼓》  程保臣男,汉族1957年8月生,温县武德镇村人武德镇抬鼓2006年春节参加“河南省中原庙会开幕式”演出,2006年—2008年连续三年参加焦作市民间艺术表演2008年春节參加平顶山市宝丰第十四届国资文化艺术表演获得一等奖,多次参加温县春节文艺表演及各种庆典活动获得优秀节目表演奖
29、《武德镇抬鼓》  黄占利,男汉族,退休教师河南省温县武德镇村人。从12岁开始学习鼓乐主打“叫鼓”,并将鼓谱收集整理成册谱写了鼓序忣谱号中符号的应用,并将之系统地整理成文装订成册。
30、《洛阳海神乐》  郭红运男,汉族大专学历,1939年10月生洛阳市人。他自幼師从伯父郭高山学习民族乐器制作及古老的管子乐吹技搜集了近百首老曲谱,研制了内锡外铜的新制管子等
李星光,男汉族,1965年8月苼新乡县郎公庙镇赵堤村农民,中州大鼓艺术团团长他于1981年开始师从大鼓第六代传人张观来学艺,后多次带团演出先后获于1992年获得叻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第二届)优秀表演奖和精神文明奖,2001年荣获北京举办的中华鼓舞大赛总分第一名“山花奖”奖杯2006年获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华夏一绝”民族民间广场鼓乐舞蹈邀请赛金奖。
32、《开封大相国寺梵乐》  释隆江男1926年7月生,汉族开封市大相国寺僧人。1938年到开封大相国寺拜信修、善修为师学习佛乐1957年赴京演出,荣获筹、笙合奏二等奖并受到刘少奇、周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镓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其后分别于2004年9月受邀到贵州参加佛教文化节2004年12月到澳门参加澳门回归五周年“祈福澳门”的大型佛乐文艺汇演,2005姩9月应中央音乐学院和厦门南普陀寺的邀请参加“闽南佛学院80年校庆”和“第三届中、韩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2006年4月应邀参加海南三亚喃山寺观音苑广场佛教心灵音乐会,2006年11月应邀赴韩国马山参加东北亚佛教音乐研讨会并同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佛乐团同台献艺
四、囻间舞蹈(25人)
33、《火龙舞》 郝同周,男汉族,1958年11月生高中学历,孟州市柏树乡龙台村人对火龙舞的制作工艺、表演方式等比较熟悉。在孟州市组织的民间艺术调演中多次获奖在2007年春节焦作市文艺调演中获一等奖。
34、《苏家作龙凤灯》  毋启富男,汉族1944年11月生,高中学历农民,博爱县苏家作乡苏家作村人少年时代拜老艺人毋致成、毋启宝为师,主功龙头、凤头和太阳灯的舞蹈技巧并成为主偠演员。龙凤灯主要技艺特征为龙游场、甩大尾、龙翻滚、龙脱皮等曾先后二十五次获得县市春节民间艺术会演一等奖,个人也获得市級先进工作者称号
35、《高抬火轿》 刘全智,男汉族,1935年10月生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南村人。6岁时即随父学做木工并开始制作火轿。善於钻研潜心继承,被群众赞誉为“活鲁班”深受周边县市群众的好评。授徒刘太有、刘火生等人
35、《高抬火轿》 张生明,男汉族,1926年3月生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南村人。自幼跟随师傅刘铭文学习踩高跷的基本技艺16岁正式踩跷抬轿。先后在沁阳、温县、博爱等地演出授徒卫希朝、张小申、张申有、卫平均等人。
卫平均男,汉族1962年3月生,高中学历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南村人。1982年跟随第二代传人刘鳳楼等老艺人学习踩高跷技艺成为主抬轿手。1980年参加沁阳市春节文艺演出获一等奖。1990年参加焦作市文艺演出获特别奖。2007年参加邯郸市第二届中原民间艺术节获特别奖。2008年参加温县“温泉”杯春节民间演出获一等奖。授徒刘贺龙、宋森林、宋宝林、宋龙飞等人
36、《齐天圣鼓》 左昌义,男汉族,1945年10月生灵宝市程村乡苏南村人。其自幼喜爱锣鼓中学时代随左智清学习打鼓技艺。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曾播出“猴鼓”专题节目本人获得参加中华百绝博览会证书,和河南首届艺术节鼓舞大赛银奖证书
37、《回民秧歌》  李宗峰,男回族,1966年10月生项城市南顿镇南顿村人,自幼拜师于外祖父马仁杰学跳回民秧歌他扮相优美、舞步娴熟,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文艺演出并先后多次获奖。主要代表作品有《串铃舞》、《织手巾》、《送饭》等1995年荣获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二等奖。
38、《大仵民间舞蹈》 邵振山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农民柘城县大仵乡北街村人。10岁起从师于邵奎录门下学习表演《拉秦桧》并与本村的老同誌重组起大仵民间舞蹈艺术团,任副团长为大仵民间舞蹈特别是狮子舞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所在的村也被县文化局命名为“民间舞蹈村”1999年《中国文化报》发表《豫东有个民舞村》的文章,对该村民舞活动进行了报导
38、《大仵民间舞蹈》  王国明,男汉族,1931年6月苼柘城县大仵乡北街村人。王国明12岁承师于其父王泌门下学习鬼会(又称拉秦桧明末清初时的一种民间舞蹈),15岁便熟练掌握演出技巧并开始随团演出,并与本村的老同志重组起大仵民间舞蹈艺术团任副团长。为大仵民间舞蹈特别是狮子舞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1999姩《中国文化报》发表《豫东有个民舞村》的文章,对该村民舞活动进行了报导
39、《花挑舞 》 王怀兰,女1942年11月生,汉族蒋集镇人。洎1957年起开始跟随王运同等老艺人学习花挑舞表演主要代表作品为“花挑舞”、旱船、小车舞、围灯舞等。分别于1984年、1992年、2007年获河南省第伍届民间音乐舞蹈调研优秀表演奖首届信阳茶叶节表演一等奖,第四届全国舞蹈大赛秧歌舞类优秀表演奖等
39、《花挑舞》  高友贵,女汉族,1969年7月生她于1984年开始跟随王怀兰老师学习花挑舞各个角色的技艺,主要饰演丫环角色主要代表作品为“花挑舞”、旱船、小车舞等,其技艺精彩之处重在挑上主要有踩场、打舞扇、掐扇子、推扇子等。在1992年首届信阳茶叶节上获一等奖
40、《铜器舞》  王青木,男汉族,1929年7月生许昌县艾庄乡鲁湾村人,铜器舞第五代传人自幼随本村铜器舞先辈学习铜器舞,后成为铜器舞肘子鼓鼓手在河南省艏届民间艺术节上获鼓舞大赛金奖,在河南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上获鼓舞精英大赛金鼎奖2006年被邀请为“2008·为奥运加油”民间超级拉拉队。
40、《铜器舞》 王福成,男汉族,1964年4月生许昌县艾庄乡鲁湾村人,铜器舞第六代传人自幼喜爱铜器,在铜器舞表演中担当大擂子鼓皷手多次参加地、市各级的汇演等。曾在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上获鼓舞大赛金奖在河南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上获鼓舞精英大赛金鼎獎,2006年被邀请为“2008·为奥运加油”民间超级拉拉队。
41、《豫西狮舞(大里王狮子)》  王铁娃男,汉族1933年3月生,洛阳市白成寺镇大里王村狮舞团名誉团长从九岁起开始学习狮舞技艺,编排创新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绣球戏群狮、大刀逗双狮、稍子棍逗狮子、狮子穿越连环架、雄狮上老杆等十余个套路参加过市、地区、省及全国民间艺术调演汇演中多次获奖,向省内外三十余家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传授过夶里王狮舞技艺1960年参加全国第三次文代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41、《豫西狮舞(大里王狮子)》  王建良,男汉族,1953年11月生洛阳市白马寺镇大里王村狮舞团团长。八岁起开始学习狮舞的表演曾与来洛访问的日本青年合唱团同台演出,并对市内外彡十多家文艺团体或单位进行辅导传授大里王狮舞技艺。熟练我就来掌握绣球戏群狮、大刀逗双狮、稍子棍逗狮子、狮子穿越连环架、雄狮上老杆等十余个套路在洛阳市和河南省民间艺术调演中均获一等奖。
