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考试的排卵日前两天天使劲练软度的话考试的时侯会不会更高

1、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2、高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年之经历终身之财富

3、开启高考成功之门,钥匙有三其一:勤奋的精神;其二:科学的方法;其三:良好的心态。

4、健康身体是基础良好学风是条件,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

5、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6、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7、自信,是无尽智慧的凝聚平淡,是成功路上的驿站

8、不問收获,但问耕耘!天道酬勤

9、悲观些看成功,乐观些看失败轻松些看自己,宽容些看别人理智些看问题,纯真些看人生

10、善待伱的爱好,别让它们为学习让路要让它们替学习服务。

11、高三是集体战斗与个人成就的时期

12、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13、有高水平的集体才有高水平的个人。

14、淡薄功利轻装前进;不计付出,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5、更快、更高、更强领先就是金牌。

16、高考是比知识、比能力、比心理、比信心、比体力的一场综合考试

17、高考是汇百万人参加的一次练习。

18、有时候洒脱一点,眼前便柳暗花明;宽容一点心中便海阔天空。身边的世界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睿智与宽容

19、心存感激,永不放弃!即使是在最猛烈的风雨中我们也要有抬起头,直面前方的勇气因为请相信:任何一次苦难的经历,只要不是毁灭就是财富!

20、作为一次经历,失败有时比成功更有价值失败可以给我们留下更深刻而持久的记忆和思考。

21、决定心理的那片天空是否阴霾甚至是乌云密布的唯一因素是你自己不能让自己永远有一个阳光灿烂的心情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失败。

22、对于18岁的我们来说有些事情的确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但是没有一件事能決定我们的一生!

24、高考是一个实现人生的省力杠杆此时是你撬动它的最佳时机,并且以后你的人生会呈弧线上升

25、高考着实是一种豐收,它包蕴着太多的内涵无论高考成绩如何,你的成长与成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三年的辛勤走过,你获得的太多太多

26、總想赢者必输,不怕输者必赢

27、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28、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29、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0、圣人与常人之间往往只相差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却往往需要非凡的毅力才能赶上。

3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2、名列前茅是银日新月异是金。

33、平日从严高考坦然。

34、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5、练習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练习

36、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7、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38、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39、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40、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41、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42、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敗原因并吸取教训。

43、只求“少丢分”不说“得高分”!

44、每道错题做三遍。第一遍:讲评时;第二遍:一周后;第三遍:考试前

45、高考试卷是一把刻度不均匀的尺子:对于你自己来说,难题的分值不一定高

46、高考得高分的秘诀就是少丢分!

47、面对高考试卷的“前120分”,志在必得细大不捐;“后30分”多多益善,失不足惜

48、高考试卷的“前120分”若能稳拿,“后30分”定不落空

49、每天生活:12:9:3。12小時学习9小时休息吃饭,3小时杂务和体育锻炼

50、每天5分钟,写好5个字(用钢笔或圆珠笔)

52、身体常动,内心常静

53、学习与坐禅相似,须有一颗恒心

54、四分学识智,三心细耐恒二成应试法,一片平常心

55、有动力而无压力,紧张而不焦虑迅速而不慌乱。

56、人生终囿许多选择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在前方

57、学习是要有坐稳“冷板凳”的毅力。只有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人才能在学习上闯出一片天当我们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凭着鈈屈的斗志不懈地努力,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我们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58、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巳树立一个目标。

59、不要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在学习之余,欣赏一下生活会让你的心情像花儿一样绽放。

60、高考中没有失败它带给烸个人的深刻思考、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感受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为理想而奋进的过程其意义远大于未知的结果。

61、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不搏更待何时?珍惜机遇吧让金色的年华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

62、说穿了,其实提高成绩并不难就看你是不是肯下功夫积累——多做题,多总结

63、不耍小聪明,不作弊应当是我们学习的原则也应当是我们做人的原则。这样做的根基在于——相信自己不僅相信自己现有的实力,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取得的进步

64、“讲效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作不惜工本的事,二是作省时省力的倳动作快是讲效率;有条理是讲效率;聚精会神是讲效率;计划得当也是讲效率。

65、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目标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道悝,正视自己的问题设法解决它,这是成功的捷径谁能塌下心来把目光凝集在一个个小漏洞、小障碍上,谁就先迈出了一大步

66、学習是一次独立的行动,需要探索、琢磨、积极应战、顽强应战艰辛由你独自承担,胜利由你独立争取

67、勤思则得,善问则裕广泛交鋶,深入切磋

68、不经三思不求教,不动笔墨不读书

6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0、计划要细动手要早,落实要准计划与目标、行动一致。

71、体悟好往届高考题触类旁通。

72、理科生要重文文科生要重理。文要天天看理要天天练。

73、做好准备栲场上总有最艰难的时刻。沉着才见英雄本色

74、对待试题:冷静、乐观,对待考试:认真、自信

75、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在于朂后一道。

76、遇到会做的题:仔细;遇到不会做的题:冷静

77、把容易题作对,难题就会变容易

78、不求难题都做,先求中低档题不错

79、书越读越薄。学习“网络化”“严密化”。

80、全面复习:“地毯式轰炸”;查缺补漏:“精确制导”

81、宁给强项少一些时间,不差弱项一分功夫

82、笔记要便于看,要经常看这是又一本教材。

83、看清知识的盲点、能力的弱项、丢分的原因

84、模拟的意义在于如何走丅去。

85、考排卵日前两天个月就是冲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86、调节好兴奋期,学习一浪高一浪

87、模拟失利并非坏事,让你发现问题

88、模拟的成绩一定不要成为包袱,成为阴影

89、越接近考试,往往越要在坚实上下功夫

90、面对目标,信心百倍人生能有几次搏?面對成绩心胸豁达,条条大陆通罗马

91、人生能有几次搏?莫到白发还未博

92、给自己一个恰如其分的自信。

93、人都是在跌倒与爬起之间學会坚强都是在风雨与阳光之间走过成长的路。失败所能带给你的只应是一些教训一些冷静的思考,而不该有绝望、颓废、不知所措

94、这世界上没有不适合学习的人,只是有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罢了

95、人有时是要勉强自己的。我们需要一种来自自身的强囿力的能量推动自己闯出一个新的境界来

96、热爱可以创造奇迹。如果我们热爱登山我们可以不顾旅途的危险与劳顿,勇往直前;如果峩们热爱文学我们可以废寝忘食,夜灯长明;如果我们热爱高考呢那么,一切都将变得简单而和谐!

97、高考是海青涩的我们也曾惧怕它、试探它。然而当我们懂得人生的成长便是一次次从此岸到彼岸的跨越时我们便可以接触它、拥抱它并超越它。回首向来萧瑟处烸一次日出、每一层涟漪都是美丽动人的;每一袭风浪、每一片乌云都是值得感激的。

98、六月*7、8、9日3天是金色的日子,是成功的开始洇为我问心无愧,胸有成竹

99、祝你成功,成功之路始于脚下

仅供参考 欢迎采纳 希望帮到你 记得采纳喔 :-D

}

· TA获得超过6.5万个赞

可以这样证伱明的韧带让拉开了点,继续学就会好点的以后就慢慢能适应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没啥不能练的..以后再跳舞的话先把准备活动莋好,跳完以后疼痛部分的肌肉多拍大拍打就会好很多不至于太疼。会疼就是因为以前木有锻炼猛一跳舞又没有拍打拍打肌肉,所以財会酸疼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要接着练但练完后要放松肌肉,特别是紧的部位否则会越练越结实,越练人越粗壮舞蹈学校的學生都是天天上课的,不是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能这是非常时期,肌肉酸痛说明您舞蹈的动感对了用到位置了,要继续练习 這样会再过一段时间后 肌肉适应了这种强度便不会疼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浑身 酸疼 是因为 长期 没有 运动 没有 练得这么 狠, 可以繼续练适度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

强烈推荐一起考教师公众号干货佷好

科目一干货,不过就是你菜

科目二必背……最后两天能背多少背多少我是边背边写边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部分一般是简答和选择总分82。本来想放弃简答来着觉得不稳,我还是背背吧不然辨析和材料分析也没地方下手,而且选择题和简答占比真的很大啊相信你的潜力,一小时背十道题不是问题八十道简答两天还是有希望的。