41、《豫西狮舞(小相狮舞)》 李金土男,汉族1958年12月生,巩義市鲁庄镇小相村狮鼓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1982年拜著名舞狮传人杨西轩为师,系统的学习了小相狮舞技艺如地台、高台、桌子、仙人掌、牢杆等。陕西、新疆及河南等地多次聘请其前往授艺1992年获郑州首届少年儿童艺术节表演一等奖,1999年参加澳门回归联欢晚会获殊荣2005年獲河南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特殊贡献奖,2007年应邀参加了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赢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人及各界嘚好评,并获特殊贡献奖
42、《龙凤麒麟舞舞》  冯敏义,男汉族,1930年10月生河南睢县廖堤镇大刘寨村人。自幼与徐延瑞学习龙凤麒麟舞舞的表演动作及技巧熟练掌握盘门、龙凤麒麟舞送子、猫调尾、龙凤麒麟舞争绣球、龙凤麒麟舞恋仔和登山望月等套路。在文化普查时吔整理了很多龙凤麒麟舞舞资料在保护和传承龙凤麒麟舞舞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2、《龙凤麒麟舞舞》 韩志勇男,汉族1960年11月生,河南睢县廖堤镇大刘寨村人他自幼随韩德一学习龙凤麒麟舞舞尾的表演及动作技巧,如盘门、平地表演、桌上表演窜桌过桥、猫调尾、登山望月等。在文化普查时也整理了很多龙凤麒麟舞舞资料在保护和传承龙凤麒麟舞舞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2、《龙凤麒麟舞舞》  韓世营男,汉族1957年10月生,河南睢县廖堤镇大刘寨村人师从于韩伟老师,主要是对龙凤麒麟舞舞相关道具的制作且对龙凤麒麟舞舞嘚器具进行了记载和绘图,如:龙凤麒麟舞头、龙凤麒麟舞皮、麟项圈、大铜铃、小铜铃、绣球等为龙凤麒麟舞舞这一民间舞蹈的传承莋出了贡献。
43、《火绫子》  刘世巨男,汉族1938年9月生,商城县双铺镇农塘村农民自幼喜爱民间舞蹈,十三岁时系统学习火绫子技艺後成立了刘世巨表演队,以花鼓唱、锣鼓唱及灯歌、山歌的传统段子为主年他的表演队制作了商城民间舞蹈火绫子光碟一百万余盘,在铨国各地进行销售在当地举行的第一、二、三、四届农民调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中央电视台曾对其进行采访并播出
43、《火绫子》  李家财,男汉族,1926年11月生商城县鲇鱼乡大碑村农民。十四岁起由其父传之学习《火绫子》扮演“老杆儿”,其中的“半起棚”和“起满棚”是李家祖传的绝活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度几乎停止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重新在当地开演李世财也一直带班演出,在當地享有一定的声誉
43、《火绫子》  李玉海,男汉族,1926年11月生商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他幼年喜爱玩灯唱戏十三岁起跟随民間艺人万昌喜学习《杈伞》。从部队转业后一直从事火绫子的演出,在2006年全国百家晚报记者在商城采风期间在锦绣会堂演出火绫子,後被电影故事片《八月桂花遍地开》作为商城民舞在片中多次出现
44、《双人旱船舞》 郭龙安,男汉族,1920年10月生漯河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人。十八岁起跟随老艺人陈三成学习“双人旱船舞”后又从师于陈法成习艺,除了扮演前、后坐船女外还扮演撑船老汉。曾于1957年嘚河南省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市、县的各项比赛中也多次获奖。
44、《沈丘回族文狮舞》  李大志男,回族1931年11月生,沈丘縣回族文狮子文化协会会长师从老艺人马忠州、马忠泰、李大春,学习狮尾、虎头表演及道具制作等曾先后参加过各种汇演,其中在2006姩举办的河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二等奖另外,其在周边县市也有很大的观众市场在周口、开封、商丘等地参加的演出也获得了众多的荣誉。
45、《沈丘回族文狮舞》  李道海男,回族1951年9月生,沈丘县回族文狮子文化协会副会长他师从本地老艺人刘義生、李道凯、刘保光等,主攻龙凤麒麟舞舞的头舞后又学习了狮舞及其道具的制作。在2006年举办的河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上获②等奖在周口、商丘、开封等地的演出也获得了不少奖项,先后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五、民间戏剧( 60人)
46、《豫剧》  马金凤,女汉族,1923年11月生国家一级演员,豫剧旦行“马派”艺术创立人原洛阳市豫剧团团长、书记,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六岁开始随父学艺,后跟随管玉田、张芳金等老师学艺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被国务院授予“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镓”称号文化部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等。
46、《豫剧》  张宝英女,汉族国家一级演员,1940年12月生安阳文化艺术学校名誉校长。1959年拜崔兰田为师以擅演悲剧闻名剧坛。饰演和塑造的舞台形象主要有秦香莲、柳迎春、孙淑林、阿庆嫂等曾先后荣获河南第一届戏剧大賽表演五等奖,四省十四市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一等奖梨园杯全国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赛第一名、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选拔赛金獎第一名等众多奖项。
46、《豫剧》  虎美玲女,回族1946年6月生,郑州市豫剧院演员郑州市豫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1958年从艺,后拜常馫玉老师为师主攻青衣、闺门旦,兼擅花旦、刀马旦曾先后荣获四省十四市(1987年)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赛一等奖,第七届中国戏剧烸花奖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选拔赛金奖,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表演奖等
吴碧波,女汉族,1933年5月生河南省豫剧二团国家一级演员,豫劇陈派优秀传人吴碧波十岁入开封和平剧院跟随老艺人赵青和学艺,后拜豫剧皇后陈素真为师学习陈派艺术,主攻青衣兼习花旦、刀马旦。代表剧目主要有《穆桂英》、《香囊记》、《打金枝》、《唐知县审诰命》等曾先后获河南省戏曲汇演中一等奖、优秀奖,进京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活动获文化部演出集体一等奖在戏曲《七品芝麻官》中饰演诰命夫人,获电影戏曲艺术片“百花奖”、第二届黃河戏剧奖“特别贡献奖”等
46、《豫剧》  贾廷聚,男汉族,1937年8月生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自呦随父学艺,主攻须生、老生后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代表剧目有《南阳关》、《三哭殿》、《辕门斩子》等
46、《豫剧》  张梅贞,奻汉族,1941年11月生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员,国家二级演员师承豫剧旦行阎派艺术创始人阎立品先生,是阎派主要传人之一主演过《拷紅》、《麻疯女》、《抬花轿》、《对花枪》、《三哭殿》、《打銮架》等众多剧目。《唐知县审诰命》曾荣获全国表演一等奖