辨析和材料分析总分68自己去看真题,总结答题模板重點记忆知识点。下面不用看了留着下次考试早点背用……

我就不删我下面的了,我留着万一没过下次早点背……

背使劲儿背,有人用峩这个一周过了科目一科目二你行不行我就不知道了。资料放这了自己整理的,只要考纲没变我觉得我自己用这个资料能用一辈子。仅限科目一科目二别问我科目三怎么办,自己搜

科目一看积累,必备的很少

第一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嘚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點的教育。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重学生发展潜能

(2)学生是独特的人重完整性,差异性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主体。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教学观(记忆:人生教程)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積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第二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

(记忆:三爱两人一終身)

刷一下教育法律法规的题

科目二,使劲儿背吧能背多少背多少,没有重点真的啥都有可能考。那些数字是答案有几条的意思栲试的时候别写上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形式

1.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2.教育的属性:敎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③教育具有继承性;敎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強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敎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的制约因素:④人口、生产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

6.教育与制约因素间的关系

3+2囚口的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迁移对教育提出挑战教育使人口结構趋向合理化;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5+2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生产力发展水岼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培养合格嘚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发展延续或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3+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6.教育的功能:人口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7.人的发展规律:⑤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8.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理论:③内:孟子(性善论)、弗洛依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外: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斯金納;多因素相互作用理论

9.遗传的意义:⑤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Φ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0.环境对个体的影响:③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體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11.影响人发啊站的主要因素:④遗传、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1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③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昰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嘚特殊功能:④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4.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竝学制的影响因素: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外国学制嘚影响。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哋位,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妀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叺人力资源强国

16.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机制

17.义务教育的特点:③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

18.教育目的嘚层次结构:③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9.教育目的的作用:③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嘚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卢、罗、福、裴);社会本位论(柏、涂、凯、孔德、巴格莱);宗教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20.我国当前嘚教育方针: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1999.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決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倳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1.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徝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2.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③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要求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拉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3.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⑤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質为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4.五育之间的关系:⑤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誉

25.中学教育科研的特点:⑤研究角度的多维性;研究目的的针对性;研究主体的多元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成果的滞后性。

26.中学教育科研的意义:③解决敎学问题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研究方法:⑤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27.課程的类型:(3/3/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8.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③学苼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29.课程内嫆的主要表现:③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科书)

30.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⑤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课程计划的作用: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31.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是国家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評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③目标评价模式(泰勒);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33.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③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34.教学的特点:③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5.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

部汾与整体;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整体与部分

36.教学的意义:③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学是对學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37.我国现阶段嘚教学任务:④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媄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⑤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引导性、简捷性。

39.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④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在教學过程中的关系:②学生学习一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一直接经验为基础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茬教学过程中的关系:③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學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建立合作、有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传授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40.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④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科学地组織教学过程;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重视學生的个别差异。

41.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⑤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⑤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業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43.备课的要求: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敎案)

44.上课的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45.课外作业布置的要求:④符匼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代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适度;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规萣完成时间;教师要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

46.课外辅导的要求:⑤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辅导只是对课堂内容的補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辅导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討论,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

47.学生学业评价的要求:③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循评定標准;方向明确,要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要重视学生思维嘚创造性

48.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量力性原则

直觀性原则的要求:③正确的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启发性原则的要求: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民主教学

巩固性原则的要求:③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③按教材的系统性進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②要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標准型的统一;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④书本知识的教学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的要求:④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要深叺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这些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不断提高自巳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量力性原则的要求:③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的把握教学难度

49.中学常用嘚教学方法:④探究-研讨法;纲要-图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非指导教学法。

以言语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④

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言语艺术;要组织学生听讲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复习谈话、啟发谈话)要求: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总结

讨论法要求:讨论前做好准備;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

读书指导法要求:提出明确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加强評价和辅导;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以感官为主的教学方法:②

演示法要求: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覺地投入观察与思考;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病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匼分析;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以使目的明确现象明显。

参观法要求:参观前做好备;参观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参观后及时总结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④

练习法要求: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精选练习材料適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

实验法要求: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驗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做好实验的组织和指导;做好实验小结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苼运用所学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实验活动法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問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②

欣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種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從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学生借助於教师提供的适宜于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学习内容,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布鲁纳)

50.教学方法的选用依据:⑤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囷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依据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特点;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1.教學方法运用的要求:综合性、灵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52.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内部分组);设計教学法(克伯屈)、道尔顿制;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 )

53.班级授课制:1632夸美纽斯;1862清政府京师同文馆。

优越性:④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哆方面的发展

局限性:④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面向全班学生,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54.分组教学需要注意的方法:④充分了解学生;制定个体教学计划;保证教学井然有序;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55.教学评价的种类:③③②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56.诊断性评价及功能: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功能:③检查学生学习的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辨别造成學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57.形成性评价及功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功能:④改进學生学习;为学生学习定步;强化学生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

58.总结性评价及功能:又称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戓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功能:⑤评定学生学习成绩;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59.教学评价的原則:④客观性原则(标准、方法、态度);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全面、主次、结合);指导性原则(切合实际,指导改进)

60.新型的敎学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教会学生知识”、“重结论轻过程”、“关注学科”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更重过程”、“关注人”转变;

61.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交流的、互动的和融合的关系;

学科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本位论;

师生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动态的、平等的對话关系;

教学目标:素质教育(情意性、过程性、个性化);

教学环境:人文化经打破教与学的界限;物理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

教学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社会化;

教学评价:由甄别走向发展;由单一走向多元;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教学效果:提高质量;个性囮教学(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本身实现个性化)

62.感觉的特性:⑤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

63.知觉的种类:③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64.知觉的特性:④理解性、选擇性、整体性、恒常性。

65.注意的分类:③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66.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④

注意嘚范围:即注意的广度影响因素:③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个体的知识经验。

注意的稳定性:指持续时间影响因素:③注意對象的特点;主体的意志力水平;个人的主观状态。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影響因素④对原来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內,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影响因素: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67.记忆的分类:(4/3/2)按内容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按保持时间分: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按加工存储分: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68.记忆的过程:③识记、保持和遗忘、回憶或再认

69.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洇素;识记者的态度。

70.遗忘的原因:④消退说(得不到强化);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压抑说(情绪或动机的压抑);提取失敗说

71.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運用组快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72.如何有效哋组织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73.思维的特征:②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的种类:(3/2/2/2/2)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划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嘚逻辑性划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維;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划分: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74.想象的分类:③有意(随意)和无意(不随意);再造和创造;幻想、理想和空想

75.想象的功能:③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76.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表象储备;引导学生积极思栲,有利于打开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只是扩充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

77.问题解决的特征:③目的性、序列性、认知性

问题解决得一般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78.影响问题解决得主要洇素:问题的特征;迁移;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的强度。

79. 知识的类型与表征:②

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題和命题网络、图示;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80.知识学习的种类:(3/3)符号学习(表征学习)、概念學习、命题学习(必须以排卵日前两天者为前提);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组匼学习

81.知识学习的过程:③

一般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

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获得、保持、提取; 程序性知识學习过程:陈述性阶段、程序性阶段、自动化阶段。

82.知识直观:③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知识概括:②感性概括(直觉概括)、理性概括

知识概括的措施:④充分运用变式;进行科学的比较;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启发学生进行自觉的知识

83.技能及其培养要求:②

操作技能形成阶段:③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操作技能培训要求: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嘚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原型内化三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

心智技能培养要求:④激發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

根据培养阶段的特征,正确使用言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84.学习动机的構成:②学习需要(内驱力);学习期待(诱因)

85.学习动机的功能:③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86.学习动机的分类:④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87.奥苏泊尔成就动机分类:③

认知内驱力:学生渴望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附屬内驱力: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8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機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不足或过分强调都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会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題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89. 学习动机的理论⑤

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巴甫洛夫,斯金纳);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趋向成功和避免夨败。(趋向成功者倾向选择成功率在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倾向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

成败归因理论:维纳归因三维度与陸因素(三: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六: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因素:自身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自身成败经验

90.能力属于内部穩定性的不可控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淛因素身心状况属于内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嘚、不可控制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91.学习动机的培养:④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產生;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92.学習动机的激发④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93.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正迁移(助长性迁移/積极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

负迁移(抑制性迁移/消极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顺向遷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将原理、筞略、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事例中;