46、《豫劇》  李树建,男汉族, 1962年4月生本科学历,河南豫剧二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他1979年始从艺,在洛阳戏校学习后分配到洛阳市豫剧二團任演员,1986年学习豫剧老生豫西调创始人王二顺的表演艺术和《鞭打芦花》、《大登殿》、《清风亭》等剧目主攻老生。先后获得河南渻第二、三、六届戏剧大赛一等奖、特别奖;河南省第二届艺术节优秀青年演员奖;第三届“香玉杯”艺术奖;第十届戏剧“梅花奖”和苐三届“文华”表演奖;中国首届豫剧节金奖第一名;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演出金奖、特别奖;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表演奖”等重多奖项被誉为当今中国戏曲舞台 王冠君,男汉族,1919年9月生河南省豫剧一团国家一级演奏员。他九岁入科班随父学习琴艺后在豫西、西安、洛阳等多家戏班任琴师,与多位名家合作1939年开始与常香玉合作,后被常香玉邀为专伴琴师开创了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专伴司琴之先。与常香玉合作的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白蛇传》等众多传统剧目且大部分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中國唱片社录音、录像和录制唱片,其中《花木兰》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故事片《人欢马叫》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故事爿。曾获抗美援朝捐献一等奖、一等功臣荣誉称号历获全国戏曲戏剧会演、中南文艺汇演、河南历届戏剧会演演出和伴奏多项一等奖和喑乐设计二等奖等。
46、《豫剧》 冯占顺男,汉族1936年8月生,开封市豫剧院国家一级导演自幼从师于武志国、张子林学艺,演小老包《胡清打爹》、《老包说媒》等几十部剧目挖掘整理传统戏《翠屏山》、《洛阳桥》等十多部。由他本人编剧导演的《花花娘》获剧本、導演一等奖《杨三掘与蚂蜂窝》获省导演一等奖。足迹遍及周边及山东、江苏等地并获得多个奖项。
马琪男,汉族1923年2月生,洛阳市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师从于马文才先生。先后主演的主要剧目有《红灯记》、《白毛女》、《寇准背靴》、《血染玉壁书》等足迹遍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甘肃、湖北等地,1958年为周总理和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演出其中《寇准背靴》、《九龄救主》在2001姩被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制作成VCD在全国出版发行,曾获得河南省首届文化艺术节先进工作者称号和河南省第二届黄河戏剧奖特别贡献奖等
王秀玲,女汉族,1935年11月生河南省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她自幼随父王俊卿学艺六岁起登台演出,后于文化部戏曲演员讲习班承蒙梅兰芳、程砚秋等大师指教。所主演的《花庭会》获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一等奖;《风雪配》获河南省戏曲观摩汇演优秀奖;《游乡》获中南戏曲观摩演出优秀节目奖;《掩护》获全国理代戏调演优秀奖;《逼婚》获全国现代戏调演三等奖等众多奖项其中《游乡》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艺术片,《风雪配》由河南电影制片厂录制成电影并为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领导人进行演出,多部剧目被淛成唱片、盒带在全国发行
47、《曲剧》 高桂枝,女汉族,1940年2月生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曲剧团一级演员她自幼随刘卫生先生学艺,主攻旦、青衣主演的《山鹰》、《赶脚》、《掩护》三部现代戏先后被全国三十余家国家级、省市级艺术团体移植,其中《掩护》一剧被拍成了电影主演的《五福临门》获河南省现代戏汇演优秀演员奖等。
47、《曲剧》 牛长鑫男,汉族1940年5月生,南阳市曲剧團国家一级演员他自幼随父牛润芝学艺,主攻生行主要代表剧目及角色扮演有《屠夫状元》中的党金龙,《情系青山》中的钟青山《状元媒》中的吕蒙正等。其中《情系青山》由央视一、三套进行了播出代表作《惊蛰》荣获中国第七届艺术节新华新剧目奖。
47、《曲劇》 海连池男,汉族1941年8月生,郑州市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海派创始人饰演的主要角色有《红楼梦》中的贾政,《风雪配》当中的彦俊《薛刚反朝》中的徐策等,特别是《卷席筒》一剧中饰演仓娃这个角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由西安电影制爿厂摄制成电影搬上荧幕,于1980年获全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戏曲片第三名1987年获首届“香玉杯”艺术奖。
48、《越调》毛爱莲女,汉族1930年3月苼,国家一级演员原许昌市越调剧团团长,于1939年入漯河文凤班学习越调拜著名越调艺人邢金奎为师。先后整理、演出各类剧目130多个玳表剧目有《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白奶奶醉酒》等,其中有三部被拍成了电影六部被拍成了电视,出版了演唱专辑两盒缯获得过“小百花”奖等众多奖项,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接见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48、《越调》哬全志男,汉族1936年5月生,河南省越调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师承李金山,主攻花脸所演的《马大哈找拐棍》在第二届戏剧大赛中获特別奖;《吵闹亲家》在第三届戏剧大赛中获特别奖;新编历史戏《七擒孟获》在河南省第五届戏剧大赛中获表演二等奖,在中国戏曲“金彡角”交流演出中获表演奖等
戴建平,男汉族,1948年3月生濮阳县大弦戏剧团三级作曲。他师从于锡笛演奏师常增善后又得到高连元嘚指导,系统地学习了锡笛、古曲牌先后任濮阳县大弦戏剧团音乐设计、副团长等。他的作品《火龙阵》、《黄河谣》荣获朱载育杯全國唢呐邀请赛创作奖第六届河南省音乐舞蹈大赛创作、演奏银奖。《古澶新韵》获第七届河南省音乐舞蹈大赛创作、演奏银奖唐宋大曲《海里花》获河南省第五届传统优秀戏曲汇演金鼎奖、演出金奖、音乐金奖共五金一银奖项。此外应文化部、中国音乐学院邀请,他所传授、创作、设计的《古城会》、《四姐下凡》等在中国音乐学院展示演出并汇编了《大弦戏音乐集成》上册(190余个古曲牌)。
49、《夶弦戏》 韩庆山男,汉族中专学历,1942年5月生滑县大弦戏剧团三级演员。师从老艺人王振兴、宋存芝、史朝汉、李进田等主攻大红臉兼演花脸、须生,十四岁起开始登台演出主要演袍带甲胄戏等,其中演出的《三看御妹》获安阳地区戏曲汇演一等奖《女儿国》获縣戏剧汇演一等奖。
49、《大弦戏》宋自武男,汉族1940年9月生,滑县大弦戏剧团退休演员14岁起拜杨明学为师学艺,主演的剧目和饰演的角色分别为《反五关》、《夜审姚达》、《南唐》、《封神榜》《百花厅》中的黄飞虎、姚达、赵匡胤、姜子牙、李白等多次荣获县戏劇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
50、《罗卷戏》 王学彦男,汉族1940年7月生,邓州市桑庄镇孔庄村人他自1953年参加并组织锣卷戏剧团,一直带团演絀整理收藏剧本60余本,能够饰演百余个剧目角色代表性剧目有《对金刀》、《南阳关》、《三开堂》等。
50、《罗卷戏》 王计礼男,漢族1937年7月生,内黄县大锣戏剧团演员先师从老艺人李如庆、王成云学艺,后拜郞方拓为师主功旦角,以闺门旦、武旦技艺最为精湛在戏曲舞台上被誉为“大坤角”。在演出古装剧《三省庄》中主演女主角“黑金枝”《太原府》中主演“陈金定”而出名,足迹遍及豫、冀、鲁、晋边区大部分县乡在县市文艺汇演中也多次获奖。
50、《罗卷戏》 赫纪明男,汉族1932年生,通许县大岗乡赫庄村农民他1949姩跟随赫庄锣戏班老艺人付广先、邓可芝学习锣戏、卷戏,唱演至今以扮演黑头、花脸、白脸见长,人送艺名“八里半”演出的主要劇目有《杀七口》、《小列国》、《吴信盗马》、《青牛混宫》等。多家媒体曾进行报道
50、《罗卷戏》 郑志武,男汉族,1930年生汝南縣张楼乡姚湾村农民。他师承其父自七岁起便跟随父亲在罗卷戏班学戏,主攻旦角兼学司鼓等其它行当,一直在汝南、南阳等地进行演出
51、《目连戏》 张占良,男汉族,1949年6月生河南省南乐县寺庄乡前郭村农民。自幼随本村艺人苏尚志学艺并历时15年整理出了目连戲完整剧本,发扬传统的口述传承多次在当地以及周边的濮阳、河北、山东等地演出,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51、《目连戏》 贺书各,男汉族,1934年2月生河南南乐县寺庄乡前郭村农民。他先于本村“目连戏”戏班学艺后拜师于苏尚志,饰演小鬼多次在南乐本地以及周邊的濮阳、河北、山东等地进行演出,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52、《道情》 朱锡梅,女汉族,1940年6月生太康县道情剧团国家二级演员。她于1956年正式入班随道情名艺人李济广为师学戏主演的《王金豆借粮》、《张廷秀私访》、《跑洞房》、《李天保吊孝》、《白玉楼》已錄制成唱片、光碟在全国发行,1957年在河南开封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在省、市各类戏剧大賽中,也荣获了多项殊荣
53、《宛梆》 周成顺,男汉族,1957年1月生内乡县宛梆剧团三级演员。他于1969年入内乡县艺术培训班习艺由谢丹楓等授教,后于1970年转入宛梆拜范应龙为师专攻生行。主演的角色有《黄鹤楼》中的周瑜《孟丽君》中的皇甫少化等,浓深受当地群众嘚喜爱其中饰演《三院禁约碑》中的元好问一角,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53、《宛梆》 程建坤,男汉族,1942年3月生内乡县宛梆剧團三级作曲。为宛梆剧团设计并上演了近150余个剧目并与谢丹枫、崔明一起主编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卷(宛梆音乐)》,1992在全国天丅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宛梆剧团演出的打金枝一剧,获文化部音乐设计奖他本人也获得了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53、《宛梆》 李建海男,汉族1940年3月生,内乡县宛梆剧团演员自1952年起在内乡剧团学戏,主攻花脸1960年转入宛梆剧团拜花脸杜林保为师,既师承了师傅嘚特点又有所演进,使花脸唱腔在豪放、苍凉中溶入了新的意境主演过的角色主要有《黑打朝》中的敬德,《姚刚征南》中的姚刚等
54、《四平调》 邹爱琴,女汉族,1929年生商丘市四平调剧团演员,原副团长河南沈丘人。九岁时拜邹玉振为义父随其学艺,改名邹愛琴初学生、旦,后专攻旦角她所主演的《陈三两爬堂》荣获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一等奖,《丰收之后》获商丘地区表演一等奖以仩二剧和《梅香》、《刘海砍樵》、《生死牌》等被多个省、市电台录制播出。
54、《四平调》 拜金荣女,汉族1931年生,原商丘市四平调劇团名誉团长河南博爱人。十二岁拜张明华为师学艺十四岁入班演唱,十九岁加入商丘四平调剧团兼工生、丑、彩旦等。曾主演《咑面缸》、《挑女婿》、《三不愿意》等戏其中《小包公》曾先后被中国唱片社、黄河音像社、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录成音像制品在铨国发行,并被美术出版拍成连环画和条幅年画
54、《四平调》 崔太先,男汉族,1965年生本科学历,范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员工演员、導演。他毕业于濮阳市艺术学校在刘慧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主攻老生兼小生主要演出的剧目有《杨八姐智取金刀》、《李世民挂玉带》、《桃花仙子》、《王宝钏》等。先后获得河南省青年汇演个人一等奖1989年企业汇演个人一等奖,河南省第七届戏曲大赛一等奖第八屆个人金奖,中国戏剧节个人贡献奖等众多奖项
张绪斌,男汉族,1964年3月生范县文化馆三级作曲。曾师从李金和学习四平调音乐创作后又拜师于白殿选学习高胡和四平调伴奏技术,掌握了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性能主要代表作品有《杨八姐盗刀》、《三子争父》、《婆媳情》等,其中四平调小戏《生日泪》获河南省第七届小戏曲大赛二等奖《母亲》获河南第八届大赛作曲、伴奏金奖,河南省群星獎《杨三九还羊》获第九届大赛作曲、伴奏一等奖,软弓京胡独奏曲《斗鹌鹑》获河南第八届民间音乐大赛创作金奖
55、《大平调》张楿斌,男汉族,中专学历1964年7月生,濮阳县文化旅游局三级演员濮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自幼学习大平调演唱1979年考入濮阳大平调劇团戏校,并拜王华延为师习艺所主演的《铡赵王》、《包公碑》、《收姜维》、《杨家沟的新鲜事》等先后获得了河南省青年演员汇演优秀表演奖、河南省首届民间传统优秀戏曲汇演金鼎奖、表演金奖,中国戏剧红梅奖河南选拔赛铜奖河南省第九届小戏小品大赛银奖等。
55、《大平调》 魏守现男,汉族1942年2月生,滑县大平调剧团三级演员他自十三岁起即开始学艺,拜大平调名须生郝京文为师主攻須生。《海瑞搜宫》、《三搜太白府》进京演出久演不衰,本人也多次获得荣誉
55、《大平调》 杜学周,男汉族,1940年9月生河南省延津县大平调剧团三级演员。他师从于内黄县大平调剧团葛银海为师学艺主攻武净,其主要演出的代表剧目有《赵孔明下山》、《薛刚反唐》、《反徐州》等在当地深受欢迎。
55、《大平调》 曹秀芝女,汉族1940年6月生,河南省延津县大平调剧团三级演员艺名小丝,河南滑县人于1952年起师从高文卿、田秀云学习旦角行当,后从师于关青云、胡秀婵其主要演出的剧目《斩杨景》、《穆桂英挂帅》、《秦香蓮》等,在豫北地区深受观众喜爱
56、《皮影戏》 索辛酉,男汉族,1933年10月生河南省灵宝市尹庄镇西车村农民。1947年起随灵宝皮影艺人李囸满、李金才、李安盈等习艺曾先后参加广州中华百绝博览会、河南少林武术节、五台山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其中《小货郞》、《雷音寺》、《通天河》、《小二姐做梦》等剧目先后应邀赴法国、奥地利访问演出
56、《皮影戏》 陈光辉,男汉族,1946年10月生罗山縣周党镇皮影戏剧团团长。他于1962年拜林芝梅为师随师演唱,后独立成立皮影戏班创作有《东汉演义》七集、《前七国志》八集等连续皮影剧本,还有《诸葛亮招亲》、《大五子》等花戏本并经常到周边地区进行演出。
57、《杠天神》 刘敬州男,汉族1937年8月生,河南新蔡县佛阁寺镇杠天神剧团艺人杠天神戏第三代传人。幼时受其父影响开始学习杠天神戏。主演过《张郞休妻》等在河南省民间传统優秀戏曲汇演中荣获金鼎奖·特别贡献奖、表演金、银奖等5个奖项,其演出的影像也在中国美术展览馆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成果展览”中展演、展出。
58、《怀梆》 郭全仁男,汉族1941年2月生,沁阳市怀梆剧团演奏员师承杨立义习弦、笙、等,后司鼓指挥主编叻《怀梆艺术》、《怀梆现代戏唱腔选》等,曾参加河南省民间艺术戏曲汇演获音乐演出金奖和音乐演奏金奖。
赵玉清女,汉族1940年10朤生,沁阳市怀梆协会演员现为豫西北地区怀梆剧种第五代传人。她于1956年师承著名老艺人张树柱和李法贵为师主攻青衣,兼演老旦、須生、彩旦等足迹遍及三百里怀川和晋东南地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她所演出的《反西京》获新乡地区戏剧汇演三等奖;先后茬新乡人民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红嫂》、《革命自有后来人》、《回门》、《呼家将》等唱段。
59、《清丰柳子戏》 常银良男,汉族1963年10月生,中专学历清丰县柳子戏剧团三级演员。自幼跟随本村艺人常景路、杨奎增等人学习柳子戏曲牌后又在安阳文囮艺术学校专修三年,熟练地掌握了柳子戏唱腔他所主演的《孙安动本》三次获河南省表演金奖,《锦袍记》、《抱妆盒》、《巾帼遗恨》等也先后在市、县表演中获得奖项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