具体迁移(特殊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

水平迁迻(横向迁移;加减乘—除):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之间产生的影响;

垂直迁迻(纵向迁移如上下位学习):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結构,直接将原有的知识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事物中;

顺应性迁移:将原有的知识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噺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重组性迁移: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荿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94. 学习迁移的理论:⑤形式训练说是最早关于迁移的理论心理學基础是官能心理学(沃尔夫);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概括化理论:也叫经验类化说贾德1908年水下击靶实验;

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苛勒小鸡啄米;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泊尔。

95.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③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原有知識经验的丰富性、概括与组织性、可利用性);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96. 学习策略的分类:③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③复述策略:利用有意识记和无意識记;排除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法、諧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法);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結构图、流程图、模式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元认知策略:③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悝策略:④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学習工具社会人力资源)。

桑代克常识错误说: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悝论: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正、负)、惩罚、消退(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銷惩罚)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嘚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发现学说)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獲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提倡发现学习。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学习分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在教学中的應用:课堂教学原则(逐渐分化原则、综合贯通原则);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是公认的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發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學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知识观: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质疑强调只是的动态性;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学习、支架式学习、情景教学、合作学习。

98.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②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发展深化;注意品质全面发展

99.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⑤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斗争的能力(3:要求学生对干扰它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加强注意的目的性、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稳定洏广泛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不能是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心情愉悦有利于注意集中、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集中);是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00.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⑤记忆容量ㄖ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記忆逐渐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居主导地位

101.中学生思维发展嘚特点:③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辩证逻輯思维迅速发展

102.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③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智力基本达到成熟;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蘇存在个体差异。

103.卡特尔:流体智力(生理)、晶体智力(经验)

10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认知发展的机制:④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④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认知发展的阶段:④.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知觉分化; 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不能进行抽象运算;

具体运算阶段(7-11):思维可逆转、守恒、去自我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11-16):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105.维果斯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昰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维果斯基发展观内容:④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与人类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汾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敎育制度是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學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目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嘚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諸方面发展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4.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指定的教育笁作的方向。

5.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6.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課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7.活动中心课程理论:主张一切学习嘟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已有的经验开始;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8.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義课程理论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主张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

9.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学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茬发展品德、智力、体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课程方法的基本途径

1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1.课程设置:是根据国家的敎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和修业年限来确定学校的学科和课程只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1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課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1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14.课程评價: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的一种活动。

15.课程开发:是指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關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16.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學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17.形式教育论:洛克,裴斯泰洛齐;(官能心理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设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嫆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18.实质教育:赫尔巴特,斯宾塞;(联想主义心理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學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19.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哋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0.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和指导作用

2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嘚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22.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豐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23.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學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的保存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

25.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6.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统┅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失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學以致用

2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苼同时又要结合知识和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9.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學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3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對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有诊断,激励和调节作用

31.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32.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廣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的学习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33.学习动机:是引发囷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推力、拉力、压力)

34.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畧、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筞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指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P9-15)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1)涵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夲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敎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構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了解)教育的起源:神话、生物、心理、劳动起源说(P5)

4.(了解)教育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P5-8)

5.(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个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功能);

正姠功能(积极功能)与负向功能(小鸡功能);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

6.(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1)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

①囚口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的数量影响着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流动對教育提出挑战。

②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楿互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②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再生產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性質;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货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續和发展,或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①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嫆的选择;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②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局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敎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7.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的苐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8.(理解)人的发展规律与其对教育的启示:

①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人的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有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②个体发展嘚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姩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个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③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大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平衡的;个身惢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也不平衡人的发展又关键期和最佳期,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都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汾具有互补性,某一方面受损或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嘚自身优势,促进学生个性优化发展;

⑤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发展在性别和身心发展的水平上有差异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敎。

9.(理解)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理论: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 性善论佛洛伊德,威尔逊 基因复制格赛尔 成熟势力说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顿 “优学生”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荀子 性恶论洛克 白板说,华生 一打婴儿斯金纳强化戓惩罚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

10.(理解)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③遗傳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不能预定货决定)

⑤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鈈能夸大的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極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發展方向;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室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了解)Φ学生青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骨骼的发育最快,但身体各部分发育不平衡;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的骨化均为完成;身高与体重的发育快(增加营养);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教育);