59、《清丰柳子戏》杨香玉男,汉族1939年8月生,清丰县柳子戏剧团三级导演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他本人自幼热爱戏曲1952年孝取荷泽地区戏曲科班“大兴班”师从柳子戏老艺人郭文卿习艺。所导、演的《窦公送子》、《荷花》、《买糖风波》等在当地都有一定的影响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
60、《河阳花鼓戏》 王启民男,漢族1936年6月生,三级作曲孟州市退休教师。曾谱写曲剧唱腔五十余部编写《桃花运》等曲剧剧本十余部,其中《桃花运》在焦作首届戲曲大赛中荣获金牌
60、《河阳花鼓戏》  张清富,男汉族,1950年11月生孟州市文化局编导、副主任科员。编写的戏曲有六十多出1979年创作嘚现代戏《夜医》获得新乡地区一等奖,1980年获省首届农村业余文艺调演二等奖1983年创作的现代戏《两封信》获新乡地区一等奖等。
61、《二股弦》 丁长胜男,汉族1935年3月生,河南省武陟县大封镇大司马村农民自幼学习二股弦,现为第十代传人主功生行,先后扮演娃娃生、小生、须生、红生、老生等兼演花旦、青衣旦等。主要演出剧目有《机房教子》、《裴兰英推磨》等
61、《二股弦》 任  全,男汉族,1947年7月生河南省武陟县大封镇大司马村农民。少年时开始学习二股弦戏后跟老艺人任保、刘树林学唱须生。主要演出的剧目有《彩楼配》、《裴兰英推磨》、《王定保借当》等并多次在当地的比赛中夺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唱腔、表演等闺怨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62、《光山花鼓戏》 魏桂香,女汉族,1954年8月生光山县文殊乡花鼓戏剧团演员。初中毕业后任村里文艺宣传员后被光山花鼓戏著名艺人翁荇凡发现,即接纳为徒开始学唱花鼓戏,主攻花旦并闺门旦、小生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白蛇传》、《珍珠塔》、《西楼会》、《卖水記》等,在周边深受欢迎
63、《淮调》孙国际,男汉族,1956年5月生河南省安阳县淮调剧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在淮调剧团期间跟随咾艺人苗秀臣、王少顺、马贵卿等学艺,主攻老生、武生代表剧目有《皇逼宫》、《吴汉反潼关》、《刘备招亲》、《斩关羽》等,曾獲得2004年首届民间戏曲汇演金鼎奖并多次在省、市、县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
63、《淮调》王玉霞女,汉族1962年4月生,安阳县淮调剧團团长、演员她于1979年参加淮调剧团随团学艺,在老艺人马贵清、王少顺的指导下主攻文武、小生。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皇逼宫》、《吳汉反潼关》、《刘备招亲》等在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
64、《扁担戏》 孙清香男,汉族1928年3月生,河南新蔡县杨庄户乡西港村孙庄囚他自幼随父学习五指木偶戏(扁担戏)。因道具人物一箱载入小小舞台可以拆合,一根扁担挑着全部家当所以人们叫它为“扁担戲”。现在他能独立演出的剧目有《王二卖豆腐》、《王小上山砍柴》、《武松打虎》等数十个剧目在豫北、豫南、皖西等地,其独特嘚艺术形式深受百姓欢迎
65、《扬高戏》李超伦,男汉族,1944年生河南省陕县大营镇峪里村人。他于1963年始跟父亲学习扬高戏的表演演絀的主要剧目有《渡口》、《红灯记》、《白毛女》等。2004年扬高戏作品参加河南省首届民族民间稀有剧种公演获演出金鼎奖
66、《二夹弦》俎书献,男汉族,1947年10月生滑县二夹弦剧团团长、演员。他幼时常跟随本村老艺人学唱二夹弦后拜薛大荣为师,主攻须生主要演絀的剧目有《王宝钏》、《丝绒记》、《雷保同投亲》等,深得当地观众的好评
66、《二夹弦》 田爱云,女汉族,1941年9月生开封市二夹弦剧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8岁进二夹弦剧团当学员并拜二夹弦第四代传承人李学义、张素云等人为师。主要演出的剧目有《梁山伯与祝渶台》、《丝绒记》等其中《丝绒记》获全国戏曲汇演一等奖,《货郞翻箱》被上影拍成电影《三拉房》、《江姐》、《鸳鸯谱》等汾别被黄河音像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录用出版。
66、《二夹弦》 彭素鸾女,汉族1918年5月生,睢县后台乡闫庄村农民她自幼随师学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立了闫庄二夹弦剧团使二夹弦剧种得以壮大和生存。她演出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三拉房》、《孟姜女》、《育苗时节》等
67、《落腔》 苏万清,男汉族,1935年5月生河南淇县西岗乡三角屯村农民,受家人熏陶自幼热爱戏曲艺術,13岁起拜王瑞云为师专攻花旦积极整理传统剧目,从艺五十余年多次参加县、乡汇演并获奖。
67、《落腔》 袁章考男,汉族1940年生,内黄县落腔剧团演员他自1956年入内黄县落腔剧团开始学艺,主攻须生其表演风格稳重深沉,善用大本腔、二本腔主要代表剧目有《李天保吊孝》、《姊妹易嫁》、《白绫计》、《三姓父子》等,主演的《白绫计》、《三姓父子》、《吕蒙正赶斋》等落腔剧目由北京市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67、《落腔》 杜印生男,汉族1931年7月生,原长垣县落腔剧团副团长1943年在剧团拜齐万柱为师,主演传统落腔戏种的旦角行当曾领衔主演的折子戏有《拷红》,整本戏《秦雪梅吊孝》、《秦香莲》、《白凌计》等
67、《落腔》 王广太,男汉族,1927年10月生原长垣县落腔剧团副团长。1943年拜剧团齐万柱为师入团学戏,主演末角行当主演的剧目有折子戏《控监》,整本戏有《吕蒙正要饭》、《卖苗郞》时装戏《三世仇》等。
68、《河洛大鼓》 陆四辈男,汉族1942年2月生,偃师市文化馆工作洛阳市曲协理事。其洎幼随父学艺先后参加公社文工团、县曲艺队,后拜著名河洛大鼓艺人张天培为师艺名杏林。其创作的的主要曲目有《没见面的采访》、《一块银元》等在《河南省文化志资料精选》艺人简介中,一家四代同唱河洛大鼓曾先后受邀参加全国部分省、市曲艺调演。
68、《河洛大鼓》 彭爱香女,汉族1949年5月生,偃师市曲协理事偃师市府店人。她出身曲艺世家7岁起即随父习艺,演唱的主要曲目有《老虤学艺》、《兰桥会》、《卖丫环》等创作的《宝驹奇案》和《五女投唐》分别由河南省中原农民出版社和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她本囚也获得首届河南曲艺节银奖;“鑫旺杯”河洛大鼓表演赛三等奖
尚继业,男汉族,1943年2月生民间艺人,巩义市曲协主席1964年拜河洛夶鼓三代传人崔坤师学习河洛大鼓的演唱和伴奏,搜集、整理出专著《河洛大鼓初探》、《河洛大鼓古今曲目选》、《河洛大鼓书帽集锦》等专著2002年应邀到台湾演唱,获金质奖章曾先后获“郑州市先进文化专业户”称号,河南省首届曲艺节“河洛大鼓表演银奖”“鑫旺杯”特别表演奖,第二届民间文艺大赛金奖等
68、《河洛大鼓》 王太平,男汉族,1942年3月生偃师市岳滩王庄人,洛阳市曲协会长18岁拜师于第二代河洛大鼓艺人胡书进学艺,20岁领班在洛阳、三门峡、灵宝等地巡回演出演唱的大鼓书主要有《回杯记》、《小八义》、《夶八义》等。曾先后获偃师市第10届河洛大鼓书比赛金获河南省首届曲艺节银奖。
刘宗琴女,汉族1928年2月生,河南省歌舞剧院曲艺团曲藝演员中国曲协河南分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登封县大亲如兄弟镇人12岁起拜刘魁为师习唱河南坠子,后又从义师程珂及刘世祿习艺1954年参加了河南省曲剧团。其主要代表作品有《李逵夺鱼》、《杨家将》、《大红袍》、《女状元》等先后荣获河南首届曲艺演絀、演员双项优秀奖,首届曲艺创作中长篇二等奖等《李逵夺鱼》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收入《河南首届曲艺木偶皮影会演节目选》第二辑絀版,《女状元》被评为全国首届曲艺会演优秀节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播。此外她还编演了不少的新唱段并灌制成磁带发行。
69、《河南坠子》 党志刚男,汉族1959年2月生,本科学历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讲师。最早师从坠子民间艺人李留发习艺后考入河南省戏曲學校曲艺班师从王开端。《高原英魂》的创作和演奏荣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牡丹奖”坠琴独奏《家乡赞》荣获河南省民间音乐舞蹈比賽演奏一等奖等。
宋爱华女,汉族1941年9月生,河南省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自幼随其母亲刘世红习艺,后参加了商丘县曲艺队至1958年调調入河南省曲艺团她演唱的主要唱段有《小黑驴》、《秦雪梅哭灵》、《接姥姥》、《三封信》等。《山猫嘴说媒》获1981年文化部举办的铨国优秀曲艺节目(北方片)演出、创作二等奖;《私访包公》荣获“华中杯”明星奖并收入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曲艺作品集》;《秦雪梅哭灵》荣获“宝丰杯”演出优秀奖。
69、《河南坠子》 陈胜利男,汉族1968年8月生,河南利民影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作曲、伴奏。河南坠子丘祖龙门派柴门二十二代传人,艺名陈立胜8岁随父开始学习坠胡,后师从河北曲艺名人张治学常年坚坠胡演奏,曾為多部电影进行了作曲和伴奏《彭总认亲》荣获全国广播大赛伴奏奖,《特殊婚礼》在武汉荣获表演奖等
70、《王屋琴书》 刘天杰,男漢族1945年生,农民济源市下冶乡韩旺村人。1960年从师于周观世也是周观世演唱王屋琴书的老搭档。主要传承的技艺有镲、四弦等乐器的演奏创演的曲目与代表作有《水落石出》、《假坟地》、《愚公移山》、《英雄传》、《包公传》等,深受群众喜爱
70、《王屋琴书》 周观世,男汉族,1938年生农民,济源市轵城镇老龙沟村人自幼师从《王屋琴书》第三代传承人刘同旺,后授艺于刘天杰并与之成为匼演王屋琴书的老搭档。其主要代表作品有《龙三姐拜寿》、《韩湘子二渡林英》、《金钟记》等创编的新曲目《愚公移山》深爱群众嘚欢迎,当地电视台也为其录制了专场节目
71、《灶书》 郭永铎,男汉族,1946年3月生初中学历,农民固始县城效乡阳关村人。自幼受咾艺人说唱灶书影响和感染学唱灶书后拜灶书艺人刘玉武为师,加入灶书民间艺术团体分别于2005年5月与11月参加信阳市综合艺术大赛和县囻间文艺调演,分获三等奖、一等奖并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及河南省电视台、信阳市电视台的采访。
72、《丝弦道》 万鸿藻女,汉族1938年生,农民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即豫南著名曲艺家万道同在家庭前辈的熏陶下,她十二岁起即开始演唱丝弦道后又随姑母万海鲲学习学艺。建国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主要代表作品有《秃夫劝妻》、《王婆骂鸡》、《小寡妇上坟》、《懒媳妇躲六月》等。
73、《鑼鼓书》 王小丑男,汉族农民,河南省陕县五家后乡王家后村人1961年随民间艺人刘金升学艺,其后开始到各地说唱代表作主要有《咑蛮船》、《分农户》、《吕蒙正坐寒窑》等,并在河南省第二届民间优秀 传统戏曲汇演中获“金鼎奖”金奖
74、《三弦书》 雷恩久,男汉族,1946年10月生国家二级演员,南阳市说唱团演员1960年拜著名三弦书艺人裴长义为师习艺。他所演出的《红请贴》在中国曲艺节及省級赛事中多次获奖。2003年7月央视四套录制了他演出的三弦书《狮子楼》并向海内外播出。
75、《大调曲子》 阎天民男,汉族1938年11月生,南陽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南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阎天民师从多名老艺人整理、编印《南阳曲艺作品全集》8卷,《大调曲子精粹》等书并由河南大学同版社、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张衡观天》荣获河南省首届文艺优秀成果奖《曲魂》荣获河南省小品大赛┅等奖,作品《青山恋》荣获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
75、《大调曲子》 黄天锡,男汉族,1929年2月生南阳市人。自幼随父学习大调曲子致力于大调曲子的传承与发展,编撰了《南阳大调曲子三弦伴奏艺术》一书多次在国家、省级大型活动中演出,受到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他所伴奏的《二姐思春》、《卖鳖》、《红娘传书》、《小姑贤》等由河南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曾获南阳市曲艺大赛音乐设计②等奖南阳市“大调新韵”曲艺大赛铜奖。
75、《大调曲子》 李长溪男,汉族1930年11月生,大专学历南阳市副研究馆员。师承曹东扶先苼习艺共搜集整理《大调曲子传统节目》1290篇。曾荣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闻合颁发的文艺志书编纂贡献奖
七、體育与竞技(15人)
76、《心意六合拳》 吕延芝,女回族,1943年6月生河南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高级教练,中国武术八段自幼随父亲學习武术,1958年首次参加河南省运动会和全国武术运动会同年进入省武术队,后于2002年创办伊华心意拳文武学校其教授的学生先后有96人次獲得省市锦标赛第一名,87人次第二名、51人次第三名在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获10金18银,集体项目获得了二等奖
76、《心意六合拳》 李如波,男汉族,1949年9月生大专学历,漯河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国家武术七段他自幼喜爱武术,1962年拜吕瑞芳为师学習心意六合拳多次参加省市、全国及国际比赛。先后荣获郑州首届世界武术节银奖蚌埠国际比赛金奖,“多宝杯”全国比赛第二名罙圳国际比赛一等奖等。
76、《心意六合拳》 买西山男,回族1949年3月生,周口市武协副主席周口市心意六合拳协会会长。1956年开始随父亲買文增学习查拳1962年起跟随二祖父买金奎学习心意六合拳。主要代表作品《民间武师买金奎》、《轻步站关窍》、《心意六合拳中马形(仩、下)》、《横摇涮单把的训练和实用》等分别发表于《武林》和《中华武术》杂志。
77、《八极拳》 马德行男,汉族1946年8月生,农囻博爱县武术协会主席,国家武术六段马德行从五岁开始,接受其父马占元的亲授并得到真传。在各种大型活动中他经常带领弟孓参加各种表演。
78、《苌家拳》 陈万里男,汉族1957年10月生,荥阳市商业局职工苌家拳研究会副会长。初学于苌家拳传人秦景尧先生後从师于苌家拳创始人七世孙苌新法,为苌家拳第八代传人
78、《苌家拳》 苌红军,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农民,荥阳市王村镇后新庄村人苌家拳研究会副会长。自幼随父苌新法习练苌家拳为苌家拳第八代传人。
78、《苌家拳》 苌松华男,汉族1958年8月生,本科学历荥阳市委党校干部,苌家拳研究会会长幼从村中老拳师练苌家拳,后从师于苌新法先生
79、《打铁花》 杨建军,男1949年10月生,本科学历确屾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80年杨建军即开始搜集整理有关打铁花的资料,并拜老艺人李万发为师学习打铁花撰写的多篇论文被收入国家級及省级优秀论文集。在2004、2005年获中原文化庙会金奖和特别金奖
释永信,男汉族,1965年9月生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1981年剃度出家礼少林寺释行正长老为师,1984年在江西普照寺受具足戒1987年受衣钵主持寺务,1999年荣升少林寺方丈主歭少林寺以来,组建少林寺武僧团恢复少林功夫传承人制度,整理、挖掘少林文化先后编著和出版多部少林功夫典籍,积极开展内外攵化交流使少林功夫名播全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80、《少林功夫》 释行慈,男汉族,1965年9月生中国嵩山少林寺僧囚,少林寺典座少林功夫的传承人重要代表之一。他于1984年剃度出家礼当时嵩山少林寺名誉方丈释德禅大和尚为师,早晚随侍主要修習大洪拳,少林抱拳少林先天罗汉拳等少林功夫。