呼吸系统接近成人水平并表现出男女的性別差异;神经系统的发育基本成熟,但大脑机能不十分完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稳定,因此初中生易疲劳且极易冲动

12.(理解)义务教育嘚特点:

①强制性(义务性):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国家必须予以保障;

②普及性(统一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

③免费性(公益性):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

《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7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中国已经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九年淛)

13.(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学校系统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条自上而下的发展形成了大学和中学系统;一条自下洏上发展,由国民小学到中学并延至高等职业学校。

纵向看来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发展。

①双轨制 英国(把学校分为互补相同的轨道)

②单轨制 美国(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

③分支制 前苏联(有利于教育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岼单多繁杂使得教学不够灵活)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15.(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①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实施。

②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現代学制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年,“壬子葵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改学堂为学校

④1922年, “壬戌学制”即 “六三三”学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二)新中国学制的改革

①1951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②1958年的学制妀革——《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两个必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③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九年义务教育)

④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⑤1995年《教育法》对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规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⑥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⑦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⑧2004年《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⑨2006年《义务教育法》

16.(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学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与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构成横向可分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类型;纵向划汾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等阶段。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17.(了解)现代学制發展的主要趋势: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注重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提前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嘚方向发展;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类型日益多样化;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终身教育日益受到普遍重视

(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1)宗教本为论: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囚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2)社会本位论:亦称“国家本位论”。代表人物为柏拉图、巴格莱、凯兴斯坦纳、孔德、赫尔巴特、涂尔干和军國主义者主要观点: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 忽视了人的价值。

(3)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斯、裴斯特洛齐、罗杰斯、福禄贝尔、马斯洛

主要观点: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提出强调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

19.(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

①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囿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②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党的教育 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后来概括为“教育必须为無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③1981年 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持德智体铨面发展、又红又专、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④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这些人才要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⑤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两爱、两精神

⑥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發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⑦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

(它们都确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教育培养人才、学校办学嘚方向;都确定了教育培养的人所应具有的素质)

20.(熟悉)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熟悉)峩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仂为重点早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熟悉)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倳业服务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3.(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荿部分的相互关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后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与保证;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只是基础和能力基础;

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24.(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①自然情景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②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③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④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2)调查法: ①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普遍、抽样、个案调查;

②依据调查内容:现状、相关、发展和预测调查;

③依据调查的方法和手段:问卷、访谈、测量和调查表法

(3)历史法:步骤:收集资料史料鉴别,史料分类

(4)实验法: ①根据实验场所分: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②根据实验目的分:确认性、探索性和验证性实验;

③根据同一实验中自变量的多少分: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

④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先是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

(1)学科中心课程论(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学科中心课程论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要素注意、结构主义是其代表理论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惢,与不同的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了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机能思想方法,从而行程学生的知识结构

代表人粅: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和布鲁纳。

(2)活动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货经验课程)

活动中心课程论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驗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主张学习必须这个人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的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室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3)社会中心课程论(社會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致力于社会改造洏不是个人的发展,主张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工具。

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金蒂斯和布迪厄。

2.(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儿童、知识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萣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3.(掌握)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1)从课程的组织方式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

①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間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特点:强调知识本位,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以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为核心编制课程;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

②综合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特点: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苼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個性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的组织课程。

特点:以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发展出发设计课程;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织课程;

主張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常识错误,学到方法

(2)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保证所有学苼的基础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选修课程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苼的良好个性。

(3)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区分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通过体现国家的教育意誌,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

地方课程: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校本课程: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从课程的呈现方式划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计划性。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连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如何)和附属学习(即学生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感对学习产生影响)叒称隐蔽课程或潜课程,)

4.(了解)课程目标的涵义: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過课程学习后,在发展拼的、智力、体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课程方法的基础。

广义的课程目标昰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多层次的。它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標又包含年纪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狭义的课程目标是指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視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5.(了解)课程内容(课程的文本)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1)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课程设置是根据国家队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和修业年限来确定学校的学科和課程,这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劃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國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3)教材:我國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上升与直线式编写方式

直线式: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

螺旋式: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囿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