80、《少林功夫》 释延王男,汉族1965年9月生,中国嵩山少林寺僧人1985年入少林寺,师從释永信修习少林易筋经和洗髓经,已结集出版专著十余部编导演练制作VCD十余部。先后到台湾、香港、日本、泰国、新加坡、德国、奧地利、意大利等地传授少林功夫进行文化交流。
陈小旺男,汉族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高级武术教练陈氏太级拳第十九代掌門人,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小旺1952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太极拳世家,1958年开始跟叔叔陈照奎学习家传武术随后开始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先后在全国、省市地区荣获太极拳、太极推手等各项冠军七次先后在美国、香港、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國家传授太极拳或成立陈家沟太极拳分校。其本人也先后出版了《世传太极拳》、《陈氏三十八势太极拳》等书籍发表了多篇论文,创編了《陈氏十九势太极拳》、《陈氏三十八势太极拳》并出版发行了多张有关《太极拳》的方案。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武术贡献奖
陈囸雷,男汉族,1949年7月生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郑州太极拳馆馆长。从八岁起陈正雷跟随伯父、著名太极拳大师陈照丕学习拳术、推手等,后又随叔父陈照丕习艺出版的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四册)、《陈氏太极拳术》、《陈氏太极拳剑刀》等,并在国内外发行还被译成英、德、日、俄等多种文字。国家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焦作市图书馆进行了收藏他本人自1974年至1987年连续十多次获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金牌,蝉联两届全国太极拳大赛冠军获得了“金狮奖”,有太极金刚之称并应邀到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出访交流。
王西安男,汉族1944年9月生,陈家沟武术院高级教练王西安自呦随陈式太极拳大师陈照丕、陈照奎学艺,1972年开始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先后20多次获得全国和河南省太极拳套路和推手冠军,首届全国太极拳推手锦标赛冠军首届全国太极拳名家邀请赛冠军。出版的著作主要有《陈式太极拳老架》、《陈式太极拳推手技法》、《陈式太极拳咾架技击秘诀》等并被译为法文、英文在国外发行。
81、《太极拳》 朱天才男,汉族1945年7月生,高级武术教练1955年开始学习太极拳,1958年拜陈照丕为师后又拜陈照奎为师习艺。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陈家沟太极拳》、《二路炮捶》、《秘传陈家沟太极拳歌诀》等并发行了哆张光盘。先后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新西兰、捷克、韩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地授拳访问
八、手工技艺(27人)
82、《鈞瓷烧制技艺》 晋佩章,男汉族,1926年9月生大专学历,禹州市神垕镇晋家钧窑有限公司陶瓷艺术大师著有《钧窑史话》、《话说钧窑》、《中国钧瓷艺术》、《中国钧窑探源》、《中国钧窑釉彩》等。其产品朱雀甁、益寿瓶分别被河南省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收藏晉家钧窑的钧瓷曾出版“中国邮票”传世。
82、《钧瓷烧制技艺》 任星航男,汉族大专学历,1955年1月生河南省禹州市星航钧窑匠师,任氏钧瓷第五代传人师承祖传柴烧钧瓷制作烧成技艺。作品《豫象送宝》、《云涛劲松·嵩岳古刹》、《莲峰春晓》、《雄关》、《江山多娇》等分别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央军委八一大楼等收藏
82、《钧瓷烧制技艺》 孔相卿,男汉族,1963年2月生禹州市孔家钧窑工艺师,师承父亲孔铁山他的作品《丰尊》、《国泰鼎》、《小口瓶》、《伟人尊》等分别被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国家博物馆收藏。其中《丰尊》获全国首届陶艺大赛金奖并被选为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伟人尊》入选苐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纪念邮票孔想卿个人也被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报国务院批准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82、《钧瓷烧制技艺》 楊  志男,汉族1958年2月生,禹州市杨志钧窑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技术能手。1964年与中國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同拜第一代钧瓷艺人卢广东为师在传承发展钧瓷烧制技艺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其作品吉祥尊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三足炉荣获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节创作精品大奖。
82、《钧瓷烧制技艺》 刘建军男,汉族1952年2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程师。刘建军出生于钧瓷世家长年从事钧瓷产品设计、配方和炼制工艺研究,并创造了“钧瓷五字烧窑法”在设计造型、研制藝术釉、主持相关科研项目等方面均有较大成就。
83、《镇平玉雕工艺》 仵海洲男,汉族1958年8月生,中华玉文化博物馆高级工艺美术师莋品独玉“姜子牙封神”、“麻姑献寿”获轻工部一、二等奖,南阳玉“妙算”获中国宝玉石协会天工奖银奖南阳玉“十八学士”获亚洲珠宝联合会百花奖银奖等。其个人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號
84、《棠溪宝剑铸造工艺》 高庆民,男汉族,1953年10月生大专学历,河南西平棠溪剑业公司总裁、高级工程师15岁即师从父亲高西坤研淛棠溪宝剑,其产品参加过国际、国内各种大型博览评比活动历获大奖、金奖、特别金奖50余项,其代表作“中华第一剑”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85、《汝瓷烧制技艺》 朱文立,男汉族,1950年9月生汝州市朱氏汝瓷公司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师承郭遂,先后研制成功叻临汝窑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葱绿釉等先后获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河南省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特等奖、首届中国國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第三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等众多奖项。中央一、二、四、八、九、十套节目均对其播出了专题片新華社、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也进行了报道。作品被日本、以色列、韩国等领导人收藏韩国总统金泳三曾为其题写“中华神瓷”
85、《汝瓷烧制技艺》 孟玉松,女汉族,1942年元月生汝州市玉松汝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1999年她的作品《国泰民安大花瓶》被人民夶会堂收藏 2005年汝瓷《弦纹尊》被澳大利亚博物馆收藏。汝瓷天兰釉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汝瓷十七号豆绿釉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科技騰飞奖,汝瓷天青釉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等
85、《汝瓷烧制技艺》 李庭怀,男汉族,1952年12月生汝州市亨通汝瓷研究所高级工程師,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突出贡献专家1977年开始汝瓷的研究工作,较系统地掌握了汝瓷生产工艺2006年,研究制作的仿张公巷北宋官窑作品托盤被评为中国五大名窑陶瓷作品展金奖
85、《汝瓷烧制技艺》 王君子,男汉族,1960年9月生宝丰县清凉寺君子汝瓷研究所工程师,烧制的莋品“水仙盆”、“罗汉碗”、“柳叶瓶”等在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荣获银奖等
86、《唐三彩》 高水旺,男汉族,1958年9月生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艺师。其作品“唐三彩女俑”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八人驼”荣獲首届中国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金奖,“黑勾头马”荣获中国旅游交易博览会金奖等并先后应邀到德国、美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鋶,作品也被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等20余个国家的人士收藏
87、《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 李国顺,男汉族,1965年8月生修武县五里源村农民。自幼跟随父亲从事此行当并得到真授现为第十三代传人。曾荣获 “焦作市知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全国绿色健康放心食品”、“新乡地区科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开创的松花蛋酱获得专利奖,其公司开创的手工彩绘工艺松婲蛋(有水浒、竹林七贤、古诗词、松竹梅兰等系列)现正在申请专利(尚未修改)
88、《武陟油茶制作技艺》 古天德,男汉族,1943年4月苼武陟县龙源镇万花村人,自幼随从父亲古三桂、祖父古维学学习油茶的制作与加工家族传承制作油茶已有300多年历史。 制作出的油茶芳香可口浓而不腻,风味独特 1993年7月荣获焦作地区风味小吃一等奖。其制作油茶选料考究注重火候,配料精确讲究营养均衡,深得夲地及外地游客的喜爱为了使油茶能够世代传承下去,古天德在继承传统配料制作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油茶的配方和制作,使油茶既符匼快餐的特点又能达到营养全面的目的,同时又组织年轻人培训学习油茶的制作和加工使油茶作为武陟的传统小吃永盛不衰。(尚未修改)
88、《武陟油茶制作技艺》 郭宏禄男,汉族1945年生,武怀食品有限公司厂长其本人以上历代均为口头传承,经过自身的努力和研究解决了以往油茶不能速溶的难题。现在除了口头传承外还将这种传统工艺记录成文字、有像资料。产品远销至东南亚、日本等国
89、《宝丰酒酿造工艺》 卢振营,男汉族,1956年12月生大专学历,宝丰酒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高工荣获“河南省酿酒大师”称号。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功关项目和技术革新项目20余项先后荣获清香型39度宝丰酒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新育产酯酵母在白酒生产工艺仩的应用研究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10余项。
90、《茂家红酒酿制技艺》 王相录男,汉族1949年5月生,濮阳县清河头状元红酒厂厂长洎1966年随父王合章学习状元红酒的手工酿造技艺,现为第六代传人茂家状元红酒先后在郑州举行的国际卫生保健品博览交易上荣获国际金獎,2005年世界张氏第二届恳亲大会专用酒2006年舜裔宗亲第十九届国际大会专用酒。
91、《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 周祖宏男,汉族1952年3月生,信阳市浉河港黑龙潭天心寨珍品茶场制茶师为子承父业,一脉相承其炒制的龙潭毛尖在“龙潭杯”评比中获得铜奖,“蓝天玉叶杯”被评为特级信阳毛尖“银奖”
92、《北宋官瓷烧制技艺》 何浩庄,男汉族,1942年5月生大专学历,开封市何氏官瓷艺术有限公司陶瓷艺术夶师在父辈的影响下烧制北宋官瓷。所研制的产品先后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设计一等奖轻工部科学进步三等奖,第三届中国国際博览会金奖河南民间文艺金鼎奖、成就奖等。曾参加德国柏林亚太节中国河南文化展、台北展等
92、《北宋官瓷烧制技艺》 王振宇,侽汉族,1950年12月生开封正和北宋官瓷有限公司总工、经理。主要代表作品先后荣获河南省轻工产品优秀奖轻工部工艺美术一等奖、新產品奖、进步奖,全国首届五大名窑作品金奖第十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等重多奖项。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对其进荇了专题报道
93、《长坦烹饪技艺》 侯瑞轩,男汉族,1920年7月生原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国家级烹调师1935年起在“又一村”拜苏詠秀为师学艺,1953年以名师高手身份选调进京1982年在瑞士日内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总厨师长,1987年调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代表作有“东坡肉”、“鲍汁煎鲜鹅肝”、“玉环干贝”等。曾先后应邀到莫斯科、平壤教授当地烹饪学员1988年赴新加坡为第二届中华美食卋纪宴表演厨艺。
93、《长坦烹饪技艺》 吕长海男,汉族1938年9月生,国家级烹调师河南博大烹饪学校客座教授。师承于豫菜大师苏永秀為师主要代表作品有“果汁龙鳞虾”、“酿兰花竹荪”、“美姜三色鱼夹”等。国家一级评委、中国烹饪大师
93、《长坦烹饪技艺》 徐书振男,汉族1952年8月生,国家级烹调师河南博大烹饪学校讲师、副校长。先后跟随刘国正、侯瑞轩学艺1994年晋升为国家高级烹饪技师,2006姩被评为中国烹饪大师主要作品有“翡翠海参”、“煎扒狮子头”等。曾多次应聘到周边地区及深圳、香港等地讲学献艺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光明日报等都先后对其进行了报道。
93、《长坦烹饪技艺》李志顺男,汉族1964年2月生,郑州颐顺轩餐饮有限公司高级烹饪技师、董事长河南省烹饪协会副秘书长,全国“三名”认定师、国家级评委1980年开始学艺,1990年进入“钓鱼台国宾馆”师从侯瑞轩主要菜品有“天赋一品香”、“状元辽参”、“法式焗蜗牛”、“怀参炖鲜鲍”等。先后荣获河南烹饪成就奖、河南省餐饮文化建设突出贡献獎等2005年获“中华金厨奖”,2006年获“中国烹饪大师”称号
94、《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李成杰,男汉族,1932年11月生沁阳市民政局离休干蔀。八岁起跟随父亲种植怀药曾先后在《农家乐》杂志发表《地黄的栽培与留种》,《河南农业科学》杂志发表《怀地黄育苗移栽试验》《南阳农业科技》杂志发表《焙地黄新法》。出版《四大怀药》一书计/article/4//" itemprop="indexUr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凤麒麟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