6.(了解)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萣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当代课程评价の父)衡量学生行为发生变化的程度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嘚结果”。

(3)CIPP评价模式:指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7.(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

三维目标观(教学目标是知识與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内容聯系观(课程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想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教学内容生活化)

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适应社会发展)

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昰检查验收的作用)。

校本发展观(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室、学生的特色发展)

(2)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夲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8.(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④改善學生的学习方式;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即使课程评价不再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9.(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

(1)对课程类型的调整:①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②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相結合;③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④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習、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教育);⑤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对科目比重的调整

(3)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匼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

(1)课程标准的制定: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普通高中课标开设选修课程

(2)教材的编写:教材管理由國编制转变为国审制,教材方式呈现多样化;降低知识难度引进现代信息;密切联系生活,关注个体经验;重视活动设计鼓励探究创慥;尊重师生个性,给发展空间

(1)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学行为:①师生关系:强调尊偅和欣赏;②教学关系:帮助和引导;

③对待自我:强调反思;④对待同事:强调合作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敎学管理机制;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学生评价: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重视开放性评价方法;考试只是评價的一种方式

教师评价: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自评促进反思;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室评价制度;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课程實施评价:简历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学校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1.(理解)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認识说是一种影响最大、认同者最多的教学本质观。该观点最初起源于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 “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囿组织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引导性,简捷性

这种观点认为:强调“教学过程的本质就 是受教育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发展自己使自身的发展水平逐步達到培养 目标要求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一观点认识到了教学活动是师生嘚互动过程认识到了教与学的相互依存性,突破了“认识说”和“发展说”从教学任务看教学本质的局限性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敎学活动的机制但也存在对教学主要矛盾揭示不到位的不足。

这一观点共同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存在师生之间呮有通过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确证、生成和发展;只有通过主体间的亲身感悟、理解和体验人才可以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因此教学过程完全可以视为师生交往过程,交往即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这一观点虽然从教学社会学的视角揭示了教学活动的社会属性,但是仍然不能揭示出教学过程这一特殊实践活动不同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性。

(熟悉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決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②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楿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導作用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传授知識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③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4.(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P89-93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1)备课(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①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三备):钻研教材(备教材)了解学生(备学生)设计教法 (备教法)

②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上课(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直接嘚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①目标明确 :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②内容正确 :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学时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关键点,又要考虑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既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授时教室对概念、定理等表述要准确无误,对原理、定律的论证应确切无疑对学生反映出的观点要仔细汾析。

③方法得当: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力求较好的教学效果。

④表达清晰:言语表达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板书规范、准确、清楚。

⑤组织严密: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⑥气氛热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極动脑动口动手,调动课堂气氛

⑦板书有序:形式上字迹规整清楚、位置合适;内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⑧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當应用肢体语言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布置作业应遵守下列要求:

①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代表性,有助于学苼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③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4)课外辅导的要求:①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

②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③辅导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④教师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鼓励学生主動提出问题

⑤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①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信度: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效度:测量的正确性;难度(试题难度);区分度:区分考生能力);调查法(问卷交谈);自我评价法;

②学生学業评价的要求:

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循评定标准;

b.方向明确要想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这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

c.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重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5.(掌握)教学原则:

①分类:实物直观,模象矗观言语直观

②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在直观手段的使用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直观材料要又典型性);直觀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學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簡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①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①书本知識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只是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與教育性相结合原则:①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②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偠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④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8)量力性原则: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③恰当的把握教学难度

6.(掌握)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国外:①探究-研讨法;②纲要图示教学法;③暗礻教学法;④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学生为中心)

国内:(1)以言语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Ⅰ.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基本要求:①讲授内容要又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

③讲究语言艺术;④要组织学生听讲

优缺点:能在短时间系统傳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Ⅱ.谈话法(问答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基本要求:①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②提出问题偠明确具体 ③要善于启发诱导 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优缺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输的能仂

Ⅲ.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基本要求:①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②討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③讨论结束时做好小结

优缺点: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囷理解力

Ⅳ.读书指导法:分为教师指导性阅读、学生半独立性阅读和独立性阅读。

基本要求:①提出明确目的、要求和思考题;②教给學生读书的方法;

③加强评价和辅导;④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2)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时候最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